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拉伸動作讓上班族告別酸痛,精神一整天!



腰酸背痛?渾身無力?沒有精神?

這是上班族們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後的普遍反應。

怎麼辦?

6個拉伸動作助你一臂之力!

6個動作,每個拉伸30秒,

根據自身情況,重複若干組,

動作1

動作2

動作3

動作4

動作5

動作6

拉伸可增加身體柔軟度,

減少關節、肌肉、背部受傷的可能性,

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

每天堅持20分鐘,

上班族們再也不會無精打采影響工作啦!

文章來源:健身視頻教程

排濁、祛濕、補氣,祛百病益健康的三步調理法


第一步:排出體內濁氣和毒素

1、敲膽經,撥動陽陵泉。

每天敲打大腿兩側的膽經,從環跳穴敲到膝蓋上部。每次敲到皮膚溫熱為度,不可力大,也不可無力。最好用手指關節擊打。敲完後再撥動陽陵泉,如果有電麻感到腳指,說明膽經較通暢;如果沒感覺或只痛不麻,說明膽經有堵塞,要繼續敲打直到通暢。此法可排出體內的毒素,疏肝解鬱。肝臟解毒需要通過膽經才能排出體外。如果膽經堵塞,肝毒出不去,引發不良後果如:膽結石、膽囊炎等,還會引發脂肪肝等肝髒病變。

2、按揉太衝到行間。

此法疏肝解鬱、為心臟供血的最好辦法。從太衝按到行間穴。用厚刮痧板按揉最合適,因為這條線比較窄,手指不好進入。氣色差,皮膚毫無光澤,臉上像蒙一層灰,這是肝膽鬱結、心臟供血不足的表現藥、化妝品都不能解決,只有疏肝解鬱,補足氣血才行。

3、推腹、敲帶脈、跪膝、金雞獨立。

推腹排除三濁,治療很多慢性病,包括婦科問題,還有減肥功效;跪膝可引血下行,增強肝腎功能;金雞獨立是專治足寒症的重要功法,還可降血壓、緩解小腿浮腫、膀胱炎、陰道炎等多種婦科問題。


第二步:培補氣血、排寒。濁氣和毒素基本排出後,就要培補氣血。氣血足,按摩經絡才會事半功倍。

1、吃山藥薏米粥、茨實。這是最好的健脾補氣血的食療法,不可小視。山藥不溫不火,適合各種體質。薏米祛濕,尤其慢性陰道炎、膀胱炎、小腿浮腫的人群最適合。身體過於虛寒者,薏米換茨實。

2、早睡早起: 11點—3點肝排毒,需要大量氣血,此時看電視、上網會加重肝臟負擔,致使排毒不暢,造成毒素淤積。不僅堵塞經絡,還會造成肝血不足。

3、常用取嚏法及膀胱經拔罐、刮痧排除體內寒氣毒素。

4、艾灸補氣培元。艾條灸關元、太谿、肚臍和腎俞、足三里等穴。每穴最少20分鐘。

第三步:解決具體問題。氣血補足了,三濁和寒氣排的差不多了,身體輕鬆,不適症狀減輕甚至消失。

1、月經淋漓不盡、崩漏、痛經、子宮出血、不孕

艾灸肝經的大敦穴和脾經的隱白穴;按揉脾經的血海穴和公孫穴。大敦在大拇指甲角內側,隱白在大拇指指甲角外側。沒艾條用香煙亦可。每次灸10分鐘,月經來之前灸。

2、月經滯澀難下、小腹墜脹、量少

可按揉腎經小腿的太谿、复溜、水泉、湧泉。這幾個穴位通月經效果很好。

3、月經推遲或提前等問題

可按揉次髎和三陰交及腎經要穴。次髎在背後尾椎骨附近,用手敲打會覺得很痛,找准穴位感覺酸痛的區域敲打最好。三陰交是肝脾腎三經交匯處,對治療各種婦科病均有很好的效果。

4、各種白帶問題、陰,道炎、陰,道瘙癢

脾經的商丘穴是治療下身淋巴系統炎症的第一大穴,包括陰,道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問題。發生炎症,可每天按揉此穴和三陰交穴數分鐘,多按幾次。對付瘙癢症肝經的蠡溝穴有立竿見影的功效,按幾分鐘就不癢了。既解決陰道炎症還補腎,除以上兩穴適當按揉腎經的太谿、复溜、水泉等。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使尿道通暢。常吃薏米紅豆湯或綠豆湯,可祛濕毒。

