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阻塞易衰老,這樣拉伸很有效!


我們經常說腳連接著身體的其他器官及穴位,當腳部出現一些症狀或者說變化時,便能判別出身體哪些地方出現了健康問題。中醫對於這些信號有哪些應對方法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看腳判斷出身體疾病

1、腳部頻繁痙攣

腳部突然劇痛、抽搐,就是抽筋了,學名叫肌肉痙攣,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多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發作時疼痛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往往把人痛醒,有好長時間不能止痛。

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那麼你可能需要增加鈣、鉀和鎂的攝入了。當抽筋發生的時候,可以試著彎曲腳,按摩疼痛的部位,也可以用冷毛巾或消毒酒精來使肌肉放鬆。睡覺之前伸展腳,喝杯熱牛奶來補充鈣,是很好的習慣。

2、指甲厚重發黃

這是由指甲下面的黴菌感染而引起的。甲癬患者通常毫無知覺,所以會持續好幾年都不會發覺。但是這種感染很快會波及到全部的腳趾甲甚至手指甲,導致指甲發出難聞的味道,顏色變深。

糖尿病患者、有循環問題和免疫系統問題的人容易感染該疾病。如果老年人走路有問題,有時候也可能是這個問題,需要你去看專業的治腳醫生,經常去醫生那裡做治療。



3、腳趾甲有凹痕

大多數的牛皮癬患者的皮膚病表現為指甲有很多小洞,可深可淺。但是有3/4的牛皮癬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和皮膚都會受到影響,通常表現為不光滑的有痘痕的指甲。可以用藥物進行治療,如果及早治療,還可以恢復。

4 、腳趾用力不均

走路時,腳掌、腳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義。例如鞋底拇趾側會磨得明顯變薄,這種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側鞋底磨損較明顯者,可能心臟有病。腳後跟鞋底明顯磨損者,暗示腎臟有毛病。

5、腳麵腳趾無毛

循環不暢通,可能是血管疾病。當動脈硬化使心臟不能把足夠的血液輸送給腳時,腳上就會寸草不生,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供血不足還會讓人感覺不到腳的脈搏,站立的時候,腳可能是鮮紅的或微黑的。上升的時候,腳馬上會變得蒼白。可通過運動和食療方法改善身體循環。及時治療,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

6、腳掌疼痛頑固

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升高的血糖濃度會導致腳部神經的破壞,表現為由壓力或不小心的摩擦而引起的刮傷、切傷或刺激。糖尿病的其他表現還有經常口渴、尿頻、易疲勞、視力模糊、易飢餓或體重減輕。最好馬上治療潰瘍,並做個糖尿病的檢查。

經絡不通易造成人體衰老

一位老中醫的寶貴養生經驗:把足背拉一拉,等於拉開4條經絡,比經絡按摩還有功效,為什麼,看完下面的文章就明白了。

中醫認為,經絡決定人體健康,一旦經絡出現堵塞,人體就會出現諸多疾病。經絡堵塞是造成機體運作下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俗稱的“微循環”。微循環處於身體的外端和遠端,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再慢慢向裡蔓延,一般每年會瘀堵1%。

人到了50歲的時候,微循環瘀堵大概會達到50%以上,這時候人體將開始快速走向衰老。有些人能活到100多歲,是因為他們的微循環系統能夠保持暢通;但也有很多人“未老先衰”,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年輕,但微循環瘀堵卻很嚴重了。

如何打通經絡,防止未老先衰、健康長壽呢?老中醫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拉足背。

足背拉一拉,活到98!

拉抻腳背可以運動肝、膽、脾、胃4條經絡,起到疏泄肝膽、調養脾胃的作用。

腳背上不僅縱向由腳外側到腳內側順序排列著膽、胃、肝、脾四條經絡均至足趾端,而且有膽經的耳部支脈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四趾外側端(足竅陰)。

■ 足背部支脈從腳外側的(足臨泣)分出橫向穿越腳背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肝經相接。

■還有胃經三條經脈至足趾端,其中胃下口支脈下經腳背進入二足趾外側端(厲兌)。

■ 脛部支脈從(足三里)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

■ 足跗部支脈進入足大趾內鍘端(隱白)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做法


具體做法很簡單,只要盡力繃緊腳麵,像跳芭蕾一樣,把腳背繃直,十趾盡力下壓,大腳趾尤其要特別用力,因為大腳趾上有脾、胃、肝、膽四經匯集。

拉足抻足運動時如果仔細體會,能夠感覺到腳外側經絡痛感從腳趾牽扯到足三里。

如果脾胃有不適或經絡鬱結,中趾和二趾會出現痙攣樣疼痛感。

腳內側脾經上的公孫穴及延伸向上一段會有脹痛感,只要忍住酸脹痛感,持續用力下抻足背,下壓腳趾,比經絡按摩還有功效。

仁醫堂名醫館健康小助手
>>>>各種健康養生、疑難雜症看這裡!!!!!!!

