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2個動作,堅持一個月,肩頸酸痛都掃光!


大家早上好!相信很多朋友和小郎中一樣,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需要長期面對電腦,一坐就一天,經常會出現頸肩部酸痛僵硬症狀,臨床上可以稱之為“電腦頸”、“電腦肩”。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在疼痛發作時,自己簡單處理一下呢?推薦兩個小動作,隨時隨地做起來!

第一個動作:“米字操”

腰背挺直,微微靠在椅子背上。耳朵、肩膀從側面看要在一條直線上。

手與鍵盤平行,手臂自然下垂,放在椅子扶手上;如果夠不到椅子扶手,可以把手腕靠在桌子邊,稍微支撐一下。


閉上眼睛,同時做深呼吸,順時針緩緩地轉頭一圈,逆時針再轉一圈,再劃一個“米”字,重複做3遍即可。

小郎中

對於已經患有頸椎病的朋友,不建議做米字操,但可以試試“繃勁兒”。

即:雙手交叉放在頭枕部,雙手向前使勁,而頭向後使勁,緊張3-5秒,再放鬆3-5秒算1次,每天200次,分3-5組完成。

第二個小動作:推門框

站在門口,雙臂展開,雙手扶住門框兩側,右腿前弓,左腿後伸,成弓箭步,重心向前傾,在身體重量的協助下,雙手向前推門框,此時即可感到肩部的肌肉被拉伸的感覺,保持這個姿勢1分鐘以上,然後休息片刻,換左腿前弓,右腿後伸的弓箭步,再推門框1分鐘。

做完後即可感到酸痛的肩部明顯舒服多了,如仍覺不適,可再重複做數次推門框的動作。

小郎中

如果您感覺推門的動作不夠優雅,不妨試試下面這個肩背拉伸術——

①站直、或坐直,把兩隻胳膊向後伸,兩手十指相扣後向上提拉,拉到不能再向上為止,保持10秒。

②一隻胳膊向側面平舉,和肩成一條直線,然後胳膊向反方向伸展10秒,反之亦然。

③把一隻胳膊完全向上舉起,小臂放鬆,向後下方伸展10秒,換另一邊做同樣的動作。

兩個小動作有什麼功效?

“米字操”和“推門框”這兩個動作,均能夠起到強制性放鬆頸部、肩部肌肉的效果,加速血液的流動,幫助排走局部積聚的代謝廢物。

只要做完上述兩個動作,就能立刻感到神清氣爽,本來像壓了塊大石頭的頸肩部立即就能覺得輕鬆,又可以重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了。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首先,這兩個方法最好是定時進行,一般建議在工作一小時後就停下手頭上的活進行幾分鐘的鍛煉,這樣效果最理想;

第二,這兩個方法應該長期堅持,因為可以起到鍛煉頸肩部肌肉,使之變得強壯的效果,頸肩部肌肉強壯了,耐力就會增加,這樣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後,酸痛僵硬病症的發作就會明顯減少了。

小郎中

大家快記住這兩個動作哦~坐在工位上隨時都可以做!

不過,偶爾肩背痛,熱敷、按摩確實能很快緩解,但如果總是久坐不起,姿勢不對的話,這些痛苦還會再來。

如果在痛的同時還出現了頭暈、手麻,說明頸椎問題已經很嚴重,別墨跡趕緊去做個檢查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愛出汗的,快對照看看吧!


轉自:道醫知識

出汗是件讓人又愛又恨的事——運動時大汗淋漓讓人爽快,緊張時全身冒汗讓人尷尬,發燒時汗流浹背讓人虛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也是維持體溫恆定的重要環節。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

被動出汗時,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千萬要小心,快來對照看看,你一定想不到!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

1


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


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


腋下出汗,汗腺過大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


手腳心出汗,脾胃濕熱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


背部出汗,陰陽虛弱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出汗有度,排濕祛寒

夏天人體能夠自然出汗,這樣有利於身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出汗是一種有效的排毒的方式,人體每天分泌出大量代謝物,各種毒素隨之產生,體內毒素大量堆積,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亞健康狀態,多出汗可以排除體內的多餘毒素和水分,還有助於皮膚代謝,拒絕濕氣的煩惱。

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寒濕是人體萬病之源!

