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絡止痛,延緩衰老的5穴位,懂得按摩百病不侵襲


中醫穴位很早就被人熟知且為人所用,針灸和拔罐主要通過刺激方式來助人們強身健體,恢復健康。人體內穴位眾多,其中五個黃金穴位,你可多留意。

①百會穴

百會穴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社會之一,他主要是位於我們的頭頂中心處,是我們身體的最高處,因此我們身體中各個經絡上傳的陽氣都會交匯於這個穴位上。


②湧泉穴

這個穴位主要是位於我們的腳底中心,如果經常去進行足療的朋友們就知道,我們在進行足療的時候,就會按壓這個穴位,因為這個穴位是對我們的腎臟有好處的,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按壓這個穴位的話,就能刺激我們的腎臟,保護我們的腎臟,使我們的腎臟功能能夠正常運行,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毒素,延緩我們的衰老。

③關元穴

這個學會主要受惠於我們的肚臍下方四個橫指的距離處,如果人們經常按壓這個穴位的話,就可以幫助調節我們體內內分泌,它使人們遠離一些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善治長斑長痘等情況。

④膻中穴

它主要是位於我們身體的中心部位,他是比較不好找的一個穴位之一,如果人們能夠進行按摩的話,就能夠幫助人們舒經活絡,止咳平喘,從而使人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⑤印堂穴

想百病不侵襲,記住印堂,它位於臉部雙眉中心,常按摩可起明目、緩解鼻子乾燥以及保持鼻腔濕潤的效果,可配合迎香穴一同使用,善解鼻塞流涕,鼻子呼吸不通暢等症。

常有印堂發黑的說法,表示厄運降至,其實這說法亦有道理,人體印堂發黑表示心臟功能欠佳,全身臟腑缺血供應,它是個警示性標誌,大夥可要多長心了!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

心、肝、脾、肺、腎,五臟的調養大法(值得收藏)


五臟的健康是我們身體健康的基礎,無論哪一個臟腑出現問題,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威脅都是很大的。心、肝、脾、肺、腎都需要我們小心的呵護,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麼調養五臟呢?五臟調養法

一、養心面色紅潤有光澤

心在人體內主宰血液的運行,濡養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因此《黃帝內經》中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面色明暗潤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脈的功能。不論膚色深淺,健康人的面色應透出紅潤的血色。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損,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面色就會蒼白無華,甚至枯槁。

有這些症狀,你就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強心關鍵詞:養

1、踏豆按摩可安心:將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後倒入盆中,雙腳洗淨擦乾後踩踏綠豆,邊踩邊揉。每天睡前1小時做30分鐘左右,可強心安神。

2、按壓肚臍安撫心緒:肚臍有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肚臍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

3、枸杞棗仁茶養心:棗仁、枸杞可養心血,五味子可斂心氣。將枸杞30克、炒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泡茶,3天后睡眠質量就能得到改善,工作起來當然活力無限。

4、心臟先天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睡前喝一杯胡蘿蔔汁或西紅柿汁能養心。

5、對於心血虧虛者,可多食用“龍眼粥”。龍眼肉(即桂圓肉)100克,糯米120克。先將糯米洗淨,加水煮至半熟,加入龍眼肉煮熟即成。常服此粥可養心、安神、補血、潤膚、紅顏。龍眼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糖,其中糖的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龍眼肉是極好的美容補品。

6、用酸棗仁10克、百合30克燉羊心,適用於心陰虛,失眠多夢者。

二、舒肝心平氣和眼睛亮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能調暢全身氣機,肝與美容,肝與七情、月經、指(趾)甲、眼睛、筋脈等有密切關係。

若肝臟有病、失去藏血功能就會出現面部皮膚呈黃色,沒有光澤。當肝臟疏泄情志功能失常,就會引起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表現在面部皮膚就會呈現青色或黃褐斑,所以面部蒼老及產生色素斑的人應注意調整情緒,使心情輕鬆舒暢,黃褐斑亦能同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中醫所說“女子中年養肝”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出現面部黃褐斑以中年女性為多。

有這些症狀,你就需要養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強肝關鍵詞:舒

1、“阿是穴”療法舒緩肝臟不適:“阿是穴”的意思就是“哪裡疼痛哪裡就是穴位”,不用分析辨認。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過手指對疼痛部位快速而有節奏地輕輕點動,即可緩解肝部痙攣、疼痛和不適。

2、“五味靈芝茶”讓你心明眼亮:將靈芝、女貞子、黃芪、甘草和刺五加做成茶包,常飲可保肝、抗衰老。

3、因肝臟在體表開竅於眼睛,至少應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鐘。

4、多吃青色、酸味食品:中醫認為五色、五味中青入肝、酸補肝,所以肝虛要常吃青色、酸味食品。青梅子青色入肝,酸味補肝,所以用青梅煮酒可以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

5、用玫瑰花泡茶,一次1~3朵,可以助疏肝解鬱。

6、養肝食療粥:可將銀耳、菊花各10克,枸杞子15克,糯米100克,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後調入適量蜂蜜服食。

7、對於肝臟失調者,可食用“何首烏煮雞蛋”:何首烏30克,雞蛋2個,食鹽、味精適量。將何首烏、雞蛋放入鍋內加水,煮至蛋熟。再去蛋皮,加食鹽,煮3~5分鐘,待食。常服此方可補肝腎、益精血、烏鬚發。

