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好,試試脾俞和足三里這兩個穴位


脾主管運化(消化),所以脾弱不弱主要看兩點:食慾和飯後的消化,有些人到了吃飯的時候根本沒有食慾,從來不覺得餓,或者吃過飯2小時了還覺得很飽,這肯是脾運化的功能有問題了,因為此時食物應該已經經過了胃的初步腐熟形成食糜了,剩下就該脾去幹活“加工”了,就像磨麵粉一樣,把200斤麥子倒進去1個小時,卻只出來了20斤麵粉,這無疑就是磨出了問題。

所以要想辦法把這個“磨”的功能調上去,最好的方法是從我們自身來找動力源一穴位。這時,我們只選用見效最快最持久脾俞和足三里

脾俞



兩側的足三里都採用按揉的方法,每天不定時,每次3分鐘,力量還是輕一重一輕順序,每頓飯前飯後的按揉是必不可少的。脾俞最好用拔罐方法,隔天一次,每次5分鐘,兩側都要按拔,每天晩上睡覺前1個小時進行就可以了。

足三里

這個時候吃飯也要注意“少吃多餐”,但也不能暴飲暴食,以防加重病情,此外, 一定要吃比較鬆軟易消化的食物,煎炸燒烤一類的東西絕對要少吃。

還可以配以補中益氣丸或者健脾丸,兩種藥都是補脾的,相對來說健脾丸的作用更專一些,對消化系統疾病的作用更好,而補中益氣丸作用的範圍更廣,作用層次也更深,適用於病程比較長的情況。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9個小習慣,帶來一生健康

【方法】春季推揉肝經



《黃帝內經》稱肝為“人體的將軍”,這位將軍的任務就是率領“軍隊”,抵禦體內累積以及體外不斷入侵的毒素。

如果肝經出現了異常,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色不佳、喉乾、噁心、下痢、陰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等。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上去比較費勁,其實,只需每天花點時間拉拉肝經。




練習“橫位拉筋”

“橫位拉筋”有兩種姿式:

①人平躺在床上或地上,兩腿盡量向兩邊水平展開拉10分鐘,這需要別人幫助拉開腿。

②仰臥在床上,雙腳朝上,臀部和兩條腿都貼在牆上,雙腳盡量分開,如同英文字母V。

我已經練習②式將近一個月了,剛開始兩腿的夾角不能分得很大,兩腿內側會非常酸痛、非常緊張,還會感覺到足底的脈博噔噔地跳動,只能堅持5分鐘,現在我的兩腿夾角已經比較大,而且能堅持15分鐘以上,每天早中晚練習三次。

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打拉筋,我有兩大收穫,一是原本常年冰冷的腿腳熱呼了,去年是穿毛褲過的夏天,腿腳是涼的,現在我只穿一條牛仔褲,腿腳卻是熱的。二是睡眠得到極大的改善,本來躺到床經常是不能馬上入睡,起夜後也是翻來复去地難以入睡,現在是頭挨到枕頭就會睡著。






練習“蓮花逍遙式”

面硬一點的床上、或就在地上鋪塊毯子,坐下來,把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然後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

剛開始練習時,很難完全展開,你就靠著牆,背、腿和手臂都貼著牆,這樣很快就找到平面側展的感覺了。持續了1分鐘,就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真的好像陽光照進來一樣。不論男女老幼,每天練習幾分鐘“蓮花逍遙式”,就可以增強肝經的解鬱能力,讓您樂得逍遙在人間。






推肝經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的,反复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同樣的手法。可以隔著衣服,如果是在皮膚上的話就塗些潤膚油,效果更好。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保養婦科,改善面部氣色。

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靠近正面的是脾經,靠近後面的是腎經。你坐下後,曲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的就是肝經,推中間就是推肝經,當然推偏一點,推到脾經或腎經,那也沒有關係。







練習“蝴蝶式”

坐下來,屁股下用一個折成兩個手掌厚的毯子墊一下。然後曲膝,使腳心相對,腳掌併攏,腳跟盡量往裡靠。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這就是“蝴蝶式”了。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脊背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向兩邊地板振動。

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鍛煉到的部位——髖部。現在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坐著,氣血中的雜質慢慢地沉積到骨盆裡。而保護著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骨盆就成了接納垃圾、廢物的容器,就像我們平時打掃不到的衛生死角。久而久之, 經脈不通了,氣血不運行了,這裡就會滋生出細菌,從而導致炎症。有諸內必形諸於外,這些細菌表現在臉上就是斑點、痤瘡、紅疙瘩。

