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醫匠:失眠了,按按足底的這個穴位


中醫在總結治療失眠的經驗上認為:治療失眠的關鍵在雙足。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總結認定,刺激和按摩足底失眠穴,對治療各種類型的失眠都有絕佳的療效。

按摩足底失眠穴治療失眠的方法:以主要刺激失眠穴(奇穴)為中心,刺激足趾尖和足大拇趾根部的頭、大小腦、松果腺反射區對治療失眠也有很好的療效。另外增加刺激心臟、肝臟反射區,對治療失眠有輔助療效。在進行以上穴位和反射區刺激以前,應先對雙足進行充分的搓揉和捏拿,使足部發熱以後再針對以上穴位和反射區進行重點刺激。下圖紅色點是按摩足底治療失眠的關鍵點,要重點刺激。



按摩失眠穴治療失眠的方法,失眠穴是經外奇穴名。位於足底跟部,當足底中線與內、外踝尖連線相交處,即腳跟的中心處。失眠穴是解決失眠症的特效穴位。用針刺、艾灸、點按、搓揉等方法刺激該穴。具有鎮定亢奮的神經,使人進入深度睡眠的功效。

按摩足趾尖治療失眠的方法:人在站立情況下,5個腳趾的最前端。用手指依次從大腳拇趾的相應部位摁壓到小腳拇趾,再從小腳拇趾摁壓回來,這樣反复做10次。

按摩足大拇趾根部治療失眠的方法:整個大腳拇趾的根部,用手指摁壓1分鐘即可。有人在按摩足大拇趾根部治療失眠時,感覺療效特別明顯。摁壓後不到1分鐘就感覺睡意深濃了。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健康」口味一生要變7次!你愛的味道決定了五臟健康

按摩穴位防治老眼昏花,每天按一按眼睛明亮視物佳!


人一旦上了年紀,身體機能就開始下降出現老化現象。有些中老人眼睛的功能也下降,開始出現”老花眼“,因看不清視物,給中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不便。對於”老花眼“及早的預防是很必要的,我們知道按摩可以保健,那麼按摩什麼穴位可以使年老的眼睛不花呢?

老花眼

1.拍打承光穴

定位: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作用:主治頭痛、目眩、鼻塞、熱病。刺激承光穴能使頭部氣血進入眼部,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消除老花眼引起的不適。

手法:將兩手相互搓熱,以手心對準兩側承光,按照一定的節奏拍擊,每次連續2-3次為宜,持續時間1-2分鐘。

承光穴



2.按揉養老穴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陷中。

作用:養老穴能充養陽氣、舒筋活絡、明目醒腦,時常按摩該穴,能夠緩解近視眼和老花眼。

手法:每日早晚用指壓穴位10-20次,堅持3個月,眼疾會得到緩解,眼睛也會明亮許多。

養老穴

3.按揉攢竹穴

定位:在面部,眉頭凹陷中,額切際處。

作用:疏肝明目,提神醒腦,治頭痛、目視不明、面神經麻痺等。

手法:先將手洗淨消毒,以食指指腹按揉,力度適中,以略感到有酸脹感為宜,切不可用大力,以免弄傷眼球。

攢竹穴

4.按揉拇指三穴

所謂拇指三穴,即明眼、鳳眼、大空骨

定位:拇指三穴在拇指關節橫紋處,明眼和鳳眼在兩側,大空骨在中間。

作用:明眼和鳳眼能緩解眼睛疲勞和急性結膜炎,還能抑制老年性白內障,大空骨有改善一切眼睛相關的症狀的功效。

手法:平時眼睛易疲勞的人,每天刺激這三穴位兩次。用食指和拇指以稍微感到疼痛的力度捏住這幾個穴位。

拇指三穴

除了以上對眼睛有幫助的穴位,還可按摩眼周的穴位,如魚腰、絲竹穴、太陽、瞳子髎、球後、承泣、晴明、四白等穴。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偏頭痛發作很難受?老中醫教你特效穴位按摩,10分鐘快速去痛!


