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上有個健康開關,常揉祛百病!


都知道中醫看病是用望、聞、問、切,可是你知道:摸耳朵竟能治病嗎?

耳朵不但是我們聆聽世界萬物聲音的窗口,而且還是關係全身健康的一個重要區域。

中醫說:“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意思是說,耳朵是全身經絡的匯集之處。有經驗的中醫師會通過“耳診”來輔助診斷疾病。

而且如果我們時常對耳朵按照一定方法進行按摩,會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哦!

春困夏乏心情差


搓耳廓+拉耳垂

你常有這樣的苦惱嗎:

春天我怎麼也睡不好、記性也不好,莫名其妙地煩躁,真是奇怪。

一入夏,壓根沒幹什麼累活兒,白天還是經常覺得犯困、悶悶不樂,晚上反而不容易睡著……



別緊張,這不是什麼大病!春夏交替,本來就是個容易失眠和精神衰弱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氣溫變化較快,人的身體調節跟不上,從而打破了人體固有的平衡。

表現在內分泌及神經方面,便出現了睡眠質量和情緒受影響的問題。

只需要用一套簡單的小動作,就能自我緩解和調節了。對老年人和工作繁忙的人特別適用,這也是中醫常用的方法。

第一步


搓揉耳廓

將雙手掌相互摩擦發熱, 再用兩手掌同時輕輕揉搓兩側耳廓(就是耳道以外的全部耳朵組織)2到3分鐘。

揉搓整個耳廓可以疏通經絡,是耳朵按摩的基礎操作,對全身臟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第二步


牽拉耳垂

用手指捏住耳垂向下牽拉,有節奏的拉30到50次,直到耳廓有熱脹感為止。

這時,全身也產生一種輕鬆、舒適、愜意的感覺。每天鍛煉3到5次效果更好。

牽拉耳垂對耳鳴、頭痛、神經衰弱等疾病也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注意!雖然這個方法非常方便簡單,但鍛煉時也要注意這三點問題:

第一,揉搓和牽拉時不要太用力。耳朵連接全身筋脈,與人體各個組織器官聯繫緊密,所以鍛煉時不能太用力,以免影響到了內臟器官。

第二,拉耳垂健身法可以減慢心率,達到舒緩緊張、焦慮的效果,但不適用於心率低於每分鐘50的老人進行鍛煉。

第三,如果耳內或者耳外有發炎症狀,或者有其他耳病,那就要暫停鍛煉或者謹慎鍛煉。

腰酸頸痛常頭暈


揉耳輪、耳舟

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期玩手機的人那麼多,有頸腰椎問題的人自然也不少,表現出來的就是頸部、腰部疼痛,部分人還會出現頭痛眩暈的症狀。

頸腰椎問題,可以通過按摩耳舟和耳輪來改善。

方法:用雙手拇指、食指自上而下揉雙側耳輪、耳舟,反复做十次。

預防高血壓退熱


提拉耳尖

方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

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強腎健腦明目


手指摩耳輪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並且“腎主藏精,開竅於耳”,按摩耳朵能固腎養腎。

方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對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症有一定輔助作用。

簡單三招捏出健康

小病也能自己按

除了各種按摩耳朵的保健養生法,如果身體有一些小毛病,也可以自己通過按摩耳朵上的穴位,來輔助治療。

招式一


牙齦腫痛按耳垂

當因“上火”導致牙齒、牙齦腫痛,或臉上長小疙瘩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經常按捏耳垂還能美容養顏。

招式二


打嗝按上耳窩

上耳窩,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當於人的腹腔,按摩此處有助於消化,並有強腎健脾之功。