“蝴蝶式”通過雙腿的頻繁運動,能打通腿上的經絡,使氣血像“掃帚”一樣把身體上的衛生死角給清除乾淨。不但能消滅炎症,還能增加骨盆和腹腔的供血量,使內臟得到血的供養而煥發活力。這種活力表現在臉上就是臉色紅潤、膚色潔白、無斑無痘、容顏嬌嫩。

經常練習這個體式還能調節泌尿功能、緩解坐骨神經痛,很適合經常坐辦公室的朋友。另外,這個體式對男性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養效果。孕婦經常做這個,分娩時會更順利。你不要看它很簡單,甘草雖不起眼,卻能和百藥混搭。關鍵是您要練對體式,方法對了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練習“一併一分壓腿式”

這個練習可以坐在地毯上邊看電視邊做,當然也可以坐在床上做,先把雙腿伸直並在一起,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慢慢向下壓;然後把雙腿打開向下壓。

剛練習時,不要總想著身體能快點壓下去,追求身體貼著腿的感覺,這樣用的是蠻力。能不能壓下去不是主要的,關鍵在於過程,只要腿後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這感覺不要太強,否則容易拉傷韌帶,而且經絡也不喜歡。你的感覺就是經絡的感覺,你覺得舒服,它就覺得舒服。舒舒服服地伸展,這樣才會有補益的效果。

兩腿一併,全身輕鬆。兩腿一分,大補肝腎,而且補起來沒有人參、鹿茸的峻猛之嫌,也沒有毒副作用之說。不佔用你太多的時間,不花一分錢,直接能鍛煉到肝腎經,讓您補得踏實充分,又健康。堅持練下去,相信你家中那些名貴補品都要束之高閣了。





練習“還陽臥”和“混元臥”

還陽臥:

身體自然平躺,髖關節放鬆,腿似環,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最好直對著會陰(如果能頂著會陰最好)兩手心放於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著腹部。仰臥由於著床面積大,壓迫力較小,身體更容易放鬆,身體的放鬆加上一定的姿勢,可以很快的把陽氣和腎氣充盈起來。

腎陽氣相當於命門的真火——一個生命力的大小關鍵就是看命門的陽氣是否充足。擺這個姿勢,就是為了更有利於腎陽氣的充足。此式補腎的作用明顯。


混元臥:

把還陽臥再提高層次的練法是混無臥-仰臥,兩腳心相對,腿似環,兩手重疊或交叉輕輕的放在頭上,手心對著頭頂百合。這個姿勢既能補腎氣又可放鬆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上面兩臂圍成一個圈,可以使腎氣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處;下面兩腿圍成一個圈,有利於周身氣血沿腿循環到身體的當中。

這兩種姿勢,都會拉緊肝經和腎經,起到鍛煉肝經和腎經的功效。

(備註:以上大部分內容摘錄自《24節氣養生法》,另一部分來蕭宏慈老師的博客,再有一部分來自網上資料。在這裡一併向迷羅老師和蕭宏慈老師表示敬意。)





揉“地筋”

(這是最有功效的養肝護肝的方法,文章摘自《求醫不台求己2》P105第五章第一節“長生從養’筋’開始”,在這裡向中里老師致敬。)

每個人都渴望健康,渴望能夠快樂地生活。可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太多的人心中充滿躁動和不安,似乎一時一刻的舒適都成了奢望。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擾,還有強直性脊柱炎、腰脊間盤突出、失眠症、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礙以及小兒多動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問題都出在一個地方——“筋”。

《黃帝內經》上說:“肝主筋。”筋是什麼呢?筋就是人身體上的韌帶、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說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從筋論治。人的身體裡有一些總開關,治病養生都是在這些地方用力,所謂的“不傳之秘”也盡在於此。曾經說過的“消氣穴”太衝、“疏筋穴”陽陵泉、“強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孫、“腰痛穴”飛揚、“補血穴”勞宮、“補腎穴”太谿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身之大穴。但這些穴位書中已盡有記載,也算不得什麼秘密。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一個書中很難找到的,但卻是對以上諸症皆有療效的養生之道宗秘訣中有這樣一句話:“天筋藏於目,地筋隱於足。”藏於目的天筋,一般人難於下手去鍛煉;隱於足的地筋,我們卻可以把它找出來,為我們所用。那怎麼找呢?將腳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會發現一條硬筋會從腳底浮現出來。按摩這條硬筋,把它揉軟,會有神奇的功效。

