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十大補血養生穴位,常按摩這些養生穴位,可補血調血


穴位按摩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推崇的祛病養生方式。按摩穴位不僅可以舒經活絡,還能夠幫助女性補血。天樞穴、血海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等都是不錯的補血養生穴位。堅持按摩可補血養生,祛病防病。

中醫理論認為:“血為女人之本”“守得一份血,就留住一份青春”。女人怎樣補血、舒緩經絡氣血呢?中醫認為,女人補血是一生必做的事情。人體有十大補血養生穴位。常按摩這些養生穴位,可補血調血。

一、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二、血海穴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並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谿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症有效。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彙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生穴位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另外多按此養生穴位,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九、期門穴

期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太陰、厥陰、陰維諸經之會處。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常按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是足厥陰、帶脈會合之處。

功能:疏肝健脾;調節五臟氣血,使五臟之間相互協調。

脾臟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早上五分鐘,不僅強身健體,還能預防心梗腦梗


韋貴康教授是第三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骨傷科專家、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雖然今年已經80歲高齡,但是韋老卻依然活躍在臨床一線,幾乎每天都工作!

說起韋老保持健康和精力的方法,就不得不說到他自創而且堅持練了幾十年的“五分鍾健身操”。

晨起喝水

韋貴康教授五分鍾健身操的第一步就是“喝水”,早上起來先喝一杯水,可以補充身體中的水分,潤養五臟。

雙手搥胸

第二步是“雙手搥胸”,先捶左邊,再捶右邊,左右各25下。韋老告訴我們,雙手搥胸這個動作可以讓心臟加快工作,把新鮮的血液運送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從而喚醒全身。

米字功

接下來的動作是用頭“寫”米字,這個動作要重複五次,可以有效鍛煉頸椎。

犀牛望月

做完米字功,接下來還要做五個犀牛望月。向上微微仰頭,然後把頭從左轉向右側,也可以起到鍛煉頸椎,預防頸椎病的作用。

半蹲起立

五分鍾健身操的第四步是半蹲起立,這個動作既不會傷害膝蓋,還能鍛煉腰部的力量。

踮腳

最後一個動作是踮腳,腳跟腳尖交替,各15次。踮腳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可以排泄胸中的積悶之氣,按摩五臟六腑,預防痔瘡等。

短短五分鐘的時間,就幾乎鍛煉到了全身。不過說起來,這套“五分鍾健身操”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很好地保護了韋老的心腦血管。

在1996年的一次心梗之後,韋老就創編了這套“五分鍾健身操”,並且一直堅持練習到現在。快跟著試試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肝不好,未老先倒,養肝記住“四句話”,護肝謹記“五個一”!


肝不好,未老先倒,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嚴重危害著生命健康。

肝不好,難長壽

為啥這麼說?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與五臟六腑,皆有很大關係。

心主血脈,肝主藏血;心主神誌,肝主疏泄,調暢情志。

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肝臟功能失常,會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

脾的運化,有賴於肝氣的條達,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互生。

肝氣與肺氣,上下陰陽升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作,氣血的運行。

可見,一旦肝臟受損,五臟六腑皆會受到影響,所以,肝不好,難長壽,有一定的道理。



肝不好,難長壽,養肝記住“四句話”

第一句:酒,能少則少,能戒則戒

生活中,很多人的肝不好,是喝酒喝出來的。

酒精,會損害肝臟,並且,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毒性作用更大。

而喝入人體的酒精,90%都需要肝臟的分解代謝。

所以,保護肝臟,首先,就是要控制好“酒”。

喝酒,能少則少,能戒則戒,遠離酒精,才是對肝臟最好的保護。

如果,無法戒酒,那麼,能少喝就少喝,並且,要小口慢慢喝,不要空腹喝酒,更不要喝混搭酒、高度酒。

無法戒酒,就要盡量減少降低酒精的危害,切記。

第二句:睡,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睡眠,對於肝臟來說,尤為重要。

一方面,熬夜就相當於熬肝血,並且,經常熬夜,肝臟無法休息,加重肝臟負擔,危害肝臟健康。

此外,經常熬夜,還會導致肝火旺盛,肝火一燒,百病煎熬。

而良好的休息,肝臟可以充分的休息,進行自我恢復與修復。

中醫講,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所以,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十分重要。

人臥血歸於肝,睡眠時,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想要肝臟好,那麼,從今天起,管理好自己的睡眠的吧!

