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不用求人,教你幾招,你自己就可速治!


一是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頭部滑落於枕下,使頸部斜向一側;

二是睡眠時偶感風寒,造成局部經絡不通汽血運行不暢。

老年人一不小心就會落枕,特別是一覺醒來,有時就會感覺脖子像被扯住了,好幾天脖子都恢復不過來,脖子只能保持一個姿勢,疼得寢食難安。這是因為老年人體弱,氣血虛弱,一旦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或過低,造成頸部一側肌群在較長時間內處於過度拉伸狀態,局部氣血失於調和,寒邪乘虛而入,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影響代謝產物的排出,頸部肌肉便產生了痛感和僵硬感。

1 、按揉耳反射區上的枕穴

落枕,在患者兩個耳朵上的枕穴上按壓,這時要忍一會,等疼痛緩解一些時,頸子就可以轉了;按2~3分鐘後,僵硬的頸子一下子輕鬆了許多;繼續按壓了幾分鐘,頸子就能自由活動了。



2 、旋腳大拇指

將落枕同側的腳抬起來,把腳大拇指給掰開來,慢慢的以順時或逆時的方向按摩旋轉,則您的落枕,將獲得最大的修復(如果發覺腳拇指肌肉緊繃,那表示脖子兒扭傷了,得上醫院)。平時經常按摩,將直接或間接地疏緩您頸項的肌力,有助於預防您脖子的傷害。尤其是你們老坐在計算機前面辦公一定要常按摩!


3 、擀麵杖擀患側脖子

其實落枕沒那麼可怕,也沒必要跑醫院裡受那麼多的罪。把家裡的擀麵杖拿出來,然後拜託家人把你的脖子想像成一個麵團,然後用平常擀麵的力度擀一擀你那根轉不過來的脖子就可以了。

注:要想預防落枕,就一定要選用符合生理要求的枕頭。通常情況下,理想的男性枕頭高度約6至8厘米,女性約4至7厘米。


4 、點揉穴道:

如果頸連著肩部落枕,病在小腸經,取後溪穴;

如果連著後背疼,病在膀胱經,取束骨穴;

只是兩側頸部疼的話,病在膽經,取懸鍾穴。

【落枕穴】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落枕穴在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鬆多了。

主治症狀:落枕穴的主治症狀為:落枕、手臂痛、胃痛,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


【後溪穴】

如果頸連著肩部落枕,病在小腸經,取後溪穴;

如症狀是左側的頸部落枕,能前後動,不能左右轉動。而且肩、背部不疼——這就是頸連著肩部落枕,病在小腸經,可取上腸經上的後溪穴。

細揉其穴位,若發現指下有小米粒裝的顆粒,重按疼痛,就用大拇指按3分鐘,穴位已經下陷,紅紅的。會針灸的,也可用針灸,要留針30分鐘,中間5-10分鐘行針1次。

【腕骨穴】

“要想頸椎安,常揉腕骨穴”,落枕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高低不適,使頸部筋肉長時間被過分牽拉所致,也有的是因為頸部扭傷,或感受風寒所致。而按摩小腸經上的腕骨穴,可調氣活血,舒筋散寒,通絡止痛,故可治落枕。

腕骨穴的定位:

沿小指尺側向後,靠近腕橫紋的凹陷處,是防止治落枕的常用方法之一。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出現落枕後,可用右側拇指掐住腕骨穴,反复按揉,先輕後重。按摩後,先不要馬上頻繁轉動脖子,要保持全身放鬆。每次按摩10分鐘左右,一天按摩3~5次即可。


【液門穴】

點穴三焦經上的液門穴,液門穴位於4、5掌指關節間凹陷中,屬於少陽三焦經穴。

操作:令患者將患側手伸出,用大拇指端緊按液門穴,同時囑患者頸部盡力做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動約半分鐘,此時疼痛即止。




【懸鍾穴】

只是兩側頸部疼的話,病在膽經,取懸鍾穴。用懸鍾穴治落枕(膽經上的懸鍾穴在外踝尖上3寸。)

當你感覺到兩側頸部出現疼痛時,懸鍾穴能夠幫上你的忙。懸鍾穴是治療落枕最好的穴位。當出現雙側頸部都疼痛時,可揉懸鍾穴。

因為它主髓,而髓與骨相連,因此對氣血虛弱和失調導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懸鍾穴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屬足少陽膽經。懸鍾又叫髓會和絕骨。顧名思義,它和骨、髓都關係密切,專管人體骨髓的匯集,對與骨和髓有關的疾病都有治療作用。另外,它是會穴,會穴的特點就是一穴連著數條經絡,地位至關重要。

落枕後只要用滾、揉、捏、推等手法給懸鍾穴強有力的刺激,只需十來分鐘,就能感到頸部變輕鬆了,如釋重負。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經常輕輕敲打懸鍾穴還有降血壓的功效。

