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頭養五臟:脾虛梳髮際,腎虛梳頭頂


中醫學認為,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於頭部,通過這些經絡,氣血通達全身。人體腎、肝、心、脾、腦等組織器官因此與頭部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不同體質的人需要調養的髒器、經絡不盡相同,但只要找准部位,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多梳梳頭,即可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1、脾胃不好的人,應多梳前髮際線。因為胃經經過此部位,在髮際線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來回多次梳理,可以有效緩解胃腸不適。

2、體質差、易感冒、容易失眠的人,要著重梳頭部正中的督脈和膀胱經區域,即從前額正中央沿頭部中線梳到頭後枕部,可以前後往復地梳。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膀胱經是人體循行路線最長的一條陽經,多梳此部位可以通經絡、調氣血、振奮陽氣,使外邪不易入內,內邪得以祛除。

3、有頭暈、後頭痛的人,可著重梳梳頭後側枕部區域,促進腦供血,緩解不適。

4、有腎虛、高血壓、脫肛、頭頂痛的人,可以著重梳頭頂部(百會穴)區域。百會穴是全身陽經和督脈陽氣交匯處,常梳此處可以疏通經絡,提昇陽氣。

5、有偏頭痛、肝膽不適,或氣悶、脅肋部脹痛的人,可著重梳頭部兩側。頭部兩側是膽經、三焦經循行的部位,經常梳一梳能夠疏通肝膽氣滯,緩解疼痛。

每天早晚建議多梳梳頭,節奏由慢到快,次數不宜超過100次,防止損害頭皮。最好選用牛角梳或木梳等天然材質製作的梳子,因為塑料梳子容易產生靜電,長期使用會使髮質粗糙蓬鬆,不利於養生保健。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減肥,排毒,身體不適,敲打這幾個穴位輕鬆解決!


腋下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肘窩

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咳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每一到兩週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膝窩

膝窩又稱膕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

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

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

可能會導致關節炎。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週拍打一次。

陰陵泉

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

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可以協助陰陵泉祛濕。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閒的時候按揉陰陵泉,一天要保證10分鐘。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3-5分鐘,最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1-2分鐘。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豐隆穴

配合足三里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每週拍腹排毒一次,就可無毒一身輕

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用力拍打10分鐘。大多數人都能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痧斑、包點,這就是體內淤滯的寒濕、火毒被拍出來的表現。拍完後馬上喝一杯溫水,能加速排毒。

每週拍一次,連續幾次,您就會發現拍出的痧斑逐漸減少,到最後基本上不會再出現了。寒濕淤滯排乾淨了,減肥自然就快。

每天敲天樞穴排便減肥法

天樞穴屬於胃經,又聯繫大腸,最能通腸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實的減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樞穴便要跑廁所就是這個緣故。腸道通了,脂肪就不會堆積。

天樞穴在肚臍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敲打兩次,每次5至10分鐘,敲至小腹發熱為止。

每天揉腹三次,勝吃人參一支

民間有句話叫“揉腹治百病”,可見揉腹的好處。小腹是陰中之陰,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

手心的勞宮穴是火穴,有溫養的效果。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可以有效地驅寒暖腹,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

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小腹常溫,元氣充實,減肥就會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

以上三種方法為您提供了一套絕佳的減肥方案。通過調節經絡,既能減脂,又能降壓。隨著體形一天天的瘦下去,身體也逐步地健康起來。開始行動吧,“減肥三步曲”讓您輕鬆實現健康與苗條。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

秋冬感冒,按摩這些穴位可緩解?快試試!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秋冬換季之時天氣忽冷忽熱,體質虛弱的人抵抗力低下便很容易感冒。

今天我們來了解五個穴位,它們可激發身體內的免疫功能,減少或減輕感冒的發生。

1


合谷穴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位置: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操作:兩手相對,以右手中指尖壓在左手合谷穴,隨呼氣向小臂方向壓推。吸氣時放鬆,保持指端皮膚重新壓在合谷穴。然後用左手中指壓在右手合谷穴,左右各推壓36次。

功效:緩解流行性感冒,傷寒,頭痛,發熱惡寒,咳嗽。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的作用。

2


大椎穴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位置:大椎穴在人的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

操作:用一個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地按住大椎穴,按摩100~200次。

功效:緩解發熱,特別適合感冒後高熱不退的人群。

3


風池穴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位置: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凹陷處。

