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了腰,彈撥兩穴可緩解!收了吧!


上班族平時很少運動,偶爾休假出去登山,或者做一些戶外運動,本想好好舒活筋骨,結果一不小心腰閃了,真是又疼又掃興!

由於腰部承擔了人體上身全部的壓力,所以,當姿勢不正確、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受到外力碰撞時,都有可能導致腰部軟組織受損和小關節錯位,引起閃腰。

閃腰屬於突發事件,誰也不能提前預料到我今天會閃腰,如果你正在外面玩得高興,突然之間閃腰了,身邊又沒備有藥物,在去往醫院之前,有沒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應應急,緩解一下疼痛呢?

當然有!按照“循經遠端取穴”的原理,治閃腰並不在腰上找穴位,而是在四肢上找穴位,那就是手三里和委中穴,這兩個穴位可以治閃腰,可謂是身上自備的閃腰藥。

手三里 ——手陽明大腸經,位置在前臂背面橈側,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的地方,具有通經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的功效,閃腰的時候,可以彈撥手三里穴,能快速緩解腰部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彈撥的方法是將一隻手的拇指深按於另一側手臂的手三里穴,像彈撥琴弦一樣地來回撥動,可以感覺到手指下的肌肉肌腱隨著彈撥發出輕輕的彈響,同時伴有明顯的酸麻脹感,甚至這種感覺會向肘及前臂發散,注意彈撥時不要讓受傷的腰部受力,左右交替彈撥兩側的手三里穴,每側每次1分鐘,交替3~5次即可緩解症狀,彈撥手三里穴時如果旁邊能有其他人配合輕輕按揉受傷者腰部兩側的肌肉,或者扶住傷者讓其輕輕活動腰部,效果會更好。

委中穴 ——位於膝關節後側,也就是膕窩處,腿屈曲時膕窩橫紋的中點,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膀胱經脈從頭至腳,有兩條支脈經過腰部,最終會合於委中穴,根據“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的循經取穴規律,決定了其具有治療急性腰痛等病症的功能,用力點揉委中穴,或者在此穴刺血拔罐,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起到通則不痛、強腰健膝的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冬季陽氣損耗過多,艾灸這八個穴位


艾灸作為傳統的保健方法以穴位為基礎,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以達到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功效,那麼艾灸哪些穴位有保健功效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艾灸養生常用的穴位。

氣海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

據《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髮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記載:“上消病,(天下養生網)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治療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可以灸20~30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洩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關元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

《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天下養生網)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早洩,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神闕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神闕穴多采用隔鹽灸,還有一種叫做神闕灸臍法的保健灸法,先以生五靈脂24克、生青鹽15克、乳香3克、沒藥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乾蔥頭6克、麝香少許,研成細末備用。施灸時取麵粉適量,用水調和作圈置於臍周。取藥末6克,另用槐樹皮剪成圓幣形,將臍上的藥末蓋好,每歲一壯,灸治一次換一次藥末,每月可灸1次,午時灸為宜,多用於身體虛弱者,並可強健脾胃功能,預防疾病。

大椎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中脘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身柱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誌的功效。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三陰交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

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痺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洩,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痺不能行,三陰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洩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

《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幹。《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早洩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氣鬱、血淤、濕氣、熱邪、寒氣,如何疏通?都在這裡!


“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可見經絡疏通相當重要的。

中醫認為,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一旦身體被“堵”住了,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如何疏通經絡,讓疾病遠離呢?找准下面這些穴位,每天按十分鐘即可!

1. 氣堵了——氣鬱!

常常嘆氣、胸悶、煩躁、鬱悶,咽部有異物感,女性還有乳房脹痛,這大多就是氣鬱了。

疏通法:“出氣穴”——膻中穴

人體中疏通氣機的穴位有很多,但很多中醫名家都以膻中穴為首選,為什麼呢?《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俗稱“出氣穴”。

工作、生活壓力大,難免煩躁生悶氣,按按膻中就可使氣機順暢,煩惱減輕;女性朋友按此穴不僅能防治乳腺炎,還可豐胸美容。

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四肋間處。特別要強調的是,疏通手法很重要,比如傳統的按揉法,氣機鬱結,堵在裡面了,往往要逆時針往外按揉,就像擰螺絲一樣,擰開螺絲要逆時針擰,這樣螺絲才能擰出來,反之會越擰越緊。

也可以通過下面的疏通方法,雙手在胸前合十,以手腕作高頻率屈伸式的擺動帶動大魚際側部著力,對著膻中穴處,作快速而有節,效果一般也會不錯。



2. 血堵了——血淤!

