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養陽氣!



一、養生就是養陽氣

當人體有不適的時候,體內就好比是陰冷潮濕的天氣,但只要太陽一出來,這種環境就不利於疾病的生長、發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把人體的太陽托起來,讓它光耀我們的五臟六腑,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健康。

現在,有很多病比較難治,用常規的方法很難獲得好的療效,如何才能迅捷地解除這些疑難雜症,這成了困擾我多年的一個難題。也正是這些難題,促使我常常在生活中結合著古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停地思考,苦苦地追尋,直到有一天重新研讀《黃帝內經》,才發現其中暗藏著一個很重要的玄機。

這個玄機就是固護陽氣。《黃帝內經》中的《生氣通天論》篇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陰陽應像大論》篇說:陰陽為「生殺之本始」。張景岳注曰:「生殺之道,陰陽而已。陽來則物生,陽去則物死。」正是這兩段話使我悟出了治病和養生保命的真諦,困擾多年的難題一下子豁然貫通了。

原來,人的生命全在「陽氣」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陽氣旺盛,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才能正常發揮,醫藥才有用武之地。正是陽氣的虛衰導致了我們的身體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並非醫藥無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陽氣沒有激發出來。

這個思路一打開,我馬上發現,原來,中國歷代名醫治病養生,無不是在調動人體的陽氣。

宋代的醫學家竇才是一位倡導陽氣養生的大家,他強調「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其中,尤以艾灸關元為重點,他認為,人在每年夏秋之交的時候要灸關元穴一千壯,也就是大概灸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保持強健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會使小腹丹田處時常像有一團太陽那樣溫暖,使人其樂融融。



《黃帝內經》中的這一玄機,古代許許多多大醫都發現了,並且成功地用在臨床上;自此,我在治病和給人做健康指導的時候,也把固護陽氣作為核心內容,以此為指導,很多疑難雜症迎刃而解。

我讓人們用站樁的方法振奮全身的陽氣,教人們利用穴位激起人的陽氣,利用食療等方法去征服陽氣的最大殺手—濕氣。實踐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現代人為什麼會陰盛陽衰

我們應該調整呼吸和飲食,以養足身體的陽氣。在呼吸方面,應該多去呼吸那種帶著上天的靈氣和草木萬物的生機的新鮮空氣。在飲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來幫助陽氣的生髮。

在現實生活中,體衰的人往往會出現下列症狀:手足不溫,面色淡白無光澤,或面色黧黑,明顯怕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或腰背部有被冷水澆的感覺,喜喝熱茶、熱湯,疲乏無力,易出現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貧血或水腫等;其次是稍微運動則心慌、氣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受寒後易腹瀉,勞累後浮腫,或夜間多尿,性慾減退,男性易陽萎、早洩,女性月經減少,不孕、不育……

這一切,都是陰盛陽衰的表現。人體籠罩在疾病氣勢洶洶的陰霾之下,陽氣虛衰,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時至今日,上面那些症狀似乎不再專屬於久病體衰的人,我們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地分得了上述症狀中的幾種。現代人為什麼會陰盛陽衰呢?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人是天地所生的,天以氣養人的陽,地以食物養人的陰。我們可以看看周圍的環境,污染太嚴重了,在這種質量的空氣中呼吸,我們的陽氣肯定受損。另外,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精美而豐富,而且大多是雞鴨魚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最能滋陰。在這種生活中,很多人的體型都富態起來了,但精神頭卻不能跟著提起來。

精神屬陽,肉體屬陰,二者不平衡,陰盛陽虛,就出現了中醫所說的「形勝氣」的現象,《黃帝內經》講:「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 」也就是當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無法完全駕馭形體的時候,他就會生病,而且難以治愈。

這一點提示我們:我們應該調整呼吸和飲食,以養足身體的陽氣。在呼吸方面,應該多去呼吸那種帶著上天的靈氣和草木萬物的生機的新鮮空氣;在飲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來幫助陽氣的生髮,比如,體內有濕氣是現代人的通病,濕為陰邪,能遏制陽氣,薏米紅豆湯可以祛除身體內的濕氣,濕氣除掉了,陽氣自然生出來。此外還要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酒與葛花同飲,可免醉酒;寒涼的螃蟹,要配上溫性的生薑、蘇葉同吃,才能預防痛風。生活中的這些細小問題,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健康就能前進一大步!

《黃帝內經》還告訴我們:動屬陽,靜屬陰。現代人的身體缺乏正確的鍛煉,使人體變得靜多動少,陰氣過剩,兩者相加會同時傷害人體的陽氣,導致我們的身體呈現出病理性的陽虛狀態,使我們的陽氣比古人更虛。

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所化,但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給我們的陽氣實在太少了,因此我們今天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纏身。

三、陽氣旺盛,百病不侵

現代人生點小病的時候,比如感冒,一般是不輕易找中醫的。很多人,久病體虛,在述說各種病情的時候,往往都會問我:「我這些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說:「你以前和現在所生的病,根源只有一個,就是陽氣虛弱。」

人生天地之間,大自然中的風、寒、暑、濕、燥、火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六淫邪氣」。一年四季,春有風邪,夏有暑邪、濕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它們侵入人體後,有的很快就發病,有的則要潛伏相當長一段時間,轉化成各種形式的其他病變。然而,同在六淫邪氣之中的包圍之中,為什麼有的人會生病,有的人不生呢?