5、乳腺問題

除了敲帶脈,還要經常按揉腋下和乳房四周。腋下部分可用手指捋或者用手掌按揉。有乳腺問題的女性特別疼。

6、臉上痘痘

大腸經刮痧、敲打胃經。大腸經的曲池穴專治各種皮膚癢疹,可重點敲打;大腸經刮痧或拔罐可祛除臉上痘痘,通便;敲打胃經不僅給臉部供血,還治各種胃病。著重敲足三里

7、雙下巴、黑眼圈

閉目、用手輕捋脖子上的人迎穴。用雙手做輪刮眼眶的動作,上下各刮一分鐘,可治療眼疾、祛除眼袋,有明目的功效。

8、敲面。

每天潔面後拍上爽膚水,用十指在整個面部敲擊幾分鐘,在撫摸人迎穴,做輪刮眼眶的動作,一周後皮膚白裡透紅,眼睛明亮有神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這個穴位,3個動作拉開它,大病惡疾都遠離!


我們有時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這裡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穴位真的那麼神奇嗎?

藥王孫思邈艾灸養生高壽102歲。並在《千金方·雜病論》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欬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

歷代醫家多認為,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症;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症;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膏肓這個穴位比較隱蔽,針不方便扎進去,手也難以按到,想要活動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艾灸和自我鍛煉。



1、取穴方法

膏肓穴是人體膀胱經上的一個大穴,在後背肩胛骨旁。取穴時,病人坐位,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將肩胛骨打開,從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開三寸處。

2、艾灸膏肓穴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層的風寒濕毒瘀血灸出來。

艾灸膏肓穴的療效很明顯,也會讓人很願意去做:艾灸三兩天肚子會咕咕響,氣很足;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

如果灸一個星期,一點動靜都沒用,說明身體很乾淨。當然打開膏肓穴的方法不只有艾灸,平時的自我鍛煉很重要。

3、運動膏肓穴

1、雙肩旋轉法

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風市穴”,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然後,仍舊以肩為軸,兩肩往後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

這個動作可以把膏肓活動開,充分鬆開肩背部,長期練習,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而反复的前後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2、像扇子一樣開合

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至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

後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動作到位,使背後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這個動作可打開和擠壓膏肓,做完幾次後,人會感覺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3、反拳捶脊法

具體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體背部,反拳沿著脊柱敲打。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又叫振髓法。久坐後可依此法經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緩解肩背痛,疏通血脈。

這些方法既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中醫穴位中的秘密:神奇的崑崙穴,緩解各種頭頸腰腿痛


崑崙穴是治療頸肩腰腿疼的要穴,但位於人體腳踝處的崑崙穴為什麼稱之為崑崙?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停留兩分鐘,謎底馬上揭曉!

“凡諸孔穴,名不徒設,必有深意”:孫思邈

這是孫思邈對穴位名稱的認識,一個穴位它的定位古人不會憑空定出來,就像我們給孩子起名一樣,都會含著對子女的期望,名字中每一個字都是細細斟酌而來的。

一提到崑崙穴,我們都會聯想到崑崙山。崑崙山脈在我國的西南部,南面就是世界高峰喜馬拉雅山脈。崑崙山被稱為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山海經·西山經》:

“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

崑崙山在古時候的地位是很高的,那可是天帝在人間的都城。古人認為崑崙山是母親河–黃河的源頭,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類似於希臘神話的奧林匹斯山。

講完了崑崙山的地理,現在回到正題來說說崑崙穴。崑崙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五行屬火,位於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中。


小編以前一直困惑,為什麼古人偏偏把這個地方叫做崑崙穴,不把內踝尖與跟腱的連線中點凹陷中叫做崑崙穴而叫太谿穴呢?

為什麼這個地方明明是個凹陷,卻取一個高山的名字?而且此山在古人眼中還是最高山峰。下面就來談談我對此穴的認識:

從足太陽膀胱經來看

膀胱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經脈,從頭走足,在背上還有兩條分支。“六經為川,腸胃為海”,如果把經脈比喻成河流,我會把膀胱經比作黃河,為什麼?李白的將進酒開篇就感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崑崙山正是黃河的發源地(古時的巴顏喀拉山脈也屬於崑崙)。

有人就說了,不對啊!崑崙穴在腳上啊,而且膀胱經的經脈循行是從頭走向腳,也沒從腳上開始循行啊!其實,百會穴在最早的時候也叫崑崙穴,百會又被稱為諸陽之會,手足三陽六條經脈都匯聚於此。