三、健脾窈窕豐滿口唇艷

脾為人體氣血化生之源,有將營養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的功能。

中醫稱脾為“後天之本”。人體全身各器官、組織系統、四肢、皮膚肌肉全依靠脾養。只有脾與胃的功能正常,氣血化生功能旺盛,生命才能得以維持,皮膚肌肉才能有充分的營養而健康,面部才能容光煥發。脾和形體肥瘦、肌肉虛實、肌膚彈性、面色唇色都直接有關。脾氣足,人體肌肉中的氣血通暢,膚色才會白裡透紅,豐潤而富有彈性。

有以下症狀,你就需要養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強脾關鍵詞:補

1、隔姜艾灸:用薑片將艾蒿炷和穴道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

2、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大紅棗10枚,白朮1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淨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

4、紅棗500克,去核,加水煮爛,熬成膏狀,加白糖500克,拌勻即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白開水沖服。常服本膏,能補虛療損,祛疾延年,養顏輕身。

5、山藥100克、栗子30克燉雞,適用於脾胃虛寒者。

6、用山楂30克、炒雞內金10克、炒豆芽10克、炒麥芽10克、白朮20克燉豬瘦肉,適用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

四、潤肺滋養皮膚潤毛髮

在美容抗衰老方面,肺功能正常與否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皮毛。”

人的皮膚和毛髮的榮枯與肺臟功能有直接的關係,面部肌膚問題往往和肺的功能失調有關。肺主氣,司呼吸,肺隨呼吸的功能帶動營養精微物質充養肌膚,潤澤毛髮。它的功能失常會造成肌膚蒼白、毛髮枯槁。面部毛孔的分泌功能是否能維持正常亦由肺的功能決定,當人的毛孔排泄不暢而堵塞時,人面部的表現是滋生粉刺或痤瘡。肺宣發津液至皮毛,這對於保持皮膚充足的含水量具有重要意義,皮膚缺水是皮膚乾燥、衰老、產生皺紋的重要原因。

有這些症狀,你就需要養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養強肺關鍵詞:潤

1、呼吸吐納:柏樹能淨肺安神,每天上午8~10點或下午3~5點,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做12次,長期堅持可補充肺氣不足。

2、羅漢果茶、秋梨膏最潤肺:秋梨和羅漢果具有極強的藥性,可以使呼吸系統和肺功能迅速強壯。

3、白色食物能讓肺強健起來,並減輕皮膚敏感。百合擅長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效果最好,此外白蘿蔔、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效果。

4、肺陰不足者,需要補肺氣,養肺陰,可食用“百合粥”。準備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早晚分食。

5、百合10克、銀耳10克、杏仁8個、冰糖適量、雪梨1個熬粥,適用於肺燥咳嗽。

6、四白飲:白菜10克、百合10克、白梨10克、白藕10克,蜂蜜適量,泡水飲用,適用於秋季燥咳。

五、補腎齒堅發黑不水腫

腎是女人美麗與健康的發源地,當你卸完妝後,面對發黃而晦暗的臉,早起後水腫的眼睛,日漸脫落的秀發……你就要重視破壞你美麗的“腎虛”了!

腎的健康說明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系統有活力。如果腎虛了,就會出現一系列衰老的現象。腎氣足,可調節體內水分循環使用並將多餘的水分及時排出體外。腎氣衰時,體內該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易造成腰以下部位虛胖,甚至水腫。腎氣足,頭髮濃密而榮光;腎氣不足,頭髮脫落,髮質枯乾。所以,治理脫髮的根本是調養腎。

有這些症狀,你就需要養腎了:

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面色黑、面部肌膚乾裂、粗糙、眼瞼過早鬆垂等。

強腎關鍵詞:藏

1、唾液滋養: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後分三次嚥下。每天早晚各做3次。

2、多吃黑色食品:因為黑色入腎,如黑桑、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黑米、黑魚、烏骨雞等。

3、適當吃自然鹹食品:因為咸入腎,如海魚、海參、海帶、紫菜等。

4、多吃補腎的堅果類食品:如栗子、核桃、腰果等。

5、多吃補腎菜食:如山藥、豆類。醋泡黑豆補“水”療“虛”,黑豆含豐富蛋白質,幫助人體合成氨基酸和維生素B群,是中醫治療腎陰虛的黃金方。

6、補腎養顏粥:芝麻30克,核桃仁50克,糯米適量,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

7、由於腎功能失調所引起的面容受損,可服用黑芝麻食譜,如芝麻粉、芝麻茯苓粉、芝麻懷山藥糊等。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生活中垃圾需要及時的清理,才不會有難聞的味道,而身體也一樣,如果放任身體內的廢棄物堆積,那麼就會形成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可以成為“毒”,一旦毒素在體內堆積過多,就出現呼吸、消化、泌尿等多系統疾病,按照排除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毒素大體分為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和痰毒七種,並分別針對它們制定不同的排毒方案。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1、氣毒

氣毒可源於“外來”或“內生”。外來通常指我們呼入的受到污染的空氣,一個人每天會吸入1000多升空氣到肺中,許多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也隨之進入體內。內生則指人在正常呼吸後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