原來,人體自身是有抵禦外邪的能力的。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中醫裡又叫「衛陽」或「衛氣」。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佈在肌膚表層(腠理),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人生天地之間,大自然中的風、寒、暑、濕、燥、火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六淫邪氣」。一年四季,春有風邪,夏有暑邪、濕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它們侵入人體後,有的很快就發病,有的則要潛伏相當長一段時間,轉化成各種形式的其他病變。然而,同在六淫邪氣之中的包圍之中,為什麼有的人會生病,有的人不生呢?

在六淫邪氣中,陽氣旺盛的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邪氣攔在身體之外,所以,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不管外面流行什麼樣的病菌,他都不會生病。為什麼有的人能逃過瘟疫,還是因為他的陽氣非常旺,而陽氣虛的人就不同了,邪氣在體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長驅直入,直傷人體。

所以,那些身患各種疑難雜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基本上都是衛陽不固、腠理不密的,都是由於陽氣不盛,以致外來的各種邪氣陸續佔領人體並日積月累而成。

產生疾病的原因,在人體外有六淫,在人體內則有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大喜傷心,大怒傷肝,憂思傷脾,大悲傷肺,驚恐傷腎,五臟的病變很多都是由於情緒波動產生的。

人的情緒在什麼時候波動最大呢?還是在陽氣不足的時候。陽氣充足的人樂觀、通達,陽氣不足的人悲觀絕望,憂思綿綿。所以,把陽氣升提起來了,人的精神面貌就會有一個重大的改觀,所謂「七情」產生的病,也都會統統離我們遠去。即使偶爾不慎生病,人體的自愈功能也會在最短時間內把我們的身體修復如初。

還有,所謂衰老,就是陽消陰長而已。衰老是自然規律,但是,通過努力卻可以使衰老延期,一直延期到自然賦予我們壽命的極限。當人活到天年的時候,死亡不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而是一種大解脫、大歡喜。

總而言之,只要陽氣足,我們就油然地不怕生病、不怕衰老、再沒有對死亡的恐懼。醫生能做的,只是用針用藥調動人體的陽氣,復活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而已。如果我們自己懂得固護陽氣,培養陽氣,那麼,我們可以毫不慚愧地說:最好的大醫就是我們自己。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心、肝、脾、肺、腎五臟和諧長青穴,齊全了,值得收藏


一、三穴常保心胸寬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睡眼不好、夜裡胸悶、悲觀健忘、舌根發硬、焦躁不安或手腳心發熱等症狀,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沒有什麼毛病,但是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瘀血”惹的禍,我們都知道“心主血脈”,反過來,血的運行出現問題,也必然會對心造成不利影響,而這些症狀是身體在敲警鐘,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向我們“求救”了,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預防,症狀會很快改善,但如果置之不理,日後心血管不暢、心律不齊、冠心病等就要接踵而至了。所以,要注意活血祛瘀,對此我們身體有三大特效穴位一一內關、心俞、膈俞。

1、內關:內關是手厥明心包經上的要穴, 它的位置比較好找,位於手腕後面兩指,前臂的正中央, 按下去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兩條大筋, 內關就在這兩條大筋的中央, 每晩7~9點用拇指按揉內關效果最好, 兩側都要進行按揉。注意, 每次按的時候要一按一放, 按下去要有酸脹或痛的感覺。另外,按下去後需持續半分鐘,然後再鬆開,再重複;每次應不少於3分鐘, 每天不拘次數。

2、心俞,心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是把瘀血排向膀胱經的必經之路,它可以很好地調節臟的功能,具有寧心安神、通調氣血的作用,心俞位於後背上,在脊柱旁開1. 5寸的直線上, 也就是管柱和肩胛骨內側的中點, 平對第5胸椎。對心俞的刺激以拔罐為好, 每天晩上9點左右,兩側穴位同時進行,對於年齡稍大者拔罐的力量要適度放小,時間稍短,每次10分鐘即可,拔完後在穴位上按揉2分鐘以鞏固效果。

3、膈俞,膈俞也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在脊柱旁開1.5寸的直線上,平對第7胸椎,其刺激方法和心俞相同, 每天與心俞同時拔罐10分鐘,兩側同時進行,拔完後按揉2分鐘。



二、肝不老則病難擾

40歲以上的人常出現腰腿痛、落枕、抽筋、眼花、全身酸痛、莫名發火、打嗝噁心等症狀,《黃帝內經》說“肝主筋”,但是如果肝血虛,筋則得不到滋養,人就會沒有力氣,並出現抽筋等症狀, 當然這也是身體在向我們抱怨呢。對此,我們身體有三大特效穴位:承山、陽陵泉及三陰交。

1、承山:承穴自古以來就是腿痛轉筋的有效大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腿後側正中,後面隆起肌肉的下角處。腿痛的時候,用手點揉此穴5分鐘即可。

