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腰酸,用這個穴,很有效!


有些女性朋友問我:月經要來的時候,如果沒有胃脹、嘔吐、乳房脹痛等症狀,只是感覺腰部十分酸疼,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對付這種經前腰酸,我有一個獨家秘訣——就是用艾灸兩側至陰穴,用過的朋友都說很靈。


方法:艾灸兩側至陰穴,持續艾灸一個小時就消失了。這個方法其實是從古人治療胎位不正的方法中推知的。

原理: 古人早就說過,艾灸至陰穴可以治療胎位不正,這說明艾灸至陰穴肯定與子宮有關聯;而女人生孩子時,大多會腰部酸痛,這說明腰酸也與子宮有關。由此,我推知經前和經期的腰酸都和子宮有關。既然如此,我就用艾灸至陰穴的方法來治療,給好多女性患者使用後,效果都很好,一般持續艾灸一個小時,腰酸就會消失。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容易早醒的人,揉“大魚際”很容易好!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失眠。

有一位朋友,患早醒的毛病好多年了,凌晨3、4點就醒來,很多地方的專家都看過,治失眠的藥也吃下去不少,可效果就是不明顯。得知揉“大魚際”有效之後,他就自己試著堅持揉大魚際,還真將早醒的毛病給治好了。

揉“大魚際”時,要揉到不酸不痛為止才能一治就好。另外,每天要堅持按揉大魚際,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再好的醫術,不認真對待就難以產生好的療效。

怎麼解釋這個原理呢?


大魚際穴位其實是一個節點。每個人的身體上多多少少都有那麼點小毛病,就跟蒼蠅似的,滿屋子飛來飛去,很煩,但也不會過於乾擾您的生活。

打這個蒼蠅時,用槍可能根本沒什麼效果。對付蒼蠅,就得有一蒼蠅拍,利其器才可以擊中要害。

大魚際就是這個“蒼蠅拍”,它是專治早醒的節點,專門打“早醒”這只“蒼蠅”。

中醫認為,早醒一般是肺火旺導致的。您如果經常在凌晨三點左右醒來,那肯定是心肺上火了。而心肺這兩條經絡都經過大魚際那兒,所以心肺之火它都能祛除。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醫學上稱其為大魚際。大魚際肌肉豐富,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佔手掌很大面積。大魚際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

每日搓搓大魚際穴位,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而且對咽痛、 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也一治即消。

方法很簡單,對搓兩手大魚際,直到搓熱為止。

一隻手固定,轉另一隻手的大魚際,像搓花生米皮一樣,兩手上下交替。

兩個大魚際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2~3 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所以能增強體質,防治感冒、咽痛,治療胃病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頸椎病、肩周炎……,艾灸這些地方!



手太陽小腸經上有19個穴位,均為雙穴,左右各一,共38個。起於小指尺側指甲旁0.1寸的少澤穴,經過手掌和腕部尺側,從前臂外側的後緣上行,在肩胛骨部位繞行,止於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後方張口凹陷處的聽宮穴。

容易堵塞的位置分別是後溪穴、天宗穴、肩貞穴。


頸椎病患者的福音:後溪穴

1


後溪穴的位置

後溪穴比較好找,握拳時在第5手掌與手指間關節後,可用另一手食指點揉。

2


後溪穴的作用

如果有頸椎、肩胛疾患或小腸受寒嚴重者,按揉此穴1-3分鐘可有明顯的痛感,一般當次按揉痛感就會減輕。

平時呢,也可以這樣來刺激一下後溪穴☟☟☟

後溪穴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與督脈相通,所以經常刺激此穴還可以保護陽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肩頸疾患之人必按:天宗穴