第三句:吃,多綠少黃,多蒸少烤

飲食,對於肝臟來說,也十分重要。

想要保護肝臟,首先,要多綠少黃。

多綠,指的是多吃綠色的食物。

中醫講,綠色入肝,肝喜綠色,經常吃點綠色食物,有助於通肝氣,促進肝臟排毒,減少肝臟壓力。

菠菜、西蘭花、蒲公英、空心菜等,都是更不錯的選擇。

少黃,指的是少吃油脂多的食物。

一旦,經常吃油脂多的食物,肝臟會受不了,導致脂肪,積累在肝細胞內,肝臟越來越“胖”,發展成脂肪肝,危害肝臟健康。

保護肝臟,還要注意多蒸少烤。

也就是說,食物的烹飪,最好選擇蒸煮,少煎烤。

蒸煮的食物,可以保留食物的營養,更有利人體健康。

而煎烤的食物,容易產生有害物質,損害肝臟健康,尤其是燒烤、烤肉等,對於肝臟健康,十分不利。

第四句:笑,心情舒暢,莫生氣

笑一笑,不僅十年少,還會讓人心情舒暢。

一旦,心情舒暢,變有利於疏肝理氣,有益肝臟健康。

而如果,經常生氣,情緒不佳,便會給肝臟“添堵”,危害健康。

怒傷肝,肝喜達條,保持良好的情緒,對於肝臟健康,尤為重要。

所以,生活中,經常笑一笑,保持美麗心情,減少生氣等不良情緒,不僅有利於肝臟健康,對人體五臟六腑也皆有好處。

護肝,謹記“五個一”,肝臟會一點點慢慢變好

第一個:一杯代茶飲,金桂玉蘭茶,排肝毒

肝臟受損,會影響肝臟排毒解毒能力,所以,日常要注意幫助肝臟排毒。

可以自己動手,做杯代茶飲,可促排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材料:玉蘭根、蒲公英根、玫瑰花、金桂

做法:

1、蒲公英根,清淨,切段,烘乾,備用;

2、玉蘭根莖,清淨,切段,烘乾,備用;

3、玫瑰花,清洗乾淨,自然陰乾,備用;

4、金桂,洗淨,烘乾,備用

5、準備茶包,取蒲公英根1.2g、玉蘭根1.5g、玫瑰花0.2g、桂花0.1g,碾碎後,裝入茶包;

6、每天取一個茶包,沸水沖泡,代茶飲。

金桂,性溫,香味清新迷人,可排出全身毒素,除口腔異味、並可滋潤皮膚。

玉蘭根,藥食兩用,有保肝利膽之效,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保護肝細胞健康,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蒲公英根,入肝經,擅長排肝毒,還可以增強肝臟再生能力,可很好的促進肝臟排毒,並且,蒲公英還可以將肝火,改善肝火引起的不適症狀。

玫瑰花,性質溫和,可強肝養胃、疏肝解鬱、滋養心肝血脈,促進肝臟排毒的同時,更有助肝臟健康。

四者搭配在一起,泡水喝,促進肝臟排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效果尤佳。

第二個:一個好習慣,睡前不玩手機,養肝血

肝血,對於肝臟來說,尤為重要,所以,日常要注意養肝血。

而養肝血,首先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那就是——睡前不玩手機。

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但是,想要保護肝臟,就一定要改到這一個習慣。

因為,睡前玩手機,對於肝臟危害巨大:

