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梁丘、天樞、地倉、漏谷12大穴位通脾經,調氣血、治病痛


1、足三里穴一一緩解胃病的有效穴位

在胃經上,有一個著名的穴位叫足三里,經常按摩足三里, 是養護我們胃氣的一個好方法。

取穴方法

當我們把腿屈曲時, 可以看到在膝關節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3寸,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由脛骨旁開一橫指處就是足三里穴。

具體方法

可採用拇指點按、 按揉或艾條灸足三里穴位的方法。

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 發熱的感覺,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 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

二是用艾條做艾灸, 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 每次灸15-20分鐘,具體方法是:將艾條點燃,置於穴位上,距離大約2厘米,使溫熱感穿透肌膚,注意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讓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 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保健功效

艾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對於嘔吐、 呃逆、噯氣、腸炎、痢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 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2、染丘穴一一緩解胃痙攣、 腹瀉的保健穴

梁丘穴為胃經郄穴, 是治療胃腸脾病的常用穴。中醫認為,梁丘穴是治療胃痛的要穴, 按摩梁丘穴可緩解胃痛症狀。

取穴方法

梁丘穴在膝蓋骨附近,屈膝,在骼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兩寸處取穴, 或者腳用力伸直,膝蓋骨的外側(小腳趾方向)會出現細長肌肉的凹陷, 朝著大腿用力壓這個凹陷的上方看看,應該會有震動感,這就是梁丘穴。

具體方法

指壓法:以指壓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壓時,震動較強,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壓,微弱的刺激無法止住突然發生的心窩疼痛, 這種狀況的要訣是:用會痛的力量用力加壓,每次壓20秒,休息5 秒再繼續,如此重複幾次,疼痛便會漸漸消退,這效果確實是不可思議。

艾灸法:局部常規消毒後,選純艾條一根,點燃,距梁丘穴皮膚2-3厘米,施溫和條,一般灸5分鐘,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保健功效

艾灸梁丘穴可溫煦脾陽,使脾胃氣機調暢,升降有序,清濁分明, 腹瀉立止。


3、天樞穴一一除胃服、通便秘

天樞穴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 是大腸的“募穴”,所胃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臟六腑之氣的胸腹部穴位,因為與臟腑是“近鄰”,所以內外的病邪侵犯,天樞都會出現異常反應,起著臟腑疾病“信號燈”的作用,從位置上看,天樞正好對應著腸道,因此對此穴的按揉,能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

所以,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便秘之類的疾病都可以找天樞穴來解決。

簡便取穴方法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與肚臍處於一條水平直線上,左右各有一穴。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

具體方法

患者可平躺在床上,按摩此處約2分鐘。如果是腹瀉者,那麼先排便,然後仰臥或取坐姿,解開腰帶,露出肚臍部, 全身盡量放鬆,分別用拇指指腹壓在天樞穴上,力度由輕漸重,緩緩下壓(指力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持續4-6分鐘,將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離開皮膚) ,再在原處按揉片刻,經過按揉,患者很快就會感覺舒適,腹痛、腹瀉停止,絕大多數都能一次見效。

保健功效

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 用中級工三個手指下壓、 按摩此處約2 分鐘, 天樞穴的主治病證包括消化不良、 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4、三陰交穴一一婦科病的“靈丹妙藥“

對女人來說,三陰交穴尤為重要,可以說是婦科病的“靈丹妙藥”。女性的很多疾病大都因脾、肝、腎三經有問題,而三陰交穴是脾經、肝經、腎經這三條陰經的交集穴,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所以,三陰交穴是女人調理婦科病的要穴。

取穴方法

三陰交六在腳內踝尖上3寸, 脛骨後方凹陷處,取穴時,可四指併攏, 小指放在對側內跟尖上,食指與脛骨內側面後緣交界處為此穴,有病時按揉該穴會很痛,非常敏感。

具體方法

按摩三陰交穴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按揉法: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 一壓一放為1次l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揉三陰交,持續10分鐘。

艾灸法:艾灸條每次1支, 灸至皮膚出現紅暈, 每次灸20-30分鐘。

保健功效

經常按摩三陰交穴, 能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此穴對婦科病甚有療效,如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閉經、盆腔炎、 經前綜合徵和更年期綜合徵等。

5、地倉穴一一改善小兒、 成人流口水

地倉,“地”指地格(古人將地合分為三庭,鼻子以上為上庭,鼻子為中庭,鼻子以下為下庭,合為天人地三格) , “倉”指藏穀物的地方, 又因為脾​​主口,脾氣通於口,脾胃在五行屬土,有倉廩之官的稱呼, 所以我們將此穴稱為地倉穴。

地合穴在面部的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它有散風止痛、 舒筋活絡的功效,善治“流涎”。

簡便取穴方法

地倉穴在面部的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在口角外側旁,用雙手中指斜推地倉穴到後齦處。

地倉穴保健方法

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揉按迎香、 水溝、地倉穴,每穴100次左右,然後揉按上唇肌肉2-3分鐘。

保健功效

如果你的孩子比較愛流口水,你可以多給孩子按摩地倉穴, 用你的雙手食指按壓孩子的地合穴,進行圈狀按摩。

點按地倉六可以防止嘴角下垂,分流胃經地部經水,為陽蹺脈提供陽熱之氣,本法治療面神經痙攣效果顯著,主要是按摩法取得的,在面部的穴位塗酒後, 借酒的藥力而進行各個穴位的局部按摩,使面部的經絡達到氣血通暢、通達表裡,從而達到治療面神經痙攣的目的。

6、漏谷穴一一促進消化

小腿肚內側的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經絡相連,經常按捏這一部位的地機穴和漏谷穴,可以強健脾胃。

取穴方法

漏谷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 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 距內踝尖6寸, 脛骨內側緣後方。

具體方法

揉捏時, 可先找到小腿肚的腓腸肌內側,然後用拇指對準該處按揉, 也可將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對,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按揉的程度,根據自己感覺疼痛的程度而定, 一般應按揉到出現酸痛感才有效果,每次按揉20次左右, 一日2~3次。

保健功效

漏谷穴也和胃經相連, 經常按捏足三里穴,不但能刺激經絡、加強腿部血液循環,還可起到保健脾胃的作用, 漏谷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如果出現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也可以按捏足漏谷穴, 按捏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漏谷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 增進食慾, 幫助消化。

7、氣舍穴一一緩解噁心和打嗝

氣舍穴為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不停地打嗝時, 可以利用指壓法指壓氣舍穴, 對止嗝用非常有效,氣舍穴有清咽利肺、理氣散結的功效, 對於胃痛或是噁心想吐的感覺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取穴方法

氣舍穴在人迎穴直下,鎖骨上緣,在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氣舍穴位於上胸部,鎖骨根部稍中之處。

具體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朝向鎖骨內端指壓, 每次按壓3-5秒,就可以緩解噁心嘔吐的症狀,此穴還可以抑制打嗝。

保健功效

氣舍穴有清咽利肺、理氣散結的功效,對於胃痛或是噁心想吐的感覺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8、大橫穴一一健脾防虛胖

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坐”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狀態,中醫認為“久坐傷肉”,長期久坐勢必會造成脂肪堆積、肌肉水平下降,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常常按摩大橫穴。

取穴方法

大橫穴位於肚臍旁開4寸處,肚臍旁一橫掌, 兩邊各一,取穴時,肚臍向左右六指併攏處即為大橫穴。

具體方法

每次按壓雙側大橫穴1 00下即可, 大橫穴和天樞穴是治療胃腸道疾病中的必選穴,臨床按摩或針灸大橫穴和天樞穴,可有效治療便秘或腹痛。

保健功效

大橫穴是脾經上的穴位,具有溫中、健脾、理腸的功效,能有效保護肌肉,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減緩脂肪堆積,按摩大橫穴用於治療氣血瘀滯化熱引起的便秘、腸癌以及虛寒洞洩、著涼腹痛、體虛多汗,有除濕散結、理氣健脾、通調腸胃的作用。

9、隱白穴一一告別脾鬱吃不下去飯

“脾主思”,思慮過度的人易出現脾鬱,而脾和胃互為表裡,所以脾鬱就會累及胃,使人吃不下去飯,這時不得不提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穴位,即隱白穴。

取穴方法

隱白穴位於足大趾內側趾甲旁0. 1寸處,在大腳趾趾甲旁約1毫米的位置, 這個穴位不太好找, 因為它特別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這個穴位。

