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身體裡的經絡就像是街上的交通要道,而日常不同的生活習慣:吃、睡、喝、縱慾、抽煙等,都會成為交通要道上的紅綠燈。

好的習慣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抵抗力強;壞習慣則直接會導致身體機能受損。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因此,我們不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學會利用人體內在規律,讓氣血更加通順,更好的溫養腑臟,從而維持和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

人體督脈上的6個穴位是日常養生保健的基礎。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督脈若通,大病不來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督脈,決定著一個人的精氣神,

調節全身的氣血運行,總督一身之陽氣;

督脈,反映我們腦部功能,還與腎氣相同;

督脈,維持旺盛的生命力!

1


生命之門,提昇陽氣的“命門穴”

輕鬆取穴:命門穴比較好找,它就在人體背後,與肚臍相對。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命門穴位於人體兩腎之間,影響著人體整體活動,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改善我們的“腎”,這個腎是中醫上的腎,負責我們的精氣神、精神狀態、氣色、耳聰目明、肢體冰涼等,總結一句話就是:“腎乃先天之本”。

②養好腎,就能把人體最基本的機能養好了,而利用命門穴,就是養好腎的有效辦法之一。

操作方法:

命門穴可以採取“拇指按揉”的方法,但是千萬不用大力氣,力度要輕柔溫和;一天2-3次,一次2分鐘即可;命門穴也可以採取艾灸的方法。

2


陽中之王,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大椎穴”

輕鬆取穴:低下頭,在脖子後邊最下端,用手能摸到一塊凸起的骨頭,在這個骨頭下緣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人體通過頸椎連接頭部與軀幹,所有的大血管、重要神經都從頸椎經過,因此就有“頸椎不通百病生”這句話。而大椎穴,恰恰就是這條通道上的十字路口。在當今社會,大椎穴通常應用於頸椎問題的調養上。

②大椎穴調理“內熱”的作用也是非常顯著,比如發燒、上火等“內熱”現象,都可以用大椎穴來調理。可以用“提捏法”來實現:用拇指和食指將大椎穴處的皮膚反复提起來、放下。

③如果手腳經常冰涼,更是可以用大椎穴來補充體內“陽氣”,這個適合採用艾灸法。

操作方法:

大椎穴的操作方法比較靈活,如上面兩種;如果是調理頸椎問題,適合“以指帶針”進行揉按,力度可以適當大一些,一天2-3次,一次3分鐘即可;也可以採用針灸法。

3


心臟的忠誠衛士:至陽穴

輕鬆取穴:至陽穴在背部,建議採取平躺取穴;位於兩個肩胛骨最下端的連線正中間。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至陽穴,是後背督脈上陽氣最盛的地方,它就如同藏在烏雲背後的太陽,激發之後身體就像陽光普照一樣,對於精神不高、六神無主的朋友非常有效。

②有的朋友有心慌氣短、胸悶、心率過快、心悸、心肌缺血等問題,一定要學會利用至陽穴來改善自己的體質,這個穴位是中醫調養心血管、心臟問題的必用穴位。

操作方法:

可以採用“以指帶針”用大拇指進行按揉,力度適中,速度要緩慢;每日2-3次,一次3分鐘即可。

4


百脈之會、元神之府:百會穴

輕鬆取穴:百會穴位於人體之巔,取穴的時候建議坐姿;坐端之後,雙手食指從兩側耳朵尖向上出發,速度保持一致,在頭頂交彙的地方就是百會穴。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百會穴下方深處就是大腦,中醫在調理腦部問題的時候,都要用到百會穴。

②作為百穴匯集之地,百會穴可以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可以說是調理身體的萬金油;經常按摩百會穴,有助於我們緩解疲勞、晚上睡前還有安神、促睡眠的作用。

操作方法:

百會穴適合採用“摩擦法”,將掌心放置於百會穴,摩擦至發熱,再堅持3分鐘即可。

5


改善腦供血、人體回生之穴:神庭穴

輕鬆取穴:從鼻尖向上出發,與自己的髮際線交叉,在這個交叉點再往上0.5寸就是神庭穴了。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神庭穴在《達摩秘共》被記載是人體“回生之穴”,在中醫處理急症上與人中穴作用相仿。