2、陽陵泉:陽陵泉是全身筋的總匯之處,位於足少陽膽經,在膝關節的下方,小腿外側,腓骨頭下方凹陷處。用拇指點揉或者點拔陽陵泉穴,點拔效果最好,每天5分鐘,也可以用指關節刺激陽陵泉, 以加大刺激量。

3、三陰交: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重要通衢,因此,刺激該穴可以防治肝、脾、腎三臟的諸多疾病,該穴位於小腿內側, 在內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後緣處,每晩臨睡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 水要淹沒小腿肚以上, 然後從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兩側陽陵泉3分鐘至產生酸脹感,然後點按承山3分鐘,最後按揉雙腿三陰交,向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

三、一穴讓肺自由呼吸

“肺為嬌臟,不耐寒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內臟功能比較弱,抵抗力低,所以經常出現多咳(痰常難咳出)、怕熱、虛汗、氣短、情緒低落、容易感冒等,這些看似“熱病”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假象,真正的病因是肺陰虧虛。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一穴就夠了,那就是合谷。合谷俗稱“虎口”,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掌背側,平第二掌骨的中點處, 每天堅持按揉合谷3分鐘, 堅持15 天左右,咳嗽、低熱、虛汗、胸悶、氣短等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四、養好脾經肌肉壯

相對於其他臟腑來講,脾胃很是不受重視, 更有人將其視作可有可無, 因此對於脾胃的一些症狀,如莫名心煩、膽小多疑、疲憊消瘦等也常常視而不見。但脾胃是“後天之本”,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般得慌”,脾胃虛弱,要么不想吃,要么吃了不消化,不管怎樣,都會讓我們的身體缺少“動力”。所以,脾胃之病不可不防,更不可不治。如何提高脾的“工作質量”,見效最快、最持久的就是按摩足三里和脾俞。

1、足三里: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每天不定時按揉足三里,每次3分鐘, 力量先由輕到重,然後再由重到輕,且飯前飯後一定要堅持按揉。

2、脾俞:脾俞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刺激脾俞的最好方法是拔罐,隔天1次,每次15分鐘, 兩側穴位都要進行,時間大約在每晚臨睡前1小時。

3、中脘:中脘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 宜在每天飯後0.5~1小時按摩此穴,點揉5分鐘即可。

五、固本強腎,百病去焉

腎為先天之本, 是父母饋贈給我們的寶物,正因為它重要,所以腎稍有不適會很快體現出來,如畏寒怕冷、口渇多飲、夜尿頻多、腰膝酸痛、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煩躁疲老等,具體來說,這些都是腎陽虛的表現,通常我們只需要以下3個簡單且行之有效的穴位就可以了。

1、合谷:合谷被稱作是人體的第二保健大穴,可以提高衛陽功能,應每天堅持按揉或艾灸該穴,該穴春夏季適合按揉,冬季、深秋或者夏秋之交適合艾灸,按揉的時候應該朝著小指方向按, 以有酸脹感為度。艾灸時應拿著艾條在距離穴位約兩指的地方進行。

2、足三里:足三里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將體內的邪氣驅逐於三里之外。因此,民問有諺語說“拍擊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3、魚際:魚際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位於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可每天堅持推揉雙手魚際,但一定要與合谷、足三里配合使用,方法是每天早飯前和晩飯前按揉雙側合谷各3分鐘, 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里各3分鐘。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堅持這樣拍手臂,皺紋少了、腸道通了……


一個人的體內毒素越少,人就越健康、越長壽、越不容易衰老。所有我們必須把,不需要的、過剩的、對人體有傷害的毒素,排出體外!人體有一條專門排毒的通道,每天拍一拍,無毒一身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拍上一個月,排毒排乾淨!

大腸本身就是“傳道之官”,它會將身體的垃圾源源不斷地輸出體外。保持大腸經通暢,對身體的好處太多了,但是我們不能夠像洗臉一樣擦洗腸道,吃瀉藥只會傷害腸道,如何清理腸道,確保垃圾的排空?

這樣做:

拍打大腸經

我們順著上圖大腸經循經路線拍打就行!

我們拍打的手臂段就是大腸經的循行路線。拍打手臂就是拍打大腸經。

每天用手拍,要是覺得累,可以用阿強體驗營專用拍痧掌,比用手拍效果還要好!堅持半個月後,臉色好了,身體也強壯了。

拍打大腸經時應該記住,不要與肺經相混淆,因為它們兩個比較接近。大腸經是由下向上拍打,這一點一定要記清。

一條手臂拍打10分鐘左右,然後換另一條手臂。遇到痛點可以多拍打一會~作用多得都數不清!

