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魚際穴,遠離鼠標手


長期面對電腦的人最容易出現鼠標手問題。尤其白領人士,日常生活工作都離不開電腦,右手托著鼠標,長期容易形成鼠標手問題。

空閒時間刺激魚際穴至掌側發熱,可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很快改善鼠標手的症狀。

魚際穴位於第一掌骨中點橈側緣,赤白肉際處。

方法: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在魚際穴附近上下推揉,或雙手魚際穴互相敲擊,至掌側發熱即可。

按摩的次數根據身體狀況決定,一般每天1—2次,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中醫學的精髓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下再給大家介紹幾個小動作,就可以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和遠離“鼠標手”的出現:

1. 合掌下移:雙手合十於胸前,保持此動作不變的同時向下移動,有牽拉感後保持15秒。

2.合掌互壓:保持合掌動作,一手推壓另一手掌,在極限處保持15秒。

3.叉手搖腕:雙手十指交叉相握,作屈伸、環繞動作。每小時反复做10-20秒。

溫馨提示:

1.保持正確的姿勢(如上圖)。

2.操作電腦30分鐘,應該休息片刻。

3.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鬆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或做握拳動作。

4.使用一些小技巧如:用快捷鍵、左右手替換著使用鼠標、使用靈活輕快的鼠標、筆記本和台式機換著用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自己動手,也可以消除身上的各種疼痛


疼痛往往猝不及防。疼痛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症狀,而且常在既無醫生也無藥物時發作,這時,您可知道,利用一個手指頭點按相應穴位,往往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頭痛:拇指點按合谷穴、內關穴

頭痛發作時,可用拇指點按合谷和內關穴。點按時向上用力,使酸脹感向上傳導。如能兩穴同時按壓,療效更好。頭痛重者也可配合用手指點按痛點1~2分鐘。此法對血管神經性頭痛尤為有效。

牙痛:阿是穴、頰車穴、下關穴、合谷穴

在牙痛相應的面頰上找出痛點,用食指蘸上正紅花油,點按在痛點處,用力以局部酸脹為度,一般數分鐘內可止痛。

如尚遺留疼痛,對上牙痛可在點按患側下關穴(耳前顴弓下凹陷中),下牙痛選頰車穴(下頜角咬牙隆起處),患側合谷穴(虎口肌肉隆起處)。每穴點按1-2分鐘,即可止痛。

咽喉痛:拇指點按合谷穴、天柱穴。

在頸肌外側緣入髮際處的天柱穴點按,產生酸脹感,再按壓合谷穴5分鐘,可緩解疼痛。



頸項痛:落枕穴點按

頸痛多由落枕引起,可選位於手背第2、3掌骨頭之間略後的落枕穴點按,以酸脹感上傳為佳,同時慢慢活動頸部,對痛處有條索狀疼痛者,可用拇指進行從上到下的彈撥,幾分鐘即可治愈。

乳痛、岔氣胸痛、心絞痛:阿是穴、天宗穴、脊柱旁1.5寸、至陽穴

乳痛:在患側背部4、5椎至肩胛骨之間尋到痛點,拇指點按,可緩解疼痛,或加按患側肩胛中央的天宗穴,刮痧效果更佳。

岔氣胸痛:沿胸痛的肋間上尋相應脊柱旁1.5寸左右有一疼痛點,患者先吸滿一口氣鼓胸,用拇指在痛點向下點按,有時可感到“咔”的一聲響,說明肋椎關節已復位。或按後吸氣時用手掌在脊部痛處拍打幾下即可。

心絞痛:心絞痛發作時,右手握拳後伸,用中指掌指關節按壓位於兩肩胛下角連線與脊柱中線交界的至陽穴,拳頭抵靠在靠背椅背上,上身向後靠,使拳頭尖頂按在至陽以產生酸脹感,使心絞痛緩解。(PS:當然,盡快就醫才是上策)

胃痛、膽絞痛:至陽穴、足三里、日月穴

胃痛:先在背上第5-10胸椎脊柱旁尋找出壓痛點或皮下結節,用拳頭尖頂壓至陽穴,也可由旁人用拇指點壓,快者1-3分鐘即可止痛;頑固者可加上點壓膝下4橫指、脛骨外一橫指的足三里穴,有顯著療效。

