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護好這5個穴位,可補陽、祛邪、提高免疫力!



穴位保健

立冬時節,陽氣衰微、穴位保健利於陽氣補充,祛邪扶正,提高免疫力。

護穴保暖

寒為冬令主氣,寒邪易侵犯人體損傷陽氣,導致手足發涼,腰脊冷痛,因此要保護最易受寒的大椎、風門、風池穴,出門記得戴圍巾哦!

溫命門、關元穴

將手搓熱,敷命門穴及關元穴處,可溫補一身之元陽及元陰,增加生命動力。

命門穴:位於第二、三腰椎棘突間。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

命門穴的保健按摩:雙手搓熱,來回熱敷。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

關元穴的保健按摩: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頭部,耳朵,前胸,腋窩,後背,肚臍,膝蓋……保護良方


【保護好身體8個“特區”】人體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需要科學、正確的養護,各個零件才能正常運轉。在保養過程中,有8個“特區”是保證身體健康、延緩衰老、有助長壽的關鍵,有哪8個呢?速度戳圖了解~ ​ ​​​


文章來源:老梁養生

雙手好過一切按摩器!這幾處按通了,肩頸腰膝馬上通!


冬天要來啦,肩頸腰腿疼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很多人因為工作習慣的問題,甚至落下了病根。

這些病根就會在冬季發芽~~也有一些人耐不住疼痛而去按摩院進行昂貴的按摩~~

這些看似無法根除的疼痛,卻是很簡單的。我們的雙手勝過一切理療儀器。

頸椎不好


頭手相抗

骨頭問題,現在脖子是重災區,正常人坐上40分鐘左右,就應該站起來改變體位。但由於現在的生活、工作習慣變化,導致我們的脖子通常處於長時間的固定狀態。

“ ‘米字操’可不是人人適合,有人越做越頭暈,對於眩暈型頸椎病的病人是不合適的。有一招叫“頭手相抗”。 ”

每一個對抗動作間隔2秒,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效果。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首先雙手交叉放在前額,手往後用力,頭往前用力,做的時候要感覺到頸部肌肉在用力,持續保持10秒鐘;隨後雙手交叉放到腦後,同樣頭和手相互用力,保持10秒。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僅前後對抗還不夠,要保持頸椎健康,還要鍛煉頸部兩側肌肉。雙手交叉放在腦後,手臂夾住腦袋,頭往左用力,與左手臂對抗10秒,再往右用力,與右手臂對抗10秒。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國醫大師健康動圖指導

腰椎不適


雙手搓腰、站立“飛燕”

“這個方法比照紅外線等熱療儀器要好,手掌和腰都有穴位,搓揉時一舉兩得,不僅可以緩解緊張的肌肉,還可以刺激經絡穴位促進氣血運行。”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用雙手手掌上下搓揉后腰部,每次搓揉30下。這裡有特別的穴位命門,腰陽關、腎腧穴、氣海腧等都是對腰椎保健非常重要的穴位。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雙手向後做做“飛燕”的姿勢,堅持10秒;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手臂向側面45度舉高或舉低,腦袋看向指尖,既活動關節,又活動頸椎。

腿部酸脹


勾腳尖

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對於長期坐位和臥床的人來說很可怕,用力踮腳和用力勾腳尖就是很好的預防方法。

肩頸病疼痛按摩健身動作養生

▲快速地向上勾腳,保持5到10秒,放鬆後再繃直腳尖5到10秒,起到擠壓腿部血管的作用,預防深靜脈血栓。

膝蓋問題


泡腳泡過膝關節

膝蓋痛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問題,護膝是個很好的保健工具,材質可以是羊毛或棉質,穿著時不要過緊即可,膝蓋是比較怕冷的部位,光穿棉毛褲,對於老人來說不太夠。

泡腳是中醫養生的好方法,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黃雙英也很喜歡,她說:

泡腳要泡過膝關節,水溫不要很燙,40攝氏度為宜,五臟六腑始於足三陰經,踝部以下就有66個穴位,水沒過膝關節能刺激更多的穴位,達到舒筋散寒、行氣活血、溫煦臟腑、防病健身的養生功效。

“每次泡腳的時間不要過長,二三十分鐘左右即可。飯前飯後半小時不建議泡腳,也不要自行用中藥泡腳,最好請中醫師辨證後給出建議。”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取穴會配對,效果翻1倍!


