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全球共有5億胃病患者,

中國就佔了1.2億,

是名副其實的“胃病大國”!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關鍵,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那麼,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就會百病叢生。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很多人對腎虛很了解,但對於脾虛、脾弱卻知之甚少,其實脾虛比腎虛更加可怕,為什麼?現在就給大家分析下!

通常人們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實,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



脾衰會有哪些現象?

人出生後,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

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

脾衰則力不從心,記憶力差,思維與反應遲鈍。頭暈的源頭在於後腦發空,是脾虛的問題。脾衰時,全身癱軟無力,又說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誤認為是闌尾炎。

脾胃生病的起因

01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肝與脾胃互相影響,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02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

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盡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03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現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鬱多見,容易導致痰濕內滯,直接的結果是體重易超標。

因此說,對於痰濁偏重的人,用補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陽明,洩去濁毒,最利於健康。

不少人有體會,平時喝蘿蔔湯,或吃炒香的萊菔子粉,即覺舒服。痰濕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為主,千萬別濫吃補藥或營養品,以免壅滯氣機。

04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靈樞-決氣》說,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

可見飲食充足,同時機體氣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將其轉化為精氣,化生為氣血而濡養於神,於是人的神氣充沛,生氣勃勃。

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會極度疲勞,整日想昏睡,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

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詞,“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因此脾衰比腎虛更可怕。

腎水足則脾有力量,寒濕不在。腎水虧則脾衰,則形成寒濕。脾臟濕,腎臟燥,最終演變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腎寒和腦衰。

補脾的食譜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甘藷、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兔肉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豬肚(豬胃)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於虛弱、泄瀉,近代用於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牛肚(牛百葉)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於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近代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這裡灸一下,脾好更年輕!

脾衰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慣出來的。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反應。臟腑之間相輔相成,就如一個運轉的機器,各個零件達到平衡才能運轉,身體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取穴:中脘穴、足三里、三陰交、脾俞穴、太白;堅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鐘,以皮膚潮紅為佳,堅持一段時間,效果相當顯著。

01 中脘穴

促進經氣運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膚色。

02 足三里

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具有培腎固本,行氣活血,補虛益損。

03 三陰交

可以健脾補血、活血化瘀。

04 脾俞穴

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05 太白穴

屬脾經上的原穴,也是補脾大穴。

在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脾號稱“後天之本”,脾胃之氣受傷,各種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難怪自古以來,中醫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說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脾臟健康,那麼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與美麗!



老中醫述不吃藥的補脾法

1、按摩:經常按摩腹部對健脾同樣起到保健養生作用。將雙手放在肚臍部位,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60次。經常按摩足三里穴,亦能調理脾胃。

2、進行腦部放鬆活動:過度用腦也會對脾造成傷害,所以適當的時候需要對腦部進行放鬆,緩解緊張,比如靜坐,冥想等。

3、保持心情愉悅:心情舒暢也能使脾處於一個健康狀態。

推薦防治脾虛兩款食療方法:

砂仁黃芪豬肚:

先把豬肚洗乾淨備用,然後把洗乾淨的砂仁,黃芪塞入豬肚當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用大火燒開之後在改小火慢燉兩個小時直致豬肚爛,加入適量的調味品就可。此方不僅有調理脾胃的功效,同時還具有防治積食,增加腸胃蠕動的作用。

淮山蜂蜜煎:

將淮山也就是山藥同雞內金加水一起煎煮,然後去掉其藥渣取出汁水冷切後加入適量的蜂蜜攪拌均勻就可。淮山蜂蜜煎不僅有調理脾胃的作用,同時還具有補中益氣,預防便秘的功效呢?

黃金粥,養脾健胃!