具體方法

踮起腳大足大趾點地旋轉數週,對緩解脾鬱效果顯著,也可用指甲尖點它,或者找個細一點的按摩棒來點按,效果都很好。

隱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對各種出血症狀都能有效地緩解,刺激隱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艾灸隱白穴時只要把艾條的一端點燃後, 懸於一側隱白穴上1.5厘米處,每次懸灸15-20分鐘, 以隱白穴周圍皮色轉紅有熱感為止,先灸一側,然後灸另一側,每日可灸3 -4次,待出血停止後可再繼續灸1-2天, 使療效得以鞏固。

保健功效

隱白穴還有一個功效,就是通鼻竅、治療慢性鼻炎、鼻出血。中醫認為,血崩的主要原因是衝任兩脈不固,臟腑失調。因此,在治療上應著重補肝健脾益腎,調養衝任,隱白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按照經絡學說的原理,艾灸隱白穴有健脾統血、補中益氣的功效。

10、公孫穴一一治療胃病、胃反酸

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 同時又與衝脈相通,所以它既能調治脾經,又能調治衝脈,公孫穴是脾經和衝脈能量的匯集點和調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八脈交會八穴歌”說:“公孫衝脈胃心胸”,取之有“理氣止痛”的功效,也就是說, 胃、心、胸上的病都可以取公孫穴來治,因此,可按摩公孫,穴治胃痛、胃酸等證。

取穴方法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從足大趾內側後一關節處往後推按能找到一個弓形骨,弓形骨後端下緣的凹陷處即是此穴。

具體方法

盤腿端坐, 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公孫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公孫穴, 手法同前。

內關和公孫配伍可治療心、胸、胃、腹等疾患,如原發性低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化療期胃腸道副反應、食管癌梗阻、 妊娠嘔吐、 呃逆等。

保健功效

在治病方面,公孫穴通治人的胸腹部,這個統領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顯的效果體現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問題, 比如腹脹、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過公孫穴來治療或緩解,公孫穴為足太明脾經的穴位,按摩該穴也能清泄胃熱、和胃止痛。

11、陰陵泉穴一一除長夏暑濕

在中醫經絡中,有一個穴位可以解決長夏暑濕, 它就是陰陵泉穴。按摩陰陵泉穴位可使患者解小便自如, 而且對肛門鬆弛的治療也很有效。

取穴方法

取穴時,來取正坐或仰臥的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

具體方法

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晩按摩1次,兩腿都要按摩, 一般按摩2週見效。

保健功效

常點、按此穴能防治腹痛、脹滿、水腫、瀉泄、小便不利、遺精、遺尿、尿閉、月經不調帶下、陰痛、腿膝腫痛、麻痺等。陰陵泉屬足太陰脾經之合穴, 也是下肢的穴中較常用的經穴之一。主治脾腎二經症候。此穴有溫、運中焦,清利下焦之功效, 故凡由中焦虛寒與下焦濕熱所致的病證皆可選用此穴施治。

12、血海穴一一通治各種與血有關的疾病

血海穴,血,這裡指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它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 為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血海穴是女性保健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能通治各種與血有關的疾病,不管是出血、 痰血還是是貧血、血不下行,都可選用此穴。

取穴方法

血海位於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

具體方法

每天上午的9—11點, 這個時辰是脾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血海穴就行了。每一側3分鐘,按揉時不要太用力, 只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月經不調多數是體內氣血失衡所造成的。有的女孩月經過少,可以點按血海穴來生血,方法是:用指尖用力點按血海穴1分鐘,會有明顯的酸脹感覺, 兩側血海穴輪流點按3-5次。

還有的女孩來月經時發生生理痛, 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這種小腹疼痛,方法是: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 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 因此, 多刺激左腿血海穴。

另外,血海穴還有一特殊功效,專能止癢,取艾條或香煙灸此穴2分鐘, 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保健功效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 有通暢全身氣血的作用。很多人用眼過久後,會覺得眼睛酸脹、乾澀,有的還會出現手腳麻木現象,其實這是肝血虛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肝開,由於目,在液為淚, 在體為筋, 所以肝血虛了就不能營養眼睛和筋脈, 就會出現眼睛酸酸脹、視物不清、手腳麻木的症狀, 此時可選用血海穴來補足肝血, 因為肝木剋脾土, 我們就要“扶土” ,補脾血。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十二經絡穴位養生,調補女性氣血,祛病延年,值得收藏


女人養生,什麼季節都要關注。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最受推崇的中醫經絡養生法,能讓女人舒緩經絡氣血。

1、小指尖端——心臟健康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具體方法: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於心臟健康。

2、拇指尖端——呼吸系統健康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具體方法: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緩解其症狀。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

3、手掌中央——寧心安神

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具體方法: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面部紅潤,減少皺紋,並能寧心安神。



4、肩窩——增強免疫力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具體方法: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

5、屈肘外側凹陷處——小腸保健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具體方法: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

6、鼻翼兩側——大腸健康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具體方法: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秘或腹瀉時可按壓此處。

7、腳底中心——改善過敏體質

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具體方法:睡前按摩腳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質量;清晨按摩腳底中心,能帶來一天的旺盛精力;經常按摩腳底中心,可改善過敏體質,同時對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腫等也有較好療效。

8、腿伸直時膝蓋內側凹陷處——調理脾臟功能

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具體方法:可用拇指按壓或熱水袋熱敷。按壓時盡量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宜,具有調理脾臟功能的作用。

9、大腿根部——促進肝臟排毒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具體方法: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為避免皮膚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

10、外眼角——膽囊健康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具體方法:閉眼,用中指指腹按壓外眼角,不僅可促進膽囊健康,還有明目的作用。

11、臀橫紋中央——膀胱健康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具體方法:按壓臀橫紋中央,有利於膀胱健康。

12、足背橫紋中央——調理內分泌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具體方法:經常按摩足背橫紋中央,不僅可調理內分泌,還可治療不思飲食、失眠、消化不良等症。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秋季乾燥上火,防燥滋陰別忘身上三眼“泉”


1、出汗過多傷陰上火,按摩湧泉滋陰降火

炎熱的夏季雖然漸漸遠去,但是不少人在夏季出汗較多,到了秋季如果不注意保養,更容易被燥邪所傷。中醫認為,人體有“五液”,汗為心之液,正常出汗能散熱清火,而出汗太多則會傷氣傷陰,陰傷多了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所以在初秋,也需要注意滋陰降火。

湧泉穴位於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

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2、冷熱不均易情緒化,按摩極泉寬胸寧神

夏秋交替的時節,很多人在室外會感覺心中煩熱,即便是回到空調間也不會很快平靜情緒,遇到棘手的工作更是容易情緒化。這個時候大家不妨按摩自己的極泉穴。

這個穴位就在腋窩處的頂點上,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從現代醫學上講,腋窩處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按摩極泉穴可以很好地緩解燥熱引起的心情煩躁,情緒不穩。

具體方法如下: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約3分鐘。然後,左手上舉,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濕熱脾胃受濕邪阻,按摩陰陵泉調理三​​焦

中醫認為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長夏位於夏末秋初,這個時間內,濕熱天氣比較多。中醫認為,“濕”其實是滯留人體內的多餘水分。夏末秋初的天氣變化無常,雨水較多,天氣多潮濕,潮濕的天氣會讓人感覺煩悶濕重、渾身不舒服。此外,很多人覺得天氣炎熱,會通過吃冰淇淋、雪糕等冷飲這些寒涼食物消暑降溫,而這些寒涼食物吃多了,就會導致脾失健運。

脾本身是運化水濕的,如果脾的運化受阻,體內的多餘水分就不能全部運出去。脾本身的特點是喜燥而惡濕,一旦脾受濕邪而受損,就會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這時就會出現脘腹脹滿、不愛吃東西、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等症狀。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為合穴。善助脾胃運化,專利水液輸布,利水除濕,調理三焦。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

取穴時,正坐屈膝,用拇指沿著小腿內側骨的內緣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關節下的脛骨向上彎曲凹陷處,即為此穴。

點按本穴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預防夏秋消化道疾病的發生。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3式易筋經!躺20分鐘=走1萬步!


