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動作,緩解肩頸酸痛最有效



1


懶貓弓背

口訣:手扶椅背弓弓背,拉抻脊柱背不累,像隻貓咪伸懶腰,肩背放鬆不疲憊。

這個動作能提高胸椎靈活性,改善肩背不適,防止駝背,預防和延緩肩部和腰部勞損。

做法:每組6~10次,重複2~4組。整個練習過程中會有輕度酸痛和牽拉感,不應該有明顯的疼痛。

2


四向點頭

口訣:四向把頭點,鍛煉頸和肩,動作很簡單,貴在每天練。

放鬆頸部肌肉,改善肩頸部不適,預防頸椎病。

做法:往前後左右四個方向點頭,動作流暢、緩慢,有輕度酸痛和牽拉感。每組5次,重複3~5組。



3


靠牆天使

口訣:背部緊靠牆壁,外展打開雙臂,貼牆緩緩而上,徐徐回到原狀。

提高肩部靈活性和肩胛穩定性,緩解肩頸部緊張。

做法:背部緊貼牆面,雙手側平舉,向上屈肘90度,掌心超前,將手臂完全貼住牆面。

同時手臂沿牆壁向上伸展,然後沿原路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每組6~10次,重複2~4組。

4


蝴蝶展翅

口訣:雙肘平舉要到位,向內收緊別怕累,像只蝴蝶展翅飛,改善含胸和駝背。

提高肩胛穩定性,改善圓肩駝背姿態,提高肩關節力量,改善肩頸部緊張。

做法:可以徒手,也可以雙手各握一瓶礦泉水。雙臂形成“W”形,保持2秒。

每組進行10~15次,重複2~4組。練習過程中身體不要有明顯的疼痛。

5


招財貓咪

口訣:手臂一上一下,交替重複多下,勤練加強肩部,肩肘功能不差。

長期伏案容易引起肩痛,多練這個動作可提高肩胛穩定性,增加肩袖力量,緩解肩頸部緊張,肩部塑型。

做法:保持上臂始終與地面平行,一側手臂向上旋轉,一側手臂向下旋轉,到最大位置處保持2秒,然後回到起始位置。

每組進行10~15次,重複2~4組。

6


壁虎爬行

口訣:身體穩定向前壓,雙手扶牆往上爬,上下重複需多次,配合呼吸練肩胛。

提高核心穩定性,改善協調性,強化上肢力量,緩解肩頸部緊張。

做法:每組6~10次,重複2~4組。

注:本組鍛煉不適用於孕婦、殘疾人或患有骨傷科並且尚未痊癒的人群。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艾灸這7個穴位,可解決90%疾病!效果顯著,值得珍藏!


1、大椎:萬能的大椎穴

位置: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能摸到的第一個突出的下面)

功效:疏風散寒,溫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強身健體。

主治疾病為:

1.風寒感冒,流鼻涕,咳嗽。2.風濕勞累,月子病。3.過敏性濕疹,鼻炎,哮喘。

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2、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功效:調理脾胃,助消化,補虛弱。

主治疾病為: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痺、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意思就是三十歲以後可灸足三里穴,氣血不能上攻頭,不頭暈。三十歲以後需要經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壽。


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位置: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功效: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主治疾病: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4、任脈穴位:關元

位置: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功效:培補正氣,溫補元陽,健運脾胃。

主治疾病為:

A、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洩、性功能低下等;

C、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

D、還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特別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就自己解決了,中老年人常灸關元穴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大家不妨試試。

5、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臍上4寸。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體質等功效。

主治疾病為: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

療。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6、生命之門,動力之源:命門穴

位置: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主治疾病為: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洩,男子陽萎、早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7、補腎首選穴位:太谿

位置:太谿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功效:太谿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谿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

方法:對準穴位點燃,隔三厘米左右懸灸,可以適當調整距離,10~15分鐘,每日一次。

艾灸注意事項

1.灸前和灸後都要喝一杯溫熱的水。

2.要專心灸,注意防火。特別是不能一不留神燙傷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燒著了。灸後清除煙灰,確定熄滅艾煙。

3.注意保暖和防暑。灸療期間不可吹空調、電扇,也不要太封閉了,夏天太熱,防止中暑。但是絕對不能直接吹風。不能吃西瓜,因為西瓜寒涼,易減弱艾灸效果或引起過敏,灸療前後不宜食用。

4.灸完半小時到1個小時不要立即洗澡,不要直接吹風。

艾灸小貼士:取穴訣竅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一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一寸,亦適用於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橫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3寸。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公孫穴,調理脾胃第一大穴!