一方面,久視傷肝血,一旦肝血不足,便會眼乾、眼澀,爪甲不榮等,危害肝臟健康,更不利於人體健康。

另一方面,肝開竅於目,眼睛受損,也會影響肝臟健康。

此外,睡前玩手機,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影響交感神經系統和腎上腺激素分泌,打亂生理週期,降低睡眠質量,甚至導致失眠。

而失眠,又會進步一危害肝臟健康。

因此,睡前玩手機,對於肝臟健康,十分不利,一定要改掉這一個習慣。

第三個:一個小動作,敲敲腿,通肝經

肝經一通,百病皆好。

所以,日常疏通肝經,也很重要。

經常敲敲腿,有助於疏通肝經。

因為,大腿內側,是肝經所經之處,經常敲打,可通肝經。

躺位,兩腿蜷起,腳心相對。

手握木棒,從大腿根開始,慢慢敲打,一直敲到膝蓋處的關節前。

敲打的力度,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不要用力過大。

兩條腿,交替敲打,大約十分鐘左右,能有效疏通肝經。



第四個:一組穴位,太衝+陽陵泉,降肝火

生活中,熬夜,吃的過於辛辣,生氣等,都會導致肝火旺。

所以,保護肝臟,還要注意給肝臟降降火。

經常按揉太衝+陽陵泉,可以快速降肝火。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按揉力度,以酸、脹、痛為宜,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

配合按揉陽陵泉,降肝火,效果更佳。

位置:小腿外側,膝蓋斜下方,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兩手拇指,分別按揉兩側陽陵泉穴,以有酸麻感為好。

第五個:一份運動,步行+慢跑,強肝臟

保護肝臟,還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強健肝臟,有益健康。

步行+慢跑,是不錯的選擇。

步行,是最簡便易行、值得提倡的一項有氧養肝運動,男女老少皆宜。

步行,可加強循環系統、免疫系統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並且,步行,運動量適中,既不增加肝臟負擔,又可鍛煉心臟功能。

慢跑,也是一項不錯的有氧運動。

慢跑,又稱健身跑、放鬆跑,就是輕鬆步調的跑步,簡便易行。

並且,慢跑是一項鍛煉較全面的運動,能明顯增強心肺功能,並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

研究認為,慢跑,是鍛煉肝腎和全身的好方法。

慢跑即將結束時,要緩緩步行,或原地踏步,不可突然停止,適當做些整理活動,以使全身放鬆,逐漸安靜至恢復常態。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生活中,有人感覺渾身不適,但又沒有明顯的疾病症狀,很可能是“經絡不通”惹的禍。

快看看你有沒有這些症狀!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

1.捏肉感覺痛

隨手捏起身上的肉,如果有明顯痛感,則表明經絡不通。

這是因為,氣血流通不暢,肌肉的柔韌性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也會增加。

2.舌下色深暗

對著鏡子,將舌尖翹起,若觀察到舌下絡脈色深暗,脈管怒張,是氣血不通、瘀血停滯於脈管所致。

3.過血不明顯

用一隻手攥住另一隻手的手腕一分鐘,然後突然鬆開,若有一股熱流直衝手指尖的感覺,則說明經絡是通暢的,反之則經絡氣血運行欠佳。

4.平躺腹部凸出

健康人平躺,腹部應當是凹陷的,若平躺時腹部凸出,是氣血經脈不通,水濕痰飲等瘀滯的表現,以胖人多見。



敲敲打打通經絡

1.敲手臂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2.敲肩頸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3.敲胸腹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4.敲帶脈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因此,這些疼痛,也是經絡不通哦!

