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首當用艾灸!艾灸:推薦這幾個穴位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夏季常見疾病,度過困乏的夏天。

具體穴位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20~30分鐘。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20~30分鐘。


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20~30分鐘。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20~30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20~30分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小腿刮的勤,大病不來找!



承山穴又叫魚腹、玉柱,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具有“運化水濕、固化脾土”的功用。俯臥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腸肌部出現人字形陷紋,從其尖下取穴。

按承山,治療腿抽筋

承山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通過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按壓此穴可通腿腳經絡而緩解症狀。

具體方法如下:用拇指用力點按承山穴,並堅持點住不放鬆,直至肌肉痙攣緩解為止。或者藉助刮痧工具或艾灸工具都可以。力度可以大一些。


身心健康、睡眠質量佳的人,小腿肚應該是溫暖、柔軟、有彈性的;

相反,如果感覺比手掌冷、軟趴趴、缺乏彈性、硬邦邦、腫脹、肌肉深層有硬硬的腫塊、手指按壓後有明顯痕跡,如果您的小腿肚存在上述情況,身體也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比如,內心煩惱、壓力很大等。

現在,再揉揉整個小腿肚1分鐘左右,很多人應該會覺得腳尖馬上溫熱起來,或者後背感到一股暖意。

為什麼只是摸摸小腿肚,就能了解身體狀況,還能使全身變暖和,這就是揉小腿肚的神奇之處——使血液順暢地運行全身。

小腿肚是“人體第二心臟”

小腿肚好了,全身都會跟著好!

在地心引力的影響下,人體有70%左右的血液會集中在下半身。而小腿肚就像一個泵,可承接由上方慢慢傳送下來的血液,再抵抗地心引力,努力將血液回送至心臟,而且日夜不停運作。

小腿肚這個肌肉,其功能的重要性稱得上是第二顆心臟。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代金剛博士解釋說,人體血液運行包括動脈和靜脈。動脈運行,心臟推動作用最重要;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產生的壓力是血流動力之一,腿部靜脈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劉長信教授表示,把小腿照顧好,就等於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少澤、後溪、陽谷、天容、聽宮,小腸經上重要的保健穴位


如果一個人心眼很小,我們喜歡說他“小肚雞腸”,這小腸經就是最“小心眼”的經脈了,很容易就“使小性子”,我們可千萬不能“怠慢”了它。

1、少澤一一乳腺炎的“剋星”

定位:在小指尺側指甲角旁約0. 1寸。

主治小腸經將體內的經氣與熱量由少澤穴外輸體表,因此該穴具有瀉熱的功效。這個穴位還主管通乳,故對於產婦哺乳有輔助功效。

該穴主治頭痛、咽喉腫痛、乳癌、乳汁少、昏迷、發熱。

按摩手法:將拇指與食指指甲相對,掐按對側少澤穴,或用食指指端推揉對側少澤穴,左、右各20次。


2、後溪一一頸、肩、腰推病的“專家”

定位:在手掌尺側,微微握拳,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主治:後溪是治療頸、腰推病的特效穴,臨床上主治頭頸僵痛、目赤、耳聾、落枕、咽喉腫痛、腰背痛、 瘧疾、手指及肘臂生痛。

按摩手法:將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滾動3-5分鐘,或者用食指揉按對側後溪穴,可以緩解由於長時間伏案工作引起的肩頸不適。

3、陽谷一一振奮一身的陽氣

定位:在手腕尺側,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小腸經的精、氣、血在流經陽谷穴時要進一步吸收陽氣,向上膨脹,陽谷穴就是小腸經陽氣的“生髮之谷”。

按摩陽谷穴能夠激發身體的陽氣,主治頭痛、目眩、耳鳴、耳聾、熱病、癲癇、手腕痛。

按摩手法:與後溪穴類似。

4、天容一一“金噪子”

定位:在頸外側部,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線凹陷處。

主治:天容穴是治療咽喉疾病的特效穴,喜歡抽煙、感冒初期乾咳的人都會有咽喉不舒服的症狀,按摩天容穴可以很好地緩解咽喉腫痛、頸項腫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彈撥、按揉對側穴位,左、右各操作3-5分鐘即可。

5、聽宮一一順風耳的“保護傘”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呈凹陷處。

主治:聽宮穴,顧名思義與耳朵聽力脫不了乾系,主治耳鳴、耳聾、齒痛和癲病。

按摩手法:張開口,找到耳屏旁凹陷處的聽宮穴,用食指向骨頭一側按壓下去,以酸、脹感覺為佳,操作1分鐘左右即可。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淡、口臭、口辣,7種怪味的辯證治療


你是否有過感覺嘴很苦或者很甜或酸的時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可能有些人會以為是吃了不同口感的食物造成的。事實上並不是食物,而是身體有疾病的先兆。嘴裡的五味雜陳到底是什麼疾病引起的呢?

