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強穴:解痙止痛,調暢通淋



長強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備急千金要方》作長疆。別名氣之陰郄、橛骨、氣郄、為之、骨骶。屬督脈。長強是督脈的絡穴,少陰所結;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之會。長為短之對,強為弱之對,脊柱長而強韌,此穴在其下,故名長強。

【腧穴釋義】

長強。長,長久也。強,強盛也。該名意指胞宮中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為督脈之穴,其氣血物質來自胞宮,溫壓較高,向外輸出時既強勁又飽滿且源源不斷也,故名。

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稱龍骨,特點是強度大,此指穴內氣血為強勁之狀。骨,水也,此指穴內氣血為水濕之氣。橛骨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強勁飽滿之狀。理同長強名解。

窮骨。窮,盡也。骨,水也。窮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輸氣血全部是天部之氣,無地部經水。本穴物質來自胞宮,其性高溫高壓,外出體表後全部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地部經水如窮盡之狀,故名窮骨。

氣之陰郄。氣之陰,氣化之氣的水濕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輸的氣血物質為由孔隙中輸出的細小水液。本穴位於尾骨端下,督脈的外輸氣血在體內為液態之水,出體表後才化為天部之氣,督脈的外輸之液細小,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名氣之陰郄。

龜尾。龜尾,烏龜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於其它動物的尾巴既細又長,此指穴內氣血為強盛之狀。理同長強名解。

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綠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內氣血的生髮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脈的外輸氣血具有肝木的生髮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

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質為水濕之氣,位處骶骨之端。尾骶名意與骨骶同。

督脈別絡。督脈,本穴位處督脈也。別,離別也。絡,聯絡也。督脈別絡之意指本穴外輸的陽熱之氣循絡脈傳向督脈其它各穴。

【取穴位置】

長強穴位於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穴位解剖】

在肛尾膈中;有肛門動、靜脈分支,棘間靜脈叢之延續部;布有尾神經及肛門神經。

長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肛尾韌帶。淺層主要布有尾神經的後支。深層有陰部神經的分支,肛神經,陰部內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肛動、靜脈。

【功能主治】

功能:向人體體表輸送陽熱之氣、解痙止痛,調暢通淋,有通任督,調腸腑作用。

主治:治療泄瀉,痢疾,便秘,便血,痔瘡,癲狂,脊強反折,癃淋,陰部濕癢,腰脊、尾骶部疼痛。

【穴位配伍】

長強穴配二白穴、陰陵泉穴、上巨虛穴、三陰交穴治痔瘡(濕熱下注型) ;

長強穴配精官穴、二白穴、百會穴(灸) 治脫肛、痔瘡;

長強穴配承山穴灸治痔疾,有清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痔疾,便結;

長強穴配百會穴、氣海治脫肛;

長強穴配百會穴,有通調督脈,益氣昇陽的作用,主治脫肛,頭昏;

長強穴配腰奇穴治癲癇;

長強穴配小腸俞穴,有行氣通腑,分清泌濁的作用,主治大小便難,淋症;

長強穴配身柱穴,有行氣通督的作用,主治脊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腸,以防感染。不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痔瘡、癲癇、癔病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九竅決生死,開通九竅,可以修心養性,強身健體


人體有九竅: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五臟六腑總竅於咽喉。大家要注意一點,比如:心開竅於舌,舌不是心竅,心竅的位置在舌尖。再比如:肺竅的位置在鼻翼兩側,諸如此類,大家要舉一反三。

總竅在咽喉部位。道家很重視,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全靠它,這一竅開了,解脫生死。南懷瑾大師、米晶子大師、虛雲大師等等,凡是死去的人都沒有打開這一竅,比如釋迦牟尼。

竅開氣通,比如心竅開了,心氣就通了。在舌尖上就會開一朵金蓮。人稱口吐蓮花,或者稱地湧金蓮。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會以一一呈現,只可惜能夠體會的人少之又少。

開九竅的方法:

第一竅,“頂竅”百會。

先用中指點在“百會”,再伸掌,掌心對“百會”,同時想“百會”(意念百會)輕拍“百會”,舌頂上鄂發出“嗒!”聲。頂竅即開。(關閉百會的方法:中指對“百會”,意念會陰,輕拍百會,嘴唇閉合,發出“叭!”聲,百會即關閉。)

第二竅,“意竅”天目。

“意竅”天目,即常說的印堂位置,位於額部眉頭之間。用中指彈天目開意竅。深吸一口氣,憋住氣再彈擊,彈完吐氣,意竅即開。

第三竅,“神竅”玉枕竅。

玉枕竅在腦後,位於腦後枕骨粗隆上的凹陷處(從百會穴向後下方摸,第一個凹陷處即是),正對天目,意竅與神竅連心中間即為總竅“泥丸宮”。(玉枕竅非膀胱經的“玉枕穴”)。中指貼於玉枕竅上方,食指壓在中指指背,嘴張開,食指指肚彈擊玉枕竅,口發“啊!”聲,神竅即開。

第四竅,絳宮膻中。

膻中即中丹田,位於胸部正中線兩乳頭中間。中指輕輕點在膻中,向上(頭部方向)輕輕一推,“膻中竅”即開。

第五竅,胛脊(夾脊竅)。

胛脊(夾脊竅)為背部兩胳膊的連接處,即兩肩胛骨中間的空竅,與膻中相對(不是經外奇穴“華佗夾脊”)。開竅方法:用一手無名指點壓在另一手掌心勞宮穴,做彎曲伸展背部動作,心想“胛脊”竅,吸足氣喊“嗨!”,夾脊竅即開。

第六竅,命門。

小指(腎)點按在肚臍神闕穴,做腹式深呼吸,氣入丹田。吸足氣後在用口吹出,命門處會有沉沉的感覺,此竅即開。

第七竅,氣海竅(下丹田)。

氣海竅(下丹田)臍中下2寸,下丹田是人體元氣貯藏之所。(氣海竅不是任脈“氣海穴”)。

第八竅,尾閭竅。

尾閭竅在命門下2寸,骶椎上,正對下丹田“氣海”。不是督脈“長強穴”(下尾閭)。氣海竅和尾閭竅開竅方法:大拇指指腹按壓“氣海竅”,逆腹式呼吸(向先天過度),吸氣腹向內收,呼氣腹向外鼓,心想(意念) “氣海竅”和“尾閭竅”,呼氣時手猛地一鬆,二竅即開。

第九竅,會陰竅。

“會陰竅”,注意不是二陰中間的任脈“會陰穴”。會陰穴在兩陰之間,而“會陰竅”是在肛門前口(會陰穴與肛門之間),所以也叫“陰竅”。中指按百會,食指緊貼按在百會穴後側。吸氣時腳後跟抬起,提肛;呼氣時,腳後跟向下一蹲,會陰竅即開。

“百脈朝會”閉百會即可收功。(關閉百會的方法:中指對“百會”,意念會陰,輕拍百會,嘴唇閉合,發出“叭!”聲,百會即關閉。)修身練功、先開九竅。九竅打開,不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華,而且能排放身體的其他污垢濁氣。關鍵,“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九竅”打開後配合手療、點穴、推拿及其他自然療法,有病調理,無病保養,修心養性,強身健體。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厲兌、至陰、竅陰、湧泉、隱白、內庭,腳上十大穴位按摩保健法


腳,位於我們身體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人的身體出現狀況腳是最先感覺的到的,腳的健康關乎著整個身體的健康,腳上穴位有很多,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下面重點給大家介紹腳上十大穴位的按摩保健法。

一、 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徵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症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二、 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三、太谿穴:補養腎臟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谿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谿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揉按太谿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谿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

四、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複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六、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洩、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七、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較好。

八、竅陰穴:治療偏頭痛

足少陽膽經,此穴在四腳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距趾甲根腳一分處。主治往來寒熱、口苦、肋痛、偏頭痛、瘰癧(老鼠倉)、瘧疾,股、膝、小腿外側、四腳趾等處疼痛、運動性障礙等。

九、厲兌穴:通調腸胃

專家說,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後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隻腳上的厲兌穴。

十、至陰穴:清熱散風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濕熱過盛易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點到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然後再換另一隻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常按六大穴位,遠離肝脾不合!