膽絞痛:先查出壓痛敏感點,一是在胸下8、9肋軟骨連接邊緣處即日月穴外側;二是在8、9椎旁2~3寸處,找出2個壓痛明顯處,用拇指尖按壓,由輕到重,約5~10分鐘,即可止痛。

腰痛:手三里穴、腰痛穴

腰部急性扭傷引起的腰痛:可點按扭傷穴。先屈肘成90,肘橫紋頭下2橫指,按壓有明顯脹痛感,拇指點按脹痛以能耐受為度,同時活動腰部,數分鐘可緩解疼痛。

扭傷穴就是手三里穴,是治療多種扭傷的經驗穴,臨床發現此穴可治各種扭傷,故稱為扭傷穴。此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肘橫紋下二寸,稱為手三里,別名鬼斜。此穴有消炎、疏筋、活絡作用,減輕各部位神經痛,又能使氣催至受傷部位,增加免疫力,加強滲出物吸收,減輕發炎,消腫。

慢性腰痛:秋季晝夜溫差大,中老年人犯腰痛病的漸漸增多,經常點揉額頭正中可緩解腰痛。據調查,63%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中醫認為腰痛多由肝腎虧虛、氣血瘀滯不通所致,額頭正中的腰痛穴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經常按揉該穴對腰部軟組織損傷、椎間盤脫出、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等引起的腰痛有明顯療效。

方法:端坐,以拇指指腹點揉額頭腰痛穴(眉心和髮際連線的中點),由輕到重,逐漸加力到額頭酸脹為佳。然後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各揉1分鐘,同時慢慢活動腰部,以疼痛能忍受為度每日3~5次,兩週左右可見效,長期堅持能逐步消除腰痛症狀。

急性腰痛:手部腰痛穴位於雙手背側,二、三掌骨與四、五掌骨之間,由掌指關節到腕橫紋的連線中點處,左右各二個。急性腰痛時,在此四點附近找最痛的部位,痛處即為此次的腰痛點。

操作方法:拇指指尖對穴位進行用力的垂直按壓,每次3~5秒放鬆再按壓。同時在可承受範圍內活動腰部

腹痛、痛經:足三里穴、內關穴、三陰交穴

腹痛:用拇指點按足三里穴和內關穴,10分鐘可止痛。重者可用拇指尖點按第2掌骨橈側(外側)中段的壓痛點;或9~12胸椎的壓痛點,直至疼痛緩解。

痛經:用拇指點按位於脛骨內側踝下緣下方4橫指的地機穴和內踝上3寸的三陰交穴,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橈側上端尋找出壓痛點進行按壓。以後在月經前幾天,每天數次按壓上穴可防止或減輕痛經

四肢損傷疼痛:阿是穴

對疼痛範圍較小者,找出健肢痛點相應部位點按,同時活動患處

如右側外踝處扭傷,痛點在踝尖下,即點按左側踝尖下,使之產生酸脹感,同時活動右踝。對久傷後局部疼痛表淺者,可用拇指甲一邊掐按一邊彈撥,也有良效。

用以上方法止痛多有良效,但應注意,在止痛的同時,還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徹底根治疼痛。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早上起來做這3個動作,可以排出濁氣和濕氣!


中醫說:

道家有一種說法: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所以長壽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每天早上用此方法拉筋,各個體位法三組,身體很舒服,頭部很清醒、渾身輕鬆。

少年兒童壓腿,可以促進增長,年青人壓腿可以使雙腿修長,老年人壓腿可以活動筋骨,預防關節肌腱老化,延緩衰老。

1


向前壓腿,就像晨練的人拉伸大腿一樣,找個陽台什麼的,腿往上一放,不同的是,上半身也要前傾,這樣上半身的膀胱經,督脈也能拉到。



2


側壓腿,還是找個陽台什麼的半身高左右或者比半身高一點的物體,腿側著往上放,身體側壓,拉伸大腿內側和體側,可以拉伸腎經、肝經、膽經。打通腿部經絡,強壯腰膝,排出濁氣和體內濕氣。