1、口苦。


口苦咽乾

表現:五心煩熱,口苦咽乾。

原因:由肝膽有熱、膽氣熏蒸所致,常與膽汁代謝失常有關,多見於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和肝膽腫瘤等。

對策: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並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2、口甜。


口甜粘濁

表現: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濕熱、肝脾疾火內蘊所致,常見於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

對策:引起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復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縱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濕生熱。由此可見,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

3、口酸。


口酸胃火上炎

表現: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噁心、嘔吐酸苦黃水等症。

原因:由肝膽之熱乘脾所致,多見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對策:應設法消除誘發因素。如徹底治療慢性胃炎,避免對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飲食及藥物,治療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凡胃酸過多者,應禁食濃雞湯等濃縮鮮湯、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質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進食牛奶,豆奶,奶油,菜泥,粥,麵條,麵包等。

4、口咸。


口咸腎陰不足

表現:五心煩熱,咽乾顴紅;舌紅少津,脈細弱。

原因:由腎陰不足、虛火上浮所致,多見於神經官能症、慢性腎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

對策:以滋補腎陰為主,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左歸飲之類。若心腎不交,可選黃連阿膠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可選杞菊地黃湯、鎮肝熄風湯;相火妄動,可選知柏地黃丸;肺腎陰虛可選百合固金湯、麥味地黃丸之類。

5、口淡


口淡不渴

表現: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

原因:由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所致,多見於消化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鋅缺乏症。

對策: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臟。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6、口臭。


口腔惡臭

表現:流涎、食慾不振或採食緩慢、口腔惡臭,口腔黏膜潮紅、增溫、腫脹和疼痛。

原因:由胃內飲食停滯、濁氣上逆所致,多見於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齦炎、口腔潰瘍、齲齒、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

對策: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腸胃,同時,由於口腔潰瘍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麥胚芽,並補充維生素B、C和鋅。同時,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也感到身體疲乏,就應檢查及了解營養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並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7、 口辣。


過食辛熱厚味

表現:嗜酒無度,飲食不節,過食辛熱厚味。

原因:由肺熱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長期低熱。

對策:清肺梨。把梨內部掏空,放入川貝、冰糖、蜂蜜等煮食;或綠豆湯,每日2-3次。口淡。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舉手調脾胃、擴胸宣肺氣、閉目養肝血,踮腳養腎氣,五招養五臟


一招一式養五臟,說出來您可能不信,但是在保健養生的行家看來,只有越簡單、越便於操作的方法,才有利於長期練習,效果才是任何藥物所不能及的。

下面5個動作,擇一堅持都大有裨益,如果只是看看,那麼會錯失很多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解決身體毛病的機會。

1、單舉手臂調脾胃

單舉手臂這個動作源於八段錦,在宋代的時候就已流傳於世,對脾胃有很好的調節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認為,胃氣主降,脾氣主升,通過升降有序的運化,將水穀精氣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機體。所以,調養脾胃的關鍵是使其符合臟腑氣機的變化規律。

具體做法是:自然站立,兩膝微微彎曲,兩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後左手翻掌經過胸前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兩掌一上一下撐開,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略停兩秒後,兩手原路返回,重新合於小腹前,全身放鬆;然後換為單舉右手,重複30次。

別看這個動作簡單,想做到位還需體會內勁兒,即手臂上舉時緩緩吸氣,小腹微收,單臂上舉至頭頂時,力達掌根,感受撐天拄地的勁力,使身體對拉拔長;手臂下落時慢慢呼氣,小腹微松,盡可能地呼盡體內濁氣。



2、展肩擴胸宣肺氣

肺是所有臟器中最嬌嫩的,調養以宣散為主。模仿拉弓射箭的動作可引動肺經,宣散肺之濁氣,增強肺宣發和宿降的生理功能。這個動作不僅適合肺病患者,也很適合久坐一族。

具體做法是:兩掌合抱於胸前,然後左手變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樣變勾手,同時向左右兩側水平分開;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古人開弓射箭一樣,展胸夾背,用力伸展,稍停兩秒;接下來兩手均變掌,兩臂側平舉,然後合於胸前,再換右手做另一側,重複30次。