1


天宗穴的位置

天宗穴在後背,所以探查需要人幫忙。被按者正坐位,上身坐直放鬆,術者用掌根按揉肩胛骨下窩中央(肩胛骨是一塊倒三角形的骨頭,輪廓清晰)。

2


天宗穴的作用

有肩頸疾患之人,此處會有強烈的痛感,並向四周放散。有時候,一指下去,會讓人淚流滿面,那酸爽……但,此時一定要忍住疼痛堅持疏理數日,氣脈暢通後痛感即會消失。

另外,現如今大多數人貪食寒涼之品,連大冬天的也不放過,小腸經很容易積寒。這種情況可以在天宗穴處拔罐留罐10分鐘,如果顏色黑紫,說明小腸經有寒,應該及時將內寒祛除,以免之後形成病灶。所以,不要偷懶哦,在此處進行拔罐術,拔兩天、歇一天,至顏色消褪為止。

降血壓、療肩痛:肩貞穴

1


肩貞穴的位置

天宗穴還有一個好朋友——肩貞穴,是治療肩部疼痛的首要穴位。

探查肩貞穴也需由他人幫助,用對側的手操作,即左手置於右肩、右手置於左肩,其餘四指置於肩關節上,用拇指點按腋後皺襞上1寸處(即肩貞穴處),多數人此處有結節,此時忍住疼痛堅持按揉5分鐘,3-5日後結節就會消散。

2


肩貞穴的作用

肩貞穴是小腸經的常見堵塞點,隨時探查可以知曉經絡的暢通情況。此處持續不通,逐漸影響局部的氣血布散,久而久之則引發頸肩痛,因此肩貞穴是治療肩部疼痛的首選穴位,而且根據日本已故針灸大師澤田健的經驗,此穴有降血壓的作用,澤田大師常以肩貞穴為主穴治療高血壓。

小腸經最佳探查、疏通時間下午1-3點鐘,按揉後溪穴、天宗穴,點揉肩貞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點處點、按揉5分鐘。

下面要說起的兩個穴位,都不在小腸經上,但是都與小腸(經)有關。

艾灸“關元穴”,增加小腸熱度

1


關元穴的位置

關元穴,肚臍下3寸(4指寬)。

2


增加小腸熱度的原因

小腸又稱“赤腸”,我們也把愛幫助人的人稱為“熱心腸”,看來這小腸與心還真有些關係。沒錯,在經絡學上來說,心與小腸為表里關系,心屬陽、屬火,那心和腸都應該是熱的。

現代醫學也有研究證實:小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裡面有各種消化酶,這些酶是食物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酶,小腸工作好壞取決於腸道內的溫度。最佳溫度為37℃,溫度過低就會降低消化酶的工作效率而影響營養的吸收,並產生額外的化學產物。

前面也說到,現在人們夏天貪涼直接導致腸內溫度下降,小腸經在肩胛部循行,而寒主收引,肩胛部的氣血運行受到影響,引起肩關節僵硬。很多年輕人不明此理,還以為是運動量不夠所致,於是有空一頭扎進健身房,直到一身大汗才停下來,緊接著就咕咚咕咚灌一肚子冷飲,以為鍛煉到位了,但其實是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想要保持小腸的熱度,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

如果小腸溫度過低,慢慢影響到心,身體的動能就會不足,看什麼都不陽光,甚至成為抑鬱症的誘因。

3


關元穴的作用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艾灸關元穴可以將熱能補充到腸道,恢復小腸的熱度,同時培元固本、補益下焦。如果有手腳冰涼、小腹冷痛、腰酸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清稀、完穀不化、舌淡苔白、脈沉細等陽虛不足的症狀,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每日晨起艾灸關元穴10-30分鐘。每日艾灸1次,待到身體狀況轉好,艾灸關元穴2-3分鐘全腹即有熱感,熱感能持續1-2個小時,視為正常,便可以停灸。

治落枕:落枕穴

1


落枕穴的位置

落枕穴,是經外奇穴,位於手背部第2、第3掌骨之間,兩指骨交會處向外一橫指。

2


落枕穴的作用

有沒有試過,早上一覺醒來發現脖子扭不了了,再扭一下疼的齜牙咧嘴,多半都知道自己落枕了!有時一側,有時雙側。大多數人偶爾有落枕,也有部分人頻繁落枕。人們常認為是睡覺時不小心受風或固定姿態時間過長,氣血不周而產生的凝滯疼痛,這只是一部分外在的現象。