操作:坐著,雙手抱攏頭部,用雙拇指揉捻穴位,以酸脹透遍全身為宜,操作2分鐘。

功效:緩解頭痛,具有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

4


迎香穴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位置:迎香穴位於人體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間。

操作:用兩手的食指分別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且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50次,有酸脹感且向額面部放射為宜。

功效:緩解鼻塞流涕,祛風寒,通鼻竅,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鼻塞、流涕等症狀。

5


尺澤穴

穴位,中醫,免疫力,經絡,感冒,養生,健康,頭痛,咳嗽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

操作:用一手拇指,用力點住對側尺澤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尺澤穴。

功效:緩解咳嗽,清肺瀉火,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咳嗽咳痰等症狀。

感冒不舒服,這五大穴位堪稱“感冒藥”。建議您可以採取中醫穴位按摩的方式來緩解感冒,方便又實用,且效果也很好。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氣血不足的人最應當艾灸的7個穴位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此階段艾灸的重點穴位,尤其是氣血不足、寒濕較重的要抓緊機會喔!

1


大椎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大椎穴是人體最大的穴位,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痺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2


足三里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作用: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3


關元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洩、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4


神闕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位置:神闕,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作用:艾灸神闕穴,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主治疾病為: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5


中脘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作用: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主治疾病為: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6


命門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作用: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之源。

主治疾病為: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洩,男子陽萎、早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7


太谿穴

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腎陽虧虛、中醫、穴位、經絡

穴位:太谿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谿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谿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4個咽喉疾病的“主治醫師”,經常按揉,止咳平喘化痰效果好


如果喉嚨有一口痰,不吐出來,是不是很難受?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咽喉利利落落,沒有一點異物感。可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患有咽喉疾患的人也越來越多,而喉嚨經常有痰液阻塞,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

傳統中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臟有關。肺主呼吸,調節宗氣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肅降,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濕邪侵犯人體,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而痰的類型也細分為很多種,今天小編分享幾個止咳、平喘、化痰的“好幫手”,希望人們能夠靈活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氣舍穴

氣舍穴被人們稱之為“止咳、平喘、化痰的特效穴”,其主要功效為調氣、化瘀、散結。主治咽喉腫病、氣喘、呃逆等。氣舍穴是人體足陽明胃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所以有一個“止嗝妙用”,就是在人不停打嗝的時候,如果可以有效的指壓氣舍穴,能夠快速有效的止嗝。生活中那些愛打嗝的朋友,不妨記住這個穴位。

氣舍穴位置: 位於頸部,在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的位置。按摩氣舍穴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氣舍穴並作環狀運動,按揉時手法要輕柔,切忌暴力用力,這個不限制按揉時間,可反复按揉至咽喉部不適症狀得到緩解為止。

水突穴

水突穴在臨床上被叫做“咽喉疾病的主治醫師”,其主要功效為: 平喘利咽,清熱散結。主治咽喉腫痛,咳嗽,氣喘等。實際工作中,經常與氣舍穴、天突穴配合來治療咳嗽、氣喘。療效甚好。如果,你處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吸煙的環境中,被刺激的咳嗽不止,不妨按揉下水突穴。

水突穴位置: 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在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處。按摩水突穴方法:用右手從左邊掐患者水突穴,感覺有動脈搏動,按下有腋窩下微微疼痛的感覺,胳膊和肘以及手指有酸麻感覺。將按壓手指抬起,感覺有熱氣從胳膊手指出來。再用左手從患者右邊掐水突穴,方法同上。

巨骨穴

巨骨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肩關節,並於陽蹺脈相交會,其疏經活絡、通利關節的作用甚強,是治療肩背上肢沉重、酸痛,屈伸,抬舉不利、功能障礙等的要穴。但其實它還是“理氣化痰的高手”,具有通經理氣、化痰散結的作用。臨床上經常和孔最穴、尺澤穴、魚際穴配合,降氣止咳、清熱止血作用不錯。

巨骨穴位置: 位於肩部,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按摩巨骨穴方法: 直接用手指指腹按揉巨骨穴,直至感覺局部有酸麻感,每次按揉3~5分鐘。長期按摩不僅可以理氣化痰,而且對於肩臂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效。