在中醫看來,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現代人無節制地熬夜、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濕。

1


“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

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2


“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像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寒濕氣容易從5個主要通道進入身體

1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2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3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霉,長蘑菇等;

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4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為避免風寒,請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最簡單的方法:晚上泡腳

祛寒濕、補腎補血、通經絡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1


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導致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晚上泡腳可以活血化淤;

泡腳還能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方法就是在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能破血、行血、和血、調血) 。

2


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便秘→水中放鹽,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腳臭→水中放醋,祛除腳臭、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脾胃虛→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暖脾胃,祛濕邪。

痛經→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風濕骨痛、怕冷怕涼→水中放乾姜,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糖尿病(陰虛所致)→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3


泡腳五忌諱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後。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經期或妊娠期婦女、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心臟不好的人,手掌有一個地方要經常拍拍!


轉自:經絡養生網

左手大魚際就是隨身攜帶的救心丸。如果突然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特別不舒服,請馬上用大拇指的指尖掐揉大魚際。

用重力狠狠地掐九下,最好是把大拇指倒立過來,利用這樣一個強力刺激來緩解心臟的壓力。

用這個方法急救,絕對勝似吃6顆救心丸。


心臟不好的人每天必做的安心之法。心臟不好的人最怕刺激,那麼平時的時候您就要多做一些讓自己安心的事情。

如果家里人有誰心臟不太好的,每天給他做十幾分鐘,效果絕對好。

取穴

由太淵穴,直上約一大拇指橫指處。試摸有小圓骨與第一掌骨,兩骨之間凹陷處是穴位。

症狀:失眠,早醒

經絡:大魚際(拇指下肉厚的部分)。

方法:每天堅持按揉大魚際,直到不酸不痛為止。

有一位朋友,患早醒的毛病好多年了,凌晨3、4點就醒來,很多地方的專家都看過,治失眠的藥也吃下去不少,可效果就是不明顯。

看了《求醫不如求己》之後,他就自己試著堅持揉大魚際,還真將早醒的毛病給治好了。

怎麼解釋這個原理呢?

大魚際其實是一個節點。每個人的身體上多多少少都有那麼點小毛病,中醫認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導致的。您如果經常在凌晨三點左右醒來,那肯定是心肺上火了。

而心肺這兩條經都經過大魚際那兒,所以心肺之火它都能祛除。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醫學上稱其為大魚際。

大魚際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佔手掌很大面積。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

每日拍拍大魚際,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而且對咽痛、 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也一拍即消。同時還可調理脊椎的問題了。

拍打方法:

1)直接拍手,重點把力度放到大魚際位置。

2)用拍痧掌拍打大魚際,刺激力度更大,效果更好,一開始會出痧,很快就會消退了。拍打的時候一開始輕拍,以自己能夠輕鬆忍受為準,拍會再適度用力拍打。

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所以能增強體質,防治感冒、咽痛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推肝經——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


經絡與臟附相連,所以調理位於體表的經絡, 實際上就是對內在的髒附起到按摩調理作用, 通過合理地按摩肝經,就可以達到疏肝理氣、調節情志的目的, 從而使肝臟得到良好的保養。

肝經

肝經起自於大腳趾外側, 沿著足背上行,經內踝前方,上行小腿內側面,過膝蓋內側, 續行大腿內側偏後方,繞過陰部,沿著腹部外緣往上, 止於胸部外側肋骨下緣。



調理肝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推肝經,坐在床上或墊子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掌根壓在左側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 稍用力向前推至膝關節下方, 反复推動四五十次,然後換另一隻腿,用同樣的手法推。

推的時候可以隔著衣服, 也可以在皮膚上塗些潤膚油,直接貼著皮膚推,效果更好,每晩推一推,就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女性經常推,能讓氣血暢達,顯著改善氣色。

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靠近正面的是脾經,靠近後面的是腎經。坐下屈膝外展,使大腿內側朝上,正中的就是肝經。

膝蓋以下的一段肝經,可以來取敲打的方式來刺激,手握空拳,沿著肝經從上往下叩打就行。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一套瑜伽練習序列,改善四五十肩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肩膀疼痛,一般俗稱為四十肩、五十肩,指的是肩關節周圍發炎的症狀。雖然老化是引起五十肩的主要原因,但只要進行適當的處理,問題依然能夠得到改善。

今天給大家推荐一套瑜伽練習序列,幫你改善四十肩五十肩的問題,緩解肩部疼痛!

