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陽補陽,拍打這7個“生陽點”,源源不斷升發陽氣!


陽氣能溫煦臟腑百骸,抵禦外邪,益壽延年。一旦“陽氣不足”,就會導致一系列“陽虛症狀”,如頭暈、怕冷、小便多、腹瀉、下肢浮腫等。

說到補充陽氣,很多人都知道要常曬太陽,吃些補陽食物,但少有人知人體本身就有7個“生陽點”,拍打這7個“生陽點”,就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產生陽氣!

拍打百會生“頭陽”

人的頭陽虧虛時,表現有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按揉百會能產生陽氣、醒頭目。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督脈要穴,百會為諸陽之會,刺激此穴,能打通陽經,充盈腦中陽氣。

方法:

站立或者端坐在椅子上,用一隻手拍打百會穴,對生陽有好處。


拍打中府穴生“肺陽”

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然後垂直向下一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方法:

直接拍打中府即可,一般也可以拍打雲門穴,對於肺氣不足,咳嗽,肺裡有痰效果很棒。

神門穴生“心陽”

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仲,咳喘心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少食,中下肢水腫等症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刺激此穴能交會心肌氣血,振奮心臟的陽氣。

方法:

找准穴位,直接用拍痧掌拍打即可,拍出痧效果最佳。

中脘穴生“胃陽”

胃陽不足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刺激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方法:

可以隔著衣服拍打中脘穴,配合揉臍效果更佳。

足三里穴生“脾陽”

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消化、腹瀉、四肢不溫、倦怠等症狀。治療應溫補脾陽,可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四橫指),拍打足三里穴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

方法:

1、點燃艾條一端,懸掛在足三里穴的上邊約3公分處,每次10分鐘,然後反側身,灸另一側的足三里穴,每日1次。

2、直接拍打足三里。調理脾胃效果更佳。

湧泉穴生“腎陽”

腎陽虧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瀉、浮腫、尿急、夜尿頻多等症狀。治療應補腎溫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底心,第二、三腳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腳底連線的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

方法:

直接拍打腳底湧泉穴,整個腳底都拍打了。不僅可以提升腎陽,還有抗癌,預防衰老功效。

至陽穴生“背陽”

人的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症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強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刺激至陽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

方法:

直接拍打後背至陽穴,不僅可以提昇陽氣,還可以疏通督脈、膀胱經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心臟不好拍這、防老痴拍這、血壓高拍這……


許多人年過四十,上臂都有鬆弛的懸垂肌肉,左臂更明顯。捏揉起來猶如棉絮,手指一搓還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顆粒,稍一用力疼痛難忍。這種情況其實是心臟供血不足、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還不加以補救,任其繼續發展下去,心臟的供血會越來越少,之後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大!

強心臟、防冠心病


拍手臂內側

針對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種情況,補救方法很簡單,每天捏揉手臂,能把鬆弛的肌肉捏實,心臟供血也會順暢,自然不再胸悶氣短。



為什麼會有此作用呢?

手臂內側是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心經起於心中,在體內和體表各有一段循行路線,體表是沿手臂內側後緣一直到小指。

心經與心血管病直接相關,主治心、胸、神誌方面的疾病,以及上肢內側後緣疼痛、掌心熱等。心經經氣異常,會產生心痛、咽乾、口渴、前臂厥冷、麻痛等症。

此外,心經還可安定神誌、調節心理,治療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等神經和精神疾病。

<最佳時間>

✦疏理心經和檢測心功能的最佳時間是11點至13點。

<方法>

✦兩臂各捏揉加拍打5~10分鐘,重點按揉拍打腕部四穴(神門、陰郄、通裡、靈道)各5分鐘。

✦長期堅持可輔助調理心慌氣短、胸滿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壓等症。

助眠防老痴


拍按神門穴

情志不暢會影響睡眠。神門為心經之原穴,即安定心神的門戶。

拍按神門穴


<方法>

✦臨睡前點按此穴有助產生睏意,調節睡眠障礙,平時經常揉按還可防治老年癡呆。神門穴還有一個很好的作用是治療暈車。

<說明>

✦神門穴位置很深,需用大拇指的指節內側用力掐按才能達到一定刺激量,產生治療效果。

彈撥極泉


調節心率,測心功能

極泉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它不僅可以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痛,還是檢測心血管健康的要穴。