一條經脈的循行並不是按照單一方向,否則怎麼又能出現雙向針感呢。就像人體伴行的動脈和靜脈它的流向是相反相對的,動脈血液從上流到下,相伴靜脈就要從下流到上。經絡的經氣也是這樣,可以雙向流通,所以膀胱經的循行也不是單單從頭走向足,也有經氣從足走向頭。

所以從膀胱經氣從腳向上的方向來看,崑崙穴處的經氣已經呈流動不居之態,蓄積能量沖向巔頂。

從穴位位置來看

本穴位於足外踝附近,觀遍全身,足外踝較其他踝突最高。前面說到,古人眼界未寬,認為崑崙山是最高山峰,所以也將此處叫做崑崙穴。腳上的崑崙與頭上的崑崙(百會)是相互呼應的。

從穴位功效來看

崑崙穴尤善治太陽頭痛。傷寒論第一條條文就講“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就好比把天空中的太陽遮住,天空昏蒙,寒氣襲來。你看崑崙山非常高,離著穹頂、太陽最近,如果從崑崙山上把遮住太陽的那層烏雲揭掉不也很容易嗎?

在治療腰痛時,我們經常取崑崙、委中,只是因為崑崙穴在膀胱經嗎?我們經常說“不通則痛”,不通的地方就像河流堵塞不暢,我從崑崙這個“黃河之水”發源地多調一些水,往前沖一沖不就通了嘛!

現代醫學新用法

現代常用於治療運動系統疾病,如膝關節炎,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踝關節扭傷,下肢癱瘓;神經系統疾病,如坐骨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其他,如內耳性眩暈,高血壓,甲狀腺腫大,腳氣,佝僂病,胎盤滯留,痔瘡出血。

操作方法

被施術者俯臥位,施術者用拇指指腹點揉崑崙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局部組織,以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崑崙穴交替點揉。

怎麼揉這個穴位呢?大拇指的指甲要剪短,摳進去,撥動裡邊那根筋,效果才會好。崑崙穴能及時地解決好多問題。比如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腰痛,另外,這個穴位對高血壓也很有效。不過要想降血壓,還要用拔罐的方法,而且要先把氣血引下來在拔罐才會有好的效果。

一般我們身上某個部位疼痛或者酸痛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總是本能的去敲打這些地方,多數時候是可以緩解一點,但不能徹底消除。拔罐、推拿自己又不好操作。所以說不管疼痛的部位是不是在頭上、背部、腿上,只要在膀胱經的這條路上,就去按摩崑崙穴。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哪一側疼痛,就按摩哪一側,不要按錯哦。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我腰疼、頭疼、腿疼,就要按摩腳上的這個穴位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每一條經絡,都是一個整體,經絡上的穴位也是各有分工,就像一條生產線一樣,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運轉。

所以說,崑崙穴是負責膀胱經的暢通,如果這條經絡堵塞了,就會出現不舒服,疼痛之類的。那麼按摩這個穴位也最有效,一般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減輕,多按摩幾次就會消失。但是按摩也要有個度,不要一直按,一個穴位最多不要超過10分鐘,過猶不及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心腎相交、增強體魄,且看著三個小妙招!


心腎相交法顧名思義,需要心腎相通。耳朵為腎所主的孔竅,所以這是腎的一個外現。心,主要是用心包經上的勞宮穴來代表。我們將手輕輕半握拳的時候,中指指尖所指的手掌的部位就是勞宮穴。

看三個小妙招如何增強心腎相交吧

第一招:按摩聽聞穴

耳朵裡的聽聞穴要怎麼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實還是採取的心腎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經的井穴,屬於心,耳朵、眼屬於腎。首先,掌心向後,然後用中指插進耳朵孔裡去,手指在裡面轉180度,讓掌心向前,然後讓手指輕輕地在裡邊蠕動。要注意,不要使勁地杵,而是輕輕地蠕動,就像小蟲子一樣在裡面輕輕地動,按摩上二三十秒後,突然將手指向前外方猛地拔出來,最好能聽見響。這就是完整的按摩聽聞穴的一個方法。

這裡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動作都要以不受傷為原則,就是說動作要輕、要柔、要緩,要輕輕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鉸得很乾淨,然後用指尖輕輕地按摩耳朵裡邊的聽聞穴,千萬不要傷到耳朵。