左繞臍輪

【古訣】

左手揉摩,右手護氣。

中心摩轉,二十有一。

【古譜】

以左手由右繞摩臍腹21次。

右掌放於小腹右側,左掌心按住肚臍,以順、逆時針方向各揉轉21圈。手掌按住不可游移。



左廂下推

【古訣】

掌按乳下,沿腹直推。

祛除病邪,健腎脾歸。

【古譜】

以右手將右邊軟肋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捏定,用左手中三指自右乳直推至高骨21次。

右手做叉腰狀,置右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右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

右廂下推

【古訣】

左手叉腰,右掌作推。

活躍氣機,疏理脾虧。

【古譜】

以左手將左邊軟肋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捏定,用右手中三指自左乳直推至高骨21次。

左手做叉腰狀,置左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託後,輕輕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後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左側腹股溝處,連續推按21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心、肝、脾、肺、腎,五臟的養生之道(齊全了,值得收藏)


一、養心之道

心病為什麼易在冬天及夜晚發作?因為心是火臟,心與天之火氣相應,火氣通於心,火最惡水,因為水克火。冬天和夜晚屬水、屬陰、屬寒,所以心病容易在這些時間發作。這就提示:心氣虛者,尤應注意保暖防寒或益心扶陽。

心慌、心跳是許多人的一大痛苦,如何解除?

心是人體氣血運行的發動機,心臟的搏動是否正常關乎生命的存亡,所以運動時要隨時檢查心搏是否過快、過慢。如心搏每分鐘超過140次或小於50次,都應及早檢查原因。

首先要檢查自己的心率和脈搏節律,如過快、過慢或跳動不規律都應就醫。

心動過速(心跳過快)往往是心氣虛的前兆,應注意休息,調整心態,伴氣短、乏力的可泡服西洋參片、人參片或生脈飲口服液,不緩解者及時就醫。

心動過緩(心跳過慢)多是心肌炎後遺症,如伴乏力、氣短胸悶,要停止劇烈運動,泡服人參片及服丹參片,如不緩解者應就醫。

此外,過度疲勞也可引起心慌、心跳。如是高血壓引起的,多伴頭暈、頭痛,就應監測血壓。如果高熱幾天后出現心慌、心跳的,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如果心慌、心跳伴有頭暈眼花、乏力、氣短、面色蒼白、指甲白的,多為血虛,可服當歸燉雞或歸脾丸、八珍丸。

面色紅潤光澤,脈搏有力,是心氣充沛、心臟健康的表現;反之,面色無華,或蒼白萎黃,脈搏無力,是心氣不足的現象;而面色蒼白、指甲白、頭暈乏力是血液虧虛的病症;脈色青紫、舌瘀發紫、脈澀、胸悶氣短又是心脈瘀滯、氣血受阻的表現,有可能是冠心病,應立即就醫。

心病的表現及食療

心氣虛的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脈快或慢。如伴心陽虛則手足冷、畏寒、面色白。心氣虛者可用:人參、黃芪、肉桂。

心陰虛的表現:心慌、心煩、頭暈耳鳴、舌質紅、脈細數。心陰虛者可用:桂圓肉、大棗、蓮子、麥冬。


二、養肺之道

為什麼要少吃生火燥熱之品?

因為肺是金臟,本性燥,與天之燥氣相應,燥氣通於肺,所以肺本燥。最惡火,因為火克金。火應季於盛夏、日中,所以盛夏及日中火盛之時,要注意少食生火燥熱之品。

為什麼要注意用深呼吸?

因為肺主氣,肺司呼吸,天氣通於肺,全身的呼吸全靠肺,所以中醫十分注意吐納、導引養生。方法是每天早晚於戶外做深呼吸。

中醫認為肺的呼吸需腎的幫助,所謂肺主呼氣,腎主納(入)氣,所以可以進行肺腎吐納,方法按照《黃帝內經》所載: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此引頸嚥氣順之餌(咽)舌下津無數。

就是做閉氣功七遍後,以舌攪拌口中唾液並汲取舌下廉泉穴湧出的津液,然後徐徐嚥下。

為什麼肺虛易生痰?

因為肺主行水,肺氣虛易導致生痰或飲甚而氣喘,所以肺主水的保健奧秘在於和脾腎保健聯合進行。因為脾主運化水濕,所以痰多要檢查自己的腸胃消化是否良好,如果不好就應脾肺雙治。多吃一些健脾益肺的食物如山藥、苡米、芡實、黃芪、百合、杏仁等。

老年人痰多,多伴腎虛,就應肺腎合治,那就應吃雙補肺腎之品,如蟲草、山藥、熟地等。

肺病的表現及食療

肺氣虛的主要表現有氣短、咳嗽、痰清、乏力、自汗、脈弱,舌質淡白。肺氣虛者可服冬蟲夏草、黃芪、沙參。

肺陰虛的主要表現為氣短、咳嗽、痰稠、咽乾、舌質紅、脈數。肺陰虛可多吃百合、山藥、杏仁。

三、養脾之道

為什麼夏天要注意養脾?

因為脾為土臟,按照五行生剋關係是怕火,因為火剋土,長夏(農曆6月)是火的季節,所以長夏最要注意脾胃保健,否則脾胃在此時期最易患病,如腹瀉、嘔吐之類。

為什麼飲食不能過飽?

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穀,為後天之本。養脾之道在於飲食不過飽,進食有規律,不吃損傷脾胃的食品,如過辣、過甜、過鹹、過辛、過苦的食物。

為什麼養脾要注意昇陽?

因為脾主升清,脾的第三大功能是升清降濁,就是升人體的清氣、降人體的濁氣。具體是把水穀精微上升到心、肺,以營養全身;把濁氣下輸,由汗、尿、便排出。

發現肛門下墜或脫肛、內臟下垂、子宮脫垂、小腹下墜、久洩清穀、乏力,就有可能是中氣虛(脾胃氣虛)不能升清陽,那就應補中氣,用補中益氣湯之類,主藥是益氣的人參、黃芪、白朮加昇陽藥升麻、柴胡等。

清陽不升還易引起低血壓,主要表現是頭暈、乏力、脈弱無力、飲食不佳,如血壓低可服人參、黃芪之類。

為什麼出血也要考慮脾?

因為脾統血,脾還有統攝全身血液的重要功能。脾氣虛,不能升清,脾的固攝功能失職就會出現便血、尿血、崩漏(女子下血)等現象。

保健的方法是飲食不要過飽也不要妄飲,要愛護自己的脾胃,可食荷葉包裹做的肉、飯等助脾陽升清,但如有下血應立即就醫。

脾病的表現及食療

脾氣虛的主要表現有乏力,不思食、噁心、胃脹、矢氣(屁多)、大便稀溏,肛門墜垂,舌質淡苔白膩,脈無力。

藥食同補:可用山藥、白朮、苡仁、芡實、白扁豆,燉肉或熬粥均可。

脾陰虛的主要表現有口乾、作嘔、食少、便乾、舌質紅、脈細數。

藥食同補:可用麥冬、山藥、粳米。如感覺自己消化不良、腹脹、不思食等,飯前或飯後可服用山楂、炒谷麥芽、炒雞內金。

四、養肝之道

為什麼秋天要注意養肝?

因為肝為木臟,肝屬風,風氣應於肝,與天之風氣相應。肝最畏金,因金克木,金應季為秋天,所以肝在秋季最要注意保養,防止金燥傷肝。

為什麼氣血不暢要考慮肝?

因為肝主疏泄,肝的主要功能是調暢氣機,氣機條達則氣血通暢,經脈通利,如是五臟六腑自然和順。臟腑和順,全身舒適,心情自然愉快。所以,保健應該注意心情舒暢、七情調達,這樣有助於肝的疏泄。因為心情不愉快易導致氣鬱,氣鬱又易引起肝鬱,反過來肝鬱而疏泄失職又會加重心情抑鬱,於是心理與生理之間的良性循環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所以,保養肝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心情要愉快。

為什麼腦出血要考慮肝?

因為肝藏血,肝的第二大功能是主藏血。具體是肝能貯藏血也能調節血,主司人體各部分的血量分配。肝藏血失職,就會致血調配失常,從而引起人體內臟缺血、充血或失血等情況。

養生要求情緒保持穩定、不要過分高亢或低落。如過於衝動,肝氣過旺則分往大腦的血量驟然增多而易突發腦出血、中風;過於悲傷使肝氣過於低下,分往大腦的血量驟減而暈倒、虛脫。

肝炎患者要注意臥床休息。《黃帝內經》說:“臥則血歸於肝”,就是說平臥對養肝有重要意義。

肝病的表現及食療

肝氣虛:第一表現是疲勞,其次是頭暈,兩脅不適,脈無力。用柴胡、薄荷、蘇葉可舒肝鬱,防氣結,肝氣虛重的可用人參、黃芪。

肝陰虛:主要表現為頭暈目花,四肢麻木,筋絡不疏,因為肝氣虛失於營養之故,還有煩躁易怒、脈細。可用當歸、動物肝臟、枸杞、阿膠。

五、養腎之道

為什麼在長夏要注意養腎?

