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堂:按按鼻通等3穴位,舒緩鼻過敏超簡單!(增加免疫力)


穴位養生堂:按按鼻通等3穴位,舒緩鼻過敏超簡單!(增加免疫力)

減敏法鼻舒緩按摩─簡簡單單緩和你的鼻過敏不適感!

在此提供三式按壓穴位的小撇步,儘管穴道按摩並不像針炙和中藥有治療上的認證,在醫學上雖然沒有直接的科學證據顯示其可以增加免疫力或整治鼻炎,但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此三式確實可舒緩鼻過敏症狀的不適,且按壓穴道的方法非常簡單、容易上手,隨時隨地都能做,提供給大家參考。

按摩迎香穴

穴位養生堂:按按鼻通等3穴位,舒緩鼻過敏超簡單!(增加免疫力)

在中醫的角度上,「迎香穴」對一些呼吸道症狀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以增強抵抗力,降低鼻炎發作機率。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大約是鼻翼旁溝紋的中點處)。按摩時,以雙手食指指尖,按壓穴道5秒鐘,休息5秒鐘,後再左右按揉各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

按摩鼻通穴

穴位養生堂:按按鼻通等3穴位,舒緩鼻過敏超簡單!(增加免疫力)

也對一些呼吸道症狀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以增強抵抗力,降低鼻炎發作機率。迎香穴沿著鼻翼外緣往上移動,鼻通穴就位於和鼻軟骨的交界點,按到鼻通穴時約停留1秒鐘放手,按到略有酸脹的感覺。每次按揉穴道10秒鐘便需休息5秒鐘,按揉共需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

按摩合谷穴

穴位養生堂:按按鼻通等3穴位,舒緩鼻過敏超簡單!(增加免疫力)

除了鼻子附近的迎香穴和鼻通穴,手上的「合谷穴」也可以增強抵抗力,降低鼻炎發作機率。合谷穴位於兩手手背虎口處,按摩時可以另一手的大拇指尖按壓,須注意因合谷穴的經絡是通往對側鼻翼,故左鼻塞要指壓右合谷,右鼻塞要按壓左合谷,就是中醫所說的「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按揉穴道10秒鐘後,休息5秒鐘,共需按揉約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

簡單好上手的三式按壓穴道法,可以利用閒暇時間,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每日早、晚各一次,非常實用。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黃帝內經》精華,

一定要背下來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

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

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

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

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冬天如何保護肺

中醫認為肺主宣發,到了秋冬季節,如果不注重養生保健,肺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肺不好,你能想到的疾病威脅就有很多、咳嗽、痰多等,冬天怎麼讓肺過的舒服一些。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1、摩鼻、浴鼻

不少人鼻腔黏膜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傷風、流涕。除去必要的治療外,在夏秋交季之時,經常按摩鼻部很有好處。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每天摩鼻1~2遍,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如果每日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浴鼻則效果更好。方法是將鼻浸在冷水中,閉氣不息,少頃,抬頭換氣後,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3~5遍。亦可用毛巾浸冷水後敷於鼻上。

2、冷水浴

冷水浴對提高身體耐寒能力、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十分有益,它可以預防感冒、支氣管炎,也可以改善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功能。進行這種鍛煉可在夏末開始,先用溫水,逐漸改用冷水,同時用毛巾擦身。長期進行這種鍛煉,精神清爽,皮膚潤澤,不易感冒。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3、搥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眼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5遍。搥背時要閉氣不息,同時,叩齒3~10次,並緩緩吞嚥津液數次。搥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向下,沿背捶打,如此數遍。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具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4、躬身撐體

端坐,全身放鬆,調勻呼吸:然後兩腿自然交叉,躬身彎腰,兩手用力支撐,使身體上抬3~5次為1組。可根據個人體力,反复做3~5組。注意兩臂支撐要用力,用力時宜閉息、不呼吸。

身體上抬時。要盡量躬身;雙腿自然交叉,是為了避免借下肢的力量支撐身體。所以,要用臂力,腿不要用力。這種方法可以通達肺氣,疏通肺的經脈,具有調養肺氣的作用,對風邪傷肺及肺氣虛損均有調養的功效。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5、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搓,直至胸部。雙手交替按槎20次為1遍,可連續做2~3遍。注意按搓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部,自頦下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可以利咽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6、按天突

