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床上拉筋動作,睡前練習6分鐘,提高睡眠質量!


經過一天的勞累後,我們最需要的是一個高質量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即可提升元氣,第二天還能精神抖擻地迎接挑戰。

今天介紹的這6個動作,可以舒緩我們疲勞的身體。睡前只需要躺在床上練習6分鐘,便可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

動作一:保持一分鐘

這個動作也稱嬰兒式,如嬰兒般趴在床上,可能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動作了吧。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到我們的後背,腿部,手臂等多個部位。保持這個拉伸姿勢,完全放鬆,呼吸均勻。


動作二:保持一分鐘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我們的臀部,保持呼吸均勻,不要憋氣。

動作三:保持一分鐘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到我們的前錶鍊肌群,注意收緊腹部,挺胸,不要聳肩。保持呼吸均勻,不要憋氣。

動作四:保持一分鐘

這個動作拉伸我們的手臂,背部,腿部等多個部位。注意收緊腹部,挺胸,不要聳肩。

動作五:保持一分鐘

這個動作稱貓式,可以拉伸我們的背部,腹部。靈活我們的腰椎,骨盆。可起到很好的放鬆作用。

動作六:每側練習30秒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到我們的臀部,腿部,頸部。靈活我們的胸椎,提高身體柔韌性。做完一側後,換另一側進行練習。

這套拉筋動作很簡單,可以很好地放鬆我們的身體,對於提高睡眠質量很有幫助。記得每晚睡前花6分鐘練習。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牙痛、胸悶、脫髮、失眠……名中醫推薦了這幾個穴位,簡單還不花錢


穴位按摩是中醫的傳統特色,通過不同的刺激方法激發它們的生理功能,就能起到保健養生作用,簡單有效,還不用花錢。杭州市名中醫、杭州市中醫院副院長詹強為大家介紹了幾個常用的保健穴位,不妨來試試。

止痛要穴——合谷穴

位置:合谷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指的是頭面痛用合谷療效好。合谷穴是止痛要穴,可以治療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等症。

用大拇指指端按揉該穴位1-3分鐘,也可以掐按,當感覺有明顯酸脹感時即可。但要注意孕婦不宜使用。

“出氣”解鬱——膻中穴

位置:在心口窩的地方,也就是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和人體最重要的物質活動基礎——氣密切相聯的。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虛、氣機淤滯等都可以找它來調治。有的人尤其是患有心髒病、冠心病的人,受了什麼刺激,生氣了,這時候往往氣運行不順暢,氣滯血瘀,心臟供血不足,肯定會很難受。

這時候,可用右手擱在膻中穴,先按順時針方向輕揉100下,再按逆時針方向輕揉100下。按揉膻中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是增強心肌供血的強效“救心丸”。

年紀大點的人,平時作為一種保健措施,也可以經常按摩膻中,加強氣的運行效率,這樣對於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也有幫助。



補益首選——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人體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足三里穴是人體最為重要的保健長壽穴位,全身血氣不足時,需要脾胃的運化,該穴位對於脾胃功能起非常好的調節作用。可以消除瘀血引起的胃痛等各種疼痛。

自我保健法:

方法一,取坐位,用一手拇指按於一側足三里穴,先順、逆時針各揉按30次,然後換手,同樣揉按。當穴位處有產生酸脹感覺即可。

方法二,也可以兩手握拳(拳心向上)用拳頂捶足三里,左拳捶右足三里,右拳捶左足三里,捶時脛骨前肌有明顯的酸脹感,對防治腸胃病和傷風感冒有良好的作用。

方法三,還可以用艾條做溫灸,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改善脫髮——百會穴

百會穴為督脈穴位,位於頭頂正中心,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百會穴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按摩百會能改善頭部供血,發為血餘,血足了,頭髮就不會掉了。

用食指、中指輕叩,也可以用拇指揉按。

疏肝理氣——太衝穴

太衝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衝為肝經原穴,按揉該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太衝穴具有的疏肝理氣功效,可有助於治療肝氣鬱結所形成的抑鬱症狀。