皮膚易淤青,臉上易生斑,牙齦易出血,舌頭紫暗、有時胸肋會感到針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顏色深,皮膚還易乾燥……這些都是血瘀的表現。

疏通法: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合谷穴

我們知道,血在身體內流動的,如果血行遲緩不暢,瘀阻在哪裡,哪裡就要出事。

比如瘀阻在肺,就會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會胸悶、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會脅痛;

瘀阻在女性胞宮,就會小腹疼、月經不調、痛經;

瘀阻在肢體,就會局部腫痛、青紫;

瘀阻在脈絡,就會半身不遂等。

……

為什麼血會停下來不流動呢?

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所以血瘀很重要原因是出在氣的問題上。如果氣虛,就像風沒有力量吹不動帆,提供不了前進的動力;如果氣滯,本身氣的流動就出現了問題,血自然隨之瘀滯。所以,解決血瘀的問題,很多時候要從解決氣的問題入手。其中重要的一個穴位就是合谷穴,可以宣通氣血、行氣活絡,能夠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色斑等。

合谷就在我們的虎口處,有個簡易的取穴方法:將五指併攏,虎口處肌肉隆起的最高點就是合谷。如果找得準,按壓合谷會有明顯的酸、麻、脹的感覺。

但要注意的是,按壓時要順著經脈的方向。合谷所在的手陽明大腸經是從食指走向頭面部的,所以在掐按合谷時,拇指指甲應該是平行於掌骨的,而不是垂直於掌骨。

3. 濕堵了——濕邪!

有時遇到回南天,濕度過高、陰氣過重,身上就容易出濕疹、風疹、痤瘡,肢體時不時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這多是被濕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濕穴位——承山穴

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按揉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濕邪,正跟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足太陽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點按承山穴可以振奮人體陽氣,起到解除濕邪,振奮精神,緩解疲勞的作用。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點;用四指輕輕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兩側各按揉5~10分鐘,也可以兩側穴位同時按揉。

4. 熱堵了——熱毒!

一說有“熱毒”,你可能想像不出什麼樣,但熱毒堵在體內的症狀卻很常見:渾身發熱、皮膚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容易起痤瘡、全身關節肌肉酸痛,這些都是熱毒的主要症狀。

疏通法:夏季解熱要穴——曲池穴

夏季天氣濕熱,要緩解悶熱感覺,除了調整飲食,使用空調、風扇外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揉來解熱。中醫上講,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而陽明經又是多氣多血之脈,經脈氣血猶如水流注入池中,因此曲池穴對全身的氣血有較強的調節作用。常按可以解表熱、清熱毒,特別適合夏季清熱、解暑。

由於曲池穴為大腸經的合穴,大腸與肺相表裡,肺主皮毛,故曲池穴可以加強解肌透表、調和營衛,達到疏風邪而清血熱而止癢止痛。治療風疹、濕疹、瘡疥、丹毒等皮膚疾病,常與血海穴配合使用。

曲池穴,位於肘部,尋找穴位時應該正坐、曲肘,肘橫紋的外側,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即為此穴。

注意的是,按揉時要用拇指指面著力於曲池穴上,垂直向下按壓,其餘四指放置在曲池穴對側(手肘關節內側)協同用力,並旋轉前臂,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再輕揉放鬆。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壓5一l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5. 寒堵了——寒邪!

過了一整個冬天,身體多少受了些寒氣,如果受寒過重,堵在體內,就會傷及陽氣,出現畏寒腰冷、手腳冷、面色發白、容易拉肚子等。

疏通法:陽中之陽溫熱袪寒——大椎穴

《針灸甲乙經》謂:“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會匯聚到督脈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稱為“陽中之陽”。只要給大椎適當的刺激,就可以增強陽氣,趕走寒氣,精神抖擻!

