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就要做這些動作


耳鳴這個病,發病率高,治療效果不理想,我提供幾個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揉翳風穴。翳風穴在風池之前耳根部,為耳垂所掩蔽。在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經常按揉可以使人耳聰,治療耳鳴耳聾。操作方法:用雙手中指按揉,以穴位酸脹為度,每天按揉5分鐘即可。

2搓耳垂處。耳垂部位,在耳穴系統屬於頭面部,搓揉此處可以醒神開竅。操作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以適中的力度搓揉,以耳垂發紅為度,每天5分鐘。



3牽拉耳廓。耳廓屬於外耳,牽拉此處,可以刺激局部神經,形成刺激反射弧,達到治療的目的。操作方法:手指捏住耳廓,向前方牽拉,然後鬆開,反复二十次即可。

4鳴天鼓。雙手手掌按住耳孔,手指向後,扣住耳後,有節奏扣打耳後,每天扣打50次即可。


由於耳鳴不易治療,本方法需要持之以恆,方可收效。

我是中醫隨感,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謝謝!

文章來源:中醫隨感

中渚穴:更年期,防煩躁!


中渚。中,與外相對,指本穴內部。渚,水中的小塊陸地或水邊之意。該穴名意指隨三焦經氣血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屯積。本穴物質為液門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隨水濕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冷降歸地並形成了經脈水道穴旁邊的小塊陸地,故名。

中渚穴: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穴位的名稱出自《靈樞*本輸》,又被稱為下都穴,它是人體手三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醫宗金鑑》中記述到:“關衝穴在手指四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從關衝穴上行,手小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之,液門穴也。從液門上行一寸陷中,中渚穴也。”這段文字非常詳細的描述了中渚穴的取穴方法。中渚的含義是指,混雜在三焦經氣血中的脾土塵埃在這個穴位堆積。


這個穴位所接納的,是液門穴流經而來的水濕之氣,到達這個穴位後,隨著水氣飄散的塵埃,在此冷降歸地,這些脾土塵埃在經脈旁邊,形成了小河一樣的陸地,所以這個穴位被稱為“中渚”。因為三焦經氣血溫度很低,而且它所經過的地域也沒有外界提供的熱量,促進血液血液化上升。氣血流經此穴散熱冷降,只有少量水汽維持熱量,才能保證三焦經脈的氣血順暢,由於這個穴位的性質特徵,被歸於三焦經脈氣血的輸出之地,所以是三焦經俞穴,在五行中屬木,中渚穴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緩解女性更年期的綜合症狀,例如頭暈目眩,焦慮耳鳴,失眠等等。按壓穴位可以幫助女性免除這些症狀的騷擾,保證中年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中渚穴是治療突發性眩暈的特效穴

經常按壓中渚穴,還可以促進頭頸血氣暢通,對於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來說,當起身的動作過快時,往往會感到頭暈目眩,這是一種亞健康狀態,是由於氣血不暢所引起的,可以迅速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按摩中渚穴,取穴按摩8秒鐘,然後換手。如此反复1-2次,就會消除頭暈目眩的症狀,尋找此穴時,掌心朝下,手的小指無名指指尖下兩厘米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有力量脫落的感覺就是此穴。

主治: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有止痛的效果;

(3)長期按壓此穴,對落枕、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容易感冒拍肺經



肺經上班時間是早上3:00-5:00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氣喘易發作;有嚴重氣喘患者,應在此時一般就會醒來,有的甚至再睡下去也睡不著了,這就是告訴我們肺出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拍打雙手的肺經來進行調理。


經絡循行:手太陰肺經

主線:起於中焦(胃的地方),下有絡脈分佈到大腸,轉上過胃口,上膈,通入肺,再從腋下出來,沿著大臂內上,直下肘中,沿著臂小臂內上,入手腕寸口部,進入魚際,出大指之端;

一個分支:從腕後出來,一直分佈到食指端。

循行部位易患問題:兩胸外上痛、打呼甚至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肩前痛,手臂內上肌肉痛、腕部太淵痛(一般抱孩子的很多)、魚際痛、大指痛或者麻。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按摩間使穴可治療胸悶氣短


取穴位置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位置】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間使穴——平定心神的安靜穴

“間使”。“間”,間接也。“使”,指使、派遣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後,經水逐步降溫,生髮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

間使穴具有寬胸和胃、清心安神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風濕性心髒病、心絞痛、心肌炎、心臟內外膜炎、癲癇、癔症、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感冒、咽喉炎、胃炎、子宮內膜炎等。