3


拉伸腹部,參見瑜伽駱駝式,不過一直這樣會比較累。大家可以採取上背部靠在椅子上的,就是把椅子斜放在背下面就可以了。

每個動作4到5分鐘。既能拉胸部筋絡,還能減輕腦部缺血,美容、提升面部肌肉。

這個體位法就叫駱駝式。既能拉胸部筋絡,還能減輕腦部缺血、美容、提升面部肌肉。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背部穴道圖大全,人體背部穴道按摩指壓、酸痛反射穴位詳解

背部也是反應我們身體五臟六腑的地方,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

肩頸長期勞損,易引發肩周炎,肩頸經絡不通、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頭暈頭痛、心慌胸悶、 長痘:腸道宿便堆積,毒素代謝緩慢,便秘、腹脹、腸鳴。

毛孔粗大、色素沉著:肺功能減弱,易引發鼻咽問題,鼻炎、咽炎、候嚨,幹癢、易上火、胸悶氣短。

毛孔粗大、色素沉著、長痘:心火旺,有心事,淺睡多夢、心悸、心慌、手腳冰冷。

明顯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鬱或脾氣暴躁,面黃,口苦,目赤幹澀,解毒功能弱,易引發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兩肋滿脹,後背發沉,容易小葉增生,乳腺增生,手腳冰冷。

推膀胱經時更容易判診,有氣節、腫脹:膚色暗黃、皺紋明顯、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脹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經不調。

發黑、色素沉著、腎虛紋、腰眼深:腎氣不足,易脫發,記憶減退,睡眠質量不高,夜尿頻繁,易受驚嚇,黑眼圈,眼袋明顯,耳鳴,易浮腫,怕泠,手腳冰,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婦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諧,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環不好。

八髎穴突出、發青、發黑、長痘:內分泌失調、宮寒、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赤白帶下、子宮

1、把你的右手放在顾客的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你的手上,放松。

2、现在,把你的右手移向左臀部的侧面,另一只手还留在她的背上部。用掌根部轻轻地开始摇,把她的身体向外推。

3、继续摇,同时把你的左手带到右手旁边。轻轻地摇。

4、继续摇,把你的左手逐步沿整个背部移动由左向右。缓缓地停止摇。

5、把盖在顾客身上的毛巾向下折叠到她的臀部。要保证她感到舒服。

6、双手放在顾客的背下部脊柱的两侧,由下而上慢慢向颈底部推行,然后向两肩推,再沿背的两侧推回。



7、回滑到腰部时,向上和向里拉。重复步骤6和7,直到背部均匀地抹上油并感到发热为止。

8、从背下部开始,双手用游泳的动作在背的两边划交叠的大圈。向上划到肩部,再从两侧直下。重复几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头部。左手叠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颈部推动。