按大椎穴時,若深按感覺手底有個筋團疙瘩,這就是寒氣聚集的外在體現。經常按摩大椎穴可以補充陽氣,間接的補充人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

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低頭時用手順著脖子向下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突起的骨頭,那就是第七頸椎。

刺激大椎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揉也可以艾灸,也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將水溫適當調高一些,利用淋浴用的噴頭對準大椎穴噴灑,持續沖洗大椎穴能起到通絡散寒的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咳嗽起來很痛苦,這4個穴位可以緩解咳嗽和咽喉腫痛,暢通血脈


秋天的天氣乾燥,空氣中的濕度很少,所以人們很容易咳嗽。咳嗽就跟牙疼一樣,雖然不是病,但是咳嗽起來真的是撕心裂肺,一咳嗽就要命。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各種方法來緩解我們的咳嗽。什麼方法最好呢?既不要錢既有效,那就是按摩了!你需要記住這四個穴位。



太淵穴

太淵穴是肺經的穴位,關係到肺部,位於手腕的前端,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是穴。按摩太淵穴對於咳嗽有很強的療效,對於肺氣腫、支氣管炎、流行性感冒也很好的治療效果。長期按摩太淵穴可以止咳化痰、暢通血脈、所以可以緩解咽喉腫痛。按摩的時候以按揉和推揉的方法為主、次數不限,感覺有效果為止。

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連接著胸部神經,可以調補肺氣,補虛清熱。肺俞穴低於支氣管炎、哮喘有奇效。對於咳嗽,肺俞穴也有著很好的效果。按摩的時候可以坐著或者躺著取穴,以指壓法為主,力度有痛感為宜,感到酸痛就行,一天按1-2次,一次持續1分鐘左右。

天突穴

天突穴在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咳嗽的時候有氣流經過天突穴,氣流受阻,所以才會讓人咳嗽。按摩天突穴可以將這股氣流疏通,通利肺氣,就可以減少咳嗽氣喘的概率,是肺部爽利。對於其他肺部疾病像是咽喉腫痛、胸悶胸痛也有一定的療效。按摩天突穴的時候以按揉為主,多使用針灸的方法,要長期堅持。

列缺穴

列缺穴在在人體腕橫紋上面。按摩列缺穴可以很好地緩解咳嗽和咽喉腫痛等情況,制止咳嗽的狀況。按摩的時候雙手交叉,一隻手摸另一隻手的手腕,摸到列缺穴也就是一個凹陷的地方,輕輕按壓,然後有酸痛感停止。按摩幾秒鐘之後停止,重複幾遍,換另外一邊嘗試。

文章來源:愛問360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介紹一些有效降三高的穴位,讓我們的餘生過的更安全、健康,穴位起到得是輔佐作用配合藥物治療。

夠降低血壓的穴位,只要配合藥物每天堅持按摩幾分鐘,不僅血壓有明顯改善,還能達到活經絡的效果。

1.風池穴

風池穴又被稱為熱府穴,位於腦後兩旁大筋於耳垂平行線處,能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取穴:項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后緣之間凹陷處。

2.內關穴

內關穴又可成為陰維血,位於手腕橫紋上3指寬位置,掌上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對於高血壓症狀效果非常明顯。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取穴:取前臂掌側,靠近手腕處3指寬的位置。



降血脂的常見穴位,學會穴位按摩對降血脂效果也是不錯的呢。

在中醫看來,高脂血症是體內“痰濕”過多引起的。而痰濕之所以不能排出體外,是脾運化功能減弱造成的。

豐隆穴 ”和“ 承山穴 ”是兩個歷來被看做能祛除痰濕的穴位。大家不妨在平時多按壓幾次。“ 豐隆穴 ”位於人體小腿的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處。“ 承山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後側正中,當伸直小腿時,小腿肚子肌肉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糖尿病患者可以按摩穴位,由經絡傳到可以調節胰島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從而降低血糖值。

地機穴可健脾理氣,增強整個脾胃的運化功能,所以胰腺被包圍在整個脾胃中,故通過按摩地機穴對胰腺也有調節作用,有利於血糖高的人群控制血糖。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然谷穴是我國古代記載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屬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這裡,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堅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三高特效穴!睡前按一按,血壓、血糖、血脂不反彈!(降三高)

文章來源:蘭艾堂

打開身上這個開關,搞定十大老年病!一看就會、一看就靈


我們總怕老了以後疾病纏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老年癡呆、心髒病……其實你身上有一個能幫助遠離這些疾病的開關,就是神門穴!

身上那麼多穴位

為什麼神門這麼厲害?

