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最經典的室內健身動作!

按壓這幾個穴位可疏通經絡,養心益神,有助睡眠!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藏神,主神誌。穴位按壓可疏通經絡,養心益神,有助睡眠。

方法1:按壓肚臍

肚臍即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5~7 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並可治療大便秘結。


方法2:按摩雙耳

經常按摩雙耳,對神經衰弱、耳鳴、頭暈、心悸、失眠效果很好。其具體做法是:先將雙手摩擦發熱,然後用雙手掌同時輕輕揉搓耳廓2~4 分鐘,再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揉捏耳垂2~4 分鐘,接著向下有節奏地反复牽拉耳垂40~50 次,直到耳廓有熱脹感為止。每天5~8 次,可促進血液循環,養心安神。

方法3:擦湧泉法

失眠、心悸者,可於臨睡前擦湧泉穴法治療,此法有一定效果。方法是:兩手搓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然後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四次為佳。按摩湧泉穴,有助於失眠、心悸症狀的緩解。

文章來源:保健時報

消化不良怎麼辦?三個穴位來解決!動手揉一揉,馬上就見效


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統本身的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的症候群,多因肝鬱氣滯,飲食不節所致。如暴飲暴食、時飢時飽、偏食辛辣肥甘,或食過冷、過熱、過硬之物損傷脾胃,或久病體虛、脾胃消化功能減弱而致。

選穴取穴

中脘、氣海、關元、內關、足三里等穴。


按摩方法

步驟1中脘、氣海、關元等穴處用掌揉法順時針與逆時針各按揉1~2分鐘。

步驟2在雙側內關、足三里等穴處用拇指推揉1~2分鐘,使局部有酸、脹、麻的感覺為止。每日按摩1次,至愈為止。

​​

預防本病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飲用各種易產氣的飲料,宜戒菸酒,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經常進行鍛煉以保持健康體態。

文章來源:養生辭典

穴位妙用:掌中珍寶——勞宮穴


勞宮穴,又名五里、掌中、鬼路。“勞宮”一詞中,勞指勞作;宮,即宮殿,王者所居之所也。本穴位於手掌,手是勞動的器官,故名為勞;心為君主之官,其心包經循行於掌心之間,為其居所,故名為宮。

《黃帝內經·靈樞》曰:“心出於中衝……溜於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為滎。”此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

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勞宮穴,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勞宮穴。此燥熱之氣直上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本穴在五行屬火。

本穴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為乾燥,故此有散熱燥濕之功。對於心火內盛、心神被擾、胃火旺盛、濁氣上攻所致的病症具有清瀉火熱,開竅醒神,除濕和胃,涼血息風,消腫止癢的作用。


勞宮是個“醫藥箱”

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主治心痛、心胸煩悶、掌心熱等與心有關的病症。所以,刺激勞宮穴能夠保護心臟,如調節心率、血壓等,對心火亢盛、心陰虛等證引發的失眠、汗出等也有效果。除此之外,該穴位與其他經絡的穴位結合,也能治療胃腸道症狀如便秘、胃痛等。

心系病症

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所以按摩勞宮穴可以起到靜心寧神、鎮定醒腦的作用。

當生活工作壓力大,經常處於身心疲憊之中,這時適當按摩一下勞宮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迅速地消除疲勞;對於心率不齊,尤其是對於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的血壓不穩、心動過速也有良好地治療效果。按壓勞宮穴能迅速安定情緒,讓人保持鎮定,讓心率恢復正常。

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心的勞宮穴,右掌按摩左腳底湧泉穴,左掌按摩右腳底湧泉穴各200次,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可以治療失眠。

心火妄動,心神不安,往往是陰虛火旺的表現,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五心煩熱、心煩不安,手心腳心發熱,有向外冒火的感覺,尤其是天冷睡覺時,喜歡把手腳放在被子的外面。五心煩熱的時候可按揉勞宮穴、少府穴和湧泉穴。

手掌心處有兩個重要穴位,除勞宮穴外,另一個是少府穴(握拳時,小指指尖落在掌面處),屬於手少陰心經,五行也屬於火。汗為心之液,汗液為心火動心陰,在手掌蒸騰而出,人在緊張、焦慮時,手心出汗明顯,在中醫屬於心神不安,心火妄動,因此按揉勞宮穴和少府穴可以緩解出汗症狀。