②神庭穴在中風後遺症上應用比較多,平時我們可以藉助神庭穴這個特點,來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運動神庭穴,還能為腦部及時輸送氧氣,有著醒腦開竅的作用。

操作方法:

神庭穴建議採用“以指帶針”,用拇指來按揉;按揉力度適中,沉穩滲透,力度太小沒有效果。

6


修身養性、淨化心靈的“靈臺穴”

輕鬆取穴:在左右兩側肩胛骨下端的連線中間,是第七胸椎;往上找到第六胸椎,第六胸椎下的棘突凹陷處就是靈臺穴。

常通督脈,大病不來(調節氣血運行)

作用:

①靈臺穴負責的是“看不見”的問題:心情不好、猶豫、想哭、情緒起伏、失眠、脾氣差等。

②激發靈臺穴,是我們身處鬧市、修身養性的好辦法,心浮氣躁的時候,幫你把心叫回家,養養心神。

操作方法:

靈臺穴,建議家人來採取“以指帶針”的方法幫助我們;一是靈臺穴在背後,自己按摩很不方便;二是家人之間相互關愛,親情在這個過程中充分交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用拇指來按揉;按揉力度適中,一次5分鐘,一天2次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所謂“ 二本 ” 先天之本—腎後天之本—胃這兩個“根本”不僅與養生關係密切而且對養顏有重要的影響前面都有過論述不再重複重點說一下“三脈”和“一經”

“ 三脈 ”指的是奇經八脈中與女性關係密切的任脈督脈太衝脈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 一經 ”指的是十二經脈中對容貌能夠產生直接影響的是足陽明胃經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 三脈 ”:任脈督脈太衝脈

任脈走腹中在人體之前屬陰督脈屬陽它走在人體的陽面也就是人體的背部

“ 太衝脈 ”又叫衝脈這三條脈都是從丹田也就是從腎精轉化出來然後從會陰處分出督脈往後走經過肛門然後沿著尾脊脊椎一直往上走最後經過鼻子止於上牙齦的正中間。

任脈從會陰上來以後經過陰道沿著腹部正中線經過肚臍然後一直往上走止於口唇的下方承漿穴處任脈環繞口唇口唇就成了判斷女性任脈血氣的簡便方法如果嘴唇豐滿紅潤說明氣血充足生殖功能強。

衝脈從會陰出來沿著任脈兩側往上走和十二正經裡面腎經的路線基本一致衝脈走到胸口散於胸中問及又稱為血海衝脈正常溢出陰血胞宮才能正常溢血形成月經。

最理想的方式是女孩從14歲左右開始就接觸和了解經脈當然經脈似乎複雜了些我們也可以簡單點兒父母只要教孩子做好一個動作就可以了那就是腹部推揉具體做法是:

兩手手掌相疊從膻中穴(也就是胸口)的位置一直推揉到小腹重複若干次

這個路線是任脈循行的路線經常推揉能防止任脈氣血瘀滯還能提神保健很有益處這個動作比較簡單關鍵是要堅持最好在睡覺前推揉腹中飢餓或者剛吃了飯的時候不要推揉

除此之外有幾個簡單的穴位也可以經常按摩一下


對活躍這三條經脈保養容顏也有一定效果:

關元穴

位於肚臍下3寸處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併攏放在肚臍下小指下與身體正中線相交的位置就是關元穴按摩時先把雙手搓熱交疊放在關元穴上上下推動不要過分用力感到小腹發熱有酸脹感即可

經常按摩狀元穴能“培元固本” 對女性月經不調腹痛小腹寒涼痛經以及女性失眠神經衰弱精力不足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三陰交穴

該穴在小腿內側由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用食指拇指按揉均可每天1次每次3分鐘左右。也可以直接拍打三陰交。

從中醫理論而言該穴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濕之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所以叫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對婦科病症很有效果還可以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眠