神,與鬼相對,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

該穴名意指心經體內經脈的氣血物質由此交於心經體表經脈。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氣血物質為心經體內經脈的外傳之氣,其氣性同心經氣血之本性,為人之神氣,故名。

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經絡學中,其主治心病,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癲狂癇,胸脅痛等疾病。

臨床驗證以下10種疾病或症狀,按壓神門穴就能輕鬆搞定,太神奇了!一定要學會。

1、心痛、心悸——按神門穴

神門穴能調節心臟功能,治療心臟相關疾病如:心痛、心煩、心悸等。

按壓神門穴,就能緩解心痛、心悸等症狀。

2、焦慮、心神不寧——刮拭神門穴

神門穴具有安神、定志的效果,按壓、刮拭神門穴,能夠即刻緩解心神不寧的問題。

3、防暈車——揉神門穴

中醫認為,腸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現暈車,這是因為吃下去的食物不能消化,濁氣上頭導致的。

如果出現暈車症狀,不妨按按神門穴,它可以幫助將過多血液補到腸胃:腸胃安定,氣血充足,暈車症狀也就自然消失了。

4、失眠、睡不著——按按神門穴

按摩此穴有洩心火、和脾胃,可以增加睏意,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用指腹輕輕按揉,感覺有酸脹感為好,約5~6分鐘。

把這個方法記牢了,以後如果有睡不著,就按一按,很有效。

5、消化不良、便秘——按掐神門

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心屬火,脾胃屬土,火生土,所以按神門可以讓心臟的血液供應給脾胃,促進消化,緩解便秘。

具體方法為:在神門穴上做按掐,一掐一鬆,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6、胸悶、氣短——也要按壓神門穴

神門是心神出入之門,體表和體內的心經氣血在此交會,按壓神門穴有助於保護人的神氣,因此也能保護心臟。

7、更年期綜合症——神門穴是救星

更年期常有心悸、失眠、手掌發熱、焦慮等問題,透過按摩神門穴有助於改善。

另外像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癡呆、癲狂癇、心絞痛、無脈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症狀,通過按壓神門穴也能不同程度的改善。

8、多預防老年癡呆——拍按神門穴

50歲以後可以多按神門穴預防老年癡呆。因為心主神誌,聰不聰明就要看心的功能,多按神門穴可以大補心氣,心氣足了,老年癡呆的機會也就少了。

平時看電視或等車的時候,可以抽空按揉、拍打神門穴,非常方便。

9、胃食道逆流——神門穴能緩解

壓力會使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使胃酸分泌,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因此按壓有助平衡自律神經的神門穴,緩解情緒也有助消除火燒心的問題。

10、平衡自律神經——早晚按神門

神門穴有鎮靜安神、調節自律神經等功用。按壓10秒後休息5秒,左右手各按壓五分鐘,每天早、中、晚各按摩一次。

神門穴一秒定位,一按就靈!

【位置】神門穴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或是將手腕橫紋六等分,靠近小指側1/6的肌腱凹陷處就是神門穴

【方法】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一般在晚間睡前按壓神門穴效果最好。

神門穴是安定心神的門戶,是健康的開關,就在我們的手腕處,一兩秒鐘就能找到,打開它能夠搞定困擾我們的老年慢性病!好方法,一定要和親友一起用!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名醫養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趕走眼睛疲勞不只熱敷!現代人眼睛真操勞,不僅上班緊盯計算機熒幕,就連下班還是盯著手機不放,使得雙眼疲憊不堪。醫師表示,想要改善眼睛疲勞問題,重拾迷人電眼,除了定時適度閉眼休息外,善用通勤、等人的瑣碎空檔,按摩眼周穴道,更是好處多多!

巧按臉部穴位好處多!6穴位緩解眼部疲勞更美顏

因此,按壓臉部的穴道,不僅有益眼睛健康,還有幫助打造「不易疲勞的雙眼」的作用,且在血液循環改善的情況下,更有一定的「美顏效果」。下列分享6大眼部抒壓穴位,提供給大家參考:

穴位A/睛明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按壓眼頭時,摸到骨頭凹陷之處。輕輕按壓會覺得鼻子深處受到刺激。

效果:緩解眼睛疲勞、消除眼周皺紋。

穴位B/太陽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介於眉尾與眼尾的中間,偏向太陽穴附近的位置。

效果: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模糊。

穴位C/顴髎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在顴骨隆起處的正下方;在眼尾垂直線以及鼻孔水平線的交錯處。

效果:消除眼睛疲勞、改善眼球泛黃,預防眼周及額頭增生皺紋。

穴位D/瞳子髎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從眼尾往外拇指1指幅的骨頭凹陷處。

效果:消除眼部皺紋、改善頭痛。

穴位E/陽白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從眉毛中心點外上約拇指1指幅之處。

效果:緩解眼睛上方的疼痛感。

穴位F/四白穴

天天按6穴位有益眼睛健康!(緩解眼部疲勞)

