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拔罐祛寒濕推薦穴位


一、大椎穴

【主治病症】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二、風門

【主治病症】

1.感冒,咳嗽,發熱,頭痛;

2.項強,胸背痛。



三、膏肓俞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統疾病: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

2.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經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貧血。

3. 本穴為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常用穴。

四、脾俞穴

【主治病症】

背痛以及脾胃疾患: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五、命門穴

【主治病症】

虛損腰痛,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洩,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寒熱瘧,小兒發癇,胃下垂,前列腺炎,腎功能低下。

六、承山穴

【主治病症】

1、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腰背痛、自然標誌取穴法腰腿痛。

2、便秘、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為治療小腿痙攣,腿部轉筋的常用效穴。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腸俞穴治痔疾。

七、委中穴

【主治病症】

1、腰背痛、下肢痿痺等腰及下肢病證。

2、腹痛,急性吐瀉。

3、小便不利,遺尿。

4、丹毒。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十二經之胃經)



胃經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胃經經於胃,絡於脾,所以它和胃的關係最為密切,同時也和脾有關。脾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在出生後,主要依賴脾和胃的運化水穀和受納腐熟食物,這樣人體才能將攝入的飲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才能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所以說,胃也為氣血生化之源。

按摩胃經的重點穴位,第一可以充實胃經的經氣,使它和與其聯繫的髒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就不容易被疾病“打敗”;第二是可以從中間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氣候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

胃經上最重要、名氣最大的穴位當屬足三里,這個穴位也是我在行醫過程中最常使用的一個穴位。


足三里位於人的雙腿外膝眼直下三寸(把自己的四指併攏即是三寸,這是中醫特指的同身寸)、脛骨外一橫指處。中醫認為足三里穴為胃經之要穴,能理脾胃、調氣血,具有補虛、健脾的特殊功能。

足三里這個穴還可以治療或緩解肚腹上的一切病痛。有次,我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晚餐時,緊挨我座位的一位女性朋友,在喝完幾口冷飲後,就一直用手摀住腹部,看樣子非常痛苦,我於是問她出了什麼問題,她告訴我,是因為例假在身,剛才喝了幾口冷飲所致,我立即私下指導她按壓“足三里”穴位,因她是寒症,讓她採用向上的手法,沒過5分鐘,她的肚子就不再疼了,表情也輕鬆了很多。

事實上,歷代醫家一直就十分推崇“足三里穴”的養生保健和臨床治療作用,認為足三里不僅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還能夠治療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痛經、痺症、耳鳴等多種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針刺足三里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還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針刺足三里固然有很好的療效,但這常常需要在針灸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而拍打、按壓足三里則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拍打、按壓也是刺激穴位的一種方法,臨床上按壓足三里同樣能產生“酸、麻、脹、痛”的“氣感效應”及循經傳導的現象。因而,按壓、拍打足三里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

從微循環學說而論,人體的衰老與微血管閉塞、微循環障礙有關。因此,拍打足三里能起到防止衰老的作用。經常拍打足三里,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拍打足三里,刺激該穴位,除了起到與針灸相同的效果外,還能提高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臨床觀察表明,按壓、拍打足三里不僅可以用來治療胃痛、腹痛、腹瀉、噁心、痛經等疾病,而且對急性肩周炎也有很好的療效。按壓足三里治療肩周炎時需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具體做法為:患者取端坐位,放鬆雙上肢,取患肩對側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輕漸重進行按壓,持續3分鐘,當患者感到被壓足三里穴周圍酸、麻、脹、痛難忍時,囑患者猛抬舉患肢,並停止按壓。這時患者會感到患肩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增加,並鼓勵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後伸、旋後等動作。上述治療每3日施行1次。

拍打、按壓足三里,刺激該穴位,除了可以防治上述疾病外,還能夠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老年人和一些女性朋友在冬天常常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這是由於手、腳血液循環不良所致。如果經常拍打足三里,可以通過經絡調節,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變得暖和起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經常拍打足三里,可以改善下肢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環,這對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超過60種疾病與濕氣有關!8招教你趕走它!


淅淅瀝瀝的春雨讓濕氣加重,可偏偏——中醫最怕濕邪!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它。

超過60種疾病與濕氣有關!

