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3種食物,身體好!


肝臟是人體器官的重中之重,它是人體的“殺毒軟件”,它不能好好工作了,人體就失去了健康防線,很多疾病趁虛而入,人體的健康就會極速滑坡,因此養好肝,是養生的根本。

肝好的人,手上通常有4個“標誌”,佔一個也算幸運,你有幾個?

1、指甲紅潤有光澤

指甲的任何異常,大多都表明肝臟功能異常。肝主筋,而指甲是人體典型的筋骨。

平時可以檢查下指甲,看看有沒有橫紋、豎紋、凸凹不平,柔軟易折斷,顏色枯黃。

如果有,最好去醫院查下肝功能,或者要更注意養肝。

2、手背沒有青筋暴露

手背青筋暴露往往易怒,經常歇斯底里、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睛、非常暴躁的人,往往是肝火過旺。

這類人,臉色通常偏黃、討厭油膩,非常需要降降肝火了。



3、大小魚際無充血

如果手掌有局部充血,尤其是大小魚際處充血,代表肝功能不太好。

大小魚際充血的手掌,被稱為“肝掌”,代表其肝掌代謝能力不足,是肝臟功能異常的表現。

4、五指併攏無縫隙

肝功能受損的人,往往中指上粗下細,五指併攏,總是有很多縫隙,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通常有此表現,但是手指完全貼合無縫,合為一體,說明肝臟通常很健康!

溫馨提醒

雖然通過手部的表現可以檢驗肝臟是否健康,但不能作為判斷肝功能好壞的唯一標準,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外在表現而已。

所以遇到食慾不振、乏力、厭油膩、口臭、眼睛偏黃、皮膚長斑、暗淡無光等狀況,也不用太擔憂,因為並不一定代表是肝功能出了問題。

當然,要想養好肝,平時應該多注意飲食均衡、控制體重,切忌亂吃藥,保持適當運動,杜絕熬夜。

最後給大家介紹幾種對清肝熱、護肝有一定功效的中藥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枸杞

枸杞有養肝益精的作用,它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磷、鐵等營養物質,能幫助保護肝細胞,改善肝臟功能,對於慢性肝炎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2、蒲公英

蒲公英非常適合用於治療各種熱毒性疾病,其中清肝熱的效果非常的不錯,容易有肝火、肝熱的人,可以常用蒲公英泡水喝。

女性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喝蒲公英水,還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蒲公英有保肝利尿的作用,當覺得身體水腫的時候,用蒲公英來利尿不會連同水分一起排出。

蒲公英可以祛濕熱,尤其是肝膽濕熱。除了能清除濕熱之外,蒲公英也能夠清除身體血管的代謝廢物。

3、葛根

葛根是一種可藥用可食用的中藥材,具有清膩解熱、祛痰止咳、降血糖的作用,能改善便秘,清除體內毒素,預防癌症;還能解酒、養胃、保肝、護肝。

葛根可以防止脂肪在肝臟堆積,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肝臟解毒功能,防止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葛根對女性保養也很有幫助,可以養顏抗衰、滋潤肌膚,臉上長痘痘的女性可以多多食用,有月經不調的女性也可以經常食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內關、三陰交、環跳,八個穴位要善用


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這三個穴位已經把人的胸腹的一些疾病都包括在內,掌握這三個穴位,首先胸腹的任何疾病你先心裡有根,找到這三個穴位。再看看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這個又把頭部都包括了,頭部的疾病這兩個穴位要重點考慮。後面腰背部“委中”,坐骨這個部分“環跳”,腿疼“陽陵泉”。一個人整個的人體除了手沒有包括在內以外, ,你掌握了這八個穴位,就等於人體的大部分疾病,你首先心裡有了數,也就是說都有地方來治療它。

一、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風化濕,通經活絡,益氣健腦等。適用於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下肢和足背發散。

二、委中穴

位置:膕窩橫紋正中線處。

主治:疏筋活絡,袪風除濕,涼血泄熱,強健腰膝。適用於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項強、腰肌勞損、下肢癱痺、半身不遂、膝關節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麻脹感,有時向腰部發散。


三、 列缺穴

位置: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或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法] 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壓列缺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四、合谷穴

位置: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簡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痺、口眼歪斜、打嗝等。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位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合谷穴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位的療效。