尋穴方法:距離黑眼球正下方的骨頭偏下之處。

效果:消除眼睛疲勞、緩解眼部痙攣、改善頭痛。

穴位按壓有訣竅!用餐後、運動前不宜

除了提供上述6個抒壓穴位給大家參考外,日比野佐和子醫師強調,按壓穴道的訣竅是保持在「有點痛、有點舒服」的力道,一邊呼吸,一邊按扭穴道3至5秒,重複5個循環為佳。若是用力過頭,恐會造成反效果,要特別注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力道拿捏妥當外,更應避免在餐後按壓穴道。因為,用餐後,血液循環會變得更順暢,此時若按壓穴道,恐讓血液循環變得暢旺, 反而會造成充血般的「熱脹感」,更為不適。基於同樣的理由,也別在按壓穴道之後運動。請在按壓穴道之後,稍微安靜一會兒,讓眼睛放鬆較恰當。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經絡“四海“:氣海、血海、谷海、髓海,原來個個功能這麼奇妙!


我們因被俗事打擾,免不了身心俱損,對於身體的一些細微變化,有時會忽略、弱化。如何更好地了解我們的身體呢?

人體內有“四海”,是生命的根本,主宰和動力之所在。探查“四海”,可以由外知內,知曉五臟六腑的功能狀況,近而了解我們的身體,更好地愛護它。

四海即氣海、谷海、血海和髓海,是經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主宰和動力之所在。讓我們先看看下面的診四海歌訣:

一般探測診四海,經臟腧穴需慎辨。

生命本根與主宰,氣神精髓是關鍵。

氣海一名叫膻中,兩乳中間是膻中。

氣滯咳喘求之應,熱涼脹麻分病情。

谷海指胃後天本,俞為中脘上腹應。

脾胃腸道有疾病,熱麻脹感有不同。

血海亦即下丹田,主藏精血性屬陰。

臍下寸半是其位,藏精系胞功卓宏。

髓海為腦元神府,其俞腦後風府應。

溫熱適中為正常,過熱過涼有災星。



(1) 診氣海

氣海主全身之氣,位於胸中,名曰膻中( 實質上是指肺,因肺主氣、司呼吸)。任脈上兩乳之間的膻中穴是其外應穴位。其特點是主氣滯咳喘一類疾患。靜下心來,當我們用手掌進行探測時,有熱感多為肺部炎症、涼則多為哮喘或支氣管擴張。

(2)診谷海

谷海即水穀之海,指胃。外應穴在上腹部的中脘穴,其位置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上,主消化系統疾病。探測時手掌有熱感則多為潰瘍病、胃竇炎等,有涼的反應則可能是食積、痰飲或胃寒型的慢性胃炎。

(3)診血海

血海即下丹田,外應穴位為氣海穴。為人體精血之海,為真陰所寄之處。精血為陰,故血海屬陰。其位置在臍下一寸三分至三寸之間的小腹內。一般探測時都有較涼的手感,若過涼則為元氣虧損及陽虛之徵,熱感則多表明內有相關臟器的炎症。

(4)診髓海

髓海即腦髓之海。所謂“海”,含有容納包藏的意思,腦髓之海亦即包藏腦髓的地方。在百會之下、風府之上為腦髓之海的部位。外應穴在腦後的風府穴。探測時,手感溫度適中或微熱為正常。陰虛陽盛則熱,氣血雙虧則涼。腦為元神之府,應清虛空靈為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養生八字秘訣: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轉自:網絡

《道德經》雲:“我命在我不由天,善於養生者壽,不善者夭”。也就是說如果你指望別人幫助你長壽,那是一種妄想,倒不如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更為穩妥。

其實養生既不神秘,也不復雜。尤其是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保健養生的意識逐漸加強,致使一些養生機構抓住了這個空隙,在給你科普養生知識的同時,又不斷的告訴你如何利用保健品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中醫專家告訴我們,養生只需記住八字秘訣:“童心、蟻食、龜欲、猴行”。若能堅持即可健身強體、延年益壽。養生人人可為,不需要花大錢,其關鍵在於心態和堅持。

童心——保持一顆童心

盡量使自己保持一顆童心,拋開一切煩惱與憂愁。兒童的心理最天真,最無邪的,最單純的。沒有成人的惡習,整天生活得無憂無慮。他們觀察周圍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妙和奇幻的,對未來總是充滿了期待。保持童心,能使人脫離雜念,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