10、移开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脊柱的两边。左右手交替进行,向背下部按压。

11、从臀部开始,手掌交替,沿身体的曲线向上拉身体的两侧。在最高处时,把手指拉过肩膀向颈部移动。然后再回到臀下部。双手应紧密相随,使手与身体的接触不会中断。

12、雙手靠攏,平放在臀部。手指伸展指尖略微上翹。向著肩膀的方向,來回搓動,以使肌肉發熱。對肩胛骨和位於肩胛骨與脊柱之間的部位多加註意。再返回到臀下部。

13、揉捏臀部的肌肉。雙手交替抓和擠肌肉,並逐步加大壓力。向背上部推進,揉捏到臂的上部。用拇指和食指捻動肩部肌肉。輕捏頸背部。沿脊柱和肩胛骨之間下移。

14、兩拇指交替從脊柱向肩胛骨作向外劃圈橫推。在你加大對肌肉的壓力時,讓顧客把感覺反饋給你。這種手法產生一種“舒暢的疼痛”和釋放緊張的快感。在肩胛骨上按摩。

15、雙掌併攏,把你的前臂橫在顧客背部的中間。

16、很慢地把前臀向兩邊推開,掌心朝下滾動你的前臂。右臂應在脊柱的底部停下來,而左臂在頸的頂部停下來。利用身體的重量施加壓力。

17、現在,在背的一側以對角線方向重複這一動作。你的左臂應推到肩部,而右臂則推到對側的臀部。

18、雙手沿同一個方向放在臀部,用交叉的、絞扭的動作向背部移。用掌根和手指抵住背部,在用一隻手向前推的同時,用另一隻手向後拉。雙手不停地交替向兩個方向輪流動作。

19、回到顧客的左側。雙手在雙肩的頂部滑動,在肩部和頸底部輕輕地揉。用拇指和手指擠壓和捻動肌肉。

20、左手持顧客的左肘,右手提起她的手。把她的肘彎曲,提起前臂帶過背部,讓它停留在此位置。

21、把你的左手放在顧客的左肩。併攏手指,作劃圈運動,按摩肩部和脊柱之間的肩胛骨和肌肉。

22、找出肩胛骨的頂部邊沿,從頸部起用拇指和手指向外擠壓肌岡。



23、手指併攏把掌側放在肩胛骨頂部的內側。略提高肩部,把手向下推。重複步驟

24、回到顧客的左側,在她的右背進行按摩。用拇指和手指拿捏肌肉,從臀部起向上到肩,以及臂的頂部。

25、輕握拳頭,雙手交替捶打右臀部。

26、放鬆手指,兩掌相對,快速劈兩臀部。

27、雙手成杯狀,從臀部開始叩打皮膚。動作正確的話,會發出真空吸氣的聲音。在整個右背部做,包括臂頂部。

28、再次從臀部開始,雙手放鬆,用手背輕輕拍打皮膚。用此手法按摩整個右背部和上臂。

29、雙手輕放在脊柱兩側手指朝向腳。緩慢地利用身體的重量從頸部向脊柱底部推。

30、從脊柱底部開始,用掌根劃波浪形向上收,向外推到身體兩側、向內推到脊柱。

31、繼續劃波浪形直到肩部,到達頸部對把手伸到肩的底下。

32、雙手向內溫柔地擠壓頸的兩側。把手指放在顱骨的底部邊緣,向內壓。

33、把雙手放在肩部脊柱的兩側,向外劃大圈、同時用拇指在同樣的方向劃圈並壓入肌肉。用穩定的壓力向背下部進行按摩。

34、用同樣的手法,從臀部頂向外側把拇指壓進肌肉。以長滑波回到肩部,擠壓至頸部結束。

35、把雙手的手指和拇指張開成v形,放在脊柱的兩側。從肩部開始,向下壓肌肉,就像是要把肌肉攤平。用長的滑波推回到頭部。

36、從頸底部開始,在脊柱兩側向下用拇指劃外圈。其他手指保持放鬆。到背頂部時加大壓力,隨著向下運動,壓力遞減。用滑波回到上部。

37、雙手平放在顧客的肩部。雙手交替在整個背部劃大圈,然後覆蓋到臀部。

38、用指尖,如撥弄琴弦狀從脊柱底部開始向上撫摸整個背部。到肩部時、雙手併攏撫摸頸,並摩擦頭頂部。

延伸閱讀 :

揉揉這些穴位,隨時隨地自我保健


現代人工作節奏加快,常常忽略自我保健,教您如何隨時隨地自我保健。

一、按摩頭部穴位

1、按摩耳輪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

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康都有好處。

2、掐睛明穴

動作要領: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時食指點按兩眉間的印堂穴,可謂“一手點三穴”。點掐時閉氣不息,點至自覺氣滿時為止。點時一鬆一緊,點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正坐閉目,目內眥角上方1分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可治療眼疾、神經性頭痛,也可治打嗝。

3、揉太陽穴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或食指肚,按住兩側太陽穴,先做順時針方向揉動8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動8次。

取穴方法: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

作用:可祛風止痛、活絡明目,有防治頭痛、治療眼疾的作用。

二、按摩上肢穴位

1、叩勞宮穴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以曲骨處叩擊另一手的勞宮16次,再換手叩16次。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四指輕壓掌心,中指與無名指兩指間即是穴位。

作用:清熱瀉火,開竅醒神,能除心煩,治心火過盛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2、掐內關穴

動作要領: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壓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脹為度,左右各按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關節,掌後第一橫紋上2寸,在兩條大筋之間。