1.按摩,拇指按揉該穴約2分鐘。2.針刺,常規消毒後,取毫針直刺該穴0.5~1寸深,深刺可透支溝穴,局部酸脹,針感向指端放散。3.艾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懸於該穴的2厘米高處,熏烤5~10分鐘。

按揉間使穴,排遣抑鬱

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大,每天都在忙碌奔波,很多人因為生活或工作上的不得意而心情抑鬱,嚴重者甚至患上憂鬱症。對於該病,除了必要的常規治療之外,還可經常按摩心包經的經穴——間使穴,“日久見真情”,該穴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可以有效幫助你緩解心情抑鬱的狀況。

該穴出自《靈樞·本輸》的“行於間使”。《備急千金要方》中稱該穴為“鬼路”,可能是源於中國古人通常把一些難解決的事情都歸於鬼神吧。一些怪異難纏的疾病,比如癲狂、癇證等均可取該穴治療。《靈光賦》載:“水溝、間使,治邪癲。”

身體健康使者,主治多種疾病

本穴對胃痛、嘔吐等熱性胃病有特效。該穴為本經五輸穴中的經穴,善於治療熱病、瘧疾(俗稱“打擺子”),尤其對於瘧疾是經驗用穴。臨床上有人用該穴治療岔氣也很有效。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常艾灸這七穴能美容、能強身!


合谷

在與食指相連的掌骨(與手指相連的骨頭就叫掌骨)的中點靠近大拇指側這個位置,一般在食指拇指併攏靠在一起時,肌肉的隆起點處。

太衝

足背面第1、2腳趾中間向後輕輕按壓,能摸到明顯的骨間隙所造成的凹陷,就是太衝穴。



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自己的手除了拇指意外的四指併攏的寬度),脛骨內側緣後方。

血海

大腿內側,膝蓋骨內側端向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關元

小腹正中,肚臍下面一巴掌的位置(四指併攏的寬度)。

氣海

肚臍下面,肚臍和關元穴的中點。

足三里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人身講陰陽平衡,陽氣過虛會導致陽脫證,很嚴重,可以致死,回陽救逆就是要在死亡線上把人救回來。艾灸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在古書上就有記載。

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昇陽舉陷,扶陽固脫。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八段經:調理脾胃運雙手


我國傳統武術,不僅僅指的是拳法、搏擊術,還有氣功、內功之法!最開始的氣功是有醫療作用的健身氣功,後來氣功開始融入到各種拳法之中!

南北朝傳出的六字訣、兩漢魏晉時代傳出的導引術、宋朝時期的八段錦、明朝時期的易筋經和太極拳,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煉氣功法,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篇又一篇的輝煌之作!

歷史上,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帝王將相,對煉氣吐納的追求無比熱衷,煉氣吐納其實並不是迷信和封建,他們是一種哲學、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強身養性的秘訣!

調理脾胃運雙手
歌訣

雙手相抱在腹前,

胸前交叉兩相翻。

上托掌如摘星手,

下撐直到髀骨邊。



練法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正身直立,左掌抱於右掌背,兩掌心均向上,小指側貼於肚臍前,垂簾凝神,自然呼吸。

2、兩掌同時運動,右掌沿胸前上抬,過膻中,經臉前上托,至額上方時翻轉掌,成掌心向上舉起,指尖向左,臂伸直;左掌翻轉成掌心向下,指尖向右,下撐至左胯外側後再移至尾閭,虎口對臀部。兩掌下撐、上託的同時,頭左轉,目視左側方。此為左勢。

3、頭轉正。同時,右臂下收,左臂上移,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右手在外,掌心對左腕背,以右腕尺側貼住左腕尺側;左手在裡,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目視雙手。

4、右掌向右側下按,左掌經臉前向頭頂上方托舉,練法與左勢相同,唯方向相反。

按上述方法左右換手各做幾遍後,即可收勢。

5、兩臂下落、上抬相交於胸前,然後左掌心托住右掌背,翻轉成掌心向上,接著雙掌托舉到頭頂上方,最後兩掌左右分展、下落、收抱於小腹前,左掌抱住右掌背,雙手心均向上,虎口張開,兩拇指尖相接。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打嗝很討厭,翳風穴一按就好!



呃逆(俗稱打嗝)是膈肌痙攣所致,拇指按壓翳風穴位可以治療此病,療效可靠。

病人取坐位或臥位,醫者以拇指按壓雙側翁風穴2分鐘以上,力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但必須使產生酸脹感。(也可以自己按壓)。


翳風穴位置: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文章來源:源源學中醫

肝臟不好,多按三穴!