【常按六大穴位,遠離肝脾不合】口咽乾燥,上火,多汗,沒食慾及胃部不適,這些都是肝脾不合造成的。簡單的六大穴位按摩法,便能達到促進內臟血液循環,降低腹內壓等作用,改善脂肪代謝,增強消化功能。注意力度不可太重,以免造成皮下淤青。​​​


文章來源:中藥與健康

膏肓穴,用它養生,養壽延年!


說一個人無可救藥時,常常用到“病入膏肓”這個詞。古人認為心下面有一小塊脂肪做膏,心臟與橫膈膜之間的部位叫做肓。膏和肓之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形容病情嚴重,無法醫治。

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膏肓其實是人體上很重要的穴位。

膏肓穴

膏肓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後背肩胛骨旁,位於人體的第四、第五胸椎之間,旁開三寸(約四橫指)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病人坐位,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將肩胛骨打開,從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開三寸處。

醫家如何看膏肓穴

穴位釋義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臟與膈膜之間也。膏脂為提供心火燃燒之柴薪,在火熱作用下所處為液態,今心室燃燒後氣化蒸發的部分在胸腔內壓的作用下隨濕熱之氣外滲體表膀胱經,故名膏肓。

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欬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臨床應用

膏肓穴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人全身出現的各種病症都與膏肓穴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個穴位比較隱蔽,針不方便扎進去,手也難以按到,想要活動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艾灸和自我鍛煉。

艾灸膏肓穴——孫思邈的養生法

孫思邈是中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也是養生的實踐家,百餘歲時猶視聽不衰,神采奕奕,可謂古之聰明博達長壽者也。據說,孫思邈養生方法之一就是艾灸膏肓穴。

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時,可以灸膏肓。膏肓穴是厥陰病的最底層(厥陰病為六經病之一,可想像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層)。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層的瘀血、寒濕、痰濕等不干淨的東西灸出來。經常艾灸此穴能起到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

艾灸方法

懸灸法: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兩三厘米進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適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2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隔物灸儀法:使用灸大夫隔物灸儀,按照說明書調控艾灸時間和溫度,時間以30-50分鐘為宜,溫度在38-50℃為宜。

艾灸體驗

艾灸膏肓穴會讓人比較有動力堅持,一般艾條懸灸10多分鐘肚子就會咕咕響,艾灸儀施灸有的時候30 分鐘就會咕咕響,此時就是寒濕痰瘀的垃圾被打下來,

第二天會在排便上體現出來:有瘀血的拉瘀血,有痰的拉痰。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關注微信公眾號:艾灸經絡穴位圖解,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如果灸一個星期,一點動靜都沒用,說明身體很乾淨。

注意事項

灸後如果出現眼乾、咽痛等症狀,可飲用少量淡鹽水引火下行。

來膏肓穴的運動體操

1雙肩旋轉法

可以把膏肓活動開,充分鬆開肩背部,長期練習,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而反复的前後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運動方法】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風市穴”,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然後,仍舊以肩為軸,兩肩往後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

2扇子開合法

可打開和擠壓膏肓,做完幾次後,人會感覺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運動方法】: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至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

注意事項

操作者在向後伸展又臂時要深吸氣,在收回雙臂時要呼氣,雙臂應在水平面上緩慢地運動。動作要到位,以背部出現酸脹、發熱、出汗的感覺為宜。

3反拳捶脊法

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運動方法】:把手放在人體背部,反拳沿著脊柱敲打。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又叫振髓法。久坐後可依此法經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緩解肩背痛,疏通血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曲池、合谷、殷門、崑崙、環跳、陽陵泉穴,再笨也要記住這十穴位


傳統中醫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幾千年以來為人類所利用,不花錢,能治病,人人可以動手,無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可以增強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殷門崑崙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

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風池穴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會穴。

方法:1、先將右手拇指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鬆25下;2、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3、雙手兩拇指分按兩風池,餘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成直角時在紋外端凹陷處,掌心向內取穴。)

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對面),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2、換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內關穴