典型表現:頭暈、呼出來的口氣有異味

長期積累的結果: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肺炎,甚至肺癌等

解決方案:大口吸入清氣,大口呼出濁氣,這樣的深呼吸方法可以對肺部起到清洗作用。可在運動中進行,也可在室內對窗進行,應保證每天早晚最少一次。比如清晨天剛亮,站在陽台上,舒展肢體的同時做做深呼吸;如果周圍有山水,早上出門去喊山、喊河,可滌蕩肺腑之氣。必須提醒的是,做深呼吸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一定要避開霧霾及其他空氣污染。此外,還可以適當多吃養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2、汗毒

借助人體細小的汗毛孔,人體可以排出很多垃圾;反之,若汗不能順利排出,積累在體內,就會變成一種毒。

典型表現:在不運動、保證身體清潔的情況下,仍會聞到汗有異味

長期積累的結果:誘發關節疼、風濕、代謝系統疾病等

解決方案:不需要讓自己每天都大汗淋漓,但保持一定的出汗量是必須的。讓自己出汗的首選方法是運動,如游泳、跑步、太極拳、氣功都是十分可行的運動方式。喝熱粥、熱茶、熱湯也有促進出汗的效果,還可適當吃點辛辣的食物,幫助身體把汗發出來。c等食物有除濕、開汗竅的功效,可以適當多吃。另外要提醒的是,越是炎熱的天氣,越容易積聚汗毒,應特別注意保證出汗量,夏天時,可用熱毛巾擦身,用熱水洗澡,喝生薑紅糖湯幫助排毒。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3、宿便

漢代《論衡》一書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講的就是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有數據顯示,大便能將人體50%的毒素排出體外。

典型表現:口臭、長包、上火等

長期積累的結果:導致腸炎,甚至腸癌等腸道系統疾病

解決方案:中醫經絡學認為,早上5點到7點是大腸經“值班”,若此時排便,效果最好,可保持一天內的大腦清爽。時間越晚,積累的毒素就越多。因此建議,每天早起空腹喝一杯水,並養成一早大便的習慣。此時若無大便,可按摩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旁開1.5寸)。如果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麥片、全麥麵包等。此外,蜂蜜、香蕉、蘋果、土豆等都有緩解便秘的作用。可將土豆蒸軟後搗成泥,和上槐花蜜或荊條蜜一起食用,蜂蜜有清火通便的功效,可謂強強聯合。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4、尿毒

人體內的大部分毒素都需要肝解毒、腎排毒,所以腎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能夠過濾掉血液中的毒素,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而尿毒的累積就可能源於腎功能不足,或喝水太少,或攝入毒素過多。

典型表現:頭暈、小便不暢

長期積累的結果:出現泌尿系統炎症、痛風、皮膚過敏等

解決方案:在晚飯前的17點到19點,可空腹喝一杯水。此時腎經“當班”,一杯水下肚,有助於調動腎氣,並幫助清洗腎和膀胱,預防泌尿系統結石。還可按摩湧泉(足心前部凹陷處)、三陰交(腳內踝上3寸),敲打腎腧穴(在後背,位置與肚臍平,脊柱旁1.5寸)。平時應少吃含大量添加劑的食品,保證每天足夠的飲水量,多吃蔬菜水果。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5、脂毒

大魚大肉吃多了,容易讓血脂升高、體重增長。在中醫裡,這種表現通常被認為是脂毒在作祟。特別是秋冬兩季,吃得多動得少,更易造成脂毒堆積。

典型表現:頭暈、愛打瞌睡

長期積累的結果:血脂異常

解決方案:飲食應少肉少油,山楂、黑木耳、黃瓜、白菜、各種粗糧,以及絕大部分紅色蔬果都是排脂毒的好食物。比如,西紅柿、紅心西瓜、紅心蘿蔔等。睡前一小時喝一杯水,也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為預防高血脂,還可以在早上或中午,用0.5~1克三七兌水喝,有保健養生之效。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6、血毒

平時吃得太雜、太亂,攝入了太多食品添加劑,就會在身體裡積累血毒,尤其是肝臟解毒功能差的人。夏天人們喜歡在街邊吃大排檔,更容易產生血毒。喝酒過多導致血液中酒精含量增高,可能引起乙醇中毒,也屬於血毒範疇。而春季最養肝時期。

典型表現:頭暈、噁心

長期積累的結果:容易誘發癌症

解決方案:喝綠茶,或適當多吃葡萄、西瓜、綠豆等幫助解毒,平時還可以按摩少府穴(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無名指和小指指端之間)。另外,一定要控制飲酒量,因為某些食物雖然有一定解酒效果,但卻無法清除酒精引起的毒素堆積。

氣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痰毒,中醫對症解決7種毒(排毒)

7、痰毒

一般人早晨起來後,咳一兩口痰也就過去了,但有些人一天到晚痰總是咳不完,這就是痰毒堆積的表現,可能與飲食不當或肺出了毛病有關。排痰毒在秋季顯得尤為重要。

典型表現:痰多、痰稠

長期積累的結果:咳嗽、呼吸不暢、癲癇

解決方案:多吃蘿蔔、百合、杏仁、銀耳、梨(雪花梨最好),有助於潤燥、排痰。特別是大白蘿蔔補氣化痰,有既補且順的雙向作用,建議將其切絲加醋涼拌,每天吃一點。用3~10克甘草泡水喝,也有鎮咳、祛痰等作用。

