一個人肝好不好,看這4處,8個小方法,讓你的肝臟元氣滿滿!


肝臟,被稱為人體的“生命塔”!

人體的各種代謝、解毒、免疫功能,都靠肝臟承擔,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

然而,肝臟也是“嬌弱”的,生活中,喝酒、熬夜、暴飲暴食……很多的生活習慣,會導致肝臟受損。

一旦,肝臟受損,對人體五臟六腑皆有損害,嚴重危害生命健康。

一個人肝好不好,看這4處

中醫常說“病於內,必形於外”。

說的就是,身體內部健康出現問題,在身體外在,會有表現來“提示”人們。

肝臟,好不好,可以通過四處,來簡單的自我判斷。



第一處:眼睛

肝開竅於目,肝臟受損,眼睛會有所表現。

健康的眼睛,明亮、清澈、有神。

眼乾澀、酸脹,則可能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眼部健康。

目赤紅腫、出現紅血絲、眼睛分泌物增多,則可能肝火旺。

眼睛怕光、瘙癢,則肝陰不足,供養眼睛的水液缺乏所致。

鞏膜發黃,需高度警惕肝炎。

第二處:指甲

“肝主筋,其華在爪”,指甲是筋的外在表現。

健康的指甲,紅潤有光澤,具有一定的硬度。

指甲蒼白、無關澤,乾枯變脆,易折裂,則肝血不足。

指甲發黃,則肝膽濕熱。

指甲凸凹不平,則可能肝毒過多。

指甲出現黑褐色條紋,則肝細胞受損。

第三處:雙手

手掌顏色,應該是均勻的淡粉色或者粉紅色。

大小魚際處,出現硃砂紅色,則肝受損,警惕肝硬化。

中指根變細,手掌顏色正常,則肝氣不足。

中指根部變細,手掌呈暗紅色,則需警惕脂肪肝。

中指根變細,手掌沒有光澤,警惕肝髒病變,最好去查查。

手背青筋異常,警惕肝氣不暢,藏血不足。

第四處:腳部

健康的雙腳,腳底顏色略紅。

腳底發黃,則警惕肝細胞受損,導致血中的膽紅素,不能正常的排出所致。

腳底乾燥、脫皮、乾裂,則警惕肝細胞受損,影響內分泌所致。

腳掌紋路增多,且變得明顯,則警惕肝受損,肝毒累積過多。

8個小方法,讓你的肝臟元氣滿滿!

1、多飲茶

生活中,多飲茶,可補充體液,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排毒,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用一些“藥食兩用”的小植物,一起泡水代茶飲,護肝排毒,效果尤佳。

蒲公英根茶,用蒲公英根莖炒製而成,泡水喝,可排肝毒,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蒲公英根,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還可以降肝火、預防肝損傷,尤其是預防酒精性肝損傷,效果尤佳。

日常用蒲公英根泡水喝,對於保護肝臟,十分有利。

藍菊葉茶,用蘭菊的葉子,炒製而成,泡水喝,對肝損傷的修復有幫助。

藍菊葉,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特別是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保護明顯,能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從而加速細胞修復速度。

生活中,泡點藍菊葉,也是不錯的護肝選擇。

2、食果蔬

生活中,都知道,多吃果蔬,有益健康。

其實,多吃果蔬,對於肝臟健康來說,也十分有益。

尤其是,吃點綠色蔬菜,綠色入肝,肝喜歡綠色,常吃點綠色蔬菜,有助於疏肝理氣,促肝排毒。

西蘭花、空心菜、菠菜、芹菜、蘆筍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吃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橙子、橘子、蘋果、葡萄、草莓等,對於肝臟健康,也有益處。