五、內關穴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或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鬱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

六、三陰交穴

位置:內踝直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主治:調和氣血,通經活絡,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調經止痛,寧心安神,補陰除煩。適用於腹脹腸鳴、大便泄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閉經、小便不利、神經衰弱、腎虛陽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勞等病症。對心、腦病有一定的作用,為主要保健穴。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麻感,有時可向小腹部發散。

七、環跳穴

位置:股骨大轉子和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處。

主治:袪風除濕,強腰通經。適用於風濕痺痛、下肢癱瘓、藥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麻脹痛感,同時向下肢發散至小腿外

八、陽陵泉穴

位置:膝外側下方,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清利肝膽,疏筋活絡,滑利關節。適用於耳鳴耳聾、胸肋脹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或麻木、膝關節炎、膽囊炎、口苦、嘔吐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微痛感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喝3茶、揉3窩、保3通,秋冬你會更健康!


“苦夏”已經過去了,現迎來涼爽的秋天!而人體,經過了一個夏天的“悶熱潮濕”,身體內,很容易積聚了很多濕、熱、毒,導致體內“毒素”過多,危害身體健康。

很多人,一入秋,就會出現口瘡、痘痘、便秘,痤瘡、粉刺、口臭等等,一系列不適症狀,這都說明,體內堆積了毒素,沒有及時排出。而秋季,是一個“收斂”“進補”的季節,想要更好的滋補身體,一定要先排除體內的毒素,這樣才有利於吸收,起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攢了一夏天的“毒”,喝3茶,揉3窩,保3通,促排毒,秋冬更健康!

喝3茶,輕鬆排毒素

第一杯:金桂玉蘭茶,排肝毒

材料:金桂、玉蘭根,蒲公英根、玫瑰花。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清洗乾淨,一定要多洗幾遍;

2、洗淨後的蒲公英根,切段,烘炒成茶,備用;

3、玉蘭根莖,清洗乾淨,切段,烘炒成茶,備用;

4、玫瑰花瓣,挑選乾淨,自然陰乾,備用;

5、金桂,清洗乾淨,烘乾,備用;

6、準備好一些無紡布茶包,取蒲公英根1.2g、玉蘭根1.5g、紅玫瑰0.2g、金桂0.1g,碾碎後,放入一個茶包中,即做好一個茶包;

7、每天用一個茶包,用沸水沖泡,靜待3-5分鐘即可享用。

金桂,性溫,香味清新迷人,可排出全身毒素,除口腔異味、並可滋潤皮膚。

玉蘭根,藥食兩用,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保護肝細胞健康,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蒲公英根,擅長排肝毒,還可以增強肝臟再生能力,可很好的促進肝臟排毒。

刺玫花,性質溫和,可強肝養胃、疏肝解鬱、滋養心肝血脈,有助肝臟健康。

四者搭配,促進肝臟排毒,效果尤佳。



第二杯:蒲公英馬齒莧茶,排濕毒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淨,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淨曬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

馬齒莧,歸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之效。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槐花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濕熱,效果尤佳,不妨試試!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微信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第三杯:龍鬚玉竹茶,排腎毒

材料:龍鬚、玉竹根、蒲公英根、玫瑰花。

做法:

1、將蒲公英根洗淨,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2、取新鮮乾淨的龍鬚,洗淨,烘乾,備用;

3、玉竹根洗乾淨,蒸煮後曬乾,炒製成茶,備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

5、取龍鬚1g,蒲公英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碾碎後做成茶包即可。

龍鬚,入腎、膀胱經,可利尿、利膽,有利於改善慢性腎炎,促進腎臟排毒。

玉竹,養陰生津,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

蒲公英,利尿通淋,有“尿床草”之稱,也可促進排毒,減輕腎臟負擔。玫瑰花中和調節之用。

搭配在一起,泡水喝,促進腎臟排毒,有利於保護腎臟健康。

揉3窩,通經絡,促排毒

按揉“膕窩”,打通膀胱經,促排毒。

1

膕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膕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膀胱經,是人體大的排毒祛濕通道,因此,按摩委中穴,可以有效的幫助身體進行祛濕排毒。

做法: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按揉“腳窩”,促腎臟排毒

2

腳窩,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湧泉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按揉腳窩,有助於強腎,促進腎臟排毒。