用拇指按壓天突穴10~15次,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天突穴的名詞解釋

天突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任脈。陰維、任脈之會。

別名:玉戶穴,天瞿穴。

天突穴:天,頭面天部也。突,強行沖撞也。天突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吸熱後突行上天。本穴物質為璇璣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至本穴後,因吸收體內外傳之熱而向上部的頭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穴。

玉戶穴:玉,金之屬也,肺性之氣也。戶,出入的通道也。玉戶名意指本穴氣血為肺金之性的溫性水氣。本穴物質為璇璣穴傳來的弱小水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化為溫性之氣,表現出肺金之氣的固有特性,故名玉戶。

天瞿穴:天,頭面天部也。瞿,古代的戟屬兵器,既能橫打又能直刺,此指穴內氣血為向外的衝突之狀。天矍名意指任脈氣血由此上沖頭面的天部。理同天突穴名解。

陰維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璇璣穴傳來的弱小水氣,因其勢單力弱,穴外天部的陰維脈水濕因而匯入穴內,故本穴為陰維任脈之會。

冬季養肺少生病,老中醫總結八大養肺法,值得收藏(保護肺)

7、深吸氣

每目睡前或晨起,平臥床上,可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反复做20~30次。一定要緩慢進行,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8、練“噝”字功

可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幽雅的地方,用鼻緩緩吸入新鮮空氣,當吸入最大限度時。再用嘴慢慢呼氣。呼氣時,兩唇微張,嘴角後咧,舌尖抵上下牙間的縫隙,默讀“噝”字,使氣從舌兩邊排出。

待氣全部吐出後,再用鼻吸氣。這樣一呼一吸,連續36次。經常練習。對呼吸氣促、咳嗽痰盛和預防感冒等均有良效。練“噝”字功,可採用腹式呼吸,要收腹提肛,兩眼微閉,深勻呼吸。吸氣時,腹部自然隆起,慢慢松肛,同時閉嘴,用鼻自然吸氣。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心臟,不停的跳動,延續著生命!

心,為五臟統領,主宰人之性命,心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

養生先養心,可見心的重要。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然而,心臟也有“保質期”。

食物,過了保質期,容易腐壞。

而心臟,也有保質期,一旦過期,也容易導致心臟加速衰竭“變老”。

心臟的“保質期”,大約是40年。

也就是說,人在40歲後,心臟開始加速“衰老”。

然而,生活中,很多不良習慣,會導致心臟“早衰”。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

第一處:舌頭

心在竅為舌,通過觀察舌頭,可簡單判斷出心臟是否健康。

所以,不妨,在照鏡子之時,張開嘴,伸出舌頭,觀察一下。

健康的舌頭,紅潤,柔軟,靈敏,味覺正常。


一旦,舌頭出現暗紫色,或者是有瘀斑,要小心血脈淤阻,警惕心血管疾病。

若是,舌頭髮紅,則要小心心陰不足,易生虛火,誘發心血管疾病。

如果,舌質淡白,則需警惕貧血性心髒病。若舌苔白膩,伴有胸悶等,則需警惕冠心病。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二處:脈搏

脈搏,可以說是心臟健康的“晴雨表”。

所以,日常,可以給自己摸摸脈。

摸脈,主要是要摸頻率和節律。

將一手手指,搭在另一隻手腕處的拇指一側,稍加尋找,就會找到清晰的脈搏。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脈搏的每一次跳動,都是由一次心臟跳動轉化的,通常,每分鐘脈搏的跳動次數,也就是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

正常人,平靜時,脈搏頻率,在每分鐘50-90次之間,並且,節律一下一下,非常整齊。

一旦,出現異常,則要警惕心臟健康,出現了問題。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

第一句:飲茶“代替”喝酒

冬季,很多人,喜歡喝點小酒,可驅寒暖身,尤其是白酒。

然而,喝酒,不利於心臟健康。

喝酒,會加速心跳,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

養生飲茶“代替”喝酒的習慣,是不錯的選擇。

飲茶,本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養生習慣,用其代替喝酒,還可減少酒精對人體的損害。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養心安神,泡上一杯人參地節茶,還有助於睡眠,一舉多得。