維生素,對於肝臟健康,十分重要,其中,B族維生素,能加速物質代謝,修復肝功能。

維生素A,可修復肝功能,阻止和抑制肝臟中癌細胞的增生。

維生素E,可防止肝組織老化,保護肝臟健康。

所以,生活中,經常吃點水果,有益保護肝臟。

3、重睡眠

中醫講,人臥血歸肝,熬夜就是熬肝血。

睡眠,對於肝臟健康,尤為重要。

睡眠時,人處於臥位,肝臟能享受到更多的血液滋養,有助於肝臟健康。

此外,睡眠時,人處於休息狀態,肝臟的負擔最輕,也更有利於肝臟的自我修復。

所以,想要肝好,一定要重視睡眠,切莫熬夜,充足的睡眠,才能更好的保護肝臟健康。



4、遠手機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也使得人們越來越不能離開手機。

然而,“久視傷肝”,長時間玩手機,對於肝臟來說,也十分不利。

很多人,會發現,玩手機時間長了,眼睛乾澀、視力模糊,這不僅是由於損害眼睛,導致視力下降。

還因為,久視傷肝血,一旦肝血不足,就會出現眼睛乾澀等不適。

所以,長時間玩手機,傷肝又傷眼,生活中,要注意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尤其是,在晚上睡覺前,一定不要玩手機,不僅不利於肝臟健康,還容易導致失眠。

5、做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不無道理。

適當的運動,加強鍛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亦有助於肝臟健康。

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壞,促進排毒,減少肝臟壓力。

還可以預防改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對於脂肪肝的恢復,十分有益。

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都可消耗體內熱量,控制體重增長,有益肝臟健康。

晚飯後,半小時,散散步,對於肝臟來說,將會受益匪淺。



6、心情好

肝臟,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

所以,良好的心情,很重要。

一定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減少憤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

盡量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的狀態,不給肝臟“添堵”,還可以使肝火熄滅,保護肝肝氣。

7、常閉目

肝開竅於目,閉目養神,同樣有助於肝臟健康。

所以,閒來無事,閉目養神、靜心,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尤其是,在飯後,靜坐、閉目,還有助於肝血滋養肝臟。

閉目的同時,不妨用手按摩眼睛周圍,更有益健康。

8、多拍打

中醫講,肝氣通,則百病消。

經常拍打,有助於通經活絡,促進身體健康。

肝經,在大腿內側,經常拍打,還有益於排肝毒。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經絡不通不用愁,每次按按這些穴位!順通經絡,排毒、消炎、消氣!


人體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常揉會有什麼好處?

人體,可以說是這個界上最傑出和最完美的藝術品,沒人能夠完全的複制。我們知道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裡面特有的一個名詞,穴位指的是人體經絡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對於中醫來說,穴位的掌握就是一個關鍵。我們的身體中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聯通著我們的五臟六腑,如果掌握穴位按摩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養護內臟,同時還能夠促進身體健康。

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乾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百會穴。百會穴位於我們大腦頂部的正中心,說的嚴謹一點,就是頭頂到後腦勺的0.618處。百會穴位於人的頭頂,也就是人體最高的地方,因此這裡交會了各路經脈的陽氣。常揉百會穴可以順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保持心情舒暢。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百會穴,每次按照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天大概兩到三次。

大敦——疏肝理氣作用最強

在足大趾靠第二趾一側甲角旁1分,古代的醫家一致認為此穴為治療疝氣的特效穴。《玉龍歌》說:“七般疝氣取大敦。”《勝玉歌》也道:“灸罷大敦除疝氣。”

此穴為木經木穴(肝經屬木),疏肝理氣作用最強,善治因氣鬱不舒引起的婦科諸症,如閉經、痛經、崩漏、更年期綜合徵。同時,此穴還是治療男子陽痿、尿頻、尿失禁的要穴。

此穴用艾灸效果最好。

此外,用指甲輕掐此穴還有通便之效。“病在臟者取之井”,若為慢性肝病,此穴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療與保健要穴。

行間——專治身熱之病

此穴在足大趾和第二趾的縫紋端。“滎主身熱”,行間屬火,為肝經的子穴,最善治頭面之火。如目赤腫痛,面熱鼻血等,掐此穴對眼睛脹痛尤有顯效。《類經·圖翼》上說:“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木氣自下。”

另外,此穴還治心裡煩熱,燥咳失眠。

因肝經環繞陰器,所以行間還善治生殖器的熱症,如陰囊濕疹、小便熱痛、陰部瘙癢等。

對痛風引起的膝踝腫痛,點掐行間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排肝毒:太衝穴

有些人會經常偏頭痛、還會長痘,女性還有痛經。大家觀察一下,偏頭痛、長痘、痛經所發生的位置,就是下圖中肝經、膽經所經過的區域。一旦肝經排毒功能受阻,肝臟的毒素過多,就容易出現以上情況。