事實上,一切蔬菜水果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應保證每天吃夠500克蔬菜,一到兩種水果。蜂蜜、豆漿、綠茶、生薑、綠豆都有解毒作用,最好每天吃其中的兩到三種。其中,綠茶適合體質偏熱的人,生薑適合體質偏寒的,綠豆可以熬湯喝,但不能煮得過久,應保證湯色為綠,才有最好的解毒效果。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從“手相”看出身體好壞,跟中醫學手診


【從“手相”看出身體好壞,跟中醫學手診】一雙皮膚細膩、顏色溫潤的手,體現了你的好生活,更反應了你的好身體。中醫裡經常用手診來辨識疾病,雙手分佈著86個穴位,牽引著12條經絡,連接了身體的五臟六腑和各個器官,養好雙手對全身健康至關重要。中醫專家,教你簡單“手診”法。


文章來源:中藥與健康

“兩手攀足”何以能“固腎腰”?



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為生殖發育之源。

通過“兩手攀足”運動,使脊柱大幅度前屈後伸,可激發足少陰腎經;雙手摩運後背,以及下肢後側及腳麵,對膀胱經是很好的調理,膀胱經與腎經相表裡,故對培補腎氣亦有非常好的作用。

俯身伸臂結合兩掌沿兩側腰部摩運腰、臀、腿等處,可對腎、腎上腺、輸尿管有良好的牽拉按撫作用,不但可以疏通眾多的經絡之氣,還對經絡相聯絡的器官內臟起到調節作用,收到“滋腎陰、壯腎陽、補腎氣”的效果。


此外,通過大幅度的俯身和立身動作還可刺激背部的督脈與腹正中線的任脈,從而發揮溫補和濡養作用。同時,通過軀干大幅度的前屈後伸,可有效發展軀幹前後肌群的力量與伸展性,對腰、背部具有良好的牽拉、按摩和保健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搓這8個部位,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遠離疾病


1、搓臉–常搓臉,人不老

人的喜怒哀樂,首先從面部展現。人年紀大了,面部狀態也能反映健康狀況。研究顯示,人的臉部肌肉只有20%能得到活動,而老年人活動和表情都比年輕人要少,因此很多養生專家都建議老年人要多搓臉。此外,搓臉還能刺激一些穴位,使老年人對外界和自身的感覺更加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

2、搓頭–防白髮常搓頭

自然衰老的白髮往往無法緩解,但只要平時生活中多搓搓頭,就可防止白髮繼續增多,甚至由白變黑。這種搓頭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環,使毛乳頭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改善毛球部的色素細胞營養,增強細胞活性,加快分裂,有利於分泌黑色素,使頭髮變黑。



3、搓腰–多搓腰腰不彎

雙手掐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後,拇指按壓的那個位置基本上就是腰眼。可以雙手握拳,抵住腰眼旋轉按摩,或用手搓熱按摩,可以使局部皮膚裡的毛細血管擴張,提高腰肌的耐力,達到人老腰不彎,防治因風寒、勞累引起的腰痛。

4、搓足–搓腳心能長壽

根據中醫原理,腳在人體最下端,得到的營養遠不及其它部位,但負載量又極為繁重,因而容易衰老。經證明,搓腳可調整人體機能,助人長壽。

因為腳掌皮下脂肪少,易受涼,故有寒由腳起之說。睡眠時腳心不宜向風,常按摩腳心,可遠離疾患。搓腳心宜早晚兩次在空閒時間進行,先將雙手搓熱,再去搓腳心,直到搓熱。

5、搓手–健康可以搓出來

中醫認為,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魚際穴等,不同的穴位對應不同的身體器官,經常摩擦這些穴位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還能起到美容養生作用。搓手是一種非常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只要手空閒下來,何時何地都能做起來。

6、搓耳–搓耳廓治上火

告訴大家一個通治上火的方法,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那就是搓耳輪(耳朵彎折的皮膚,即耳廓周圍的軟骨),從下往上,搓至發紅發燙即可,對各種類型的上火都有治療作用。

7、搓鼻–搓鼻子緩解鼻炎

患有鼻炎的人很多,在此給大家推荐一個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的推拿方法。不用任何藥物,只需搓揉自己的鼻子就能治好慢性鼻炎。

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8、搓腦門–搓腦門能健腦

傳統中醫學認為,按摩頭額部,可使任督脈氣血經絡通暢,起到醒腦提神、健身強體的效果。特別是“太陽穴”(位於眉目外凹陷)和“印堂穴”(位於兩眉連線的正中間)這兩個經外奇穴,對於神經、精神系統,可起到調整、改善作用。而且,按照經絡按摩的原則,未必需要準確認穴,只要在相關部位進行揉按,就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穴位推拿鼻炎中醫養生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脾虛就會有眼袋,腎虛就會黑眼圈!