自己動手,用人參、百合、地節,蒲公英,苦蕎,搭配在一起,碾碎,每日泡水代茶飲。

很多人,都知道,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有很好的滋補之效,並且,其含有較多的人參皂甘,能強心氣、補肺氣,增加心肌收縮力。

百合,更是常見的蔬菜,有“蔬菜人參”之稱,其藥用價值也很高,可養心安神,養陰潤肺,增強抵抗力。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地節,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味甘多脂,可保護心臟,改善心肌缺氧。

苦蕎,有“三降食物”之稱,可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臟舒張和休息。

蒲公英,更是隨處可見,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可清熱去火,改善人參滋補容易上火的問題。

搭配在一起,養心安神,助眠,是日常養心不錯的代茶飲。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去火安心,泡上一杯蓮子竹葉茶,去心火,促排毒,更健康。

生活中,很多人,著急的時候,容易上火,此時,多半是心火較大。

一旦,心火大,容易導致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等等。

此時,用蓮子心,搭配淡竹葉,一起泡水喝,可很好的給心臟去去火。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可清心去熱,改善心火內熾。

淡竹葉,能夠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二者搭配,能增強蓮子心去火之效。

日常泡上一杯,有助於防心火,促排毒,養護心臟健康。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二句:歡樂“代替”悲傷

寒冷的冬季,人們容易情緒抑鬱,容易悲傷。

每到寒冬,抑鬱患者人數,就會明顯增加,甚至要比平時多出大約10%。

然而,情緒,對於心臟健康的影響,十分重要。

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利於心臟健康,可以說,悲傷,是心髒病人的“天敵”。

研究顯示,悲觀的心髒病者,死亡率是樂觀者的2倍。

焦慮程度比較高的人,出現兩次心髒病復發的機率,是焦慮程度較低者的4倍。

可見,日常減少悲傷,保持歡樂愉悅的心情,對於心臟來說,十分有益。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心情好,心臟才會好。

生活實踐證明,好心情,是保養心臟的精神要素,良好的心態,勝過服用任何良藥。

心情愉悅,笑口常開,心胸開闊,樂觀豁達,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修養。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三句:運動“代替”久坐

雖然,冬季寒冷,但切莫久坐,適當的運動,還是必不可少的。

長時間的靜坐,與肥胖、胰島素抵抗,和心臟脂肪堆積有關,這些都可能導致心臟細胞受損。

所以,即便是天氣寒冷,也要進行適當的運動。

運動,能夠有效地保護人們,免受心臟發病的影響,並且,還能夠提高心髒病發作後的存活率。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0分鐘,能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建議,每周至少堅持運動5天,每天至少30分鐘。

並且,以運動時,心跳加快,但不胸悶;運動中不喘,還能吹口哨;運動後半小時微微出汗,但不累;運動次日,不感到疲勞為宜。

踮腳走路,是比較適合冬季的養心運動,在室內也可以進行。

走路,有益心臟健康,並且,踮腳,活動腳掌,可刺激腳上的經絡、穴位,可起到“護心”作用。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寒冬養心,做好4件事,心臟會越來越好

第一件:保暖

冬季,養護心臟,一定要做好保暖防寒。

受到寒冷刺激,是冬季心髒病高發的誘因之一。

一旦,受寒,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負擔會加重。

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時,帶好帽子、圍脖等。

在氣溫十分低下時,盡量減少外出時間,尤其是清晨,不要起得過早。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二件:飲食

飲食,對於心臟保護,也十分重要。

想要保護心臟健康,飲食上,要注意,少油、少鹽、少糖,葷素搭配。

吃得過鹹,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

糖吃得多,會損害血管內皮,增加冠心病等心髒病的發生。

葷素搭配,飲食清淡,才是心臟最喜歡的飲食。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三件:睡眠

養心臟,一定要管理好睡眠,不熬夜,保證良好的作息。

一旦,長期的日夜顛倒,會損害心臟健康。

熬夜,會導致心臟超負荷工作,加重負擔,導致心梗、猝死等找上門。

近年來,熬夜猝死的事情,不斷的發生,究其原因,多數屬於心臟猝死。

減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是養心最重要的一步。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第四件:按摩