因為腎為水髒,腎通於天之水氣,最怕土,因為土克水,所以在長夏要注意保養腎,因為長夏屬土,不宜於腎。

為什麼健腦、補骨要補腎?

因為腎藏精。無論是先天之精還是後天之精都藏於腎,腎的作用是對精的封藏,稱為封藏之本。腎精關係著人的生命全過程,包括生長、發育及生殖。腎精還產生一種叫做天癸的東西,影響人的生殖能力;腎還主髓,髓生腦,從而影響人的大腦功能。所以保養腎精至關重要。

對腎精的保養主要是節欲,因為腎精的封藏與否和壽命衰老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一定要節欲。封建帝王養尊處優,保養條件是最好的,為什麼還短壽,就是因為三宮六院、數千嬪妃耗盡了他們的腎精。

縱慾過度、房事過頻的人屢感頭昏、大腦迷糊,為什麼?因為腦髓產生於腎,腎精虧耗,當然大腦虛空、精力不足。

人的骨髓也來源於腎精,所以不注意腎精保養的,易發生骨折、骨裂,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難道不是縱慾者的警訓嗎?

為什麼夜尿多、小便多要補腎?

因為腎主水。腎的又一功能是化氣利水,由於腎陽發動,腎蒸騰化氣從而把津液輸送到人體各部門。如果腎氣虛,命火不足不能蒸水化氣,那麼全身的水液代謝就會失常,可能會引起消渴病(糖尿病的一種)、口乾欲飲,尿多,這類糖尿病屬於腎虛不能蒸水化氣,那就應該益腎,服六味地黃丸等。

如果夜尿多,白天小便清而長,次數多,是腎虛,關門不固,也應服補腎的藥如六味地黃丸之類。反之,浮腫、小便少的則應服濟生腎氣丸。

為什麼老人氣喘要補腎?

因為腎主納氣。納氣就是固攝、納住的意思。中醫認為,氣雖為肺所主,但氣之根在腎,所謂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所以腎虛的人,多出現氣喘,尤其老人氣喘更應考慮腎虛,應著手從腎治或肺腎合治。

核桃對腎最好,可以常吃。因為可以助腎納氣,治虛喘最好。腎虛不納氣的人多伴有腎陽虛的症狀,所以溫腎陽很重要,可服用金匱腎氣丸。

腎病的表現及食療

腎氣虛的表現有神倦乏力,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無力。伴腎陽虛的畏寒肢冷,面色白,舌質胖大有齒痕,應多吃核桃、山藥、熟地。腎氣虛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

腎陰虛的表現有: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咽乾、舌質紅、脈細數。

藥食同補用枸杞、熟地、桑椹。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腰間盤突出自我康復療法



那麼腰間盤突出一般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酸:腰部發酸,治療及時則較容易康復,而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疼痛。
痛:是常見症狀。因疼痛不敢翻身、不敢走路、不敢搬東西。
脹:許多腰突患者也會感覺到腰腿發脹的情況。
麻:腳趾、腳麵還有腳底板有麻木的狀況,說明腰間盤突出已經嚴重。
北京國都尚醫研究院的大夫,設計了一種沉腰斜板組合手法。此法對治療腰椎間突出症有很好的療效,它的優點是:

病人治療時基本沒有痛感,見效快,方法簡便,宜於推廣。輕的幾次就能使症狀消失。



主要鍛煉方法

1、俯臥沉腰法

▲俯臥沉腰法示例圖

病人俯臥在胸前三個枕頭與大腿部三個枕頭上,腰部不加任何壓力自然下沉十至十五分鐘。

這種姿勢可以使腰椎後緣間隙變小,把突出的骨髓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內。

2、仰臥沉腰法

▲仰臥沉腰法示例圖

病人仰臥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墊一個枕頭,雙腿屈在胸前,雙手抱住,腰部自然下沉十五分鐘以上。

這種姿勢可以使腰椎後緣間隙增大,利用韌帶的動力,把突出的骸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內。

上述兩種姿勢作為主要鍛煉方法,一天至少兩次,每次做一至二勢。

患者經過自我治療,腰腿痛基本消失後,再加做加強腰背肌功能的兩種姿勢。


兩種姿勢

1、俯臥魚躍勢

▲俯臥魚躍勢示例圖

病人俯臥在平板床上,腰部挺在板床上,頭、足兩頭向上翹起十次以上。

2、站立擱腿

▲站立擱腿示例圖

站立勢(手可扶桿),患腿伸直擱起五分鐘以上。

▲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症做“斜板”

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做完俯臥沉腰法和仰臥沉腰法以後,請別人幫助,再做一次“斜板”使椎體旋轉,更有助於突出的髓核回納到椎間盤內。

▲沉腰鍛煉法

對於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老年人或體弱病人,無力做俯臥沉腰法和仰臥沉腰法者,可採用病人仰臥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墊一個枕頭,使腰部自然下沉的方法進行治療,也能收效。

沉腰鍛煉法進能有效地防止久坐造成的腰部損傷。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穴道英文 | 人體全身穴道英文詳解 – 英文穴位大全


穴道英文常用於國外醫學研究對應有一套完整的穴道英文編號系統,了解英文穴道對於研究國外人體穴位相關文獻有很大的幫助,底下列出人體全身穴位英文對應,希望對於研究國外相關穴道文章或報導的朋友提供方便的查找與對應。

穴道英文單字為Acupoint,為Acupuncture(針灸)與Point(點位)的混合單字。

西方國家採用針灸時,開發了一套標準命名法,以明確地識別穴道經絡上的針灸穴位英文名稱。這套穴道英文命名法獲得廣泛的認可,今天幾乎所有關於針灸的書籍都使用這套針灸穴位命名法。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十四經絡,奇經八脈等人體經絡穴道,公佈了國際針灸命名報告,並於1993年標準穴位命名361個經絡穴位英文名稱引述來源 : 維基百科

經絡穴道英文-人體全身361個穴道英文


人體穴位英文名稱

手太陰肺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LU-1 - 中府穴:Zhongfu - Middle Palace
LU-2 - 雲門穴:Yunmen - Cloud Gate
LU-3 - 天府穴:Tianfu - Palace of Heaven
LU-4 - 俠白穴:Xiabai - Clasping the White
LU-5 - 尺澤穴:Chize - Cubit Marsh
LU-6 - 孔最穴:Kongzui - Maximum Opening
LU-7 - 列缺穴:Lieque - Broken Sequence
LU-8 - 經渠穴:Jingqu - Channel Gutter
LU-9 - 太淵穴:Taiyuan - Supreme Abyss
LU-10 - 魚際穴:Yuji - Fish Border
LU-11 - 少商穴:Shaoshang - Lesser Shang

手陽明大腸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LI-1 - 商陽穴:Shangyang - Shang Yang
LI-2 - 二間穴:Erjian - Second Space
LI-3 - 三間穴:Sanjian - Third Space
LI-4 - 合谷穴:He Gu - Joining Valley
LI-5 - 陽谿穴:Yangxi - Yang Stream
LI-6 - 偏歴穴:Pianli - Veering Passage
LI-7 - 溫溜穴:Wenliu - Warm Flow
LI-8 - 下廉穴:Xialian - Lower Angle
LI-9 - 上廉穴:Shanglian - Upper Angle
LI-10 - 手三里穴:Shousanli - Arm Three Miles
LI-11 - 曲池穴:Quchi - Pool at the Crook
LI-12 - 肘髎穴:Zhouliao - Elbow Crevice
LI-13 - 手五里穴:Shouwuli - Arm Five Miles
LI-14 - 臂臑穴:Binao - Upper Arm
LI-15 - 肩髃穴:Jianyu - Shoulder Bone
LI-16 - 巨骨穴:Jugu - Great Bone
LI-17 - 天鼎穴:Tianding - Heaven’s Tripod
LI-18 - 扶突穴:Futu - Support the Prominence
LI-19 - 口禾髎穴:Kouheliao - Mouth Grain Crevice
LI-20 - 迎香穴:Yingxiang - Welcome Fragrance