彈撥極泉


<檢測手法>

✦用拇指點按極泉,然後撥動它,撥動時會觸及很多“小筋”,並產生向手指傳導的發麻感。

<檢測手法>

✦若麻感明顯,說明心經通暢,心血管功能正常;

✦若撥動時只痛不麻也不傳導,證明心血管有淤阻;

✦若不痛也不麻,說明心血管系統供血不足。

心痛疲勞


拍按通裡穴

心動過緩的人大多在通裡穴(小指一側的腕橫紋向上1 橫指處)有壓痛、結節等陽性反應點。

拍按通裡穴


<方法>

✦捏拿此穴36次為一遍,捏拿3~5遍,可舒心安神。

<緩解疲勞>

✦疲憊時,兩手握拳,將手腕內側放在桌子邊緣上,從通裡穴向手肘方向推,重複30~50次,既可休息大腦,還可疏通心經。

保護心臟、穩定血壓、靈活大腦、保證睡眠是所有養生要點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份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總結出的方法,簡單易學、效果顯著,是每個愛護自己身體的人都需要知道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女性必讀|血淤體質易長斑,活血化瘀的方法別錯過了


血淤體質一般是由於情緒長期抑鬱或久居寒涼地區,至腑臟功能失調造成的。血淤體質者身體一般較瘦弱,全身血脈不暢通,淤血堵塞在身體各部位,造成腫物包塊,出現發暗、發青、疼痛等症狀。

為什麼會產生血淤體質?

血淤體質以腦力勞動者和女性多見。血淤體質主要有四種成因。

1F

由人的情緒失調引起的

《仁術便覽》中說:“死血作痛,瘦人多怒者常患此。”那些容易發怒的瘦人容易出現這種體質。



2F

疾病長期綿延,氣血受損引起

《黃帝內經·素問·痺論》中說:“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

如果病程時間長、病情較重,氣血運行遲滯,經絡就會不暢通,所以出現淤滯。確實如果一個人常年有病,病就會深入經絡,拖延得過久,氣血就會受損,處於“飢餓”的狀態,氣運行受阻,最後會出現淤血。

3F

由外傷引起

如果遭遇跌打損傷之後,淤血沒有消除,時間過久氣血會運行緩慢,這些都是淤血引起的症狀。

4F

由於人體的衰老引起的

我們都知道,比起年輕人,老年人由於身體各功能下降,因此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運行緩慢和不暢都會導致血淤體質的形成。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血淤體質的人要注意心態平和,特別是老人要注意針對這種體質進行相應的保健。

血淤體質的日常調理

血淤體質在生活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調養:

飲食上應注意忌食涼食

血淤體質者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不宜是肥甘厚味及過辣、過於刺激的食物,有澀血作用的食物也盡量少吃。

血淤體質宜選用有行氣、活血功能的飲食,例如:白蘿蔔、柑橘、大蒜、生薑、茴香、桂皮等。血淤體質的人一定要少吃鹽和味精,避免血黏增高,加重血淤的程度。

在生活中多運動

堅持體育活動,運動因人而異,每次運動鍛煉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老年人飲元起的推動功能減退,容易導致氣滯血瘀。宜堅持“快步走”運動。據測試,“快步走”時所吸入的氧氣,是人體安靜狀態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淤”的狀態。

藥物調養

血淤的人可以適當補血養陰,可以少量吃阿膠、熟地、白芍、麥冬等。用田七煲豬腳或雞肉,如果還想補血,可以放紅棗。取一隻雞大腿,放在盅裡,放三粒紅棗,再放一點三七一起燉,一星期吃一次,有很好的活血作用。

經絡調養:神闕、肝俞、委中

血淤體質的調養,很適合針灸推拿。想改善血淤體質,常用的穴位有神闕、肝俞、太衝、曲池。它們的作用有點類似當歸、益母草、三七、山楂。如果婦科月經問題,常用的穴位有太衝、血海、三陰交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這套“頸椎操”太珍貴了,希望對您的頸椎健康有用!