經常按摩心包經,有益於心臟健康。

飯後,半小時,按揉“心包經”,簡單方便,可養心、預防心髒病。

心包經上,有兩個護心要穴,極泉穴和內關穴。

按揉極泉穴,可有增加心臟供血,按揉內關穴,可防治心絞痛。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飯後,心臟會處於相對缺血的狀態,適當地刺激心包經,十分有益。

一隻手,沿心包經,從中指尖,向上按揉,沿途重點按揉內關、極泉等穴。

也可以,直接拍打,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刺激心包經)

文章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經常頭暈,自己按摩這六大穴位!(自律神經失調)


經常頭暈,自己按摩這六大穴位!(自律神經失調)

不少人只要疲倦,忙碌,壓力大,眩暈就容易復發因此,平時應該多休息,適度運動,避免壓力及勞累;菸酒,咖啡,濃茶及重口味食物都具有刺激性,最好少碰。壓力大除了會影響免疫系統外,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眩暈。

平時能透過穴道按摩,也能達到自我保健的效果按壓風池,太衝,陽陵泉與耳朵前面凹陷處,都可以保養耳部;年紀較大的人除了按摩肩頸放鬆肌肉外,還可以加上合谷,足三里。當暈到想吐時,可用手摳住另一手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手腕轉動,即可解暈。

經常頭暈,自己按摩這六大穴位!(自律神經失調)

小編提醒:頭暈是很常見的症狀,但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可以輕到是空氣不好或睡眠不足引起,也可以嚴重到是中風的症狀。得先弄清症狀,區別頭昏的種類,才能對症下藥!

文章來源:醫學有意思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1、太谿穴:補養腎臟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谿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谿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

揉按太谿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谿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2、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3、內庭穴:祛胃火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4、湧泉穴:滋陰降火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5、豐隆穴:祛濕化痰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6、大敦穴:清醒頭腦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7、隱白穴:健脾回陽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洩、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8、厲兌穴:通調腸胃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之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9、至陰穴:清熱散風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濕熱過盛易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點到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每天學點養生」腳底10大保健穴位,按摩方法,建議收藏!(偏頭痛)

足少陽膽經,此穴在四腳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距趾甲根腳一分處。主治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腳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睡前可以泡個腳,泡腳無聊的時候就可以為自己按摩下,這樣既舒服又養生。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肝臟是我們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在身體裡起著各種各樣的作用,還是消化系統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分泌膽汁。我們一般通過肝臟“推動”血液排毒,血液一邊流動,一邊排毒,但是肝臟如果負擔過重,身體裡會殘留許多毒素。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肝臟。雖然很難置信,但是按摩我們的腿部能很好地養肝護肝。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大腳趾

大腳趾上有個肝經的重要穴位——肝經的水濕風氣在太衝穴向上沖行。太衝穴在腳背上大腳趾和旁邊腳趾的中間凹陷處。按摩此穴位可以調理腎肝,起到使肝臟排毒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能明目養神。按摩時以按揉為主,幾分鐘即可,力度以感到輕微刺痛感為宜。

行間穴跟太衝穴相對應,在大腳趾和旁邊腳趾中間凸出的部位,取穴時最好正坐或者臥躺,方便取穴。按摩行間穴可以消除肝火。肝火少了,人們就不容易上火,留鼻血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按摩方法和太衝穴相同。最好配合太衝穴按摩。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腳踝

腳踝是足部的轉折處。腳踝上的中封穴也是肝經在足部的轉折處。中封穴在足部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因為是轉折處,原本暢通無阻的肝經風氣在腳踝這裡受阻,轉化成涼性的水氣。

很多人肝血不足,很容易手腳發冷,就是因為肝氣受阻。所以按摩此穴位可以有效疏通肝氣,治療肝血不足。

小腿

提到小腿,不得不提到在小腿上三經交叉的穴位——三陰交穴。三陰交穴為肝經提供水濕風氣,可以有效調肝。三陰交穴位於小腿的里側,腳踝上三寸的位置。按摩三陰交穴對於因為肝臟問題而導致月經不調和閉經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養肺護腎。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經常按摩腿部能保護肝臟!多按按這幾個地方能很好的養肝護肝(血液排毒)

按摩腿部,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們肝功能的運作,還可以保養我們的肝臟。當然,按摩腿部,當然也會放鬆我們的腿部肌肉,讓我們更有力地行走。