古人將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五臟。瞳仁屬腎,稱為水輪;黑睛屬肝,稱為風輪;兩眥血絡屬心,稱為血輪;白睛屬肺,稱為氣輪;眼瞼屬脾,稱為肉輪。這就是著名的“五輪學說”。

從五輪學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下眼瞼屬於脾。

脾主肌肉,脾虛了,眼瞼上的肌肉就缺乏營養,變得鬆弛,久而久之,眼瞼就因為無彈性而下垂。

而且脾是運化水濕的,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濕就會在體內停留,而足陽明胃經的起始處正好是產生眼袋的地方,身體裡有水濕,首先會堆積在眼部,眼睛部位的皮膚是最薄弱的,水液堆積後,下眼瞼以下的地方就會因充水而浮腫,這樣就形成了眼袋。

在講治療前,要先弄清楚,什麼是臥蠶,什麼才是真正的眼袋。

臥蠶就是緊鄰下睫毛邊緣一條約四到七毫米的帶狀隆起物,看上去就像一條蠶寶寶橫臥在下睫毛的邊緣。它是我們中國的獨特稱呼,非常形像生動。臥蠶一般在笑起來的時候特別明顯,它能讓雙眼看起來更神采飛揚、電力十足。

有臥蠶的人一般異性緣很好,在古代的面相學中,臥蠶還是一種很好的福相,它代表子女孝順有出息。而臥蠶以下的隆起物基本上就屬於眼袋了,它比臥蠶的範圍要大。臥蠶是美的象徵,擁有臥蠶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而眼袋正好相反。

“腎虛眼袋黑”指的是腎是主水的,它負責調節全身水液的代謝。如果腎虛了,體內水液的代謝就會出現障礙,水液會積於眼眶皮膚之下,而形成眼袋,有些人在睡前喝許多水後,第二天會發現眼睛有水腫、出現眼袋的現象,就是因為睡前喝水,致使腎臟負擔過重,無法及時將水液代謝出去,在眼睛上表現出來了。

而眼袋會呈黑色,是因為腎的本色是黑色,腎虛導致其本色外浮,在眼睛上體現出來,導致眼袋呈現暗黑色。這其實就是黑眼圈,它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補腎。



補腎的方法

人到中年以後,身體機能就開始衰退,為了保證人體正氣充足,陽氣不虧,進而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提高生命質量。道醫認為,常按摩關元穴及腰眼穴可起到補腎的功效。

1


關元穴

“關元穴”位置:臍下四指處。關元穴位於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肚臍之下3寸的位置,又稱為下丹田,具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作用。

這裡的寸是同身寸,每個人手掌四指併攏的寬度,就相當於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關元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四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關元穴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時,首先可以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另外,還可以用艾條灸關元,每次10分鐘左右,有很好的補腎壯陽作用。

2


腰眼穴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為經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的凹陷中。

道醫認為,用掌搓腰眼,不僅可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脊,而且還能起到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中年人經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還能防治風寒引起的腰痛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膚裡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經末梢,對神經系統的溫和刺激,有利於病損組織的修復,提高腰肌的耐力。

腰眼穴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時,先找第4腰椎棘突這個水平線。

它的找法是,當我們雙手叉腰的時候,從後面能摸到腰間的骨頭,此為解剖學中的髂嵴,髂嵴正好與人體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

然後,從正中線開始量出一個手掌再多一點的距離,便是腰眼穴所在。

一般來說,按摩時身體坐正,兩手握拳自然背向後面,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緊按腰眼穴並做旋轉用力按揉,以酸脹為宜。

每次可以揉5分鐘,長期堅持有很好的補腎功效。

對於因脾虛產生的眼袋,在治療上,健脾化濕是關鍵。

在日常飲食中,應該多吃山藥、赤小豆、芡實、茯苓、蓮子、薏米、豇豆等食物。

如果您想通過花卉來調理,可以選擇茉莉花、葛花、白扁豆花等,這些花都具有芳香化濕、醒脾和胃的功效,既可以用來熬粥,也可以泡茶,而且它們的功效也不是單一的,像茉莉花不僅能化濕,還能清肝明目、清新口氣;葛花素有“千杯不醉葛藤花”的美譽,常用來解酒;白扁豆花還有祛暑、治女性白帶過多的功效。

補脾的方法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虛的症狀,比如,夜裡睡覺老是流口水(這叫脾不攝津,就是脾不能收攝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來了)。

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血液循環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不能收攝;因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

儘管脾的症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健脾化濕的食療推薦:

給大家推荐一款以白扁豆花為主的食譜——白扁豆花粥,它的健脾化濕作用最為明顯,並能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

去正規的中藥房購買白扁豆花10~15克,洗淨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煎上15分鐘,去渣後將汁液倒入碗中。粳米50克,淘洗乾淨後,入鍋中熬粥,粥開後,倒入白扁豆花汁,文火煮至粥熟,關火即可。也可先將白扁豆花曬乾研粉,粥快熟時,調入粥中食用。

這款粥雖然材料簡單,但功效卻不小,不僅能去眼袋,還能治療女性白帶過多。因為白扁豆花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的功效,只有脾胃強壯了,運化才有力量,身體內的水濕也就能很快被運化出去,水濕減少,眼袋也就逐漸消失了。而女性白帶過多也多是由於體內濕氣太重,白扁豆花化解濕氣後,白帶就能恢復正常。

如果您厭煩了天天喝粥,可以經常變換口味,將白扁豆花和其他食材搭配食用,風味各異,功效不減。

眼袋是愛美女性的天敵,如果頂著兩個臃腫的眼袋,容顏即使再俏麗,也終會黯然失色,給人一種滿目滄桑之感。經常喝扁豆花粥,不僅能去除眼袋,還能喝出你的花容月貌。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五勞調理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

