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嘔吐、反酸、噯氣、胃痙攣,耳朵上有個穴位,一按就停!


每天我在為患者進行遠程醫療時,有些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複雜,需要認真溝通後給他開一些處方藥或者中藥方劑,治療調養一段時間才能康復。

也有一些患者症狀較輕,發病時間不長,沒必要採取藥物治療,我就給他們提供一些簡單的理療方法,自己在家調理,效果也不錯。



今天我就把一個解決胃疼、反胃、噁心、嘔吐、胃痙攣等症狀的小方法介紹給大家,希望對您有幫助。

胃不舒服了大家,都喜歡揉揉肚子來緩解,可是你知道嗎,你的耳朵上也有很多“開關”,可以控制胃部的運動。

按照中醫理論,小小的耳朵上有上百個穴位,是對應著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反應點。通過按壓耳穴,刺激這些反應點,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耳穴按摩治療腸胃病的原理:通過刺激相關穴位,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及逆向蠕動的狀態,捋順胃部運動,從而解除胃痙攣、嘔吐、胃氣上逆、胃酸反流等症狀。

一些長期患病的患者對著鏡子會發現,耳廓處有較深的褶皺,就是基於耳部對胃腸的反應。

各種消化問題對應的耳穴位置(如下圖):

胃腸不舒服時按壓相應的位置會感到明顯的痛感,如胃痛、嘔吐按壓胃區,反酸按壓內分泌點,飢餓痛按飢點,便秘按壓便秘點,腹瀉按壓神門等。

按摩方法:

指尖垂直按壓相應穴位,力度逐漸加大,以可以耐受為度,一側按壓5分鐘後換另一側。反復一兩次後,嘴裡會打幾個酸嗝,說明胃腸痙攣解除了,疼痛或反胃的症狀會感覺明顯減輕。

注意事項:耳穴往往是一個區域而不是某個點,如果找不准也可以用指尖試探尋找,哪個地方壓痛比較明顯就是我們要找的穴位。按壓前修剪好指甲,以免劃傷皮膚。

除了耳部的穴位外,與胃腸相關的穴位遍布全身各處,找准穴位堅持按摩,有時可以得到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我有一些老胃病患者通過穴位按摩輔助中藥治療,提高了康復的速度和效果。

文章來源:淮安海之聲旗艦店

你的手上原來暗藏“機關” 全院醫生都佩服它!


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手是一個全息元,刺激相應的穴位可調整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狀態,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快來看看你的手上暗藏的這些“機關”吧!

戒菸:戒菸穴

有煙癮的人總感覺戒菸很困難,不妨試試中醫戒菸法,壓壓手上的戒菸穴。利用穴位刺激,調節神經系統來消除煙癮,調節和改善臟腑功能。

戒菸穴很好找,就在手上的陽溪穴與列缺穴之間中點處。大拇指往上一翹,大拇指的根部會出現兩個肌腱,中間的坑里面就是陽溪穴,而列缺穴則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煙癮發作時,盡量用力按壓戒菸穴,有明顯疼痛感,才能有效抑製菸癮。



牙痛:合谷穴

合谷是鎮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一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臨床醫生常用合谷治療牙痛、子宮收縮痛、頭痛、三叉神經痛、腹痛、手臂疼痛等一切實證疼痛。

合谷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按揉時可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合谷穴,再以左手拇指按壓右手合谷穴各100次即可,按壓時稍大力,以產生酸麻感為宜。

頭痛:列缺穴

受了風寒,有時會引起頭痛,可以通過按揉列缺穴來疏衛解表,還可以結合熱毛巾敷額頭的方式一起進行。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列缺能使人頭目清利,是治療頭部、頸項部疾病最常用穴位之一,常用於治療偏正頭痛、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頸項痛等症。

失眠:神門穴

很多人一天工作下來感覺煩悶不堪、心慌意亂,晚上更是失眠睡不好,到了第二天頭昏眼花、萎靡不振。可以經常按摩神門穴,它在心經上,位於手腕的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按摩起來很方便。

注意按揉的時候力量不要太大,點到為止就好,堅持下來也有助於緩解壓力。

生悶氣:內關穴

生活中不少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碰到不順心的事情生氣,但又不好直接發洩出來,強忍著生悶氣,非常難受。這時,可用一隻手的拇指用力掐住另一隻手的內關穴,能幫助心情很快平靜下來。