每天用大拇指腹,也可以用按摩棒代替,先點按穴位10次,後以揉法順逆時針各按揉5次,可反复操作5~10分鐘。

補腎防病——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症狀減輕。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據臨床應用觀察,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用手掌快速揉搓該穴,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晚上臨睡前,揉搓湧泉穴9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90下。

滋陰養顏——三陰交

三陰交歸屬於足太陰脾經,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即足內踝上3寸。

這個穴位之所以叫“三陰交”,是因為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穴位的功用可以通血脈,疏經絡。兩者合用則可以疏通血脈,加強代謝,緩解皮膚斑塊,色素沉著等症狀。

用大拇指或食指指端按揉該穴位5-8分鐘,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即可。

改善失眠——神門穴

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按摩刺激該穴位可有助於治療心煩心悸,失眠健忘;這是心經的常用穴,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來,我們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用大拇指腹,先點按穴位10次,後以揉法順逆時針各按揉5次,可反复操作10~15分鐘。每天操作1~2次。



養生要穴——神闕穴

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陽穴。位置在臍部中央。

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因為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於溫養,是人體生命最關鍵的要害穴之一,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自我保健法:

溫灸:每天溫灸3-5分鐘,用艾條在神闕穴周圍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移動,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溫灸該穴有溫陽補益脾胃,理氣和腸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溫灸,效果顯著。

按揉法:端坐位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雙手疊掌放於肚臍處即神闕穴上,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100下。

化痰祛濕——豐隆穴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豐隆穴有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自我按摩法:取坐位,可用大拇指指腹置於該穴每天按壓3到5分鐘。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當感覺有輕微疼痛、酸脹感即可。

文章來源:健康杭州

這些“長壽特徵”你有幾個,中醫偏愛的養老穴,懂得使用健康常伴


五十知天命,人過了五十歲也並非邁入老年,但有的人還沒過40卻已經病怏怏毫無青春活力。

如果你年過五旬且有以下4個特徵,恭喜你,你是長壽體質。

1.腿腳利索沒有出現異常疼痛,則暗示身體各個器官一切正常運作。

2.睡眠安穩,飲食胃口良好,腸胃無疾病困擾,口腔無不良情況困擾,飲食一切正常。

3.人體面色正佳,面泛紅光,精神狀態良好,無疾病痛苦面容。

4.排便通暢且準時,每天至少有一次,表示無嚴重慢性疾病。


容顏易老,如何抱回青春

超標的體重加大人體負荷,增加人們罹患糖尿病與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所以人應在25歲前穩定體重,若體重持續不減達到超重水平,也別太指望25歲以後的自己能有持久的耐心繼續減肥。

再忙再累也請保持良好作息習慣。充足睡眠有益人體大腦健康,保證大腦歷久彌新能延緩人體衰老。另外,年過五旬的人不再像以前年輕時候,醒來即可一蹦一跳。人過五十後儘量不要急於起床,可先在床上伸展筋骨,讓全身器官逐漸甦醒,經過短暫緩衝後人更精神!

​堅持每日吃早餐且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吃早餐可提供人體一整天能量,確保人體新陳代謝進行。維生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降血脂和潤腸通便,排毒有助養顏,抗擊衰老。以下是穴位建議,經常按摩有助人體健康!

25歲前如何減肥,可按豐隆穴

體重久減不下,比較頑固,多考慮是人體內水濕嚴重,脾失健運造成,脾臟工作超載導致人體吸收不良,導致“水腫型肥胖”。先除濕再減肥,選擇豐隆穴。

促進排便,按摩天樞穴

正常排便可運走毒素,清除宿便,與養顏保持身材息息相關。但萬一出現便秘,毒素不清人面部可出現痤瘡,腹滿為患。便秘是人體上下氣機不交所致,人體內氣道不通暢,大便積聚於體內無法被推動,大便久留在腸道內,其毒素進入腸道後有致癌風險。天樞穴主理氣,理氣行滯達到消食效果,該穴亦善於養生,使臟腑氣機通順。與中脘穴兩穴齊用減肥作用更強,按摩時可用拇指做輪轉按摩。



保護視力,選擇養老穴

該穴可舒筋活絡,有明目提神的作用;對腦血管疾病亦有療效,是一個預防衰老的穴位,適用於所有老年人。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牙齒不好,常用這些養生穴位,牙痛牙出血和口臭不見了