1、貓牛式

四角跪姿在墊面上,

雙腳雙手打開與肩同寬,

肩膀在雙肩的正下方

吸氣延展脊柱,抬頭挺胸

呼氣,含胸拱背

注意脊柱要一節一節的延展

重複練習5-8次

2、虎式

四角跪姿,將右腳向後一大步

腳尖點地,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抬右腿向上與地面平行

抬左手向前,手臂向後

再次抬右腿向後向上

左手抓住右腳腳背

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



3、嬰兒式

四角跪姿,雙腳併攏

雙膝打開略大於髖部

臀部坐向腳後跟,雙手臂向前伸展

前額點地,放鬆保持5-8個呼吸

4、蝗蟲式

俯臥在墊面上,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同時抬頭挺胸

雙腿雙手臂向後向上,保持5-8個呼吸

5、弓式

俯臥,屈雙膝靠近臀部

雙手握住腳踝,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利用小腿向後向上的力量將身體撐起

雙腿抬離墊面,抬頭挺胸

保持5-8個呼吸

6、仰臥脊柱扭轉

仰臥,雙手側平舉

將右腳放在左大腿上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身體向左扭轉

轉頭,眼睛看向右手指尖的方向

注意保持雙肩不要抬離墊面

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

7、挺屍式

仰臥在墊面上,雙手放在身體的兩側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自然倒向兩側

保持均勻的呼吸5-10分鐘

文章來源:瑜plus

不運動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這些穴位就能做到,手法也特別簡單


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學習工作任務次下,留給人們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不運動,人體的免疫力很容易下降,身體素質也會變差。博大精深的中醫提供給我們一個好方法。平常多按摩這幾個穴位,不運動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耳穴

在中醫中認為,腎主藏精,開竅於耳,可見耳朵對於腎和身體的重要性。平時多按摩雙耳,對於強腎壯腰、保健身體和延緩衰老有很好的功效。


按摩時可以選擇耳根、耳窩、耳尖、耳垂或者按摩全耳。輕拉和揉捏都行,進行十幾次,耳朵有熱感和酸痛感為宜。

大椎穴

大椎穴在頸部後面正中的部分,在凸起骨的下面。按摩刺激此穴位可以防治感冒,對於高燒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還能治療落枕和頸肩酸痛。按摩時將食指和中指合併,加大力道,按揉大椎穴,以百次,有酸痛感為宜。

大魚際

大魚際在人體手掌大拇指下面,到手掌根部,這一段凸出的地方。古人有“十指連心”的說法。手部的神經聯繫全身,對於人體非常重要。按摩此穴位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足三里

足三里是功能很多的穴位,在小腿肚的外側,按摩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長期按摩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強健身體。

這些穴位能夠從內部調理身體,促進人體健康,但是想要真正從內到外的健康,還是需要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愛問360

經常按摩百會穴,提陽氣,治腦病,降血壓


中醫認為,頭為精明之府、百脈之宗,人體的十二經脈都會聚於此,是全身的主宰。百會穴位於頭頂部正中央,是人體眾多經脈會聚的地方,是頭部保健的重要大穴,它能夠通達全身的陰陽脈絡,連貫所有的大小經穴、是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有開竅醒腦、固陽固脫、昇陽舉陷的功效。

百會穴既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經過鍛煉後可開發人體潛能,増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益智開慧,澄心明性,輕身延年,能治療頭痛、眩暈、脫肛、昏厥、失眠、耳鳴、鼻塞、神經衰弱、中風失語、陰挺等症。



百會穴的保健方法有四種:

(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來回摩擦百會至發熱為度,每次108下。

(2)叩擊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8下。

(3)意守法:兩眼微閉,全身放鬆,心意注於百會穴並守住,意守時以此穴出現跳動和溫熱感為有效,時間約10分鐘。

(4)採氣法:站坐均可,全身放鬆,意想自自己的百會穴打開,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和陽光清氣源源不斷地通過百會進人體內,時間約10分鐘。

百會穴還有一些妙用,首先是降血壓。手掌緊貼百會穴呈順時針旋轉,每次做36圈,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其次為美髮。用食指或中指按壓百會穴,逐漸用力深壓捻動,然後用空拳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進行3分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頭皮的抵抗力,從而減少脫髮斷發。

百會穴同時又是長壽穴,經常按壓此穴可激發人體潛能,增強體內的正氣和抵抗力,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延年益壽。

百會很容易就能找到,將觀平向前對折,取兩個平朵最高點連線的中點,即前後正中線的交點就是百會穴。或者將兩手指接往頭部。此時兩手中指尖相之處就是百會穴。用指施壓,會感到輕輕微的疼痛。

文章來源:健康科普小郎中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十二經之三焦經)



三焦經分佈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所以中醫學裡有一種說法叫做“三焦為樞”,也就是樞紐的意思。

許多病痛潛伏在三焦經上,只要學會運用三焦經這個無言的“神醫”,就會對養生祛病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小腿抽筋,掐支溝穴可以治脅痛岔氣,掐液門穴可以治口乾咽痛。


三焦經既然這麼神奇,那麼,我們又該怎麼應用它進行養生保健呢?