從腕橫紋起向上2寸就是內關穴,刺激這個穴位能發揮寧心神、開胸解悶、疏理氣機的功效。

愛著急:勞宮穴

有些朋友脾氣特別容易著急,一遇到點什麼事就暴躁了。有心火了要發洩,不妨多按一按勞宮穴。

勞宮穴是一個與心相連的穴位,位於人體的手掌心,在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每一側勞宮穴按摩5分鐘,就能幫助降心火,性格也會平穩一些。

降血脂:太淵穴

對於一些輕症血脂高的人,不妨試試按壓穴位,對降低血脂有一定的輔助功效。太淵穴位於手掌腕橫紋橈側(拇指側),動脈搏動處即是。

用手指在穴位上做環形按揉,按揉的面積一般以穴位為圓心,直徑1.5厘米左右為宜,以揉轉1圈為1次,揉按頻率可快、可慢,一般以每分鐘60次為宜,每次按揉2~3分鐘。可通調血脈、扶正祛邪、降低血脂。

文章來源:灸一生

頸椎不好,記住3招5穴位!



現在,很多人都有頸椎病,除了中老年人以外,辦公室一族、電腦一族,還有我們現在的低頭族、手機一族,都會出現頸椎問題。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突出退變所導致的神經筋膜及血管受壓引起的一系列的頸椎病症狀,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可恢復的神經功能損傷。可引起多種疾病,如:吞嚥障礙、視力障礙、頸心綜合徵、高血壓頸椎病、胸部疼痛、下肢癱瘓、猝倒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第一個動作:拍後背

用我們的手朝對側的後背拍打,你拍打後會覺得這個地方放鬆了,肩部的肌肉放鬆了、血液循環改善了,對頸椎就會有幫助。

有很多人年紀大了,手夠不著,根本打不到,打頸子上去了,這個沒關係。

你如果沒有辦法這樣敲打的話,你就從前面,前面沒有後面的效果好,但是總比不打好。



第二個動作:踮腳

下面就是對頸椎有好處的另一個方式——踮腳。因為我們這背後這一條太陽經,從頭頂到腳底,它都是太陽經通過的地方。我們伸展太陽經最簡單的方法。

先踮起腳尖,如果腳尖踮得很平穩了以後,挺腰、抬頭、仰頭、用勁。這樣一個動作做下來以後,整個背部受到了拉伸,包括你的頸。

這是循序漸進的,先把腳尖踮好,然後再考慮到仰頭,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個肩膀就很放鬆了,逐漸地在家裡練,先練踮腳。

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實在是做不了仰頭,你就光踮腳就可以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做得很好了,踮腳、仰頭,同時保持一段時間。

如果再做得很好了,可以抬起來,抬一段時間,然後再平,這樣的話,時間久了,對頸椎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兩個簡單的小動作可以保護頸椎,再給大家介紹一個睡前動作。

滾一滾,滾出健康——滾背

晚上睡覺前堅持滾背,可提昇陽氣,疏通督脈和膀胱經,修復受損的頸椎。

方法:躺在地上你把雙膝摟在自己的懷裡,頭盡量勾著膝蓋。就像一個軲轆一樣,滾過去滾過來,滾36次。滾的時候呢,舌頂上齶,頭盡量勾著,人就蜷在那兒就像個圓軲轆一樣。

那什麼在著地呢?脊椎在著地。你人這麼蜷過來之後,整個人就是脊椎在著地,滾過來滾過去,專門通你的脊椎。

按摩五大穴位治療頸椎病

1、揉捏風池穴

取穴定位

位於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髮際兩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後,一隻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2、按揉秉風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岡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對側食、中、無名三指按揉秉風穴2分鐘,以肩背有酸脹、上肢發軟無力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風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落枕、頸部肌肉酸痛、頸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紋面按揉3分鐘,可兩側同時進行,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頭明目、通經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以及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後頸根部第7頸椎與肩峰之間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於身後,用雙手拇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然後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頭項強痛、頸椎活動受限、頸項肌痙攣,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舉等。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於屈曲肘關節,肘橫紋的外側頭。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熱和營、降逆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及頸椎疼痛、上肢過電樣疼痛、手臂麻木等。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這3個穴位,平時多按摩,對降血糖有好處


針灸按摩的理論基礎是在於穴位的選取,雖然糖友不能自行施針用灸,但可以在了解穴位基礎知識後進行自我日常按摩保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預防或延緩並發症的進展。