老寒腿

一場雨一場寒,許多老寒腿朋友常有腿腳冰冷、麻木、酸痛的不適症狀,尤其是下雨天,往往走幾步路都很難受。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不妨學一個對緩解老寒腿疼痛很管用的動作:抱膝滾動。

方法:仰臥在床上,彎曲膝蓋,然後雙手抱膝做前後來回滾動,就像不倒翁一樣。

剛開始練習時可以量力而行,每次連續做3~5個動作即可,適應後可增加至每次10個,每天做2~3次。

做這個動作時,腰部、髖關節、腿部的肌肉都會收縮,能促進腰、腿的血液循環,膝蓋和腳的血流自然也會變順暢。

腰肌勞損

最常見的腰痛原因就是腰肌勞損,原因是人們每天坐著不動,容易因氣血凝滯而引起腰肌勞損,出現酸痛、僵硬、無力感等。

4個表現說明“經絡不通”,三個動作,給身體“通一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建議經常久坐的人群可以經常練習一個動作:俯身攀足。

具體方法:坐在床上兩腿伸直,兩手前伸,盡量抓握腳掌(夠不到腳時,抓握小腿也可以),而後勾緊腳尖,堅持幾秒後放鬆,重複上述動作。

做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你調整、拉伸腰肌纖維,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肩周炎:甩胳膊畫圈

肩周炎早期症狀為經常性肩關節疼痛、活動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間疼痛明顯,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臂放射。

肩周炎其實就是肩膀上的一塊“冰”,把肩膀的血、氣及各種營養物質都給凍住了,它們動不了,就只能被堵在那,想要不痛,就要把“冰”給化掉。

中醫認為,動能生陽,人一運動起來,陽氣就生髮了,“冰”也會跟著化了。

專家建議,甩胳膊畫圈可以從小圈開始,每天根據自己的情況畫幾十次,次數再多點都可以,量力而行即可。

正著畫完倒著畫,胳膊酸了、痛了停下來。這種方法很簡單,無論是走路還是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做。

溫馨提示:以上動作僅有緩解作用,需量力而行。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可配合針灸、原始點按推、推拿、拔火罐等中醫療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耳鳴患者總是感覺耳朵里莫名其妙的聲響, 患者常因耳鳴而心情煩躁而坐立不安。治療耳

鳴的方法很多,中醫推拿按摩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如何按摩治療耳鳴呢?接下來就為你

講解。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耳鳴



1.腎俞穴

作用: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凡耳朵不好的毛病都可以通過調理腎臟來治療,而按摩腎俞

穴有補腎陽的功效,可治療腰痛、腎髒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症。

操作:患者坐位,術者以拇指按揉穴位,以出現酸脹微熱感為宜。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腎俞



2.太谿穴

作用:和腎俞一樣也是通過補腎來治療耳鳴,按摩太谿有滋陰補腎的作用,配合腎俞穴有

補腎的功效。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等腎虛性五官病證。

操作:以拇指用力按壓太谿穴,力度由輕到重,時間約5分鐘。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太谿穴

3.足三里

作用:古中醫認為陰陽俱不足,皆調於足三里,按摩足三里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濕、調和

氣血的作用。胃臟功能強盛,則能為其它臟腑提供充足的營養。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每次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直到出現酸脹發熱

感為宜。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足三里

4.翳風穴

作用:翳風穴有聰耳通竅,散內泄熱的功用,主治耳聾耳鳴,面癱,腮腺炎等五官科疾病。

操作:以雙手拇指或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慢慢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緩慢鬆手,如

此反复操作,每次按摩時間10-15分鐘。

教你一個耳鳴按摩方法,還你應有的清靜!(4穴位)

翳風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一、陽池穴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陽池穴將陽光聚集在一起,從此不再怕冷

針對疾病:懼冷證

適宜人群:各年齡段女性

操作方法:兩手交替用中指以輕柔力量慢慢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長期堅持。

俗話“十個女人九個冷”,意思就是說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點,尤其是中國女性,因為體質比較弱,所以就特別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難以言說的痛經,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身體內的供熱系統出了問題。這個系統的閘門壞了,熱能就不能散發,身體當然就冷了,身體自然也承受不了。

這個穴位就是陽池穴,陽池穴是調節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充血、暖和身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手腳發冷時,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這就刺激到了陽池穴,沒多久身體就會暖起來。那麼陽池穴為什麼就可以治療懼冷證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陽池”,陽光的池子,可不就能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這個穴位可以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簡直就是你身體內一個看不見的小火爐子,冷的時候打開它的閘門,火苗一會兒就竄上來,全身馬上就覺得暖和了。陽池穴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臟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