五勞,即五種過度勞累的致病因素對五臟(肝、心、脾、肺、腎)和五體(肢體的筋、脈、肉、皮、骨)產生的影響:

久視,則傷害心所主管的人體的血脈。久臥,則傷害肺所主管的人體的正氣。久坐,則傷害脾所主管的人體的肌肉。久立,則傷害腎所主管的人體的骨骼。久行,則傷害肝所主管的人體的筋脈。

古人常說,“積勞成疾”,“五勞最易傷身”。所謂五勞,乃是人們平日里最為常見的五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它們會對人體的五臟帶來傷害,從而發生勞損性疾病。



1. 久視傷血,閉目能養血

所謂目受血則能視,長時間地使用眼睛,看書、寫字、看屏幕等,不僅會使雙眼感到疲勞、視力下降,還常常導致人體內血的損耗,以至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心悸等症狀。據古人的觀察,長此以往地耗用心血,容易發生“心勞”的危險,易忘事,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感覺不到生活中的快樂,大便還易黏膩,嘴唇和舌頭容易長瘡,久久不能恢復;漸漸心勞波及到了腎,腎水乾枯而不能滋養人的耳朵,耳朵則出現了耳鳴、不能遠聽的狀況,直至頭髮乾枯。

預防與調養:久視傷目傷血的預防,關鍵是不可“久視”,不能過度使用目力。介紹一些預防與調養的方法:

運睛遠眺:運睛指眼珠運轉,可增強眼珠的營養和靈敏性,緩解眼疲勞,糾正近視和遠視。做法是:早晨醒後,先閉目,眼球從右向左,從左向右,各旋轉10次;然後睜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覺前,先睜目運睛,後閉目運睛各10次左右。遠眺指眺望遠方,可調節眼球功能,避免眼球變形而導致視力減退。

閉目能養血。一旦用眼傷到了心血,出現了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等情況,此時宜稍稍閉上眼睛大約5分鐘的時間,給身體裡氣血的重新化生一點時間,以重新灌溉疲勞​​的眼睛。平時宜吃一些調養心血的食物,如大棗、桂圓、蓮子、枸杞、桑椹、黑木耳等。

2.久臥傷氣,稍臥能養氣

老是躺著不運動,氣脈容易運行不暢,肺氣受傷,易出現精神不振、身倦無力等症狀,還容易感冒,或染上其他疾病。長期耗傷肺氣,則有“肺勞”的危險,變得如同林黛玉一般,身體逐漸消瘦,面無血色,而出現咳嗽、胸悶、背痛,甚至咳血等症狀。

預防和調養:睡出來的疾病,同樣可以睡回來,正確的睡眠時間和方法十分重要。

子午覺:子時,即晚上23:00~凌晨1:00,是一天當中自然界陰氣最盛的時候,如果此時順應天時好好睡覺,則可以補養體內陰氣。建議晚上23點之前睡覺休息。午時,即上午11:00~下午13:00,是一天當中自然界陽氣最盛的時候,如果此時順應天時午休大約20分鐘,則可以補養體內陽氣。

順應四時:春夏宜晚臥早起,秋季要早睡早起,冬天則早臥晚起。

3. 久坐傷肉,散步活血通絡

所謂脾主肌肉,傷肉即是傷脾。久坐,則脾胃的消化、運轉氣血的能力下降,這樣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懶得說話!他們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總覺得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躺著。他們還常常吃飯沒胃口,容易拉肚子。長期這樣下去,則易出現“脾勞”的症狀,手腳發涼,骨節酸痛,嘔吐腹瀉等。

預防和調養:

食療,補充脾胃動力:如在湯菜中加一些山藥、薏米、黨參、砂仁、茯苓等輔助性食材,飲食宜清淡,以助脾胃的消化與吸收。

散步,以疏散氣血:坐著工作的時候,或者坐得久了,需每隔50分鐘,於室內或走廊緩步走5~10分鐘,使筋骨活動,絡脈通暢。飯後同樣宜行走15~30分鐘,走時宜閒散而緩慢,這樣氣血易輸送到脾,且可幫助腸胃緩慢蠕動與散熱,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每天行走一萬步,可以達到每天所需的運動量,有利於氣血的通暢。需要注意的是,凡行走的時候,最好少與人說話;一旦說話,一定要停下腳步,否則易讓人氣散於外。

經絡鍛煉法:久坐腰背酸痛者,適用本法。起身離開座椅,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做腰部前屈,側彎後仰,各20次。兩手按壓腰背部第二、第四腰椎棘突左右處的腎俞穴和腰眼穴,各20次。用兩手掌擦腰骶部至皮膚微發熱。兩手握空心拳,敲擊腰背部,從上至下20次。做俯臥背伸和仰臥架橋每日兩次,每次各10個。仰臥架橋,取仰臥,以兩手叉腰作支撐點,兩腿屈膝成90度,腳掌放在床上,以頭後枕部及兩肘支持上半身,兩腳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橋形,挺起軀幹,當挺起軀乾架橋時,膝部稍向兩邊分開。