【結語】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您在評論區裡指出,您的建議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您也可以把您關心的疾病問題發在評論區,小編會整合後做相關分享,期待您的留言與意見!

監製/編輯:暢暢

單位:仁醫堂名醫館

文章來源:仁醫堂名醫館

“心為君主之官”,如何養心,要做到以下5點


《黃帝內經》指出:“心為君主之官”,指出了心在臟腑中居首要地位的,心主要有兩個功能, 一是主全身血脈,推動血液在經脈中運行,滋養全身各個臟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二是心主神誌, 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關,心功能正常則精神飽滿,精力充市,反之,會出現精神不振、神誌不寧、健忘等症狀,心的保養,應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一、保持​​精神愉悅

長期精神過度緊張, 情緒憂鬱,恐懼悲傷, 憤怒激昂,注意力高度集中等,都易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情緒波動是大腦皮質的抑制和興奮過程發生紊亂,皮質功能失調,甚至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長時間可造成循環功能下降。


運動

二、 運動保健

生命在於運動,動則不衰,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選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如散步、快走、慢跑、游泳、打拳等,專家提示, 運動量太小,達不到鍛煉目的,過大則耗氧傷心,對於老年人, 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

膻中穴

三、按摩保護心臟

(1) 兩乳中點做“膻中” ,是氣體會聚的穴位, 經常按摩此穴位可使氣血通暢。

(2) “乳根”、“乳旁”位於乳房正下、右側下邊一橫指的部位, 經常按摩可以宜通理氣。

四、精神調息

端坐, 挺胸收腹,下頜內收,用右手放於左胸前區,閉合雙目,進入寧靜狀態, 慢慢調節呼吸,使呼吸緩慢而深沉,然後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心臟,一呼一吸按摩一圈,按摩6圈,長期按摩, 運行氣血,有滋陰養心臟作用。

黃豆

五、飲食養心

多吃這幾種有益心臟的食物黃豆、黑芝麻、杏仁、木耳、海帶、菠菜等。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人體三大化痰奇穴,大人小兒通用!


中醫上將痰分成三類:氣鬱之痰、脾虛之痰和血痰。

氣鬱之痰是大家平時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於憋氣胸悶而成。我們咳嗽出的痰有時不是來自肺部,而是脾虛生痰,如此則應健脾祛濕。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於血脂堆積而生成的痰。這三種痰可以互轉,事先確定病因,以免張冠李戴。

有兩個穴位經自我按摩對化痰有顯著效果。

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

豐隆穴對現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體內痰濕很重的人一定要揉這個穴位。

有人嗓子啞了,自述好像是有東西糊在裡邊,吐也吐不出來,這就可能是有痰結,結在喉嚨這塊了,就給它點按豐隆穴一分鐘,馬上他就覺得這塊開了,這東西什麼都沒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裡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無形之痰,覺得這兒有東西但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氣一樣,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覺得就是有痰吐不出來,揉了豐隆穴以後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這個豐隆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手太陽小腸經之支正穴。

腕橫紋上五寸,這裡(是)支正穴。

“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統的正,這個五臟當中誰為正?都把心臟作為君主之官,它作為正。

支正主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

另外一方面,心臟和小腸是相表裡的,(它倆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這個小腸經與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

絡穴是聯絡的意思。

支正穴有一個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長了一個瘊子,有了扁平疣,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贅生物?