取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手少陰心包經絡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與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鬆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後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骨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後溪50下。2、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

六、環跳穴

取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經驗取穴:側臥屈股,術者以拇指掌指關節橫紋壓在大轉子凸點上,指頭指向脊椎,拇指尖之處是穴。

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會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穿著內衣正坐,雙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餘四指併攏扶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2、雙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虛火、定神誌、強壯保健的要穴。

八、殷門穴

取穴: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連線上(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2、兩手掌分別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九、陽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膝下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足少陽膽經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八會穴中的筋會穴。

方法:1、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2、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十、崑崙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住右足崑崙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崑崙穴50下。2、兩拇指分按兩足崑崙穴同時揉捻50下。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背則五臟之附也,欲常暖,三招暖背方法,可常練


《養生四要·慎動》說:“背則五臟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則肺臟不傷。”《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息論》亦說:“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寒咳嗽。”保持背部溫暖,即可預防感冒,又可固腎強腰。

《老老恆言》說:“肺腧穴在背,《內經》曰’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不可失寒暖之節。今俗有所謂背搭,護其背也。”《老老恆言》強調說:“五臟腧穴,皆會於背,夏熱時有命僮僕搧風者,風必及之,則風切入臟,殆患非細,有漢時尤甚。”背為五臟腧穴所會,尤其是天熱出汗時,若被風吹,則風寒之邪已於內侵,引起疾病。



方法一——左右滾

平躺,曲膝,雙膝輪流向左右倒,左右各算一下,每次大概做個200下。頭一天做了,第二天就會感覺腰部很舒服,3天后感覺整個後背都是暖洋洋的。

方法二——抱團滾

抱成團,在地上打滾。不是真的滾,而是脊椎受力,以頭臀為兩頭,像小船似的兩邊搖,很有效的,大家可以試試。另外在地板上做效果才好,在床上,特別是床墊上則沒什麼效果。

方法三——撞牆法

在離牆10~15厘米處站立,全身自然放鬆,用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並隨著節奏自然呼吸。碰撞的順序依次是背的上部、腰、下部、左右肩胛和左右側背,爭取整個背部全部撞到。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保持協調均勻。

撞擊上背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臟疾病的心俞穴,能寬胸理氣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寬中、和胃的膈俞穴等;撞擊腰和下背可以刺激主治肝臟疾病的肝俞穴,主治膽囊疾病的膽俞穴,還有健脾、和胃、化濕的脾俞穴等;撞擊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對治療頭面部疾病、頸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擊背的側部,能夠寬胸理氣,治療肋間疼痛。此外,盡量挺胸撞擊頸肩部的大椎、風門等穴位,可以治療頸椎病以及頸肩綜合徵。

撞擊背部時,還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象,不要擔心,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症狀就會漸漸消失。

我經常用背部撞牆法健身,我先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累了的話,就換一下腳的前後順序,事後效果真的很好。

前幾次撞牆的時候感覺頭髮脹,特別是後腦勺脹得厲害,平時上網時間太長了,脖子還僵硬,背也有些疼,開始只能堅持撞四、五百下。

大概三次以後,這些現象就沒有了。做這個的時候要隨著自己的呼吸一進一退,效果更好。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足竅陰穴:疏肝解鬱,通經活絡


足竅陰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原名竅陰,《聖濟總錄》名足竅陰。屬足少陽膽經。足竅陰是足少陽膽經的井穴,五行屬金。足即足部,竅即孔竅,陰為陽之對,開竅於耳目的腎和肝均屬陰臟,此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諸疾,故名足竅陰。

【腧穴釋義】

足竅陰。足,指穴在足部。竅,空竅之意。陰,指穴內物質為陰性水液。該穴名意指膽經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的空竅之處。本穴為膽經體內與體表經脈的交會點,由於膽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所處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體內,故名。

膽經井。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連通體內,故為膽經井穴。

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其運行為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經水量少,流入體內後則大量氣化又外出體表,氣化之氣表現出肺金之氣的涼濕特徵,故其屬金。

【取穴位置】

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取穴:正坐位或仰臥位,於足第4趾趾甲角根部劃一水平線,再於第4趾趾甲角外側劃一垂直線,兩線之交點即為足竅陰所在。