一次一個艾友跟我說:老師,我下牙痛,你說是我大腸有火,我就順著大腸經按揉,發現左邊手三里的位置有疼痛點,我就拍這裡,上午拍了100下,下午又拍了100下,第二條牙痛就好了。

1、排出毒素

中醫認為,大腸為“傳導之官”,主要功能是傳化糟粕,通過大便排出體內的毒素。

2、延年益壽

醫學家王充提出:“欲得長生、腸中自清”。腸道通暢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

3、防治便秘

大腸經暢通,有助腸道健康;如果大腸經氣血阻滯、經絡不通,則會引發便秘。國際衛生組織健康標準之一:大便通暢。

4、排毒養顏

另外,大腸經通暢不只是解決便秘這點兒事,它還能有效地讓大腸發揮其功能,加強排毒養顏的功效。當大腸及時排出體內堆積的廢物之後,你的皮膚會白裡透紅。

5、滋潤肌膚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經氣血旺盛,經氣通暢,就可以及時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確保肺功能正常。“肺主皮毛”,肺好了,人體自然面色光澤滋潤、肌膚細膩動人。



大腸經兩個要穴,防病又治病!

大腸經上有兩個重要的穴位,分別是合谷、曲池,也應做重點保健。

合谷穴


止痛、防治感冒

位於手背虎口處,按揉此穴有很好的止痛功效,如治療牙疼、頭痛、咽痛等,合谷都是首選穴位。

經常按摩合谷穴還能有效預防和治療感冒,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緩解也有一定作用。

曲池穴


清熱、瀉火、排毒

屈肘時,肘橫紋末端即為該穴。曲池為清熱、瀉火、排毒的首選要穴,尤其對於發熱性疾病,有良好的退熱作用。

曲池穴也是保健要穴,堅持每天按揉,有助降糖、降脂、降血壓。

這個方法真的很好,堅持半個月有人皮膚好了,瘦了,便秘好了,就看你自己堅持不,15天看效果,最好堅持30天!

3個瑜伽招式助你全身“排毒”

Preface”

體內毒素如果不及時排除體外,就會造成很多身體疾病,今天瑜伽君要跟大家分享一組體內排毒瑜伽,學起來,把毒素統統排出體外!

體內毒素過多徵兆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注意:

1、舌苔發黃、口臭,好多人都感覺“吃不飽”,胃要排毒;

2、面部長斑、白帶增多,脾要排毒;

3、面部或者身體水腫、疲倦感增加,腎臟要排毒;

4、潰瘍長在舌頭,心臟要排毒;

5、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向下凹陷,肝要排毒;

6、下巴出現痘痘,小腸要排毒。

瑜伽運動可以“清洗”腸胃

———————————

瑜伽方法清理消化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長時間連續飲用淨水,做出不同的運動姿勢,使水由口腔開始順消化道一次清洗胃、十二指腸、小腸和大腸,然後從肛門排出體外,所以,經常採用瑜伽方法,可以起到“清洗”腸胃的效果。

採用瑜伽運動的方法,宜在早晨空腹進行,早餐5-7點是消化活動的旺盛時間,有利用清腸胃。

你可以這樣開始:清晨,空腹,準備一壺溫開水,放入一點鹽,略帶鹹味。準備兩個玻璃茶杯,斟滿鹽水,快速並不間斷的將其喝完。然後選擇做以下的瑜伽動作。

半月式

step 1:腳併攏站立,吸氣,從體側將手臂向上伸直,手指交叉握緊,食指伸直合併,手臂伸直緊貼雙耳。

step 2:呼氣,上半身保持位置不變並向後、左、右三個方向分別彎曲練習。

三角式

step 1:雙腿分開約兩個肩寬,雙臂向兩側平舉。

step 2:左腳向左轉動90度,呼氣,上身倒向身體左側,左手手掌觸地,右手盡量向上延伸,轉頭看右手指尖,保持10秒。吸氣還原後轉作另外一側。

船式

step 1:坐在地面上,腿向前伸直,手掌放在臀部兩側,保持背部挺直。

step 2:呼氣時軀幹稍向後靠,同時抬起雙腿,保持膝關節伸展,身體的平衡靠臀部來保持,讓眼睛與大腳趾齊高度。

step 3:平衡之後,嘗試把手離開地面,向前伸展,與地面平行,掌心相對。

step 4:正常呼吸,保持半分鐘或者逐漸增加時間。

step 5:呼氣,放鬆身體,躺下,完全放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之:心經可以助你清心除煩


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因為在醫學史上,心死亡曾經很長時間是死亡標準的統治者。即使現在腦死亡成為了主要標準,可是心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心經的起點在腋窩下的極泉穴,終點在小指的少衝穴。穴位都是兩邊對稱的,左右兩邊各有9個。雖然如此,但從效果上來講,按揉左邊的比右邊好。心經的功能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第一是可以治療心臟原發的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等;第二可以治療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精神錯亂、癲癇病、抑鬱症等。當我們運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陰心經”上嘗試按摩一番之後,便會真切地體會到,這條經對調節我們的情志健康的確有著巨大的作用。此外,如果手掌心、心胸老是發熱出汗,心經也可以調治。



沿著心經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

極泉穴在腋窩中,點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勞損性肩周炎;

少海穴在肘紋內,撥動可治耳鳴手顫及精神障礙;

神門穴在掌紋邊,點掐可促進消化,幫助睡眠,預防老年癡呆;

少府穴在人體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可瀉熱止癢,清心除煩,通利小便。

此外還有4種常用調心的中成藥——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牛黃清心丸和人參生脈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症狀,參選而用。以下順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心慌氣短食不下,可服柏子養心丸。

口燥盜汗大便乾,快用天王補心丹。

夜晚難眠心煩熱,牛黃清心神自安。

常服人參生脈飲,氣陰同補功效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堅持5個動作,呵護你的心靈之窗!