陽池穴在哪裡呢?很好找,它位於人體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往前對著中指、無名指的指縫,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間的地方,在這裡找到一個痛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刺激陽池穴的時候,動作要慢慢地,時間要長些,手法要輕柔。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操作起來非常簡便。

按摩了陽池穴以後,可以再順便按摩湧泉穴,它是腎經裡的重要穴位,也是人身體內的一個要穴,這個湧泉穴可不簡單,俗稱人體內的長壽大穴,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筋壯骨。

平時揉一揉,敲打敲打,別看就幾個小小的穴位,卻能為你的身體添加能量,為你的身體升溫呢!

二、 液門穴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液門穴為我們打開液體之門,天干物燥不再害怕

針對疾病:乾燥症,防燥邪

適宜人群:此證患者、健康人群

功能紊亂引起的。不過中醫裡認為,燥是無形之邪,但凡身體陰虛、氣虛的人,很容易產生虛熱。熱易傷津。氣候乾燥的時候,本來就陰虛的人,內外燥熱互為結合,對體內的津液消耗較重,就會導致體內水火平衡失調、更沒有過多的津液來滋潤皮膚、“灌溉”我們的身體,於是就會出現皮膚乾燥和口乾、眼乾的症狀了。

乾燥症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加重病情,也就是說陰虛內熱的干燥現象會更加嚴重,出現頭昏目澀、口苦咽乾、皮膚乾燥、臉色晦暗、腰膝酸軟的症狀,男性陽痿、早洩,女性經量少、閉經都和這個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感覺身體乾燥難受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多喝點水就可以解決了。

乾燥症是這麼讓人煩惱的病,我們可不可以找一個穴位解決它呢?我告訴你,還真有,並且這個穴位是乾燥症的“大敵”,它一現身,所有的“燥熱”就得乖乖退下,這就是液門穴。

液門穴在什麼位置?其實還是在手上,它位於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因此揉的時候比較痛。咱們聽聽它的名字,液門穴,是不是聽起來就“水分十足”啊?液門,不就是液體之門嘛,揉按它也就相當於打開了液體之門,液體就會隨著“門口”流出,灌溉到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眼睛乾澀啊、嘴巴幹啊,當然也就統統不會有了。如果您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馬上就會覺得嘴裡面和眼睛裡有液體出來,當然也就沒有乾澀的感覺了,不用幾天的工夫,眼乾、口乾的症狀就會大有好轉,身體狀況也會較以前大不一樣。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門穴3~5分鐘,長期堅持。

三、風府配風池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防治風寒:風府配風池為人體築起一​​道堅實的“防風牆”

針對疾病:防風邪、寒邪

適宜人群:健康人群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風府穴和風池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複2~3回,長期堅持。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神仙也怕腦後風”。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先輩認為,“風者善行而數變百病之長也”。也就是說,風邪是導致百病的罪魁禍首。“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唯風可到”,風邪可謂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而後腦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風邪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的內部,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致中風癱瘓。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對頭部的保暖。這除了要求我們出門要戴上帽子和圍巾外,另外還要多按摩風府穴和風池穴。

風府穴可謂是人體最薄弱的受邪之地了。順著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坑”,風府就躲在這個坑里面。這個地方平常一定要保護好。因為風府穴位於督脈,我們前面說過,督脈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裡進入人體,就會使陽氣受損,從而出現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狀。這個穴位,我們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內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有很好的功效。風池穴。對於這個穴位,你肯定不會陌生吧?它與風府穴相平,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處。

風池位於膽經上,此處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適症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那麼如果已經感冒了怎麼辦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為這個穴位還有通竅的功效。根據我多年來的臨床總結,若無感冒先兆,按壓此穴時酸脹感並不明顯。如果酸脹感較明顯,說明你離感冒不遠了,此時應得勤加按摩。

其實不僅僅是感冒患者,這個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時看書或電腦時感到頭頸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勞,讓你神清氣爽。