如果小腸經有恙,肩部的氣血運行必會不暢,再加上外因的作用而產生肌肉僵痛,看似偶然的落枕其實是必然。

平時保持小腸經的通暢是可以避免落枕的發生的,而且一旦落枕可以點揉落枕穴和後溪穴來調理。落枕時將食指立起來並按揉落枕穴會有痛點(在患側還是健側尚不規律),剛按揉時疼痛難當,點按的同時需配合晃動、扭轉脖子,5分鐘後痛感會漸漸消失;再按揉後溪穴的痛點,也是邊按揉邊扭動脖子。實踐中,當兩個穴位的痛感減輕後,脖子基本會恢復正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內關穴、勞宮穴、中衝穴,心包經上三大要穴


心包經如此的重要,因此我們在戌時睡覺前要好好地“犒勞”這位替“君主分憂解難”的大功臣”。

1、內關穴一“心靈手巧”靠內關

定位:在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人們常用“耍手腕”來形容一個人的聰明狡猾。其實這個手腕正是“內關穴”所在的地方。從經絡意義上來說,這個內關穴還真是個醒神開竅的要穴。該穴主治胸悶、脅痛、心痛、心悸、癲病、失眠、產後血暈、胃脘痛、嘔吐、 呃逆、鬱證、 眩暈、偏頭痛、腦卒中、偏癱、上肢痺痛、咳嗽、哮喘、心煩、瘧疾等病症。

按摩手法:用食指按壓對側內關穴,左、右各操作3分鐘。


2、勞宮穴一“應激穴”

定位:在手掌心,第2、 3掌骨之問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大處。

主治:勞宮穴位於手掌的中央,它是一個保護我們應激狀態的穴位。很多人在緊張、焦慮等應激狀態下容易出現心慌、嘔吐、頭痛等症,這個時候按按勞宮穴,可以很快地緩解這些症狀。該穴主治心痛、嘔吐、癲狂、口瘡和口臭等疾病。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搓勞宮, 或者將雙手掌心相對,互相摩擦,直至勞宮穴有溫熱感即可。

3、中衝穴一開竅醒神的“急救穴”

定位:在中指大端的中央。

主治:十指連心,中衝穴的經氣可以直達心臟, 一般作為急救要穴,主治心痛、昏迷、舌僵腫痛、熱病、中暑和昏厥等疾病。

按摩手法:點刺放血,或者用食指指尖按壓對側中衝穴。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拍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疏通肝通道,排毒平肝火


足厥陰肝經是足三經之一,對應五臟之中的肝。說得直白些,足厥陰肝經就是肝氣在人體內“行走”的通道,足厥陰肝經穿過人體多個臟器, 囊括了14個穴位,直接和胃、肺、目、氣管、生殖器等聯繫,肝經的主幹是從拇指外側一直沿著人體上行到眼部, 經過足部、小腿、大腿內側, 一直向上到大腿根部,然後速開生殖器上行到小腹,再向上走到胸脅部,連接身體的肝臟和膽,再一直上行到眼部,肝經有兩條分支, 一條是從眼睛的周圍向下生蜿蜒到臉部和嘴唇附近;另一條是從肝部向上連接肺經。

足厥明肝經中“厥”的意思是閉合,也就是說,在整個足厥明肝經中肝臟處於閉合狀態,肝經中的陰血被保存著, 肝經是身體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經絡,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通道,尤其是對於內氣血的運行來說非常重要,“通道”順暢, 無阻礙,則肝氣調達,肝病不生,相反,者是肝氣運行的通道處處阻寒、障礙橫生,肝氣鬱結,肝血隨之瘀滯,肝臟自然會出現病變,和肝臟關係密切的其他器官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最常見的肝經疾病有腹痛、 疝氣、面色灰暗、咽喉髮乾等。

一、拍打肝經,疏肝解鬱

肝經通道有了障礙, 可以通過拍打的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肝臟的代謝功能,疏肝解鬱, 清除障礙,拍打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是雙掌平拍和雙手握拳叩擊,肝經兩側28個穴位,都適合進行拍打理療,拍打很簡單, 自己在家中就可以進行。