對於公孫穴,這是我們大家都不陌生的了吧,這是特別好的一個穴位了,在生活中我們是可以通過公孫穴來進行保健的,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很有好處,那麼既然公孫穴是很不錯的了,都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公孫穴的情況吧。

公孫穴屬足太陰脾經經脈的穴道,位於人體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孫穴位於脾經上,且聯絡足陽明胃經,通衝脈,是八脈交會的要穴。具有補脾和胃、調心安神的功用,可治療胃痛、痢疾等胃腸疾病和心煩、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那麼學會上面介紹的這些情況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公孫穴,公孫,即公之輩與孫之輩,指此處的穴位內的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係。在五行當中,脾經物質屬土,其父為火,其公為木,其子為金,其孫為水,此穴內的物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二是地部孔隙傳來的衝脈高溫經水。脾經與衝脈的氣血在此穴相會後,化成了天部的水濕風氣,因為此穴位於人的足部,在地球重力下,衝脈流至公孫穴的物質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衝脈的體內經脈,所以沖脈氣血出公孫穴後,就會迅速的氣化,此穴也是足太陰絡穴。因為此穴物質為天部水濕風氣,並橫向疏散至脾胃二經,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的作用。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皇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公孫就是皇帝,皇帝位居中央,統治四方,就猶如人體中的公孫穴,總督脾經和衝脈,統領全身。而作為統領全身的穴位,它最直接最明顯的效果,就是體現在人體的胸腹部。出現在人體胸腹部的所有問題,例如:腹脹、不明原因的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過按壓公孫穴來得到緩解,而且經常按摩公孫穴,也是養生和保健的核心。此外像用嬰兒出生,胎毒未盡,或者在換乳的時候,脾胃沒有辦法適應新的食物,有大綠便或者腹瀉便秘等現像出現時,除了要盡快的送醫院檢查以外,還可以同時按壓公孫穴,就能使症狀得到緩解。

公孫穴主治的病症有

人體內十二經中,只有衝脈涵養十二經的全部氣血,調理衝脈便可疏導十二經氣血。公孫穴通衝脈,對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經常按摩公孫穴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很有好處,尤其是可以幫助我們保護自己的脾胃健康,現代人很多脾胃都不是很好,選擇按摩公孫穴來進行調理,這是很有意義的。

1、按揉公孫穴,能有效地調理脾胃、衝脈,可以治療胃疼、腹痛、嘔吐、腹瀉、痢疾等疾病。

2、對於女性生理性的疼痛、月經不調、足踝痛、顏面浮腫、食慾不振,按揉公孫穴都有良好的療效。

3、長期按壓公孫穴,對於胸悶腹脹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公孫穴的自我取穴按摩法。

正坐,將左足抬起,放在右腿上,用右手輕握左足背,拇指彎曲,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1-3分鐘。

文章來源:生命與健康

不吃藥,不花錢,這5個穴位,每天按一按,治近視,促睡眠,收藏


1、風池穴:明目醒腦

取穴: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耳垂齊平;

功效作用:

(1)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

(2)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

(3)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 ,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

(4)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2、光明穴:緩解近視

取穴:我們小腿外側,外踝上5寸的地方,在兩根骨頭之間的地方,直接按壓就可以,每次3-5分鐘,以感覺到酸、脹、沉、麻為止。

功效:光明穴不僅能緩解近視,還有緩解眼睛乾澀、眼睛疲勞,比如上了一天班,眼睛累了,按揉一下效果是很好的。


控制近視度數最科學的方法是什麼呢?

眼科專家曾做過臨床驗證,按摩這兩個穴位有助於緩解近視,但是卻不能有效的控制度數,據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躍居世界第一,因此清華大學研製了——【黃塔迷迭】,其選用迷迭香、人參、密蒙花、薄荷、決明子、蒺藜、石斛、谷精草、黃連、當歸、紅花等15種珍貴中草藥,遵循古方精心熬製一周而成。將其直接貼於眼部可以改善眼部皮膚微循環,可以使眼部瞬間得到放鬆,緩解眼疲勞、紅癢、乾澀等症狀,植物精華直達病灶、徹底擺脫紅腫、瘙癢、酸澀、疲勞等症狀,堅持用恢復視力、逆轉近視。

3、三陰交穴:女人的養生穴

取穴: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

功效作用: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

方法: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後再揉。

4、湧泉穴:安神益精血

(1)取穴: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

(2)功效作用: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天氣轉暖後,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湧泉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穴位按摩簡單有效,但建議孕產婦和體弱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5、足三里穴:全能養生穴

取穴: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

功效作用:如果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方法: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文章來源:中醫養生法

秋後三招通肩背,人活過百歲!


