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3個好習慣,幫你延緩衰老,年輕十歲不是問題


睡覺是美容的黃金時期,而堅持睡前養成三個小習慣,可以幫你延緩衰老,讓年歲帶來的皮膚問題再也不成困擾。



1睡前動一動,健美身材秀出來

睡覺之前,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小運動,放鬆一下你的身體,對身心健康也是有好處的哦!

首先躺在床上,把腿抬起,進行由上往下地按摩。腿持續抬著不要放下,或者L字形地貼牆躺著,這個動作可以幫助瘦除小腿贅肉。

然後平躺,兩腿分別懸在半空90度的位置,45度的位置,以及30度的位置,每個角度大約停留30秒到1分鐘,或者你可以堅持的極限。這個動作可以塑造大腿的肌肉。

你還可以趴在床上,兩腿縮在胸前,胸部貼著大腿根,雙手伸直夾在耳朵旁邊,手肘以上到手掌貼在床上。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排除宿便。




2五指成梳,留住秀發

我們知道,頭部集中了人身上好幾個重要的大穴,通過梳理過程中的刺激,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首先用梳子把頭髮梳通,從前額開始,由上往下梳,力道適中。

再用手指,輕輕按摩頭皮,用手指分別從耳根、頸部髮根及前額髮根部位向頭頂梳攏,再集中搓揉頭頂。如此反复30次以上,感到頭皮麻麻的為止。

這樣的動作可以幫助疏通大腦的血液,使腦部得到充足的氧份。從而達到提高記憶力、保護髮根、鞏固毛囊、消除大腦疲勞等功效。



3熱水泡腳,行氣助血

腳是離人體心臟最遠的部分,不容易得到氧份與血液。

但是,足部又是人體穴位的又一集中區域,如果供血不足,會影響到肝臟、腎臟等多個部分的正常運作。所以,睡前用溫熱的水泡一泡腳,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都有好處。

另外,可以在泡腳的水中加入中草藥,因為腳上筋脈穴道較多,可以較好吸收水中的藥物成分。如果你想通過泡腳達到減緩腰腿冷痛,可以放入當歸、川芎;若是要減緩頭暈目眩,則可放入菊花、夏枯草;如果是要祛燥去腳氣,那就放入艾草等。

文章來源:51養生網

為啥女人先胖腿,男人先胖肚?知道真相再也坐不住!


為什麼當體重增加時,男人總是先傾向於有個大肚腩,女性則是大腿愈發粗壯呢?

相信肯定不止小編一個人想知道答案!

這個答案與身體如何儲存脂肪有關。就像是汽車的後備箱一樣。

當男性增加脂肪時,人體系統默認的存儲位置就是腹部,女性的存儲位置就是大腿和臀部。



想減肚,男士這樣做!


1、走路敲帶脈

走路時敲帶脈,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帶脈的位置不需要費神去找,它環繞在腰間,就像是我們的腰帶。如果你的肚子軟軟的,而且還有“救生圈”,走路時不妨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半小時,保准幫你把腰圍降下來。



2、後背墊個枕頭

平躺時在後背下墊個枕頭,可以幫助消化,還能幫助減肚腩。

首先平躺在地板或床上,選擇一個柔軟的枕頭墊在後背下,這時會感覺到整個腹肌繃得非常緊,後背也會得到舒展,然後把雙手掌心相對伸過頭頂,同時屈膝讓雙腳的腳心相對,每天練習15~30分鐘。

頸椎不好或者是有高血壓的人要慎做。

3、挺身坐,腹式呼吸

坐在辦公室裡,總對著電腦彎著腰,腹肌很放鬆,腹部不知不覺就鬆弛下來了。最有效的,就是挺直了腰身來辦公。可挺直腰身坐10分鐘,然後休息一分鐘這樣循環練習。

還可以快呼快吸來帶動腹部肌肉的運動;也可以雙手撐坐在椅子上,呼氣的時候將兩腿彎曲慢慢地往上抬,吸氣的時候將腿放下,腳尖著地。一吸一呼之間,腹肌也跟著做運動。

女士練腿這樣做!