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下實用的眼部保健小方法,簡單易學,對緩解眼部疲勞有不錯的效果!

眼部保健操

1、快速眨眼

頭向後仰並不停地眨眼,使眼部血液暢通。眼睛輕微疲勞時,只要做2-3次眨眼運動即可。


2、眼珠運動法

頭向上下左右旋轉時,眼珠也跟著一起移動。

3、看遠看近法

看遠方3分鐘,再看手掌1-2分鐘,然後再看遠方。這樣遠近交換幾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勞。

4、熱冷敷交替法

先用熱毛巾捂在閉著的眼睛上30秒鐘,然後浸一條長毛巾到冰水里,捂在眼睛上30秒鐘,重複幾次,可以舒緩眼部疲勞、酸痛。

5、按壓穴位

閉上眼睛,把拇指放在太陽穴上。用食指第一和第二節關節間的指腹,平穩地觸壓眼窩上緣和眼窩下緣,方向是從鼻子往太陽穴進行。

除了這些舒緩眼部疲勞的動作外,平時經常對著手機、電腦的小伙伴們,還要做好防護措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先揉腎經,再揉心經,補腎效果更好


補腎:為何先揉腎經,再揉心經?

因為心腎是相通。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兩經同時揉,效果能達到極致。

腎經介紹

一、腎經

1、腎經上各有27個穴位:湧泉、然谷、太谿、大鐘、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築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註、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2、酉時是17:00——19:00。是雞回窩的時候,酉時也是腎經當令的時辰,每日酉時周身氣血俱注於腎。

1)酉時空腹喝杯水有助於腎排毒;中醫認為,腎主藏精,扮演著人體“先天之本,壽夭之根”的角色。人體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腎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腎經的運作,有利於儲存一日的髒腑之精華。此時也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

2)腎虛的人,此時服補腎藥效果最好。中醫認為,腎無實證,因此腎虛主要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

腎陽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也就是說表現為“寒”的症狀,陽虛則外寒。一般來說,性功能不好的人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陽虛的人平時可多吃點金匱腎氣丸。

腎陰虛的症狀主要表現為 “熱”,陰虛則內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腎陰虛的人平時可多吃點六味地黃丸。

3、腎經預防和主治的病症: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急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洩、遺精、術後尿遺留、睾丸炎、痛經、月經不調、盆腔炎、附件炎、胎位不正、各種腎炎、水腫。2頭面疾病:頭痛、牙痛。3其他疾病:消化不良、泄瀉、耳鳴耳聾、腰痛、中風、休克、經脈所過的各種關節及肌肉軟組織病。


二、如何判斷腎的健康情況?——可從頭髮上可判斷:發為腎之精華、發為血之餘。

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肝藏血”,“腎者,其華在發”,可見頭髮的生長、脫落、潤澤、枯槁,最關鍵的就是腎氣。頭髮黑不黑與腎的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的腎氣收斂能力強,則頭髮滋潤,不易脫髮;反之腎氣收斂能力弱,頭髮易枯燥、易脫落。

1、小孩頭髮稀疏萎黃,且伴有“五遲”現象(即坐、站、行、說話、牙齒發育遲緩),說明先天腎氣不足,而且消化不太好。

2、青壯年就毛髮稀疏的人,多為腎氣虛弱,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男性前額脫髮或頭頂脫髮。這類人相對更容易疲勞、健忘,有些則性功能不好。

3、頭髮枯黃、易斷的人,說明氣血不足、毛​​髮缺乏營養。這類人通常容易沒精神,睡眠也較差,屬於老百姓常說的“身子虛”。

4、白髮多是由於進入中老年後,肝血不足、腎氣虛衰所致,屬於正常的生理髮展規律。但若太嚴重,就可能是肝腎久損,氣血大虧所致。

5、“少白頭”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先天腎精不足;二是精神或情緒激動,血熱偏盛;三是情緒抑鬱,肝氣鬱滯,毛根失養,也會導致少年白發。

6、下面是與頭髮相關的幾種常見疾病:

禿頂:中醫講禿頂屬於腎氣發散過度。

頭皮屑:陰盛陽衰。腎精收不住虛火,虛火上漂,久而久之,精血減少,頭皮得不到滋潤,便產生頭皮屑。

頭油多:脾、肺之病。脾氣輸布太過,肺氣下降功能就不夠了,人體油脂往上飄,致使頭出油。

注:雖然頭髮的異常變化往往意味著某些特定的疾患,但疾病的明確診斷是需要多方證據的。因此,出現頭髮異常變化後自行處理未見好轉,特別是還伴有突眼、食慾亢進,消瘦、情緒異常等表現時,應前往醫院就診。