材料:小米,玉米,南瓜,大棗

小米,玉米,南瓜,大棗煮粥喝,小米是老人、病人、產婦適合的滋補品,可見它最補虛,玉米調和脾胃,南瓜補中益氣,大棗補血養氣,調和五臟,這幾樣黃色的食物,各有補益的特點,都針對脾胃,而且做成粥食又是脾胃最喜歡的方式,沒有一樣是藥,但配合到一起就是最好的脾胃滋補品。

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五臟六腑都要靠脾胃運化食物的精微來養,脾胃一虛,五臟六腑都跟著虛下來,所以不管有沒有疾病的困擾,增強脾胃功能都是最要緊的事, 如果你不懂如何養生,那我告訴你用這個黃金粥來補養脾胃是萬無一失的,雖然這不是養生的全部,但是乾全不如乾到點上,後天之本養好,還愁五臟不壯,身體不強嗎?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氣血不足,百病生”補氣血多擦胸、摩腹,吃人參、龍眼


中醫學認為,所有疾病都是氣血失調所造成的。

現代人大多處於亞健康狀態,每天朝九晚五忙碌工作,壓力大,又沒有時間運動,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腰酸背痛、失眼、神經衰弱、手腳冰冷等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們身體內的氣血出現了問題, 如果這些小問題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時間再久一點,各種大的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血是血液,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它們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營養所在,也是人的精神狀態的基礎或反映,經絡的功能主要是運行氣血,只有經絡通了,氣血才能暢行無阻。

一、疊掌擦胸

左手貼於胸前,右手置於該手之上,兩手相疊,然後在天突穴與上脘穴之間上下來回緩和推擦20~30次,至有溫熱感即可,經常推擦胸部可活絡經脈,推動氣血。


摩腹

二、旋摩腹部

兩手相疊,右手在下,掌心帖附在臍上,左手掌心置於右手手背,由臍部開始,逐漸加大範圍至全腹部,再由腹部四周逐漸縮小苑圍至臍周,進行順時針方向摩動,然後再逆時針方向摩動,各50遍,堅持腹部按摩能改善五臟六附,尤其是腸胃功能,並能調整人體氣血。

膻中穴

三、點按膻中穴

以中指指腹或拇指指腹在膻中穴點按、 按揉1~3分鐘,至膻中穴部位有酸脹感為度,經常按摩此穴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

三陰交

四、按摩三陰交穴

取坐位,左小腿置於右大腿上, 以右手拇指指腹按揉三陰交穴1~3分鐘;再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腿的三陰交穴l~3分鐘,至有酸脹感為度,經常按摩三陰交六可調補肝、脾、腎三經的氣血,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因而可以達到調補精血、 健康長壽的目的。

五、食療推薦

人參

日常生活中補益氣血的食物有:

1、人參是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有大補元氣、益智安神之功效, 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2、菠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蔔素,所以菠菜可以作為補血蔬菜食用。

3、胡蘿蔔中含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c,且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一一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所以把胡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

龍眼

4、龍眼肉中含豐富的鐵質及維生素A、B族維生素、葡萄糖、蔗糖等,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等是產後婦女很好的補血食物。

5、魚膠又稱魚肚,是某些魚類的鰾經脫水乾製而成的。中醫學認為,魚膠味甘性平,可養血止血、補腎固精,具有補氣血、養容顏之功效。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五行”養生!不同體質的飲食調理方,快收藏吧!


當前,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尤其白領人群身處空調房、工作壓力大、久坐不動等因素極易導致其陷入“亞健康”困境。

那我們該如何調理自己的身體?不同體質的人是不是也有不一樣的調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是哪種體質嗎?

對於人的體質分類最早見於《內經》,該書提出了著名的“五行體質”分類,將人分為“金”、“木”、“水”、“火”、“土”等5種不同的體質類型。

這種五行體質的劃分主要是根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群,對每一地域人群的大致體貌、性格特徵、易感疾病等身體概況進行分類,歸納出5種不同的體質,這是最早的體質分類嘗試之一,也是道醫對於病患進行系統分類的開端。

對照一下,看看你屬於哪一種體質?