作用:有寧心安神、疏肝降逆、調和脾胃、活血通絡之功效。

3、按合谷穴

動作要領:一手拇指張開,虎口拉開,另一手拇指按壓穴位進行揉按,兩手交換按壓1~2分鐘。

取穴方法: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關節前彎曲,拇指尖所指凹陷處即是穴位。

作用:具有通經鎮痛、解表清熱、開竅醒神、熄風之功效。主治頭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4、按曲池穴

動作要領: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兩手交換按摩1~2分鐘。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橫紋頭呈現凹陷處即是穴。

作用:祛風解表,調理腸胃,疏利關節,能調理臟腑功能,瀉火去熱,是治療上肢偏癱的主要穴位。

三、按摩下肢穴位

1、搓命門穴

動作要領:兩手相互搓熱,兩手依次在命門穴上下來回搓熱,可做2~3分鐘。

取穴方法:由肚臍中做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就是命門穴。

作用:有培補腎陽、通利腰脊的功能,能壯腎補虛,溫補脾陽。可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遺尿、腹瀉等症。

2、拍擊足三里穴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以曲骨處敲打穴位。或者以拇指肚按揉穴位,須用力,以感麻脹為度。按揉、敲打5分鐘以上為好。

取穴方法:屈膝成90°,由外膝眼往下量四橫指距脛骨外一橫指處。

作用:調理脾胃,調補氣血,疏通經絡,扶正培元,是治療胃腸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此穴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可改善心臟功能、調節心律,提高防禦疾病的能力。

3、揉太衝穴

動作要領: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衝穴3~5分鐘。

取穴方法:由第一二趾間縫向足背上推,至二骨聯合前緣凹陷中即是穴。

作用:清肝瀉火,舒肝解鬱,調經和血,疏肝理氣,是治療肝病的特效穴。

4、按湧泉穴

動作要領:將左腳放到右膝上,右拇指按壓左湧泉穴,雙腳輪換各按摩5分鐘以上,以搓熱為好。

取穴方法:五個足趾背屈曲,足底掌心前面(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正中之凹陷處。

作用:清熱開竅,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可治高血壓、心絞痛、口腔潰瘍、糖尿病、鼻炎、頭痛等症,還可防病強身、降壓、安眠。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不通則痛,拍打這幾個部位,祛病、養生、保健


人體得病的原因很多,但不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疾病,其結果都是造成某個部位或某些部位的氣血不通暢。中醫講“不通則痛”,因為氣血不通才會導致各種不適症狀的產生。而通過持續不斷的拍打氣血不通的部位,就可以使得氣血恢復暢通,從而各種不適症狀也就自然消失,身體也就能夠自然恢復健康。

這種拍打的方法既簡單有效又很方便操作,而且身體很多部位完全可以自己動手拍打,通過自己拍打就可以治好身體的很多疾病。既不需要花錢打針吃藥,又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是一種純天然、綠色、健康的祛病、養生、保健的方法。

下面就向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各種常見疾病的拍打部位和拍打方法:

一、百會穴

1、百會穴的位置: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心,如上圖紅點所示。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的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拍打時不必拘泥於具體的穴位點,而是圍繞穴位周圍這個面。)

2、百會穴的功效:拍打百會穴可以治療頭痛(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頭暈,頭脹,頭腦昏沉不清醒,總好犯困,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高血壓,低血壓,腦血栓,小腦萎縮等疾病。

3、拍打方法:身體和手臂放鬆,用手掌心不斷拍打,每次拍打20分鐘以上,每天拍打2—3次,拍打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另外拍打力度越大效果越好,但要循序漸進由輕到重,逐漸加大力度,讓身體有個適應過程。注意:腦出血患者不能拍打頭部。另外:晚上九點以後不要拍打頭部百會穴,可以拍打腳底湧泉穴。

二、湧泉穴

1、湧泉穴的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底凹陷處,如上圖黑點所示。

2、湧泉穴的功效:拍打湧泉穴可以輔助治療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腦出血後遺症等。因為腳底屬於血液循環和神經末梢,離心臟也最遠,常拍打湧泉穴可以起到引血下行的作用,從而暢通全身的氣血循環,改善全身的髒腑功能。