1、塑造大腿曲線

左腳站立,右腿膝屈置於臀後。右手握於右腳踝,保持身體平衡。收緊腹部,背部挺直。

右手將腳踝盡量靠近臀部,拉長大腿前側肌群,優化腿部線條。也可採取側臥位的方法。


2、讓小腿變細長

弓步站立,雙手扶牆,腳尖朝前,全腳掌著地,後腿伸直,前腿膝屈曲。

重心前移,增加小腿後面肌群拉伸,讓跟腱充分拉長,消除坨狀小腿。



3、減少腿後脂肪

坐在墊子上,左腿伸直。右腿膝屈曲,右腳平放在左大腿內側。

保持背部挺直,上身盡量向前傾,充分拉長腿後肌群,讓其趨於平滑。也可採取簡單的站立位進行。


4、為腿提供營養

右腿弓步向前,左腿跪在墊子上,雙手叉腰,背部挺直,收緊腹部。

重心前移,充分伸展髖前部,打開下肢動脈流動空間,提高營養供給。




5、為臀部提供基石

平躺在墊子上,右腳放在左膝後面,左腿髖屈膝屈,雙手抱於左大腿。

將左膝盡量拉向胸前,讓臀部肌群充分伸展,促進臀部感知。也可進行仰臥側向的方法。

文章來源:瑜伽健身瘦身

按摩四個穴位可緩解原發性痛經,快來看看吧!


1.太衝穴

位置在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衝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衝穴。




2.三陰交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4.子宮穴

它位於下腹部,臍下4寸處左右,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一點。按摩時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有酸脹感為度。

文章來源:種李得李

感冒後耳朵覺得堵得慌是風邪,中醫教您按摩2個穴位



感冒之後耳朵裡面覺得堵得慌,好像是說話時用手摀著耳朵的感覺。我們稱此症為風邪上擾,因為在中醫的理論中,外來的致病因素稱為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邪致病的特點是易襲陽位,而身體上的陽位就是身體的上部、肌表和腰背。

這個特點是和自然界的風相對應來講的,我們都知道地勢高的地方風比較大。知道了特點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人傷風感冒時會頭痛、耳鳴、眼疼、鼻塞,還覺得肌肉發緊,後背發緊發僵了。



這個時候絕不要吃什麼抗生素、打點滴,主要是得祛風。

那麼怎麼辦呢?中醫教您不吃藥的辦法,那就是按揉風池穴和耳門穴。

風池穴能夠祛風,耳門這個名字就很形象,第一可以了解它的位置,即耳朵眼外面,第二可以知道它的位置,即打開耳朵外面堵住的門,把所有的耳朵常見的病邪趕出去。

按揉時不要刻意講究時間,只要又不舒服的感覺就用大拇指兩邊同時按揉。

耳門穴在耳朵眼的前方,不張嘴時能夠摸到一個骨頭,骨頭下方的凹陷就是。

具體方法:每次先按揉兩側風池穴3分鐘,一定要產生較強的酸脹感,然後再雙手同時按揉兩側耳門,要多揉幾次。

文章來源:健康科普小郎中

女性月經期情緒不好,中醫教您按揉2個穴位


每次月經來的前幾天,許多女性朋友會變得情緒不穩、焦慮緊張、胸部脹痛、頭痛、睡不好、注意力也沒法集中。可是月經來潮,這些症狀就消失了。這就是經前綜合徵,也是女士專屬的情緒指標。

眾所周知,許多女性在月經週期中存在情緒波動的問題,尤其是月經前和月經期,情緒十分低落,抑鬱或脾氣暴躁。主要表現為煩躁、焦慮、易怒、疲勞、頭痛、水腫、乳房脹痛等,其實這是心血不足惹的禍。