1木型體質——特徵

面色偏青蒼色,身材修長,頭小,臉型長,肩膀寬闊,背部挺直,身體瘦而露骨,手足靈活,關節柔韌性好。這類人一般能耐受春夏季節,而在秋冬季節容易生病。

2木型體質——易患疾病

中醫肝膽系統疾病和現代醫學神經系統疾病。

3木型體質——飲食調養

以疏肝解鬱和調理脾胃為主,平時宜食用健脾養胃之品。可吃豆腐、土豆、姜、蔥、竹筍、山藥、豬肉、雞蛋等食物,平時還可喝玫瑰花茶、山藥枸杞粥、黑芝麻糊等。

1火型體質——特徵

面色偏赤色,形體豐滿,肩背肌肉寬厚,行動急速,性格急躁,待人耿直,思維敏捷。這類人一般能耐受春夏季節,而在秋冬季節容易生病。

2火型體質——易患疾病

易出現陽虛陽亢,多見心煩易怒、口乾口渴、面紅目赤、頭痛、流血等。有患中醫熱病、血症及現代醫學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潛在傾向。

3火型體質——飲食調養

以養心安神為要,如百合、蓮子、紅棗、竹葉、麥冬等,忌食辛燥之品。

1土型體質——特徵

膚色偏黃,頭大,臉型圓,肩背寬闊,肚子比較大,四肢勻稱。肌肉豐滿,步履穩重而輕快。這類人一般能耐受秋冬季節,而在春夏季節,特別是長夏濕熱季節容易生病。

2土型體質——易患疾病

脾胃消化系統疾病。

3土型體質——飲食調養

可選擇黃色食物,因黃色在五行中對應的是土,如小米、玉米、土豆、南瓜、番薯、柑橘、香蕉等,可以此養護脾胃。



1金型體質——特徵

膚色偏白,頭小臉方,肩背瘦小,腹部和手足小,足跟部堅韌厚實,行動敏捷。這一類人一般能耐受秋冬季節,而在春夏季節容易生病。

2金型體質——易患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和皮膚病。

3金型體質——飲食調養

金氣主燥,應適當進食潤肺生津之品,如百合、銀耳、杏仁、柚子、枇杷等。



1水型體質——特徵

膚色偏黝黑,頭大,臉頰較寬,肩膀窄小,腹部及臀部大,行走時經常搖晃身體。頭髮濃密而黑,怕寒喜暖。這一類人一般能耐受秋冬季節,而在春夏季節容易生病。

2水型體質——易患疾病

腎病及骨關節方面的疾病。

3水型體質——飲食調養

飲食上避免寒涼,適當進食有溫陽功效的食物,如羊肉、黑芝麻、核桃、生薑、小茴香、肉桂等。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夏天心臟最怕熱!揉揉5大“養心穴”,疏通血脈護心臟



立夏節氣的到來,為炎熱拉開序幕。心臟討厭熱,心血管對氣溫的變化也很敏感,心經受熱,人會出現心慌、憋悶、煩躁、失眠、神昏、血壓升高。

因此,立夏后養心是第一要務!該怎麼養?找心經!

手臂內側皮膚最白,肉最柔軟的地方便是,從腋窩中點一直到小指內側。心者,君主之官,五臟中排行老大。而心經按時辰流注,卻位列第五,因此是典型的“王老五”。您想養心安神,就要找這位王老五。

王老五藏在經絡深處的宮殿中。首先讓我們沿著極陰之泉,劃過一片少陰之海,進入心靈通道,打開精神之門,直入少陰之宮府,就找到它了。



極泉:強心保養

老人必揉之,是強心保養穴,在腋窩頂點,有動脈搏動的地方就是。擅長調理:上肢麻木,半身不遂、心痛、胸悶、兩肋脹痛、心中煩躁等。

少海:除煩降火

心在五行屬火,夏日心火重,滅火必用水,心經早準備好滅火之水,而且是一片海水,就是少海穴。屈肘,內側肘橫紋和肘尖連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條直線的中間點上,您可要記住了。

擅長調理:肘關節屈伸不利、心痛、手臂麻木、手顫、心火、心煩、失眠等。

靈道:疏通心經

當人的心經受邪,會蒙住心之神明,使人心痛、心悸、舌頭根發硬、言語不清、頭暈目眩等,我們便要找到此穴。進入心靈之通道,以清除心經淤滯之邪,使心經暢通無阻,則會神清氣爽、頭清目明。它在小指側腕橫紋向上一點五寸。

神門:安神之門

有句話叫“病出十二原”,調經絡一定要找到這條經的原穴,神門就是心經的原穴,可謂安神之門,當您心痛、心煩、健忘失眠、癲狂、煩躁不安時,神門一開,則熱清神安,心中寧和。因此夏日一定不可忽視此穴,它在小指側的掌根凹陷處。

少府:發散心火

我們把手握成拳頭,小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就是少府穴,這個穴位可以發散心火,治療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遺尿,陰癢痛,小指攣痛等疾病。

編輯:王小磊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客戶端

最“懶”的排毒方法:2招就能清肺養腎(動圖教學)!