【束骨穴】

如果連著後背疼,病在膀胱經,取束骨穴;當出現雙側頸部都疼痛時,揉膀胱經上的束骨穴(位於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蹠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和更多的艾灸知識。

文章來源:艾蓬軒艾灸

信不信由你|我們手腕上有一個“不老穴”,經常按摩作用超出想像


我們的身體上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各有各的特點,各自管理一些身體機能,能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就能起到,延年益壽延緩衰老的作用,我們身體有個穴位堪稱我們人體的一個“不老穴”,那就是陽谷穴,經常按摩陽谷穴可以起到促進新陳代謝、協調臟腑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老年人常見的肩臂酸痛、視力減退、腰腿痛等多種不適,都可以通過按摩陽谷穴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陽谷穴位於手腕尺側,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即手掌側面連接手腕橫紋處。


按摩時,兩手屈肘於胸前,一手前臂豎起,半握拳。另一隻手的四指託在前臂內側,拇指指端放在陽谷穴處。用指端甲緣掐按,一掐一送,連做14次,然後再用拇指指腹按揉陽谷穴l分鐘,兩手交替進行。用於保健按摩時力度要輕柔,如果是輔助治療上述老年常見病,則力度可以適當加大。按摩時講究心情平和,要堅持不懈,有助於抗衰老、助延年。

另外,按摩陽谷穴還有降血壓的效果。陽谷穴屬於五腧穴中的經穴,具有明目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血壓高的朋友不妨每天多揉一揉。

陽谷穴是一個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穴位,我們平時可以用食指掐住該穴位,拇指與其相對卡住手腕,同時緩慢地旋轉手腕,這樣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簡單方便。

文章來源:信不信由你

5分鐘讓你提升新陳代謝,寫給少吃卻依然在發胖的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也逐年下降,尤其是過了25歲之後,身體代謝機能就像溜滑梯一樣令人覺得沮喪;偏偏想要要年輕的肌膚和緊實的身材就是跟代謝有關,只要新陳代謝一降低,身體所有運作也會開始變慢,自然會容易老化,脂肪也容易囤積,這時候的你一定覺得連呼吸都會發胖。

根據健身教練Jen Ator的建議,每天只要花五分鐘執行以下動作,每個動作50秒為一個循環,能做多少算多少,休息10秒再接第二個動作。這樣就能夠幫助提升身體循環機能,新陳代謝也自然會變好:




1. 重量橋式

首先,身體躺平在地板或瑜珈墊上,自然屈膝。利用啞鈴來增加重量,放置在腹部。(也能用水瓶代替)

接著,縮緊核心,利用大腿和臀部的力量往上推起,停留一個呼吸,回覆起始動作。



2. 抬手弓箭步

將啞鈴握在與肩膀同高的位置,接著單腳往後下蹲,成90度。記得核心要縮緊,重心要穩。

接著起身,將啞鈴往頭頂上方舉,保持手臂伸直;接著,換邊。

3. 深蹲

兩手握住一隻啞鈴,放置於胸前。

臀部往後推,核心縮緊,大腿盡量與地面平行,腿部彎曲成90度,雙手往前伸直。

停留約2-3個呼吸之後,往上回復起始動作。



4. 啞鈴硬舉

手握啞鈴,身體微微往前傾,膝蓋不要鎖死,放鬆。

核心縮緊,不要聳肩,將啞鈴慢慢往胸口兩側收。


5. 平板撐開合跳

將雙手置於胸口下方,身體呈平板撐姿勢,臀部不要翹高,背部與臀部​​為一直線。

核心縮緊,做開合跳動作。能依照自己的狀態調整快慢,增加心肺功能。

文章來源:舞者生活

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打通肺經和大腸經才能內外兼修!


肺經和大腸經,形如一對古代夫妻,同住大腸家屋內。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男人在外面乾活斂錢,女人在家主持家務。肺吸收新鮮空氣送回家,大腸得氣後,才能正常運轉,清除糟粕,把家打理乾淨。

  肺經:循行路線從大腸出發,先到達肩膀頭,順手臂而下到手指端,把錢袋交大腸,使大腸花錢有氣有量,及時清理垃圾,搞好家務。

打通肺經

1、揉:止咳潤肺

肺經從體內行至肩膀頭出,起於中府和雲門兩穴。若點揉二穴很疼,必有邪客,可用一個大真空罐在此拔罐。一罐兩穴,便可引出入侵之外邪。



  罐斑通紅,為熱;罐斑黑紫,為寒;皮膚出泡,為濕。

  如果咳嗽初期,馬上刺激點揉中府、肺俞(或者拔個真空罐5分鐘),立馬止咳。用此方法治療熱傷風感冒咳嗽的毛病,屢試不爽。

2、常搓手腕,清涕自消

  肺喜溫,怕寒涼。而手腕處皮薄,如果這里長期沾涼受凍,老來必定肺氣傷損(對心也不好)。尤其是道醫寸口把脈處,為要害之口。

  當您身體突然感到寒涼時,清涕流下,此時看看自己的手脖子(還有後脖子)是不是在外晾著呢?這時,您可以馬上搓手腕寸口至發熱,就會感覺後脖子發熱,清涕即止,便可避免一次感冒啦!