足陽明胃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St-1 - 承泣穴:Chengqi - Container of Tears
St-2 - 四白穴:Sibai - Four Whites
St-3 - 巨髎穴:Juliao - Great Crevice
St-4 - 地倉穴:Dicang - Earth Granary
St-5 - 大迎穴:Daying - Great Welcome
St-6 - 頰車穴:Jiache - Jaw Bone
St-7 - 下關穴:Xiaguan - Below the Joint
St-8 - 頭維穴:Touwei - Head’s Binding
St-9 - 人迎穴:Renying - Man’s Welcome
St-10 - 水突穴:Shuitu - Water Prominence
St-11 - 氣舍穴:Qishe - Abode of Qi
St-12 - 缺盆穴:Quepen - Empty Basin
St-13 - 氣戶穴:Qihu - Qi Door
St-14 - 庫房穴:Kufang - Storehouse
St-15 - 屋翳穴:Wuyi Room - Screen
St-16 - 膺窗穴:Yingchuang - Breast Window
St-17 - 乳中穴:Ruzhong - Middle of the Breast
St-18 - 乳根穴:Rugen - Root of the Breast
St-19 - 不容穴:Burong - Not Contained
St-20 - 承满穴:Chengman - Supporting Fullness
St-21 - 梁門穴:Liangmen - Beam Gate
St-22 - 關門穴:Guanmen - Pass Gate
St-23 - 太乙穴:Taiyi - Supreme Unity
St-24 - 滑肉門穴:Huaroumen - Slippery Flesh Gate
St-25 - 天樞穴:Tianshu - Heaven’s Pivot
St-26 - 外陵穴:Wailing - Outer Mound
St-27 - 大巨穴:Daju - The Great
St-28 - 水道穴:Shuidao - Water Passage
St-29 - 歸來穴:Guilai - Return
St-30 - 氣沖穴:Qichong - Rushing Qi
St-31 - 髀關穴:Biguan - Thigh Gate
St-32 - 伏兔穴:Futu - Crouching Rabbit
St-33 - 阴市穴:Yinshi - Yin Market
St-34 - 梁丘穴:Liangqiu - Ridge Mound
St-35 - 犊鼻穴:Dubi - Calf’s Nose
St-36 - 足三里穴:Zusanli - Leg Three Miles
St-37 - 上巨虛穴:Shangjuxu - Upper Great Void
St-38 - 條口穴:Tiaokou - Lines Opening
St-39 - 下巨虛穴:Xiajuxu - Lower Great Void
St-40 - 豐隆穴:Fenglong - Abundant Bulge
St-41 - 解谿穴:Jiexi - Stream Divide
St-42 - 沖陽穴:Chongyang - Rushing Yang
St-43 - 陷谷穴:Xiangu - Sunken Valley
St-44 - 内庭穴:Neiting - Inner Courtyard
St-45 - 厲兌穴:Lidui - Strict Exchange

足太陰脾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SP-1 - 隱白穴:Yinbai - Hidden White
SP-2 - 大都穴:Dadu - Great Metropolis
SP-3 - 太白穴:Taibai - Supreme White
SP-4 - 公孫穴:Gongsun - Grandfather Grandson
SP-5 - 商丘穴:Shangqiu - Shang Mound
SP-6 - 三陰交穴:Sanyinjiao - Three Yin Intersection
SP-7 - 漏谷穴:Lougu - Dripping Valley
SP-8 - 地機穴:Diji - Earth Pivot
SP-9 - 陰陵泉穴:Yinlingquan - Yin Mound Spring
SP-10 - 血海穴:Xuehai - Sea of Blood
SP-11 - 箕門穴:Jimen - Winnowing Gate
SP-12 - 沖門穴:Chongmen - Rushing Gate
SP-13 - 府舍穴:Fushe - Abode of the Fu
SP-14 - 腹結穴:Fujie - Abdomen Knot
SP-15 - 大横穴:Da heng - Great Horizontal
SP-16 - 腹哀穴:Fuai - Abdomen Sorrow
SP-17 - 食竇穴:Shidou - Food Cavity
SP-18 - 天谿穴:Tianxi - Heavenly Stream
SP-19 - 胸鄉穴:Xiongxiang - Chest Village
SP-20 - 周榮穴:Zhourong - Encircling Glory
SP-21 - 大包穴:Dabao - Great Wrapping

手少陰心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HT-1 - 極泉穴:Jiquan - Summit Spring
HT-2 - 青靈穴:Qingling - Green Spirit
HT-3 - 少海穴:Shaohai - Lesser Sea
HT-4 - 靈道穴:Lingdao - Spirit Path
HT-5 - 通里穴:Tongli - Penetrating the Interior
HT-6 - 陰郄穴:Yinxi - Yin Cleft
HT-7 - 神門穴:Shenmen - Spirit Gate
HT-8 - 少府穴:Shaofu - Lesser Palace
HT-9 - 少沖穴:Shaochong - Lesser Rushing

手太陽小腸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SI-1 - 少澤穴:Shaoze - Lesser Marsh
SI-2 - 前谷穴:Qiangu - Front Valley
SI-3 - 後谿穴:Houxi - Back Stream
SI-4 - 腕骨穴:Wangu - Wrist Bone
SI-5 - 陽谷穴:Yanggu - Yang Valley
SI-6 - 養老穴:Yanglao - Support the Aged
SI-7 - 支正穴:Zhizheng - Branch of Upright
SI-8 - 小海穴:Xiaohai - Small Sea
SI-9 - 肩貞穴:Jianzhen - True Shoulder
SI-10 - 臑俞穴:Naoshu - Upper arm transporter
SI-11 - 天宗穴:Tianzong - Heavenly Gathering
SI-12 - 秉風穴:Bingfeng - Grasping the Wind
SI-13 - 曲垣穴:Quyuan - Crooked Wall
SI-14 - 肩外俞穴:Jianwaishu - Outer Shoulder Transporter
SI-15 - 肩中俞穴:Jianzhongshu - Middle Shoulder Transporter
SI-16 - 天窗穴:Tianchuang - Heavenly Window
SI-17 - 天容穴:Tianrong - Heavenly Appearance
SI-18 - 顴髎穴:Quanliao - Cheek Bone Crevice
SI-19 - 聽宮穴:Tinggong - Palace of Hearing

足太陽膀胱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Bl-1 - 睛明穴:Jingming - Bright Eyes
Bl-2 - 攢竹穴:Zanzhu - Gathered Bamboo
Bl-3 - 眉衝穴:Meichong - Eyebrows’ Pouring
Bl-4 - 曲差穴:Quchai - Crooked Curve
Bl-5 - 五處穴:Wuchu - Fifth Place
Bl-6 - 承光穴:Chengguang - Receiving Light
Bl-7 - 通天穴:Tongtian - Heavenly Connection
Bl-8 - 絡卻穴:Luoque - Declining Connection
Bl-9 - 玉枕穴:Yuzhen - Jade Pillow
Bl-10 - 天柱穴:Tianzhu - Celestial Pillar
Bl-11 - 大杼穴:Dazhu - Great Shuttle
Bl-12 - 風門穴:Fengmen - Wind Gate
Bl-13 - 肺俞穴:Feishu - Lung Transporter
Bl-14 - 厥陰俞穴:Jueyinshu - Jueyin Transporter
Bl-15 - 心俞穴:Xinshu - Heart Transporter
Bl-16 - 督俞穴:Dushu - Governor Transporter
Bl-17 - 膈俞穴:Geshu - Diaphragm Transporter
Bl-18 - 肝俞穴:Ganshu - Liver Transporter
Bl-19 - 膽俞穴:Danshu - Gallbladder Transporter
Bl-20 - 脾俞穴:Pishu - Spleen Transporter
Bl-21 - 胃俞穴:Weishu - Stomach Transporter
Bl-22 - 三焦俞穴:Sanjiaoshu - Sanjiao Transporter
Bl-23 - 腎俞穴:Shenshu - Kidney Transporter
Bl-24 - 氣海俞穴:Qihaishu - Sea of Qi Transporter
Bl-25 - 大腸俞穴:Dachangshu - Large Intestine Transporter
Bl-26 - 關元俞穴:Guanyuanshu - Gate of Origin Transporter
Bl-27 - 小腸俞穴:Xiaochangshu - Small Intestine Transporter
Bl-28 - 膀胱俞穴:Pangguangshu - Bladder Transporter
Bl-29 - 中膂俞穴:Zhonglushu - Mid-Spine Transporter
Bl-30 - 白環俞穴:Baihuanshu - White Ring Transporter
Bl-31 - 上髎穴:Shangliao - Upper Crevice
Bl-32 - 次髎穴:Ciliao - Second Crevice
Bl-33 - 中髎穴:Zhongliao - Middle Crevice
Bl-34 - 下髎穴:Xialiao - Lower crevice
Bl-35 - 會陽穴:Huiyang - Meeting of Yang
Bl-36 - 承扶穴:Chengfu - Hold and Support
Bl-37 - 殷門穴:Yinmen - Gate of Abundance
Bl-38 - 浮郄穴:Fuxi - Floating Cleft
Bl-39 - 委陽穴:Weiyang - Outside of the Crook
Bl-40 - 委中穴:Weizhong - Middle of the Crook
Bl-41 - 附分穴:Fufen - Attached Branch
Bl-42 - 魄戶穴:Pohu - Door of the Corporeal Soul
Bl-43 - 膏肓俞穴:Gaohuangshu - Vital Region Shu
Bl-44 - 神堂穴:Shentang - Hall of the Spirit
Bl-45 - 譩譆穴:Yixi - Yi Xi
Bl-46 - 膈關穴:Geguan - Diaphragm Gate
Bl-47 - 魂門穴:Hunmen - Gate of the Ethereal Soul
Bl-48 - 陽綱穴:Yanggang - Yang’s Key Link
Bl-49 - 意舍穴:Yishe - Abode of Consciousness of Potentials
Bl-50 - 胃倉穴:Weicang - Stomach Granary
Bl-51 - 肓門穴:Huangmen - Vitals Gate
Bl-52 - 志室穴:Zhishi - Residence of the Will
Bl-53 - 胞肓穴:Baohuang - Bladder’s Vitals
Bl-54 - 秩邊穴:Zhibian - Order’s Limit
Bl-55 - 合陽穴:Heyang - Confluence of Yang
Bl-56 - 承筋穴:Chengjin - Support the Sinews
Bl-57 - 承山穴:Chengshan - Support the Mountain
Bl-58 - 飛陽穴:Feiyang - Soaring Upwards
Bl-59 - 跗陽穴:Fuyang - Instep Yang
Bl-60 - 昆侖穴:Kunlun - Kunlun Mountains
Bl-61 - 僕參穴:Pucan - Servant’s Respect
Bl-62 - 申脈穴:Shenmai - Extending Vessel
Bl-63 - 金門穴:Jinmen - Golden Gate
Bl-64 - 京骨穴:Jinggu - Capital Bone
Bl-65 - 束骨穴:Shugu - Restraining Bone
Bl-66 - 足通谷穴:Zutonggu - Foot Connecting Valley
Bl-67 - 至陰穴:Zhiyin - Reaching Yin