身體裡沉積的毒素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今天給大家分享最懶的養生排毒方法,只用兩招就能清肺養腎。清肺呼吸法

道醫認為肺臟不僅有呼吸功能,還和人的免疫、防衛功能有關。早春通過適當的呼吸運動來擴張肺氣,在一呼一吸之間宣降正常,散納有度。

1 呼吸法


養肺可多做深呼吸。晨練時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後進行呼吸。可以站著做,也可以在慢跑、行走或做操時做,改善肺部的氣血循環,達到潤肺的目的。

①提氣:將吸入的氣緩緩帶入體內,感受由鼻腔溫暖的氣息。

②屏氣:感受氣上至肺臟、胸腔、腦內,向下沉氣於丹田,慢慢運氣推動的小小力量。

③吐氣:慢慢放鬆腹部,藉由“松勁”將氣從鼻呼出、從口喝出。

④停氣:鼻中的氣吐儘後,表面上看似氣停了,但體內的氣務必要做收歸。氣沉丹田,同時讓身心平息。

2 養肺運動

①仰首吸氣:兩手四指交叉扶著後腦,手臂向後伸展,頭往後仰,開始吸氣。雙肘做擴胸動作,胸部向前挺,配合吸氣到八分滿。

②低頭伸展頸椎:頭部向前彎,同時手肘往內收,雙肘盡量相碰,像是緊緊把頭抱住。

③重複三次:重複仰頭、吸氣、擴胸;抱頭、吐氣、收肘的動作。總共三次。

④ 回正收勢:把最後一次的氣吐完,頭和手抬起來回正,上身挺直。

3 疏肝運動

①手畫大圓:左腳向左打開與肩同寬,兩手從腿側向外、向上畫大圓,順勢吸氣八分滿;雙手到頭頂時合掌。

②持圓踮腳:吐氣,合掌垂直下移到胸前,雙肘與肩膀呈水平,合掌盡量往前推,讓手與胸之間呈圓形空間。保持合掌,雙腳腳尖踮起,順勢吸氣。

③腳跟踮落:腳跟放下,順勢吐氣。重覆踮腳、落下共8次,雙掌再慢慢放下。

④畫圓調息:雙手下移到身前兩側,掌心向前,雙手向外、向上畫大圓調息。手到頭頂時,掌心向下,兩手指尖相對,雙手沿胸前下移到大腿兩側,順勢吐氣,收回左腳併攏,收功。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行氣養生無非這5穴,免費的保健開關,不懂用太可惜


氣滯,指人體臟腑、經絡氣機不順,體內之氣阻滯不前,可因人一系列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氣為血帥,氣滯過甚則可引起血瘀,從而引起疼痛症狀發生。

少海穴(曲節穴):行氣活血、寧心安神

氣短則心神不寧,少海是心經的合穴,其可行氣活血、消結散淤達到治療心臟經脈病的目的。找到此穴後,輕輕按摩3分鐘不間斷,每天不超過3次,效果明顯。



地機穴與陰陵泉穴:行氣活血、排除濕濁

地機穴鎮痛能力強,氣機不暢,無法推動體內濕邪行走,濕邪積聚在身體某處,出現疼痛的現象。

陰陵泉穴清除濕熱能力強,用大拇指來回按摩,有輕微酸痛感覺即可停止。

同時刺激雙穴可鼓動氣機,達到活血作用,排除濕邪消除人體水腫。按摩該穴同時配合拔火罐,效果會更好。

太淵穴:提神補氣、善治氣喘

經常吃肉的人缺乏運動,肉類的毒素沉積在血液中,久而久之形成阻礙,阻擋血液流通,血液循環功能下降,人便有喘不過氣的感覺。

此穴按摩的話效果不明顯,建議到市場買來大蒜並將其搗爛,放在布料上敷於太淵穴;到第二天你會發現自己神清氣爽,氣喘的症狀消除。

湧泉穴:行氣養生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處,雖然位置上遠離肺部,但它卻主治肺系病證,足見其行氣功能強勁。