3、放血:少商穴

  中醫說,四肢體遠端,刺絡處理,可泄熱去火。

  肺經手指尖上的少商穴,特別適合放血,可洩肺熱。

  一次,我有點著急上火,再加上咳嗽,當時手無寸鐵,就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左手的少商穴上狠勁點下,鑽心的疼啊!我咬牙堅持1分鐘,等痛勁過了,又對著少商點了一次。最後疼得手都麻木了,但是身體感覺好多了,晚飯喝碗粥入睡,次日相安無事。



肺部反應表現

1、肺反應在臉上的部位為雙眉之間。這塊區域要是發紅、發青、有斑、長痘,禍首均為肺內藏邪。如鼓痘、發紅(伴燥咳),提示肺經有熱?發暗、發青,提示肺經受寒。

2、肺還主聲(但根在腎)。聲音低微,為肺氣虛;聲音嘶啞失音,為風寒束肺。

打通大腸經

1、放血:刺商陽穴

上臂偏粗、下牙齦腫痛的人,大腸經可能有堵。在食指尖上的商陽穴處刺絡放血,可洩大腸內熱,效果極其明顯。

  沿食指向上,就是合谷穴了。道醫說,頭面合谷收。意思是說,合谷能祛除頭面部之疾患(但不是唯一的)。大腸經還穿越下牙齦,若下牙齦腫痛,或嘴角邊愛起痘痘的,皆可考慮為大腸內熱有餘,應敲打或按揉大腸經。

  若上臂偏粗,尤其臂、手五里一帶很痛的,說明此段瘀堵,需逐個揉開或拔罐。

2、每天搖肩膀:大便潤而滑

  大腸經在肩膀後穿過,若大便乾燥,幾日不下,屬於大腸經裡有熱火。這時要常揉此處的肩、臂兩穴,力度要重(肩膀肉厚),可藉用周圍的物件去頂著搖動肩膀,對泄火有益處。一般在肩膀線上能找到痛點,一次揉2~3分鐘,或用真空罐請出邪氣更好。


3、管好扶突和天鼎,嗓子不癢也不疼

  這裡有兩個穴位,扶突和天鼎,都在脖子外側。嗓子疼者可試著慢慢揉幾分鐘,把這兩穴的瘀堵處化開,嗓子疼便可緩解。

  老百姓常說的上火,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有人走嗓子,有人走眼睛,有人走氣管,有人走鼻子。其實,這都說明一點,身體內某條經絡長期瘀堵了,所以人一上火,身體不能正常化解,就會冒出體外,表現在不同的位置上。

4、鼻子愛鼓包,揉通迎香穴


  大腸經沿兩側嘴角向上,到鼻翼處迎香穴與胃經匯合(古人聰明,最後還是把胃腸歸為一家)。這塊地帶如果愛鼓包,多為大腸經裡熱火大(當然胃經也脫不了乾系)。那麼,您就要仔細揉通整條大腸經,從根本上去火。




大腸虛寒和實熱有哪些表現?

1、大腸虛寒,多表現為腸鳴、腹痛、泄瀉、肩部麻木等。

2、大腸實熱,經絡所過之處,多見紅、腫、熱、痛、出血、乾燥、牙齦腫痛、鼻出血、大便秘結、腸液乾枯等。

  溫馨提示:通經絡,要揉痛點。我們身體上各個部位都有許多不同的經絡經過,當您身體有不適時,就可逐一在經絡上試驗。

  方法是:先仔細找痛點,然後看痛點是在哪條經絡上,從而發現是哪條經絡瘀堵作怪;然後,您再在該經絡線上進一步查找痛點,一併揉開。那麼,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身體就會平平安安了。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和更多的艾灸知識。

文章來源:艾蓬軒艾灸

艾灸,你的腳底,藏著5個抗癌穴!