做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按揉“腋窩”,促心臟排毒

3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主要穴道,能夠祛除心臟火鬱毒素。

做法:將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反复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再換另一側,一般需要3~5分鐘。

保3通,促排毒,秋冬更健康

腸道通

“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腸道通暢,不僅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更有有利於健康。

經常大便燥結難解的人,皮膚也易乾燥、粗糙及早衰等,所以,要經常保持大便的通暢。

調養:

1.吃點黑木耳

黑木耳有“素中之葷”之美譽,世界上被稱之為“中餐中的黑色瑰寶”。

黑木耳所含的植物膠質,可在短時間內吸附殘留於腸道的“毒素”,並將其排出體外,起到“洗滌”腸道的作用。

黑木耳涼拌吃最營養,只需依照個人口味加入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2.敲打帶脈

“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經常敲擊能提高排毒能力,改善便秘。

位置: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十一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方法:每晚睡覺前躺在床上,手握空拳,輕捶自己的腰部兩側,每天堅持敲打300次。

需要注意的是,敲擊時用力並不是越大越好,以身體能承受為宜。

3.卷腹

卷腹,可增強腹部運動,從外在來給腹部壓力,讓便便能夠更好的排出去。

卷腹和仰臥起坐不同。

動作要領:我們的上半身和腿部向腰腹部位置靠攏,形成一種卷腹的效果,每天早晚堅持,先堅持50個,再慢慢的加量。

血脈通

血脈通暢,氣血暢行,有助於身體排毒,避免氣滯血瘀,出現肌膚粗糙、紫癜、黑斑、面色暗晦等現象,應以活血祛瘀為基本治法,即“通血脈”。

1.手指梳頭,氣血暢

俗話說,頭梳千遍,病少一半。

梳頭有疏通頭皮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晚上用手指梳頭,不少於3分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推大腿,通肝經

肝藏血,肝經通暢,肝臟健康,有助於血脈健康。

坐下,先把左腿彎曲,膝蓋放平,讓雙手掌交疊按在左大腿根部內側,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各五十遍。

3.晚上搥背,通經絡

睡前搥背,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效改善睡眠,催人入睡。

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速度以每分鐘60~80下為宜,每次搥背時間以20分鐘為限。

毛孔通

毛孔,也是人體排毒的一個通道,毛孔通暢,不阻塞皮脂腺、汗孔,有利於皮膚排毒。

1.乾洗臉

乾洗臉,能有效提升毛細血管的活性,幫助保持皮膚彈性,加速血液循環,減緩面部皮膚老化,防止形成老年斑。

雙手手掌,上下推擦面部肌膚20~30 次;用中間三指指腹,左右推抹前額20~30 次,再輕拍整個面部肌膚1~3 分鐘,之後用清水洗臉。每天早、中、晚各1 次。

都說夏天藏的“毒”,秋天趕快排!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蘇鳳哲的解釋是:

夏天的時候,驕陽似火,天氣炎熱,中醫認為“熱生濕”,濕熱之邪作為“毒素”在體內潛藏下來,逐漸增多!

而秋季主“收”,萬物趨向於以收藏為用,”毒素”也容易在體內蓄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泄,就會堆積在體內,導致各種疾病。

所以,秋天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排毒”!

怎麼排?要靠“清”!

清肺

肺是我們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對其他臟腑有覆蓋保護作用,肺在秋天最易傷,但同時也是清肺的好時機。

大量臨床數據發現,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內外因素損害,是人體最易失守的防線。在秋天,養好肺,就能養全身,讓你一整個秋天不生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五臟養生功,調理五臟功能,疏通全身經絡,氣血流通,值得收藏


在中醫看來,我們的五臟功能決定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基礎。五臟在我們體內深處,我們平常要怎麼鍛煉才能給五臟按摩養生呢?給大家推荐一套養生功,專門給我們的五臟養生的功法。

五臟養生功,這套功法可以結合起來一起練,也可以單獨練習,每一個單獨的動作都針對不同的髒腑器官,長期練習,可以防治不同的疾病。而且,健康之人長期堅持,對於疏通氣血、調理內臟機能有很好的幫助。