3、拍打方法:坐在椅子上或沙發上,可​​以把一隻腳搬到另一條腿上,用手掌用力拍或者用拳頭用力砸腳心,還可以到室外用力跺腳。另外慢跑也可以促進足底的氣血循環。

三、各臟腑器官的拍打

人體內臟分佈圖

1、心臟

1.1心臟位於胸腔偏左側,如上圖所示。

1.2直接拍打心臟部位和心臟對應的後背位置(後心),可以有效治療各種類型的心髒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衰、慢性心梗等。男同志可以直接拍打心臟部位,包括心臟周圍這一片;女同志可以拍打胸口和兩乳房中間以及乳房上下兩側和乳房外側(拍打乳房周圍同時可以治療各種乳腺疾病)。但是心臟剛做過手術的不能直接拍打心臟部位,如果做完手術超過一年也可以輕拍。

1.3拍打時以掌心拍打為主,胸口和乳房兩側也可以握拳拍打。拍打時重點拍打心臟和後心位置。心臟部位拍打力度不需要很大,能感受到拍打的力度穿透到身體內部就可以。後心位置自己不方便拍打的可以讓家人幫助拍打。

2、肺臟

2.1肺臟位於胸部左右兩側,如上圖所示。

2.2直接拍打肺臟可以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如:咽炎,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肺纖維化等,同時可以治療甲亢,扁桃體炎,以及各種皮膚過敏症。

2.3拍打時可以用掌心拍,也可以握拳用拳面拍,左右兩側肺部都要拍打。可以兩條手臂甩開來交替拍打左右兩側。治咽炎、甲亢、扁桃體炎配合拍打咽喉兩側(此處拍打力度要輕)。

3、脾臟和胃

脾胃肝膽位置圖

3.1脾胃位於左側肋骨下面,如上圖所示。

3.2拍打脾胃可以治療各種脾胃疾病,如:胃寒,胃痛,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脾腫大等。配合拍打肚臍及小腹部可以治療各種腸道疾病,如:便秘,腹瀉,十二指腸潰瘍,同時可以清理腸道宿便,具有減肥的功效。

3.3拍打脾胃用掌心拍,肚臍和小腹部可以兩手握拳站著拍,兩個胳膊放鬆、抬高而後自然落下的力度就可以。

4、肝臟和膽囊

肝臟位置圖

4.1肝膽位於右側肋骨下面,如上圖所示。

4.2拍打肝膽部位可以治療各種肝膽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膽囊息肉等。中醫講“肝主情志”,情緒易煩躁、易怒、易波動的人,經常拍打肝臟可以有效改善情緒狀態。

4.3拍打時用掌心拍,力度不需要太大,但要感受到力量的穿透性。同時配合拍打肝膽對應的後背位置。注意:有膽結石的人不能直接拍打膽囊部位,因為膽管太細,即使膽結石拍下來也很難通過膽管排出來,很容易被卡住。

5、腎臟

腎臟位置圖

5.1腎臟位於腰部脊柱的兩側,如上圖所示。

5.2拍打腎臟和腰部可以治療腎虛,腰酸、痛,腰間盤突出等。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根本”,經常拍打腎臟和腰部可以增強腎氣,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增強腎氣、提高免疫力除拍打腎臟和腰部以外,還可以沿頸部大椎穴一直拍打到尾椎。

5.3自己拍打時可以兩手握拳,用拳背面拍打腎臟和腰部以及整個脊柱。注意腎臟和腰椎部位拍打力度不要太大。

四、大椎穴

大椎穴

1、大椎穴的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之間。可以低下頭來,用手摸到頸後突起最大的脊椎骨下面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2、大椎穴的功效:拍打大椎穴可有效治療頸椎病,配合拍打肩部可治療肩周炎。

3、拍打方法:大椎穴一般自己不方便拍打,可以家人之間互相幫助拍打。

五、環跳穴

環跳穴

1、環跳穴的位置:如上圖中白圓點所示。簡易取穴方法:身體站立以後臀部繃緊,兩個臀部出現凹陷的部位就是了。

2、環跳穴的功效:可治療腰痛(配合拍打尾椎),坐骨神經痛,股骨頭壞死(配合拍打尾椎和腹股溝)等腰胯部關節疼痛。

3、拍打方法:可以用掌心或者握拳拍打,也可以用肘尖按揉。此處肌肉較厚,所以拍打的力度要大。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常按這六大養生奇穴,讓你百病不生


一個人從頭到腳佈滿了足足有上千個神奇的穴位,每一個穴位都在不同的位置,起著不同的功效。而且現在隨著“養生熱”的盛行,有著神奇療效的穴位養生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和追捧。但是提到穴位,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位置難找、不知道怎麼按揉、操作麻煩… …其實不然,有一些重要的穴位不僅位置好找,而且自己在家隨時隨地多按揉幾下,便可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有些甚至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能救你一命!