夏天過吃冰冷、熱氣食物,人體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牙痛等情況。揭密君收到你們的留言,大多想知道關於牙齒方面的疾病信息與防治措施,願盡綿薄之力。

​“牙齦”中的牙即牙齒,“齒為骨之餘,齦為胃之絡”。

牙齒與骨頭同出一源,皆由腎精滋養,牙齒功能正常與否與腎氣關係較大;

牙齦與胃、大腸處於相同經絡中,通過診斷觀察牙齒與牙齦可知道人體臟腑是否運作正常,氣血是否充足且良好運行。



“牙齒異常”離不開這些病理變化:

牙齒動搖,原因有二,一為腎氣虛,經常有傷腎精的舉動或人體年邁腎氣不足導致牙齦固攝能力減弱;二為陽明熱盛,常見於酗酒人群,飲酒過度導致腸胃積熱上蒸於口後腐蝕牙齦,造成牙齒失固動搖。

尺澤穴:補腎,緩解牙齒鬆動。常與合谷穴一同使用,合谷穴:延緩牙齦萎縮,防止牙齒脫落。

牙齦潰爛,其原因主要為胃熱過盛所致,先有牙齦紅腫,後有牙齦疼痛,最後損傷出血出現疼痛,出現牙齦硬結髮紅,腐爛,流出紫色血水證明胃熱內熾情況嚴重,需要服藥治療。

三間穴:防止牙齦潰爛,堅固牙齒。藥材建議:蒲公英、馬齒莧等,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為主。也可配合曲池穴一同按摩,防止牙齦出血,築建牙齒“外衣”。

牙齒焦黑,其形成原因眾多,如:腎熱胃燥、下焦熱盛、風寒入侵等。人體內熱旺盛可灼燒津液,陰之液被耗,無法滋養津潤牙齒造成齒黑。人體受寒邪入侵爾後髓虛血虧亦不能養齒,牙齒出現焦黑狀。

承光穴:預防牙齒變黑,潔白牙齒。

睡中咬牙,不是因為蛔蟲病就是因為氣血虛或者心胃積熱。蛔蟲病多見於小兒發作,患者多數面黃肌瘦,舌紅異常;氣血虛弱的患者咬牙聲音低微,常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胃積火的患者咬牙次數頻繁,多有口臭、煩渴等症狀體現。

液門穴:強心瀉火,預防睡夢中咬牙。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消化不良,體質差,不花錢的中醫按摩法,健康養生原來這麼簡單


人體穴位有720個,其中有108個是要害穴位,常用的有防治作用的約為72個,還有大部分穴位仍未被開發。穴位的神奇在於它可通條經絡,具有養生意義且操作簡單,效果明顯。

頭部護理:按摩百會穴,梳理髮際

人體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皆聚集於人體頭部,人體心、肝、脾、肺、腎通過經絡與頭部緊密相連。

前髮際線:脾胃不好的人多梳理;如果是容易失眠感冒、體質差的人,可從前額正中沿著中間隙線疏到頭後,反复梳理。

頭後枕部:適用於長期頭暈頭痛的人群,可有效促進腦供血,緩解不適。

頭頂處:頭頂是百會穴所在位置,長期梳理按摩有開竅息神的作用,昇陽固脫防治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等情況。

頭部兩側:防治偏頭痛、肝膽不適,對胸脅脹痛,長期胸悶的人群有幫助。



足底護理:按摩湧泉穴,沖洗腳板

腰為腎腑,“腰不好”的人若想強腰健膝,下肢有力,可以按揉足底的湧泉穴,注意老人與小孩不要過度用力,以拇指沖頂足心隨後作順時針按摩即可,足心出現溫熱酸脹感即可停止。

頸椎護理:脖子扭一扭,動作輕柔

久坐族常常有脖頸僵硬的情況,謹防動脈斑塊聚集,頸動脈斑塊是危險信號,可造成血液循環堵塞,人體易有腦卒中、中風等風險。

長期出現頭暈頭痛的人群可做以下嘗試:

動作不求速度,5-8次為宜,需量力而行。

腹部護理:促進消化,調理脾胃

腹部穴位眾多,如關元穴、闌門穴、神闕穴,這些穴位均有調理脾胃,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效果,善治腹瀉、便秘、肥胖等疾病。按摩的時候可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穴位群”,保持肌肉放鬆使之更容易觸碰到穴位。通常選擇在飯後一小時或臨睡前按摩,效果良好。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中醫“行氣活血”無非這5穴,效果如同保健品,懂得使用健康常在


人體養生總離不開行氣活血,就像吃藥,進入體內後需要通過血液傳輸藥物抵達患處釋放藥效。如果人體氣機不暢,血液失去助推“力量”,血液中的養分不能滋潤人體各個臟器,此時就算吃再多的保健品也難以起效。養生應先主調理氣機,活血通絡。

心俞穴:強化心臟泵血能力,讓血液行之有力。

心臟是人體血液唯一“輸出泵”,刺激心俞穴讓心臟泵出有力,清心理氣,增強心臟機能,活血以止心痛,緩解動脈硬化。



少海穴:行氣活血,寧靜心臟

人體氣短常見表現為心神不安,少海是心經的合穴,有強行氣的作用,能消結散淤破解擁堵,達到治療“心臟經脈病”的目的。

太淵穴:補氣提神,治療氣喘的要穴

人類大多以肉為食,如果肉食者常缺乏體育鍛煉,肉中之毒積聚增多可堵塞在血液中,造成血液不暢,氣喘因此而生。

太淵穴可按摩也可“藥敷”。建議買來大蒜後搗爛,置於布料上直接敷於該穴位,次日氣喘的症狀可除。

湧泉穴:行氣養生“重鎮穴”

足底湧泉穴是腎氣的“開關穴”,打開後腎氣如同泉水般湧出,故名湧泉穴。按摩後腎精借助腎氣推動讓水穀之精傳達至身體各處,滋補人體各器官。



足三里穴:行氣活血,主引血下行

血液只在人體上方運轉,下肢缺血容易導致下肢冰冷甚至壞死,這種情況常見於動脈硬化伴有高血壓症狀的老人家,總說腳冷,行走無力,其實就是因為血不下注的原因導致。按摩足三里穴可通經活絡,引血下行,讓腿部足部血液充盈,最終讓全身血液流動通暢。所以說該穴亦是長壽穴,適合養生之用。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解熱降壓,還能兼治臂肘疼痛的曲池穴!


曲池穴中的曲是彎曲的意思,指屈肘時取穴,池,水停留的地方,好像江河之水在這兒匯集入海一樣,根據《黃帝內經》上記載,曲池穴在肘關節處,肘橫紋外側端,要想找到它非常的方便,您屈肘的時候,在肘彎部可以看到肘橫紋的盡頭,這時您再用手摸摸肘部骨頭的最高點,這個地方通常稱作肘尖,然後取肘橫紋的盡頭與肘尖連線的中點,這就是曲池穴了。

取該穴位時患者宜採用正坐、側腕的取穴姿勢,曲池穴具有主治發熱、高血壓、肘臂疼痛、咽喉腫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體炎、關節炎、月經不調等保健作用。

曲池穴是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上說:“所注為俞。”也就是說經脈在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匯集到更大的水渠一樣,人體12經脈各有一個俞穴又稱12俞穴。



關於曲池穴的功用,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大腸經的經氣從這兒向深處會合到肝臟,對調節手陽明經經氣及臟腑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曲池穴經常用來解熱,效果很好,如果您心情煩躁,感覺心裡憋著火,就試試把大拇指按壓在曲池穴上,前後方向撥動,這時會感覺到酸脹或者有點疼,不一會兒心情就會安寧,火氣也就能夠降下來了。

按摩曲池穴,對治療臂肘疼痛非常的見效,在生活中,如果偶爾進行劇烈的手部運動,或是手部用力過度時手臂就會出現酸痛沉重的感覺,嚴重時拿起筷子吃飯都會直打哆嗦,或者連寫字也使不上勁,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請家人幫忙揉按曲池穴,邊揉邊屈伸肘關節,不要多久,胳膊的酸痛沉重之感就會減退,效果十分的明顯。