這套功法共有五個動作,分別是舒展心胸、螺旋托按、雙手攀足、旋轉帶脈和敲振九穴,每一個動作都很簡單。

1、舒展心胸——開胸通肺

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要將肢體伸展開,通過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內心想像自己的肢體像蓮花一般綻放,慢慢舒展、打開。

在兩臂下降到與肩膀齊平的時候,要求雙肩放鬆,手掌上翻,中指上翹,會感覺到兩臂正中的手厥陰心包經發熱,心包是心的保護神,刺激這條經絡可以很好地保護心臟,防治心臟的問題,如心髒病、心慌、心律失常、心絞痛等等。

而且,雙臂的伸展可以開胸通肺,配合呼吸也可以排出濁氣,宣通肺氣,對於肺系疾病有很好的調整作用。

2、螺旋托按——理脾胃

這個動作是調理脾胃之氣的,脾胃為中焦,位於中土,對其他臟器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做此動作的同時能將手三陰經與體側的肝膽經抻開,能夠疏肝利膽,對於肝膽、脾胃疾病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作用。

此動作的做法是:雙腳開立,左手掌心向上,舉向頭頂。與此同時,右手掌心向下,下按至臀部後側。雙手旋轉的同時,上身隨之右轉,眼睛看向右側。然後雙手回到胸前成抱拳狀,進行另一方向的旋轉,眼睛看向左側。

這個運動以從會陰到百會這種中線為中軸進行旋轉,鍛煉了百脈之王——中脈。中脈在藏醫學的《四部醫典》中有記載,是人體中最為重要的一條經脈,就相當於人體的軸心。長期鍛煉,能夠暢通五臟六腑以及四肢百骸的氣血,讓全身的氣血周流起來,不僅鍛煉了中焦的脾胃和肝膽,還能有效地防治癌細胞在身體裡面寄生。

3、固腎功

固腎功下文也會詳細論述,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動作來自於傳統的八段錦,通過身體的前屈後伸,可以刺激人體的脊柱、腰椎、督脈以及命門、腎俞等人體重要的穴位。

具體方法:

首先,靜止站著,雙腳合攏,兩膝挺直,雙手搭在腰後。

待身體靜止後,上身向前俯。與此同時,雙手從后腰開始從雙腿後側下行至能夠握住兩個腳跟。

雙手繞過腳一周後,雙手心對著雙腳內踝。此時上身慢慢上升,直立,雙手沿腿內側上行至肚臍下三寸丹田處,身體恢復直立。雙手向兩側分開,環繞腰一周後重新搭在腰後。就這樣循環往復。

固腎功很簡單,但是有一點一定要非常注意,做以上動作的時候,過程一定要非常慢,前俯時從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節一節從上往下彎曲,好像卷地毯一樣從上往下次第捲起,每節椎骨由鬆開變彎曲,再變豎直和直立,體會整個脊柱貫通一氣的感覺。而且練功的時候,雙腿一定要直。這樣才能充分地刺激脊柱、督脈以及命門、腰陽關、委中等穴位。在身體充分前屈中,兩掌盡力向下推摩。如果身體的柔韌性沒有那麼好,雙手摸不到腳跟的話,摸到小腿也可以,但是腿一定要保持豎直。如果鍛煉得當的話,會感到腰部溫暖發熱,整條脊柱輕鬆通暢,陽氣充沛。腰為腎之府,此動作可以溫養腰部,對腎臟起到牽引按摩作用,有固腎壯腰的功效,同時對於腰腿痛、腎病以及腰肌勞損等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上面這三個動作一起鍛煉可以同時將上焦的心肺,中焦的脾胃,下焦的腎和膀胱、肝膽都運動到,是非常好的一套內臟運動操。

4、旋轉帶脈

帶脈大家都知道,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是人體唯一一條橫向行走的經脈,和腰帶一樣圍繞腰部一圈,它能約束三陰、三陽經和陰陽二喬脈。

具體的做法是:左手掌心置於腹部肚臍處,右手掌心置於後背命門穴處。然後左手向後,右手向前,圍繞腰部進行和緩按摩,一直到腰部發熱。

帶脈總束全身脈絡,按摩它可以起到滋潤內臟的功效,而且能夠溫養與帶脈相關的下焦肝腎,強腎、養肝,對於女性宮寒、男性尿頻等常見問題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5、敲振九穴