1、抗癌總穴:在足的內側面,然谷穴下0.5寸。屬經外奇穴,抗全身各部腫瘤

【主治】腦癌,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癌,乳癌,子宮癌,肝癌,直腸癌等。

【操作】可按揉或艾灸。可配以按揉或艾灸足三里、關元、太衝等穴(見下面的抗癌穴位介紹)。



2、另外還有四個抗癌靈穴也在足底部

抗癌靈穴的位置(如左足底):由足內、外踝後緣引垂直腺,與足底正中線相交處是4號穴。4號穴往左一橫指(約1寸)再往上約1寸是3號穴。3號穴又向上(大足趾向)約1寸是2號穴。2號穴繼續往上約1寸是1號穴。其中1、2、3號位於第一跗蹠關節向內、過赤白肉際處,由趾尖向足跟方向排列,相距各約1寸。4號穴在3號穴向後(向足跟方向)、向內(向足心方向)1寸處。

注意:一定要選其臨近的反射痛點。



3、四個抗癌靈穴的作用

四個靈穴對應人體各處,各有專長。

譬如:

4號靈穴能對抗腦部癌症。

3號靈穴對抗腦以下、劍突以上的上部癌症。

而1號靈穴對抗劍突以下、肚臍以上的中部癌症。

2號靈穴則對抗肚臍以下的下部癌症。

記住:治療部位從下至上,依4、3、1、2的順序即可。

抗癌靈四號穴

【主治】腦部惡性腫瘤。

【操作】針刺0.3至0.5寸,留針20分鐘,針感痛、麻丶酸至趾為得氣。灸三至七壯或艾條灸 10-15分鐘,同時指按垂直重刺激或透向抗癌靈三號穴即可。

抗癌靈三號穴

【主治】劍突以上至腦以下的惡性癌腫,如食道上、中段癌症,肝癌,肺癌,乳腺癌,頸部癌腫,鼻咽癌等。

【操作】針刺0.3至0.5寸,留針20分鐘,針感麻、酸至趾為得氣。灸三至七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同時以手指點按刺激透向照海、抗癌靈四號穴。

抗癌靈二號穴

【主治】臍部以下的內臟腫瘤及淋巴轉移癌,如:食道下段癌症、直腸癌或子宮頸癌、卵巢癌等。

【操作】針刺0.3至0.5寸,留針20分鐘,以針感酸、麻至趾為得氣。灸三至七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同時以手指點按、刺激公孫、然谷、抗癌靈一號穴。

抗癌靈一號穴

【主治】臍以上至刺突下的內臟腫瘤,如胃癌、賁門癌、食道癌、肝癌、淋巴轉移癌,或慢性粒性白血病等。

【操作】針刺0.3至0.5寸,留針20分鐘,以針感麻、酸至足為得氣。灸三至七壯或艾條灸 10-15分鐘,同時以手指點按、刺激“然谷穴”、抗癌靈三號、抗癌靈四號方向。

以上穴位的其中三個是沿著腳底靠大拇趾這一側的腳心凹陷處分佈,一個則是在分佈在腳根的正中心。所以,如果無法精確定位以上的穴位,大家可用按摩棒敲擊腳心內側凹陷處及腳根正中心即可。


4、按揉或艾灸以下抗癌穴位

A、然谷穴:滋陰益腎,清熱利濕。在足的內側面,腳的內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處有個高骨頭的下緣。抗癌總穴在然谷穴下0.5寸。

B、太白穴:健脾和胃,益氣化濕。在足內側緣、距大腳趾根1寸的骨頭的後下緣。

C、公孫穴:健脾和胃,調理衝任。在腳內側面,大趾趾根後約2寸左右的地方,距太白穴約1寸多,距然谷穴約1寸。


D、照海穴:滋陰益腎,通經化瘀。在腳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E、复溜穴:益腎固表,利濕消腫。在足內踝與跟腱中點的太谿穴直上2寸處、跟腱的前緣。



F、太衝穴:調理肝腎,熄風開竅。在足背上第一、二腳趾縫向上,大約有兩指寬的地方、1.5公分處。


G、足三里穴:調理脾胃,扶正培元。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H、關元穴:溫陽固脫,通調三陰。在臍下3寸。

說明:

1、抗癌總穴可單獨按操作要求艾灸或點壓按揉,並要刺激公孫穴、复溜穴。

2、各抗癌靈穴除按要求的操作外,均要刺激足三里穴及太白穴、公孫穴、复溜穴。

3、對穴位的點壓按揉:確定反射點後,用指腹或用按摩棒點壓或轉揉至少36次。

專業艾灸培訓每月1日北京開課,微信/電話:13681330029

文章來源:灸道堂中醫研究院

這根血管連通大腦,最易堵!吃它就能疏通


我們的血管就像自來水管一樣,年齡越大,血管內沉積的垃圾也就越多。這些垃圾會積累而成斑塊,不及時清理,斑塊會越來越大,血管一天比一天窄,最終把血管堵死了!

▲血管被堵的過程

其中,我們身上卻有一處血管最容易堵,堵了之後最危險,很多人因此失明了、不能說話了、半身不遂了、甚至癱瘓了才發現,這個血管就是——頸動脈!