第二招:手心搓腳心

腳底有一個腎經的穴位叫湧泉穴,而手上是勞宮穴。我們可以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

這樣做有助於讓腎發揮收藏的功能,把氣往下引,把上面的虛火拽下來,這樣氣就不會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用手心搓腳心有利於我們疏通人體的氣機,氣機順了,經脈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會改善。而且這樣做有助於改善睡眠,對有高血壓的病人也非常有好處。

第三招:鳴天鼓

後腦勺就叫做天鼓。鳴天鼓要用到我們的聽聞穴和勞宮穴。人體的勞宮穴是最操勞的一個穴位,它是一個火穴,像我們肚子疼了,馬上就不自覺地用手去捂肚子。

具具體鳴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手掌心,即用勞宮穴貼住耳孔,把整個手搭在後腦勺上,將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往下一彈,產生一個彈擊的力量,就這樣使勁壓住聽聞穴,然後彈撥後腦殼,彈幾次再壓緊,然後突然放鬆,耳朵就會有一種特別清爽的感覺。經常這樣做對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是“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通過飲食來健脾,的確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適應或不吸收,怎麼辦呢?其實,最安全有效且持久地方法就是揉按脾經。

1、隱白穴

脾經的循行是從腳到胸,隱白穴是其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趾甲旁約1毫米的位置。隱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對各種出血症狀都能有效地緩解。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如果沒有,可以用一根香煙代替,同樣有止血的效果。

隱白穴還有一個功效,就是通鼻竅,治療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療鼻炎的時候可以點按。這個穴不太好找,因為它特別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這個穴。用指節尖點它,或者找一個細一點的按摩棒來點按,效果都很好。


2、大都穴

從隱白穴往上,大腳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對老年人來講特別重要,這是一個補鈣的要穴。吃鈣片會有些效果,但是為什麼還會缺鈣?不是因為補得少,而是因為體內不吸收,這才是缺鈣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幫您吸收鈣了。大都穴相當於租地反射區的甲狀旁腺,而甲狀旁腺正是吸收鈣的。

大都穴除了補鈣,還能治療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腰腿痛。有頸椎病的人也要經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這個穴的旁邊找一找最痛地點去揉,這樣珠聯璧合地配合起來治療,效果就會更好。

3、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都強。

脾虛的症狀: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手腳冰涼,血液循環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因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

脾虛的症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4、公孫穴

從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孫穴。它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臟、脾經的運血能力,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去,是一個輸送點,一個樞紐;又可以幫助調節身體上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各種症狀,綜合起來,就是通氣、活血、解淤。

有婦科方面的問題,請每天揉揉公孫穴。另外,公孫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現吐酸水的情況,趕緊揉一下公孫穴,很快就會好轉。

公孫穴還可以增加小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如果吃完東西不消化,也要趕緊揉揉它,很快就會往下運化了。

5、商丘穴

在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就是商丘穴。正好對應租地反射區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同時它又揭示了一個醫理:炎症一般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但為什麼揉這個學還能消除炎症呢?這是因為脾是管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到病灶上去,臟東西被清走後,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脾經上的穴位都是幫助血液循環的,都能把新鮮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種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6、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症,真可謂一穴多用。

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而且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陰交穴,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7、漏谷穴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穀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穀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

它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前列腺問題很有療效。

8、地機穴

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地機穴。“地機”就是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所以揉地機穴可以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

地機穴對胰腺很有幫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揉地機穴來防治。

9、陰陵泉穴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10、血海穴

血海穴又稱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個蟲子在那兒扎窩。它是專門治癢癢的穴。老年人身上經常瘙癢,用艾條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這個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氣,女子主血。”女子以血為先,所以她們身體裡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調配人體的血液,把多餘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滯的地方給疏散開,其功效相當於足三隻不過一個是補氣的,一個是調血地,但都是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11、推小腿脾經

如果在推小腿脾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經上的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記得那麼詳細,您就索性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那個穴敏感,哪個穴痛,您就多揉哪個穴。

實際上,揉脾經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讓瘦的人長胖、胖的人減肥。總之,揉完後任何人都會感到歡喜。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應對不同類型的失眠,刮痧有辦法!