腦血管病

按勞宮穴還可以治療中風,因勞宮穴可清心泄熱,配極泉穴、委中穴可開竅啟閉;配外關穴、太衝穴可以調和經脈,疏通氣血,平肝息風。臨床應用治療出血性中風效果較好,此法需要專業醫療人員根據病情辨證操作。

日常生活中適當按摩刺激勞宮穴、湧泉穴,可以活血化瘀,明顯增強人體血液循環,改善血管收縮功能,養護血管,預防血管硬化,對中老年人有很好的保健養生功效。

點壓勞宮穴還可治療血壓驟升。高血壓病患者因生氣、暴怒或激動血壓急劇上升,此時可按壓勞宮穴,用大拇指從另一隻手的勞宮穴開始按壓,逐個按到十指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壓。按壓時要保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

胃腸病症

現代人由於生活緊張、三餐不按時,緊張繁忙的工作壓力,加班熬夜或應酬喝酒等,易引起心胃火旺,經常會有胃痛發作,這時按揉勞宮穴5~10分鐘就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中醫認為,引發口臭的主要原因是胃經熱盛所致,勞宮穴善於清熱,針刺泄熱效果佳,病情嚴重者可以配合勞宮穴點刺放血,此法需要專業醫療人員根據病情辨證操作。

從經絡穴位上看,勞宮穴與治療便秘聯繫不大,但在手全息反射區上看,勞宮穴的位置在手心這一塊,正是腸道反射區所在位置,按摩勞宮穴時,腸道會根據反射區所受到的刺激而不斷加強蠕動,所以便秘時按摩一下勞宮穴,很快會有便意,這個規律在早上7點鐘左右表現最明顯,因為此時是大腸經當令。

勞宮穴按摩小方法

以右手的拇指(或指關節、按摩棒等)置於左手本穴,其餘四指置於手背面支撐,用大拇指以旋轉方式按揉,一次約20~30秒。左右手交替操作,每天1~2次。

特別提醒:

望聞問切微課堂視頻以及文章只做教學指導,不針對具體臨床治療,如果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文章來源:望聞問切微課堂

心、肝、脾、肺、腎,調和五臟,運動小妙招,幫您解煩惱


1、下蹲運動強心:一些人從蹲位站起時常出現眩暈感,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忽視心臟功能這個主要因素,常做下蹲運動可改善此症狀。

方法是:雙腿屈曲,屈曲的程度量力而行,體質好者可全蹲,蹲下後停幾秒鐘再站起來,老年人可半蹲,或只略呈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的深度, 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下蹲30~40次即可。

下蹲



2、扭腰運動健脾胃:腸胃功能不佳者宜做扭腰運動。方法是:站立後,兩膝分開與肩同寬,放鬆上身,將腰部最大限度地轉向一側,然後轉回來,再轉向另一側,如此反复,每天早、中、晩各做1次,每次做100遍,可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

3、微笑運動強肝:人在笑時,面部表情的運動,使胸肌與腹肌​​也參與共振, 對肝臟等消化器官起到鍛煉與“按摩”的作用,可使進肝膽蠕動,增加膽汁分泌,有助於增強肝功能。

跳躍運動

4、跳躍運動壯骨:美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以絕經前的女性為對象進行觀察,發現每天堅持上下跳躍(或跳舞)的女性, 一年後其骨密度增加,容易發生骨折的髖部增厚了3%。究其奧妙, 乃是跳躍運動加快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而地面的衝擊力又激發了骨質的形成,只要每天堅持做50次跳躍運動,就能收到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

呼吸運動

5、調呼吸運動養肺:早晨起床後經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即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4秒,這種方法可以養肺, 還有一種閉氣法,經常來用閉氣法,有助於增強肺功能,即先閉氣,盡量閉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再呼出來,如此反复做18次。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胖人補氣,瘦人補血,不論胖瘦都要先補這裡!


【氣】分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

先天之氣就是我們常說的元氣,是爸媽給我們,本來就存在身體裡的氣。

後天的氣被稱作中氣,是我們吃五穀雜糧後,通過運動產生的一種氣。

【血】是我們人體當中先天存在的。中醫認為,血跟腎有關係,腎主骨,骨生髓,髓就生血。所以,腎氣虛了以後,血就是不足了。

血是氣之母,氣是血之帥。氣血平衡,壽命就長!