本套動作的收功。通過依次敲打全身的九個重要的穴位:膻中、內關、外關、環跳、足三里、三陰交、血海、神闕、命門,達到疏通全身經絡,讓氣血流通的功效。

五個動作練習完畢之後,原地踏步三分鐘以收功。全套養生操練習完畢,會感到全身發熱,精力充沛,精神舒暢,這是因為這套功法重在調理內臟,讓內臟的氣血周流、運動起來。內臟氣血運動起來,人會感覺活力倍增,五臟充實,心平氣和,內心有一種寧靜的滿足感。

給五臟養生的功法,常常鍛煉可以疏肝解鬱,可以舒展我們胸部的氣機,調理我們肺的功能,增強體質。還可以固腎健腰,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疏鬆我們全身的筋骨。每天堅持鍛煉,一定會有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瘦肚子瘦腿速成法,雖然有點難度,但是真的有效啊!

體寒者應當艾灸的6個部位,艾者必備!


女性體寒血瘀越來越普遍,而體寒血瘀簡直是萬病之源,會引起生理痛、肥胖等諸多的疾病。腰痛、關節痛、神經痛等“疼痛”經常會隨著體寒出現。而這些疼痛在通過洗澡、桑拿或熱敷使身體暖和起來之後,基本都會減輕。

另外,有時疼痛的部位會發熱,這也是身體本身試圖通過發熱變暖緩解疼痛的表現。此外,血瘀也是婦科病症的根源之一,《醫學準繩》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都指出瘀血與疾病的相互關聯。艾灸是氣血運行的發動機,氣血運行好滋養五臟,趕走體內濕寒。

《本草從新》雲:“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

體寒者應當艾灸的6個部位

體寒艾灸大椎穴

穴位:大椎穴是人體最大的穴位,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痺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寒艾灸足三里穴

穴位: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作用: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體寒艾灸關元穴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洩、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體寒艾灸神闕穴

位置:神闕,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作用:艾灸神闕穴,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主治疾病為: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體寒艾灸中脘穴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作用: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主治疾病為: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體寒艾灸太谿穴

穴位:太谿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谿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谿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肚子上有3個通便“開關”!每天揉一揉,腸胃一通全身輕鬆


1、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臍中上四寸(肚臍與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指壓、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進胃腸的蠕動。

方法:操作時,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末節指腹按壓中脘穴,帶動皮下組織做環形揉動,頻率不宜太快,時間約5分鐘,以有熱氣內透為佳。

2、神闕穴



臍部為神闕穴所在,是人體保健要穴,同時對胃腸道功能調節有顯著效果。

方法: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貼在臍部,吸定後,先順時針方向揉臍部,再逆時針方向揉臍部,各50次。

3、天樞穴

平臍向兩側旁開兩寸的天樞穴同樣能有效調節腸道運動。

方法:按揉手法同點揉中脘穴相似,還可以食、中、環三指併攏做按揉法,使得接觸面增大。該穴每次可按壓10分鐘左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每天走多少步,對身體最好?其實“速度”才是硬道理


走路是最好的長壽藥,而且也是最適合老年人的一項運動,對於慢走和快走兩種走路方式,哪種更適合老年人呢?

老年人鍛煉是慢走好還是快走好?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近日發表的最新論文指出,每日僅需快走10分鐘就可以降低60歲以上老人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認為,進行中高強度運動能夠降低血液中生物標誌物的濃度。生物標誌物指示著炎症、血塊和膽固醇的存在,而這三者都會升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研究者選取​​了1600多名60~64歲的志願者,讓他們連續5天穿戴心率和運動傳感器,每日進行低強度活動(如打理花園和慢走)和中高強度活動(如跳舞、割草坪和快走)。

最後,據研究結果顯示,每進行1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男性瘦蛋白水平就會降低3.7,女性降低6.6%;每進行10分鐘低強度活動,男性和女性的t-PA水平都降低了0.8% ;若不活動,則男性白細胞介素水平升高0.6,女性升高1.4%。

建議60歲以上人群哪怕每天快步走10分鐘,都能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老年人每週快走能增壽?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稱,懶得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據估算,全球每年因“懶”致死的人數高達320萬。