文章來源:愛問360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身體不算特別健康,但是基本上沒什麼大毛病。不過就算是再健康的人,也會有感冒的時候。感冒無疑非常難受,就算吃藥,看醫生或者喝熱水都非常難好。一旦感冒,就可能要一兩個星期才好。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很苦惱。那到底該怎麼辦呢?試一試按摩吧!按一按這幾個穴位,感冒會好的很快哦!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迎香穴

迎香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其實就是我們鼻翼上。因為在鼻子上,所以鼻塞,鼻子很難受,鼻涕擤不出來,很難受的時候就按摩迎香穴,鼻子的感覺就會好很多,通利鼻竅的效果非常顯著。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除此之外,按摩迎香穴還能疏風散熱,有效緩解感冒的症狀。按摩時用手指按揉,持續二到三分鐘後,有發熱的感覺就會有效果了。鼻炎、牙痛也有這種功效。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合谷穴

合谷穴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之一,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對於牙疼、耳鳴、便秘、流鼻血這種比較小的問題按摩合谷穴一般都能解決。要是感冒了,按摩合谷穴也有很大的作用。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按摩合谷穴可以疏通氣血、宣風散熱,口感發熱更是能夠解決。按摩合谷穴的刺激較大,所以也要謹慎按摩,注意力道和按摩的人群。體質較為虛弱的人,比如說孕婦,小孩以及病人,按摩的次數和時間都要謹慎才行。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曲池穴

有趣的是,曲池穴也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之一。這個靜脈的穴位對於感冒好像都很管用。曲池穴在在肘橫紋外側端。手臂痛、上肢酸痛,高血壓、高血脂、腹痛腹瀉這些毛病,簡單按摩曲池穴都是能解決的。而要想緩解因為感冒造成的扁桃體發炎,咽喉腫痛,頭痛無力,渾身酸痛,曲池穴都可以做到。按摩的時候要持續最少兩分鐘,一直堅持才行。

感冒難受又沒轍,幾個穴位按摩下緩解感冒症狀,對便秘也管用(咽喉腫痛)

文章來源:愛問360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肚子痛是我們人體常見的毛病,我們可能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而腹瀉,也可能因為吃的太飽而腹脹,還可能因為日常飲食不正常而有腸胃炎、闌尾炎、但腸炎等疾病,會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不注意就會引發疾病,肚子疼痛難忍。對於女生來說,月經期的痛經更是折磨,有些人甚至要通過止疼藥才能挺過去。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人體穴位,經常性的刺激,有助於緩解疼痛,舒緩胃部症狀。最有效果的穴位有合谷穴、關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合谷穴

合谷穴的別名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在大拇指跟食指的連接處,與手背的靜脈網相連接。按壓時可以先輕後重,兩個手交叉進行揉壓。能夠讓經脈通暢,緩解痛經、肚子疼帶來的不舒服感。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關元穴

關元穴是我們常說的氣海,在肚臍向下四指的地方,平常肚子疼可以直接上手,用手心稍加用力的揉搓,範圍不用太大,揉的速度可以根據感覺而調整。有條件的也可以溫灸或者貼膏藥,對於男性的壯陽有很大的好處。也能強身健體,治療腹脹、腹痛、小腸疾病等。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主要針對胃部疾病的,緩解胃部壓力,還能起到保健的作用。足三里是在小腿的外側,可以先從膝蓋中部往下四指,然後從中部向外側兩指,可以用適當的力氣按壓,能明顯的感覺肚子的疼痛感減少,對於急性腸胃炎也有很好的療效,平常的拉肚子、肚子酸脹都能通過刺激足三里來疏通胃氣,緩解症狀。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三陰交

三陰交本身注重的肝脾,但是現在人們不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加重了肝脾腎的負擔。會出現消化不良或者是拉肚子的情況,造成身體虛弱。特別是一些女生,因為體質或者是其他原因,在月經期時,肚子的疼痛感加劇,身體更加的孱弱。三陰交在腳踝上三寸,經常按壓能夠調節月經,增強氣血。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這些穴位都是我們簡單易找,同時我們也能經常夠得著的地方,我們在肚子疼是也能找到一些便捷方式,暫時緩解。如果我們經常按壓,還能增強體質,調節身體機能,預防疾病。

肚子疼的原因有很多,按壓這4個穴位有助於舒緩疼痛(腸胃炎)