注意此穴有墮胎之效可以輔助治療難產但孕婦禁用

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1 第2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經常按揉太衝穴可以流肝解鬱調理氣血化濕通經對頭痛目眩腹滿痛疝痛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等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生氣了一定不要忘了拍打太衝穴以疏解肝部鬱積之氣。

養顏的經絡穴位:“二本”“三脈”“一經”(皮膚光澤)

“ 一經 ”:胃經

不少人對胃經不了解認為胃經肯定就在腸胃附近可能就是繞著腸胃轉圈吧再者就是覺得既然叫“胃經” 那肯定就是對腸胃的效果好和養顏沒有直接的關係

這兩個觀點都是誤解胃經從上到下貫穿人體從頭到腳只是在腹部的時候和胃有那麼一點關聯它之所以叫“胃經” 是因為這條經脈的“發動機”是胃

胃經在人體內的循行路線簡單而言就是:從頭到腳胸腹兩側貫乳側臍大腿外側到腳趾尖

有的時候兩個人脾胃都不錯為什麼這個人皮膚光澤那個人皮膚粗糙精神不好呢

核心的問題在於經脈腸胃好了胃經還要通暢這樣氣血才可以沿著胃經循行的路線輸布下來面部氣血充足人的光彩就有了

保養胃經是不是很麻煩呢?很多人一看到什麼經絡穴位腦袋就大了太難記了太難找了!

好吧我教給您最簡單的方法:鼻子嘴唇兩側胸部兩側縱穿乳房腹部肚臍眼兩側縱穿腹部大腿小腿外側

這個辦法很簡單也不用特別精確因為我們不是做針灸艾灸而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循經拍打,只要用拍痧掌拍打胃經的循行路線,長期堅持“養顏”功到自然成!

十二經脈對稱分佈於人體的兩側,經脈圖為了簡單起見,多數只畫了一條,另一條對稱著找就行,胃經也是一樣,身體兩側要拍打,不要只顧一側敲打能養顏, 必須長期堅持,那些“容顏不老”的人其實都是很有毅力的人。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失眠焦慮,心神不安,三個穴位教你養心安神(舒緩神經)


失眠焦慮,心神不安,三個穴位教你養心安神(舒緩神經)

在人體內主宰血液的運行,濡養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因此《黃帝內經》中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面色明暗潤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否良好。

不論膚色深淺,健康人的面色應透出紅潤的血色。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損,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面色就會蒼白無華,甚至枯槁。

有以下的這些症狀,就說明你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灰暗、唇青舌紫、雙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以上症狀都是心神不安的表現,也反映著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焦慮、睡眠質量差以及精神恍惚等都與人的心態有著密切的聯繫,也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教你三個養心穴

艾灸調理:

【配穴】:神門穴、心俞穴、膻中穴

①神門穴

失眠焦慮,心神不安,三個穴位教你養心安神(舒緩神經)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它是——“人體自帶的安神丸”。

神門穴有鎮靜安神、舒緩神經的作用。俗話說,吃得好不如睡得好,養生秘訣睡眠為先。中醫認為失眠涉及多個臟腑,但與心神的安定與否直接相關。心藏神,心神安,則能眠。

神門穴是心經上的原穴,中醫中有“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的說法,這十二原就是十二原穴,心臟上的疾病自然就是神門穴來調理了。

【主治】:心痛、心煩、驚悸、失眠、暈車等心與神誌病證。對於心火引起的腸胃不適有很好的作用。

②心俞穴:理氣寧心。

失眠焦慮,心神不安,三個穴位教你養心安神(舒緩神經)

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經穴,心,心室也;俞,輸也,該穴意指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它是心臟之氣通向足太陽膀胱經的要害之穴,是把血排向膀胱經的必經之路。

心俞穴可以很好地調節臟腑功能,具有寧心安神、通調氣血的作用,如果患有心痛、心悸、冠心病、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盜汗等病症,皆可艾灸心俞穴進行調理。