這些贅生物在中醫裡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濕所結。

另外一方面有氣鬱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內的痰濕凝結成這些贅生物。還有脂肪瘤也是這些東西,都是人體的痰結。

通過按摩支正穴,可以化解這些贅生物。

為什麼會有這個效果呢?因為支正穴呢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衝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濕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所以按摩支正穴它就可以化解體內痰濕的贅生物。

任脈之膻中穴。

膻中穴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比較多的一個重要的穴位,因為它具有理氣活血通絡、調節神經功能和消化系統功能等功效,位於胸部。

膻中穴位於人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也是心包的募穴。

此外,一身宗氣會與膻中穴,故膻中又為“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

常用於治療心胸疾病,如心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

對小兒有咳喘問題,按揉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敲膻中穴的正確方法是,雙手合十,用雙手魚際穴部位撞擊膻中穴最簡單,效果最好;速度略微快一點,連續敲打50下。

【結語】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收藏~

如果您覺得本文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您在評論區裡指出,您的建議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您也可以把您關心的疾病問題發在評論區,小編會整合後做相關分享,期待您的留言與意見!

監製/編輯:暢暢

單位:仁醫堂名醫館

文章來源:仁醫堂名醫館

春天宜多鍛煉腿腳養陽氣,一生受益



常見的幾種鍛煉方法如下:

蹬跺腳掌調神經:腳掌上有數不清的神經末梢連通於大腦,蹬腳能使腳、腿和大腦感到輕鬆舒暢,並有助提高記憶力,因此也被稱為“第二心臟”。

甩腿扭膝通血脈: 一手扶牆或扶樹,先向前甩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 一次甩80至100次為宜,此法可預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

踮腳走路



踮腳走路練屈肌: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這不但可鍛煉屈肌,從經絡角度看, 還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

足跟走路練伸肌:即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走路,這樣是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

倒退行走益循環:倒退有利於靜脈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發揮雙足“第二心臟”的作用,有利於循環,另外,倒退時,改變了腦神經支配運動的定式,強化了腦的功能活動,可防止因廢用而腦萎縮。

爬行

四肢爬行降血壓:用四肢爬行50米。爬行時,軀體變成水平位,減輕了下肢血管所承受的重力作用,血管變得舒張鬆弛,心臟排血的外周阻力下降,有利於緩和高血壓。

從中醫角度來講“腹為陰,背為陽,”因此,曬後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 並且清朝醫家指出,“背為陽,心肺主之”,背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曬後背還能疏通背部經絡,對心肺大有裨益。

曬背

春天曬曬後背,能祛除脾胃寒氣,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 還能治療陽氣虛弱造成的手腳冰涼,對於有肺炎、 哮端、氣管炎以及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等各種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冬日無風時,陽光曬背而坐,讓陽氣途經肩背的穴位輸送到人體,易逼出體內寒氣,使人健康。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美容養顏的天然法寶要年輕堅持按揉三個穴


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美麗】一詞首次出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中,美麗中國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而在中醫中,也有【美麗】一詞,它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的能夠變美麗的“天然法寶”。找到它們,並長期堅持按揉,就可以起到美容養顏的功效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三陰交穴

俗話說,女人常揉三陰交終身不變老。三陰交穴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三寸即自己的手指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

1、保養子宮和卵巢

人體的任脈、督脈、衝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於胞宮(子宮和卵巢)。每天晚上5點到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兩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衝脈的暢通。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裡透紅,睡眠踏實,皮膚和肌肉不垮不鬆。



2、緊緻臉部肌肉

現在很多年輕人飲食無節制,喝酒無節制,脾虛證越來愈多。而經常傷害脾,臉上及全身肌肉都會更快的鬆弛。因此,如果不想讓皮膚鬆弛過快,除了飲食要規律之外,還要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哦。

3、調月經,祛斑,祛皺,祛痘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彙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每天晚上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皺、祛痘。不過要堅持才能有效果哦,如果指望一兩天就看到效果,那隻能是做夢了。

二、太谿穴

專家建議女人平時多揉一揉太谿穴,它稱得上是女人美容養顏的“保鏢”。太谿穴的“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來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肌膚要水水嫩嫩的,自然離不開水的滋養。太谿就是身體裡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太谿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內側,足內踝的後方。跟腱與內踝尖之間的凹陷處就是太谿穴。

在人的五臟六腑中,腎屬水,藏精水,如果腎功能不足,身體裡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養顏便無從談起。

太谿是腎經的原穴,就像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裡調撥就可以了。所以,女性美容養顏,不可不用太谿。另外,太谿也是補元氣的大穴,常揉太谿穴,人體元氣充足,整個身體狀態都會好。

三、血海穴

血海穴為脾經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氣血物質充斥的範圍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其簡便取穴法為,屈膝,手掌五指向上握住膝蓋,拇指與其他四指呈45度角,拇指指尖處就是。