足少陰腎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Kd-1 - 涌泉穴:Yong Quan - Gushing Spring
Kd-2 - 然谷穴:Rangu - Nature Valley
Kd-3 - 太谿穴:Taixi - Supreme Stream
Kd-4 - 大鐘穴:Dazhong - Great Bell
Kd-5 - 水泉穴:Shuiquan - Water Spring
Kd-6 - 照海穴:Zhaohai - Shining Sea
Kd-7 - 復溜穴:Fuliu - Returning Current
Kd-8 - 交信穴:Jiaoxin - Exchange Belief
Kd-9 - 築賓穴:Zhubin - Guest House
Kd-10 - 陰谷穴:Yingu - Yin Valley
Kd-11 - 橫骨穴:Henggu - Pubic Bone
Kd-12 - 大赫穴:Dahe - Great Luminance
Kd-13 - 氣穴穴:Qixue - Qi Cave
Kd-14 - 四滿穴:Siman - Four Fullnesses
Kd-15 - 中注穴:Zhongzhu - Middle Flow
Kd-16 - 肓俞穴:Huangshu - Vitals Transporter
Kd-17 - 商曲穴:Shangqu - Shang Bend
Kd-18 - 石關穴:Shiguan - Stone Pass
Kd-19 - 陰都穴:Yindu - Yin Metropolis
Kd-20 - 腹通谷穴:Futonggu - Abdomen Connecting Valley
Kd-21 - 幽門穴:Youmen - Hidden Gate
Kd-22 - 步廊穴:Bulang - Walking Corridor
Kd-23 - 神封穴:Shenfeng - Spirit Seal
Kd-24 - 靈墟穴:Lingxu - Spirit Ruin
Kd-25 - 神藏穴:Shencang - Spirit Storehouse
Kd-26 - 彧中穴:Yuzhong - Comfortable Chest
Kd-27 - 俞府穴:Shufu - Shu Mansion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Pc-1 - 天池穴:Tianchi - Heavenly Pool
Pc-2 - 天泉穴:Tianquan - Heavenly Spring
Pc-3 - 曲澤穴:Quze - Marsh at the Crook
Pc-4 - 郄門穴:Ximen - Xi-Cleft Gate
Pc-5 - 間使穴:Jianshi - Intermediate Messenger
Pc-6 - 內關穴:Neiguan - Inner Pass
Pc-7 - 大陵穴:Daling - Great Mound
Pc-8 - 勞宮穴:Laogong - Palace of Toil
Pc-9 - 中衝穴:Zhongchong - Middle Rushing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SJ-1 - 關衝穴:Guanchong - Rushing Pass
SJ-2 - 液門穴:Yemen - Fluid Gate
SJ-3 - 中渚穴:Zhongzhu - Central Islet
SJ-4 - 陽池穴:Yangchi - Yang Pool
SJ-5 - 外關穴:Waiguan - Outer Pass
SJ-6 - 支溝穴:Zhigou - Branch Ditch
SJ-7 - 會宗穴:Huizong - Ancestral Meeting
SJ-8 - 三陽絡穴:Sanyangluo - Three Yang Meeting
SJ-9 - 四瀆穴:Sidu - Four Rivers
SJ-10 - 天井穴:Tianjing - Heavenly Well
SJ-11 - 清冷淵穴:Qinglengyuan - Clear Cold Abyss
SJ-12 - 消濼穴:Xiaoluo - Dispersing Luo River
SJ-13 - 臑會穴:Naohui - Upper Arm Meeting
SJ-14 - 肩髎穴:Jianliao - Shoulder Crevice
SJ-15 - 天髎穴:Tianliao - Heavenly Crevice
SJ-16 - 天牖穴:Tianyou - Window of Heaven
SJ-17 - 翳風穴:Yifeng - Wind Screen
SJ-18 - 契脈穴:Qimai - Spasm Vessel
SJ-19 - 顱息穴:Luxi - Skull’s Rest
SJ-20 - 角孫穴:Jiaosun - Minute Angle
SJ-21 - 耳門穴:Ermen - Ear Gate
SJ-22 - 耳和髎穴:Erheliao - Ear Harmony Crevice
SJ-23 - 絲竹空穴:Sizhukong - Silken Bamboo Hollow

足少陽膽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Gb-1 - 瞳子髎穴:Tongziliao - Pupil Crevice
Gb-2 - 聽會穴:Tinghui - Meeting of Hearing
Gb-3 - 上關穴:Shangguan - Above the Joint
Gb-4 - 頷厭穴:Hanyan - Jaw Serenity
Gb-5 - 懸顱穴:Xuanlu - Suspended Skull
Gb-6 - 懸厘穴:Xuanli - Suspended Hair
Gb-7 - 曲鬢穴:Qubin - Crook of the Temple
Gb-8 - 率谷穴:Shuaigu - Leading Valley
Gb-9 - 天沖穴:Tianchong - Heavenly Rushing
Gb-10 - 浮白穴:Fubai - Floating White
Gb-11 - 頭竅陰穴:Touqiaoyin - Yin Portals of the Head
Gb-12 - 完骨穴:Wangu - Mastoid Process
Gb-13 - 本神穴:Benshen - Root of the Spirit
Gb-14 - 陽白穴:Yangbai - Yang White
Gb-15 - 頭臨泣穴:Toulinqi - Head Governor of Tears
Gb-16 - 目窗穴:Muchuang - Window of the Eye
Gb-17 - 正營穴:Zhengying - Upright Nutrition
Gb-18 - 承靈穴:Chengling - Support Spirit
Gb-19 - 腦空穴:Naokong - Brain Hollow
Gb-20 - 風池穴:Fengchi - Wind Pool
Gb-21 - 肩井穴:Jianjing - Shoulder Well
Gb-22 - 淵腋穴:Yuanye - Armpit Abyss
Gb-23 - 輒筋穴:Zhejin - Flank Sinews
Gb-24 - 日月穴:Riyue - Sun and Moon
Gb-25 - 京門穴:Jingmen - Capital Gate
Gb-26 - 帶脈穴:Daimai - Girdling Vessel
Gb-27 - 五樞穴:Wushu - Five Pivots
Gb-28 - 維道穴:Weidao - Linking Path
Gb-29 - 居髎穴:Juliao - Stationary Crevice
Gb-30 - 環跳穴:Huantiao - Jumping Circle
Gb-31 - 風市穴:Fengshi - Wind Market
Gb-32 - 中瀆穴:Zhongdu - Middle Ditch
Gb-33 - 膝陽關穴:Xiyangguan - Knee Yang Gate
Gb-34 - 陽陵泉穴:Yanglingquan - Yang Mound Spring
Gb-35 - 陽交穴:Yangjiao - Yang Intersection
Gb-36 - 外丘穴:Waiqiu - Outer Hill
Gb-37 - 光明穴:Guangming - Bright Light
Gb-38 - 陽輔穴:Yangfu - Yang Assistance
Gb-39 - 懸鐘穴:Xuanzhong - Suspended Bell
Gb-40 - 丘墟穴:Qiuxu - Mound of Ruins
Gb-41 - 足臨泣穴:Zulinqi - Foot Governor of Tears
Gb-42 - 地五會穴:Diwuhui - Earth Five Meetings
Gb-43 - 俠谿穴:Xiaxi - Clamped Stream
Gb-44 - 足竅陰穴:Zuqiaoyin - Yin Portals of the Foot