肝經的原穴—太衝穴,經常艾灸或者按揉太衝穴,就能疏通肝經、幫助排出毒素。可以先敲打肝經所經過的路線10分鐘,然後著重按揉太衝穴5分鐘,按揉完畢,艾灸此穴10分鐘。

排腎毒:湧泉穴

湧泉穴就是腎毒的排污口。經常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排出腎毒,下顎長痘、容易疲倦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可以先按用熱水泡腳,然後按揉湧泉穴10分鐘,力度不用太大。按揉完畢,艾灸5分鐘即可。

排脾毒:商丘穴

脾內毒素多時,常常會有色ban,腹部肉較多,口氣也會比較明顯,嘴巴周圍容易長痘或者口腔潰瘍反反复复。

可先按揉商丘穴10分鐘,然後用艾條懸灸10分鐘。

太衝——“諸病尋它皆有效,沒事常揉體自安”

此穴在行間上2寸,第一二蹠骨接合部的凹陷中,是最令我敬畏和感動的人身大穴。

肝為“將軍之官”,太衝穴所表現的功能就如一位橫刀立馬而又寬宏大度的將軍,時時保護著我們的身體,而且有求必應。

當我們感到頭昏腦漲(如高血壓)時,太衝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覺得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衝穴會給我們補足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衝穴令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沖天時,太衝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

保健穴位—-太白穴,不但能治病,還能瘦大腿!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太白穴布有隱神經及腓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太白穴為健脾要穴,能夠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

按摩太白穴除可緩解治療胃痛、腹脹、嘔吐、呃逆等症外,還可緩解體重節痛、腰痛不可俯仰、下肢麻痺或疼痛等;還可緩解治療腳氣、腳氣紅腫等症;對於身體肥胖的患者大腿部減肥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按摩太白穴,也可緩解治療肌肉酸痛,特別是運動後肌肉酸痛,按後很快見效。

按摩時,可採用正坐姿,平放足底的姿勢。一種方法是通過雙腳相互踩壓太白穴起到按摩作用,最好在飯前,一隻腳踩壓另一隻腳的太白穴,每次3分鐘。第二種方法是用先用右手按揉左腳太白穴,每次3—-5分鐘後再用左手按右腳,力度要適當,以穴位處感到酸痛即可。還可艾灸,用溫和的灸法灸兩側太白穴15—20分鐘。

此外,太白穴與中脘穴、足三里配伍,可迅速緩解胃痛,可採用直刺穴位方法,使局部感到酸脹;或用3—5壯艾灸,灸3—5分鐘,效果明顯。

文章來源:健康養生醫師

坐式養肝法,每天2分鐘,健脾補氣


坐式養肝小妙招

1、托天按頂

兩腿伸直併攏坐在地板上,十指交叉,掌心向下輕按頭頂;膝關節挺直,繃腳麵的同時翻掌直臂上托,充分拉伸腰脊和兩脅肋部,略停兩秒;然後兩腳尖向上勾緊,兩掌翻轉下落至頭頂。

通過伸腳、勾腳兩個動作可刺激足三陰經及足三陽經,促進氣血運行。向上抻拉脊柱、兩脅可幫助調理三焦,舒肝利膽。



2、掌抱崑崙

方法:十指交叉放於腦後,上身緩慢左轉45度,然後慢慢右傾,此時拉伸左脅肋部,停兩秒之後,身體復原坐正,再往左側重複剛才的動作,拉伸右脅肋部。

之後,頭向上抬起,兩手在頸下稍稍向上阻力,與頸部與頸部形成二爭力,略停兩秒;慢慢低頭,兩掌抱頭向下輕按,略停兩秒。

通過牽拉兩脅肋部,可以刺激肝經及膽經,起到舒肝利膽的作用。抬頭、低頭動作可以調節頸椎,刺激頸後大椎穴,起到濡養筋骨、平秘陰陽的作用。

3、前撫脘腹

兩掌放在兩斜肋部,順腹前向下滑動按摩,然後兩掌指尖相對,沿小腹兩側左右滑動按摩;最後沿兩脅肋向上滑動按摩。

摩腹可促進腹腔臟器的血液循環,以達到調和周身氣血、疏通經絡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的目的。摩腹可控制在10~20分鐘,不要在飽腹時進行。

文章來源:余磊醫生工作室

“身體虛弱、氣不足”,多拍太淵穴就可補足!