通過展肩擴胸及後背鬆緊的變化,可以刺激督脈和背部腧穴;八字立掌和勾手等指端末梢的變化,可刺激分佈在手指和手腕的肺經穴位,如少商、太淵等,進而起到宣發肺氣、提高肺功能的作用。

3、常閉雙眼養肝血

眼皮就好比肝臟工作和休息的開關,人只要閉上眼或者一睡著,肝臟就開始休整,發揮其藏血之功。在閉目的同時可配合眼功練習,能夠改善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眼肌疲勞等症狀。

“肝主藏血”,肝主目。眼睛乾澀、迎風流淚等眼疾其實多與肝病有關,迎風流淚是肝的收斂功能不足,眼睛乾澀則是肝的精血不足,因此,傳統養生非常強調閉眼養肝。

具體做法是:輕閉雙眼,用兩手大拇指在外眼角太陽穴附近揉圈,然後每轉5圈,手按住太陽穴往後方向輕輕帶一下,酸脹為好。

4、勤踮腳尖養腎氣

踮起腳尖可疏通足三陰經、馭氣上行,從而溫補腎臟、激發中氣、改善腎功能,不僅能促使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還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鍛煉小腿肌肉、增強踝關節穩定性等作用。

具體做法是:踮著腳尖走路,或者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行走,這兩種踮腳走路方法可交替進行,次數和間隔時間根據自身情況控制,循序漸進,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較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避免站立不穩而摔倒,建議最好選擇坐位或平躺時練習,保持膝蓋與大腿平行,用力踮腳尖或勾腳尖,重複30 ~50下。

5、調息摩臍降心火

解心疾的關鍵是降心火。小腹又叫“丹田”,就像一塊沃土,為營養臟腑之根、氣血生髮之源。練習時要呼吸徐緩,身心合一,即“引心火下行,蕩平心意”。

具體做法是:眼微閉,能夠看到一絲光亮即可,同時意想肚臍處溫暖舒適;把呼吸放緩,吐息綿綿,深入小腹,一呼一吸間,體會小腹微微開合的感覺;

分鐘後睜開雙眼,兩掌先順時針摩腹數週,再做逆時針摩腹,嘴裡的唾液會越來越多,然後慢慢吞嚥下去。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勞宮、三陰交、陽陵泉、足三里,12個讓你受用終生的穴位急救法


你是否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見病突然發作時,往往因為不能及時趕到醫院接受治療,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意外。那麼,不妨試試下面12個點穴急救法吧!

專家指出,在既缺醫又無藥的緊急情況下,只要掌握幾招非常實用的徒手點穴治病的方法,就能為患者贏得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的寶貴時間。

1、止頭痛——太陽穴

頭痛發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一寸凹陷處),壓至有脹痛感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2、治休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具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情況時,可用大拇指尖按壓其人中穴往往能夠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壓——勞宮穴

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等原因往往導致血壓會急劇上升,這對患者生命有極大的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常常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治便秘——天樞穴

便秘者在大便時倘若用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處),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會有便感;然後屏氣,增加腹內壓,一會兒即可順利排便。

5、治暈厥——合谷穴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這時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持續2~3分鐘,一般會緩解。

6、止嘔吐——內關穴

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止嘔吐。

7、止鼻血——足後跟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腳後跟穴(位於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可止血。

8、止胃痛——足三里

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堅持3至5分鐘,胃痛便可明顯減輕。

9、止心絞痛——至陽穴

心絞痛發作時常常伴有胸部壓迫感、窒息感等。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得到有效緩解。

10、止膽絞痛——陽陵泉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右小腿的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11、止腎絞痛——三陰交

腎絞痛發作時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反复按摩3~5分鐘,腎絞痛便可得到緩解。

12、止呃逆——少商穴

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位於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處),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就會停止。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立秋後除濕熱經常刮刮痧


民諺道“秋老虎,熱死人”。立秋過後,天氣依舊炎熱,此時天空中的陽氣向大地沉降,地面的火熱之氣最盛,悶熱潮濕是其天氣特點。人們若是久居這樣的環境,易受暑熱、暑濕與細菌病毒的侵襲,從而引發咽喉腫痛、口腔潰瘍、水腫等問題。在立秋時節通通膀胱經,能夠排除長期堆積於人體內的濕熱,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中醫學家推薦,用刮痧療法清除人體濕熱是個不錯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健康的身體在刮痧後是不會有痧出現的。那些呈鮮紅、深紅、紫紅甚至黑紅的痧點、包塊代表了血液裡面毒素的沉積。痧點顏色越重,反映人體內的毒素淤積越重。俗話說,“經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刮痧能把黏積在人體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廢物排出體外,可以說每刮一次痧,體內的毒素就會減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淨化。