三、腎經按摩

1、湧泉穴

湧泉——腎經之氣的源泉。湧泉的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不高噴,稱為湧泉。因此一般解釋湧泉為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1)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康,防止早衰,並能舒肝明目,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咯血、鼻塞、頭痛等有一定的療效。按摩的具體方法是:每天在臨睡前用40度左右的溫水泡腳,再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熱雙腳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經常按摩湧泉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綜合徵,婦女病、老年人的哮喘,腎髒病等。以及自汗,健忘、失眠、多寐、眩暈、焦躁、畏冷等症。

俗話說“男怕傷肝,女怕傷腎”。諸如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會成為女性的多發病。一般腎虛的人頭髮沒有光澤,口乾舌燥、面色灰暗、耳廓顏色焦枯;有些人會有黑眼圈,反應低下,經常喉嚨痛、勞累后腰膝酸軟等。嚴重的人還會出現耳鳴、尿血、視力模糊等症狀。另外還會伴有晚上尿頻、尿急,早上會有腹瀉,冬天怕冷,經常會月經不調、頭暈體虛、小腹脹痛等症狀。

2)治痛經——外敷湧泉穴:將白芥子12克,研為細末,加麵粉適量,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足心湧泉穴,包紮固定,每日換一次。配合外敷關元、氣海穴效果更佳。

3)治鼻出血:用生蒜3 瓣搗成泥,塗在布上,外敷湧泉穴處。右鼻出血敷右腳,左鼻出血敷左腳,兩側出血敷雙腳。此方對陰虛火旺、血不循經的鼻出血者有效。

還可用一端為圓頭棒狀物,或自來水鋼筆,垂直壓迫鼻出血者(男左女右)的湧泉穴。

4)治咳嗽:用川黃連、法半夏各等份,研成細末,大蒜泥2克,加入蜂蜜調成糊。置於膠布上,巾敷雙側湧泉穴。

2、太谿——補腎回陽,百病可調

太谿(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是古代醫籍中記述的“回陽九穴” 之一,具有明顯補腎作用。

太谿穴對很多慢性病有治療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踝關節扭傷等病,對於咽喉腫痛,齒痛齦腫,耳聾耳鳴,視力減退,咳嗽,氣喘,手足畏寒,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等症都有很好的療效。一般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力量以感覺酸脹為度。

對於高血壓腎炎病人,按揉此穴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對尿蛋白有一定治療效果。對於手腳怕冷或發涼的病人,可在睡前按摩太谿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慢慢會感覺到暖和的。

3、复溜穴“复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在太谿穴直上兩厘米處。這穴位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產留下的後遺症,都可以選擇此穴。有針灸專家稱針刺此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相當於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所以怕熱口乾、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又多了件寶貝。

4、按腎俞

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四、補腎十法:

1、縮肛運動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當然鳥語花香的場景更好,你可以全身放鬆,自然地呼吸:呼氣時做縮肛動作,吸氣時放鬆,連續做30次左右。這個運動大有益處,可以預防年老時不自主地遺尿。

2、多吃補腎食物山藥是女人之寶,有很好的益腎填精作用;栗子也有補腎壯腰之功。

此外,補腎最好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如生黃瓜、生蘿蔔、西瓜、甜瓜、柿子及油炸食品等;不要吃辛辣食物,如洋蔥、辣椒、茴香、胡椒、薄荷等。

3、按摩護腎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晚上邊泡腳邊搓腳心。

4、冬季養腎重在防寒

冬季的氣候特點是寒冷,寒氣通於腎,就是說寒邪首先侵襲人的腎。冬天為腎主令,人體五臟中,腎為陰臟,寒氣又通於腎氣,所以冬天養腎須防寒。

5、飲食防寒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吃的食物有蘿蔔、山藥、核桃、白薯等。還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此外,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也是有利腎臟的,可以吃一些。

腎虛或腎虧的人,在冬天最好少吃綠豆等涼性蔬菜水果。飲食還要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陽氣受損。

6、起居防寒《黃帝內經》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即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尤其是老年人更是應該這樣。冬天裡還要注重雙腳的保暖,因為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膚溫度最低。

照顧好腰就是給腎大愛人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腰,它最怕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腰部裡邊藏著腎臟。陽氣是藏於腎的,腎在腰部,腰要是受涼的話,很容易就傷了腎,同時也就傷了我們的陽氣。要防止腰部受寒。

7、運動防寒冬季應多參與室外活動,人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新陳代謝加強,產生的熱量增加。個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步行、慢跑、拳劍、氣功、健身操、羽毛球等項目。晨練不宜太早,以太陽初升為宜,以身體微熱不出大汗為度。精神“防寒” 中醫強調“神藏於內”。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的氣血順暢,補充腎氣;用手指對腰部做按摩,也能補腎納氣。

8、熱水泡腳按摩護腎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晚上邊泡腳邊搓腳心。此外,經常活動腰部,可使腰部的氣血順暢,補充腎氣;用手指對腰部做按摩,也能補腎納氣。

睡前端坐,用手掌託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宜,搓完後,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10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9、吞津法,有腎病或腎虧的人,可以靜心呼吸,然後用舌頭攪拌舌下的唾液,並徐徐下嚥,這就是吞津法。

10、腎陽虛要掌握“三多三少”:多穿衣服,褲子要暖;多曬太陽;多吃溫補。“三少”是指少出汗;少勞累(包括過度運動);少吃寒涼。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之:掌管生殖妊養的人體大脈——任脈