建議是:

第一,循經按揉或敲擊。

三焦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一個東西,該怎麼理解它呢?其實,三焦經所治的這些病基本上都是經絡循行所過的地方的一些病。三焦經是主樞,是門軸,不管是外面的東西要進去還是裡面的東西要出來,都得經過門,都得轉門軸,所以三焦經也能用在其他一些病的治療和預防當中。那有些人或許會問:那什麼時候揉三焦經最好呢?三焦經的氣血在亥時達到頂峰,也就是晚上9點~11點,這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休息的人都會犯困,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按揉三焦經,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二,重點穴位的按揉。

三焦經在針灸臨床上的應用一般以治療發熱、外感風寒或者面癱以及耳聾耳鳴等比較常見。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不及臨床上那麼多和廣,大家只要掌握常用的幾個重點穴位,如支溝、肩髎、翳風、耳門等就可以了。

另外,我在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調理三焦經的辦法,那就是八段錦中所謂的“兩手托天理三焦”。具體的做法是:直立,兩手心朝上,兩臂從體側緩緩上舉至頭頂上方,手指相交叉,內旋翻掌朝上撐起。同時兩腳跟盡量上提,仰頭,眼看手背。然後,兩掌外旋翻轉手心向下,屈肘鬆肩,分手垂臂。同時腳跟下落著地,還原成直立預備勢。

做這個動作,需要注意:上撐動作要有“托天”之意,兩手向上相交叉時吸氣,翻拿上托時呼氣;叉手下降至頭頂時吸氣,分手下垂還原時呼氣。如此反复練習數遍。

這個動作可以活動人體的上中下三焦,使人氣血順暢,妙用無窮,尤其適合工作繁忙的青年朋友們使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頭常搖、發常梳、目常運…… 健康無疾活到老!



1、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2.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髮”,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3.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4.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複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5.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6. 漱玉津

①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

② 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7.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8.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0. 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11.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12.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13.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十二經之肺經)



學習中醫經絡養生,認識人體的十二正經,第二個要講的就是手太陰肺經,人身上的很多疾病都是與肺經聯繫在一起的。

《黃帝內經》中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於一個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的職責是什麼呢?他了解政務、協調百官,事無鉅細都要管。肺是人體內的宰相,它必須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所以《黃帝內經》裡有“肺朝百脈”一說。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中醫幾個指頭在左右手腕上一摸,就能知道五臟六腑的情況?就是因為人體內有這個肺經。皇帝要想知道國家的情況,怎麼辦?他首先要問宰相。醫生要知道人身體的情況,首要就要問一問肺經,問一問寸口。寸口在兩手橈骨內側,手太陰肺經的經渠、太淵二穴正在這個位置,它們是橈動脈的搏動處。



很多人都知道,有咳喘症的一大病根就在肺上,按摩肺經穴位就可有效治療咳喘。事實上,肺經的功效是非常大的,它上可疏解肝經的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不是一個咳喘所能代表的。退一步講,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經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臟器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去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即有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濕蘊肺”,健脾去濕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那就趕走膀胱經之風寒。通常,咳喘的病總會遷延不愈,古時便有“內科不治喘”之說,其實多是因見肺治肺,有痰化痰,宣來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嬌臟,最怕攻伐,所以“調諸臟即是治肺”實乃真知灼見。

《黃帝內經》上說:“諸氣者,皆屬於肺。”這真是金玉良言,這是說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通過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黃帝內經》中還說:“肺主宣發肅降,肺是水之上源,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諸氣憤鬱,皆屬於肺,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在體合皮毛,在竅為鬼。”古人不但給我們講述了肺的功效,還告訴了我們具體的治療辦法。倘若你憂鬱很久了,鬱結之氣難以排解,從哪裡宣發呢?

 

肺經上的重要穴位很多,我在這裡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魚際穴。把大拇指伸直,在大拇指根部這一塊泛白的地方是大魚際,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連線的中點,就是魚際穴,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每天堅持搓按魚際穴,能增強肺主皮毛的功能,從而改善易感者的體質狀況,提高其抵禦外邪的能力,對咽痛、打噴嚏等感冒早期症狀,也有明顯的療效。這個方法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隨時可做,尤其適合於易感冒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