偏頭痛是由於顱內動脈收縮、擴張功能障礙引起的發作性頭痛,又叫作“血管神經性頭痛”,女性多發。嚴重的偏頭痛會持續數天,主要症狀為頭部一側或雙側脹痛,呈搏動或持續性頻繁發作。女性生理週期帶來的偏頭痛通常在月經期前2~3天發作;壓力帶來的偏頭痛發作時間通常在午後,發作時有壓迫、束縛的感覺。

特效穴位按摩

※揉捏風池穴

位置:在頸後兩側枕骨的下方,髮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在被按摩者頭後,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額,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別置於被按摩者的風池穴處,揉捏半分鐘左右,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偏頭痛、頭脹痛、眩暈、面部烘熱、耳中鳴響、頭痛發熱、頸項強痛、目赤腫痛等。



※按揉百會穴

位置:兩耳尖連線與前後正中線交點。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在其後面,先用拇指按壓百會穴半分鐘,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酸脹感向頭部四周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頭痛、偏頭痛、眩暈、禿頭、驚悸、健忘、中風、耳鳴、失眠、鼻塞、脫肛、痔瘡、泄瀉等。

※按揉頭維穴

位置:頭前側,在兩側額角髮際向上約1指寬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在被按摩者頭後面,用兩手拇指同時順時針方向按揉頭維穴約1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鐘,以酸脹感向整個前頭部和兩側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偏頭痛、前額神經痛、高血壓、結膜炎等。

※按揉角孫穴

位置:耳尖直上,與髮際交點。

按摩方法:按摩者在被按摩者後面,用拇指或中指沿順時針方向按揉頭兩側的角孫穴約1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1分鐘,以頭兩側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偏頭痛、眩暈、眼睛痛、牙齒疼痛等。

※按揉率谷穴

位置:兩耳尖直上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按摩者在被按摩者頭後面,用拇指或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頭兩側的率谷穴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頭兩側感到酸脹為佳。

功效:治療偏頭痛、頭暈、嘔吐、頭髮枯黃等。

小貼士

緩解偏頭痛的方法:

1.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偏頭痛發作時,不妨在光線較暗、四周安靜的房間裡休息一會兒。一般來說,只要睡上半小時,偏頭痛就會有所減緩。

2.飲用綠茶:綠茶中的茶甘寧物質對緩解偏頭痛有效果,所以,可以適量地飲用綠茶來緩解偏頭痛。

3.靜心冥想:使用瑜伽和冥想是治療偏頭痛的新方法。你可以購買一盤此類CD,在頭痛發作時隨著音樂閉目冥想一會兒,讓大自然的和諧之音幫你忘卻病痛。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讀酷文摘

微信搜索“讀酷文摘”或“ducooldigest”都可以找到我們。

文章來源:讀酷文摘

氣虛者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調理?


氣虛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有的症狀,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患上了氣虛,特別是女性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平時在家可以自己多按摩補氣的穴位來調理。那按摩那些哪位可以補氣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氣虛

1.關元穴

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腎益氣等功效。凡因元氣虧損所引起的病症,都可按摩該穴,常用於治療氣虛引起的痛經,內分泌失調,腹脹等症。

手法:用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用力下壓,然後雙手做快速、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按摩該穴時以局部產生酸脹感為宜,不可過度用力。

關元穴



2.足三里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古中醫認為不管是陽氣不足,還是陰氣不足,皆調於足三里,按摩此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手法:以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足三里,稍用力按壓,並輔以一定揉法,每次按摩時間10-15分鐘左右。

足三里

3.隱白穴

在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開0.1寸。按摩該穴能刺激脾經,促進血氣生髮,是補血補氣時常用的重要穴位。

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腳的大拇指末節兩側,按壓時力度稍重,每次2次,每次5分鐘。

隱白穴

4.天樞穴

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有理氣行滯、消食,調理腸胃等功能,能增強胃腸的消化功能,消化功能強了,就為生血系統提供了足夠的營養物質,給補血益氣提供了足夠的動力。

手法:用雙手拇指同時按壓左右兩側的天樞穴,輔以一定的揉法,力度適中,每天堅持100-200次,既能補血、又排毒、補氣。

天樞穴

除按摩調理外,還可以食補,多吃一些補氣益血的食物,如山藥、香菇、韭菜、蜂蜜、紅薯土豆、紅棗等。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全身“拍打”每一個部位,對全身酸痛、腰酸背痛、效果尤其顯著!