丑時,人臥則血歸於肝。這時肝臟在修復的同時,也會排除毒素,而你這時不睡,直接耗傷肝血。

1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脾經的穴,但是肝經也從這兒通過。為什麼叫“三陰交”呢?因為“肝脾腎”3條陰經都從這兒通過。所以三陰交穴雖然是脾經的穴位,它也治如慢性肝炎、肝功能弱等肝病。

按揉方法: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三陰交穴5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50次;如果按壓後再艾灸10分鐘效果最好。



2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井穴; 中醫講肝藏血,所以肝經上的大敦穴能治療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經過多等。處理大敦穴時,經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按揉方法:盤腿端坐,赤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腳的大敦穴點按3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的大敦穴,手法同前。

3 太衝穴

太衝穴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穴;如果是肝氣鬱結上火,按揉太衝穴是非常必要的!

按揉方法:仔細找一找最痛的點,揉的時候要從太衝穴揉到行間,也就是從上往下揉30下。或者直接點按50下。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眼睛疲勞,按養老穴解煩惱,穴位還方便易找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之郄穴

主治

《針灸大成》

主目視不明,肩臂酸疼,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腧穴學》楊甲三等主編

【位置】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者中。(《甲乙》) 【取法】掌心向下時,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取穴;當屈肘掌心向胸時,轉手骨開,穴在尺骨莖突的橈側骨縫中。

【局部解剖】在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的末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手背支的吻合支。



【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痛,急性腰疼。

【配伍舉例】《千金方》養老、天柱,主肩痛欲折。

《百症賦》目覺䀮䀮,急取養老、天柱。

【刺灸法】掌心向胸時,向肘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

【文獻選摘】《圖翼》張仲文傳灸治仙法,療腰重痛,不可轉側,起坐艱難,及筋攣腳痺不可屈伸,養老穴也。

《針灸穴名解》高式國

穴在手腕外側踝尖上,乃暗穴也。取法抬手當前,轉腕,使小指向鼻,手之踝尖即行分裂,此穴乃開,即於踝尖分裂處下針。《針灸大成·經穴歌》雲:“腕骨陽谷養老繩”。繩即扭轉之意也。其所治症,為手麻木、頭昏、目黃、肩痠痛,宛如衰翁,凡用本穴,補多瀉少。又宜多灸。《禮記》雲:“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本穴在治療上,針以補之,灸以溫之,猶衣帛食肉也,故名“養老”。

標准定位

《針灸大成》

手踝骨前上,一云腕骨後一寸陷中。手太陽郄。

《中國針灸學》

在尺骨小頭的背面。取穴時,掌心向胸,當尺骨莖突之橈側骨縫中。

《快速取穴彩色圖解》

坐位。屈腕,掌心向胸,在手腕小指側可摸到一凸起高骨(尺骨小頭),沿高骨的最高點往橈側推,可觸及一骨縫,按之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此穴好找,按之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沒事的時候按,真有好處

《針灸大成》

《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愛做夢、經常醒?拍拍手上這條“線”



訴說自己多夢的人,說明睡眠質量不高。只要是日間精神不佳,疲憊乏力,就需要改善。

眠淺多夢,咋辦?

首先要檢查你的寢具,比如枕頭合不合適,床墊舒不舒服,被子會不會太厚太熱。

其次看睡姿是不是不恰當。喜歡俯臥,或經常把一隻手搭在胸口,可能引發多夢特別是胸悶窒息的夢。

再次,別在睡前看太過激烈的視頻或是特別精彩的小說,這可能會引發激烈衝突的夢。

也不要在傍晚5點後做劇烈運動,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機,這些都可能影響睡眠。



>>>>

拍心包經改善睡眠——

由上自下,以空掌拍打雙上肢心包經循行部位5~8分鐘,重點在肘部內側,以紅潤為度。

心包經位於雙上肢內側的正中線上。

《靈樞經》記載,“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而中醫認為情誌類疾病都與心有關。

所以,拍打心包經可以清心除煩,對於眠淺多夢伴有思緒多、壓力大、平素情緒易緊張者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

飲食上,介紹一款安神食療:

人參葉5克,茯神15克,酸棗仁15克(打碎),瘦肉100克。前三藥與瘦肉同燉。

每週2~3次。可以清虛煩,益心脾,減夢助眠。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