按揉血海穴,對祛斑減斑、祛痘減痘都有一定的效果。可使面部皮膚發黃、發黑的變得紅潤。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每天上午9時~11時刺激效果最好,因為這個時段是脾經經氣的旺時,人體陽氣呈上升趨勢,所以直接按揉即可。

今天跟大家講解的這三個穴位都是從根本上來調理身體,從而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相信堅持揉按,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大家所追求的,堅持揉按以上三個穴位,來健康美麗。

供稿:北京東城中醫醫院

醫學指導:東城中醫醫院李瑪建主任。

文章來源:亦健康

防治感冒發熱按三穴


中醫認為,眾多引起疾病的外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在臨床上大部分的氣管炎、肺炎、肺氣腫和70%的感冒與風有關,通過按揉大椎穴、孔最穴、合谷穴等穴道,可以幫助抵御風邪,肅降肺氣,清熱解表。

1大椎穴

大椎穴是位於督脈上的穴位,督脈屬陽,而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會合處,是七條陽脈的匯聚點。風邪輕,多入侵頭面等身體上部,陽主升,體內的陽氣通過升發作用可將風邪祛除體外;而七條陽脈的匯聚點—大椎穴,就成了祛趕風邪的“通風口”。



2孔最穴

孔最穴是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具有止血、止痛、疏通氣血的功效,對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肺炎、扁桃腺炎、肋間神經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3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氣的聚居之地,肺與大腸相表裡,經絡中手、足陽明經兩脈連貫,故合谷穴既可解肺主管之表,解熱鎮痛,又能治療腸胃病症,治療病種多不勝數。

按摩此三穴,能祛除體內風邪,防治感冒發熱。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9種體質辨別和養生方法


中醫的體質概念,一方面體現了體質形成的基礎是先天禀賦和後天獲得兩個基本要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機體內、外環境相統一的整體觀念。機體內環境的統一體現在人的形體結構、臟腑功能與精神意識相關,即中醫所講“形神合一”的生命觀。機體與外環境的統一,是指生命個體在後天生長發育過程中與外界環境相適應而形成的個性特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即人與社會統一,人與自然統一。

1


平和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強壯健實的體質狀態,表現為體態適中,精力充沛的狀態。

2.成因:先天禀賦良好,後天調養得當。

3.體質特性:

(1)形體特性:形體均稱健壯。

(2)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味覺良好,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食慾好,二便正常。

4.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5.發病傾向:平常患病較少。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保持平和的心態。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彈琴、下棋、書法、繪畫、聽音樂、閱讀、旅遊、種植花草等放鬆心情。

2.飲食調養:飲食宜粗細糧食合理搭配,多吃五穀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食品;不要過飢過飽,也不要進食過冷過燙或不干淨食物;注意戒菸限酒。

3.起居調攝:起居宜規律,睡眠要充足,勞逸相結合,穿戴求自然。

4.運動保健:形成良好的運動健身習慣。可根據個人愛好和耐受程度,選擇運動健身項目。

5.穴位保健:(1)選穴:湧泉、足三里。(2)定位:湧泉位於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約當足底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點凹陷中。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3)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以穴位感到酸脹為度,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2

氣虛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由於先天不足,說話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體弱,後天失養或病後氣虧,如家族成員多數較弱,懷孕時父母體弱、早產、人工餵養不當、偏食、挑食等因素。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肌肉不健壯。(2)常見表現:平時說話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面色偏黃或恍白,目光少神,唇色少華,毛髮不華,容易頭暈,記憶力減退,大便不成形,或者便後感覺未盡,小便正常或偏多。

4.心理特徵: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膽小,不喜歡冒險。

5.發病傾向:平常體質虛弱,容易感冒,抗病能力弱,病後遷延不愈,易患內臟下垂,虛勞病。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風邪、暑邪。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保持穩定樂觀的心態,不可過度勞神。宜欣賞節奏明快的音樂,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2.藥膳食療方:(1)山藥粥:山藥、粳米,具有補中益氣功效,適合氣虛體質者食用。(2)黃芪童子雞:童子雞、生黃芪,具有益氣補虛功效,適合氣虛體質易自汗者食用。本方補氣力量較強,對氣虛表現比較明顯者,可每隔半個月食用一次,不宜長期連續服用。