太淵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上的腧穴。

肺朝百脈,脈會太淵;肺主氣、主呼吸,氣為血之統帥,此處穴位開於寅,得氣最先,所以在人體的穴位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淵穴的形態猶如山洞深淵,而此穴位的氣血就猶如流淌在山洞的溪水。溪水的寒熱溫涼以及其溪水的多少變化,直接影響並導致穴位局部環境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是通過從深淵中散發出來的水汽來實現的。



局部環境的改變會進一步影響到更大的環境,這就是太淵穴的內在作用原理。太淵穴對於身體虛弱、氣不足、講話有氣無力、面色蒼白、脈搏微弱,嚴重時甚至幾乎無法觸及到脈象的“無脈症”,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因此按揉太淵可補氣血不足。

古中醫認為太淵穴的意義是:太,大並達到了極至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這個穴位的名稱來自於從類似的角度描述穴位在微觀下的形態特徵,指肺經水液在這個地方散化成為涼性水濕。因為此處穴位的手內橫紋的凹陷處,經水的流向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的,就如同經水從山的頂峰流進地面深淵的底部,所以名叫太淵穴。

中醫認為太淵穴

(1)能夠治療氣不足、無脈症;

(2)對流行性感冒、咳嗽、支氣管炎、氣喘、胸痛、咽喉腫痛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3)患有失眠、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肋間神經痛等疾病的人,長期按壓這處穴位,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的效果。

太淵穴,屬於手肺經經脈上的穴道。手掌心朝上,腕橫紋的橈側,大拇指立起時,有大筋豎起,筋內側凹陷處就是這處穴位。

自我取穴的方法:

(1)取穴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的姿勢,手臂前伸,手掌心朝上。太淵穴位於人體的手腕橫紋上,拇指的根部;

(2)用一隻手的手掌輕輕握住另一隻手;

(3)握住手臂的那隻手,大拇指彎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和指甲尖垂直方向輕輕掐按,會有酸脹的感覺。即是。可以直接拍打太淵穴,效果更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胃食道逆流揪出元兇,按摩這些穴位減少胃酸逆流


冬天這個季節很多人會經常發現自己的腸胃經常鬧脾氣,由於溫差大、腸胃蠕動慢,加上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更容易發生心口灼熱火燒心、胃酸逆流的症狀。

引起胃酸逆流,大致可分為4大類型,包括長期便秘在內,揪出元兇後,再對症調理,那麼效果更好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愈來愈普遍,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可能造成食道被胃酸過度刺激,引起食道病變,甚至演變成食道癌。

胃酸逆流一定有其背後隱藏原因,中醫調理的優勢能夠減少服用西藥的副作用,除了抑制胃酸,能減緩不適感,也會同時調理肝氣,舒緩情緒,減緩壓力。另外能依據病患體質、狀況,找出真正成因,治標同時治本,有助於根治胃食道逆流。



胃酸逆流原因一:壓力大肝氣鬱結

很多人基本是胃酸逆流類型通常西藥吃了很久,才會選擇看中醫,其中很多人就是工作壓力各方面壓力所引起的胃酸逆流。

這類型的患者常常是因為肝氣鬱結引起肝胃失和,也就是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腸胃分泌為消化液異常。對於這類型的患者,多半會使用柴胡疏肝散與半夏瀉心湯調理,以及平時可以多按揉合谷穴與太衝穴配合調理。

1、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2、太衝穴: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

胃酸逆流原因二:飲食不正常、錯誤減重

另外一種常見的類型就是吃的東西、時間不對引起,通常業務員與錯誤減重的朋友為大宗,因為三餐不定時、時間不對、過度偏食,都很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發生。此外,很多人喜歡採取生酮飲食,常常攝取過多的油與蛋白質,導致胃排空時間拉長。食物、胃酸停留在胃的時間變多,導致飲食停積,就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容易胃酸逆流。中醫會使用保和丸與藿香正氣散治療,以及平時有可以多按揉足三里與中脘穴。

1、足三里:足三里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2、中脘穴:找到胸口正中間的胸骨,沿著胸骨,向下找到最下端的突起-劍突,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間,按壓有輕微的酸脹感就是中脘穴。