一般來說,拍打的最佳時間是早晨起床之後和晩上睡覺之前, 每天拍打的次數不宜過多,一兩次就好,拍打時,不要緊張,要放空大腦,全身放鬆,挺胸收腹,快慢適中,在拍打肝經的時候, 要循序漸進,遵循由下到上的順序依次對肝經穴位進行拍打,不要跳躍式的拍打,保持節奏,不要東拍一下,西拍一下。

可取坐姿,手掌繃直,拍打大腿內側的肝經,可從腳部向上循著肝經走向拍打到頭部,每天拍打15分鐘。



拍打肝經重點穴位

拍打肝經, 目的是疏肝解鬱,不同的肝臟穴位,拍打的效果也不同。通常, 中醫推薦的肝經拍打穴位有大敦穴、太衝穴、陰包穴、中封穴。

1、拍打陰包穴

在大腿內側膝關節上4寸處,兩腳掌相對並在一起, 手握拳用掌指關節由上向下輕敲繃起的那根筋(這是肝經的線路) ,拍打3-5遍後,“陰包穴”會有強烈痛感,嚴重者痛不可摸, 多數人左側痛感強於右側,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拍打此穴可收引水濕。

2、拍打中封穴

中封穴在足背側,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中封穴為人體保養精血非常重要的穴位,為肝經上的“金穴” ,肝對應的是木,金能克木,它可以有效抑制肝火過旺,如果肝火過旺,可以試試拍打這個穴位。

3、敲打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拇趾末節外側,距離趾甲角旁大約0.1寸的位置,平日里經常拍打或敲打大敦穴,能夠鎮靜心神,恢復神誌,令人神清氣爽,情志愉悅了, 自然焦慮全消,鬱結自解,手握拳並突出食指,用食指指間關節為著力點敲打大敦穴。

4、拍打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雙腳背側,拇趾和第二趾根部結合處後方的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經常拍打能夠梳理肝氣,快速消解怒火,平復上亢的肝陽。可用按摩錘進行敲打,每次敲打5分鐘, 感覺到穴位處有熱脹感為佳。

二、拍打膽經,排毒平肝火

中醫認為“少陽為樞”,即足少陽膽經是一個樞紐,能夠管控體內的氣機升降,從上至下調節氣機,對體內所有器官都有一定的協調作用。足少陽膽經循行大腿外側,通過敲擊大腿外側可以刺激足少陽膽經,能夠幫助調節氣血,滋養肝臟,還能平復肝火,改善口苦、胸部疼痛等肝鬱症狀。

做法:可取坐姿,手掌繃直,順著膽經從下向上進行拍打,每次拍打15分鐘,可以幫助改善肝膽疾病, 有效護理肝膽。

拍打的注意事項

1. 每天在拍打穴位的時候,可以抽兩個時間, 一次只需要2~3分鐘即可。

2. 在敲打的時候不需要使用過多的力量,只需要經過拍打能夠使得這些穴位得到適量的刺激即可,具體表現就是出現輕微的發熱發麻。在拍打的時候,切忌使用過大的力量進行拍打,否則可能會出現腫脹的現象, 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出現瘀血。

3. 在拍打對稱穴位的時候需要保持力度和時間的一致性。

4.選擇拍打的時問也應該避免晩上午夜時分,這個時候身體因為作息習慣處於休息的靜態,拍打穴位可能會導致失眠,引發一系列的失調現象。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胸悶、心煩、心臟疼痛,長按穴位保養心臟就這麼簡單


很多人都有過心痛的經歷,遇到這些情況人們總優先考慮吃藥,除了藥物可能別無他法,或因年紀大,或因平時不懂養生保養,但考慮到藥物可能有強烈副作用,採用按摩的方式可能是較優選擇。

極泉穴:緩解胸悶,強健心臟

穴位位於腋窩頂點處,摸之可感受到動脈搏動,常按摩有寬胸理氣,通經活絡等作用。尤其是夏季,燥熱的天氣會使人體心情煩躁,不安感重,此時可將雙臂交叉置於胸前,以雙手按摩對側腋窩,按捏3分鐘左右。