現在的年輕人,平時不是對著電腦就是低頭拿著手機,坐在辦公桌前的你,經常低頭伏案,使得頸椎正常的生理屈度變直;而走在街頭、坐在公交車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低頭族”們埋頭與手機“酣戰”……

時間長了,對頸椎健康非常不利!頸椎病非一日之寒導致,從現在起保護好自己的頸椎,才能遠離頸椎病。想要遠離頸椎困擾,每天堅持10分鐘頸椎操,要健康就不要找藉口了!

【頸椎操,10分鐘,一起來】

這套頸椎操一共有十節,注意做動作時要慢慢來,不要用力過猛,不然會適得其反。

用左手掌來回摩擦頸部,口中默念8下後,開始捏後頸。然後換右手。有助於頸部放鬆。


頭向左轉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轉,停留3秒。做兩個8拍。

把頸盡量向前伸,停留3秒,再向後仰,停留3秒。做兩個8拍。

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左手放在背後,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時頭部向右看。保持幾秒鐘。再換左右手。

左右,前後,360度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雙手交叉緊貼頸後,用力頂頭頸,頭頸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雙手上舉過頭,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將頭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

眼球順時針,逆時針轉動。閉上眼睛,手掌搓熱,附在眼皮上片刻。睜開眼睛看向遠方,遠方最好是有綠色的樹木。

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把拇指和食指分開,用另一手的大拇指經常按摩該處。可以治療牙疼,眼睛疲勞頭痛,咽喉腫痛,腹痛等等病症,對身體有好處。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讓身體一直年輕的養生3步曲:通胃經、補脾經、摩關元!



雖然我們都想一直年輕,青春常在,但是衰老之於凡夫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延緩衰老、強身健體卻是我們日常隨手就可以做到的。下面分享的這三步方法,簡單實用,是中醫養生保健三部曲,只要您練習,就能得收益!

一、通胃經

衰老是從陽明脈開始的,因為足陽明胃經起始於臉部,在臉部是氣血最旺盛的地方。

胃經不通,陽明氣血不足,不能濡潤,臉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胃是六腑之首,大腸小腸皆屬於胃。脾胃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以通為順。養胃的方法就是要通,通胃經促進胃和腸的通暢和蠕動的能力。

通胃經方法:

在小腿外側自上而下點揉胃經。自足三里經上巨虛至下巨虛,自上而下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點按為先點後揉,即用力點下10-15秒後,稍放鬆揉1分鐘,然後再繼續沿經脈向下點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後換另外一條腿繼續。



二、補脾經

脾管理著人體的運化功能,把腸胃消化吸收的營養(即氣血),包括水分(即津液)運送到全身,可以形像地將脾的這一功能比喻為人體氣血的傳送帶。

傳送帶工作正常了,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才會得到氣血的充分滋潤。脾對人體的氣血有統攝和管理的作用。特別對女性的月經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因此,通暢脾經,可以促進運化,補氣益血,還可以清除痰濕,加強對氣血的調節和統攝作用,從而調經止帶,呵護女性健康。

通脾經方法:

在小腿內側自下往上點揉脾經。自三陰交至陰陵泉,自下而上依次點按,遇明顯刺痛感處,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點按為先點後揉,即用力點下10-15秒後,稍放鬆揉1分鐘,然後再繼續沿經脈向下點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後換另外一條腿繼續。

三、摩關元

脾為後天之本,化生氣血又統血,女性屬陰以陰血為本,陰血足、任脈通暢,才能月經正常,所以常摩關元實為女性保健根本之法。

常摩關元,有助三陰經氣血匯於任脈,有助任脈通暢,而促生殖保健康。

摩關元方法:

用掌心摩熱關元。兩手搓熱,在腹部肚臍下三寸摩熱關元。

關元是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足三陰即肝脾腎經,腎藏精主生殖,精化血,肝藏血,肝腎合稱為先天之本。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預防頸椎病,這3點很重要,送你1套頸肩操,保護肩頸從現在開始!