“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肩頸背結構

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

肩頸堵塞會引起

1、影響面部的循環、排毒、呼吸和吸收

用了很久專業護理,但沒有多大效果;

面部晦暗、沒有光澤、膚色不均、皮膚鬆弛與實際年齡不符;

有倦容、抵抗差、易過敏、易留色素印、長斑。

2、頭部供血不足

頭痛、頭暈、偏頭痛;

記憶力減退、健忘;

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難以入睡)。


3、肩頸阻塞

手按上去後就會有痛,酸漲的現象(肌肉硬是勞損,骨頭痛是增生);

肩胛骨縫痛、經常四肢發麻、手腳冰涼;

做事韌性差,易在短時間出現疲勞現象。

4、激素分泌失調

腦下垂體生長動情激素、內分泌失調、心理神經敏感、易怒、不自信和多疑;頸椎變形,造成腰椎變形,腰椎變形會壓迫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會壓迫附盆腔;

同時引發內分泌失調:腰酸背痛、腿腳無力、易疲勞、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痛經、易肥胖、婦科感染、性生活失調、宮頸糜爛、子宮肌瘤等等。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體分為三焦,分別主:氣循環、血循環,水循環;首當其衝的就是氣循環,因為氣不行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肩頸保養是以推拿點穴刮痧療法,結合植物中提取的醫療用的等級藥油和精油,從而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打通管道、淨化血液、排除毒素,起到緩解肩頸肌肉疲勞、僵硬、疼痛、幫助解決氣血不暢的問題。

肩頸背保養方法

一、滾一滾、滾出好脊椎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愈哦!每天勤快108下(來回一次算一下),骨刺免開刀,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這個效果也很不錯,並且簡單方便,每天早起睡前在家都可做!“滾背”這個動作可以矯正脊椎,基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體質也有差異,並非人人可以輕鬆“滾”。

二、上半身伸展動作

1. 山式站姿預備,雙腳打開約一倍半肩寬,雙手微彎在背後互握。

2. 試著將手肘打直,伸直的手肘可以再試著往內轉,使手掌心朝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伸展到肩膀、胸口、手臂等部位。

3. 還想要挑戰自己的人,可以在動作一之後,將交握的雙手打直,往上抬,下顎微微往內收。

4. 維持5 ~ 10 秒結束還原休息。

三、牛面式

1. 雙腳可以呈金鋼跪或是散盤坐姿。

( 在辦公室的坐坐族,可以直接坐在椅子上練習即可)

2. 右手臂彎曲放在頭後方,左手握住右手肘,將右手臂往右方、下方、右下方伸展。

3. 最後試著,將右手由上方繞到後背,左手由下往上與右手互握。

4. 有些人天生左、右手的靈活度不一致,往往會有一側比較難以達成動作。

這時就可利用伸展帶替代雙手,讓雙手可以輕易在背後交扣住,以完成牛面式。

5. 結束後換邊練習。

6. 右手從肩膀上向後繞,左手從下面經過向後繞,雙手互扣,維持動作呼吸。

7. 3-5次,放鬆,換手重複。

推薦兩種對肩頸比較好的運動項目

1、打羽毛球

參與羽毛球運動要用手肩膀協調出動,拼命抽球,你的頭要抬、肩要動,每天堅持打球一小時以上,骨質增生很難形成。因此,頸椎、肩周病很難產生。

2、游泳

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

游泳時,其上肢、頸部、肩背部、腹部及下肢的肌肉均要參與運動。這可促進全身肌肉的血液循環。並且,人在水中劃行時,水對人體產生的摩擦力及水對人體產生的壓力,對人體各部位的肌肉,都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這也可促進皮膚及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強細胞的代謝。再有,人在游泳時,上肢用力划水,可活動肩關節和背部肌群,仰頭吸氣的動作可活動頸椎關節。並且仰頭吸氣與低頭伏案正是兩個相反的動作,這可促進勞損肌肉與韌帶的修復。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每天靠牆站5分鐘,你能做到麼?