3.起居調攝:提倡勞逸結合,不要過於勞作,以免損傷正氣。平時應避免汗出受風,居室環境應採用明亮的暖色調。

4.運動保健:宜選擇比較柔和的傳統健身項目,如八段錦。避免劇烈運動,還可採用提肛法防止臟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鬆,注意力集中在會陰肛門部,首先吸氣收腹,收縮並提升肛門,停頓2~3秒之後,再緩慢放鬆呼氣,如此反复10~15次。

5.穴位保健:(1)選穴:氣海、關元。(2)定位: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3)操作:用掌根著力於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每個穴位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還可以採用艾條溫和灸,增加溫

陽益氣的作用。每次10分鐘,每週1次。

3

陽虛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由於陽氣不足,以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後陽虧,如家族成員均有虛寒表現,孕育時父母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或平時喜好寒涼食物,損傷陽氣或久病陽虧,或年老陽衰。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多形體白胖,肌肉不壯。(2)常見表現:四肢怕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毛髮易落,大便稀稠,小便清長。

4.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5.發病傾向:發病多為因寒所造成的病症,如易腹瀉、凌晨水瀉為主,下肢浮腫,陽萎等。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濕邪。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及時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宜欣賞激昂、高亢、豪邁的音樂,如《黃河大合唱》等。

2.藥膳食療方:(1)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具有溫陽補血、祛寒止痛功效,適合陽虛體質者食用。(2)韭菜炒胡桃仁:生胡桃仁、韭菜,具有溫腎助陽功效,適合陽虛體質腰膝冷痛者。

3. 起居調攝:居住環境以溫和的暖色調為宜,不宜在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長期工作和生活。平時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白天保持一定活動量,避免打盹瞌睡。

4.運動保健:宜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適當進行舒緩柔和的戶外活動,盡量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的環境中鍛煉。日光浴、空氣浴是較好的強身壯陽之法,也可選擇八段錦。

5.穴位保健:(1)選穴:關元、命門。(2)定位: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命門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操作:兩穴均可採用溫和灸的方法,每週進行1次。關元穴還可採用掌根揉法,按揉每穴2~3分鐘,每天1~2次。

4

陰虛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由於體內津液、精血等虧少,以陰虛內熱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不足或久病失血,縱慾耗津,積勞傷陰,如家族成員多偏瘦,孕育時父母體弱,或年長受孕,早產,或曾患出血性疾病。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體型消瘦。(2)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平常易口燥咽乾,口渴喜冷飲,大便乾燥,面色潮紅,眩暈耳鳴,睡眠差,小便短澀。

4.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活潑。

5.發病傾向:平時宜患有陰虧燥熱等疾病,或表現為陰虧症狀,如外感發熱很容易出現熱盛傷陰的症狀,如口乾、鼻乾,發熱等。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平時不耐熱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二)中醫養生

1.養生方法:陰虛體質的人關鍵在補陰清熱,滋養肝腎。五臟之肝藏血腎藏精,因此以滋養肝、腎臟為重點。

2. 飲食調養:藥膳食療方,海參百合羹:海參1條、百合50克、豬肉末150克、冬菇5個、冬筍1塊、生薑1塊、雞蛋2個。

3. 穴位保健:選穴為太衝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

5

濕熱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禀賦或久居濕地,喜食肥甘或長期飲酒,火熱內蘊,男性多見。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形體偏胖或蒼瘦。(2)常見表現:平時面垢油光,容易口苦口乾,身重困倦,易生痤瘡,眼目紅赤,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男性陰囊潮濕,女性帶下較多。

4.心理特徵:性情多急躁易怒。

5.發病傾向:易患瘡癤疾病。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濕環境或氣溫高,尤其夏末初秋,濕熱錯雜氣候較難適應。

(二)中醫養生

1.養生措施:治以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利水滲濕。方藥:三仁湯、或五苓散。

2.藥膳食療方:土茯苓草龜湯:草龜1只、鮮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豬瘦肉100克、蔥薑適量。脾胃功能差者,加白朮50克。

3.火罐治療:取背俞穴。

4.穴位保健:選曲池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

6

痰濕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由於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以粘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遺傳或後天過食肥甘。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2)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膩較多,多汗且粘,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小便不多,平素舌體胖大。

4.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豁達,多善於耐受。

5.發病傾向:易患糖尿病、中風,心腦血管等疾病。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潮濕環境適應較差。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多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宜欣賞激進、振奮的音樂,如二胡《賽馬》等。