預防頸椎病,這3點很重要

1


預防頸椎病,坐姿很重要

正確的坐姿,應該使頸肩部放鬆,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

要把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更重要的是腰部挺直,雙肩自然後展,眼睛與桌面的距離約為35厘米。

此外,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頸肩部,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放鬆。

2


保護頸椎,選好枕頭是關鍵

睡眠是讓頸椎在生理彎曲的自然狀態下放鬆的好時機,而枕頭是我們睡覺時最親密的“伴侶”。

若枕頭選擇或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頸椎出現一些問題。

那什麼樣的枕頭才好呢?這裡有詳細解答:什麼樣的枕頭對頸椎好?



3


頸部保暖,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涼風不能直接對著頸肩部;洗澡時可以讓熱水多沖一衝頸肩部。

勞累了一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毛巾敷在後頸部及肩背部,熱敷30分鐘左右,溫度不夠時再​​重新加熱。

這個方法能改善頸背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注意溫度別太高,以免燙傷。

頸肩操做起來

當然,還可以做懶人頸椎操——下巴寫字

1

先坐端正,把眼睛閉上

記住一定要把眼睛閉上,防止頭暈,尤其是頸椎不舒服的人,或者特別疲勞、低血糖的人。

2

身體放鬆,想像自己的下巴尖是毛筆頭

寫正楷字必須是一筆一畫,非常緩慢的寫。

3

推薦每次寫5~10個字,寫得稍微複雜一點更好

“大”字、“米”字、“糞”字……或是寫寫家人的名字,寫寫當下的心情等。

4

頸椎操要做的慢,不能快

這些頸椎操可以起到鍛煉頸椎、舒緩頸部肌肉的作用,對預防頸椎病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以治療頸椎病。

因此,只適合頸椎不適、頸椎病初期的人。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多按陽池穴,夏日多清爽!



陽池穴:清熱利濕行氣通經

火為陽,三焦為少陽相火寄居的地方之一;該穴位於手腕背側凹陷處,如水停聚之池,故名“陽池”。

夏季為少陽相火所主,所以天氣會變得更熱,蒸發著自然中的水氣,使得人悶熱不舒、疲倦思睡。這樣的季節裡,日常的穴位保健可選用陽池穴,調理我們的三焦,讓人神清氣爽!



陽池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具有清熱利濕、行氣通經的作用。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相通,熱邪能夠耗損人的正氣,自然中的濕邪也可侵犯人體,影響脾胃的運化,導致氣虛困倦、悶熱心煩等。而三焦,是人體水濕代謝的途徑,也是人體原氣的運行通道。按揉三焦經的陽池穴,可以清瀉三焦的火熱,通利其中的濕邪,恢復原氣的運行,人自然就精神、舒暢了。

取穴法:在腕背橫紋上,指總伸肌腱的小指側凹陷中。簡便取穴,可從無名指背側直線往上循摸,至手腕橫紋有一明顯凹陷的空隙處,即為陽池穴。

按摩法:行指揉法,用對側拇指橫按於陽池穴上,其餘四肢固定於手腕掌側面,拇指稍用力按揉,微微感覺酸脹為度。每次可按揉10-1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立秋至,進補排毒,堅持“八個一”,排五臟六腑之毒,秋冬少生病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8月7日,立秋節氣,立秋至,秋風起!然而,今年立秋,處在中伏和末伏之際,暑氣仍存,天氣不會馬上涼爽起來!此時,一定要注意防暑,警惕“秋老虎”!立秋至,想進補,先排毒立秋,有“貼秋膘”之說,但是,今年的立秋,處於中伏,仍舊高溫酷暑,此時,並不適合大補。但是,此時,卻是排毒的最佳時期。要想進補,先得排毒,立秋之後,重視排毒,對於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一方面,此時是排毒的最佳時節,也有助於緩解經歷一個暑天的人體不適。另一方面,更是為我們冬季的進補做準備,可謂是事半功倍!只有將身體裡面的毒素排出去,身體才能更好的吸收影響,來助力身體健康。所以,立秋後,想要貼秋膘,一定要先排毒。