為大家推薦3個常用、易取、而又方便定位的穴位,長期按摩效果明顯。

1.足三里穴

專業定位: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通俗定位:這個穴位在肌肉上,不是在骨頭上!膝蓋骨下面有兩個凹陷,外面的凹陷叫“犢鼻”,犢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寬度)的位置,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作用:足三里歸屬足陽明胃經,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自古以來就是保健要穴。



糖尿病患者多有乏力,免疫力低下,胃腸運動失常等症,故適合選用此穴。同時配合內關、合谷穴一起按摩,可以有效緩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並發症。

按摩方法:可隨時隨地按揉,每次按揉次數為100~200次,當感覺到酸脹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每週按摩3次以上。按摩足三里穴的同時,最好配合內關穴與合谷穴一起按摩。

2.湧泉穴

取穴方法: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按摩方法:每晚臨睡前1小時,兩手互相交叉著搓揉足底的湧泉穴,每天堅持搓10~15分鐘。

作用:散熱生氣。足少陰腎經的常用穴,有較好的補腎作用,也是急救穴之一,可以刺激人體微循環,改善糖尿病症狀,還能改善失眠。

注意事項:如果大力按壓此穴之後,感覺到很疼,此類人適宜按摩湧泉穴。但如果大力按壓之後,疼痛感不明顯,或者深陷進去久久無法恢復,說明腎氣虛弱,就不適宜按摩了。

3.神闕穴

取穴方法:位於我們肚臍的正中央,即肚臍的位置。

按摩方法:每天晚上臨睡前,平躺在床上。雙手先搓熱之後再雙手上下重疊放在自己的肚臍上,先順時針揉轉200下,按摩的時候要注意手法輕柔,動作緩慢。當感覺到腹部發熱並且沒有任何不適感後停止。

之後再以神闕穴為中心開始按摩,按摩可以擴大到整個腹部,因為人的腹部上分佈著多個穴位,一起按摩這些穴位可以起到調整腸胃脾、前列腺以及膀胱等器官的作用。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屬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也是一個重要的保健穴,對改善身體陽氣,促進機體健康有重要作用,對小便不利、胃腸不調者有較好的作用。長期按摩神闕穴不僅可以改善體質,還可以起到降血糖的效果。

注意事項:女性糖友,來月經時不宜按摩神闕穴。腹部有腫瘤或炎症時也不宜按摩神闕穴。

經常按摩以上3個穴位有利於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並發症。

作者:陳小松

單位:北京是西城區平安醫院醫師

溫馨提示:糖尿病之友今日頭條號為公益性科普公眾號,除原創插圖外,其他圖片僅為說明穴位位置而適當引用。

文章來源:糖尿病之友

提肛能緊緻、養顏;提肛能補氣、提陽


提肛運動的好處

肛門,這是一個私密隱晦的地方,很少人會提及,但是肛門運動對我們身體很有好處:提肛運動是一個平衡全身的運動,有助於臟腑的正氣補養,正氣足,邪不易侵身,所以濕熱犯大腸,導致大腸濕熱也是很難的。我們每個人,尤其是臟腑氣血比較虛弱,或是發便秘、好腹瀉的人,不妨試試“提肛運動”。

1 、防治肛門疾病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對脫肛患者來說,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療方法。提肛使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脫肛症狀。

2 、可以活血祛淤,消除痔瘡,而提氣縮肛時會對肛周靜脈產生一個排擠作用,使局部靜脈回流暢通,尤其選擇在呼氣時收縮肛門,利用此腹內壓較低的契機,更有利於肛門靜脈血液的回流。

3 、能夠強壯會陰,提高“性”趣

在女性骨盆底和陰道的肌肉中有一束肌肉叫做“恥骨尾骨肌”。它猶如一張繃緊的吊床,支撐著骨盆內的全部臟器和陰道的肌肉。

4 、可以約束尿道,治療尿失禁

經常做提肛動作,可以增強骨盆底肌肉群的反應和收縮能力,加強尿道的阻抗力,使約束小便的機能得到恢復和加強,就能祛除尿失禁的困擾。



基本操作方法:

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 ~3 秒鐘,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 ~3 秒,再重複上述動作。

同樣盡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然呼出。這種提肛運動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當然也可以變換成更複雜的操作方法。

夾腿提肛:

仰臥,雙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逐漸用力上提,持續5 秒鐘左右,還原,可逐漸延長提肛的時間。重複10 次,每日2 ~3 遍。

瑜伽式收陰法:

採取坐位,有意識地收縮尿道、陰道、直腸括約肌,然後放鬆。如此反复50 ~100 次,每日2 ~3 遍。

仰臥屈腿挺身:

仰臥屈膝,兩足跟盡量靠近臀部,兩臂平放體側,以腳掌和肩部做支點,骨盆抬高,同時收縮肛門,持續5 秒鐘左右,還原。重複5 ~10 次,每日2-3 遍。

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做l ~2 種或2 ~3 種即可,不必都做,關鍵是要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良好的養生養腸效果。

目前,臨床上主張進行提肛鍛煉,健康人可以每天堅持進行鍛煉,這樣便可避免與減少腸道和​​肛門疾病的複發。即使是做了肛腸手述的人,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從術後第三天起開始進行,逐漸增加鍛煉幅度,延長鍛煉時間。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散步,最溫柔的戶外養生!一張圖“糾正”你的走姿

長壽秘訣已破解,就是心胸豁達!記得這些“解氣​​穴”!



在一般人的了解中,長壽必須是和鍛煉、戒菸戒酒有關,但實際上,美國心理學家經過二十年的研究發現,決定壽命長短最最最重要的因素卻無關菸酒運動,而是人際關係!

如何活得輕鬆自然,安享幸福?作為離退休人員應心裡想得開,心胸豁達與廣闊,妥善對待與處理好事情,心情的視野要寬敞與舒暢。如果總是想不開,越想越氣,自控能力減退,情緒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現反常現象。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出言不遜,使你的人品大為降格,人際關係受損。總而言之,離退休人員應持有平心靜氣,要有知足、感恩、樂觀開朗心態,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樹立喜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塑造健康的心態,塑造陽光心態,就是建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如果是你內心有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融化了也還是零度。要想溫暖別人,你內心要有熱;要想照亮別人,請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內心。


人之所以會生病,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說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曲崇正指出,生一次氣毀一次健康,生氣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後果更加嚴重。

都說“生氣是百病之源”,但人總有按捺不住脾氣,想要發火撒氣的時候。到底,有沒有什麼保健方法能夠幫助老人快速安定情緒呢?下面,我們來聽聽專家的意見。

生氣為百病之源

《黃帝內經》有云:“百病皆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看似不經意的小情緒,卻影響到我們體內最基本的物質——氣。“氣”會隨著情緒波動在人體內上下起伏,打亂身體的正常運行,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

舉個常見的例子,很多老人一生氣就吃不下飯,感覺胸口堵得慌,這時候他們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去按揉胸口,其實這就是身體在自發地調節。之所以堵,就是因為那裡有一團“氣”,需要揉一揉,把“氣”揉散了,胸口堵塞的現像也就緩解了。

常揉穴“解解氣”

中醫講究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氣”所導致的疾病,老人要認准不同的“撒氣閥”來解氣。

肝火上炎型肝火上炎的主要表現是煩躁不安、頭暈目眩、口苦目赤、性急易怒等,要緩解其不適症狀,可試試按揉太衝穴。

太衝穴在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隙後方凹陷處,用拇指指腹按壓點按該穴3~5分鐘,注意按壓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脹痛感為佳。

腎水不濟型肝火過旺,心血不足,也會導致腎水不濟、虛火上炎,產生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盜汗失眠等問題。此時,可以按揉湧泉穴及太谿穴

湧泉穴位於足掌心,第2、3蹠骨間,蜷足時呈凹陷處。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足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盤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壓右側的太谿穴,按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次,然後以相同手法按壓左側的太谿穴。

肝胃不和型肝氣鬱結,胃失和降,以脘脅脹痛、噯氣吞酸、情緒抑鬱等為主要表現。有此類問題的老人,可按摩內庭穴及中脘穴。

內庭穴位於腳底部,足背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彎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壓揉按穴位,早晚各1次,先左後右,各揉按3分鐘。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用拇指點中脘穴,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重複數次,直到症狀減輕。

三焦積熱型當三焦有熱,老人會有面紅耳赤、心煩燥熱、口鼻生瘡、大便燥結等現象。一般來講,按摩外關穴可以緩解以上症狀。

外關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按摩外關穴時,可以一邊緩緩吐氣,用力按壓2秒鐘,反复5次,再以相同次數按壓對側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脾胃是“後天之本”,這些方法,讓你中氣十足!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著,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現代養生寶典。

內經語錄

《靈樞-決氣》說,“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飢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


中醫認為藏象學說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人從出生之後成長,長大以後學習、工作、娛樂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都是要通過飲食而來,但是飲食必須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正常的轉化為氣血能量。