2.藥膳食療方:(1)荷葉粥:幹荷、大米,具有祛濕降濁的功效,適合痰濕體質者食用。(2)冬瓜海帶薏米排骨湯:冬瓜、海帶、薏米、豬排骨(少量)、生薑,具有健脾祛濕、化痰消濁的功效,適合痰濕體質腹部肥滿的老年人食用。

3.起居調攝:居住環境宜乾燥,不宜潮濕,穿衣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佳,盡量保持寬鬆,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晚上睡覺枕頭不宜過高,防止打鼾加重;早睡早起,不要過於安逸,勿貪戀沙發和床榻。

4.運動保健:堅持長期運動鍛煉,強度應根據自身的狀況循序漸進。不宜在陰雨季節、天氣濕冷的氣候條件下運動。可選擇快走、武術以及打羽毛球等,使鬆弛的肌肉逐漸變得結實、緻密。如果體重過重、膝蓋受損,可選擇游泳。

5.穴位保健:(1)選穴:豐隆、足三里。(2)定位:足三里(位置見氣虛質)。豐隆位於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3)操作:採用指揉法(見平和質)。

7

特禀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表現為一種特異性體質,多指由於先天性和遺傳因素造成的一種體質缺陷。

2.成因:先天因素、遺傳因素、或外界因素、藥物因素等。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無特殊,或有畸形,或有先天生理缺陷。(2)常見表現:遺傳性疾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等特徵;胎傳性疾病為母體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4.心理特徵:因禀質特異情況而不同。

5.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藥物過敏,易患花粉症;遺傳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疾病如“五遲(立、行、發、齒、語)”、“五軟(頭、項、手足、肌肉、口)”、“解顱(小兒囟門不關)”等。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氣候、異物等不能適應,易引發宿疾。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過敏體質的人因對過敏原敏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要在盡量避免過敏原的同時,還應避免緊張情緒。

2.藥膳食療方:(1)固表粥:烏梅、黃芪、當歸、粳米,具有益氣養血脫敏功效,適合過敏體質易發皮膚過敏者食用。(2)黃芪首烏藤燉豬瘦肉:黃芪、首烏藤、豬瘦肉、食鹽、蔥、生薑、料酒、味精各適量,具有益氣養血、祛風脫敏功效,適合過敏體質者食用。

3.起居調攝:起居要有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居室宜通風良好。生活環境中接觸的物品如枕頭、棉被、床墊、地毯、窗簾、衣櫥易附有塵蟎,可引起過敏,應經常清洗、日曬。外出也要避免處在花粉及粉刷油漆的空氣中,以免刺激而誘發過敏病症。

4.運動保健:宜進行慢跑、散步等戶外活動,也可選擇下棋、瑜珈等室內活動。不宜選擇大運動量的活動,避免春天或季節交替時長時間在野外鍛煉。運動時注意避風寒,如出現哮喘、憋悶的現象應及時停止運動。

5.穴位保健:(1)選穴:神闕、曲池。(2)定位:神闕位於腹中部,臍中央。曲池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3)操作:神闕採用溫和灸(見氣虛質)。曲池採用指揉法(見平和質)。



8

瘀血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是指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內阻的病理基礎,並表現出一系列外在徵象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禀賦或後天損傷,憂鬱氣滯,久病入絡,多見於女性。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瘦人居多。(2)常見表現:平素面色晦暗,皮膚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質暗有點、片狀瘀斑,舌下靜脈曲張。眼眶暗黑、鼻部暗滯,發易脫落,皮膚髮乾,或有出血傾向,吐血,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中多有血塊,或經色紫黑有塊。

4.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心情易煩,健忘。

5.發病傾向:易患出血、中風、心髒病等。還可見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邪、寒邪。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遇事宜沉穩,努力克服浮躁情緒。宜欣賞流暢抒情的音樂,如《春江花月夜》等。

2.藥膳食療方:(1)黑豆川芎粥:川芎、黑豆、大米,具有活血祛瘀功效,適合血瘀體質者食用。(2)紅花三七蒸老母雞:老母雞、參三七、紅花、陳皮,具有活血行氣功效,適合血瘀體質患有胸痺、痛證者食用。

3.起居調攝:居室宜溫暖舒適,不宜在陰暗、寒冷的環境中長期工作和生活。衣著宜寬鬆,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不宜貪圖安逸,宜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打麻將、久坐、看電視等。