打嗝,中醫稱為呃逆,就是由於脾胃處虛弱,以及生吃不良食物、暴飲暴食引起的胃氣上逆。

招式三


失眠上下耳窩都要按

失眠,中醫稱“不寐”,它是由心、脾虛弱造成,可按揉下耳窩中的“心”、及其上耳窩中的“脾”兩穴位。

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捏揉即可。

捏耳朵好處多!但一定要注意:按摩耳朵一定要輕柔,力度以產生輕微脹痛感、略漲紅為度。如果耳道內有炎症,或外耳有破損腫癤等耳病,最好就不要進行耳朵按摩保健了。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養心護腎,健脾益胃,中醫偏愛的養生穴位,懂得使用健康常伴


越來越多人懂得養生的好處。人體心肝脾肺腎如何達到五儀調和?以下是中醫建議:

有益肝臟的穴位

生氣多會造成心臟缺血,嚴重者可猝死,太衝穴力主生血、行血,按摩可使血液滋潤心臟,對於容易暴怒的人有疏肝抑火的作用。

可選擇黃綠色食物,避免熬夜,想生氣的時候深呼吸,盡量讓心情平復,少動怒。



有益心臟的穴位

腋窩頂有脈搏跳動的地方即是極泉穴,有緩解胸悶,強心通絡的作用。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常按摩可減輕冠心病症狀。

多吃紅色食物,洗澡的時候盡量不沖洗過熱水,平時少做激烈運動,散步是最好的鍛煉心肺的方法。

養胃健脾的穴位

健脾和胃:脾俞穴,養脾調胃助飲食。穴位不容易發現,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按摩可激活脾臟運化水濕的功能,將體內多餘水分運至肺腎氣化排出體外。

可多吃黃色食物,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切勿過度勞累。

保護肺臟的穴位

“氣為血帥”,太淵穴屬於肺經原穴。經脈之氣多匯聚於此,太淵穴常按摩可增補肺氣,祛痰止渴。

可選擇白色食物,慢跑以及多做深呼吸,促進體內新陳代謝。



壯補腎氣的穴位

關元意思是“封藏真元”,關元穴可釋放體內元氣,填補虛漏。常按摩可恢復精力,人體倍感清爽。

可選擇黑色食物,平時也應多鍛煉下半身並讓自己出汗,避免長時間蹲坐,讓腿部、腿部血液充盈。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出汗頻繁,睡不安穩,治病無非這4穴,上班族常用健康相伴


有這樣一個案例,上班族小張是個盡心盡責的人,常常忙於工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熬夜已經成為座右銘,早餐也是偶爾才吃一點,喜愛油膩很少鍛煉。

優點即缺點,最近他發現自己特別容易出汗,且下肢時不時麻痺發冷,下班後雖然累,但在床上卻總是難以入眠…發現情況不對他趕緊到醫院做了全身檢查,結果發現他有咽喉發炎,胃潰瘍以及高血壓。

特別容易出汗,一般指“有病”的出汗,可表現為滿頭大汗,頭部、面部均見出汗。中醫解釋為人體邪熱內鬱,熱蒸於上造成。



穴位建議:肩髃穴

該穴善解熱汗,改善動脈血管彈性使肢間血液回流暢通,通過血行進而散熱。

失眠多因心病而起,不可能保證每天工作都順心如意,所以工作者難免會出現心煩,心悸,健忘等情況。

寧心安神的穴位:神門穴

睡前按摩效果更好,可調理氣血,安神定志。按摩時配合深呼吸胸脅脹痛感可隨之消失。

下肢發冷是高血壓患者的通病,上班族久坐下肢發冷,是下肢血管循環有失疏通導致,下肢多有酸脹、麻痺感。

穴位建議:足三里

該穴是長壽穴,主司引血,高血壓患者大多有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前兆,血不下注雙腿有痺感,通過按摩可減輕“血壓負擔”。

如果人體胃中無食物可供消化,胃液保持分泌,胃酸含量過多可刺激胃粘膜,嚴重者造成胃潰瘍、胃穿孔…胃病因此接踵而至。



穴位建議:胃俞穴

該穴可防治一切胃病,但不太好找(已配實圖)位於第12胸椎棘突下,長期按摩可健脾和胃,理氣降逆,促進良好消化。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每天早上7分鐘,收穫健康好身體!