少海穴:心痛心煩,按之顯效

取穴不難,屈肘時橫紋內側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即是。每當人們心痛的時候可按摩少海,達到益心安神、理氣通絡、降濁升清的效果,有保健養生意義。

心俞穴:清心寧志,緩解咳喘

穴位在人體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長期按摩可預防心痛、心悸、盜汗、咳嗽;可請求別人幫忙操作。搭配神門、內關可治療失眠,記憶衰退,注意力度要輕揉。

靈道穴:防治多種心痛

尤其是冠心病發病時,可先輕揉靈道穴(1分鐘),然後選擇重壓(2分鐘),可緩解心絞痛,做過心電圖的患者亦表示長按見效;配合心俞穴,心痛治療效果更優。

少府穴:行氣活血、發散心火

穴位在手掌上,第4第5掌骨間,長期按摩可驅趕心火,活血行氣以緩解心悸、胸痛等症狀。對於手腳發熱異常,莫名恐懼、惱怒的人,按摩有顯著療效。

人生不易,懂得按摩保養,健康常在,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

肝火大、咽喉痛、頭眩暈,人體暗藏治病開關,懂得使用人體健康


大腦、口、牙齒等都在人體頭部,佔人體總功能的大部分。但他們也非常脆弱,夏季人們飲食稍不注意即引起頭部“著火”,出現諸多情況,如頭痛、耳鳴、咽喉痛等,有哪些穴位法寶?

太衝穴:平息肝火,止肝熱頭痛

常按摩善調理肝血,平息肝火,避免肝陽上亢,侵擾頭部,導致頭部犯疼,長期按摩對人體失眠、頭暈、血壓高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治療頭痛、眩暈可選太衝穴配伍合谷穴。


顱息穴:讓耳朵更靈敏

按摩該穴可清熱降濁,清除體內熱毒,減少耳道內耵聹(耳屎)生成,從而改善人體耳聾、耳鳴、中耳炎等情況,達到聰耳通竅,提升聽力的效果。治療偏頭痛常見顱息配天沖;治療小兒驚癇,常見顱息配太衝。

經渠穴:潤喉利嗓

肺胃熱盛,灼熱的肺氣可侵擾人體咽喉,隨即喉嚨處出現腫痛,哮喘、咳嗽、支氣管炎可因此而生。常按摩經渠穴可通嗓利咽,相當於“金嗓子”的作用。治療人體咳嗽,可用經渠配伍肺俞、尺澤。

地倉穴:治療牙齒疼痛

按摩該穴可起活血通絡、祛風等作用,善解牙齒疼痛,對於口歪斜、經常流口水的人亦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常見與頰車、合谷共用。

人生不易,頭、耳、嘴巴、咽喉出毛病各按什麼穴位,以上一目了然,懂得按摩,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

脾胃不好,記得常按這些穴位!


1、按摩足三里,強健脾胃

按摩部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面的上部,距脛骨前緣1寸處;將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外側膝蓋骨下方有個凹陷,即外膝眼,再往下4橫指處;在腓骨與脛骨之間,距脛骨嵴約1橫指。

按摩方法:可來用按法、揉法、拔法、點法進行按摩。

按法:將拇指或食指指端按壓在足三里穴位處,逐漸用力,深壓捻動。

揉法:拇指或食指指端按壓在足三里穴處,手臂及腕部放鬆,以肘為支點,做前臂主動擺動,帶動腕和掌指做和緩地擺動。

拔法: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將力集中在指端,盡力按壓,然後推拔該處的筋肉。

點法:拇指指端著力於足三里穴處,拇指伸直, 力注於指端,按而壓之。

2、按摩三陰交,健脾養血

按摩部位:三陰交在小腿處,取穴時,先找到內踝尖,在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即是三陰交穴。