胖人補氣瘦人補血

【氣不足則胖】氣是人的動力,氣足就可以把體內的脂肪垃圾給排泄掉。如果氣不足排泄不暢,脂肪就會在肚子上堆積。

很多人到了中年為什麼會肥胖?就是因為他的氣比年輕時候少了,沒有辦法把脂肪給代謝走。而氣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氣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運化出了問題。

【血不足則瘦】血不足就陰虛,陰虛就火旺,火旺就會加快體內脂肪垃圾的代謝,同時也會把一些正常的營養成分給消耗掉。

無論是胖子還是瘦子,補氣還是補血,最根本的都需要補脾!



如何判斷是否脾虛?主要從下面三點來看

1、看手

先看手上的食指,食指反映了整個脾胃功能的情況,如果食指有彎曲變形,根部有酸痛感說明你的消化系統功能出現了障礙。

特別是在商陽穴和前頭穴這兩個穴位所在的食指關節處出現硬塊、結節、色變,都說明脾胃虛弱得比較厲害,平時可以多按揉這兩個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還要將十個手指併攏,看手指間有沒有縫隙。如果手指根部縫隙過大,就是人們所說的“漏財手”,長了這種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2、看眼

如果這個人總是眼袋水腫,就表明他的脾胃虛弱。要想徹底消除眼袋,必須先補脾胃,脾胃強壯之後,運化才有力量,身體的水濕會慢慢減少,眼袋就會慢慢變小甚至消失。

3、看舌

舌的體積比較胖大;舌頭兩邊有凹陷下去的齒痕;舌表面中間有一道豎著的深深的溝;舌頭表面有裂紋;舌苔厚膩、或者發黃。

如果有以上舌像,可以基本斷定脾胃不好,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

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醫學科學家”、中央領導人的保健醫胡維勤為大家推薦四寶粥,補脾胃有神效,據說一個禮拜就發揮作用了,有的需要半個月起效,脾胃會慢慢就好起來。

【方法】蓮子肉10克左右,山藥要2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實10克左右,加一兩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就吃一碗這個四寶粥,晚上還可以再喝一碗。

【提醒】脾胃怕冷,怕濕,怕撐,怕甜,所以日常不要著涼,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濕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只有擁有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才會有健康的脾胃,也才有可能達到氣血平衡,百病不來。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湧泉、內關、百會、命門、關元、三陰交、腎俞等人體九大保健穴位


在漫長的中醫學發展過程中,我們的祖先經過長期的實踐與觀察,發現在人體的眾多穴位中有一些穴位具有養生保健功能,經常刺激這些穴位,能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故將這些穴稱為保健穴或長壽穴,平時可定期按揉些穴位,以延長我們的壽命。

湧泉穴

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少陰腎經上的要穴,它除了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外, 還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方法是:來用正坐或仰臥,用兩手拇指指腹自湧泉穴推至足根,做前後反复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搓畢, 再用大拇指指腹點按湧泉穴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每日按摩1-2次即可。

內關穴

內關穴

內關即內在之關要,在《靈樞·經脈》中又稱為“兩筋間’ 它既是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此穴對心血管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可以防治心血管系統的各種疾病,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時常選此穴為主穴,所以,內關穴又被稱為“心寶”“冠心病的救星”等。

方法是:取正坐或仰臥,保持仰掌的姿勢,用你的左手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穴上,每次技壓10—15分鐘,然後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每天按摩2~3次。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胃,助消化,疏風化濕,通經活絡, 扶正培元,益氣增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功能。

方法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兩側足三里穴各1次,每次5~10分鐘,每分鐘按壓,5~20次,以使局部感覺酸痛為度。

命門穴

命門穴

命門穴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之一,經常用手摩擦此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 通利腰脊,延緩人體衰老。

方法是:將兩手相互搓熱後,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宜,最後再將兩掌搓熱摀住兩腎,意念守住命門穴約10分鐘即可。

百會穴

百會穴

百會穴既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經常按摩此穴,可昇陽固脫,振奮陽氣,清熱開竅,健腦通絡,輕身延年,青春不老。

方法是:睡前端坐在床上,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穴至發熱為度,每次108 下,感覺局部按壓有微脹感即可。

關元穴

關元穴

關元穴為一身元氣之所在,是生化之源,亦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主生殖,主元氣,按摩此穴,可固護元氣。

方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左右,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合谷穴

合谷穴

合谷穴白古以來就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首選要穴,經常按摩此穴,可醒腦開竅,疏風清熱, 注風解表,宣肺利竅,鎮靜安神,平肝息風,疏經活絡。