每天早上7分鐘,收穫健康好身體!

1、腿部運動

2、脊椎運動


3、肩膀運動

4、腹部運動

5、臂膀運動

6、腳部運動

7、韌帶運動

健康養生操,做起來並不困難,但是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堅持。希望你們都能練出一副健康的身體,這些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提升,還可以煉出一副好身材哦!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糖尿病患者福音,人體暗藏降糖穴,懂得使用健康常伴


糖尿病,又名消渴。以三多一少為主要症狀,三多即多飲、多食、多尿;一少為人體消瘦,體重輕。要想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也需遵從步驟。中醫穴位研究對糖尿病治療步驟分上、中、下三消。

上消:解除煩渴

人體多飲與肺熱、肺陰不足有關,因此需要利用清熱潤肺的方式使得肺機通順,讓津液上達滋潤咽喉。此時可先按摩魚際穴,用食指指腹點壓魚際穴,出現酸脹即可停止。



中消:食慾控制

糖尿病與胃熱有關,腸胃亢奮,胃液大量人體表現為飢渴多食,這時應尋找清胃瀉火的方式以增液養陰,緩解胃部緊張情況。此時可按摩內庭穴,以食指與拇指掐之,控制食慾。還可緩解口氣重、便秘等情況。

下消:緩解多尿

糖尿病患者多尿與人體腎陰虛有關,腎不固精,腎不斂陽,人體尿液頻多,傷及元氣,需要及時收斂、補益。可按摩關元穴,雙手搓熱後快速按摩即可。

綜合:強降血糖

二甲雙胍是降血糖藥物,其實這種化學成分人體亦有,只不過人體沒找准“開關”將其釋放。它就是然谷穴,是糖尿病治療的“重鎮穴”,具有養生作用,不妨多按摩。

糖尿病小妙方:

《枸杞山藥豬胰湯》

取新鮮豬胰臟一具,枸杞子、鮮山藥各自適量,洗淨後備用;豬胰臟汆水後即可放入鍋中加水熬製,此時將事先準備好的藥材一同倒入,熬制半小時後調味即得。該方有生津止渴,滋腎補脾的功效,用於糖尿病。

《粗糧雞蛋肉餅》

買來麥麩(粗製麥粉也行)適量,將100克瘦肉剁碎,將蔬菜切碎後混合在一起,最後打入一個雞蛋,加入調味料,將眾多食材揉捏成糊狀或餅團,把它當作主食,取締精細白米與面。因粗糧含膳食纖維可促進排便從而降低血糖,適用於糖尿病。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中醫說消濼穴是減肥穴,懂得使用健康常在


肥胖是病得治,但只要心肺功能正常,保持體育鍛煉者一般不需要太過緊張。相反,如果總有頭暈乏力、氣短現像出現,應注意檢查身體,多進行體育鍛煉防控“三高”。

為什麼減肥總是失敗

肥胖人群中屬虛胖的不少,如運動少食均不能使體重下降,反而肥胖現象更嚴重,考慮人體水濕嚴重造成水腫,脾失健運造成吸收不良,應採取除濕方法治療。



勞碌工作後不妨按摩這些穴位

降濁除濕選擇消濼穴,安神活絡,清熱止痛,閒暇之時用四指按摩該穴,力量逐漸加重即可輕鬆減肥。

血海穴,該穴是人體脾血聚集的地方。氣血不足是水濕停滯於體內的主要原因,故需要尋找方法祛除血瘀從而打通經絡,令氣血通行,運走水濕。按摩學海可促進脾血運達,補脾虛助除濕。