通常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樣。凡是有肝病的人,這條筋是必按之處。

您可能會問,這條“硬筋”在腳底,並不循著任何一條經啊?稍微仔細些就會發現,其實這根筋是循行在肝經上,只是肝經一般都標註在腳背而不是腳底。肝的問題是人體的一個核心問題,肝的功能加強了,人體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會顯著提高。

但肝卻是最難調理的髒腑,藥物難以起效,針灸似乎也鞭長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卻道破了我們通往肝經的捷徑——通過調理“筋”就可以修復肝,所以說“書是黃金屋”一點也不過分,岐黃經典,真是字字珠璣,隨便摘下一句都是“零金碎玉”,我們真是需要睜大眼睛才行。

這根筋雖然用途極廣,但有些人卻找不到它,揉這地方的時候反而會感覺這根筋軟弱無力,塌陷不起,這樣的人通常肝氣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這根筋揉出來才好;

還有的人雖然這根筋很粗大,揉起來卻毫無感覺,也不堅韌,像是一根麻繩,五十歲以上的男士較為常見,這樣的人通常年輕時脾氣暴躁,肝功能較強,但由於酗酒、房勞、憂慮等諸般原因,現已肝氣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關於“筋”,再提供些其他的知識,您可參照著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調理。

膝為“筋之府”(所以要經常跪著走以養筋)

膽經的陽陵泉為“筋之會”(所以要常撥動以舒筋)

脊椎督脈上有個“筋縮”(所以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

膀胱經的膝下有個“承筋”(所以要多用拳峰點按以散筋)

請記住,理筋即是調肝。而凡和“搖動”“震顫”“拘攣”“強直”“抽搐”“火氣”“眩暈”“抑鬱”等有關的病症,都與肝經有關。

地筋的位置:你把腳底朝著自己,把大腳趾往後拉,一條大筋很明顯就出來了,連著大腳趾和後腳跟,也就是沿著腳麵肝經的線路!

只要常常調節我們腳下的“地筋”,我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發。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健康養生穴位:彧中穴、曲骨穴治咳嗽氣喘、尿頻、尿急、前列腺等


按摩彧中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彧中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彧中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彧中穴位位置圖

位於人體的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取穴方法

胸部正中線(華蓋)旁二寸,第一肋間隙凹陷處。即: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或中穴位於人體胸部,在“俞府穴”正下方,下一肋間隙中。



彧中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

作用功效:彧中穴,利氣、平喘。


按摩手法

用食指指腹按揉彧中穴,或用刮痧板隔著衣服由上至下刮拭彧中穴,每次3~5分鐘,長期堅持按摩,能寬胸理氣,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胸脅脹滿、心悸、氣喘,預防心髒病、心肌炎。

曲骨穴

前列腺炎是目前很多男性朋友面臨著的大問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曲骨穴的穴位按摩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作用:

雖然曲骨穴名和水無關,但它所治的疾病卻都是和水液有關的,因為它和膀胱泌尿系統的關聯最大。但凡與之相關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調理月經等,都可以找曲骨穴,可以說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個重要穴位。


位置:

在我們的小腹部,由肚臍從上往下推,會觸摸到一個拱形的骨頭,這塊骨頭就是恥骨,在這個拱形邊緣的中點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按摩法: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緩解前列腺的壓力,解決尿頻尿急等小便問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個穴離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來按摩,力度可以相對大一點,刺激到位。

文章來源:關愛骨骼

幾個動作緩解頸部疲勞,低頭族們要注意了

話說“腎要窮養,肺要富養”


我們的身體的每一個器官

都有自己的“小脾氣”

你若是養護沒對其胃口

可不要怪它發脾氣哦!

皮膚是我們最外層的身體器官,起著屏障的功能,特別是臉部和手部皮膚,長期都處於與空氣和外界環境接觸的狀態。

臉不適合做過度清潔,如果面部經常清洗,就會緩慢破壞天然的皮脂膜。


養護注意

盡量減少皮膚長期暴露在冷空氣、紫外線、大風等刺激環境中,這樣能使皮膚免受刺激因素破壞。

日常生活中可以塗抹一些具有滋潤、補水作用的乳液,使皮膚處於一種很好的被滋潤狀態,有助於發揮其屏障功能。

人在勞累困倦、用眼過多時,眼睛會顯得乾澀疲勞、暗淡無光。當雙眼出現乾澀、脹痛、視力模糊時,這是身體對疲勞侵襲發出的警告。

而秋冬氣候乾燥,淚液減少且蒸發加速,眼睛也很容易乾燥。


養護注意

不要長時間看著某個東西,休息時多看向遠處放鬆放鬆,建議經常做一做眨眼、轉動眼球的運動,加強眼部保濕。


反式脂肪酸是對心臟的一大殺手,尤其是煎炸食物、各種“酥”等加工食品,都要少吃。

反式脂肪酸裡面的膽固醇很多,膽固醇直接沉澱在血管壁上,容易導致血管硬化,形成血栓,引發冠心病等疾病。


養護注意

少吃人造等“煎、炸、酥”食物,多吃天然食品,保持體重和腰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下降。