文章來源:愛問360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現如今,頸肩問題是多數現代人的“標配”,一旦惹上,輕則頸椎肩周部位痛、酸、脹,重則手麻、頭暈、頭昏,甚至還會心悸心慌。經常有朋友諮詢,說艾灸後的不適症狀消失後,如果停灸一段時間,疼痛就會復發,就是說頸肩問題比較頑固,無法斷根。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建議他們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多找找小腸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一、小腸屬火,最怕受寒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在中醫眼裡,小腸與心互為表裡,氣血相通,其性屬火、屬陽,其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1


受盛化物

指小腸接受由胃初步粉碎、向下傳導的食糜,並且這些食糜要在小腸中停留一定的時間,起到容器的作用,以利於進一步的消化。

2


泌清別濁

指小腸在對食糜進一步消化的基礎上,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營養物質)向脾傳導,並將食物殘渣向下傳送至大腸形成糞便、水分經腎臟氣化作用滲入膀胱形成尿液。

那麼,小腸的這兩個功能通過什麼來實現呢?一句話:有賴於小腸陽氣的充盛!

並且,這一點已被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小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裡面的消化酶是食物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但消化酶需要在適宜的催化溫度(37℃-40℃)下才能正常工作。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消化不良?因為貪食寒涼、衣著暴露、愛吹冷氣等不良習慣耗傷小腸陽氣,對於屬火、屬陽的小腸來說,陽氣不足,就會動能不足,就會出現以下症狀:

1、身體吸收功能比較差,總是吃不胖或者補不起來;

2、飲食稍稍不注意就會肚子疼、拉肚子;

3、肚臍周圍冰涼、偶爾出現疼痛;

4、頸肩部僵硬、活動範圍受限,特別是在吃完生冷食物、喝完冰的飲料啤酒之後更加明顯;

5、心慌,胸悶,經常情緒低落,甚至抑鬱症。



二、小腸與頸肩的關係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對於上文症狀中的第1、2、3、5條,大家都不難理解,難的是第4條。很多人覺得:小腸是消化器官,與頸肩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呀。對此,小編表示:你若這樣想,那你就OUT了!

關於頸肩問題,西醫和中醫在認知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西醫認為,頸肩問題是骨頭問題;中醫認為,頸肩問題是經絡問題。認知不同,則治療方法不同,所以,西醫重在矯正骨頭,常導致越治越麻煩;而中醫重在疏通經絡,經絡得通,氣血得暢,則疼痛、僵直、麻木,甚至眩暈、眼花、胸悶等症狀都會自行消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頸肩有問題,不能僅僅疏通頸肩部位的經絡,因為主管頸肩的經絡並不在頸肩,而在兩條胳膊的外側。它就是小腸經!

寒主收引、凝滯,當陰寒之邪入侵小腸經,經絡就會不通,氣血就會受阻,肩胛到頸側的這一段自然就會因為氣血不足,導致肌肉僵硬、板結,就像得不到陽光照耀的凍土一樣。要知道,小腸經的全稱是手太陽小腸經,“太陽”的意思就是陽氣最盛之處,試想一下,原本最需要陽氣的地方變得冷冰冰的,各種煩人的問題肯定會紛紛找上門來。

所以,說白了,按摩也好、推拿也好、艾灸也好,不能只知道在頸肩處折騰,疏通小腸經才是關鍵!

三、昇陽,頸肩問題的根治之法!

上文說了,小腸屬火、屬陽,小腸經是陽氣最盛之處,故而要根除頸肩問題,必須改善小腸受寒和小腸經不通的情況——最佳方法就是昇陽,自然,艾灸是上上之選。

那麼,該如何昇陽呢?主要分3步:

1


第1步:溫補脾腎之陽

小腸屬於中焦,與脾胃密切關聯。當小腸受寒、陽氣虧虛時,脾胃乃至腎的陽氣也必定會受到牽連。所以,為小腸驅寒的思路,其根本在於如何溫補脾腎之陽。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建議取穴:神闕、關元,每個穴位灸20-30分鐘,如果擔心上火,在灸完這兩個穴位後,建議多灸腿以引火下行,比如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等穴。