有些女性本身心血不足,月經時大量氣血被派到衝任,心血更虛了,心主管神誌,心自身都衰弱了,怎麼能好好管制神誌呢?所以會造成情緒上的波動。


可見,要想避免經期的情緒波動,就要補充氣血,安神定志。其中最好的、最有效的、最便捷的就是按揉心俞穴和神門穴。



心俞穴:位於人體部位,在第五胸椎旁約1.5寸的位置,大約兩指的高度,此部位是心功能的反射點,心血不足時心俞按起來又酸又疼,平時按揉這個部位就能補心。

神門穴:在手腕的橫線上,彎曲小拇指,牽動手腕上的肌腱,肌腱靠裡就是神門穴的位置。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可以補充心臟的原動力。每天按揉這個穴位就能補心氣,養心血,氣血足了,神誌自然就清醒了。

按摩方法:建議每天早晚按揉兩側神門穴2-3分鐘,然後再按揉兩側心俞穴2-3分鐘,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就能讓你在經期有個好心情好情緒,輕鬆愉快度過經期。

文章來源:健康科普小郎中

睡不著,這倆穴位你一定沒用好!這是中醫學裡的珍寶


今天為你說的就是關於失眠。

失眠是個老話題。以往,我們沒少和您聊過。今天我們跟您說的,乃是利用兩個穴位來調理失眠的妙法。

這就是利用我們的申脈穴和照海穴。申脈穴,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這兩個穴位一里一外,位置相鄰,十分好找。

這兩個穴位為什麼能調治失眠呢?話要從中醫典籍《靈樞》裡面的論述說起。


看官如果能翻開《靈樞·寒熱病》,會發現這樣一句話:“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這是中醫學裡面比較早的,關於睡眠機制的介紹。很顯然,聰明的中國古人將陰陽氣機的盛衰轉換,看作控制睡眠的關鍵。

說到這裡,我們不能提到人體兩條特別的經脈。它們對於調節陰陽和睡眠,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這就是陰蹺脈和陽蹺脈。這兩條經脈,分別是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的支脈,都達於眼角,上會於目。這兩條經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司雙目之開闔。陽衛之氣,行於陽蹺脈,人就醒來。陽衛之氣,行於陰蹺脈,人就會睡著。陽衛之氣在兩條經脈裡面運行自如,陰陽平衡,我們的睡眠就會正常。否則,就容易失眠或者嗜睡。

因此,調節陰蹺脈和陽蹺脈,是調節陰陽氣機、促進睡眠的好辦法。

怎麼調節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申脈穴和照海穴。申脈穴,別名陽蹺,能調節陽蹺脈氣血。照海穴,通陰蹺脈,可以調節陰蹺脈氣血。這兩個穴位,乃是兩條經脈的啟始穴。因此,通過它們,可以很好地調節陰陽氣機。

具體怎麼操作呢?按照中醫裡面的經典手法,對於失眠,需要瀉申脈補照海。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些過於專業。那怎麼辦?我們就用簡單的辦法來刺激,即指尖按壓。每天每個穴位刺激200下,一側腳踝為一組,睡前進行,堅持下去必見奇效。

文章來源:生活熱點百態

快速的按摩眼睛穴位!



上圖是中醫經絡圖,佈滿可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各種不適症狀的穴道位置,僅供參考。



1.睛明穴:位於眼頭凹陷處,用手指請按時,鼻子會有刺激感。可淡化眉眼間的皺紋。


2.太陽穴:在眉尾和眼尾中間、稍微往後方的凹陷位置,按壓後可消除疲勞、解除視力模​​糊狀況。

3.巨髎穴:可預防眼周、額頭上的皺紋。



4.瞳子髎穴:位於眼尾外側、距離一拇指寬的位置,按壓後具有緩解頭痛的效果。

5.陽白穴:眉毛中央往上距離一拇指寬的位置,按壓後可緩解頭痛。

6.四白穴:位於黑眼珠正下方、從投顧邊緣稍微往下倒凹陷的地方,按壓後可減輕眼睛疲勞。

按壓穴位後,避免馬上做運動。

避免過度用力,以感覺舒服的力道按壓。

避免於飯後血壓上升的狀態下進行。

文章來源:要瀟灑

咳嗽的時候掐這裡,會感覺輕鬆不少!別說我沒告訴你


今天為你說的還是咳嗽。

咳嗽發作,我們當然想止咳。今天要跟你說的這個止咳辦法,小巧實用,討人喜歡。這就是利用我們的尺澤穴

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操作時,用拇指按壓對側胳膊肘上的尺澤穴,力道適中,柔和有力,雙側輪流刺激。不多時,你會發現,症狀會有些許減輕,胸部會輕鬆不少。如果看官在平時就加以操作,會大大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發作的頻率。