足厥陰肝經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Liv-1 - 大敦穴:Dadun - Great and Thick
Liv-2 - 行間穴:Xingjian - Interval Pass
Liv-3 - 太沖穴:Taichong - Supreme Rush
Liv-4 - 中封穴:Zhongfeng - Middle Margin
Liv-5 - 蠡溝穴:Ligou - Gnawed Channel
Liv-6 - 中都穴:Zhongdu - Central Capital
Liv-7 - 膝關穴:Xiguan - Knee Pass
Liv-8 - 曲泉穴:Ququan - Pool Spring
Liv-9 - 陰包穴:Yinbao - Yin Wrapping
Liv-10 - 足五里穴:Zuwuli - Foot Governor of Tears
Liv-11 - 陰廉穴:Yinlian - Yin Side
Liv-12 - 急脈穴:Jimai - Swift Pulse
Liv-13 - 章門穴:Zhangmen - Gate of the Ordering
Liv-14 - 期門穴:Qimen - Cyclic Gate

任脈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Ren-1 - 會陰穴:Huiyin - Yin Meeting
Ren-2 - 曲骨穴:Qugu - Crooked Bone
Ren-3 - 中極穴:Zhongji - Middle Extremity
Ren-4 - 關元穴:Guanyuan - Origin Pass
Ren-5 - 石門穴:Shimen - Stone Gate
Ren-6 - 氣海穴:Qihai - Sea of Qi
Ren-7 - 陰交穴:Yinjiao - Yin Intersection
Ren-8 - 神闕穴:Shenque - Spirit Palace
Ren-9 - 水分穴:Shuifen - Water Division
Ren-10 - 下脘穴:Xiawan - Lower Epigastrium
Ren-11 - 建里穴:Jianli - Internal Foundation
Ren-12 - 中脘穴:Zhongwan - Middle Epigastrium
Ren-13 - 上脘穴:Shangwan - Upper Epigastrium
Ren-14 - 巨闕穴:Juque - Great Palace
Ren-15 - 鳩尾穴:Jiuwei - Bird Tail
Ren-16 - 中庭穴:Zhongting - Central Courtyard
Ren-17 - 膻中穴:Shanzhong - Middle of the Chest
Ren-18 - 玉堂穴:Yutang - Jade Hall
Ren-19 - 紫宮穴:Zigong - Violet Palace
Ren-20 - 華蓋穴:Huagai - Splendid Cover
Ren-21 - 璇璣穴:Xuanji - Jade Rotator
Ren-22 - 天突穴:Tiantu - Heaven Projection
Ren-23 - 廉泉穴:Lianquan - Lateral Spring
Ren-24 - 承漿穴:Chengjiang - Saliva Container

督脈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Du-1 - 長強穴:Changqiang - Long and Rigid
Du-2 - 腰俞穴:Yaoshu - Low Back Transporter
Du-3 - 陽關穴:Yaoyangquan - Low Back Yang Passage
Du-4 - 命門穴:Mingmen - Life Gate
Du-5 - 懸樞穴:Xuanshu - Suspended Pivot
Du-6 - 脊中穴:Jizhong - Middle of the Spine
Du-7 - 中樞穴:Zhongshu - Central Pivot
Du-8 - 筋縮穴:Jinsuo - Muscle Spasm
Du-9 - 至陽穴:Zhiyang - Reaching Yang
Du-10 - 霊台穴:Lingtai - Spirit Platform
Du-11 - 神道穴:Shendao - Way of the Spirit
Du-12 - 身柱穴:Shenzhu - Body Pillar
Du-13 - 陶道穴:Taodao - Way of the Pot
Du-14 - 大椎穴:Dazhui - Great Vertebra
Du-15 - 瘂門 (唖門)穴:Yamen - Mutism Gate
Du-16 - 風府穴:Fengfu - Wind Palace
Du-17 - 腦戶穴:Naohu - Brain Door
Du-18 - 強間穴:Qiangjian - Rigid Space
Du-19 - 後頂穴:Houding - Back Vertex
Du-20 - 百會穴:Baihui - One Hundred Meetings
Du-21 - 前頂穴:Qianding - Front Vertex
Du-22 - 囟會穴:Xinhui - Fontanelle Meeting
Du-23 - 上星穴:Shangxing - Upper Star
Du-24 - 神庭穴:Shenting - Spirit Courtyard
Du-25 - 素髎穴:Suliao - Plain Space
Du-26 - 人中穴:Renzhong - Middle of the Person
Du-27 - 兌端穴:Duiduan - End Exchange
Du-28 - 齦交穴:Yinjiao - Gum Union

經外穴穴位英文與國際編碼

M-LE-8 - 八風穴:Eight Winds - Lower Extremity (Legs and feet)
M-UE-1 - 十宣穴:Ten Declarations - Upper Extremity (Arms and hands)
M-UE-9 - 八邪穴:Eight Evils - Upper Extremity (Arms and hands)
M-HN-3 - 印堂穴:Hall of Impression - Head and neck
M-BW-35 - 華佗夾脊穴:Hua Tuo Spine Ridge Edges - Back and waist;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points
EM1 - 四神聰穴:Sishencong
EM2 - 印堂穴:Yintang
EM3 - 魚腰穴:Yuyao
EM4 - 上明穴:Shangming
EM5 - 太陽穴:Taiyang
EM6 - 球後穴:Qiuhou
EM7 - 鼻通穴:Bitong
EM8 - 金津穴:Jinjin
玉液穴:Yuye
EM9 - 夾承槳穴:Jiachengjiang
EM10 - 牵正穴:Qianzheng
EM11 - 翳明穴:Yiming
EM12 - 安眠穴:Anmian
EM13 - 百勞穴:Bailao
EM14 - 崇骨穴:Chonggu
EM15 - 頸臂穴:Jingbi
EM16 - 三角灸穴:Sanjiaojiu
EM17 - 提托穴:Dituo
EM18 - 子宫穴:Zigongxue
EM19 - 定喘穴:Dingchuan
EM20 - 结核穴:Jiehexue
EM21 - 夹脊穴:Jiaji
華陀夾脊穴:Huatuojiaji
EM22 - 胃管下俞穴:Weiguanxiashu
EM23 - 痞根穴:Pigen
EM24 - 腰眼穴:Yaoyan
EM25 - 十七椎穴:Shiqizhui
EM26 - 腰奇穴:Yaoqi
EM27 - 十宣穴:Shixuan
EM28 - 四缝穴:Sifeng
EM29 - 中魁穴:Zhongkui
EM30 - 八邪穴:Baxie
EM31 - 落枕穴:Luozhen
EM32 - 腰痛穴穴:Yaotongxue
EM33 - 中泉穴:Zhongquan
EM34 - 二白穴:Erbai
EM35 - 臂中穴:Bizhong
EM36 - 肘尖穴:Zhoujian
EM37 - 肩前穴:Jianqian
肩内陵穴:Jianneiling
EM38 - 环中穴:Huanzhong
EM39 - 四强穴:Sijiang
EM40 - 百虫窩穴:Baichongwo
EM41 - 賀頂穴:Heding
EM42 - 膝眼穴:Xiyan
EM43 - 胆囊穴穴:Dannangxue
EM44 - 闌尾穴穴:Lanweixue
EM45 - 八風穴:Bafeng
EM46 - 獨陽穴:Duyin
EM47 - 里内庭穴:Lineiting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五行,究竟有多少內涵?