其實每個人都有童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的磨礪,人的心思就變的不再單純,所以說保持童心就是讓大腦處於一種放鬆狀態並得以休息。


蟻食——做人不要孤僻,吃飯要細嚼慢嚥

我們知道螞蟻是自然界同類交流最頻繁的一種動物,它們雖然不能發聲,但是並不妨礙相互傳遞信息。在它們看來,再大的工程,只要齊心協力都能完成,可見同類之間的交往有多麼重要。此外,螞蟻的食物非常不固定,往往就地取食、不分精粗,並且螞蟻一般飲少食微、細嚼慢嚥,而它們的生命力卻十分頑強。

獨木難成林,人在社會中生存,過於孤僻會傷身;如果與人交往,就能排憂解困。此外,中醫講究“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語也強調了暴飲暴食的危害。因此,人們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可過度節食或大吃大喝。

龜欲——與人和藹相處,不為小事而動怒

養生學家視烏龜為吉祥物,只因它的壽命長而被奉為祥瑞的象徵。告訴我們在遇到大事大非的問題是不能做縮頭龜頭,如果只是一般的小事,則可以像烏龜那樣,什麼都不在乎,有一個寬廣的胸襟。這樣才能做到與世無爭、淡泊名利,擁有豁達的胸懷。

人到老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較真,更不要去奢求。做到不與人爭論,多論步,少摻和,保持平靜的心態,做到與世無爭。

猴行——始終堅持堅持鍛煉身體

猴子多動,所以它的身手也最為敏捷。多動是猴子的天性,人當學之。老年養生學猴行,是指要盡量保持身體各部位的靈活機敏,不能老態龍鍾、老氣橫秋。要勤於思考、勤於鍛煉,隨時活動筋骨。

運動是健康之本,但要做到猴行,必須要注意有顆健康的心臟、良好的體力和無憂無慮、歡樂天真的童心。

結語——

世人常常在大病鑄成的時候手忙腳亂;在臨終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生命;然而體內真氣已經耗盡,人又怎樣能夠回天有術呢?當你達到這些基本條件時,放下所有的包袱,輕裝上陣,便可擁有不老的身心,養生的根本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身體虛的人不適合刮痧,應該通三關!


身體虛的人不適合刮痧,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刮痧效果自然也不一樣。毒素多、火氣大,痧就重,反之則少。另外,有的人經絡不通暢,不通則痛。但這麼一刮,經絡通了,自然就不痛了,人也會舒服很多。不過,後背的膀胱經是靠調動體內正氣來排毒的,有些人身體本來就虛,沒有太多正氣可以調動。而在刮的過程中又會消耗一些能量,所以就會因為虛損而越刮越虛,身體也會越來越沉重。

身體虛的人該去通三關,刮痧是疏通經絡的方法之一,如果遇上明明上火卻刮不出痧來,或刮完後不好受的情況,就可以換一個方法,去敲膀胱經上的三個’機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三個機關聯繫著整條經絡,經常敲打它們,一樣能打通膀胱經,起到排毒的效果,而且比刮痧還省事。

怎麼做呢?雙手十指交叉放在後頸部,以雙手掌根提捏頸肌至發熱。頸部是膀胱經的上部樞紐,通暢這裡可以清除頭部和麵部的毒素,治療頭痛、頸椎病、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等問題,還能增強記憶力,使人頭腦變輕鬆。


然後雙手握拳輕輕叩打尾骨以上、腰椎以下這個位置。這裡是八髎穴的所在,是膀胱經中部的樞紐。刺激八髎穴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改善腰背酸痛、坐骨神經痛、痔瘡等問題。同時,它對治療生殖系統,尤其是婦科毛病特別有效,是婦科要穴,專門消炎、活血、化瘀。所以女性要經常敲一敲這個位置,堅持一陣子,炎症消除了不說,人也會變得更溫柔。

最後坐在椅子上,用手掌去拍打後膝窩的正中點—委中穴

膀胱經是身體的排毒管道,而委中穴是這個管道上的“排污口”,經常拍一拍這個穴位能讓膀胱經更好地排毒。中醫有句口訣叫“腰背委中求”,凡是腰部、背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解決。經常坐辦公室的人,腰部、背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問題。多敲敲委中穴,就可以通暢這些部位的氣血。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