運動是全球醫生公認的最佳保養品,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眼中的奢侈品。年輕人沒時間、中老年人沒體力,只能放任體重飆漲、體質暴跌。

我們邀請權威專家,教你用一堵牆改變身體,堅持兩個月就能看到效果。

堅持靠牆站身體變這樣

01


減肥瘦身

靠牆站立需要調動身體多塊肌肉,從而消耗熱量,緊實身材,達到減肥的效果,不僅瘦腹,而且腿部、脖子、臉部也能變瘦。

02


預防脊柱退化

昂頭挺胸、收腹、收臀、拔身,運動量不大,健身強體的效果卻是其他運動所不及的。中老年人每天靠牆站,能防脊柱退化,避免彎腰駝背。

03


放鬆頸椎

看電視時靠著牆站一站,這樣做可以藉助身體與牆之間的壓力,幫助勞累一天的頸椎放鬆。



04


挺拔身姿

通過鍛煉背部肌肉,可以增強後背力量,有助於改善身形。

05


趕走疲勞

運動是種積極的休息,工作學習累了,靠牆站幾分鐘就能讓身體充分休息。

06


提升氣質

靠牆站立能逐步改善走路駝背等不良走姿,久而久之,無需靠牆自然就有挺拔的身姿,給人以自信、陽光等正面感,是空姐等禮儀培訓的課程之一。

最正確的靠牆站方法

後腦勺、肩胛骨、臀部、小腿肚、腳後跟貼著牆,並收緊腹部,這樣可以改善身體線條感,使身姿更挺拔。

剛開始站5分鐘,慢慢可以延長至半小時,大約2個月左右就會看到明顯效果。

靠牆站:一種方法治一種病

01


飯後靠牆站:減肥助消化

吃完飯坐著躺著,不但影響消化,還會長出難看的小肚腩。不如靠牆站會兒,有助於消化,還能減肥。

方法:飯後半小時,夾緊臀部,把整個背部緊貼在牆壁上,臀部、背部、腿部、腰部、頭、脖子等都盡量貼緊牆面。開始可以堅持5分鐘,慢慢增加時間,每天15分鐘。長期堅持還有減肥的效果。建議穿平底鞋,站後可以再慢走5分鐘。

02


90度貼牆站:緩解肩頸不適

靠牆站對緩解肩頸不適很有好處,可鬆弛脊椎組織,恢復肌肉彈性,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頸椎疼痛,尤其適合中老年人以及伏案工作的辦公族。

方法:身體靠牆立正,雙腿併攏,收腹挺胸,下巴微收,身體後部貼在牆上,雙肩平展張開,彎曲肘關節,使大小臂成90度角。手、腕、肘、肩部位均貼靠在牆壁上,身體不可晃動,每次10分鐘,以調適頸椎、肩臂不適。

03


糾正駝背

很多人由於駝背,常常有脖子前傾的習慣,不但身高大打折扣,連氣質都減分許多。對於輕微的駝背,貼牆站立就是一個不錯的矯正方法,簡單有效。

方法:同上。保證肩膀和臀部要貼在牆面上,同時腰盡量向後貼。從側面看上去耳垂、肩部、髖部、膝、腳掌中心基本處於一條垂直線。

鍛煉別忘3個細節

01


站立前:做好準備活動

站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拉伸一下胳膊和腿,可以讓腳後跟著地,腳尖盡量抬高,此時小腿就能感覺到充分被拉伸了。

02


站立時:穿平底鞋

站立時最好穿平底鞋,否則很有可能引起腿部和腰部不適。

03


站立後:慢走5分鐘

有的人擔心站久了下半身容易浮腫,或者引起靜脈曲張。建議站後可以再慢走或慢跑5分鐘。

站後還可以躺在床上抬高腿,或者泡泡腳,以放鬆全身。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常按腳上的這個穴位,提神、止痛、治便秘……好處多多!



大敦穴別名水泉穴、大訓穴、大順穴,是肝經井穴。本穴物質為體內肝經外輸的溫熱水液,又為肝經之穴。

點按大敦穴能緩解治療腦血栓後遺症、癲癇嗜睡等。對於治療便秘、心絞痛、冠心病、胃脘痛、尿血、癃閉、遺尿等也有效果。緩解治療糖尿病、目眩、冷感症等。

大敦穴位於大腳趾(靠近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兩毫米處。腳拇趾是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指壓大敦,可達到頭腦清晰、眼睛明亮的效果。

強壓大敦穴位7~8 秒,再慢慢吐氣,每日睡前點按10 次左右,第二天起床效果明顯。三叉神經痛的患者每天睡前用熱水泡腳,之後用手揉搓該穴20~30 分鐘。左臉痛揉搓右腳趾,右臉痛揉搓左腳趾,兩邊痛揉搓兩個腳趾。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 人人健康/ 編輯|| 李娜

文章來源:保健時報

按摩這個地方,補養氣血,提高免疫力,補腎延年!