2


第2步:疏通頸肩部位

頸肩部位,主要灸透3個穴位:肩井、頸夾脊、大椎

1、肩井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人體有一口井,肩井就是這口井的井口,要使身體從上至下輕鬆通暢,就必須經常清理這口井。我們常用捏肩來消除疲勞,其實捏肩就包括了肩井所在的範圍。

中醫在推拿時,總是先推拿肩井,然後再推拿其他地方,最後以推拿肩井作為結束。先推拿肩井,是為了讓人體全身鬆弛下來,便於穴位、氣血調動,效果才能好;以推拿肩井結束,是為了把先前充分鬆開的氣血再緊一緊。這就好比清理一口井,先要把井蓋打開,接著該怎麼清理就怎麼清理,清理完畢,再把井蓋蓋上。

2、頸夾脊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夾脊穴是經外奇穴,可調節督脈和足太陽經的經氣,緩解局部疼痛。針對頸肩問題,建議選擇頸3-頸6夾脊穴,後正中線旁開0.5寸。

3、大椎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大椎又名“閻王奪命鎖”,它位於十字路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大椎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裡交會,灸透大椎就相當於打開了全身陽氣的總開關。大椎不通的人,不光陽氣升不上來,還會堵塞7條經絡(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胃經、膀胱經、膽經、督脈)。

艾灸大椎之前,為了增強效果,可以先刮痧,後艾灸。

3


第3步:疏通小腸經

有效疏通小腸經,關鍵在於疏通它最易瘀堵的穴位,主要是下面3個:

1、天宗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針灸甲乙經》:“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有頸肩疾患的人,按壓天宗會有強烈的痛感,並向四周擴散。

天宗的主要作用就是生髮陽氣。

2、肩貞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這是小腸經的常見堵塞點,此處持續不通,會影響局部的氣血布散,久而久之則引發頸肩疼痛,故而肩貞是治療肩部疼痛的首選穴位。

肩貞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舉、上肢麻木及各種肩部不適。

3、後溪

頸肩問題,久治不斷根,是這裡“寒氣”沒有化解(3步驟)

後溪為小腸經的腧穴,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

注:下午1-3點,小腸經當令,建議在這個時間段艾灸,效果更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當我們感冒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時候,或者發炎嚴重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燒。發燒體溫很容易降不下去,吃藥還要謹慎,去醫院成本和時間都不小。這時候你可以試試按摩,會有很好的效果。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位於脊椎上的這個穴位到底有什麼功效呢?感冒發燒相關的熱病,按摩大椎穴都是能夠解決的。像什麼頭疼、咳嗽、氣喘、渾身無力,四肢酸軟……

這些發熱的症狀,大椎穴都能很好地緩解。所以當人們高燒不退的時候,一定要按摩大椎穴。而且堅持按摩還能增加體內陽氣,增強身體腎功能,增強身體免疫力。按摩的時候用力按壓,然後慢慢鬆手,重複至少10次。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十宣穴

十宣穴位於位於人體十根手指尖,距離手指甲與手指肉邊緣0.1寸。也就是說是個指尖都是十宣穴,十宣穴有十個。我們經常說十指連心,十宣穴對於中風、癲癇、昏迷、中暑、休克這種突發性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十宣穴一般是作為急救的穴位來使用的。所以當人們發燒,體溫降不下來的時候,就需要多按摩十宣穴了。按摩的時候,因為位置特殊,所以用指甲掐指尖就可以了。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曲池穴

曲池穴在在肘橫紋外側端,。身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曲池穴主要可以散熱清熱,止癢去腫以及疏通經絡。所以當人們高燒不退的時候,多按一按曲池穴。這時候咽喉腫痛、關節酸痛、發炎上火這些發燒症狀都能緩解。按摩的時候按壓或者敲打一段時間,次數不限。

發燒體溫一直降不下去,試試這4個穴位,對發燒相關的問題幫助大(降溫)

合谷穴

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其實就是我們虎口的地方。合谷穴的位置比較特殊,是我們體內元氣匯聚的地方。按摩合谷穴就能很好地梳理元氣,通經活絡。所以預防感冒要按摩合谷穴,清熱鎮痛也要按摩合谷穴。除此之外,合谷穴還能減少我們因為發燒的疼痛和不適感。按摩的時候按壓多次,有酸痛感和飽脹感就行。

文章來源:愛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