人體自帶治痛穴,如果只是單獨應用某一個治痛穴,雖然有效,但是遇到一些突發性的疼痛時,可能會略顯力度不夠,效果不佳,這時我們只要找到與之相對的一些輔穴,效果倍增!

① 合谷穴+ 太衝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

艾灸:合谷與太衝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者為手陽明大腸經,後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裡,太衝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痛止。

合谷穴可以調理頭面部的病症,稱之為“面口合谷收”。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陰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產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婦盡量不要去刺激這個穴位為好。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太衝穴:

太衝穴在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② 內關穴+ 足三里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寬胸理氣、降逆止嘔、寧心安神的作用。

艾灸:內關穴為心包經的腧穴,又為該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與陰維脈相通,以寬胸理氣之功為主;而足三里穴為胃經之合穴,合治內腑,疏通中焦氣機,健脾和胃止痛。

內關穴:

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③ 支溝穴+ 陽陵泉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清除肝膽之濕熱、通調腑氣的作用。

艾灸:支溝穴為三焦經腧穴,可疏通三焦氣機,通調腑氣;陽陵泉穴為膽經合穴,又是八會之一的筋會,可疏肝利膽通調少陽,清泄肝膽濕熱,特別對膽道疾病有特殊之功。

支溝穴:

支溝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④ 外關穴+ 懸鍾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鬱熱、瀉肝膽之火、通調經絡之氣的作用。

艾灸: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也是八會之一,通於陽維脈,有清熱解毒之功;懸鍾穴為足少陽膽經之腧穴,是八會穴之一的髓會,主要作用為清泄肝膽之鬱火,通調肝膽之氣機,對膽囊和膽管均有特殊作用。

外關穴:

外關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懸鍾穴:

懸鍾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⑤ 氣海穴+ 三陰交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通調下焦氣機、補腎的作用。

艾灸:氣海為任脈經之腧穴,為一身元氣聚集之處,本穴能助全身百脈之溝通,凡氣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調氣活血之功;三陰交乃足三陰之交會穴,以調理肝、脾、腎三經氣機為主,善治下焦濕熱,兼以健脾補肝益腎,調理衝任。

氣海穴: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三陰交穴: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⑥ 合谷穴+ 內庭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瀉胃火、降嘔化積滯、理氣止氣止痛之功。

艾灸: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穴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按揉、刮痧、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內庭穴:

內庭穴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此穴為雙穴,左右各一)

⑦ 中脘穴+ 足三里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艾灸:中脘是八會穴之一的腑會,是調理中焦之要穴,也是調理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合治腑病”,為胃病患者遠道循經取穴之一。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⑧ 膻中穴+ 內關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可寬胸理氣、強心安神、通胸陽、止心痛。

艾灸:《素問靈蘭秘典》謂“膻中為臣使之官”,是說“膻中者君主之宮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說明本穴與心的關係甚為密切,是八會穴之一的氣會,調氣之功較強,凡氣病灸之甚佳;內關為心包經之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寬胸理氣,溫通心陽。

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人體的胸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各種腹瀉,只需按摩一穴


凡遇瀉泄、腸炎之類的疾病,聽說只用一穴點治、1分鐘就能治愈,這是真的嗎?先來看看下面的案例。

1、臨床資料:

筆者所治病人中最大的為老人,最小的有未滿月的新生兒;有急性腹瀉1天達三、四十次的、有痢疾、腸炎數月的,有還未作過治療的,也有老是輸液、打針、吃藥無效的。

2、治療方法:

①穴位:腹瀉穴位於足臨泣與地五會之間,大約於腳小趾與四趾丫前一指半,近地五會穴約1分處便是此穴,以手食指輕按,凡腹瀉患者,該處壓痛。

②取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腳,任取1個腳的穴即可。

③治療:點穴或針灸。點穴時、醫者找到穴位後以食指輕輕揉動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夠了,然後心裡默默地邊揉邊數,從1數到60即可,數數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鐘為限,即一分鐘揉60次。適當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鐘都沒關係。如用針刺,以5分或1寸毫針直刺,深度為1分左右,進針後不停地提插或捻轉,時間與點穴同,點穴療法的療效並不次於針灸,所以,適合於患者(自我按摩)自療。

3、療效觀察:

①療程:採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療程計,凡急症或輕症,一般1次可愈,特別重的和病程長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鐘,也不過數日可愈。

②療效:筆者專用此穴治療腹瀉病人幾十年、幾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療了3天,另有1例治療3日後其母說無效而改用它診。

4、典型病例:

劉某男、男,1歲半,由父母帶領前來求治,其母代述,患兒上吐下瀉近1月,先在鄉幾個小診所治療,後又轉市人民醫院治療,一直吃藥、打針,輸液不見好轉,每日腹瀉數十次。筆者在首次治療過程中也親見到患兒拉了1次。當日中午治後已見好轉,次日僅拉4次,嘔吐也停,第3天僅解大便1次,大便也轉正常,經3天治療,至第4日完全恢復正常而停治,隨訪2年,一切安好。

5、討論:

腹瀉一般在臨床上分為食物中毒性吐瀉,痢疾,腸炎等。

食物中毒的情況引起腹瀉的比較多,採用本穴治療,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對腸炎、紅白痢引起的腹瀉,本穴的療效照樣明顯。

在腹瀉病患中還有一種是並非因生冷或有毒有害的食物引起的腹瀉,叫更食性腹瀉,在貴州農村,一般叫做換肚皮,引起這種應瀉的原因是新食物的特殊成分還與那個患病者的腸胃內部環境不相適應,根本就不是什麼細菌和病毒的問題。對於更食性腹瀉,用這個穴位治療的效果也是不容置疑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穴位組合,妙用經絡養生健康常在


不少中老年人開始學習保健養生,因為之前太不愛惜自己身體,到年紀大了才學會慢慢彌補,以下介紹您“養生三組合”。

組合一:合谷內關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組合包括三個穴位,合谷穴、足三里與內關穴,此三穴是中醫學中強身治病的三個重要穴位,保持按摩可提升人體抗病機能。

合谷穴:在手背面拇指與食指之間

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多數組織器官只要是大腸經循行,按摩合谷就有效,針對於頭臉部、上肢等部位疾病,其保健作用更優。

內關穴:在腕橫紋上2寸的地方

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是心臟的保健穴位,現在多用於心痛、心肌炎、心律不齊、失眠、中風、癔病等疾病。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一個手指位距離

歸屬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主施胃經調和,調理脾胃、能緩解胃痛、止嘔、通便秘,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

組合二:拍打拉筋百病消

拍打養生的方式最早來源於道家,通過拍打使體內無用之物浮出表面隨後被排出體外。拍打看似簡單,其實暗中潛藏學問,通過這個動作可拍出血毒、瘀痧,是促進新血換陳血的過程。

拉筋養生,黃帝內經中寫到“筋長一寸,延壽十年”。中醫對筋有獨特的理解概念,不少疾病因筋縮導致,如上班族白領的肩周炎、腰腿痛、頸椎病等,拉筋保證經脈之氣血通行,拉筋即是通經絡,讓血液在體內良好流動。

組合三:頂天立地,收斂心性

先平站,雙腳放鬆,雙手自然垂下;雙手逐漸向前伸展,合十慢慢上舉放在頭頂,最後舉過頭頂;然後蹬起雙腳,彷若頂天立地的感覺;最後雙手慢慢放下,立於胸前,掌根處正對膻中穴,心中默數30秒,最後停止。

文章來源:有料健康驛站

能養心安神的兩個部位:胳肢窩、手掌根


心在人體內主宰血液的運行,濡養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因此《黃帝內經》中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面色明暗潤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脈的功能。

不論膚色深淺,健康人的面色應透出紅潤的血色。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損,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面色就會蒼白無華,甚至枯槁。