胃酸逆流原因三:長期便祕、代謝失調

長期便祕、身體水分代謝失調,也是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中醫講究氣血水的平衡,人的腸與胃都是同一個空腔,當空腔下部壓力過大,東西就會往上湧。通常有宿便、便秘的狀況,腸道無法排空,連帶就會向上擠壓到胃部,造成食物容易往上沖產生胃酸逆流。如果知道原因的話,應該是要用緩瀉劑才對,而不是製酸劑,只要讓腸道暢通,胃酸逆流都能改善,使用調胃承氣湯治療腸胃病,就是這個道理。以及平時可以多按揉上巨虛、天樞。

1、上巨虛:位於足三里穴位往下4指寬度的部位。

2、天樞:位於肚臍左右旁2寸,以手部食指、中指的力量,以順時針方向按揉即可。

胃酸逆流原因四:脾胃虛弱、腸胃功能不好

天生腸胃功能不好的,長期胃痛找不出原因、天生脾胃虛弱,久而久之導致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在中醫裡屬於脾虛胃弱、氣虛血瘀,常常使用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調養脾胃,以及平時可多按湧泉穴、脾俞穴。

1、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

2、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肚臍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個椎體,下面旁開兩指處即是。

在日常中護胃有以下幾點:

1、飲食宜三餐正常、食量固定、不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

2、情緒宜穩定,要適當的抒發壓力。

3、少吃難消化的食物。如果吃飯後容易腹脹,則應避開容易脹氣的食物。

4、胃酸嚴重時避免咖啡、辛辣、燥熱、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暫時不要吃。

5、盡量在晚上11點前就寢,因為熬夜容易傷肝陰,長期下來更會進一步傷胃陰,導致胃壁(胃黏膜)變薄,降低對胃酸的耐受度。

6、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植物性膠質如地瓜葉、皇宮菜、黑木耳、白木耳、秋葵等,以增強胃壁。

溫馨提示:飲食、運動、心理,是構建人體健康的三大核心。養生養身,防病,要選擇健康飲食,保持飲食清淡,這才能養好脾胃,白天適量運動,保持愉悅心情,祝大家身體健康。

文章來源:閒小院

手腳冰涼,夜尿多,有個穴位一定要了解!


命門穴是人體督脈上的一個要穴,所謂’命門’,及時人體生命之門的意識,也是先天之氣的蘊藏所在,是人體生化的來源,也是生命的根本,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的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者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以及水液代謝等都具有促進作用。中醫認為命門藏真火,稱之為命門火。

命門穴同樣是人體的長壽大穴,它的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從臨床看、命門火與腎陽不足多屬一致,所以,補命門火的藥物又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



在八卦當中,腎屬坎,主水。兩腎與命門的關係,就相當於一個坎卦,命門穴就是中間哪一根陽爻,而左右雙腎就是兩邊的陰爻。腎陰腎陽(又稱元陰元陽)分別藏在命門和腎當中是體生命的來源。腎陰的活動,就像水的流動一樣,需要陽氣的溫熏,這裡的陽氣就是腎陽,而命門就是腎陽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門之火。如果火力不足的話,就不能推動水的運行,腎水就不能上行,滯留在那裡,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腰膝酸軟、水腫、男性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腎陽虛,這時候就需要溫腎補陽。

反過來,如果腎陰不足,腎陽過旺,也就是水不制火,火勢過大的話,就會導致津液缺乏,乾涸枯燥,男性會出現遺精的症狀,而女性很可能月經量劇減甚至閉經等,這就是腎陰虛,需要滋陰。

掌擦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繫,可以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能治療陽痿、遺精、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困乏、腿部水腫等症。

命門穴的鍛煉方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1.艾灸

用溫灸器或雀啄灸的方法溫灸命門穴,可以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此種方法在改善腎虛,解決腰酸、腰腹寒涼、下肢不溫、水腫、痛經、不孕不育等方面效果顯著。

2.掌擦命門

坐位或站立位,雙手掌上下摩擦命門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摀住兩腎,每次持續10分鐘即可,每天可1-2次。此種方法對改善腎虛所引起的腰寒、腰痛、尿頻等方面效果顯著。

3.拍打命門

命門穴和神闕穴在人體上是相互對應的關係,兩者一為督脈上的陽穴,一為任脈上的陽穴,同時拍打這兩個要穴,可以通行氣血,調和陰陽,激活人體的元陰元陽,祛病強身。所以,命門穴可以配合神闕穴一起拍打。方法可以單手或雙手相繼拍打命門和神闕表面皮膚,每次50次,每天1-2次,快速並能準確找到命門穴的方法就是先定位神闕穴後,在脊柱上找到與神闕相對的位置即為命門穴。