一、全身拍打

全身拍打是指拍打全身每一個部位,即把全身的側面、正面、背面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做一次整體性的拍打。全身拍打,使十二條正經、奇經八脈條條暢通,全身經絡處於通暢狀態。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全身酸痛、腰酸背痛、手足酸軟、麻木者,效果尤其顯著。

每晚臨睡前拍打全身,有很好的助眠作用。如果早晨起床後也做一次全身拍打,助眠的效果更好。拍打時間以20分鐘到半小時效果較好。在拍打時間的分配上,各個部位基本相差不多。但在實際應用上,可針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對某一個或某幾個部位重點拍打。力度上可稍加大,時間上可稍延長。

兩側拍打

操作步驟:

(1)雙手從身體兩側緩緩舉至頭頂,五指併攏、微屈,一上一下地拍打百會穴20次。

用力的大小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頭部的承受能力來確定。

(2)從頭頂拍打至頸椎兩側。



(3)沿著耳後、頸肩部、肩部、腋下的順序繼續拍打兩側。

(4)往下順勢變掌拍打肋部、腰部、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

(5)拍打完踝關節部位後,按原路返回,從下往上,緩緩地拍打至頸椎兩側。

正面拍打

操作步驟:

(1)用手指或手掌(視拍打部位而定)拍打身體的正面,從頭頂開始。

(2)沿著前額、兩顴、雙頰、脖頸的順序繼續拍打。

(3)再向胸、腹拍打。

(4)最後向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足面進行拍打,然後再照原路返回,完成動作流程。

拍打膝關節時,用手掌包住膝關節,拍打時手掌與膝關節的接觸面積越大越好。

在拍打腹部時,需先稍微用力緊繃腹肌,否則容易使內臟受傷。拍打時重點拍打腹部關元穴部位,可起到最強的保健作用。



背面拍打

操作步驟:

(1)用手指或手掌(視拍打部位而定)拍打身體的背面,從頭頂開始。

(2)向後拍打後頭、脖頸。

(3)再拍打後背。



(4)拍打腰部、臀部。

(5)最後依次拍打大腿、膕窩、小腿、踝關節。

文章來源:穴位養生堂

慢性膽囊炎的輔助按摩療法,疏通經絡消炎止痛


慢性膽囊炎是由急性或亞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或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所致膽囊功能異常,約25%的患者存在細菌感染,其發病基礎是膽囊管或膽總管梗阻。

膽囊炎

患者常感右季肋部脹痛不適,並可向右肩胛放射;同時伴有消化不良、膽囊絞痛、胃部飽脹、噁心、啜氣,膽囊區可有明顯壓痛,患者常可因吃油膩食物而引起疼痛的急性發作。

膽囊炎患者



1.用拇指指腹按揉膽俞1-3分鐘。

膽俞

2.用拇指點按外關20次,力度適中。

外關

3.用拇指指端按揉陽陵泉100次,力度稍重。

陽陵泉

4.用拇指指端按揉膽囊3分鐘,用力均衡。

膽囊

以土手法,每日早晚各一次。調節飲食,不要吃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用利膽消炎的藥物配合治療。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大雪至,隆冬始,大雪進補,開春打虎!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2018年大雪節氣於公曆2018年12月7日00時41分05秒,星期五。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冬季是養精蓄銳的時節,動物開始冬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應該有所調節,是補養、儲蓄能量的時候,對於大雪這個節氣,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大雪節氣養生九大原則

1

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

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

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4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

5

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

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

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6

要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

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7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

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8

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9

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

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積蓄力量,用艾暖冬

12月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封藏。而大雪補陽的最佳手段莫過於艾灸。

此時艾灸能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髮。

大雪艾灸取穴與小雪節氣的取穴基本一致,如下:

1、督脈:大椎、至陽、腎俞、心俞

大椎穴是諸陽之會,灸之有通陽解表、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等功效;

艾灸至陽穴有助於緩解腰背疼痛、胸脅脹痛、心慌、胸悶等症狀;

艾灸腎俞穴可補腎益精、溫陽散寒、化氣利水、聰耳明目、壯腰止痛等;

心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灸之可防治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誌病變。

2、任脈:湧泉、關元、神闕、膻中

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灸之可治療失眠;

持續溫灸關元穴可使腹內寒氣消散,小腸吸收功能增加,既補氣又補血;

艾灸神闕可補氣血,溫脾腎,培補元氣;

任脈之氣在膻中穴吸熱脹散,灸之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

具體灸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穴位主灸之;若有時間,也可以堅持全身灸。最好在大雪節氣當天(7日)或前後三天內(6日、7日、8日)進行艾灸保健。體弱多病患者艾灸的天數要更長一些。建議使用艾灸儀器為好,一般每次每穴30-45分鐘左右。

【文章由皇甫謐養生文化研究院提供、審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