別以為這個距離我們很遠,年裡越大,血管越窄,雜質越多。每個人都有血管變窄、雜質增多的那一天!慶幸的是,你現在看到這篇文章還不晚!


▲年齡越大,血管越窄,雜質越多

為什麼頸動脈最容易堵?

要想知道為什麼頸動脈最容易堵?首先你得知道頸動脈是哪裡!

在我們的脖子前方,氣管兩側,各有一條小拇指粗細的動脈血管,它是血液從心臟流向頭腦部的主乾河流,這就是頸動脈。如果你用手在下頜角往下觸探,就能摸到這兩根動脈隨心臟的搏動而跳動。

頸動脈一旦被堵,大腦就會嚴重缺血,8分鐘大腦就會被損傷,出現失明、失語、半身不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腦中風”!如果時間再長一些,甚至會出現腦死亡。

統計資料顯示,約2/3的腦梗塞與頸動脈有關。頸動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連通大腦,一旦被堵後果不堪設想!


這10種清血管的食物要常吃!

1、黑木耳

黑木耳黑木耳中所含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2、生薑

生薑中所含的薑油酮、姜烯酚等物質具有抗凝血功能,多吃不易出現血栓。



3、大蒜

大蒜中所含的阿霍烯是一種天然的血液稀釋劑,可增強心臟的收縮力量,預防血栓形成。


4、洋蔥

洋蔥中所含的槲皮酮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對抗血栓形成,還能使動脈血管內壁光滑,富有彈性。

5、魚類

經常吃魚類,特別是吃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等,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達52%以上。

6、綠茶

綠茶中的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7、蕎麥

蕎麥中含有的蘆丁,是其他糧食作物沒有的。蘆丁能促進細胞增生、防止細胞凝集,對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還可以增強血管壁的彈性、韌度和緻密性,幾乎對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都有預防和輔助療效。


8、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9、茄子

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有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彈性的作用,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10、海帶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醣、昆布素,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如何預防頸動脈堵塞?

1、控制好“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時間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平時要少吃一些油炸食品,油炸食品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來源。

2、定期做頸動脈彩超

頸動脈彩超,全稱“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篩查頸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可以在平時的體檢套餐中,加上一個頸動脈超聲檢查,價格在100元左右,非常關鍵!



3、及時發現身體信號

頸動脈堵塞早期可能表現為突發頭暈,時不時一側面部、肢體無力或麻木,或者短時間內言語困難、眼前發黑等,此時就應該做頸動脈彩超檢查。

4、控制好“慢性疾病”

平時還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慢性疾病。生活中要做到戒菸限酒,控制肉類、油脂、鹽的攝入量,增加水果、奶、穀物及薯類食物。


健血管:冷熱水浴

冷熱水交替沐浴就像給血管做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

先用溫熱水洗,再用稍涼的水沖洗,特別是對著頸部兩側血管衝。注意冷水以人體感覺微涼為度,一般以25°C左右為宜。但水溫不宜相差太大,而且要以溫水結束淋浴。不能接受冷水的,也可以試著先用冷水擦身。

注意:這種方法對於體質較弱的人不適合。

通血管:喝好3杯水

保持血管暢通,是長期的事情,多飲水就是最好、最實用的通血管方法,記得喝好這三杯水!

1 睡前半小時

睡前半小時喝半杯溫開水,對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很有幫助。半杯是多少呢?大概350~500ml,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以不影響睡眠為準。

2 清晨起床後

清晨起床後也要喝杯溫開水,小口慢慢喝,可以稀釋血液,減輕血管負擔。

3 起夜

除了早晚喝水,很多人半夜起床比較多,要在床邊放杯水,半夜起來就喝上一口。心肌梗死多發生於午夜兩點左右,這個時間補水也很重要。最好別喝涼的,容易驅散睡意。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公室健身操,讓你告別頸椎病!


辦公室坐久了,渾身就會發僵不得勁兒,是因為我們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肌肉困乏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下面是一套辦公室健身操的動作,每天午休的時候放棄手機裡的電視劇,跟著小編一起動起來吧!


文章來源:一起健康網

奇經八脈是大藥


1


奇經

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其功能有:

1、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

2、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


2


八脈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督脈行於脊裡,上行入腦,並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

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穿全身;成為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

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陰蹺脈、陽蹺脈:蹺,有輕健蹺捷之意。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陰維脈、陽維脈:維,有維繫之意。陰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陰”;陽維脈的功能是”維絡諸陽”。

3


督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向後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屬腦,沿頭部正中線,上至巔頂的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2、分支:

第一支,與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出於會陰部,在尾骨端與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脈氣會合,貫脊,屬腎。

第二支,從小腹直上貫臍,向上貫心,至咽喉與衝、任二脈相會合,到下頜部,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