第一個:一杯蓮心甘草茶,排心毒

取蓮子心2克,生甘草3克,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數次。《本草綱目》記載蓮子心“清心去熱”。

蓮子心,可改善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配生甘草,則增強蓮子心的排毒之功。《本草化義》亦指出:“甘草,生用涼而瀉火。”兩者合用,可瀉心火,則煩躁可除,睡眠得安。所以,夏季,用其作為代茶飲,可以預防心火,幫助心臟排毒。

第二個:一杯玉蘭甘葛茶,排肝毒

取玉蘭根1.5g、梔子0.5g、甘葛0.5g、蒲公英根0.5g、百合0.4g、桑葉0.3g、茯苓0.3g,全部碾碎,裝到茶包中,做成茶包即可!玉蘭根,藥食兩用,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特別是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保護明顯,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促進肝臟排毒。

甘葛又稱葛根,可改善肝腎功能,保護肝臟健康。

蒲公英根,入肝經,擅長排肝毒,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幫助肝臟排毒的同時,還可以降肝火,預防肝損傷。

梔子,有保肝利膽之效。茯苓可以降低肝纖維化、肝硬化發生。

桑葉降脂,有助於改善脂肪肝;百合有益肝臟健康,幾者搭配,可多方面養護肝臟,排肝毒,修復肝損傷。


第三個:一個小動作,排腸毒

每晚睡覺前躺在床上,手握空拳,輕捶自己的腰部兩側,每天堅持敲打300次。帶脈位置: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經常敲擊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促進腸道排毒。

需要注意的是,敲擊時用力並不是越大越好,以身體能承受為宜。

第四個:一碗銀耳雪梨湯,排肺毒

將銀耳泡發,雪梨去皮切塊,鮮百合洗淨,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後加入銀耳,再次開鍋後,轉中小火煮20分鐘。放入冰糖,下梨塊,煮20分鐘後,加入百合,煮15分鐘關火,關火後不要馬上打開鍋蓋,再燜10分鐘後,便可食用。銀耳,溫潤,性平,味甘,不僅可滋陰補氣,同時還可扶正固本,有助於肺部排毒。

百合,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肺部排毒。

雪梨,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功效,另外,雪梨的蘋果酸,維生素,胡蘿蔔素含量也是相當豐富的,多吃有益於身體健康。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湯飲,可以很好的給肺部排排毒。

第五個:一個排毒窩,排腎毒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腳窩裡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湧泉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可以幫助腎臟排毒,助力身體健康。

做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第六個:一項運動,排全身毒

運動,是有效的排毒方式,赤腳走路,更是可以幫助全身排毒。中醫認為,人體的十二經絡在足底有與人體內臟器官相聯繫的敏感區。赤腳走路,敏感區會受到地面刺激,可通過經絡傳入大腦,協調系統器官功能,起到健身強體、延緩衰老、防止疾病的作用,益於機體的有效排毒。

第七個:一份好睡眠,排毒更健康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睡眠中休息和自我修復,不僅有利於人體排毒,對於身體健康,亦十分重要。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盡量在晚上十一點前進入睡眠狀態。

此外,炎熱的夏季,可以在午休的時候,適當小睡20-30分鐘左右午覺,不僅可以補充睡眠,還有益於身體健康。

第八個:敲一組經絡,通經絡,促排毒

早敲膽經,利水排毒,膽經,一條經絡很神奇,每天敲打它50下,體內的水腫、毒素自然就會去除,讓你氣血足,身體變好。每天早上起來,雙手沿著褲線位置來回敲,大概敲10分鐘,最好微微發熱。可疏通膽經,促進肝膽排毒,增強身體免疫力。