膀胱經:清除濕熱說起清熱除濕,膀胱經可謂是“主力軍”,它不僅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經絡,而且還能調節腰腿的各種問題。膀胱經與腎經相表裡。中老年人往往會情緒低落、精神狀態不佳、記憶力減退,這些都跟腎氣不足有關,常刮膀胱經也能使心情舒暢。刮痧的操作方法也簡單。首先準備刮痧板或用梳子代替刮痧板,再準備點潤滑油或橄欖油,將其塗抹在背部,可起到潤滑的作用。然後握住刮痧板,於後背部脊椎兩旁用點勁反复刮15~20遍即可。膀胱經由於向下循行,所以刮痧通常都是自上往下刮。刮的時候要把整個後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後是中、下段,每一段都從左邊刮起。另外,下午3點正是膀胱經值班的時間,選在此時刮痧效果會更好。


風池+肩井:緩解頸肩痛風池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低頭時腦後的兩個坑就是此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方法:風池穴從上向下貼著皮膚刮,一直刮到肩井穴,然後沿著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30下,肉少的地方就20下。提示:用手腕調整角度,前臂做移動,帶動刮痧板刮拭。

天突+膻中:平喘止咳天突穴位於頸前正中線,胸骨中央凹陷處。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兩乳間。方法:沿正中線由上向下刮。也可順著肋間隙刮,用棱角側著由里向外刮,刮10~20次微微潮紅即可。提示:乳頭乳暈及乳部不明原因腫塊禁刮。

太陽+百會:提神醒腦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頭部刮痧分三種方法: 1.把梳子由前髮際從前向後梳; 2.由頭正中間,向各個方向刮,以百會為中心,全頭放鬆刮; 3.頭正中向前刮,頭正中向後刮,頭兩側太陽穴向後刮。此法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提示:閒暇之餘可經常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輕。

中脘+天樞:促進消化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指寬。天樞穴位於臍中旁開2指寬。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亦是如此,腹部的刮拭也應由上向下。提示:排便功能差者可在肚臍以下刮,有些痛經女性也可刮下腹部。

血海+三陰交:補血養肝當人取屈膝位時,用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就是血海穴。三陰交則位於小腿內側,踝關節上4指寬。方法:由下肢內側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形成為止。常刮三陰交能夠起到補血養肝的目的。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側,由上向下,再刮後側(膀胱經的位置),然後再刮內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頸椎病自我按摩,記得這5穴!


頸椎疼痛一般常發生在辦公室一族身上,因為她們長期面對電腦,肩膀和背部的活動量不夠大,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動作,很容易就引起頸椎疼痛。按摩可以有效的緩解頸椎病,經常對頸椎進行按摩,可以很好的緩解頸椎病症。

此外,經常低頭工作的人,要注意提醒自己活動脖子哦!

揉捏風池穴

取穴定位

位於頸後兩側枕骨下方,髮際兩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後,一隻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額,另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暈、頭脹痛、頸項強痛不適、頸椎活動受限、頸椎怕風怕冷等



按揉秉風穴

取穴定位

肩胛骨岡上窩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對側食、中、無名三指按揉秉風穴2分鐘,以肩背有酸脹、上肢發軟無力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風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落枕、頸部肌肉酸痛、頸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按揉天牖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紋面按揉3分鐘,可兩側同時進行,手法用力適中,以局部有明顯酸脹或酸痛感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頭明目、通經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以及頸肩背部痙攣強直。

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後頸根部第7頸椎與肩峰之間的中點處。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於身後,用雙手拇指按壓肩井穴約1分鐘,然後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頭項強痛、頸椎活動受限、頸項肌痙攣,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舉等。

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於屈曲肘關節,肘橫紋的外側頭。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熱和營、降逆活絡的作用。多用於治療頸椎病所致的頭痛、頭暈,及頸椎疼痛、上肢過電樣疼痛、手臂麻木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瘦身又助眠的減肥操,躺著就能練


俗話說,肥胖不是病,胖起來不要命啊!這就是很多人都怕胖的終結原因。所以天天減肥、日日減肥成為很多人的不變口號。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這麼麻煩,完全可以天然減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套瘦身又助眠的減肥操,讓你瘦成閃電,提醒大家一定要堅持哦!