魚際穴

魚際穴是“潤肺化痰治咳血”的特效穴,具有清宣肺氣、清熱利咽的功效。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腫痛、發熱等。在寒冷季節,由於體質比較虛弱的人,容易受各種病毒、細菌的侵襲而致病,肺炎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如果,我們可以經常按摩魚際穴,對於肺臟來說,不失為一個不錯的保養方法。

魚際穴位置: 位於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在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按摩魚際穴方法: 用兩手對搓,或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魚際,感覺酸痛時,再稍微堅持一會兒,可以增強人體的肺功能,從而改善容易生病的體質狀況,提高機體抵禦外邪的能力,對於保持身體健康,益處多多。

以上4個穴位如果經常按摩,對於咽喉疾病的防治效果會很不錯。能夠有效的改善咳嗽、喘息、痰液阻塞的症狀。當然,保護身體,需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小編也只是分享了九牛一毛而已,但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們。

文章來源:壞習慣軟飲

「每天學點養生」經常起夜?按四個穴位


很多老年人都有尿頻的煩惱,尤其晚上總是起夜,而且尿量大、質地清稀,沒有明顯的臊臭氣味,這實際上是腎氣虧虛的表現。
中醫認為“腎主水”,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主宰尿液的生成、津液的輸布和排泄,調節體內津液的代謝平衡,這種作用主要靠腎氣的“開” 與“合” 來實現。

腎陰與腎陽相對平衡,則尿液排泄正常;如果腎氣虧虛、陰陽失衡,腎臟就無法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人就會出現氣短自汗、倦怠無力、小便次數多而清、小便淋漓不盡、腰膝酸軟、聽力減退、手腳冰冷等症狀。

腎氣虧虛就要補腎。石氏固本方是治療腎氣虧虛的經典方劑。方中烏藥具有溫腎散寒的功效,可增強腎的固攝約束之效,改善尿頻;益智仁溫補脾腎,收斂精氣;本方劑健脾補腎固精。具有健脾溫腎、縮尿止唾的功效。

我們身體上的幾個穴位就可以起到石氏固本方同樣的功效。

通過藥性來推穴性。

腰為腎之府,腎俞(沿肚臍水平圍繞腰部一圈,腰後部正中點左右旁開兩橫指處)是腎的髒腑之氣輸注的穴位,溫灸可溫腎散寒、助膀胱氣化。

中極(肚臍正下方4寸,約5橫指處)為膀胱的募穴,且為肝、脾、腎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可募集膀胱經氣,溫灸可補腎助陽、固精縮尿。

足三里(外膝眼下4橫指處)可補益脾胃,通過調補後天進而補益先天。

絕骨(外踝尖上4橫指,腓骨前緣凹陷處)為髓會,具有益精填髓的功效,配足三里可益腎澀精,此兩穴可採用點揉法。

以上四穴搭配使用,就是人體自備的石氏固本方。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瘦手臂的最快方法運動圖解塑完美線條



怎麼瘦手臂,美美的穿上各種緊身的衣服是關鍵! 所以趕快打起精神來來尋找瘦手臂的最快方法,用運動與飲食相結合的方法來瘦手臂吧。

一直沒有瘦下來的你,穿毛衣都會顯得手臂超粗壯。於是,你絕對需要這幾個動作幫你打造手臂線條。

飛翔動作瘦手臂

腳踩住健身帶,下半身要保持住屈膝的姿勢,雙手前後擺動,擺動幅度不要過大,但要盡量向高拉起健身帶。

擺臂動作瘦手臂

雙腳踩住健身帶,下半身保持屈膝,以核心肌群為發力點,雙手前後擺動。



蝶泳姿勢瘦手臂

將健身帶繃在背上,雙臂要保持肩膀下沉的姿勢,然後向前擺動。這個動作鍛煉小臂和大臂的肌肉線條。繃緊時肌肉線條清晰可見。

開門姿勢瘦手臂

雙膝分開,將健身帶繃在手上,然後以開門把手的姿勢,從平行向內側扭動手腕,用以鍛煉小臂肌肉。

瘦手臂的飲食要點

瘦手臂除了靠運動,還可以靠飲食療法呢,我們今天來看看怎麼樣吃出美麗手臂來。

消浮腫

寒冷和導致體液循環惡化的飲食習慣,最易造成體內水分滯留而形成積水型浮腫。因此,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盡量多喝水,少喝冷飲。