4.意守命門

意守法: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摀住兩腎,意念守住命門穴約10分鐘即可

文章來源:養心娛樂

手指按摩法,針對感冒、心臟病、頸椎病……(真人示範)


俗話說:“十指連心”,手指疼痛正是在對我們發出身體疾病警告,更暗藏著臟腑疾病。

手指按摩養生法,針對感冒、心臟病、頸椎病很有效,真人示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

五指按摩防疾病

手指按摩是講究方法的,做正確了,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順序:按摩時男性先左手,後右手。女性則相反。

時間: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壓左手拇指的兩側,感覺疼時再堅持10秒鐘。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別上下夾住左手的拇指,用力按壓,堅持3秒鐘。

力度:用力要先輕後重,逐漸增加力量,到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為止。

13秒按摩拇指,針對心臟病

可緩解心臟疾病,過敏性皮炎,脫髮,喉嚨痛。

13秒按摩食指,針對胃炎

可緩解便秘,食慾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13秒按摩中指,針對肝病

可緩解肝臟疾患,疲勞,食慾旺盛,耳鳴,頭暈。

13秒按摩無名指,針對感冒

可緩解感冒,咽喉疼痛,頭痛,尿頻,汗多,宮寒。

13秒按摩小指,針對頸椎

可緩解頸椎、腰椎痛,月經不調,視疲勞,失眠。

溫馨提示:在揉捏中,即便是稍微疼痛,也和那個手指的穴位有關聯,表示所屬的某部位不正常了,此時,需要把那疼痛的手指仔細的揉搓,以促使疾患儘速好轉。

手指痛,其實是臟腑有問題!

拇指痛,肺有問題

拇指上有少商穴,與肺息息相關。壓這個部位深感疼痛者,說明肺部有問題。

食指痛,大腸有問題

食指上有商陽穴,與大腸相關。壓這個部位手指深感疼痛者,說明大腸有問題。

中指痛,心臟有問題

中指上有中衝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這裡感到疼痛,說明心臟有問題。

無名指痛,感冒問題

無名指上有關衝穴,這裡感到疼痛,說明是喉痛或頭疼問題。感冒發熱時揉此部位即可。

小指痛,心臟問題

小指尖有少衝穴和少澤穴,這裡感到疼痛,說明是心臟或小腸有問題。所以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心臟病緩和下來。

溫馨提示:中老年朋友平時要養成揉揉手、捏捏腳的習慣,久而久之,可促進血液循環使心臟更為健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摩眼部穴位,緩解視力下降,預防眼鏡度數加深


現代人整天對著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因為不正確的用眼方式,導致視力下降,誘發了近視、散光、屈光不正等視力問題。有不少人患上了近視,加上不注意眼睛的保護,視力下降的非常快,致使眼鏡鏡片越來越厚。對於視力下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呢?方法是有的,就是按摩眼部的穴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操作一下吧。

視力下降

1.揉天應穴

位置:眉頭下眼眶上角處有一小窩即天應穴

方法:以雙手拇指輕揉穴位,輕度宜輕,手法要緩。

天應穴

2.揉按睛明穴

位置:在面部於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取穴。

方法: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該部位向下向上擠按即可,力度要適中,手法宜輕緩。

晴明穴


3.揉四白穴

位置: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方法:將食指和手指併攏置於該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環狀按揉,也可單用食指按揉。

四白穴

4.按太陽穴輪刮眼眶

位置:在顳部,自眉梢與外眼角連線的中點向外側,用拇指比一橫指凹陷處取穴。

方法:將雙手拇指置於太陽穴處,以食指側面反复刮揉眼眶即可。

太陽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此穴強大,對男人女人都好!平時多按揉!收了吧!