第三支,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起子眼內角,上行至前額,於巔頂交會,人絡於腦,再別出下項,沿肩胛骨內,脊柱兩旁,到達腰中,進入脊柱兩側的肌肉,與腎臟相聯絡。


3、生理功能

(1)調節陽經氣血,為“陽脈之海”: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具有統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穴,(2)反映腦、腎及脊髓的功能:督脈屬腦,絡腎。腎生髓,腦為髓海。督脈與腦、腎、脊髓的關係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殖,故督脈與生殖功能有關。


4



任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於會陰,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上行,經咽喉部(天突穴),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

2、分支: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於背部。

3、生理功能

(1)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2)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5


衝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起於胞宮,下出於會陰,並在此分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衝脈循行的主幹部分)沿腹前壁挾臍(臍旁五分)上行,與足少陰經相並,散佈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其後行者沿腹腔後壁,上行於脊柱內。下行支:出會陰下行,沿股內側下行到大趾間。


2、生理功能

(1)調節十二經氣血:衝脈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貫串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當經絡臟腑氣血有餘時,衝脈能加以涵蓄和貯存;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時,衝脈能給予灌注和補充,以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故有“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稱。

(2)主生殖功能:衝脈起於胞宮,又稱“血室”、“血海”。衝脈有調節月經的作用。衝脈與生殖功能關係密切,女性“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這裡所說的“太衝脈”,即指衝脈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沖脈未充,或後天沖脈受傷,均可導致生殖功能衰退。


(3)調節氣機升降:衝脈在循行中並於足少陰,隸屬於陽明,又通於厥陰,及於太陽。衝脈有調節某些臟腑(主要是肝、腎和胃)氣機升降的功能。

6


帶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帶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穴,繞身一周,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

2、生理功能:約束縱行的各條經脈,司婦女的帶下。

7


陰蹺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陰蹺脈起於足跟內側足少陰經的照海穴,通過內踝上行,沿大腿的內側進入前陰部,沿軀幹腹面上行,至胸部人於缺盆,上行於喉結旁足陽明經的人迎穴之前,到達鼻旁,連屬眼內角,與足太陽、陽矯脈會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的運動。



8


陽蹺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足太陽經的申脈穴,沿外踝後上行,經下肢外側後緣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後外側,經肩部、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眼內角。與足太陽經和陰驕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行與足少陽經會合於項後的風池穴。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運動。

9


陰維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陰維脈起於足內踝上五寸足少陰經的築賓穴,沿下肢內側後緣上行,至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陰肝經相合,再上行交於任脈的天突穴,止於咽喉部的廉泉穴。

2、生理功能:維脈的“維”字,有維繫、維絡的意思。陰維具有維繫陰經的作用。

10


陽維脈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陽維脈起於足太陽的金門穴,過外踝,向上與足少陽經並行,沿下肢外側後緣上行,經軀幹部後外側,從腋後上肩,經頸部、耳後,前行到額部,分佈於頭側及項後,與督脈會合。

2、生理功能:維繫陽經。


11


奇經八脈特點總結

奇經八脈的生理特點有三:

①奇經八脈與臟腑無直接絡屬關係。

②奇經八脈之間無表裡配合關係。

③奇經八脈的分佈不像十二經脈分佈遍及全身,人體的上肢無奇經八脈的分佈。

其走向也與十二經脈不同,除帶脈外,餘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

奇經八脈的共同生理功能

1、進一步加強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如督脈能總督一身之陽經;任脈聯繫總任一身之陰經;帶脈約束縱行諸脈。二驕脈主宰一身左右的陰陽;二維脈維絡一身表裡的陰陽。即奇經八脈進一步加強了機體各部分的聯繫。

2、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十二經脈氣有餘時,則蓄藏於奇經八脈;十二經脈氣血不足時,則由奇經“溢出”及時給予補充。

3、奇經八脈與肝、腎等臟及女子胞、腦、髓等奇恆之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相互之間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聯繫。

12


八個代表性穴位

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八脈裡有八個代表性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申脈、後溪、列缺、照海。每個穴位的功效,打個比方來說,相當於“核反應堆”,一治就治一大片。





1、內關穴:養顏養心

很多女性朋友在40歲至50歲之間,經常容易產生心慌、氣短、出虛汗等不適症狀。醫院也查不出是什麼病,只能籠統說是更年期綜合症,或者亞健康。

實際上按照古人的說法,女人一到這個年齡段,基本上身體就到了衰退的階段,女子的衰老首先從陽明經開始,慢慢地導致三條陽經氣血逐漸衰退。頭為諸陽之會,氣血不能上達於面部,皺紋和斑點就產生了。人的美實際上與氣血息息相關。心主神,其華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氣血來充盈,氣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臉上,所以女人養顏首先要養心。