現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樣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啤,四季離不開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還吹空調。這就造成外常為寒氣環繞,濕不能越,導致容易出現體內濕重。

據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濕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濕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



最嚴重的是:

濕氣可能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身上的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因此,去除體內濕氣,刻不容緩!

有這些症狀要當心啦

1. 感覺身體重


2大便不成形


3舌頭有齒痕


4小腿肚發酸


5食慾差

發現這些症狀,說明你該祛濕啦!

8招教你排排濕!

1.越懶越要運動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快走、慢跑、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清淡少吃生冷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3.避開濕氣環境

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發。

4.經典莫過薏米紅豆

提起祛濕,薏米紅豆怎麼也繞不開。中醫都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紅豆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的功效。由於紅豆性善下行,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說法。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

5.陳皮+薑汁泡水喝

陳皮祛痰濕,薑汁有辛散的作用,都是除濕氣的“小能手”!

6.荷葉煮茶也不錯

荷葉雖然比較“小眾化”,但效果好當然要大力推荐一下。這道是涼茶的經典配方,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去中藥店買點吧。將荷葉撕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點冰糖,一天喝兩次,的確是夏季美飲。

7.山藥+冬瓜熬湯

每天用一段山藥加半斤冬瓜熬’健脾祛濕元寶湯’,山藥能健脾,冬瓜能祛濕,這兩樣可謂祛濕的’黃金搭檔’。

8.按揉陰陵泉

足三里、陰陵泉和三陰交都是很好的祛濕穴位,濕氣重的人平時可以多揉揉。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

屈膝,在脛骨內側髁的下方的凹陷中,就是陰陵泉穴。

在內踝尖上用自己的手指4指之上,按壓有一骨頭,三陰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十二經之腎經)



腎是先天之本。一個人生命的本錢,大多來自父母的遺傳,也就是祖上的遺產,如果沒有先天的厚贈,那就真的太需要後天的培補了。我們人體的器官就像天天運轉的機器,是很容易磨損的;但是只要我們經常保養牠,時時除垢潤滑,那麼我們仍然能夠日久彌新,甚至脫胎換骨。


這裡我主要講腎經的三個穴——太谿、复溜、湧泉。可別小看這三個穴,它們個個都是身懷絕技。

太谿位於腳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這個穴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補穴,凡是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酸、頭暈、耳鳴、脫髮、牙齒鬆動、哮喘,還有男人們最擔心的性功能減退以及婦女們的習慣性流產,都可通過刺激這個穴看到明顯的效果。

复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复溜穴的位置在太谿穴直上兩寸處。這個穴位治療淤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炎、前列腺炎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等,都可以選擇此穴治療。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所以怕熱口乾、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又多了件法寶。

湧泉穴,相當於足底療法的腎上腺反射區,自古就有臨睡搓腳心百次可延年益壽的說法。此穴最實用的功效在於能引氣血下行,可以治療高血壓、鼻出血、頭目漲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的症狀。此穴敷藥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壓患者可取中藥吳茱萸25克研末,加醋調成糊狀,睡前敷於兩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裹。通常20小時左右血壓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幾次(平日配合金雞獨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則敷大蒜泥,左側流血敷左腳心,右側流血敷右腳心,兩鼻孔俱出血俱貼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還可醒神通竅,以治療慢性鼻炎。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則有個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便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為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總之腎經是一條關乎人一生幸福的經絡,老年人若想提高生活質量,益壽延年,那就必須把腎經鍛煉強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祛濕妙招——推“健脾線”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重,容易得病。濕氣是很多病的根源,既然濕氣淤在體內,就要疏通,如何疏通為好呢?

都知道,祛濕的關鍵在於健脾。怎樣健脾呢?有一個小絕招,就是推健脾線,從三陰交穴到陰陵泉穴的這條線就是健脾線

脾經上易淤堵的部位叫陰陵泉穴。脾經不通、濕氣鬱結時,按此穴會感覺很痛,要多推揉此穴來打通脾經。記住推時,一定要從三陰交穴往陰陵泉穴的方向推揉,,別推反了,要反复推,找最痛點(即淤堵部位)。


如果不疼了,就是打通了,多餘的水濕就會順暢排出。

祛濕,自然少不了艾灸

艾灸有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養生,經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濕健脾。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

讓艾灸事半功倍的中藥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二十種草藥。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要灸肚臍和腎俞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夏季艾灸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中醫認為寒則瘀、瘀則凝、凝則堵、堵則容易造成酸麻脹痛,嚴重些易積成炎症,再嚴重些就會導致肌瘤、囊腫、癌症!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合在一起,雙重陽氣作用於人體病灶,可有效祛除寒濕,打通經絡。下面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夏季艾灸的好處以及祛寒濕的方法,為您之後的夏季養生打好基礎!