4.運動保健:宜進行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持之以恆。如步行健身法,或者八段錦。避免在封閉環境中進行鍛煉。鍛煉強度視身體情況而定,不宜進行大強度、大負荷運動,以防意外。

5.穴位保健:(1)選穴:期門、血海。(2)定位:期門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3)操作:採用指揉法(見平和質)。

9

氣鬱質

(一)體質辨識

1.定義: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鬱滯而形成的以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表現的體質狀態。

2.成因:先天遺傳,或因精神刺激,暴受驚恐,所慾不遂,憂鬱思慮等。

3.體質特性:(1)形體特性:偏瘦或偏胖,肌肉不壯,形體瘦者為多。(2)常見表現: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平常憂鬱面貌,神情多煩悶不樂。胸脅脹滿,或走竄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噯氣呃逆,或咽間有異物感,或乳房脹痛,睡眠較差,食慾減退,驚悸怔仲,健忘,痰多,大便多幹,小便正常。

4.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

5.發病傾向:易患鬱症、失眠、慢性胃痛、梅核氣、乳腺增生、驚恐等病證。

6.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喜歡陰雨天氣

(二)中醫養生

1.情志調攝:宜樂觀開朗,多與他人相處。如心境抑鬱不能排解時,要積極尋找原因,及時向朋友傾訴。宜欣賞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的樂曲如《金蛇狂舞》等,還適宜看喜劇、勵志劇,以及輕鬆愉悅的相聲表演。

2.藥膳食療方:(1)三花茶: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具有行氣解鬱功效,適合氣鬱體質者飲用。(2)黃花菜瘦肉湯:黃花菜(水焯)、豬瘦肉、生薑,適量油鹽。具有疏肝解鬱功效,適合氣鬱體質者食用。

3.起居調攝: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和社交,防止一人獨處時心生淒涼。居室保持安靜,宜寬敞、明亮。平日保持有規律的睡眠,睡前避免飲用茶、咖啡和可可等飲料。衣著宜柔軟、透氣、舒適。

4.運動保健:宜多參加群體性體育運動項目,堅持做較大強度、較大負荷的“發洩式”鍛煉,如跑步、登山、游泳。也可參與下棋、打牌等娛樂活動,分散注意力。

5.穴位保健:(1)選穴:合谷、太衝穴。(2)定位:合谷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太衝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3)操作:採用指揉的方法(見平和質)。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祛濕多灸4穴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由於現代人不良生活習慣,如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大魚大肉等,易使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鬱,下面我們自測體內濕氣過重的?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8.皮膚上長扁平疣



濕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艾灸最祛濕

那麼,祛濕應該艾灸哪些穴位呢?

1、豐隆穴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功效:可洩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搓一搓,揉一揉,乳腺增生不見啦!


身邊的女性,十個人裡可能七八個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這些乳房的腫塊不僅普遍,而且發病也呈現低齡化。從臨床上來看,乳腺的問題跟不良情緒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以生氣、長期熬夜尤為常見。

除了通過藥物療法,不熬夜、規律作息,合理飲食等方法防治乳腺增生,大家還可以選擇穴位點揉、刮痧、食療等方法緩解症狀,甚至治癒疾病。

1 推拿療法

穴位點揉

點揉太衝穴

位置:太衝穴位於足背部,在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面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可以用拇指點揉該穴位,或者用左右腳的腳尖互相點揉此處。

功效:太衝穴又被稱為“解氣穴”,點揉太衝穴可以疏肝解鬱、平肝潛陽,能有效減輕或消除因心情不爽帶來的乳房脹痛、心煩、胸悶等。



點揉天宗穴

位置:天宗穴位於肩胛區,在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拇指逐漸用力點壓天宗穴,並同時進行順時針揉動。每次操作20秒,然後放鬆。之後再進行第2次,每次點揉可操作20~30次。

功效:通經活絡、理氣消腫,主要用於治療乳腺增生、氣喘、乳癰、膽囊炎、落枕等。

點揉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於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操作方法: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點揉膻中穴,每次15分鐘,也可以用按摩棒、刮痧板來進行操作。

功效:經常點按膻中穴可以緩解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一般長期心情不好、情緒抑鬱的人,點按膻中穴時會出現針刺樣疼痛。