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部,經*,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

任脈的“任”字,有擔任,任養之意。任脈總任一身陰經,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宮,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是女性最知心的“好朋友”。


任脈中的重要穴位非常多,主要有會陰、關元、神闕、膻中、氣海、巨闕這六大穴位。關於關元、神闕這兩個穴位,我會在後面做專節介紹,這裡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膻中、氣海、巨闕這三個穴位。

在任脈諸穴位中,膻中穴應該是最具知名度的,很多武俠小說中對此穴都有提及。事實上,在臨床上,這個穴位也是任脈諸穴中最常用到的。

任脈的氣海穴有溫養、強壯全身的作用。故前人才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譽稱。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在臨床中,氣海穴可以用來治療婦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屬於寒濕阻滯的,以氣海穴為主,配合水分、水道、地機等穴,常常能收到化濕理氣,通絡止痛的療效。

巨闕劍是中國古代四大名劍之一,它雖然是一把殘缺不全的劍(闕是通假字,通“缺”),但其精誠堅利之處,其他寶劍卻無法與之爭鋒,所以號稱“劍中至尊”。

而任脈的巨闕穴所在的胸骨,外形也非常像一柄寶劍。巨闕穴就在骨頭的頂端,胸骨劍突大凹陷的下面,裡面是腹膜,上面是膈肌。這裡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換的關隘。而且,這個地方地勢十分險要,食管和動靜脈都在這里通行,是人體的君主——心的宮城,是至尊之門,凜然不可冒犯。

就如同巨闕寶劍一樣,巨闕穴的作用也是深不可測。巨闕穴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療口腔潰瘍。當心火旺盛時,當然會在口腔內和舌頭上有所反應。這時候巨闕自然會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個巨大的使命,每天在巨闕上按摩3~5分鐘,堅持兩三天就可以將這一股邪火驅逐出去,使你的身體重回健康!

會陰穴是為任、督、衝三脈匯聚之地,故名會陰穴。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

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按摩會陰穴,還可治療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等症。

會陰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點穴法:睡前半臥半坐,食指搭於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其二是意守法:姿勢不限,全身放鬆,將意念集中於會陰穴,守住會陰約15分鐘,久之,會陰處即有真氣沖動之感,並感覺身體輕浮松空,舒適無比。其三是提腎縮穴法:取站式,全身放鬆,吸氣時小腹內收,肛門上提(如忍大便狀),會陰隨之上提內吸,呼氣時腹部隆起,將會陰肛門放鬆,一呼一吸共做36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五臟上火,人體有免費治療開關,懂得按摩消火一身輕鬆


人體五臟之火包括哪些?

心火、肝火、肺火、胃火、腎火,可觀舌辨之。

​①舌尖反饋“心”的情況,心火因何而來?

夏天容易上火,主要是因為人容易心煩氣躁,人有心事或者大腦不休息都極容易導致發生心火,把不良情緒的影響牽扯到其他器官處,最主要表現為失眠。

舌尖顏色偏紅是心火的主要表現,中醫學之“心神”,可受心血消耗影響,使得心神流離失所,人表現為失眠,反應遲鈍。

可按穴位:內關

採用寧心安神的方法。“氣行血也行”, 內關是心臟要塞的保健穴,緩解胸脅脹痛;按摩內關幫助通達氣機,行氣降壓,理氣止痛,使得血液暢通,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舌頭兩側反饋“肝”的情況

機體肝火旺,舌質變紅,這种红色主要體現在舌頭兩側,此外,肝主情志,是人體主要的情緒疏散口,肝火旺盛的人常見性子暴躁,容易發怒、面紅眼赤、口苦口幹、胸脅痛、大便乾結、月經提前量大,舌苔黃薄。

可按穴位:太衝、章門

按摩太衝穴可促進心臟生血行血,緩解生悶氣、情緒壓抑的情緒,以防情緒激動加重肝損傷。

章門穴與太衝穴同屬足闕陰肝經,顧名思義,其亦有疏肝清利,散結理氣的作用。盡量雙手操作環狀運動按摩。

舌頭前半部分反饋“肺”的情況

肺不好的人與鼻子有關聯,肺火旺鼻子乾,咽部也乾,而且還有喉嚨咳嗽,或有乾咳無痰或痰黃而黏的情況,夜不能寐,需要及時清肺熱除肺火。

可按穴位:合谷,魚際

合谷穴容易找,就在手掌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其為大腸經原穴,按摩可宣洩氣中之熱,強化大腸升清降濁的功能。出現鼻出血、咽喉腫痛、便秘、煩渴都可以用其進行消火。