如果您發燒了,那麼不妨先用手指去按摩兩側的曲池穴,看是否會酸痛,如果是說明您的高燒症狀在曲池穴的治療範圍之內,那麼您就可以取一片生薑,外敷在酸痛的曲池穴上,用膠布固定,貼12個小時休息12個小時,換一片新的再貼。

在使用這個方法時,如果對症,此法見效非常的快,一般幾分鐘後就會慢慢退熱,如果按壓此穴,根本沒有酸痛的感覺,那麼,就不用採用這種方法,如果按壓時有酸痛感照此處理這個穴位一段時間後,高熱並沒有退減,那麼,你就要另尋方法治療了,處理完後,熱度退了,您最好是貼個兩三天鞏固治療效果。

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每天揉按此穴時對控制血壓、血糖也很有幫助。日本就有:“老年時艾灸曲池穴,促耳聰目明,預防中風”的習俗。血壓異常者進行曲池穴保健艾灸後,可明顯提高每分鐘心搏出量,平均收縮壓,同時明顯降低總外周阻力,能有效的改善臨床症狀。灸療的方法很多普通人用直接灸的方法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首先要端身正坐,屈肘,在肘橫紋橈測端凹陷處取穴,然後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紅藥水點個點,做好記號。取極細的艾絨做成麥粒大小的圓錐形,然後把它直立放置於穴位上,從頂尖輕輕點觸,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支燃燒至一半即用手掐滅掐滅或快速捏起,第二支仍在原處,燃到大半,伴有疼痛感,即可按滅,每次一般灸9次,到發紅即可。還可根據病情選擇輔穴,頭痛、頭暈、耳鳴取太陽,合谷,三陰交;心悸、失眠取禪門,還可辯證選取內關,列缺等。

曲池穴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進行刺激外,還可以採用捏拿或揉按的方式進行按摩。按摩時先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穴上,拇指托住少海穴,拇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然後換另一側同樣捏拿50下。

其實要治療這些病不見得就是需要把你的血壓、血糖降到正常的範圍之內,關鍵是怎麼讓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範圍內,這樣我們的身體能夠適應這個範圍,然後身體就能重新達到一個平衡,所以這種情況下按揉穴位就特別需要堅持,雖然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夠見效,但是“見好就收”還是不行的,因此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後還需要持續進行鞏固治療。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肝火旺盛、舌尖起泡,一按行間穴就消!


行間穴,行,行走,流動,離開也,間,二者當中也,該穴名意是指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順傳而上,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濕重水氣。至本穴後吸熱,並循肝經向上傳輸,氣血物質遵循其應有的道路而行,故而得名,行間穴在足背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交界處,那塊赤白肉交匯的地方便是了。

本穴屬火,屬火,是指本穴的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來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滯重水氣,至本穴後大部分滯重水濕,冷降歸地,而不能成為肝經的上行氣血,只有小部分水濕吸熱膨脹,脹散而上,此部分氣血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如果有人肝火太旺,就洩其心火,這叫“實則瀉其子”,行間穴,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如果你經常兩肋脹痛,嘴苦,那是肝火旺盛,而像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尤其是舌尖長泡,就是心火盛,這時在左右兩側行間穴,各按摩幾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或消失。

還有的人一上火就會流鼻血,這等於把火從鼻子裡發出去了,這時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發出去。

情緒除了對於治療肝火旺盛的舌尖起泡,和流鼻血有神效外,在臨床上,配合期門、支溝、隱白、三陰交、氣海等穴位,對治療由肝火旺盛引起的頭痛,目赤,失眠等症,即肝氣鬱滯引起的肋痛,呃逆,月經不調等症,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中醫認為,女性和血的關係最為密切,肝血不僅要負責管理女性的月經,而且也直接決定了媽媽能否為孩子提供優質的乳汁,在女性保健中肝經的保養相當重要,行間穴是肝經上的滎穴,他所調理的就是與血的冷熱有關的疾病,所以處理好行間穴,就能補足氣血,全身舒暢。