第一套動作:提臀瘦腰運動。翹臀和水蛇腰是每個女性完美曲線的首要條件。以下幾個動作便能讓你輕鬆擁有。

1、面部朝上平躺在床上,然後一隻腿膝蓋彎曲立起,腳底撐地。此時身體要挺直,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將立起的膝蓋慢慢向外側壓倒,直到碰觸床面。注意這個腿的腳底板要緊貼另外一隻腿,上身要保持挺直,腰部不能離開創面。

3、呼氣均勻後,將外倒的膝蓋再慢慢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然後將腿伸直。



第二套動作:瘦腹瘦腿動作。平時最難活動到的身體部位就是腰部上下位置,同時還能強化大腿內側的肌肉。同時還能改善便秘喲。

1、平躺在床上,身體盡量伸展挺直,面朝上的平躺著。雙膝張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然後讓腳掌與肩膀支撐地面,腰部慢慢向上抬起。感覺大腿前方有舒展的感覺。堅持七秒。

3、腰部繼續保持上挺姿勢,然後慢慢將膝蓋併攏堅持七秒鐘。此時感覺盆骨有收緊的感覺。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有7個神奇的“止疼穴”,怕疼的人請記住!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疼痛時,總是習慣去打針吃藥。

其實,在我們的身體裡,有一些天然的“止痛開關”,可以幫我們止住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的疼痛。那麼這些“止痛開關”在哪裡呢?

1


劇烈頭痛

受風感冒而突發劇烈頭痛的時候,我們可以掐按手腕處的凹陷處。

開關在哪:列缺穴掐按橈骨莖突

在我們平常看中醫號脈的地方,有一塊高起的小骨頭,這個就是橈骨莖突。當劇烈頭痛的時候,可以用指尖(但不要用指甲)點按橈骨莖突下的凹陷,力度要有疼痛酸脹的感覺,維持點按3分鐘左右,可以有效的緩解頭痛。



2


牙疼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齒部位的疼痛,有可能是牙齒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神經性的疼痛。牙齒本身的問題,我們要盡快尋求牙醫的幫助,而如果不是牙齒本身的器質性病變,我們就可以掐按虎口來快速止痛。

開關在哪:合谷穴掐按虎口

指尖要對準虎口部位肌肉隆起的最高點下手,而且要從側面對著骨頭垂直用力掐按,維持力度3分鐘左右,可以有效的緩解牙疼。

3


胃痛

因為吃了冷飲、吹了冷風、吃的不恰當等引起胃疼的時候,可以掐按大腿外側。

開關在哪:足三里穴掐按大腿

掐按點在膝蓋向上四指寬的位置,可以用手指或者用梳子背、筆尖等尋找這個位置最痛的點。找到後用力按壓,力度以有酸痛感為宜,維持這個力度3分鐘左右,可以快速的緩解胃痛。也可以用手指適當用力拍打此處,直至出現紅色的痧點,同樣可以起效。

4


腰扭傷疼痛

劇烈運動時、搬東西時,甚至跟人說話猛地扭身的時候,都有可能造成腰扭傷,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較少運動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更容易出現閃腰等情況。

開關在哪:攢竹穴點按兩眉頭

這時候,可以點按兩個眉頭處的凹陷,以指尖垂直點按兩個眉頭,同時慢慢的活動腰部,一般點按一次就會獲得明顯的好轉,可以一天點按2~ 3次。

5


胸痛

很多有心髒病的人,在激動、寒冷、飲酒、吃得太飽的時候,有可能會造成心髒病發作,而出現心前區疼痛不適。

開關在哪:極泉穴摳腋窩

用手指插入左側的腋窩中,適當用力地摳按腋窩中,可以有效的快速緩解心痛,可用於心髒病的臨時急救。

6


抽筋腿疼

很多人都有過腿抽筋劇烈疼痛的經歷,抽筋發生的時候怎樣急救呢?

開關在哪:承山穴點按人字溝

揉按位於小腿肚子正中點1分鐘左右,即可有效緩解抽筋疼痛。

7


痛經

很多女性都怕大姨媽來的那幾天,因為到了那幾天小腹和后腰就會沒著沒落的疼痛,甚至有人疼得只能躺著。

開關在哪:太衝穴掐足背

可以通過點按足背來緩解疼痛。具體位置是大腳趾和二腳趾之間,可以用指尖垂直點按這個位置3分鐘,然後再換另一側繼續點按3分鐘,就可以有效的緩解小腹部和后腰疼痛的感覺。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