不得不說,吸煙是導致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想要保持肺健康,除了遠離煙草,廚房中的油煙也要盡量避開,否則會吸入大量致癌物。

養護注意

對於肺,那可就要“富養”了!針對肺喜潤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適當多吃一點銀耳、白蘿蔔、百合、雪梨等具有潤肺作用的食材。改變烹飪方式,多蒸、燉、煮,少煎、炒和油炸。

吃飯快,食物的咀嚼不細,會對消化道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而且,吃得快常常意味著會在食物剛做好時就開吃,免不了一個“燙”字,如果食物非常燙就容易損傷口腔、食管黏膜。

粘膜本身會自行修復,但如果反复“刺激-修復-刺激”就可能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風險。

而長期的飽食會使腸、胃等消化系統時時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造成其功能失調,增加患病的風險。

養護注意

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每餐最好只吃7分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不要暴飲暴食,一般來說,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

長期大量攝入高蛋白、高脂等“高營養”的食物,會導致腎臟“高強度地工作”,經年累月下來,腎臟也會“累”,因此腎臟要“窮養”。

而大量長期飲用飲料,飲料中的糖、電解質、色素、香料等會加劇腎小球過濾及排毒負擔,損害腎臟功能。

養護注意

預防腎病的最好方式是定期體檢。腎病在早期大多是沒什麼表現的,但是簡單的一個小便常規可以看出許多問題。

肝臟是負荷最重的器官之一,在全身起著代謝、免疫、解毒、凝血、排泄膽汁等諸多作用。

過多的酒精攝入,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嚴重者會導致酒精中毒。同時,在情緒上,中醫講究怒傷肝,大怒會直接傷及肝。

養護注意

肝臟喜好減輕負擔,保持一份好心情,避免大怒、酒精、病毒、肥胖等對肝臟造成額外的負擔,從而影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晨起和早飯後是排便的好時機,這時千萬不要忍。只要堅持養成定時排便,即可逐漸建立起排便反射的條件反射,習慣後則能按時排便。


養護注意

不要過多食入高蛋白的東西,葷素搭配,素食為主,葷菜為輔。膳食纖維每天應該攝入25克~30克,多吃粗糧、雜糧、豆類、薯類,主食不能過於精細。加工程度越少,保留的膳食纖維就越多。

膳食纖維能夠有效幫助我們的腸道“動起來”

每天最好在餐後和睡前各刷牙1次。若做不到每餐後刷牙,則至少要做到早、晚各1次,飯後漱口。特別是睡前,刷完牙一定不要再吃東西了。刷牙時間每次以每次3分鐘為宜,且每個面都要刷到。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陽氣產生於脾,根於腎,萌芽於肝!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團陽氣。因此說,陽氣對於我們非常重要,養生要養陽,治病也要養陽。只有明白了陽氣的意義,我們才不會無謂地耗損自己的陽氣。

養陽與溫陽、扶陽、通陽雖然用詞不同,其本質卻是相同的。溫陽重在祛寒,扶陽意在補虛,通陽則以化濁為主,歸根到底,三法皆是養陽。

我們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治病或養生總需在陽氣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復,是因為邪退而陽氣得安;身體之所以健康,是因為陽氣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說,陽氣是本,病邪是標。治病時往往需要標本兼顧,但切記勿失其本。不管任何醫療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視陽氣,祛邪固然要緊,复陽才是康復的關鍵。



如何做到陽氣不損?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養生就是要養陽。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飲食寒熱要平衡,涼的與溫的混雜著吃,這樣才能保持陽氣不損。但若體質已經偏虛偏寒,就要多吃些溫性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陽氣。因此說,陽虛的人當重視養陽扶陽,晨起喝薑糖水,平時少吃寒涼食物;而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涼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近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醫方》:“人之元氣,根基於腎,萌芽於肝,培養於脾,積貯於胸中為大氣,以斡旋全身。” 元陰不充肝陰,肝氣升發過度,則頭暈目眩,中風暴厥;肝氣虛,升發無力,寒疝囊縮、筋縮弛緩、陽事不能。