【穴位解剖】

在趾背側動、靜脈,趾蹠側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趾背側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溝通內外經脈氣血。疏肝解鬱,通經活絡。有疏肝氣、清膽火、熄風熱的作用。

主治:

1.近治作用:足跗腫痛。

2.遠治作用: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咽喉腫痛,頭痛;脅痛。

【穴位配伍】

配太衝穴、太谿穴、內關穴、太陽穴、風池穴、百會穴治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病、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神經性耳聾等;

配陽陵泉穴、期門穴、支溝穴、太衝穴治膽道疾患;

配水溝穴、太衝穴、中衝穴、百會穴、風池穴急救中風昏迷;

配頭維穴、太陽穴,有祛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配翳風穴、聽會穴、外關穴,有清熱瀉火,通經活絡聰耳的作用,主治耳鳴,耳聾;

配少商穴、商陽穴,有清熱利咽的作用,主治喉痺。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臨床運用】

現代又多用足竅陰穴治療肋間神經痛、高血壓、胸膜炎、乳腺炎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腳底有個強壯穴,艾灸它,從腳一直補到頭!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我們腳底有個普通卻又強大的強壯穴,一旦把它打通,它就會從腳底如泉水一般湧出生命動力,從腳一直補到頭,所以我們也稱他為湧泉——

經常艾灸它,好處讓你意想不到:

1、補腎強體!

湧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也就是腎經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頭的意思,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固本扶正、強身健體!

有些人練金雞獨立,想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這叫引血歸源。因為湧泉穴也是人體延壽強體的大穴,引血歸源可以讓腎精充足,耳聰目明,身體強健。

2、備孕暖宮!

腎中之元氣,是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女性各種疾病往往都是跟腎虛有關,其中就包括不孕,。

而湧泉是腎氣的源頭,故而我們在此建議想要備孕的灸友:晚上睡覺之前都用熱水泡腳(艾草煎水更佳),然後通過艾灸或按摩刺激足心處的湧泉穴,可達到補腎養身、保養卵巢之目的,為懷孕打下好基礎。

在過去的工作中,我們曾幫助很多難孕、易流產的女性提供建議,並幫助她們成功受孕產子,其中若是腎氣不足,子宮寒冷的灸友要想備孕,就得以命門、腎俞、關元、子宮、三陰交,湧泉等穴為主,在這其中,湧泉是不可或缺的。

3、引火下行!

湧泉穴是腎經的起點,腎經向上聯繫著腎、膀胱、以及喉嚨和舌,所以他是人體火氣的源頭,具有很好的納火、引火下行的作用,且中醫說“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湧泉雖然在腳上,卻能調理膀胱、咽炎等問題。

曾有一位灸友咽喉上火、反复咽喉疼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咽炎,服用多種抗菌藥和清熱解毒藥均無效,表現為咽部微紅不腫,平時手腳冰涼。我們建議懸灸湧泉及照海,調理7天,症狀消失大半,堅持一個月後痊癒,未見復發。

這位灸友雖然咽喉疼痛,但是她的咽部微紅但不腫,加上平時有畏寒怕冷的症狀,所以屬於腎陽虛所致。她的咽喉疼痛是由於陽虛,陰陽不能相互依附,致使無根之虛火上浮,造成上熱下寒,所以調理虛火慢性咽炎,重在引火歸源。

並且為了達到最好的引火歸源效果,可以先用熱水泡足10分鐘,然後再開始艾灸湧泉。同樣的道理,灸湧泉還可緩解艾灸後上火的症狀,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湧泉。

4、養神安眠!