魚際主治肺系熱性病證,按摩可助潤肺化痰,還能防治咳血,這兩個穴位按摩的時候都會感覺到酸痛,建議再堅持一會兒,增強肺部功能。

舌頭全紅反饋信息:胃火旺盛

舌紅苔黃,紅色區域上面有黃色斑點覆蓋,就是胃火了。常見表現為胃痛,口腔表現可見牙齦腫爛、牙痛、牙宣出血、口渴口臭等。

可按穴位:內庭

出現鼻出血、牙痛、咽喉痛,極大可能是胃火作祟,內庭穴,功效如同牛黃解毒丸,按摩可消除熱病,治療齒痛。



舌紅苔少反饋的信息:腎臟蘊火

舌紅苔少且腰膝酸軟、發齒不固、有耳鳴、口乾等現像都是腎陰不足的表現,陰虛至極可導致火旺。

可按穴位:照海

三焦火旺找照海穴,照海穴暢通三焦,滋腎清熱,從而引水上行,滋潤喉嚨。這種滋潤喉嚨的物質就是“腎水”,請勿吐出,用以緩解咽喉腫痛。

人生不易,懂得按摩,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

掌握經絡養生的秘密之:統帥陽氣之脈的“大將軍”——督脈


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督脈主導手足六陽經,“督”有總督、總攬之意,督脈總督一身的陽脈,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稱謂。大養生家莊子就說沿順督脈這條命脈,可以貽養身體,可以保全生命,可以涵養精神,可以享盡天年。


督脈穴位中,命門、風府、百會這三大穴作用尤為突出,我在後文再做詳細介紹,這裡來了解一下督脈另外兩個主要的穴位。

首先是至陽穴,這個穴位作用非常緊要。

至陽穴對心絞痛急性發作的病人的確是有神奇療效,但是,這裡一定要注意手法,可不是隨便按按就管用的,那麼,具體如何做呢?最主要的當然是先找到穴位,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間,與兩側肩腫骨的下角相平。取穴位時,可以讓病人取端坐或側臥位,兩臂下垂,低頭,首先找出頸後的最高突出點即第七頸椎作為骨性標誌,然後向下摸7個胸椎棘突,在第七胸椎的下緣凹陷處即為至陽穴。操作時醫者站在患者的左側,以左手扶住患者的肩部,用右手拇指指腹點壓至陽穴,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夠承受為宜。一般來說,按壓3分鐘後心絞痛即可得以緩解。為了防止心絞痛的再次復發,最好每天按壓至陽穴3~5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3個療程,以確保療效。

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倘若經按壓至陽穴治療後心絞痛不能緩解的,應及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另外,已確診為冠心病的病人或頻發心絞痛的患者,平時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以防不測。

大椎穴在督脈諸穴中也是一個非產關鍵的穴位。它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頸椎一共七節,當你低下頭左右轉動脖頸時,上面六節頸椎都跟著轉動只有第七頸椎是不動的,這個不動的頸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通過按摩大椎穴,調整督脈氣血,補充人體陽氣,可以間接的補充人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所以說,這是一個養生保健穴,可以經常按摩。具體按摩這個穴位時,可採取以下3種手法。

按法:深呼吸,在氣止時用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

搓摩法:用食、中、無名指輕揉,壓力均勻放在穴位上,盤旋撫摩。

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著力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

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上述一種方法或兩、三種組合起來,每次按摩10~15分鐘為宜。此法適用於各種人群,而且不拘於時間,一天做1~2次即可。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年幼、年老和骨質疏鬆的人在按摩過程中手法一定要輕柔,避免挫傷頸椎。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刮小指、無名指、食指、中指、大拇指,疏通三焦經、大小腸經等


經絡不通造成人體衰老,中醫認為經絡不通而痛,一旦出現堵塞,人體就會出現生病現象。經絡堵塞是造成機體運作下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俗稱的”微循環”。微循環處於身體的外端和遠端,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再慢慢向裡蔓延,一般每年會瘀堵1%。那麼如果經絡不通怎麼辦才好呢?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通經絡的方法!

1、刮小指防治:瘦弱、易感冒小指對應人體小腸經,小腸經不通暢,則會影響營養的吸收,長久積累,易營養不良,輕者脫髮,重者身體瘦弱,免疫力低,易感冒。所以常疏通小腸經,可幫助吸收營養,使進補的食物最有效的被利用起來,提高免疫力、營養頭髮、強健身體。



2、刮無名指防治:偏頭痛、肩頸痛無名指對應人體三焦經,三焦經不通,則氣血不通,容易出現偏頭痛、肩頸痛。同樣,每週疏通三焦經,氣血通則不再痛,氣血通,則身強健。

3、刮食指防治:便秘、腹瀉食指對應人體大腸經,也就是大腸、胃等臟腑。胃腸功能失調,易出現便秘或者是腹瀉的情況,而且中老年人的胃腸功能普遍較弱,很適合每周至少一次刮大腸經,也就是食指。

4、刮中指防治:失眠、強心中指對應人體心包經。心包經虛弱的典型表現就是失眠,還有暈車。無論是否有失眠和暈車的情況,疏通心包經,都是有對身體好的,有虛弱的調節,不虛弱的常做可以更強健。

5、刮大拇指防治:心慌胸悶、消化不良大拇指對應人體肺經,肺主納氣,如果肺臟不好,心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肺虛也易有脾胃虛弱的情況,因此,大拇指對應心臟、肺臟和胃。當出現心慌、胸悶等情況時,可用刮大拇指外側。每周可用刮痧板刮大拇指,調節肺氣、心氣和脾胃。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