耳朵是人體的縮影,幾乎所有臟器的變化都能從耳朵上表現出來,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腎。

按摩耳朵,不僅僅能夠保護我們的耳朵,也是間接的刺激了身體的各大器官,對於身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說每天給耳朵進行按摩,相當於對全身的穴位器官進行了徹底的按摩。


耳部按摩操

下面幾個動作,每天睡前做一遍,補養氣血,提高免疫力,補腎延年。

1、提拉耳垂法

【做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鐘。

【作用】此法可針對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2、手摩耳輪法

【做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作用】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病症。

3、提拉耳尖法

【做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發熱發紅。

【作用】此法有鎮靜、止痛、清腦明目、退熱、抗過敏、養腎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壓、失眠、咽喉炎和皮膚病。

4、搓彈雙耳法

【做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20下。

【作用】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有健腎壯腰之功效。

5、雙手拉耳法

【做法】左手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後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

【作用】這一鍛煉還可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減輕喉嚨疼痛,對付慢性咽炎。

6、雙手掩耳法

【做法】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託後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24下,可聽到“隆隆”之聲,曰擊“天鼓”。

【作用】此刺激可活躍腎臟,有健腦、明目、強腎之功效。

7、雙手掃耳法

【做法】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面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

【作用】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按摩耳朵還有這些好處

1


增強血液以及淋巴的循環

在按摩耳朵的時候皮膚會變得潮紅,這樣表面的溫度就會增加同時毛細血管也會擴大,這樣血液淋巴循環速度就大大加快,導致血液以及淋巴循環都獲得了加強。

2


能疏通身體經絡

通過按摩耳朵可以促進神經興奮,對於一些腰痛、痛疼以及各種神經衰弱等疾病,都能夠有效的調整,令身體保持一個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3


增強身體免疫力

有資料顯示,按摩兩隻耳朵十分鐘左右,身體中的白細胞數量就會出現增高的情況,而吞噬細胞以及抗體也會大大增加。

這就說明,按摩耳朵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有效的促進身體健康。

耳朵是我們人體最神奇的一個器官,上邊有上百個穴位和臟腑反射區。耳保健操既能治病,又能養生保健,掌握了耳朵,就是抓住了健康!大家一起練起來,趕走病痛,練出健康好身體!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太衝穴:排肝毒,消火氣!



有人把“太衝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衝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太衝穴位置

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第1、2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



太衝穴的作用

揉太衝穴可有效降壓,可給心臟供血,對容易發怒、生氣的人多按摩太衝穴有助於緩解情緒。配合太衝穴向行間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臟鬱結的作用。此外,在感冒初期按摩太衝穴可以減輕感冒引起的雙目流淚或乾澀等不適。

按摩太衝穴的手法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衝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衝穴1分鐘。按摩結束後喝適量的水有助於加速體內的代謝。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經絡,疏肝理氣等保健作用。按揉時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過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衝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按摩腳上的太衝穴減輕感冒帶來的不適,甚至可以使感冒痊癒。

具體方法: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雙手拇指由湧泉穴向腳後跟內踝下方推按5分鐘後,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衝穴5分鐘。對咽喉腫痛等病症都能緩解。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手臂有個補腎穴,每天揉2次,好處誰揉誰知道!


這個補腎穴就是手臂上的尺澤穴。

它位於肘部,取穴時,正坐位,仰掌(掌心向上),微屈肘,在肘窩中央有一粗肌腱,肌腱的外側即是此穴。

尺澤穴

自我按揉時可將肘關節屈曲,靠在胸前,用另一手的大拇指抵在肌鍵外側,然後向肌鍵下方發力點揉。



尺澤穴是肺經的合穴,屬水,肺經屬金,按照五行的相生關係,金生水,而腎屬水,因此金經的水穴就有補腎的作用。刺激此穴可以通過降肺氣來補腎,適合上實下虛的人,常年靠藥物降壓的高血壓患者多為這種體質,症狀為眩暈,腳下發軟。

點揉尺澤穴,如有痛感,應該堅持每日點揉2次,每側每次5分鐘,至不疼為止。

腎氣不足導致的小兒遺尿,也可以選尺澤穴為主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