穴位搓揉

搓揉湧泉穴

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蜷足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在足底第二、三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操作方法:搓揉湧泉穴俗稱“搓腳心”。可以先在睡前用熱水泡腳,直至渾身發熱。然後坐在床上,將一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用右手拇指在左腳心處搓揉,或者來回推搓,左手拇指搓揉右腳心,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功效:搓揉湧泉穴可以緩解焦慮、煩躁的情緒,緩解慢性疲勞、更年期綜合徵、便秘等。此外,湧泉穴是人體保健要穴,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除了乳腺增生人群,其他人也可通過熱水泡腳、搓揉湧泉穴的方法,取得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效果。

搓脅肋

位置:脅肋部指側胸部,從腋下至肋骨下緣的統稱。

操作方法:兩手分別放在兩腋下,然後相對用力地、一前一後搓揉,然後沿脅肋向下至髂嵴處(髂嵴:髂骨翼的上緣)來回搓揉。一般每次操作60遍,可以自己給自己搓,也可以請別人給自己搓。

功效:疏肝利膽、健脾和胃、順氣化痰,用於治療乳房脹痛、胸悶、脅痛等。

2 刮痧療法

頸區刮痧

位置: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風池穴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用刮痧板或沾水的牛角梳背,按圖中所示方向從風池穴向肩井穴進行刮痧。此外,易生氣的人肩井穴易出現粗大的結節,可以通過搓揉結節的方法減輕乳房的腫脹疼痛。

功效:舒筋通絡、行氣消腫、活血止痛。

3 食療推薦

茉莉玫瑰花茶

材料:茉莉花10克,玫瑰花10克。

製作與服法:將茉莉花與玫瑰花放在開水中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可疏肝解鬱,緩解乳腺增生的症狀,調節內分泌,非常適合平時愛生氣的人。

變通酸梅湯

材料:粉葛根30克,烏梅肉30克,砂仁6克,廣陳皮6克,懷山藥30克。

製作與服法:將上述各藥一起煮水,可根據自己的口感選擇適量的蜂蜜,每日1次。

功效:可緩解乳腺增生症狀,有效補充體力。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陳思思YNZY001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按穴養生)二間、三間、合谷——消除身體疼痛


將拇指和食指並到一起,會有一塊隆起的肌肉,最高的地方就是合谷。合是匯聚,谷就是指山谷,意味著這個穴在山谷之間。合谷穴所在之處正是人的虎口,虎口就像山谷一樣,所以取名。

二間和三間分別在它的下方,是大腸經的第二、第三個穴位,所以以二、三來命名。它們的別名也是谷,二間別名間谷,三間別名小谷。兩個穴都次於合谷,但都與合谷相匯合,合也有相合、會合的意思。這兩個穴的作用也同於合谷。就像一條山脈的幾個主峰一樣,依次排開,形異景卻同,治療的疾病是一樣的。



合谷的最大作用是鎮痛,比如牙痛、頭痛等,刺激合谷穴效果很好。但如果能刺激合谷、二間、三間,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手部血液循環,消除手部腫脹。手在人體上是使用率很高的一個部位,比如,開車、打遊戲、用鼠標等等都要用手,而且是同一個固定的姿勢,時間長了,手部的血液循環會出現故障。這時候刺激這三個穴,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一現象。現代醫學也發現,刺激合谷穴,能夠很好地使肌肉鬆弛。

那我們怎麼來刺激呢?要用食指推揉法,就是先將左手掌打開,伸直食指,將右手大拇指放在食指指甲的位置,從上往下慢慢推,一直推到食指根部,也就是骨頭高起的地方,然後沿著食指根一直向下推到手腕處。每天這樣反复推上30次左右,就能同時刺激到這幾個穴位。當然,也可以找一塊小的刮痧板,塗橄欖油,在這裡反复地刮拭,效果也非常好。

此外,這個方法還能解決一個讓很多人有口難言的毛病,那就是便秘。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當你在衛生間使足了力氣,還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試試食指推揉法,左右手各刺激兩三分鐘,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此外,在人的食指指甲旁邊還有一個治療便秘的特效穴——商陽穴。因為這幾個穴勻處在大腸經的位置上,大腸是人體內廢物通行的地方。所以,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辦法,卻可以同時解決很多問題。

找穴位時握拳,將食指根部,突起的骨頭,往食指方向就是二間,往手背處就是三間,合谷就是將食指和大拇指並起來,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最高點處就是。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