1、夏季艾灸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

芒種過後,各地進入梅雨季節,許多中老年人一會腰痛,一會腿疼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體內寒、濕氣重的緣故。

在中醫裡祛寒除濕治療妙法就是艾灸,而且夏季正是天地陽氣最盛之時,通過艾灸,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即可快速達到溫陽驅寒的效果。

【腰腿痛取穴】腎俞、足三里、阿是穴。


【頸椎痛取穴】大椎、肩井、阿是穴。

【慢性支氣管炎取穴】大椎、肺俞、膻中、脾俞、豐隆。

【消化不良取穴】脾俞、中脘、天樞、足三里。

艾灸灸法:用艾灸儀灸,上午10:00-11:00最為適宜。

2、夏季艾灸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徵。古時醫家常用“神奇”來說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夏季採用灸法,會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3、夏季艾灸延年益壽。

宋代名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氣、陽氣,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長壽之本,福德之本。

中老年人,如果在夏季堅持灸關元穴,不光可以解決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還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4、夏季艾灸修心養性,也是最佳時機。

從中醫的角度講,夏季人體正處於散發的時令, 天時的陽氣與艾灸的純陽之氣進入人體,那麼,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被天地之雙重陽氣排出體外。因此,血液會越來越清淨,身體也得以輕鬆,清淨自然。

所以,夏季艾灸既能祛病、又能強健身心,真正意義的修心養性。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尤其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根據《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此時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需要調養身體的朋友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時機。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五十九種病症穴位按摩——1~10穴位



01、 頭冷痛,天熱也得戴帽子,患者頭部特別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為虛症,炙百會穴上星穴。

02、 頭冷痛,前額痛,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辯氣味,天熱時症狀消失.病因為氣虛血瘀,炙百會穴,上星穴,撥揉風府風池穴。

03、 頭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無力,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點揉後溪穴3分鐘,後溪為督脈之會穴,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04、 偏頭痛,為少陽膽經循環不良,取小腿外側,陽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撥法(瀉法)。

05、 酒後頭痛,點搡率谷穴,盧息穴,百會穴,撥揉後頭斜方肌起止點心,淺拿肩井穴。

06、 視物不清,好像被雲霧庶住,病因為肝虛引起的症狀,點揉太衝穴300次

07、 聲音嘶啞,病因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強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08、 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風府穴強刺激。

09、 背痛,直取大椎穴旁開5分處,後溪穴,外關穴強刺激。病因為寒凝後背。

10、 急性腰扭傷,直取承山穴雙側上臂扭傷穴,太衝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身體各部位“拉筋術”,教你正確拉筋!

五十九種病症穴位按摩——11~20穴位



11、腰痛環腰一周,帶脈痛,直取膽經足臨泣穴,外關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2、腰脹,眼脹,口苦,不想飲食,睡眠不好,病為帶脈病,合併肝膽症狀,直取足臨泣穴強刺激。


13、腎虛性腰痛,腰俞穴配太谿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點揉。

14、岔氣,直取肝經的太衝穴,患者張口,強刺激呼出聲來。

15、臀部疼痛,直取脾經的五俞穴,病因為脾經所主之症。

16、小腿脹痛,直取合谷穴,病因為六腑之症,寒瘀大腸。

17、雙腿無力,腿足發麻,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陰交穴後1寸。(奇穴)

18、大腿股四頭肌麻木,灸太淵穴,病因為肺所主之症。配放血法。

19、小腿轉筋,取膀胱經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為寒瘀腓腸肌療。

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著地,病因為生殖系統寒症,內外踝關節下面揉法拍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9個小動作保護腰椎,遠離脊椎痛、腰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