失眠是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病證,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本病又稱不得眠、不寐。

1


病因病機

情誌所傷

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鬱化火,邪火擾動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由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泛源,營血虧虛,不能奉養心神。

飲食不節

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於中,胃氣失和,陽氣浮越於外而臥不安。

病後

年邁,久病血虛,產後失血,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

禀賦不足

禀賦不足,心虛膽怯,素體陰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不能上俸於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神誌不寧。


2


證候特徵

本病主要特徵是入睡艱難,寐而易醒,醒後不寐。分型不同兼證各不相同,心脾兩虛型兼見心悸健忘,困乏無力,頭暈目眩,飲食無味肝鬱化火型多出現急躁易怒,目紅口苦腎陰虛型除主證可見心煩不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

3


失眠·中醫有方

肝鬱化火

取穴:四神聰、行間、足竅陰、風池、神門

刮拭順序:先點揉頭頂四神聰,然後刮後頭部風池,再刮前臂神門,最後刮足背部行間至足竅陰。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四神聰局部取穴寧心安神行間平肝降火足竅陰降膽火以除煩風池疏調肝膽而止頭痛頭暈神門寧心安神。

心脾兩虛

取穴:脾俞、心俞、神門、三陰交。

刮拭順序:先刮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刮前臂神門,最後刮下肢三陰交。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脾俞、三陰交健脾益氣養血心俞、神門養心安神定悸。

腎陰虛

取穴:四神聰、風池、太谿、腎俞

刮拭順序:先點按四神聰,再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背部腎俞,最後刮太谿穴。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四神聰疏通局部氣血風池祛風活絡止頭痛,頭暈太谿滋陰補腎腎俞益腎氣聰耳。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人體有3處“火爐”,每天按一按暖和一整天


入秋後,天氣越來越寒冷了,很多的朋友就開始感覺全身發冷,手腳又開始冰涼起來了,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手腳冰涼,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對於女性而言,手腳冰涼還會導致月經少、月經不調,甚至不孕。都說手腳暖和了,全身都暖和了,可大家知道怎麼調理嗎?哪些方法能夠讓手腳迅速回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治療手腳冰涼,主要在於活血化淤、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按摩法,可以改善手腳冰冷,如果經常按摩以下3個穴位,能有很好地療效。

1


按揉陽池穴

取穴:陽池穴的名字,就意味著囤聚太陽的熱量。它位於手背手腕上,尋找的具體方法是,先將手背往上翹,手腕上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了。

作用: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按摩此穴,還有效治療頭痛、手腕疼痛、鼠標手、口乾的作用。

揉按方法:刺激陽池穴時,要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冬天試試,堅持每天數次,就能暖和一整天。



2


按揉氣沖穴

取穴:氣沖穴位於大腿根裡側,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此穴下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即腹股溝動脈處。

作用:氣沖穴,是衝脈氣血的一個出口。中醫常說“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經常按摩氣沖穴,可以引氣下行,將氣血輸送到腿腳上,從而起到暖腿腳的作用,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十分有益。此外,該穴還有緩解腹痛、腸鳴、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痿、睾丸腫痛的作用。

揉按方法:如果想保持腳部暖和,可先按揉氣沖穴,再按揉動脈,使用一鬆一按的方法,交替進行按揉氣沖穴,直到按揉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止。

3


揉搓湧泉穴

取穴:湧泉穴位於腳心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作用:在中醫學中,人體多數經脈都匯集在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特別是刺激湧泉穴,對補腎壯陽、強筋壯骨有很好的作用。堅持多揉搓湧泉穴,會減輕手腳冰涼的症狀。

揉按方法:每天早晚用手掌快速揉搓,最好直到有熱感為止,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按摩時不妨再加點乳液或嬰兒油,可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

其他緩解寒冷方法

1


勤甩手、多動腳

手腳冷或坐著工作時,也可不時地動動手指、甩一甩手、擺擺腳,可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血液循環,起到保暖的作用。

2


薑水泡腳

睡前21時至23時,用熱水泡腳,每次往水中加入四五片生薑或10克左右的艾葉。注意,泡腳不要用一般的盆,而要用至少1尺高的桶,並且在泡的過程中身邊要準備一壺開水,不斷往桶裡加,使水溫始終保持在有點燙腳的感覺,每次至少要泡15分鐘以上,至頭上微微出汗效果最好。泡完腳後,最好在10分鐘內上床睡覺,並註意腳部的保暖。此方泡腳堅持1個月,就會有意外收穫喲!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原來艾灸背部,對女人有如此大的作用


俗語講“ 背薄一寸,命長十年 ”,這就是說背部的經絡如果保養的好,暢通無阻,就能延年益壽,百病消除。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脊背正中間是督脈,總督全身陽氣。

脊背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部位,膀胱經陽氣最多,且與腎經相表裡,腎主水,於是膀胱經總管全身的水液代謝。

一、女人艾灸背部,遠比腹部重要!

也許是由於艾灸腹部比較方便,然後就一直灸腹部,卻不知,女人艾灸背部,遠比艾灸腹部更重要!