它也是養生穴位,能緩解小便不利、便秘的情況。腎藏精,通過腎氣讓水穀之精傳達到身體各處,滋補人體各個器官,就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所以叫湧泉穴。



合谷穴:推動氣血,萬能止痛

合谷穴主要功能:推動氣血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從而緩解人體各處疼痛;痛經、腰椎痛、頭痛、牙痛等都可通過按摩合谷穴解決。

行氣穴位經常揉按可調理氣機,通達經絡,是人體免費的保健養生福利,懂得使用,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人體自帶止痛功能,解決頭痛無非這些穴位,會用的人健康常伴


頭痛類型有多種,不同部位的痛楚受不同臟器經絡影響,需要區分是何種痛。常見的頭痛類型有:

第一大類:偏頭痛

偏頭痛與人體三焦經脫不了乾系,三焦經行走於身體側面,出現偏頭痛暫時不考慮寒凝氣滯的問題,因為三焦經這條主經絡堵塞了,頭部側面就產生疼痛感。

此時可以按摩三焦經肘部的天井穴清冷淵穴、手腕的外關穴


一側頭痛,遵循左肝右肺原則,即:

左側:肝血不足,可以按摩肝經的曲泉穴

右側:肺氣不通,可以按摩肺經的雲門穴

操作方式:找到穴位後,輕輕按摩3-5分鐘,感覺穴位有酸脹感後停止,效果比較明顯。

第二大類:前額到眉棱骨間區域痛

前額頭痛屬胃經,胃經是人體重要經絡之一,直到鼻骨跟將一分為二,一分支走向臉面部,另一分支直走額頭。如果出現前額頭痛,預示著這另一條分支經脈出現了問題,可尋頭維穴;若眉棱骨痛找京骨穴

第三大類:頭頂痛

百會穴具有回陽​​固脫、開竅醒腦的作用,按摩的時候可先順時針按摩1分鐘,隨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直到酸脹感向頭部四周發散即可停止;用梳子操作效果同樣明顯,能配合針灸效果更好,不過需要專業人士參與。

常見的後頭痛,頸椎病、落枕,可找小腸經的後溪穴;同樣按摩3-5 分鐘為宜。

人生不易,出現頭痛就先放下工作,沖一杯熱茶,好好休息一下吧。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祛病養生無非這5穴位,會用的人健康常伴


很多人追求健康,因為健康能證明人的身體好。但是肺腑之言,健康卻不等於長壽,倆概念有關聯性,卻不能等同,持續健康才能確保延年益壽,長壽的人都是勤奮的,下面這些穴位,堅持按摩可使人體神清氣爽,健康常伴。

人體自帶健胃消食片— 大陵穴

上班族久坐缺乏運動極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其實人手腕上就有“養胃藥”,它叫大陵穴。

按摩大陵穴可有效降心火、胃火造成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通過按摩此穴可進行調理。然後減少食用脹氣、油膩食物如糯米、豆腐等,玉米、土豆也要控制食用;腸胃不舒服期間可選擇流質食物調理。


抗衰老的保健穴— 膻中穴

膻中穴是人體重要的交會穴,是足少陰、足太陰、手少陽、手太陽的交匯處,長按可寬胸理氣、止咳平喘、活血通絡,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只需每天按摩2分鐘,可有效預防哮喘、心絞痛、胸悶、心悸心煩等疾病;把想不開的瑣事“揉散”,使得內心舒坦,身心放鬆。

增強體質的防病穴— 湧泉穴

湧泉穴在養生方面起重要作用,善於養腎,腎氣來源於足底,可湧出灌溉全身四肢,每日堅持按摩可使人體精力旺盛,免疫力上升。每日堅持100下,一年內可保少生病。

溫腎祛寒的補腎穴— 關元穴

此穴是陰陽之氣交彙的地方,常按摩可補元氣、治療因腎寒腎虛導致的腰酸、脫髮等症,女性也可多按摩此穴,可良好緩解痛經。一般先搓熱手掌,再用手掌摩擦按摩至少100下,效果更佳。