肉食者食慾亢奮,毒素積聚於體內失於調理可致多痰;痰多亦是腎虛水氾、脾胃虛寒的表現,導致機體水濕氣化功能減弱,水邪上泛,上泛之水濕即為痰。可按摩豐隆穴,它是人體最好的化痰穴,經常按摩可消化痰濕。


肥胖患者應如何飲食

蜂蜜山楂拌黃瓜

3人份,取新鮮黃瓜5條,山楂若干榨成汁後加入清水0.2L熬煮成濃汁,然後黃瓜切好用開水“過”一遍,倒入濃汁或少量蜂蜜(個人喜好),拌勻後即可食用。

車前枸杞方

取車前子20克,枸杞子30克,加水煎煮即得,分早、中、晚三次服用,用藥期間少吃甜食,本方善治肥胖症,服用周期較長,請加以鍛煉。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6月排濕月,輕鬆排濕氣!


中醫講“濕氣在,百病害。”莫名犯困、頭臉黏膩、身體沉重……

這些“症狀”可能是濕氣入侵所致。

濕氣逼人,夏季先祛濕

濕邪為病,首先要分清外濕、內濕。

外濕就是自然界的濕邪,內濕即為人體內的濕邪。

夏季是濕邪最為嚴重的季節,內濕與外濕相互勾結。

外濕逼人

外濕源於氣候。夏季暑氣逼人,“暑多夾濕”,下雨或灑水使地面有水,濕氣就易蒸騰、瀰漫在空氣中,形成暑濕。易使人有頭疼、身重、胸悶不餓、汗粘、四肢困倦、不清爽之感。


內濕叢生

01 不良飲食,引起濕熱內盛、濕邪阻滯

天熱易貪涼,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冷氣,常吃冷飲、涼菜等寒涼之物。殊不知,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有身重如裹、食慾不振、腹脹等濕邪阻滯的症狀。

吃烤肉、大排檔等辛辣飲食,易引起濕熱內盛,出現口苦口粘、舌苔黃膩、上火、胸脘痞悶、頭腦不清醒等症。

02 脾虛氣弱,濕邪內生

濕邪要脾胃的運化。暑熱使人出汗多,傷陽氣、損陰液,脾胃功能受到抑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堆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水濕運化失常,造成濕邪內生。

脾虛生濕氣,濕氣又會加重脾虛,內濕與外濕又互為因果,所以很多人都會陷入惡性循環。時間久了,濕氣很容易變成寒濕、濕熱,尤其是體寒之人,很可能濕邪、暑邪、寒邪同時存在,易造成虛實結合的疾病。

因此,夏季是最需要祛濕的時節,也是祛濕的最佳時節。

怎麼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起床狀況

常言道:“濕氣如裹”,這用來形容,濕氣過重後起床時的感受再合適不過,如果你覺得,四肢酸痛,渾身無力,就像是被繩子捆綁住一樣;頭腦也昏昏沉沉,睏意會持續很久,這可能並不是沒有睡好導致而是體內的濕氣過重導致的。

舌苔變化

當我們伸出舌頭,正常情況下會看到一層淡白色的舌苔覆蓋在舌頭表面。如果舌苔變得白厚滑膩,或者發黃粗糙,這都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的變化。

排泄情況

清晨排便後,可以觀察一下排泄物的情況,正常時它應該呈淡黃色,可以成形,如果顏色不正,黏膩不成形,總有排不干淨的感覺,當衝馬桶時,總會有殘餘粘在馬桶上沖不下去,這都是濕氣過重導致的。

身體浮腫酸痛

當我們感到身體出現浮腫的情況,特別是小腿處出現明顯的水腫,用手指按住鬆開後,肌肉無法立刻復原,形成一個凹槽,並伴有小腿酸痛,走路發沉的情況,這就是濕氣過重所導致的身體反應。

當你的身體出現了這幾種表現時候,就說明需要祛濕了,那麼,怎樣排除濕氣呢?