晚敲肝經,促排毒,肝經和膽經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內側,也就是內褲線的位置。晚睡前,手握擀麵杖,從大腿根部開始敲打,一直敲打到膝蓋處的關節前。力量要由小變大,逐步增加力度。

一面敲完之後,將擀麵杖換到另一隻手裡,再繼續敲打另一條腿的同樣部位。左右交換進行敲打,各敲10分鐘左右即可。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足三里、四白、承泣、乳根,胃經上的美容保健穴,值得收藏


我們每天一日三餐以及平時攝入的一大堆零食,都是裝進了胃這個“大麻袋”裡,我們休息的時候,胃卻還要任勞任怨地工作,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每天抽出一點點時間對胃經進行保健,胃經運行通暢了,才能“身體倍儿棒,吃嘛嘛香”。

1、承泣一一告別風淚眼

定位:在面部,鼻孔直上,眼球與眶下線之間。

主治:承泣穴主治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顫動、口眼喎斜。

按摩手法:用雙手食指同時點按兩側承泣穴20次。

2、四白一一“美白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四白穴不但可以主治目赤痛癢、視物模糊、口眼喎斜、頭痛、眩暈,而且長期按摩還具有美白皮膚、 調養容顏的功效。

按摩手法:與承泣穴按摩手法相同。


3、頰車一一瘦臉要穴

定位: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主治:頰車穴可以放鬆咬肌,對於想擁有巴掌臉的朋友來說可以多加按摩,而且長期按摩還能糾正左右不對稱的“大小臉”。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點揉頰車穴左、右各30下,有酸、脹感為佳。

4、缺盆一一經氣“中轉站”

定位: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缺盆穴的意義是指胃經經氣在此如同水流注入了缺破之盆而向胸部流溢,並將水穀精微輸佈人體各部,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缺盆痛、瘰癧等疾患。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端點按兩側缺盆穴各20次。

5、乳根一一寶寶的“糧倉”

定位:在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離前正中線4寸。

主治:乳根穴是治療產婦乳汁量少的要穴,並且還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胸部疾患。

按摩手法:用食指按壓同側乳根穴,左、右各30次。

6、天樞穴一調理腸胃的“四磨湯”

定位: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

主治:天樞穴是調理腸胃功能的重要穴位,對於胃腸功能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因此,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按揉天樞穴都能有很好的療效。

按摩手法:用雙手食指按壓左、 右天樞穴各30次,或者用艾條灸薫亦可。

7、氣沖一一“排氣扇”

定位:在腹股溝稍上方,臍中下5寸,距離前正中線2寸。

主治:人人都經歷過“脹氣”的感覺,肚子鼓囊囊的,很不舒服,想放屁卻又出不來,這時候可以找找氣沖穴幫幫忙。氣沖穴主治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和不孕不育。

按摩手法:用雙手食指揉擦左、 右兩側氣沖穴。

8、足三里一一胃經中的“強壯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離脛骨前線一橫指(中指) 。

主治:說起中醫的經絡養生保健,不得不提的就是足三里,這可是胃經的“明星穴” 能夠很好地強壯脾胃,充盈肌肉,而脾胃又關係著身體的“後天之本”,所以說按摩好了足三里,就可打通全身的經脈,足三里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瀉泄、便秘、水腫、腳氣、癲狂以及虛勞等疾患。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端掐按並且點揉足三里30次,以酸、脹感為佳。

擦面功一養胃又養顏

由於足陽明胃經循行路過鼻、眼下、上牙齦、口唇、下頜、耳前、上額頭,所以按摩臉部穴道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另外.按摩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擴張毛細血管,有助於排除帶留於微血管的廢物,促進面部肌膚的新陳代謝,使面色紅潤,延緩皺紋的產生。