人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陽氣旺則生命力旺,陽氣弱則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現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心神內則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則心神足;外則顯示於眼睛,眼睛明亮則心神足。小兒陽氣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覺疲勞;其心神充足,背誦東西最不容易忘記。

睡眠是養陽的最好方法,需適時休息,夜則入眠,晨則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規律。夜晚睡覺是斂藏陽氣,讓陽氣休息,至早晨一覺醒來,人體陽氣隨太陽而升發,充滿朝氣與活力。

陽氣不足或不通則成瘤、結石、增生

生命有陽氣,若陽氣宣通,則陰霾自散,周身不病。偶爾陽氣不足或不通時,機體會暫時把陰濁瘀毒水飲痰濕等代謝產物打包放在某處,表現出來的可能是脂肪瘤、結石、增生、囊腫、脂肪肝、腫瘤等等。若檢查發現此類東西,這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一旦陽氣充足了,氣化功能加強,這些產物就會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機體就會有陽氣,也就會有氣化功能。我們每天飲食而能獲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賴陽氣的氣化功能,同時,代謝之後的濁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賴氣化功能。若陽氣健旺,氣化功能正常,則體內濁毒都能順利排出;若陽氣已虛,氣化功能異常,即會產生病理代謝產物,鬱滯於體內,即是疾病。

陽氣與治病

中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氣就是生命,正氣也是一團陽氣。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因此不可濫用寒涼而澆滅陽氣,亦不可濫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養得陽氣,才足以保命。若為了治病反而剝奪了尚可延續的生命,這不是可供依賴的醫學,而是盜賊,是惡魔。

有人檢查發現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腫、肌瘤、腫塊等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陽氣不能宣通。因此說,治病的關鍵是扶陽通陽,讓陽氣健旺,則濁毒痰飲水濕等陰性代謝產物自能排出體外,而不至於凝聚滯塞為患。陽氣一通,則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且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

不少陰濁瘀血凝滯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種腫瘤、囊腫、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陽排濁。如何通陽呢?或用麻黃、細辛、附子、乾薑、吳茱萸之類溫熱性的中藥,或用針灸,特別灸法,能養陽、壯陽、扶陽、通陽,最善化陰濁。再者,平時生活中需避風寒、慎起居、節飲食,可使陽氣不損,有利於康復。

當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則為血絡,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紅,在內則為腫塊、增生、諸痛等。預防血瘀不僅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湯藥,更需重視養陽。使陽氣充足並宣通,則氣能化,血能散,經絡通暢,自然不至於留瘀。通陽之法,或用溫藥,或用針灸,特別是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陽逐寒,行氣通絡,活血祛瘀。



陰盛陽虛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陰病證。一方面陽氣內虛而升發無力;另一方面陰寒痰飲濕濁等既蒙蔽又傷損陽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體質持續下降。動能昇陽,像這類的病人一定要堅持運動鍛煉,並重視健康的生活飲食起居,使陽氣振奮起來,慢慢地可以氣化掉一部分陰濁。若能以艾灸扶陽,則效果更好。

大病久病初癒時,雖然病症消失,但臟腑尚且脆弱,氣血有所不足,此時可用針灸調理。一般情況下可取大椎、陶道二穴,能扶督脈陽氣,增強全身抵抗力;足三里能開胃進食,兼可補益中焦,增強氣血生化之源。以上三穴可針可灸,都有效果。尚需注意調節飲食,避免風寒,起居有常,節制性慾,則正氣漸可恢復。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1個穴位搞掂一切鼻疾,專治鼻炎特效穴| 經驗方


草長鶯飛二月天,春光明媚,甚是愜意!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享受春光的。有鼻炎、過敏性鼻炎的人一到這個季節就開始煩惱了。為此,特給他們送上專治一切鼻腔疾病的特效穴--迎香穴。

取穴:迎香穴

穴位功效:迎香穴是治療一切鼻疾的特效穴,遇到傷風引起的流涕、鼻塞,或者過敏性鼻炎,按摩迎香穴至發熱,可立刻見效。


定位: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鼻唇溝中。雙手輕握拳,食指、中指併攏,中指指尖貼鼻翼兩側,食指指尖處,即是迎香穴。

手法:早上起床時,堅持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迎香穴1~3分鐘,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解析:手、足陽明經在迎香處會合,而足陽明經通達於胃,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按壓迎香穴,還具有補氣開胃、增強鼻腔黏膜免疫功能、預防感冒的作用。

文章來源:徐祖軍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