中醫認為,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這四個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能養脾胃;

命門(位於第二腰椎下兩腎俞之間)顧名思義,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溫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

每天對這四個穴位艾灸10~20分鐘,以皮膚發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增強抗病能力。平時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助人為樂足三里

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人憤怒、怨恨或焦慮時,胃和臉一樣充血而發紅;人悲傷、沮喪或憂鬱時,胃就變得蒼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動也減少。中醫也認為,不良情緒會影響肝的調節功能,進而會影響脾胃。可見,學會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從中醫經絡學來看,足三里穴是胃經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治臟腑疾患,尤其擅長治療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謂是一個多面手,有通調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四總穴歌》中有這樣一句口訣說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說,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都可取它來治。

不僅如此,足三里穴還是一個長壽大穴。若經常刺激足三里穴,還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

按摩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處按壓,每次5~10分鐘,以有酸脹、發熱感為宜。很多上班族長時間坐著,難免感覺體乏肢酸,可在休息時敲打足三里穴,再輔以按摩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即感疲勞頓消,步履輕盈。

高血壓、糖尿病、頭痛、頭暈、產後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過每天按揉此穴來緩解。

腹瀉剋星有天樞

天樞穴在肚臍旁2寸處,為胃經要穴,也是大腸經的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之處,具有健脾和胃、通調腸腑的功效,能治療很多疾病,如胃痛、腹瀉、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月經不調等。

除了天樞穴外,還可灸關元穴和氣海穴,這兩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對緩解腹瀉也很有功效。

其實脾胃,就是水穀運化的第一道關卡,水穀就是我們的食物,吃進去的東西,全都依賴脾胃去運化成精微,重要的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元氣,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一氣,也是靠脾胃運化後補充到腎中,這就是後天之本的由來。中醫人都知道說脾胃是後天之本,那麼養好脾胃,你就中氣十足!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中醫提醒!這8個穴位可能是你的救命鑰匙!


健康長壽,平安幸福,一直以來都是整個人類的夙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候一些災禍的發生我們無法預料。所以掌握一些急救之法真的很有必要。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很多突發疾病,如休克、昏厥、頭痛、嘔吐等,如果不及時去醫院治療,就會帶來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險。送往醫院前不妨採取中醫急救法,針對日常常見的突然急症,進行針灸、刮痧、放血、中醫急救方劑治療等,可緩解病痛或者止住突發疾病。

第一把鑰匙止休克掐壓人中穴

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人中穴主治:癲狂癇、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面腫、腰背強痛等症。

第二把鑰匙止頭疼按壓太陽穴

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現代醫學證明,打擊太陽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腦震盪使人意識喪失。

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第三把鑰匙止鼻血捏腳後跟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後跟(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

第四把鑰匙止咳嗽指壓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分處。咳嗽不止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個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療法。

第五把鑰匙止便秘點按天樞穴

便秘患者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感覺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

堅持1分鐘左右,有便感,然後屏氣,以增加腹內壓,稍後即可排便。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

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痺、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第六把鑰匙降血壓按壓勞宮穴

高血壓患者生氣、暴怒、激動或勞累時,血壓會急劇上升。

此時按壓勞宮穴(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握拳,中指尖所指處即是勞宮穴。

第七把鑰匙止胃痛揉按足三里穴

胃痛時,可用雙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痛麻脹感後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壯身心的大穴。

第八把鑰匙止嘔吐指按內關穴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三橫指,兩筋之間)止嘔。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氣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腹瀉、精神異常等。

其實,中醫最大的優勢並非慢性病,而在於對急症、重症的診斷和治療,臨床工作中,看似越急越重的病,中醫在認證準確、用藥精當的前提下,起效也會越迅速。他指出,從六經辨證的形成到金元四大家在學術上的發展一直到溫病學派中衛氣營血、三焦辨證學說的創立,任何一種對於中醫學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辨證方法的確立,都根源於危急重症的治療。

中醫治療危重病的“武器”完備,卻缺少操練。一提到中醫治療急症就會想到高熱、中風、急腹症等,實際上中醫並不是只能治療這些急症,而是因為在其他領域中研究和思考相對較少。這就需要每當出現一個中醫急診病例,就要通過這一病例救治過程中的一個點深入思考,再擴展開來找到一個面,樹立“在危重症治療過程中中醫的合理參與能使治療的成功率和成活率明顯提高”的觀念,使中醫在危重症的治療中“不再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9種體質,表現及調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