4. 久立傷骨,注意站立姿勢

當人老是站著的時候,容易傷到腰、腿、脛這些人體承重部位的骨頭,從而耗散人體的腎精,甚至出現腎勞的症狀,如:腰酸腰痛,特別是早晨起來的時候,很難從床上坐起身來;陰部因潮濕而發癢;小便發黃,甚至出現尿血的症狀;男人陰莖內部出現疼痛感,前列腺易肥大,女人腿腳和腹部一旦受寒,小腹容易出現墜脹而疼痛的感覺。一旦出現了上述症狀,平日里一定要多加註意,站立要與坐、走等輪流交替進行,並鍛煉筋骨肌肉,以強健身體。

預防與調養:久立工作者可採取手搭在牆上,一腳彎曲後向前踢伸,反復多次,另一隻腳可如法輪換進行。手搭在牆上,兩腳交替做前後大幅度擺動動作。

手扶櫃檯或桌沿,身體呈蹲姿並儘可能下蹲,做下蹲動作。一腳放桌上,身體向前彎曲,努力使身體與大腿緊貼,做壓腿運動。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半身向下彎曲,在保持兩腳繃直的狀態下,手指努力觸及地面,做身體前屈動作。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帶動腰部向左右轉動。

腎勞的人,平時宜服五加皮湯、來蘇湯等,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5. 久行傷筋,走走宜停停

“久行傷筋”,這個好理解,人在行走的時候,筋是發力、伸縮的關鍵點,而在五臟之中,肝主筋,筋的運動消耗的是肝的精氣,所以一旦行走太過,則不僅傷筋、還易傷肝氣。

預防與調養:平時鍛煉或訓練時都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運動之前,做好熱盛運動、準備活動,注意放鬆全身,調勻呼吸,同時腳步平衡,著力均勻,“行不宜急”,方能“氣血暢通,百脈流通,內外協調”,以防傷肝傷筋病症的發生。

行走宜適度。當人在適當行走或散步的時候,可以使全身肌肉關節放鬆,有利於人體的氣血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走時一旦有筋酸的感覺,則說明肝的精氣已經供不應求了,此時宜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或從上到下,拍打放鬆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促進局部的氣血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養肝調肝宜在平時進行。一旦肝的力量使用過度,出現了面黑眼乾、口苦、精神不能內守、指甲乾枯、眼睛變盲等“肝勞”的症狀,那麼治療調理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拉筋的兩大方法——臥位拉筋法和立位拉筋法


在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使生活舒適多了,多數人使用電梯、汽車,從而使運動量大大減少,筋縮也因此增加,那些長期坐著工作的白領們,尤其是老闆,連一杯水都要職員送到手上,所以筋縮的可能性大增,如果你覺得自己筋縮了,就應該拉一拉筋了。

從拉筋的方式來說,拉筋可分為立位拉筋法和臥位拉筋法,立位拉筋法則是說人們站著拉筋的方法,而臥位拉筋法就是指人們躺在床或長椅上的拉筋方法。

拉筋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種拉筋法的特點

一、立位拉筋法

中醫認為為,採用立位拉筋法可拉鬆肩胛部、肩周圍、背部及其相關部分的筋腱、韌帶,有利於肩頸痛、肩周炎、背痛等症的治療, 一般來說,立位拉筋法主要依賴門框來進行。

拉筋

【具體方法】

1、先選定一個門框,舉起雙手,盡量伸展開雙臂,按住門框上方的兩個角。

2、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腿盡量伸直。

3、身體要與門框保持平行,抬頭,平視前方。

4、保持這個姿勢3分鐘,緩緩一條腿站弓步,也站立3分鐘,可多次重複這個過程,但不宜使身體過於勞累。

二、臥位拉筋法

臥位拉筋法主要用於拉鬆腰至大腿膝後的筋腱,拉松大腿內側韌帶及大腿背側韌帶,也有助於拉松髖部的關節,所以臥位拉筋法又稱臥位松髖法, 一般來說,臥位拉筋法要依賴於椅子、茶几或床來進行。

拉筋

【具體方法】

2、將兩張安全穩妥、平坦的椅子或是一張茶几擺放近牆邊或門框處,或是選擇一張兩面靠牆邊的床。

2、坐在靠牆邊或門框的椅子、茶几、床邊上,臀部盡量移至椅子、茶几和床的一邊。

3、躺下仰臥,將靠裡面的一條腿(左腿在裡則用左腿,右腿在裡則用右腿)伸直倚在牆柱或門框上,另一隻腿屈膝,讓其垂直落地,盡量觸及地面,無法觸及地面時可用書本等物墊在腳下。

4、仰臥時,雙手舉起平放在椅子、茶几或床上,期間垂直落地的腿亦可作踏單車姿勢擺動,有利放鬆髖部的關節。

5、保持這個姿勢10分鐘,然後再移動椅子、茶几到另一面牆或門框,或是到床的靠牆的另一邊,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腳轉換,重做10分鐘。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疏通十二經脈,促進周身血液循環


人的腳底存在著很多穴位,所以足底按摩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其實在咱們人體的四肢同樣也分佈著眾多的穴位,其中不乏養生保健的要穴。我國中醫專家強調按摩穴位可以疏通人體的經脈,調節人體的機能,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中醫認為,腎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脈。故四肢之病在臟,多責於脾、肝、腎、心。