看官,這個辦法,可不是我們自己編撰的。它是中醫針灸醫學裡面的經驗之談。當然,按照正規的操作手法,就是針刺0.5寸到1寸。但是作為我們普通人,針刺是有風險的。所以,我們就用指尖來按壓(用圓珠筆尖按壓更好)。這樣雖然效果差一些,但是安全,適合長期自己操作。


尺澤穴為什麼有這樣的功效呢?君不聞在中醫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合主逆氣而洩”(語出《難經》)。尺澤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乃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人體每一臟都有它的逆氣之病。肺的逆氣之病,表現出來,就是咳嗽。所以作為肺經的合穴,這尺澤穴是可以幫助我們降逆止咳的。

另外,還有一句話,叫做“實則瀉其子”。尺澤穴還是肺經的子穴。當肺有實邪而發生欬逆症狀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洩子穴的辦法來緩解。這也是尺澤穴治咳嗽的理論基礎。

當然,還有一層原因,十分精巧,這裡也說與看官。這尺澤穴的穴義,乃是肺經經水會聚之處。肺經有熱,肺熱咳嗽,我們通過刺激尺澤穴,可以調肺經之水以緩之,起到清熱之效。所以說,這尺澤穴治療咳嗽,是定論無疑了。

根據上面所做的分析,看官應該知道了,這尺澤穴,對於實證、熱證、急症咳嗽,療效最佳。對於一般的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也有一定效果。所謂實證、熱證之咳,主要表現及時咳嗽劇烈、吐黃痰或白痰,量很大,或者痰少而黏,抑或乾咳,患者發病多為外感寒邪,或者寒邪入裡化熱,或素有肺陰虧虛,感寒而從陽化熱者。當然,這麼說,有些太專業了。總之,大家記住,只要是咳嗽,按壓這尺澤穴,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文章來源:生活熱點百態

老中醫:這兩個穴位找到了、用好了,你就不用擔心氣血虧了!



中醫中常將“氣血”相比並論,因為兩者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血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佈於肺、根於腎,和五臟的聯繫都非常密切。血在人體中有規律地循行,才能充分發揮滋養臟腑的作用。

血是從哪兒來的呢?是由營氣和津液組成的。它們都來自脾胃化生的水穀精微,所以中醫才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靈樞·決氣》中就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如果脾胃出了問題,不能運化水穀,氣血沒了源頭,就會出現血虛的問題。



俗話說“男養精,女養血”,可見血對女性而言更為重要。血足才能面色紅潤、肌肉豐滿、毛髮潤澤有光華,這是女性美好容顏的基礎。而且,血關於女性生殖功能。無論是每月的月事,還是孕育生命,都需要充足的氣血作為根基,就像播種種子需要肥厚的土壤一樣。所以血虛的女性經常會出現月經量少、經期延長或紊亂,甚至閉經、不孕。

如何補血養血呢?除了注重日常的飲食營養,保證化生氣血的食物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來補血。血海、三陰交都是很好的補血養血的穴位。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血海屬足太陰脾經,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的地方,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功能。

《針方六集》中說:“一方以患人手按膝蓋骨上,大指向內。餘四指向外,大指盡處是穴。”這介紹了取血海的一個簡便方法,即以對側的手掌按住膝蓋,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內側,拇指指尖所指就是血海。每天上午9~11點是足太陰脾經經氣最旺盛的時間段,此時按摩血海效果最好,可用手掌輕拍10秒,連續3~5次,或用指尖按揉3分鐘左右,穴位處有酸麻感就可以了。