現在得婦科、男科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像什麼痛經啊、附件炎、盆腔炎、陰道炎什麼的;還有陽痿、早洩、精子活力差、精索靜脈曲張等等,不一而足。

到了醫院裡,醫生就會給你開各種各樣的消炎藥,或者止痛藥,吃一點就好,不吃就完,總治也治不好,錢沒少花,病還沒有徹底好。其實,如果你學點養生之道。這些慢性病,很容易治,甚至徹底好轉。

養生的理論,其實就是兩點,第一是經絡是否暢通;第二,就是氣血是否充足。人體的所有健康,都離不開這兩點。

先來看看痛經。我們經常愛說的兩個字“痛疼”。一提到身體不舒服,就愛說,我哪哪都痛疼。

絕大部分的痛經,都是受寒引起的,與很多的女孩子愛吹空調,愛吃冷飲,愛穿低腰褲,愛穿露肚臍裝有關。因此,我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用艾炙熏。

其實,男科的問題也是一樣,尤其是陽痿的問題,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經絡不通,和氣血不足所至。

很多長期坐在電腦面前的男生,大都因久坐而造成經絡不通,氣血不暢。

不管是男科也好,還是婦科也好,解決經絡通暢都是必須的,所有的經絡都是相互關聯的,都是必須通暢的,但是有一個部位的經絡和穴位,一般的按摩師都涉及不到,這個部位就是八髎穴

其實,這個不是一個穴位的名稱,而是由八個穴位組成的一組穴位名稱,那是哪八個穴位呢。下面我們詳細討論。

什麼是八髎穴

八髎(liáo)位於膀胱經上,位於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兩側各四個,總共八個,故稱八髎穴。髎,孔隙也。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八髎穴的作用

督脈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他們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內臟器官的神經血管會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的氣血的總開關,務必暢達無阻。

胞宮健康了,婦科問題沒有了,困擾女性的很多雜病,比如失眠、便秘、愛生氣、急躁、慵懶等,都會自然消失。

那麼為何要搓八髎

八髎穴位於人體腰部的膀胱經上,這個部位恰好是人體骨盆的位置,人體的大部分生殖泌尿系統都在於此。很多的女孩子愛穿低腰褲,結果,這個地方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導致這塊地方的脂肪肥厚,而且很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來,一捏會感覺酸痛難忍,像這種情況,說明內部組織已經發生了粘連,必須通過按摩、拔罐、針灸等方法,將粘連的組織分離開來,而今天介紹的搓八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按摩八髎穴:搓八髎,最好能從腰眼一直搓到八髎處,會有一股熱流明顯地傳導至客人的摩擦部位,並且,通過此部位傳導至前陰,甚至通達到雙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說:每天按揉“血海穴+風池穴”3-5分鐘,可緩解皮膚濕疹!


濕疹,因其容易反复的特點,被眾人所知,發病原因眾多,環境、感染、遺傳、內分泌失調等,均有可能成為誘因,所以當發現此病時,應該及時的進行醫治,不要拖延,耽誤治療時間,在初期時是最易治愈完全的,長時間的治療不僅會使生活和工作混亂不堪,對精神的壓力也在持續增加。

濕疹的出現:

1、緊身衣物

長期穿貼身衣服,導致皮膚沒有呼吸的空間,變層也會受到磨損,血液因為壓力變得緩慢不順,導致皮膚不適,體內濕氣加重。

2、環境

空氣污染嚴重,工作環境乾燥,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過快,對腸道造成傷害,皮膚缺水,瘙癢就會出現。

3、遺傳

根據數據分析說明,可以知道,當家中父母任何一人患有此病,那麼下一代體質會稍差。

日常養護都有哪些?

1、注意身體潔淨

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防止沖掉身體油脂,對錶層造成傷害,患者用清水沖洗,減少對患處的刺激。

2、注意家中衛生

勤加打掃,尤其是屋頂上,定時清理,避免霉點和蜘蛛網出現,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環境清新。

3、注意飲食

辛辣的食物不要食用,患者要以素食為主,保持清淡口味,促進腸道順暢,水果蔬菜中維生素豐富,可以多加食用。

每天進行按揉,可以幫助緩解病症:

1、血海穴

取穴: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功效: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主治皮膚疾病。

2、風池穴

取穴:人體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具有醒腦開竅、疏風清熱、明目益聰、平肝熄風、祛濕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

食療配方:

1、車前子冰糖湯

車前子15克、冬瓜皮30克、薏仁60克、綠豆50克、冰糖適量,加水熬煮即可,可以清熱祛濕,緩解瘙癢。

2、桂花土豆粥

桂花15克、土豆30克、綠豆50克、薏仁50克、小米100克,按照正常煮法熬煮成粥,可以幫助祛除濕氣,滋陰潤肺。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