老年人長期久坐不動,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不利影響,久坐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肌肉鬆弛無力,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前列腺增生等病症,血流運行不暢與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

久坐時頸部活動也減少,從而誘發頸椎病。久坐不動還可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率低,加速衰老。長期坐位,下肢血液瘀滯,回流受阻,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嚴重者可導致大面積肺栓塞,危及生命。

另外,有研究表明:每週快走2.5小時,平均可增壽3.4歲;每週快走5小時,平均可增壽4.2歲;每週快走7小時,平均可增壽4.5歲。其中,與肥胖者相比,體重正常的參試者快走受益更大,每週快走2.5小時可使壽命增加7年。

由此可見,運動與壽命之間的確存在密切關聯,即使是適度運動也有助於延長壽命。

快走養生,並非人人適合!

雖說快走對於老年人來說有諸多益處,但是並非人人適合!由於每個老年人無論是身體狀況、居住環境都各不相同,所以採取何種鍛煉方式也是因人而異,且任何運動方式都是有利有弊。

1.老年人快走的益處

快走是一種介於走與跑之間的有氧運動、運動強度適宜,是一項比較適合老年人的運動。

快走對身體的7大益處:

防止大腦老化: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表明,要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途徑之一就是保證每週步行不少於9.6公里。步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機率降低50%。
鍛煉肺部: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症狀、減低對抽煙的渴望。

保護脊柱:因為椎間盤承受跑步時震顛所造成的壓力,所以許多慢跑的人都有背痛的問題。而快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幾乎相同,不容易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
預防骨質疏鬆:膝蓋、腳以及骨骼都需要運動,快步走相當於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疏鬆。且快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有強化肌肉的功效。
降低血壓:走路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搏數,促使心臟側枝血管更發達,幫助胃腸蠕動,減低食慾。

減緩腿部老化:常言道:“老化從腿開始”。下半身肌肉不夠強健,稍微動一動就會氣喘不止,因為只要運動都要靠腿部力量,一旦這些肌肉衰萎,人體將無法維持正確姿勢,還會容易產生疲勞感,出現膝蓋痛、腰痛等症狀。所以鍛煉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而快步走是其效果最大的運動。

防止肥胖症:有效防治肥胖症的發病機率,據調查顯示:快走12週,60~69歲老年人的體重、腰圍、腰臀圍、BMI及FAT顯著減小,由此可見快走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形態,保持體形的同時減輕下肢負擔,提高代謝水平,起到很好的減重、減脂的效果。

2.老年人快走的弊端

任何運動都有其對身體不利的一面,“快走”也不例外!

快走兩個弊端:首先,這種運動需要膝關節負荷一定的力量,不適合膝關節疾病的人群。其次,快走時間過長,踝關節容易疲勞,在“快走”時有可能發生踝關節的扭傷。

如果是關節有問題的老年人,建議選擇“替換走”,即快慢結合的走,這樣走可以緩解對膝關節的衝擊,減輕膝關節損傷。

不適合快步走的人群包括:1、特殊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人群;2、患有心髒病、腦血管的人群等。 

老年人如何科學快步走?

運動強度很重要
快走鍛煉雖老少皆宜,簡便安全有效,但也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最佳。通常的散步是不會達到這種運動強度的,儘管走了一萬步,鍛煉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1、控制心率調整強度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對於快步走的定義:快步走的速度建議是至少3英里/小時(約4.8公里/小時)。在快步走的過程中,呼吸可能會比往常急促,不能隨心所欲唱歌,但仍能順​​利地交談。

由於年齡、身體素質等狀況等不同,快步走的速度其實應因人而異。CDC認為,中等強度運動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 (最大心率=220-年齡)。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年齡)~(180 -年齡)。如果走路過快導致超過心率控制範圍內,那麼建議中老年人可以減慢速度,或者休息一會在繼續。或者,中老年人群也可以通過測心率的穿戴設備,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實時調節步行速度,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2、用意念控制走路效果

美國《預防》雜誌曾撰文分析,走路健身要根據不同的目的,把意念集中在不同的部位。

走的時候要把意念放在腳上,要感覺從腳跟到腳尖逐一踩踏到地面,充分意識到每個步伐。接著把注意力轉到呼吸上,把身體往上拉高些,好像有人在往上拉你,以增加肺的空間。吸氣時想像吸進新能量,吐氣時想像吐掉疲倦與疼痛。

要注意步行姿勢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快走姿勢,因為不良的姿勢非但起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會加重膝蓋和髖關節損傷,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走姿!