穴位祛濕

在中醫裡,濕氣被稱為濕邪,會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讓人的精神無法提起來,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是健康的頭號殺手。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祛濕成了時下人們健康養生經常討論的話題之一,那麼到底該如何祛濕好呢?艾灸除濕常用方法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三陰交穴

三陰交是肝、脾、腎3條陰經的交匯處,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腳踝內側突出的骨頭尖)上方4橫指處。長期灸三陰交,能使人體各系統達到最佳平衡,使人氣血旺盛,自然百病不侵,尤其是女性灸三陰交有奇效!



豐隆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黃帝內經》:心屬火,木生火,莫生氣,心火旺則肝火大


人體裡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但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程度,超過正常程度的就是邪火,比如正常體溫應該在37攝氏度左右,如果再高就是發燒了,在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可以向朋友傾訴,而不是一直悶在心裡,使自己一直沉浸在一種僵化的思維模式中,也可以有意識地提及他的傷心事,讓他好哭一哭,在五行中, 悲克怒,以後大家肝火旺,因為發怒而胸脅疼痛的時候,不妨想想悲傷力的事,哭一哭,也能緩解心火,對身體緩解很大,也是保護自己心的做法。

心火旺

現在的人很多都是心火、肝火特別大,有外因也有內因。總的來講自身原因比較多,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心情壓抑積鬱、 飲食不節、中暑、 熬夜等都會導致肝火、心火亢盛。



有無心火、肝火,可以用這個表簡單自測一下。

心火、肝火自測表

類別:表現

心火:口乾,盜汗,睡眠不安,口腔潰瘍,尿黃,心煩易怒。

肝火:失眠多夢,目赤腫痛, 頭痛頭暈,眼乾耳鳴,口苦口臭,兩肋脹痛,身體悶熱,舌苔增厚。

合併有心火肝火:除以上症狀之外,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舌尖紅刺、苔薄黃,女性還有月經先期量多、顏色鮮紅或紫黑。

肝火旺

心與肝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心主血,肝藏血,我們心情不暢的時候,最需要肝臟來疏泄情緒,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壓抑時會感覺心區憋悶同兩脅疼痛,而肝在五行屬木,心屬火,木生火, 一般容易肝火旺的人,心火也會非常旺。

想要預防心肝火旺的情況,晩上就一定要睡好覺,人在臥床休息時,肝血流量明顯増加,有利於肝臟的新陳代謝及受損肝組織的修復,根據氣血流注的時間,在晩上1~3點是肝臟排毒、造血最活躍的黃金時間,如果這個時候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就會加重肝臟負擔, 熬夜這個問題年輕人特別多, 覺得白天工作太累,晩上不好好玩玩對不起自己,實際上,晩上不好好休息更對不起自己的身體。

膻中穴

我有時會對一些病人說,你的肝火太旺了,注意調節一下,有一些人就滿不在乎說:“大夫,我知道自己肝火心火都比較大,沒事,我經常吃瀉火的藥, 一上火,瀉瀉火就好了。”

我都告訴他們,千萬別總是吃瀉火的藥,很多瀉火的藥吃多了容易導致體虛,再者,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自身原因,所以藥物不要隨便吃,保持一顆平常心,少發怒,心裡有火也不要憋著,最好用各種方式宣洩出來,生氣發怒的時候,也可以壓一壓膻中穴, 膻中穴是八大會穴中的氣會,在兩乳的中間,對子身體已經存積的“火氣”也有很好的消導作用,對心火肝火旺的人都有很好的調節功能,是很好的“消火穴”。如果想在此處拔罐的話, 一般15鐘就可以了.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降糖、清血管、補腎氣、護腸胃、治失眠……多按這些穴位!