1、驅寒減肥,灸背部!

膀胱經在人體的後部。後背、臀部、後腿、腳外側都是膀胱經循行的位置,像後背、臀部上的贅肉多,都是膀胱經的問題。膀胱經通常的問題就是人體的風寒易堆積在那裡,因為它是人體抵禦外寒的一個柵欄。寒濕質量重,臟腑的寒濕常常會往下跑,下注至胞宮,時間一長就釀成了婦科疾病。故而女人養背就是在防治婦科。

2、排毒防病,灸後背!

背部的膀胱經是排毒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擔負著人體內尿液和汗液的排放,它負責人體內70%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的排出!對膀胱經按摩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體的寒濕,毒素,還可以緩解頸肩腰腿痛的症狀,會讓沉重的身體感覺輕鬆異常。緩解身體疲勞,改善睡眠質量,針對女性常見的肝鬱有很大緩解。

3、防治婦科,灸後背!

寒露過後氣溫逐漸下降,寒氣也愈發加重,而風寒邪入侵人體,背部首當其衝,而女性體質屬陰,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導致腰酸背疼,臟腑受寒。好多人後背的贅肉摸上去的感覺就像摸一層棉花一樣,沒有質感,這就是寒於堆積引起的。

1、艾灸背

凡是養生,就離不開養陽,而艾灸,無疑是養陽的第一法寶。

艾灸借助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溫腎壯陽、拔毒散結、祛寒止痛的效果。

背部艾灸有4個穴位,大椎穴、風門穴、身柱穴和命門穴 4個穴。

1


大椎穴

定位: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瘧疾、頸椎病、痤瘡等等,人體諸陽之匯,是人體所有陽經交彙的一大要穴。

2


風門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常被用於治療一些外感風邪的疾病,像傷風、咳嗽、發熱、頭痛、脖子僵硬、胸背痛等。

3


身柱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病症,特別是此穴用於兒童身上效果更佳,可以說是兒童的強身保健穴,經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孩子能夠少感冒,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很大幫助。

4


命門穴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常被用於後背發涼、手腳發涼和腰酸腿寒這類有陽虛症狀的疾病。

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體堅實的保護屏障。

經常艾灸背部,可以培補陽氣,調五臟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2、搥背、搓背、撞背

搥背:搥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增強人體生命活力。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撞背:雙足與肩同寬,背靠牆壁站立,約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鬆,身體後仰,用背部撞擊牆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回复直立,撞擊下背部時,上身適當前傾,使下背部略向後突出,然後進行撞擊。

在人體背部進行一定節律的搓彈、拍打、敲擊,能提昇陽氣,有利於人體氣機順暢,陰陽和合,使人體的髒腑功能更加協調。搓背分自我搓和他人搓。

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熱的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悶腹脹之功效。

搥背也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增強生命活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這裡,瘦小腹、去臉黃、固腎氣、調胃腸


大巨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找此穴位置的方法: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每份為一寸(即“同身寸”)。從肚臍往下兩寸(即石門穴)再向左右兩寸(約三橫指寬)處,即為大巨穴。

按摩大巨穴,可幫助減掉肥胖的小腹

腹部是平時運動時極容易被忽略的部位,因此,脂肪易聚集於此,形成肚腩,影響體形。大巨穴是胃經經水傳輸的門戶,刺激該穴位,可增強胃動力,促進腸道蠕動,使胃腸氣血通暢,新陳代謝加快,加速脂肪的消解和排出。以肚臍為中心,配合腹部其他穴位做圓周按摩,重點按摩大巨穴消脂效果更佳。



按摩大巨穴,還可改善營養不良性面黃

食慾不振常常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引發皮膚暗淡無光、面色發黃等一系列面部問題。大巨穴是腹部的重要穴位,刺激它,可增強胃部消化能力,加強腸道蠕動。人體消化功能增強,便容易產生食慾,消除營養不良引起的各種面部問題。

具體方法如下:將食指和中指併攏,雙手交疊於穴位上,按揉即可。

按摩大巨穴,還可調節胃腸及固腎氣

大巨穴具有調節腸胃、固腎氣的作用,臨床上,大巨穴主要被應用於治療食慾不振、腰痛、泄瀉、痛經、便秘、闌尾炎、腸炎、腸梗阻、腹痛、尿瀦留、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遺精、陽痿、疝氣、失眠等症。

大巨穴對於女性來說可謂是個“美容穴”,對於男性的睾丸炎等男科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