三陰交是婦科常用穴,屬足太陰脾經,是肝、脾、腎交彙的穴位,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取穴時,將拇指以外的四指併攏,小指放在內踝高點,示指的上緣就是三陰交。指壓、按摩、搓擦三陰交都可以,用力不宜過大,時間以3~5分鐘為宜。如果選擇搓擦,最好連著太谿一起搓,這樣同時調補了先天和後天的氣血,既補氣又養陰。

堅持按摩這兩個穴位,就能起到養血補血的作用。我覺得穴位按摩比食療更好,不僅容易操作,也沒有那麼多注意事項和禁忌,適合每一個人學習。

專家介紹:石學敏,1936年生人,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針灸學會高級顧問、BTV《養生堂》、CCTV《中華醫藥》重要嘉賓,本文出自石老最新著作《大國醫——經穴養生就是特效藥》,一書說透穴位養生的奧秘。

文章來源: 壹號專家健康說

專門去脂肪的幾個穴位,艾灸後效果驚人!





正常成人身高與體重的關係為:

女性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男性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如果脂肪增多,體重增加,超過標準體重20%時,就被稱為肥胖症。

— —

肥胖的發生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年齡、飲食、運動、體質。但這四因之中,飲食在其他三種因素中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故本書將肥胖分為飲食不節型和痰濕阻滯型。

飲食不節型肥胖

飲食不節型肥胖的發生,一是由於40歲以後,人體的各位機能衰退,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又過食肥甘,化痰濕壅結體內,形成肥胖;二是由於過食肥甘,水穀精微在人體內堆積成膏脂,形成肥胖,屬熱證、實證。

症狀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體形呈全身性肥胖,按之結實,食慾亢進,面色紅潤,或有畏熱多汗,小便黃,大便秘結,或身體無其他不適症狀。舌紅,苔黃厚或膩。若會號脈,則能感覺到沉滑有力的脈象。




艾灸選穴:

豐隆穴:小腿前外側,外踝尖向上數8寸,距脛骨前緣2寸處。豐隆穴可化痰消脂,是減肥的良方之一。

曲池穴:屈肘,肘的橫紋外側端(拇指一側),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曲池穴位於手肘處,可促進從頭流向肩部的血液循環,同時與大腸有直接關聯,減肥效果良好。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即足大趾後方與其相連的最長一段骨頭)基底前下方。在腳內側的公孫穴有健脾的功效,是減肥良穴之一。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從踝關節後方,沿骨的邊緣向上推行至盡頭處即是穴位)。陰陵泉穴既能治脾虛,又可減肥,是調理脾虛肥胖常用穴位。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皮膚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之間休息10天。

灸上述穴位,能燥濕健脾,降除鬱熱,對飲食不節、脾胃積熱型肥胖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根據體重變化調整療程數,需長期堅持施灸。

痰濕阻滯型肥胖

痰濕內阻型肥胖是由於缺乏運動,脾胃呆滯,以致運化失衡;或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精微不布,水濕不化,痰濕內生,形成肥胖,屬於虛證。

其症狀為:體胖以面頰部為甚,脾胃氣虛,氣血化源不足,肌肉筋脈失養,故肌肉鬆弛,神疲乏力;脾司味覺,脾虛,則食慾不振;痰濕阻滯中焦,或有噁心嘔吐;痰濕阻滯上焦,或有胸脅、腹部脹悶不適;或有陽氣虛衰,腎陽不能化水濕為氣,水濕氾濫,或見全身水腫;水濕停聚,則小便量少;或身體無異常表現。舌淡,苔白膩。若會號脈,則能感覺到細滑的脈象。


艾灸選穴: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處。灸脾俞穴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運化掉體內壅滯的痰濕。

腎俞穴: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處。灸腎俞穴能補腎補氣,腎氣有根則元氣得固。

關元穴: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灸關元穴能補元氣,元氣充足,則脾胃運化能量充足。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膝蓋骨下緣)3寸,距脛骨前緣約一橫指處。灸足三里穴能促進氣血運行、健脾補胃、強壯益身。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黃豆大艾炷,每穴5~7壯,待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灸至局部皮膚紅暈溫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之間休息5~7天,可根據體重變化調整療程數,需長期堅持

文章來源:艾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