行間穴這個穴位能治療善驚、易悲,也就是說,如果有的人容易受到驚嚇,或者容易悲傷,行間穴對這些症狀都是有奇效的。

生活中,一個人的性格往往與自己的體質關係非常密切,而人的體質又與各個臟腑經絡有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刺激經絡來達到改變體質,讓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積極的目的,《針灸甲乙經》中說:“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渴,行間主之。”

事實上,除了善驚、易悲等因肝氣鬱結引起的疾病,行間血還對頭痛,突然昏倒,口渴等病症十分的管用。

方法是在兩側行間穴艾灸,將艾條一端點燃,手握艾條,靠近穴位,注意不要燙著皮膚,每個穴位每次灸15分鐘,一天一次,三天后就會發現有明顯的效果了。

由於行間穴的位置比較靠近腳趾,皮肉比較薄,所以通過捏的辦法,能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有人體質比較虛弱,最好用手指指肚,以適當的力度按壓行間穴,這樣就可以通過它,激發肝經上的精氣,也不會使身體感到不適,如果體質比較好,可以使用手指的指節進行刺激,由於刺激面比較小,所以相對的力度就會變大,很快就會收到溫經活絡的效果。

由於行間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滎穴,代表著五行中的火,身體上的火過多的時候,行間穴可以幫忙把火調小,反過來說,人身上的活少的時候,行間穴,就可以把火的開關開得大一些,凡是肝經循行上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火氣太大,或者火氣不夠,如腳腫,生殖器的疾病,肚子痛,甚至咳嗽,按行間穴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手指麻木怎麼調?試試這三個穴位


肢體麻木這件事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

首先說,這手指麻木絕對不能忽視,大家要第一時間到醫院篩查一下是不是頸椎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所致。尤其是腦中風,往往有手指麻木的前兆。我們必須通過篩查來找到原發病,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延誤治療。

但是,如果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我們就要從中醫角度加以調理和改善了。方法如下:

找到患側手掌的十宣穴(即手十指的尖端,如圖)。用牙籤或者圓珠筆的筆尖來點壓,用力適中即可,持續10分鐘。

接著再找到手三里穴(位於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穴和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如圖),以及後溪穴(位於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如圖)。對這兩個穴位,先用指尖用力按壓,然後用艾灸條艾灸,耗時20分鐘。經過每天這半小時的調理,手麻的現象會得到很好地改善。



這個辦法有什麼奧秘呢?

先說這十宣穴。點刺十宣穴,目的是行氣、化瘀,通絡。中醫臨床經常用十宣穴來刺血治療,我們普通人不必如此,只用點刺即可。

這裡面有一層功效特別值得一說,就是通過此等瀉法,來行氣而化痰濕。中醫巨著《丹溪治法心要》裡說的明白:“ 麻是氣虛,木是痰濕死血 ”。由此看來,這麻木一事,和痰濕是有關係的。而痰濕不得運化的原因,又在於氣虛。所以,我們用瀉法刺激十宣穴,可以活絡、行氣,幫助痰濕得到運化。

接下來再說手三里。這個穴位被廣為傳頌為治療手“不仁”的要穴。

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有人說,此穴屬於陽明經,多氣多血,故而行氣之功甚好。其實,這只說對了一半。真正的妙處,要從手陽明大腸經經氣物質循環規律說起。原來,這手三里作為手陽明大腸經的要穴,是大腸經天部雨水的受降之處。之所以稱為三里,乃是因為覆蓋面積太大,影響深遠。水勝則土失。如果我們用點壓和艾灸結合的辦法來刺激手三里,就會清散、溫煦、蒸化水濕,從而讓脾土之氣充實。脾土實,則水濕不得氾濫,這就有利於手掌痰濕之氣的運化,自然就會改善麻木了。

最後說後溪穴,這後溪穴乃是八脈交會穴。它的特性就是和督脈相通。如果我們刺激它,溫煦它,就可以將督脈裡的元陽之氣引到我們的手上來。元陽之氣充足,自然可以運化水濕、暢通氣血,從而改善麻木症狀。這後溪穴的奧妙,理解起來也不難。

可見,用十宣穴、後溪穴、手三里穴治療手的麻木,是十分有道理的。如果我們按照上文記述的方法認真操作,會很快見到症狀的改善。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適合女生的健身動圖,簡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