按摩方法:可來用按法、揉法、點法進行按摩。

按法:將拇指指端按壓在三陰交穴處,逐漸用力,深壓捻動。

揉法: 拇指指端按壓在三陰交穴處,做輕柔緩和地揉動,

點法:屈曲食指, 以屈曲的骨突部對準三陰交穴,壓而點之。



3、按摩天樞,保健胃腸

按摩部位:腹部部的天樞穴,天樞穴在臍旁開2寸處,取穴時以臍中央即神闕為一點, 由神闕引垂直於腹部前正中線的水平線, 再引乳頭內側距腹部正中線1/2處的垂直線, 兩點的交叉點即是天樞。

按摩方法:可來用按法、揉法、摩法。

按法:將拇指或食指指端按壓在天樞穴處,進行點按, 一按一鬆,連做21次。

揉法:將拇指指腹按壓在天樞穴處,進行按揉,或食指、中指兩指同時按揉,連做3分鐘。

摩法:將食指或中指指端放在天樞穴處。做有節律的環旋摩動,也可以掌心對準天樞穴,用整個掌面摩撫, 連做3分鐘。

4、胃區按摩,助消化

按摩部位:胃所在的上腹部劍突下。

按摩方法:張掌,按放在上腹部劍突下,按順時針方向沿升、橫、降結腸方向, 自右向左旋轉摩動,連做3分鐘。

5、推按胸腹,治噯氣

按摩部位:胸腹部。

按摩方法:在胸腹部進行推按,將一手的食、中指兩指放在咽喉處,在用力下按的同時,沿胸部正中往下推,至中脘穴處為止,連做21次。

6、推按內關, 治嘔吐

按摩部位:手部的內關穴內關穴在前臂掌側,腕橫紋正中兩筋直上2寸處。

按摩方法:兩手在胸前, 一手張掌,掌心朝上,另一手四指靠在被按摩手臂的內側,伸出拇指,將拇指指端按放在內關穴處,進行推擦,連做1分鐘。

7、點按肩井、 中脘, 治胃痛

按摩部位:肩井,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前直對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胛線交接處,肩部最高處。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腹部的中脘穴, 位於臍直上3寸處。

按摩方法:肩井穴,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在其邊側, 將一手的拇指或食指按放在肩井穴處,進行點按,連做36次。中脘穴,患者取仰臥位,兩腿伸直,將一手的拇指或食指按放在中脘穴處,或以指端甲緣點按21次, 或以指腹按揉3分鐘。

8、點按氣海、天樞,治便秘

按摩部位:氣海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 5寸。天樞穴在臍旁開2寸處。

按摩方法:張掌,用手掌側在腹部上、下、左、右往來按擦,連做3分鐘;兩手掌重疊按放於氣海、天樞穴處,按順時針方向採摩1分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十指功、手指操、揉核桃,平常多動動手,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很多健康的人為了“未雨綢繆”,年紀輕輕便去吃補藥,其實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我們的身體本身自帶“補藥”,不能發現身體自身的“補藥”,反而要花錢受罪去吃補藥,就像是抱著金飯強要飯一樣。

身體自帶的補藥是什麼?就是經絡, 一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心生詛喪:鍛煉經絡的方法是不是特別複雜?我每天很忙,沒有時間去做! 其實鍛煉經絡,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平時多“動動手”,經絡自然暢通。

為什麼“動動手”會有這樣大的效果?

根據中醫的理論,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而我們的手,每根手指頭都對應一條經絡:拇指對應手太陰肺經,食指對應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對應手厥陰心包經,無名指對應手少陽三焦經,小拇指對應手太陽小腸經。


不單純是這樣,其他的經絡儘管起止沒有在手上,但是通過經絡的交會,最終還是會和手相聯。可以這麼說,我們的手是一個“集散地”一一經絡在這裡匯合,彼此聯絡,氣血在這裡匯集,等等。正是因為手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手也被稱為“第二大腦”。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手來查看內在的髒腑健康,怎麼查看?非常簡單,捏住我們的手指甲,用力壓, 同時輕輕轉動,如果手指出現疼痛的情況, 那麼就說明和這根手指相關的髒附不健康。