內關穴所屬的這條經絡叫心包經,通於任脈,會於陰維,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內關穴的真正妙用,在於能打開人體內在機關,有補益氣血、安神養顏之功。內關穴也很好找,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手握虛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以腕橫紋為準並齊,食指點按的地方就是內關穴。這個穴位在養生上的好處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點揉,以略感酸痛為宜。

2、外關穴:“聰耳神穴”

傳統的道家醫學認為,出現暫時性聽力問題,是人體陽氣不足的表現。那麼外關在此刻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按摩外關穴具有充實三焦的元陽之氣,並引導元氣出納運化於一身的效果。這個穴位淤阻的時候,會引起耳膜弛緩不收,塌陷的耳膜無力恢復常態。

外關穴在臨床上還可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有一位40歲左右的病人,他一次彎腰撿東西,起得比較急,一下子腰就不能動了,稍微一動就疼痛難忍。採用針刺和推拿來治療,在雙外關穴針刺,同時讓他做腰部前後左右扭轉活動,十幾分鐘后腰痛完全消失,活動如常。外關為三焦經之絡穴,它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橈骨中間,與內關相對的地方。外關通於陽維穴,具有解表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不僅對急性腰扭傷有奇效,還對關節炎、頸椎病等有很好的效果。

3、列缺穴:專治落枕、偏頭痛

落枕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苦不堪言。落枕還是頸椎發生病變的一個前期信號,經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時調理預防,多半會導致頸椎病。列缺穴對於預防頸椎病有獨到的效果。在人體上,列缺穴就是我們修復頭部疾病的工具。

《黃帝內經》裡記載,列缺穴主要治療偏頭疼、頭疼、落枕等疾病。《針灸大成》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四總穴歌,其中一句為:“頭項尋列缺。”就是說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這穴位來治療和調節。列缺穴很好找,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取穴時兩手虎口交叉,當食指尖所到凹陷處,便是該穴。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彈撥。

4、後溪穴:治療頸椎腰椎病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

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好的療效。


5、照海穴:治療咽痛

嗓子痛點揉照海穴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因為照海穴在奇經八脈中屬陰蹺,與足少陰腎經交會,為八脈交會要穴之一,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既補益又清熱。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乾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

取穴時把兩隻腳心對齊,在內踝下有一個小坑,就是穴位所在(見上圖)。在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要閉口不能說話,感覺到嘴裡有津液出現,一定要咽到肚子裡去。一般來說,點揉3到5分鐘後就會感覺到喉嚨裡有津液出現,疼痛也會馬上隨之緩解。閉口不說話,是為了使升發的津液易於滋潤喉嚨,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吞津法。揉按照海穴會激發腎中精氣,引水液上行,滋潤喉嚨,虛火得到腎水的滋潤則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6、申脈穴:身寒者的純陽大藥

“腰背屈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

配上小青龍湯服用,表裡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體內的寒邪在短時間內排出體外,又能恢復自身的陽氣,是一個祛寒回陽的妙穴。

申脈穴是陽蹺與太陽膀胱經交會的重要穴位,它的取穴法也很簡單,在外踝骨正下的凹陷處。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

7、公孫穴:擺平痛經及脾胃疾患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和位於胸腹部的衝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醫學認為,治療一切婦科疾病首先從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經不調,更應該首先調胃。脾統血,主運化。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濕,脾胃的運化不良就會產生痛經,有時還會伴隨嘔吐、噁心、頭痛等症狀。

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可以多點揉公孫穴。公孫穴在人的足內側緣,我一般把公孫穴看做一個區域,在腳拇指跟後,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公孫穴了。

8、臨泣穴:升發身體少陽之氣

臨泣穴是膽經上的主穴之一,連通帶脈,也是一個調一穴而梳理兩經脈的妙穴。帶脈是沿人體肚臍一圈,像是人體正中係了一條玉帶,能約束縱行之脈,增強經脈之間氣血運行的聯繫,是關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條保健經脈。在使用這個穴時,可採用蜷腿坐的姿勢,它在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足臨泣主升發人體少陽之氣,解散肝膽鬱結之氣,經常點按會比專業的足療效果還好。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雙盤腿對女性竟有這麼多驚人好處



瑜伽於印度,經典的體式蓮花座,事實上在中國也是盛行已久。今天為大家講一下盤腿+全蓮花的好處。

1、雙盤人人可練,60歲開始練起也可以。

2、雙盤練的不僅是筋骨,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

3、如果練成,並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鐘,可保70歲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不生病。

4、雙盤練成後,打坐就不會再腰疼。腎氣充足,甚至想弓著腰坐都不可能,氣足的會把脊背頂的很直。


5、開始練幾天之後,就會持續的腿疼,然後會腰疼。不練的時候也一直疼。

6、 具體的練法是上座之前做些開胯運動,然後試著雙盤,直到盤上,然後忍痛,直到時間越來越長。

7、 練雙盤,能迅速促進胃腸蠕動。即使飯後立即開練,20分鐘後胃就全部排空了。

8、雙盤不僅打開腿部經絡血脈,而且會打開胯關節。

9、雙盤的姿勢其實腳踝壓住了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

10、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時心髒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瑜伽盤腿坐的體式