五行是中國自古以來道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地用於中醫學、堪輿、命理、相術和占蔔等方面。最早見於戰國陰陽家。五行的意義包涵藉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從革)、木(代表曲直)、土(代表稼穡)。

五行學說認為,大自然的現象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氣的變化所總括,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中國自古至今的時序符號“十個天干”,其意義與五行搭配陰陽有密切相關。而陰陽五行生剋學說之完成最早見於劉向。


由來

六經論五行者,始見於《尚書》:

《尚書‧洪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尚書‧大禹謨》:

“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其源起於河圖、洛書之數。益圖書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

在圖則左旋而相生,在書則右轉而相剋也。然土於圖書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者也。惟《呂氏春秋》則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順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而分旺於四時。文王后天圖像坤艮二土獨居夏秋冬春之交,則以火必得土而後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後能生木也。

五行也可以應用在本體論相關學說,對於某一主題進行本體抽象化(歸納)後之應用,亦有解作“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德行,例如在《尚書‧甘誓》。

學者陳久金則提出“陰陽五行”實際上起源自一種古曆法的說法,該曆法將一年分成陽年(上半年)與陰年(下半年),又將一年分成五季,每季72天,每季又分陰陽二月,共十個月。而五行的觀念即來自於五季,原本即為五季的名稱。

歷史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像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

在戰國晚期鄒衍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趨勢),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荀子將子思和孟軻的學派統稱為五行,並加以嚴厲的批評[2]。1998年9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龐樸根據馬王堆帛書和郭店楚簡的內容研究指出,子思所謂五行指的是“仁義禮智信”或“仁義禮智聖”這五種德行;這五種德行,後來又合稱為“五常”。

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認為,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

相生相剋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任一行與其他五行的關係為:同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 “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俱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綜上所述,五行的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裡蔡墨所持。

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指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指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中醫學之五行

五行在中醫學有特殊含義。

“金曰從革”,代表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在人體為肺(臟)和大腸(腑)。

“水曰潤下”,代表了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的性質,在人體為腎(臟)和膀胱(腑)。

“木曰曲直”,代表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功能,在人體為肝(臟)和膽(腑)。

“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臟)和小腸(腑)。

“土曰稼穡”,代表了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在人體為脾(臟)和胃(腑)。

肝臟主宰憤怒,過分憤怒會傷肝臟; 心臟主宰喜樂,過分喜樂會傷心臟; 脾臟主宰考慮及擔憂,過分思慮會傷脾臟; 肺主宰悲傷,過分悲傷會傷肺; 腎主宰恐懼與驚燥,過分恐懼會傷腎。

就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可以得知,每一行都有4個作用,分別為“生”“被生”“克”“被克”,若假設萬物均歸屬五行,那代表萬物之間的互動方式可以區分為“生”“被生”“克”“被克”四類,若此論點成立,五行將必為五,而不該有四行或六行之說。古代中醫依此互動方式進行中醫辯症,現代物理學就很少見依此四類互動方式進行研究。

五行與乾支表

具體的對應關係為: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戊陽土、己陰土、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



推薦閱讀:五行在《黃帝內經》中(部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方位、顏色、神獸等都有密切關係。在《黃帝內經·素問》也有不少關於五行的論述。例如:

〈陰陽應像大論五〉: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

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六節藏象論九〉:

歧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

〈脈要精微論十七〉:

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三部九候論二十〉:

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

〈藏氣法時論二十二〉: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歧伯對曰︰五行者,金水木火土也……

〈宣明五氣篇二十三〉: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離合真邪論二十七〉:

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

〈鍼解五十四〉:

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徵羽……

〈調經論六十二〉:

有餘有五,不足亦有五……神有餘有不足,氣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誌有餘有不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手腳冰涼、手心發熱、手黏、手幹、手抖、手麻,這些症狀有損健康


手腳冰涼:

入冬後,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的情況,女性更為多見。有時還伴隨著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腸胃不適等症狀。這可能是脾肺虛、氣血弱、三焦經絡不通暢的表現。

中醫認為,脾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運化失常,導致身體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抗寒能力差。

要改善這種症狀,平時應多吃些性質溫熱、具有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豬肚、紅棗、桂圓、糯米等。推荐一款生薑大棗湯,具有滋脾生津、益氣和中的功效,對改善手腳冰涼很有效。



手心發熱:

有些人常會手心發熱,有時還伴隨著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昏眼花、雙目乾澀、兩顴潮紅等症狀,這可能和陰虛、血虛有關。血虛導致的手心發熱,典型的表現是夏天手心熱、冬天手腳涼,這類患者應注意補養氣血。

陰虛導致的手心發熱多見於腎陰不足,可以多吃些滋陰的食物,如梨、黑芝麻等,忌食溫燥的水果、調味品,如荔枝、榴蓮、桂圓、花椒、肉桂等,也要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

此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手黏:

有的人手心腳心容易出汗,甚至一天到晚手心腳心都黏黏的,有時還伴有全身煩熱、咽乾口燥等症狀。這可能是心腎陰虛火旺的表現。在治療上,要滋腎陰、養心陰,同樣要多吃能滋陰的食物,如黑豆。保證充足的睡眠。此外,可以用米醋加溫水泡手泡腳,對改善此症狀很有療效。

手抖:

手抖的原因很多,有些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極度疲勞的情況下會出現手抖,一旦這些因素消除,手抖也會隨之消失。而有些人會經常性手抖,吃飯、寫字都會受到影響,這種手抖可能和甲狀腺疾病、帕金森綜合徵、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病變等有關,不可大意,應及時求醫、對症治療。食用蠶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顫。

手麻:

腦動脈硬化會減緩神經的傳導速度,使腦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並出現中樞功能障礙,可能引起手麻。手足麻木還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引起。頸椎病同樣可以引起手足麻木。

可做捏頸仰頭運動: 右手掌捏住後頸部,用力仰頭,然後放鬆手掌,頭頸亦恢復中立位,再用力捏,仰頭反复20次,左手掌亦同。

手幹:

有的人秋冬季節手容易起皮、皸裂,這是氣血不通暢的表現。當氣血虧虛時,皮膚的養分不足,汗腺、皮脂腺的功能受影響,皮膚容易變乾。尤其在寒冷天氣下,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更容易受到影響,導致氣血傳遞不足,皮膚抵抗力變弱,更容易出現乾燥、皸裂的問題。手腳乾裂患者在日常飲食上,忌食生冷食物,要注意補氣養血,如食用桂圓紅棗粥、當歸湯等。此外,要注意皮膚護理,不要太頻繁洗手、過度用肥皂,洗手後要及時塗抹護手霜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男女生理疾病用這些穴位可除之,中醫偏愛,一按解憂愁


男女之間都有難言之隱,卻又不想被對方知道,又不想自己默默忍受,不安於現狀的想法總使得自己煩躁無比,與其害羞於到醫院治療,倒不如從現在開始懂得按摩以下穴位。

治療生殖疾病的穴位

首選“氣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是常用腧穴之一。尤善於補益腎氣,通調人體下焦(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的疾病。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宮冷、不孕、先兆流產;男性陽痿、不育等症狀有防治效果。

取穴位置:位於下腹部,肚臍往下3寸的地方,旁開0.5寸;按摩最好以四指併攏輕輕按揉,早晚一次,每次不少於5分鐘。



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的穴位

橫骨穴,補益腎臟,補助腎陽,通調下焦防治疾病。該穴主攻人體陰部,對男性陽痿、遺精、遺尿乃至前列腺疾病有緩解作用,按摩可促進小便通利,促進腎氣釋放,昇陽舉陷,預防疝氣。

取穴位置:下腹部,肚臍往下5寸的地方,旁開0.5寸;按摩時最好仰臥,以雙手四指指尖按“肓俞穴-橫骨穴”的順序遊走式推揉,早晚一次,堅持5分鐘,該穴可艾灸,可按摩,任君選擇。

調理女性月經問題的穴位

交信穴是治療女性難言之隱的專家,現多用於治療寒冷水濕造成的疾病,如:女性痛經、陰挺、月經不規律等;男性平日無事亦可按摩,減輕性交後睾丸疼痛的情況。

取穴位置:小腿內側,腳踝直上2寸的地方,按摩前先坐好,然後屈膝,用拇指指腹點揉該穴。它與三陰交是絕配,一般在月經推遲或崩漏、淋漓不止時才進行按摩,可得到有效改善。

男女腎陽虛,按它既補腎,又去濕熱

這個補腎穴名叫大赫,歸屬足少陰腎經,是重鎮穴。女性出現子宮脫垂、陰部痛、帶下;男性出現遺精、不育主要是人體缺乏腎陽所致。按摩大赫穴可溫腎調經,補益腎陽。

取穴位置:下腹部,肚臍下4寸的地方,旁開0.5寸,以四肢按摩即可,每次按摩持續30秒,做5次。

人生不易,懂得按摩健康常在,感謝閱讀!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