“四大奇穴”調全身,風寒濕火一掃光!收了吧!(防風邪、寒邪)

既然風府和風池穴有這麼好的功效,我們平常可得勤加照料。古代醫者認為,“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也就是說,平常多按摩這兩個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風邪侵襲的作用。對於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抽出幾分鐘的時間來按摩這兩個穴位,那麼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天重複2~3回。

再教你一個抵抗風寒的辦法,就那是出門時圍條圍巾。你可別小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它除了讓你更美外,還有著很了不起的養生功效呢!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將後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相當於給身體築起了一道屏障,把風寒擋在體外了。選擇圍巾也有講究,以羊絨圍巾為佳,其舒適度及保暖性都比較好。

還有一點可別忘了,風是無孔不入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著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於無形呢!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輔助調理糖尿病,一件是用中藥泡腳,另外一件是按揉太谿、三陰交和血海。

糖尿病調養泡腳方

這裡先來說說中藥泡腳的方子:知母30克、玉竹30克、茘枝核30克、生梔子30克。將這幾味藥放入鍋中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入桶,先熏腳後泡腳。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為什麼要用這幾味藥呢?

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兩經,有潤肺止咳、養胃生津之效。古籍《日華子本草》記載了玉竹的如下功能: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如果把太谿比做地上的泉水,中藥的玉竹就是天降的甘露。知母可以清熱瀉火、生津潤燥,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能滋養肺腎之陰,故宜用於陰虛消渴,症見口渴、多飲、尿多者。臨床上,茘枝核和生梔子在調理糖尿病過程中我們也經常用到。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滋陰瀉火靠腿部按摩

中醫把糖尿病定義為消渴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主要指肺陰不足,出現口渴多飲的症狀。“中消”為胃火亢盛,容易出現多食的症狀。“下消”主要是腎陰不足、腎水匱乏,容易出現多尿的症狀。

那麼,怎麼樣通過經絡穴位來補腎水呢?

1太谿穴

太谿穴就是補腎的重要穴位之一。腎經的氣血從湧泉湧出後,流經然谷,會聚到太谿。中醫穴位的命名相當有意思。試想一下,一股股甜美的甘泉匯聚成一灣清凌凌的湖水,滋潤著體內的田地。在“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的糖尿病狀態下,我們常揉揉太谿穴,就像給乾涸的土地送去了濡潤的泉水,有助於病情的改善。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2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肝經、脾經和腎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所以按摩三陰交穴可以同時調養肝、脾、腎。糖尿病屬於一種綜合性的疾病,不是某一個臟器出現了問題,而是整個身體狀態出了問題,所以按摩三陰交穴在調理糖尿病方面很對症。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3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可以補血、養血和活血化瘀,在臨床上中醫經常用血海穴來調理糖尿病。

這3個穴位對調理糖尿病用處很大!收了吧!(補腎水)

對於以上3個穴位可以採取按摩的方式,也可以艾灸,按摩每個穴位3~5分鐘,艾灸每個穴位30分鐘左右,每天1次。

只要堅持,就能有效把病情完全控制住,並有所好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之前有一篇敲膽經的文章,敲膽經不但能增加膽汁分泌,有助消化排毒,更重要的是能夠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解決諸多身心病造成的亞健康問題《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凡十一藏取決於膽。”可見膽經的重要作用

膽經是一條穴位眾多的經絡,左右兩側各有44個穴位,起於眼外角旁的瞳子,止於腳四趾趾甲外側的足竅陰。膽經上特效穴很多,可謂是群英薈萃,下面先選出五位精英,詳解一番,以彰顯下此經的神奇妙用。

一、風池——讓風邪沒有藏身之地!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風池穴,“風”指風邪,“池”是淺水塘。