6大穴位不在失眠煩惱

1、印堂穴

此穴位於兩眉正中。用拇指推按印堂穴2~3分鐘。

2、足三里穴

該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外緣。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左右腿足三里穴3~5分鐘。

3、三陰交穴

小腿內側,內踝尖上四橫指處即為三陰交穴,用兩手拇指分別按揉兩側三陰交穴,各3分鐘。

4、湧泉穴

該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用左右手分別按摩兩腳的湧泉穴各100下。

5、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用右手拇指尖在百會穴點按,待局部產生重脹麻感後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復交替進行約30秒,緊接用掌心以百會穴為軸心,均勻用力按壓與旋摩約30秒。

6、神門穴

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三個小動作,血管不怕堵!

1、轉腳踝

【做法】

✦坐在椅子上,腳尖著地,以腳腕為軸轉動。早晚各一次,每次30秒。

【功效】

✦人身各處有許多穴位,踝骨周圍也不例外,這部位的穴位是人體氣血運行的樞紐,適當轉動刺激,能夠促進血液運行,預防胃腸心腎疾病。

2、抬腿

【做法】

✦坐在椅子上,將左腳勾起,以膝蓋為中心抬起小腿,感覺小腿後側的拉伸和大腿在發力,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保持30~60秒,然後換另外一條腿,往復4~8次。

【功效】

✦抬腿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增加腰、膝、踝各關節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靜脈壓迫,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不過有關節炎的老年人慎做,以免加重關節炎病情。


3、按摩小腿

【做法】

✦雙腿自然彎曲,俯下身子按摩小腿10-15次。

【功效】

✦因為人體的大動脈經過這個位置,所以適當按摩能夠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避免脂類堆積在血管中。

控糖6穴

胰腺體表投影區

我們身體上有一個不顯眼的小器官,胰腺。胰腺雖小,但作用非凡,胰腺為混合性分泌腺體,內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島素,調節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

所以,我們身上就有降糖區,其中一個神奇的降糖區就是—“胰腺體表投影區。

【位置】: “胰腺體表投影區”位於腹部深處的左脅肋部和相應的左背部,也就是胰腺對應的前後兩個體表部位。

【做法】:找到胰腺體表投影區後,塗上刮痧油或潤滑油用刮痧板來刮痧。這個區域刮痧的手法主要用由內向外的平刮法,就是順著肋骨向身體左外側平刮,背後與胸前一樣的方向刮。

【功效】:通過在這個區域刮痧,可直接或間接對胰腺起到調理作用,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脊柱胰腺對應區

我們身上另一個神奇的降糖區就是—“脊柱胰腺對應區”。

【位置】: “脊柱胰腺對應區”位於背部脊柱第8胸椎至第2腰椎及兩側3寸寬的範圍。(如果我們把整個後背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大致在後背中間沿脊柱兩側即為脊柱胰腺對應區。)

【做法】:此區域適合用刮痧板從上而下地刮拭。

【功效】:通過刮痧降糖區域並且堅持運動和飲食調節,就能預防和遠離糖尿病,不再談“糖”色變,糖友們不妨一試。

然谷穴經常按

然谷穴是我國古代記載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屬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

【位置】:它的位置在足內側,先找到足內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塊隆起的骨頭,解剖學稱之為舟骨粗隆,舟骨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做法】:每天晚上洗完腳可以用拇指用力點揉這裡,直到有明顯的酸脹感為止。

【功效】:堅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三陰交改善血糖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又是足三陰經之交會穴,與足陽明胃經腧穴足三里配合為用,一脾一胃,一表一里,一納一運,陰陽相配,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經常點按此兩穴位,可起到預防和保健的作用。

【位置】:三陰交穴在內腳踝骨的最高點(內踝尖)往上四個指頭寬度的位置。

【功效】:這個穴位也很常用,經常按摩,除了改善血糖水平,還可以消除失眠、煩熱等症狀。

掐內庭控食慾

內庭是足陽明胃經滎穴,滎主身熱,所以對於肥胖伴有食慾亢進,口乾口臭者,可予強刺激,以清胃瀉火。

【位置】:內庭穴位於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

【做法】: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腳麵和腳底,上下對掐揉內庭穴。

【功效】:掐內庭具有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慾,治療口氣重、便秘、打呼嚕、牙、胃火牙痛等。