有以下的這些症狀,就說明您需要養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教你兩個養心穴

胳肢窩裡的養心要穴——極泉穴

既然養心是夏季這段時間關鍵的養生重點,那我們一定要先找到心的經絡。

我們去看經絡圖會發現,心經怎麼走呢: 在我們腋窩的位置發出來,從腋窩一直沿著手臂的內側走到小指的指尖內側,這就是我們心經的路線。



手少陰心經循經路線

手臂內側的肉鬆弛,跟蝴蝶似的,因此,也被稱為“蝴蝶袖”;很多人因為心經不通或者心經的氣血不足,而導致手臂內側的肉一捏都是軟的。另外,這塊的肉也非常難減掉。

要想打通心經,就要找到心經一個開頭的穴位,它在腋窩這裡,叫極泉穴

捏50~100遍,這裡就會熱熱的,新進的氣血就會開始通暢。先左後右,兩邊換著捏。

手掌根上的安神之門——神門穴

夏季,難免有點睡眠問題,輾轉發展睡不著。這個時候怎麼辦呢?推薦大家按揉神門穴,它是心經的原穴,也被稱作安神之門。

用兩個手的手掌根部,對著小指這一側面上相互摩擦,相互蹭,一直把它蹭到發熱,這就是養神門的一個方法,能很好地刺激到神門。

注意:不用太用力,千萬別把這個皮膚給搓破,要慢一點。

養心的食物

1、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常飲,或煮桂圓粥食用。

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紅棗

紅棗中含有多量的、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鐵和磷,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

對各種貧血、體弱、產生虛弱、手術之後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為適宜。

紅棗可用紅棗煎水服,或用紅棗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葡萄

性平,味酸甜,有補氣血的作用。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血虛心跳。

由於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都很豐富,對大腦神經有補益和興奮作用。

葡萄乾的糖分和鐵的含量也較高,這對體弱貧血者也有補血效果。

因此,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經衰弱及貧血體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為適宜。

4、黑木耳

性平,味甘,有滋陰、養胃、活血、潤燥的作用,能補氣,活血。

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劑,能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的作用。

凡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悸者,宜經常服食,頗多裨益。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脾胃不好、腰酸背痛、乳腺增生,對症按揉這三個穴位


乳腺增生,撫揉天泉穴;

脾胃不好,按揉地機穴;

腰酸背痛,點揉崑崙穴。

1、乳腺增生,撫揉天泉穴

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摸摸手臂內側,會發現有硬結或是包塊,按揉天泉穴會覺得非常疼痛,甚至有人會有紅腫、出痧的情況,這說明心包經擁堵了。

【方法】每天花點時間,輕輕撫揉手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的天泉穴。一日撫揉3~4次,每次2~3分鐘,三五天后疼痛就能減輕,這對改善乳腺增生有很好的效果。

2、脾胃不好,按揉地機穴

你的脾胃好不好,按按地機穴就知道。

地機穴在我們膝關節下方四指寬處,當脾胃不好的時候,按揉地機穴會感到非常酸痛,甚至會紅腫起來。

【方法】想要調養脾胃,我們可以用小指的掌指關節,來回敲打脛骨內側緣,每天敲打3分鐘即可。

3、腰酸背痛,點揉崑崙穴

在我們的腳上,外腳踝尖與跟腱的連線中點處(外踝骨後側凹洞中),有一個崑崙穴。

如果點揉崑崙穴,覺得特別疼痛難忍,說明膀胱經堵塞住了,身體有風寒入侵,通常腰酸背痛的人點揉崑崙穴都會有痛點。

【方法】中老年人沒事的時候,一定要經常捏揉崑崙穴,每天捏揉十分鐘,一周後就會發現跟腱變軟。

這對於驅除體內寒氣,保護膀胱經和腎經,緩解腰酸背痛的症狀很有好處。

4、去除腹部贅肉,捏揉“帶脈穴”

【取穴】在側腹部,當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簡便取法是雙手叉腰,食指尖附近。

帶脈穴也是膽經的―個易堵點,用敲法疏通這裡比較合適。睡前正坐位或側臥,同側的手握空拳,輕敲帶脈穴30~50下/側。有煩躁、易怒、脅肋痛口苦者,敲後可能立即打嗝、排氣,此為正常現象。

人到中年,腹部贅肉出現,人們形像地稱之為“游泳圈”“小肚腩”,春夏之時,美容院、減肥機構靠著去除小肚腩的宣傳賺取大把鈔票。

腹部贅肉不僅影響美觀,而且阻礙氣血在橫向的帶脈與縱向的中、下焦的運行。帶脈是奇經八脈中唯一一條橫向的經脈,起於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在人體的腰部圍一圈,這條經脈像一條繩子將督脈、任脈、衝脈、肝經、脾經、腎經、胃經、膽經、膀胱經、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系在一起, 所以稱為“帶脈”。保持帶脈的氣血暢通,對上述經脈的氣血運行至關重要。