風邪含義很廣:感冒,我們常說成是“受了風寒”;頭痛頭暈中醫稱為“頭風”;身體抽搐痙攣,叫作“羊角風”;突然起了疹子俗稱“風疙瘩”;卒中習慣稱為“ 中風 ”等。

風池穴即為風邪窩積之處,但它隱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如出汗怕風,迎風流淚,凡是和風沾邊的病症,大都與這個穴位有關。經常艾灸刺激此穴,那麼風邪也就沒有藏身之所了,可預防和調理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症、帕金森症等。

此外,人的頭面五官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鳴、牙痛、面部神經麻痺都可通過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青少年的近視眼,此穴為特效穴,常灸此穴,會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氣爽。

風池穴之所以沒能顯示出其應有的功用,主要在於取穴不准,點按無力,且用力方向不對,比較好的方法是艾灸。另外,此穴還是奇經八脈中的陽蹺脈的終止穴,陽蹺脈起於足跟,主管下肢運動,所以風池還是調理足跟痛的要穴。

二、肩井—有四通八達之象!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凹陷深處為井,此穴在肩膀上較深的凹陷中。右手隨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貼於頸左側,右中指尖下即為此穴,肩井穴之“井”,從字形可以看出其“四通八達”之象,其意正是如此。

肩井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調“不通則痛”之症,對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時緩解之效。肩井穴調理牙痛,若與大腸經的合谷穴同時按壓,通常在30秒內止痛效果就很明顯。不妨收藏此法,以備急用。

另外,拿捏肩井穴還可緩解坐骨神經痛 ,正所謂“下病上治”,若能同時用肘尖按揉臀部膽經的環跳穴,效果更佳。

三、風市—安眠大穴!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此穴最好找,直立,將手垂於兩腿外側,中指尖處即為此穴。

風市,是風邪的“市場”。此穴也善調各種風症,與風池穴有近似功效,也可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此穴還有安神之功效,艾灸或用按摩棒稍重一些點按此穴一人易產生睡意,對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風市穴對三叉神經痛也有輔助作用。在此穴刮痧,有風止之功效。

四、中瀆一中焦的排污通道!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中,指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瀆,本來是污水溝的意思。中讀中焦的排污通道。中焦只有一個地方常堵塞瘀滯,那就是膽囊及膽管,因此中讀是調理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

古人將治法隱藏於穴名之中,以傳承其效驗,真是用心良苦,令人讚歎其實敲大腿上的膽經部分,主要就是敲擊風市與中瀆穴。此處肌肉較厚,穴位較深,建議用四指關節尖來敲打,效果更佳。

五、陽陵泉 ——對口苦之症有特效!

膽經上的5大名穴,每天敲一敲,偏頭痛、近視、口苦統統都好了!(助消化排毒)

在膝蓋下外側,腓骨下頭前下方凹陷中。此穴為膽經之合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口苦之症有特效。

此穴還為筋之會穴,凡與人體的筋有關的病症,皆可通過刺激陽陵泉來改善,如小兒抽動症、肋間神經痛、肩肘關節痛、急性腰扭傷等。而且此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調和肝脾。

陽陵泉為膽經合穴,膽經屬木,氣通於肝,合穴屬土,血貫於牌,此穴正為調節肝牌功能之樞紐。對於婦女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甚至更年期綜合徵,撥動刺激陽陵泉,總能解紛擾於亂世,化干戈為玉帛。

不管是艾灸穴位,還是敲打膽經,一定要專注,就像與身體在對話一樣,經絡穴位就像我們的孩子,你關心他,他自然會對你好。

文章來源:劉醫生的小金方

眼病、便秘、痔瘡疼痛……按這個地方可緩解!收了吧!(扁桃腺炎)


這個地方就是位於手掌上的三間穴,它屬手陽明大腸經。三,概數,與二相比稍大。間,間隔、間隙。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所處為比二間穴稍高的空間層次。本穴物質為二間穴傳來的天部清氣,其性溫熱,上行至三間後所處的天部位置較二間穴為高,故名。

【3秒鐘取穴】微握拳,第2掌指關節後緣,觸之有凹陷處即是。

【主要養生保健】

1、治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類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在臨床上,青光眼通常以眼內壓增高、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縮小為特徵。常按三間穴可以有效地預防青光眼。