那麼,快步走有沒有特別姿勢呢?其實,快步走和跑步有點類似:

快走正確姿勢: 1.抬頭挺胸,直視前方;2.肘部彎曲90°,緊貼身體兩側前後擺動;3.放鬆手部,就像手裡拿著一隻雞蛋,但不把它捏破的感覺;4.邁大步行走,但要注意腳跟先著地。



先熱身

在快走之前,需要做一些熱身動作,比如伸展下胳膊,試著兩腿做一些拉伸的熱身動作等等。待身體稍微發熱,再進行快走。快走前熱身可使肌肉得到放鬆,防止運動後身體酸痛等問題的出現​​。

選擇合適鞋子

在快走中鞋子一定要合適,不要穿有跟的鞋,最好是選擇平底的運動鞋進行快走。選擇尺碼合適的鞋子,不能過緊也不要過於寬鬆,以免腳過早疲勞容易受傷。

減少摩擦

快走是長時間的步行,腳的運動強度比較大。在雙腳和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事先塗些凡士林或油脂類護膚用品,以減少摩擦、防止腳受傷。

走路時間

中老年人走路養生也應注意時間上的選擇,走路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天太陽升起以後,下午3點也是最佳的鍛煉時間。

老年人快走3大禁忌

1、邊走邊“嘮嗑”

有些人喜歡與人結伴鍛煉,邊走邊嘮家常、聊天。這樣即使走上幾千米的路,也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一邊鍛煉身體、聚增元氣,一邊又擺“龍門陣”暗傷宗氣、分散精力,二者一增一減相互抵消,就等於白走路。另外,說話過多又易暗傷津液,加上步行出汗,將加重人體脫水。

2、邊走邊打電話

有人喜歡邊走路邊打電話,或邊走路邊玩手機等。這會讓人的心思無法集中,鍛煉效果也大打折扣。

3、邊走邊吃

步行時胃腸在不停地蠕動,這個時候如果進食,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引發慢性胃腸道病變。

文章來源:PiPi健康

秋天到了有點兒乏?按按這三個穴位,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天,總是犯困,沒有精神,這是秋乏的表現。

秋乏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因為夏季氣血充於表,至秋氣機下沉,但仍氣動於先,血動於後,肌膚腠理多血而少氣故易出現疲乏。另外,秋主燥,燥熱耗氣傷陰,氣虛則出現四肢無力、神疲懶言、陰虛則感口乾、咽乾。處暑至秋分時節,早晚溫差較大,中午氣溫仍然較高,暑濕仍較重,濕易困脾,脾主肌肉,故會出現疲憊無力的現象。

適當進行穴位按摩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百會穴位於兩耳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緩用力,有酸脹感為宜。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手指合攏,指尖輕輕按摩,局部微微感覺酸脹即可。

風池穴位於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位置。頭後仰,拇指環形轉動按摩穴位1分鐘,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复5次。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艾灸3穴為膝關節止疼



降雨頻繁的季節,很多老年朋友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症狀,經常用艾條灸腿上的3個穴位,有很好的止疼作用。

中醫認為,多雨天氣多濕邪,雖不會直接對人造成損傷,但卻不利於身體原有病症的痊癒,尤其是容易侵襲大關節,導致很多患有關節病的老人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另外,雨天氣溫下降,關節對溫度變化敏感,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出現關節疼痛的人群明顯增多。艾灸祛風、散寒、除濕,可謂是風濕的天敵,同時具有補腎、健脾的扶正作用,艾灸膝眼穴、陰陵泉、陽陵泉3個穴位,能夠起到溫通經絡、融化堵塞、運化寒濕的功效,從而有效緩解疼痛。

循序艾灸膝眼穴(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內側的稱內膝眼,外側的稱外膝眼)、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艾條點燃後,對準穴位,距皮膚3厘米左右,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注意飯後1小時內不要艾灸,如果吃得少,沒有飽腹感,可以30分鐘後灸,過飢、過飽、醉酒同樣禁灸。平時應做好日常保養,及時增添衣物,以防關節受涼。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