③膻中穴:寬胸理氣,活血通絡,舒暢心胸。

失眠焦慮,心神不安,三個穴位教你養心安神(舒緩神經)

位於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是任脈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一向被認為是人體氣脈的總機關。如果您有胸悶、咳嗽、心悸等症狀,艾灸膻中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它還有調節情緒的作用,艾灸此穴,可以有效預防情緒波動。

對症食療方——蓮子紅棗桂圓羹

【材料】:蓮子30g,紅棗、桂圓肉各20g,冰糖適量。

【做法】:

①用溫水分別將蓮子、紅棗、桂圓清洗乾淨,蓮子去芯、紅棗去核。

②將處理好的蓮子、紅棗和桂圓一同放入湯鍋內。

③將裝有材料的湯鍋置於火上,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燉至蓮子酥爛。

④最後放入適量冰糖,煮至完全溶化即可。

【功效】:蓮子具有養心安神、明目的功效;紅棗補氣、養血安神;桂圓開胃健脾、補體虛。此羹具有健脾補血、養心安神之功,用於心脾兩虛之神疲乏力、心悸怔仲、頭暈失眠等症有較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穴位、經絡是經典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人體有340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

一、基本常識

道醫認為:

1麻

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2木

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3酸

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是氣血不足。

4脹

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估脹。

5痛

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6癢

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但這與全身發癢不同。

二、10大重要穴位的功能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1足三里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強脾健胃;


二是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


三是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的疾病、功效更

為明顯。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消化不良、肝炎;神經衰弱、癲癇、失眠、頭痛、貧血、偏癱、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

冠心病;糖尿病、遺尿症;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月經過多;傷風感冒;膝關節炎、下肢關節炎等疾病。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2關元穴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腎壯陽,補腎壯陽,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三是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主治:

陽痿、早洩、遺精、月經不調、宮頸糜爛、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症、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3中脘穴功能

一是能調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滯。此穴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

主治:

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胃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口臭、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痢疾、闌尾炎、便秘、肝炎、膽囊炎、黃疸、高血壓、心絞痛、中暑、癲癇、癔病、神經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宮脫垂、月經不調。最主要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更是治療各種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4內關穴功能

一是能理氣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

心絞痛、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心動過緩、心律不齊;休克、昏迷、暈厥、暈車、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

胃病、胃痙攣、嘔吐、呃逆;膈肌痙攣、妊娠惡阻、低血壓、無脈症等。對各種心髒病、各種精神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療效較好。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5合谷穴功能


一是能清熱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痛。

主治:

感冒、咳嗽、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癲癇、精神分裂症;腸炎、痢疾、痔瘡、小兒脫肛、牙痛、鼻炎、鼻出血。

扁桃腺炎、結膜炎、耳聾、急性肩風濕、五指痙攣、難產、麻疹、多汗、失語症等。尤其對感冒後引起的頭痛治療效果更佳。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6湧泉穴功能


一是清腦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熱散風。

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並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主治:

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病、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7陽陵泉功能


一是通筋活絡;


二是疏經利節;


三是清熱利膽。

主治:

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關節炎、踝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腓神經麻痺、脈管炎、類風濕、腰痛等病。

也是治療肝膽疾病的要穴,對肝炎、膽囊炎、黃膽的治理作用也較好。同時還對高血壓、癲癇、遺尿、腳氣等病有治療作用。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8風池穴功能


一是清心明目;


二是清熱散風;


三是通竅活絡。

主治:

腦血栓、腦震盪、腦膜炎、健忘、癲癇、精神病、偏正頭痛,失眠、眩暈、甲狀腺機能亢進,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視神經炎、視網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壓、耳鳴、瘧疾、耳聾等。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9殷門穴功能


一是通經活絡;


二是疏通筋脈。

主治:

腰痛、坐骨神經痛、腰間盤突出,下肢肌肉風濕症,癱瘓。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太珍貴了(10大重要穴位)

10命門穴功能


一是補腎調經;


二是理腸固脫。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主治:

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遺尿、腰痛、頭痛、耳鳴、痔瘡、便秘。

內容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中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