2. 少吃口味重的食物。

3. 多吃蔬菜和水果。

另外,要多吃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如番茄、紅辣椒、牛肉等,以及草莓、 蘋果、菠蘿、香蕉、梅子、獼猴桃、檸檬等水果。

減脂肪

要想手臂徹底瘦下來,需要全身配合,否則效果也不會太好。因為上半身的脂肪,絕不可能僅僅只堆積在手臂上。手臂肥胖者,通常肩膀、上後背以及前胸部的肌肉也是鬆垮的,所以想要擁有一雙結實的手臂,對那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還是要敬而遠之。

常保持

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的瘦臂後,你無須對夏季的無袖新裝敬而遠之了。但是,瘦身容易,反彈更容易,尤其是手臂。所以,好的飲食習慣一定要保持。

瘦手臂食物

洋蔥:含前列腺素A,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等功能;還含有烯丙基三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可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40歲以上者更要常吃。

蘋果:因富含果膠、纖維素、維生素C等,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

葡萄柚:葡萄柚酸性物質可以幫助消化液增加,促進消化功能,消除疲勞,美化肌膚。葡萄柚含豐富的維生素C,含糖份少。

番茄:番茄含有紅素、食物纖維及果膠等成分,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入,促進腸胃蠕動。

香菇:能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經常食用,可使身體內高密度脂蛋白有相對增加趨勢。

冬瓜:經常食用冬瓜,能去除身體多餘的脂肪和水分,起到減肥的作用。

胡蘿蔔:富含果膠酸鈣,它與膽汁酸磨合後從排便中排出。身體要產生膽汁酸勢必會動用血液中的膽固醇,從而使血液中的膽固醇的水平降低。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常做一“搓”一“揉”,可健康常伴!


長壽不僅僅是我們對別人最衷心的祝愿,也是我們自身的一種追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一點,活得久一點,但是對於壽命的長短,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力不從心”的。有句老話叫做“病來如山倒”,我們對於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總是無力的。其實不然,因為很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壽命的長短也是可以通過日常保養來延長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幾招長壽的方法,每天做到搓搓手和揉揉腳,就可以讓你輕鬆多活10年。一起來看一下。

搓搓手

搓搓手是長壽的秘訣之一,因為手掌之上的穴位有甚多,其中就有不少是我們所關注的“長壽穴”。這些穴位我們無需一個個的仔細辨別,只需每天搓搓手就可從中獲益。那麼,究竟為什麼搓搓手就可獲得長壽呢?我們的雙手共有340多個穴位。經常搓搓手可以刺激觸覺神經,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刺激腦部神經系統,從而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1、勞宮穴可清心

勞宮穴可以起到清心、養胃的作用。勞宮穴在掌心橫紋中,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掌心位置對應著人體的心臟,所以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保護心臟的健康,此外中醫還認為按摩勞宮穴對於胃部的保養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有效預防腸胃疾病。

2、神門穴可解乏

神門穴可以起到緩解疲勞,保護大腦神經的作用。神門穴位於手腕和手掌關節處小指那一側的腕橫紋中,在身體感覺到疲勞的時候可以按壓此穴位,幫助減少大腦的負擔,對於預防神經衰弱有很好的療效。

3、魚際穴可散瘀

魚際穴可以起到活血散瘀的作用。魚際穴位於手掌面第一掌骨中點,拇指下隆起處,有刺激血管活血散瘀的作用。

4、少府穴可潤膚

少府穴主要針對皮膚衰老有不錯的療效。少府穴在屈指握拳時,尾指指尖所點處,經常按壓可以延緩皮膚老化,起到活血潤膚的作用。

揉揉腳

經常揉一揉腳部也是可以幫助我們延年益壽的,因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按摩腳部所帶來的好處較之於手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二趾健脾胃

人體的腳趾和手指一樣,都對應著不同的人體的器官。大趾對應著肺部,二趾對應著脾胃,三趾對應著小腸,四趾對應著肝膽,五趾對應著腎臟。所以,經常按捏第二個腳趾頭可以起到健脾利胃的效果。

脾胃失調也是現代人的主要症狀之一。脾胃失調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例如消化不良出現腹脹、吸收不好出現營養不良、飲食不合理還會導致精神不佳等。