拇、食指上下捏住一處腹部贅肉,稍微用力捻揉,此時會很疼,指下呈泡沫狀,這是垃圾脂肪。同心經的“蝴蝶袖”一樣,這些垃圾脂肪不能給身體提供能量,反而影響氣血運行,堅持捏揉可去除。

去除腹部贅肉的方法很簡單,捏一捏就可以了:正坐位,雙手由兩肋開始,充分捏住一處贅肉捻揉3下,然後依次向肚臍方向捻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鐘。

需要提醒的是,前幾日要忍住痛。自己動手除贅肉,既簡單又經濟,當然只有堅持者才會受益!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按壓3穴位,讓你遠離亞健康


當今,亞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醫中,亞健康狀態是中醫養生文化關注和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中醫可採用順時養生、調神養生、飲食養生、傳統保健身術等多種養生方法,逐漸改善人體的內環境,使人體內環境、外環境以及內外環境達到平衡、和諧,向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方向轉化。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人體穴位是如何改善亞健康狀態:

1、命門穴:

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對的區域。

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命門的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補命門人的藥物叉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

經常擦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繫,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運行。並能治療陽萎、遺精、脊強、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腫、耳部疾病等症。

命門穴的鍛煉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然後將兩掌搓熱摀住兩腎,意念守住命門穴約10分鐘即可。

其二是採陽消陰法:方法是背部對者著太陽,意念太陽的光、能、熱,源源不斷地進入命門穴,心意必須內註命門,時間約15分鐘。

2、湧泉穴:

是人體少陰腎經上的要穴。它位於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屈時,足底前凹陷處。

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昏撅、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萎、遺精、各類婦科病和生殖類病。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湧。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佈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腑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揚,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湧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託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髮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末了,再用手指點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3、足三里:

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它位於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

足三里是個保健穴,經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壯胃,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盡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瀉、痢疾、便秘、頭痛眩暈,下肢癱瘓,半身不遂,膝脛酸痛,消化系統疾病。

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點按、艾灸。點穴法:可用雙手大拇指指肚點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艾灸法:取中草藥“艾”為燃料,將艾絨點燃,直接或間接溫熱感穿透肌膚入穴。此法有時出現燙傷甚至化膿不干,難以結痂。

中醫講:“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屬“自討苦吃”類,但效果優於點穴法和針灸。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失眠?一閉眼全是夢?按按這3個穴位


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

“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

然而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大,很容易出現睡眠問題,躺在床上兩三個小時也沒有睏意,白天很容易疲憊,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就要注意了!

以下症狀,你中槍了幾條?

1、想睡覺,但總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2、能睡著,但是一夜全是夢,稍有動靜就會被驚醒。

3、雖然一夜酣然入睡但醒後堅信自己沒睡,缺乏睡覺真實感。

4、能入睡,但睡眠不解乏,睡一覺比醒著還累!

中槍2條以上的朋友,我想提到睡眠,你們肯定是無比的煩惱!晚上睡不著,白天不但沒有精神,而且失眠或睡眠狀態不好對人體的危害極大。

睡眠不好,危害極大!

1、睡眠質量差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這個很好想明白,本來晚上是很多人體器官得以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好好休息導致一些代謝物不能及時排除體外,就容易出問題。

2、降低記憶力。大腦得不到好好休息,會使工作、學習沒有效率,渾渾噩噩的一天又過去了。且會使人變得煩躁,容易發火,影響正常生活。

3、加速衰老。常說睡美人,睡美人,如果長期睡眠不好女性會出現面色蠟黃、皺紋驟增等早衰現象。舉個簡單例子,男性很多都通宵加班、打遊戲等,剛刮的鬍子,由於熬夜勞累第二天就會又漲一茬!

4、增加死亡率。睡眠會導致激素分泌不足,影響膽固醇的代謝,使膽固醇含量增高,心髒病患病率會大大增加。且正常的分裂新細胞代謝老細胞都是夜間進行,如果睡眠得不到保障,會使細胞癌變的機率加大。

人體自帶安眠系統

1


按摩安眠穴

安眠穴位於當風池穴(在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與翳風穴(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連線的中點就是安眠穴。

具體按摩方法: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直接找到安眠穴,然後稍施壓力,順時針轉50圈,逆時針轉50圈,注意速度不要過快!

2


配合神門穴和三陰交穴

神門穴

三陰交穴

配合神門穴(按壓100次)和三陰穴(按壓100次)效果會更加。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