關元穴緩解尿多

關元又稱丹田,是人的元陽匯聚的地方,元陽充足則人體強壯,元陽虛衰則疾病纏身。

【位置】:關元穴位於前正中線臍下三寸,是任脈起始穴,也是至陰的穴位。

【功效】:將雙手搓熱後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補腎陰、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緩解尿多)。

穴位降糖具有全身性的調節作用,對糖友的整體狀態、根本病因的調整有益,需要長期堅持,方才見效。

(注意:穴位按摩不能代替降糖藥或胰島素!!!僅做日常保健的輔助治療使用!)

養腎精,多按這3穴

命門穴

位於臀部之上,與肚臍在同一水平線上,長期按摩有溫腎壯陽之功,強腎固本,腎精充足可提升性慾,改善性冷淡,延緩人體衰老。

腎俞穴

同樣是補腎,按摩腎俞穴可促進人體荷爾蒙分泌,讓人體爆發。



關元穴

培元,固本,滋補下焦從而調節生殖內分泌功能,促進性功能發揮。

保護腸胃,怎能少了這3穴

天樞穴:理氣排便

養顏、保持身材與良好通便有關,排便需要通過胃腸蠕動加以腸道內氣壓完成,腹痛通常是上下氣機不交所致,即體內氣壓不調,大便積聚於體內,不及時排出便中毒素進入腸道中有致癌風險。

天樞穴主理氣,理氣行滯達到消食效果,該穴亦善於養生,使臟腑氣機通順。

​與中脘穴兩穴齊用減肥作用更強,按摩時可用拇指做輪轉按摩。

上脘穴:增強胃動力

隨著年齡增大,人體消化功能逐漸減弱。可按摩上脘穴,防治一切消化系統病症。

消化不良,飲食納差可以配伍天樞穴、中脘穴一同使用,有降逆和中防治胃脹、反胃、打嗝等情況發生。腸胃好,人不易老,排出毒素身材不易走樣。



神闕穴:和胃理腸

神闕穴位置比較特殊,在人體肚臍部位,與生命活動密切相關,經常按摩神闕穴,人體精神飽滿,體力充沛,猶如開啟了“胎息”功能,人體健康無病青春不老。

去火三大穴位,沒事多按按

太衝穴:去肝火

太衝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

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衝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按摩手法:

在按摩太衝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內庭穴:去胃火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

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按摩手法: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去肺火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

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乾,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

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30秒下蹲強健骨骼



下蹲運動是常見運動,不要看此動作過於簡單,可以為人體起到強健骨骼的作用。經常做該動作,可以增加膝關節的靈活性,延緩膝關節衰老。

此外,常做這動作還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使兩腿的力量增強,有效地防止跌倒現象的出現,會使身體更加輕鬆,中老年人可以嘗試一下。

下蹲還可以改善血管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同時它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循環,有效地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

對於年紀較大的人群,他們的大腦會不斷衰老,從而影響四肢的活動能力,所以,此動作可以有效增強大腦功能,延緩大腦衰老。



下蹲的方法

預備姿勢:雙臂交叉抱於胸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挺胸收腹,背部靠在牆/球上,目視前方。

下蹲過程:背部平直後靠,臀部向後下蹲;膝關節自然彎曲到90° ,膝蓋落在腳尖正上方;兩膝保持肩寬距離,目視前方。

起立過程:軀乾和臀部保持緊張,大腿發力伸直,膝蓋不超過腳尖。

四個動作簡單易學,都是中醫養生最精髓的方法,大家可以選擇一二每天堅持做,就能升清降濁、強健骨骼……不花一分錢,就能讓身體非常健康,生命在於運動,何樂而不為呢?趕快推薦給更多好友學學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