2、腳心助睡眠

睡眠不好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現象。睡眠本是讓身體休息放鬆的大好時機,但是睡眠不好就起不到緩解神經的作用。所以,擁有高質量的睡眠是身體健康的本錢。

按揉腳心可以起到助眠的作用。腳和心臟的關係,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小編在此就不作贅述了。腳心部位的穴位眾多,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穴位來刺激血液循環,使其暢通無阻,有助於大腦更加容易進入休息狀態。

3、小趾可養腎

腎對於男性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腎臟不好,意味著泌尿系統隨時可能出現病症。此外,腎不好不僅僅是男性朋友的專利,女性出現腎虛現像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腎虛會導致一系列的不良症狀,繼而影響我們的健康生活。腎虛經常感覺到早晨起床後無力、思維反應變慢、頭髮大量脫落等等。

經常按揉小趾部位,可以有效緩解腎虛現象。小趾對應著身體內部的腎臟部位,經常按揉小趾可以加快腎臟部位的血液循環,減少腎臟的血液淤結,從而使得腎臟充滿活力。

結語: 上述文章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每天一“搓”一“揉”的長壽療法,您都了解其中的原因了嗎?細節決定您一生的健康,如此簡單的2個小動作,會給您帶來不可估量的益處。這招長壽法是比較實用的,您只需要每天早晨起床之後或是晚上睡覺之前做一做,就會有驚人的效果。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驅散耳鳴干擾,記住這3個穴位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耳鳴往往是腎虛的反映,也是聽力下降的表現。這樣看來,經常耳鳴應該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因為人上了年紀以後就容易出現腎虛的毛病。其實,治療耳鳴只需擦一擦耳前的3個穴位—— 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

當我們張開嘴時,耳朵的前面會隆起一個骨性突起,而在這個突起的後面、耳的前面則會出現一個縱向的凹陷,耳門、聽宮、聽會這3個穴位就自上而下排列在這個凹陷裡。



耳門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聽宮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聽會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3個穴位雖然分別屬於3條不同的經脈,但是因為這3條經脈循經我們耳朵周圍的時候,都會從耳朵後面進入到耳朵裡面,然後走出到耳朵前面,所以這3個穴位都可以直通到耳朵裡。

這3個穴位幾乎是緊挨在一起的,可以同時刺激。方法只需要將食指側立起來,嘴張開,找到耳朵前面的縱向凹陷,上下來回擦熱這個縱向凹陷就可以了。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易行,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能夠起到活血化瘀通脈的作用,對於緩解耳鳴以及老年人聽力下降都很有益處。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正安文化北京

治療鼻竇炎簡單有效的穴位按摩法


鼻竇炎是鼻部的常見病之一,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症稱為鼻竇炎,有急、慢性之分,慢性鼻竇炎常繼發於急性鼻竇炎之後。急性鼻竇炎常單發於一個鼻竇,而慢性鼻竇炎常為多發性,甚至可以累及一側或兩側所有鼻竇。

鼻竇炎

一、症狀

急性鼻竇炎表現為鼻塞重流涕量多,內眥和鼻根處的悶痛,呈粘液性或膿性,並伴有頭痛頭痛。慢性鼻竇炎:病程較長,患者經常流涕,呈黃、黃綠或灰綠色,鼻塞或輕或重,多有嗅覺障礙,甚至嗅覺喪失。可伴見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失眠等慢性全身中毒症狀。

二、按摩治療

1.患者坐位,術者用一指禪推法推拿頸椎棘突兩側,往返操作2-8分鐘。

拿項部肌肉

2.用一指禪按揉風池、風府,以酸脹為度,然後從風池起沿頸椎兩側用拿法進行治療,自上而下4~5遍;

風池風府

3.拿兩側肩井,按揉大椎、肺俞、風門、中府穴各1分鐘;

中府

4.橫擦兩肩及大椎一線,以透熱為度;

大椎和兩肩

5.拿上肢,從肩到腕3~4遍,同時配合拿合谷按揉曲池,並用雙手搓上肢,往返10-15次。

曲池

以上手法早晚一次,可配合藥物治療。避免到空氣污染重的地方,多呼吸新鮮空氣,適當有的進行有氧運動,更有利於治療鼻鼻竇炎。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