一、明目醒腦:風池穴

每當下午兩三點的時候,相信會有很多人都會陷入到一種慵懶、昏昏欲睡、頭昏腦脹的迷糊狀態,尤其是上班族。此時若想醒醒腦,一掃這種困頓的狀態,那就不妨試試按一下風池穴。

【位置】:人體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眩暈,目赤痛,目淚出,鼻出血,耳聾等。

【方法】:雙手大拇指按壓在後腦勺枕骨下緣的風池穴,沿順時針方向重按輕移,每次約20秒,會覺得穴位有點酸,反复20次,可消除疲勞及因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背酸痛感。

二、養胃:中脘穴

人的很多疾病其實都是由胃的問題所引起的,氣血不足的源頭就在脾胃。如果發現自己面黃肌瘦、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腹脹腹痛、體力不支、黑眼圈等問題,那就是因為你的胃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此時不妨按一按中脘穴吧。中脘穴是主管脾胃的重要穴位,經常按摩中脘穴,能增強胃氣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位置】:人體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

【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等。

【方法】:如果發現胃部隱隱作等虛證,可用掌心掌跟甚至全手掌向下按在穴位上,然後順時針或者反時針方向揉搓三到五分鐘,每天堅持。若胃氣痛、刺痛、燒痛等實症,兩手中指或者兩手中指食指一併用力點在穴位上,10秒鐘左右鬆開,然後再點再鬆開,力度以自己的耐受力為準,此時,應該出現酸脹酸痛或打嗝的現象,點揉直到症狀緩解為止。

三、緩解頸部僵硬:肩井穴

長時間的低頭工作,很容易造成勁部肌肉僵硬,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起發頭痛頭暈等症狀。對於那些需要經常伏案工作的人來說,不妨試試常按揉肩井穴。

【位置】: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

【主治】:肩背痺痛、上肢不遂、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

【方法】:用中指按住對側的肩井穴,並轉動與肩井穴同側的胳膊,按壓力度以感覺到“舒服的微痛”為最佳。

四、補腎固元:關元穴

發現自己腰酸背痛、懶散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你腎虛了。腎虛並不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會腎虛。關元穴可以說是男性保健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補腎壯陽、補虛益損等作用,並且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

【位置】: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

【主治】: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

【方法】: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髮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摩時,首先以關元為圓心,先搓熱手掌之後,再用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五、滋陰養顏:三陰交穴

俗話說“女人常揉三陰交終身不變老”,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經常按摩可以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此外,三陰交還是女性婦科病的“靈丹妙藥”,如果有痛經,堅持每天按摩三陰交,疼痛就會逐漸減輕。

【位置】: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餘四個手指並起來的寬度)、脛骨後方凹陷處。

【主治】:脾胃虛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等症,同時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還可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

【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一壓一放為1次;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揉三陰交,持續5-10分鐘。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所以不適合孕婦。

六、養護心臟:內關穴

俗話說: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山勢險峻的地方,一個人把著關口,就是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內關穴就相當於這樣一個要塞,它是保護人體的關口。而且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是守護心臟的一個重要關口,因此,常按內關穴對心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髒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位置】:手掌朝上,當握拳或手掌上抬時,就能看到手掌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這兩條筋中間,腕橫紋上兩寸。取穴時可以將右手3個手指頭並拉,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身上的3個穴位,常按可疏通12經脈,解表散瘀,清扁平疣、線瘊


對於人體而言,四肢分佈著眾多的穴位,尤其在中醫看來,多是養生保健的要穴。自古以來,中醫都強調按摩穴位可以疏通人體的經脈,調節人體的機能,起到強身健體之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說3個疏經解表、化瘀解毒之穴,這對於日常生活中總是長扁平疣、尋常疣、蹠疣、線瘊的人群來說也是適用的,來一起看下:

身上3穴齊按,疏經解表、活絡化瘀、消解疣子:

1、曲池穴:

①取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②按摩:

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肘曲池50下;換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③作用:

疏風清熱、改善肌膚循環,活絡化瘀,緩解瘀結之症。

科學去疣不傷膚,做好這一步:

由於當下社會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人,忙於工作、缺乏鍛煉,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以致於身體免疫力降低,給了尋常疣以可乘之機,鑑於此“名式尤然清”的應運而生,正好幫大家解決了這一困擾。

用法:在長有疣子的皮膚處,先做好清洗工作,然後均勻塗抹,十分鐘後再塗抹一次,以便讓肌膚充分吸收。

作用:名式尤然清,是從明代中醫世家開始、百餘年傳承創新而來的良方,一洗一抹消解疣子,大家平常上網的話就能很方便看到的。

其由紅花、黃柏、白芷等十幾味中草藥,萃取而成,塗抹於疣體處,層層深入滲透到皮脂深層,對於扁平疣、絲狀疣、尋常疣、蹠疣、濕疣等類疣子都可清除,撫平表面肌膚的同時,疣子消去無疤,重回往日的光彩自信。

2、太衝穴:

①定位: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②按摩:

用拇指指腹推按雙腳背部的太衝穴各3分鐘,或者用艾條灸5~10分鐘。

③作用: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肝為剛臟,不受怫鬱”,肝臟陽氣足、火氣大,不可被鬱。而太衝穴最可調節肝之陰陽,為疏肝解鬱之要穴。常按此穴,疏肝解瘀,亦可起到化瘀消疣之用。

3、支正穴:

①取穴:

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從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個手指的距離,這個穴位在肉和骨頭的中間,骨縫裡的痛點就是。

②手法:

可採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適中,出現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約100下。

③穴位原理:

支正穴是小腸經連通心臟的絡穴,屬手太陽小腸經, 經常按摩此穴,有清熱利濕、舒筋活絡、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對於現在的上班族而言,久坐不動,身體早已經陷入了一種亞健康的狀態,所以經常按摩身體上的這些穴位,是有利於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活絡散瘀消解疣子的。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家動起手來,按一按吧。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開車一族揉三關,寧心降火止腰痛


開車上路免不了遭遇堵車,與其坐在車里幹著急,不妨利用這個時間做做保健,不僅能幫助您打發無聊的時間,還能為您的健康出一份力。

“路怒症”挺掃興,寧心安神揉內關

途中遇到堵車本已讓人不舒服,如果再遭遇不守交通規則的行駛者,更是容易引發“路怒症”。這個時候,不妨按揉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內關穴是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是心臟的保健要穴,經常按摩此穴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按揉內關穴的時候,以穴位處有酸脹感為佳。按摩時,用左手拇指螺紋面按右手內關穴,右手拇指螺紋面按左手內關穴,交替進行,一般每次按揉2~3分鐘。

駕車久了易上火,按摩外關來“滅火”

長時間駕車,容易出現牙痛、口腔炎症、痤瘡、痔瘡等現象,這些多與開車時間長、水分補給不足、久坐導致氣血循環不暢等有關,以至於誘發上火,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按摩外關穴來對症“滅火”。

外關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尺骨與橈骨之間,腕背橫紋上2寸處,與正面內關穴相對。按摩此穴主要治療熱性疾病,如高熱、上火、便秘等。按揉時,注意每次都要順著穴位向下進行推按。

長途駕車腰不適,回家熱敷腰陽關

長途駕車出行的人經常會出現腰酸背痛等症狀,這是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駕駛或座椅背部傾斜的角度不合適等所致,按摩腰陽關穴可緩解此類不適。

顧名思義,腰陽關穴位於腰部,在背部後正中線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處,是治療腰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腰部不適者可趴在床上,用熱毛巾在腰陽關穴熱敷20~30分鐘。或讓親友幫忙按摩腰陽關穴,每次按揉3~10分鐘,有助於改善腰部疼痛的症狀。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