方法是:按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的療效。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兼有調控3條經絡的作用,也是保健長壽要穴,具有健脾和胃、補調肝腎、行氣活血、滋陰生津、疏經通絡的作用。

方法是:用右手拇指指端按壓左側三陰交穴, 一壓一放為1次,如此連做10—20次;然後再換左手拇指,如法按壓右側三陰交穴10~20次即可。

腎俞穴

腎俞穴

俞穴是腎臟的背俞穴,具有滋陰精、壯陽氣、補腎之精氣、利水消腫、聰耳通竅的功效。

方法是:每天臨睡之前坐於床邊,垂足解衣,然後保持閉氣,舌抵上顎,目視頭頂,兩手摩擦雙側腎俞穴,每次10-15分鐘;也可在每天散步的時候,用雙手握空拳,邊走邊擊打雙側腎俞穴,每次擊打30~50次即可。

溫馨提示

除了上述的保健要穴外,裁們還可以經常按摩以下穴位,也具有保健養身的作用。

1、按摩氣海穴有益腎補氣作用,用中指或食指指指腹按揉氣海穴,每次1~3分鐘,以氣海穴出現酸脹感為度。

2、按摩列缺穴有止咳平喘、通經活絡的作用,將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處,逐漸用力,做深壓捻動。

3、按摩曲池穴有註風解表、和胃利腸、健身強體的作用,將兩手掌搓熱後,用右手掌面來回擦左側曲池穴,連做10—20次;換左手掌如法擦右側曲池穴,10—20次即可。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人體10大穴位能治病,按揉關元穴緩解脫髮!


經過數千年的鑽研和沈淀,穴位養生的神奇療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道醫認為,人體經脈上有361個穴位,如果再加上經脈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個。具體掌握這些知識,對於普通人來說十分困難,因此穴位養生似乎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點遠。 

明目醒腦穴:風池

道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复,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髮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護心臟穴:內關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於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髒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乾、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熱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後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於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於膝內窩膕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鬆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滋陰養顏穴:三陰交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後再揉。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所以不適合孕婦。

安神健體穴:湧泉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天氣轉暖後,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湧泉穴。

最後,專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並不是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陰寒內盛引起“五更瀉”,應按摩足三里


古時,把晩上的戌時作為一更, 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更,丑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我們這裡說的五更瀉,介於寅卯兩個時辰之間,從時間段上來說,就是早晨四五點鐘,此時雞鳴,所以五更瀉也叫做“雞鳴瀉”。

五更瀉

五更瀉是有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陰寒內盛所致,它非常折磨人,每天天一亮就開始拉肚子,只要每天腸鳴臍痛就得立馬從暖或的被窩裡爬起來去廁所,晩一點不行,好像沒了把門的一樣,但只要你“一瀉千里”之後臍痛立刻減輕,可這長年累月的折磨人的罪可想而知,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更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有時患者還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冷、 病乏無力等症,特別是到了炎夏轉入秋涼時,五更瀉會更為常見,並且男性多於女性,中老年人偏多。



從中醫角度來講,五更瀉就是腎陽虛引起的脾不運化,脾在運化時候需要一種氣來推動它,而這種氣就是來自兩腎之間的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不足,即腎陽不足,脾失去了運化之力,不能幫助脾胃腐熟水穀,消化吸收,這樣運失常,從而出現腹瀉。

炒核桃

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補脾腎陽氣,實踐證明,吃炒核桃仁就很有效,從中醫角度來講,核桃性溫、味甘,有開胃解毒、強腎養血等功效,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特別標明,核桃仁有補腎陽、 益命門之火的功效,所以五更瀉患者只要堅持每次吃3-5個核桃, 一天吃2-3次,半個月後,晨間腹鳴、腹痛及泄瀉會逐漸好轉,特別是體質虛弱及營養不良的人更應選擇核桃。

此外,有按摩習慣的人,可以每天按足三里穴,《靈樞·五邪》認為: “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可見按足三里有固腎益精、溫脾助陽之功,這個穴位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外一寸,每天用拇指用力按揉5分鐘,再多配合吃些核桃,不出兩個月五更瀉就好了。

足三里

此外,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夏秋交替之際,這時早晚溫差大,睡覺一定要蓋好被子。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油膩、生冷、不潔之物,還要保持良好心態,經常出去散步、慢跑、打太極挙等,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8個懶人養生動作,隨時都能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