1、簡易式

練習方法:

① 坐在地上,兩腿向前伸直,彎起右小腿,把右小腿放於左大腿之下;

② 彎起左小腿,把左腳放在右大腿之下;

③ 雙手置於兩膝之上,頭、頸和軀幹都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評判標準:兩膝同高,脊柱直立。

2、半蓮式

練習方法:

① 坐在地上,雙腿向前伸直,雙手盡量觸向身體兩側較遠處的地面上。

② 彎起左小腿並讓左腳腳板底頂緊右大腿內側,靠近腹股溝處。

③ 彎起右小腿並把右腳放在左大腿下面,使頭、頸和軀幹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評判標準:兩膝在同一水平線上;身體挺直。


3、蓮花式

練習方法:

① 坐在地面上,兩腿向前伸直,兩手放於身體兩側。

② 彎曲右腿,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盡量靠近左大腿的根部,從而使右腳腳跟靠近肚臍。

③ 彎曲左腿,左腳放在右大腿上,腳跟靠近臍部,腳底向上。

這是最基本的蓮花式。

評判標準:兩腳均在另一條大腿上,腳底向上,雙膝在同一水平線上,身體挺直。

4、至善式

練習方法:

① 坐在地上,兩腿併攏並同時向前伸展。

② 彎曲左小腿,用雙手抓住左腳,用左腳的腳跟緊緊頂住會陰部位。

③ 然後彎曲右小腿,把右腳放在左腳踝之上。

④ 把右腳跟靠近恥骨,右腳底板則放在左腿的大腿與小腿之間。

評判標準:兩膝在同一水平線上,身體挺直,足跟抵會陰。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腰肌勞損,除了休息還有很多好辦法


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腰肌勞損的五大症狀: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

患上腰肌勞損,腰痛時除了要適當休息,您還可以練習以下方法增強腰肌。


1、小燕飛


(1)五點支撐法:仰臥位雙膝屈曲,以足跟、雙肘、頭部當支點,抬起骨盆(用力將腰拱起,可用雙掌托腰拱起),盡量把腹部與膝關節抬平,然後緩慢放下,一起一落為一個動作。

(2)三點支撐法:經過五點支撐鍛煉,腰部肌力較好,可把雙臂置於胸前,以頭及雙足三點作支撐,用力作拱腰鍛煉,並持續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鬆,放下臀部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3)四點支撐法:以雙手、雙足四點作支撐,做拱橋式練習。

(4)抬頭挺胸伸臂法:俯臥位,兩上肢緊貼於軀幹兩側伸直,做挺胸抬頭。

(5)伸直抬雙腿法:俯臥位,兩上肢緊貼於軀幹兩側伸直,做伸直抬雙腿。

(6)抬頭挺胸抬腿(飛燕式):俯臥位,兩上肢緊貼於軀幹兩側伸直,以腹部著床,頭、手、胸及兩下肢一起向上抬。

2、扭腰轉胯

兩腿分開,稍寬於肩,直立全身放鬆,雙手叉腰,調勻呼吸。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後,圍繞腰的中軸,做水平轉圈動作。轉胯1圈為1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樣動作。其轉圈的幅度,可逐漸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旋轉而動,身體不能過分的前仰後合。



3、轉腰搥背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直立,全身放鬆,兩腿微彎曲,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兩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借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轉腰為1次,可根據病情及自身情況,連做30~50次。


4、雙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鬆,兩腿可微微分開。先兩臂上舉,身體隨之後仰,盡可能達到後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隨即身體前屈,雙手下移,手盡可能觸及雙腳,稍停,恢復直立體位。如此為1次,可連續做10~15次,身體前屈時,兩腿不要彎曲,彎曲將影響效果。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彎腰時動作要緩慢些。



5、座椅伸展運動

(1)座椅伸展一:坐在椅子上雙腿併攏向前伸,腿部保持略微彎曲。身體靠近腿部向下俯低,雙手向前伸扶住雙腿。保持靜止動作30~40秒伸展放鬆腰部,可反复做3~4組。

(2)座椅伸展二:坐在椅子上雙腿成90度併攏平放保持不動,身體挺直然後慢慢地向左側或右側旋轉,旋轉至身體完全朝向左側或右側。一隻手輕撫腿部,另一隻手扶著椅背。保持此動作30~40秒然後還原到另一側。反復重複動作3~4組。


預防腰肌勞損,急性閃腰從正確姿勢開始

文章來源:關愛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