人體十四經絡,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經循行於手足,有六條經絡是經過手指端,即手三陰(肺、心包、心)經,從胸走手,行於手臂內側手三陽(大小腸、三焦)經,從手走頭,行於手臂外側。還有六條經絡循行於足,即足三陰(脾、肝、腎)經,從足走腹,行於下肢內側足三陽(膽、膀胱、胃)經,從頭走足,行於下肢外側。但它們之間是相互銜接的,與內臟存在著密切關係,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經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區,足底又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

因此,經常按摩四肢,可疏通十二經脈,活動四肢關節,促進周身血液循環,活血化瘀,防治全身關節炎及其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其具體自我按摩方法介紹如下。

1、捏拿“合谷”、“勞宮”穴

先用右拇指端按壓左手合谷穴(在拇指歧骨間),右手食指按壓左手心勞宮穴(在手掌中央)。右拇食兩指同時用手捏拿,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手合谷、勞宮穴25下。主防治頭痛、鼻塞、牙痛、咽喉腫痛、指攣、臂痛、心痛、嘔吐、癲狂等頭面一切病症。

2、按捏“內關”、“外關”穴

先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在腕橫紋正中上二寸兩筋之間),右食指按壓左手外關穴(在腕外側,與內關相對)。右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捏,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按壓右手內關、外關穴。主防治心痛、心悸、心胸疾患、胃痛、嘔吐、頭痛、失眠、手指麻木、手顫等。

3、捏拿“曲池”、“少海”穴

先用右手食指按壓左肘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窩橫紋頭外側陷中),右拇指托按左肘少海穴(在肘窩內側橫紋頭陷中,與曲池斜相對)。右手食拇指同時用力捏拿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肘曲池、少海穴25下。主防治半身不遂、發熱、高血壓、上肢活動不利、抽搐、關節炎、咽喉腫痛、嘔吐、頭痛、失眠、肘攣、發狂等。

4、按揉“足三里”穴(在外膝下3寸、脛骨外一橫指處)

坐在床上(或椅子)屈膝垂足,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足三里上,餘四指托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扣,使勁上下揉50下。主防治胃脘痛、嘔吐、腹痛、腹脹、水腫、消化不良、便秘、癱瘓,口歪、乳痛、咽喉腫痛、發熱、失眠、高血壓、遺精、陽痿、早洩等,且能降虛火、安神定志,健脾和胃、調補氣血,為強健全身保健三大要穴之一。

5、按揉“三陰交”、“懸鍾”穴

端坐床上(或椅子),兩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三陰交(在足內踝正中上3寸),兩掌抓貼小腿,兩食指分按兩懸鍾穴(在足外踝上3寸、與三陰交相對),兩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使勁上下揉50下。主防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經閉、遺尿、小便不利、疝氣、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腰腿萎痺、失眠等。

6、扣揉雙膝眼

用雙手掌心分捂兩膝蓋骨,兩手食中指分按兩腿內外雙膝眼(在膝蓋骨兩旁陷中),兩無名指分按壓兩腿外側陽陵泉穴(在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兩掌根著力兩鶴頂穴(在膝蓋骨上緣中央)。兩手掌心、掌根、指端、同時齊用力,使勁上下揉50下。主防治膝關節炎、膝冷痛、鶴膝風、老寒腿、下肢不遂、癱瘓等。

7、雙手摩擦大小腿和足

留內衣,坐在床上(或凳椅),先環右腿屈膝,足跟著鋪,足趾蹺起,兩手拇食指岔開,右手按在右大腿外側,從臀部(環跳)往下摩擦足三陽經,左手掌按在右大腿內側足三陰經,兩手摟抱大腿,兩拇指腹著力大小腿面,兩手四指併攏著力大小腿肚,同時用力平行往下摩擦經胭窩(委中)至足後跟(崑崙、照海)再向前,兩拇指沿足背、餘四指沿足底(湧泉),兩掌肚著力足背兩側直達足趾端(足有全身反射區)呼氣補瀉相兼,再返回撫摩至大腿根為一下,吸氣。25下。再換左腿摩擦撫摩25下。主防治下肢關節炎、半身不遂,四肢抽搐、麻木、頭痛、失眠、便秘、癱瘓等。

8、四肢交替按摩

留內衣,仰臥床上(冬天側臥在被窩裡),先環右腿用右腳心(湧泉),從左膝蓋骨上(鶴頂、血海)往下抹擦(陰陵泉、足三里、豐隆、三陰交、太谿、太衝、行間等)至足趾端同時用右手心(勞宮)從左肩周往下抹擦,四指著力手臂外側手三陽經,拇指著力手臂內側手三陰經至手指端。右手右腳上下動作要協調一致同時往下抹擦一下後,再交換左手左腳抹擦右臂右腿一下,四肢交替,各25下。主防治四肢關節炎、筋骨痛、半身不遂、腰腿痛、高血壓、肥胖症、頭痛、失眠等,且能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強健全身。

9、全身抖動

全身按摩後,下床站地,全身放鬆抖動一分鐘,活動全身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老中醫指出經常按摩人體的四肢,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治各種疾病。現在的辦公族往往一坐就是一天,工作任務繁重,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妨試試給自己的四肢按摩按摩,也可身體解解壓。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