曾經有一位老人找到我們,說一年來都沒睡過好覺,煩惱不堪,吃過中藥,可每日睡眠時間仍不足4小時,嚴重時甚至徹夜不眠,五心煩熱,大便乾結。而且因為睡眠困難,還導致一系列伴生問題,如血壓升高,煩躁,焦慮。

考慮這位老人失眠是心血耗傷,心腎不交所致,於是建議艾灸神門、內關和湧泉穴,以交通心腎。艾灸這三個穴位一周後,老人睡眠的症狀明顯好轉,堅持一個半月調理後,失眠基本痊癒,睡眠時間能達6小時,精神飽滿。

故我們調理失眠時,湧泉是必不可少的穴位。中醫認為,腎,屬水髒,水在下;心,屬火臟,火在上。正常情況下,心火溫暖腎水,使腎水不寒;同時腎水上濟於心,使心陽不亢。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改變,就會出現心腎不交。

腎水虧了,心火就相對地旺盛起來。火一旦蒸騰起來,水就不能夠遏制它,這時就會出現虛火上炎的情況,表現為心煩失眠,上面這位的失眠就是這種情況引起的。更嚴重的會出現五心煩熱,夜晚加重是典型的腎陰虛的表現。

此時,就需要交通心腎,艾灸湧泉和神門、內關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5、調血壓,解頭疼!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也是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如果經常按摩、艾灸湧泉穴,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的功效,長期堅持按摩湧泉穴可以活血通絡,對於中老年防治高血壓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按摩湧泉穴的降壓機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而按摩湧泉具有雙向調節機制,使血管彈性增大,血管舒張功能加強,血流加速,從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壓,對於低血壓、高血壓都適合。

患心血管疾病時,血壓往往升高,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狀。根據中醫“病在上取治於下”的理論,按摩湧泉穴可引血下行,使頭部輕鬆,對頭痛、眩暈有很好的療效。

也有人說湧泉穴能開竅故不宜調理高血壓,但我們認為是可以的,事實也是這樣證明,也有灸友反饋好轉。灸湧泉除了可以調理頭痛,還可調理腳跟疼痛、腿腳無力。在《扁鵲心書》中有記載:“治腳氣腫痛,或腿沉重少力,灸湧泉穴五十壯。”

6、湧泉的刺激方法!

湧泉穴位於足底,艾灸和按摩的方法最適合疏通它,而且很方便。

(1)艾灸湧泉,簡單、方便、高效!

由於湧泉在人體的最下部,居於腳心的位置,所以在刺激的方式上,所以艾灸最為常用。當然,湧泉也可以進行針刺,但是由於足底的角質層比較厚,針刺的時候非常疼痛,所以更多的時候用於急救昏迷等神誌不清醒的病人。

艾灸湧泉的方法,最常用的是艾條溫和灸。方法是每晚睡前洗腳後,將艾條點燃,距離湧泉穴大約兩指左右寬的距離施灸,讓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紅潤為止,每次灸治20分鐘,每日1次,一個禮拜內休息1-2天。

(2)搓擦湧泉,蘇東坡推崇的要術!

按摩足底的方法主要有擦法和搓法。擦湧泉的方法是以溫水洗腳後,以左右拇指的指腹分別摩擦兩足之湧泉穴各100次,隨後再各掐揉該穴半分鐘;搓腳心的方法是將雙手搓熱,用大魚際或者小魚際摩擦左右湧泉穴各100次。

在蘇東坡所著的《養生記》裡,他把搓湧泉穴視為養生之要術!

現在天氣涼了,人人都需要多搓湧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最全《健身指南》丨適合你的14種運動方式!


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是消耗卡路里的最佳途徑之一,而卡路里的適量消耗,又是減除多餘脂肪、保持良好體型、促進身體健康的關鍵。實際上,除了跑步、打籃球、游泳等常見的體育項目,諸如散步、騎自行車、跑樓梯、跳繩等運動也是卡路里的“天敵”。

今天,小編為你準備了一份卡路里“天敵”排行榜,把各類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換算成了各種熟悉的食物。對照圖片計算一下,你每天的運動量能夠燃燒多少“吃下去的卡路里”?哪種運動最適合你呢?


在這些被稱為卡路里“天敵”的運動中,有比較簡單易學的,也有相對專業和激烈的。體育鍛煉者們亦需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項目,以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去年,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就為不同目標的體育鍛煉者推薦了適合的體育活動方式。

如果你還沒有體育鍛煉和健身的計劃,那就趕快行動起來,選一樣適合自己的運動,燃燒你的卡路里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