2、預防便秘

白領們大多長時間在辦公室中久坐,缺乏適量運動。再加上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大多數人都腦力勞動過度,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就容易患上便秘。只要掐按三間穴,就能預防便秘。

痔瘡疼痛難忍時,只要掐按三間,就能快速止痛,並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另外,經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間,每次1~3分鐘,對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有幫助。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按揉三間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防治多種眼部疾病及咽喉毛病。

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間穴,每次1~3分鐘,可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還可對此穴進行熱水浴,即將手放入45攝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

按摩三間穴位,還有以下作用與好處:

可以緩解治療牙痛、扁桃腺炎、急性結膜炎、青光眼、腸鳴下痢、口乾氣喘、熱病、三叉神經痛、便秘、咽喉腫痛、身熱胸悶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手指健腦操,快快學起來!(青春痘'、皺紋)


“健腦操”分解示範

✦第一節:雙手五個手指依次對應敲擊。

✦第二節: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依次敲擊該手的大拇指。



✦第三節:雙手五個手指交叉抱拳。

✦第四節:雙手五個手指依次伸出再依次收回。

2

用手解決面子問題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氣皆上註於面。其實,我們的臉還充當了健康顯示屏的作用,那些惱人的痘痘、斑點等,往往反映了內分泌的狀況,所以,想美不妨就經常捏揉您手上相應的反射區和穴位。

色斑

中醫認為,色斑多是氣血不足不能上榮於面,或者肝氣鬱結導致氣血瘀滯,色素沉著形成,這雖然長在臉上不痛不癢,但卻頑固而且堅強,打不散,趕不走。

找手上

1、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2、肝區:在智慧線和生命線夾角的區域。

3、睡眠區:食指第一指節兩側。

4、子宮區:生命線尾端,大小魚際之間。

青春痘

飲食上稍微放縱一下,青春痘就會爬到臉上,其實,這多是濕熱的問題,要調節內分泌,清熱除濕。

找手上

1、魚際穴:大魚際中間點,靠近骨頭的位置。

2、勞宮穴:掌心,握拳頭,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3、少府穴:握拳頭,小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4、大陵穴:掌腕橫紋中間點。

暗黃

思慮傷脾,女人愛琢磨事兒,事情想多了就傷脾胃,脾胃一虛臉就暗黃​​,所以不想做黃臉婆,就要健脾胃,養氣血。

找手上

1、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2、腸道區:小魚際上肉最厚的地方,找一個最敏感的點。

3、消化點:生命線中間點向內一厘米。

4、面部區:中指指跟下面的區域。

皺紋

女人以血為本,陰血充足,氣色紅潤,皮膚飽滿、血虛的女人易衰老,皮膚會過早出現皺紋。

找手上

1、肝區:在智慧線和生命線夾角的區域。

2、心臟區:在拇指跟下面,大魚際上。

3、大陵穴:掌腕橫紋中間點。

4、少府穴握拳頭,小指指尖點到的位置。

5、腸胃消化區:手掌中心的區域。

暗淡無光澤

看臉上氣色暗淡多是熬夜或精神壓力導致,這很耗傷腎氣,腎虛臉上氣色就黯淡無光。

找手上

1、太淵穴:大拇指掌根下面的凹陷處。

2、神門穴:小拇指掌根下面的凹陷處。

3、腎區:生命線下部,子宮區上面。

4、腎虛區:小指第一指節兩側。

5、面區:中指中間的骨節面。

準備事項: 40度左右溫水泡手手,可以加點薑片或艾草葉,一邊泡一邊按揉手掌的整個區域,來舒活手掌氣血和經絡,提升反射敏感度。

按摩手法:配合腹式呼吸,找准穴位,吸氣時小腹輕微向外鼓脹,同時稍用力按揉,呼氣時小腹內收,同時增加力量垂直按壓。每個穴位二十個呼吸左右。

【文章由平涼市美年大健康供稿、審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