如果是大拇指疼痛, 說明肺部出現了問題;如果食指疼痛,則說明大腸運轉出現障礙;中指疼痛, 表明心臟正在向我們傳遞不健康的信息;要是無名指疼痛, 則說明身體的運水渠道一一三焦出現了毛病;要是我們的小指頭疼痛,則是小腸的情況不佳。

手不僅是自我判斷健康的“晴雨表”,同時還是我們鍛煉經絡養生的有力工具。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套不受場地、時間限制的簡易功法。

一、十指功

具體方法:站姿、坐姿皆可,將兩手舉至眼前,掌心相對,十指一一對應,成“涼棚”狀用力互推,每次100下即可。接下來,雙臂伸直, 稍微用力地拍巴掌, 50次即可。

功效: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為什麼要拍巴掌?因為我們的雙手上分佈了很多穴位,通過拍巴掌,可以有效地刺激這些穴位。

除了十指功,還有一套手指操, 同樣適合我們。

二、手指操

具體方法:站姿、坐姿皆可,雙手自然抬起,雙手相對,右手拇指搭在食指指甲部位,其他三指彎曲,用力彈左手的五個手指,接下來,換成左手,左手拇指搭在食指指甲部位,其他三指彎曲, 用力彈右手的五個手指,

功效:促進手部血液循環,刺激經絡。

這兩套手指操隨時隨地都能做,也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大家應該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時間進行靈活的調節。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想要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每次做手指操的時間應該不少於30分鐘。

三、揉核桃

平時鍛煉手指, 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比如核桃。揉核桃,即把核桃放在手掌心揉來揉去,這神方法不僅簡單,還能有效地刺激我們每根手指, 進而達到暢通經絡的目的。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手感熱、手感寒、手指涼、手掌熱、手掌涼,手掌暗示臟腑健康


冬暖夏涼才是最佳的手掌溫度,如果不是這樣的,那就說明氣血有了問題。但是,手掌的溫度也是有區別的,不可一概而論,分為手的感覺、手掌的狀態和手指的冷熱等情況。

1、手感熱:正常情況下有兩種, 一種是虛火,就是模的時候又感覺不是很熱了, 一般是因為甲狀腺功能亢進,肝腎陰氣不足而導致的,常見的症狀是失眠多夢、口乾口苦、心煩、高血壓、咽喉炎、糖尿病等,另外一種是有炎症,常見的表現就是發燒、頭痛。

2、手感寒:一般為脾腎血虛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甲狀腺功能降低、經絡不暢、微循環出現狀況,易疲勞、易感冒,女性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

3、手指熱:一般容易便秘、三脂高、血粘稠。



4、手指涼: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勞累,多夢、心慌心驚、頭暈頭痛。

5、手掌熱:心火過盛,常見病症為心煩、口乾口苦、咽炎、多夢等。

6、手掌涼:一般是脾胃過寒、消化系統較弱,易消化不良、 貧血、疲倦乏力、女性容易出現月經不調、 白帶增多的症狀。

7、寒熱交錯:手指熱而手心涼,或是手心熱而手指涼,或是一隻手熱一隻手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失調。常見為夏天怕熱,冬天忌冷;吃涼易腹瀉, 吃熱易上火;上熱下寒,總是忽冷忽熱,虛不受補,心情煩躁、失眠多夢,容易出現咽喉痛,內分泌失調。

除了感受手掌的溫度以外,手掌的顏色也會告訴我們很多氣血的信息,最健康的手指顏色應該是手尖紅而手掌白,這樣的手掌顏色說明肝氣暢通,血脈非常的強盛,人自然百病不生,另外手掌模起來非常軟的人,是因為血氣不足、血糖低,手掌很厚而且很粗的人,血氣肯定是非常低的,導致手掌中堆積很多的垃圾,表面上的皮膚也不經常更新,說明組織的再生能力很差。

手背上的血管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重要的健康信息,血氣不足的,血液總量不足,血管就很難找尋,到醫院打吊瓶的時候,很難發現血管,有時血管會出現凹陷。有些血脂非常的高,血管的顏色很深,糖尿病病人的血管顏色就很深,但是缺乏彈性,隨著血氣的提升,血管也會擴張起來,顏色就會變淡,而且富有彈性。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