提神補氣穴– 太淵穴

不少人上了年紀後,連走路都氣喘吁​​籲,體內氣機衰弱,血液循環功能下降。這時可以從市面上買來枸杞並將它們搗爛用醫用膠帶固定貼於太淵穴上;貼著睡一晚上,早上起來再撕下,第二天你會發現自己精力有所提升,氣喘、氣虛的現象減輕。

人生不易,對自己好一點,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春夏交替易感冒:一個鍛煉肺經的方法,助你補氣昇陽保護身體!



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調水道,若是肺氣虛,肺調節呼吸,抵禦外邪的作用就會減弱,出現說話感覺上氣不接下氣、聲音低沉、咳嗽氣喘、胸悶的現象,而且特別容易感冒,尤其是換季的時候,忽冷忽熱的,感覺風一吹就會生病。

今天給各位分享一個鍛煉肺經的辦法,穩固體表護衛之力,幫助你在陰晴不定的氣候抵御風寒感冒來襲。肺主皮毛,肺經的氣血足了,皮膚就有抵抗能力,不容易感染風寒了。


早上起床或者晚上回家都可以嘗試:坐在墊子上,雙腿盤起,雙手撐在地面上,用力將身體支撐起來。

剛開始能堅持幾秒鐘就算不錯了,不用過於用力追求臀部離地的高度。時間長了才可以做到像圖片顯示的樣子。

重要的是兩臂用力手臂內外的6條經絡得以鍛煉,激發肺經氣血。肺氣足了風寒自然可以抵禦。

這個動作還可以刺激心包經,心包經是心臟的「保安」,它有力了,心臟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所以非常適合氣虛、陽虛容易感冒、手腳冰涼、心慌氣短的人練習。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哪些症狀說明你肝火旺盛?降肝火無非這3穴位,會用的人常保健康


夏季不少人會出現心情煩躁、上火的情況,主要原因是陰陽失衡導致人體肝火旺盛,最簡單的方法,可以點壓哪些穴位?

太衝穴

是肝經原穴位,也是肝經的火穴,良好按摩有助於消散肝火,注意按揉時候要按就按最痛的點,然後以該點為起點,推向“行間穴”,3次為一組,每日早中晚三組即可。



行間穴

肝屬木,木能生火,所以人體肝臟是最容易“著火”的地方,上火可分“心火”與“肝火”。

行間穴是火穴,明確的說它只施行瀉心火的作用,瀉心火的穴位能干預瀉肝火嗎?答案是肯定的,若人體出現鼻出血、牙痛、口腔潰瘍、舌頭長泡等情況,暗示著肝火可能已經進入心經,通過按摩行間穴祛除心火,使火邪沒有退路,最後配伍食物或藥物一併打擊。

大敦穴

其穴是一個“厚穴”,可以艾炙,可以按摩,各取所需;主要功能提高精氣神,破解肝火上亢導致的頭暈、乏力,提高人體精神力,出現頭暈的時候可以尋找該穴進行按摩,約3-5分鐘出現酸脹感覺即可。

說了這麼多穴位知識,關鍵是,如何察覺自己肝火上亢?

肝主疏泄,在志為怒,脾氣暴躁的人一般屬於肝火旺盛類型,常見症狀可出現頭暈煩躁、口乾口苦、易怒消瘦等;這都是體內蘊熱導致。

如果你還發現自己經常失眠,不是因為思慮過度就是因為煩躁不安,這種多是情志傷所致,肝火旺使得自己夜臥不寧,擾亂心神,無法入睡。

女性:出現月經不調、懷孕期惡性挑食

肝火旺盛能引起婦女月經紊亂,出現閉經、經期不准、經血量少等情況;如果是懷孕期間婦女,可表現為頻繁嘔吐、嚴重挑食、口苦等,對孕期寶寶不利。

肝火旺的人可以多吃火龍果、梨、檸檬等水果,均有明目降火,預防便秘的功效。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