操作要點:將兩手掌互相摩擦至熱後,按在額前,經鼻兩側往下擦,直到下頜;再由下頜反向上至前額,如此反復進行,共36次。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濕毒不除,後患無窮,送你“四個一”,幫你趕走全身濕氣


三伏天,熱浪夾帶著濕邪,悄悄潛伏在脾胃虛弱的人體內。脾胃虛弱的人、濕氣重的人,會被折磨的四肢乏力,臉上出油,身體沉重,最重要的是看上去還肥了一圈,怎麼辦呢?
國醫高手公眾平台今天向各位網友分享一種名為“四個一”的除濕妙法,幫你趕走全身濕氣。
那麼什麼是“四個一”的除濕妙法呢?

即一穴,一湯,一茶,一粥,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一個穴位,幫你打開祛除濕氣的開關

承山穴是祛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

取穴: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這個位置,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間。

按摩方法:

1、點按法:承山穴按上去會非常酸痛,所以,手法一定要輕柔,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每天可點按1-2次,每次10-20分鐘,點按時由輕到重,力量均勻。

2、承重法:隨意站立,雙手在胸前環抱,腳跟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腳掌前三分之二處,這樣一來,受力部位正好是位於小腿肚子上的承山穴,也可起到按摩的作用。

按壓承山穴最好的時間是下午的3點至5點,那時候我們身體的膀胱經氣血最為旺盛,可以讓身體為我們祛濕助攻。國醫高手公眾號提示,一些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現小腿抽筋,尤其是在夜晚睡覺的時候,這時只要按揉承山穴,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朋友們生活中有遇到什麼身體難題,可以直接留言給小編哦!

雖然現在我們有幸對偏方驗方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我們不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由前人完成的,我們所進行的工作,和前人相比要簡單容易得多。在中醫藥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積攢下了大量的實用偏方,秘方,如何去發掘整理它們的潛能是一件很有價值的工作!看國醫高手得養生大招,與你有個故事,攜手中醫健康!



一碗祛濕湯——五豆湯

夏天祛濕,除了按摩承山穴,再推荐一碗“祛濕五豆湯”。說到祛濕湯,很多人會想到紅豆薏米湯,但這碗五豆湯,相比於紅豆薏米湯更溫和,消暑而不寒涼,利水而不傷腎。

原料:赤小豆10g、綠豆10g、黑豆10g、白扁豆10g、甘草3g

做法:

1.將原料洗淨、浸泡後,放進鍋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煮2小時,可根據個人口味直接溫熱食用或是加糖食用。

2.赤小豆補心,利水消腫;黑豆益腎、補腎;綠豆去火、解毒;白扁豆健脾養胃;甘草是補氣、補脾。

三伏天常喝這一碗五豆湯,有祛暑、清熱解毒作用,又有健脾、養胃、益腎的作用,還有其他一些止痛的作用,對於三伏天乃至整個夏天祛除濕邪很有幫助。前段時間本空間曾發表過入伏要喝三豆湯,到底喝哪種湯好呢?這2種湯都適合三伏天喝,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一杯茶祛“濕毒”——薏仁茶

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後服用。

能潤洚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根據經獫,加點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減肥!

一碗粥趕走濕氣——薏米綠豆粥

薏仁含有車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

另外,薏仁還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所以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岐黃中醫研究提示:由於薏仁不容易煮熟,過度烹煮也會破壞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

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是養生保健的自然飲食中極富營養、又能清除體內雜質的膳食。

也可以加上綠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綠豆薏米粥,綠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腫的效果。

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膚的功效,而綠豆則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盡快排出。

做法:將15克大米,15克綠豆,15克薏米洗淨,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飢,清熱解渴,補肺、健脾胃、清熱、祛風濕、消水腫。

“十人九濕”,萬病皆始於濕!,濕毒不除,後患無窮。而這一個穴位、一碗湯、一杯茶、一碗粥祛除體內濕毒,恢復健康、重獲活力!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