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早晚重複100次,亞健康人群日常保健就靠它!


此式改良於“華佗五禽之戲”中的“平飛鶴”。

動作要領

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
深吸氣,兩臂自體側緩緩向外打開平舉,掌心朝下,腕關節下垂,手臂上升至頭頸外上方與頭頸中線約成30度,五指合攏成刁手狀;
呼氣,雙臂下落,雙手刁手化掌,順勢手腕背伸,隨臂下行,落於體側;
以上為一次動作,雙手猶如大鵬展翅,早、晚各練100次。

調息要領

上舉過程吸氣,下降過程呼氣。

功能作用

鍛煉頸肩部和上肢的肌肉,尤其是三角肌和岡上肌;
提高上肢伸肌與屈肌的協調性;
增強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的經氣循環,有養氣作用;
提高肺活量。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肩關節周圍的肌肉,有背闊肌、斜方肌、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等。肩關節的活動,一般由多條肌肉協同合作來完成。如上述的動作“弓步挺腰大揮手”,便是一次肩關節的大範圍活動。肩的三角肌、岡上肌,是肩關節外展上舉的主要肌肉。肩關節開始的外展,動力來自三角肌,當外展活動達到超過90度後,動力則來自岡上肌。

此動作的設計,最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引起三角肌乏力者的康復訓練。因動作形態如大鵬展翅,鍛煉三角肌的作用較強,故名之為“大鵬展翅健三角”。對於腦力勞動者而言,上肢的運動非常少,而三角肌和岡上肌的練習就更少了,因而此動作針對三角肌和岡上肌,有很好的鍛煉作用。初次練習的中青年,常常做不到五十次便臂酸難受,這是平時缺乏鍛煉的“正常”現象。由於上肢抬舉有助吸氣,下降則有助呼氣,動作有助呼吸活動,有效地鍛煉了呼吸功能。完成一百次的動作,能較好地鍛煉三角肌、岡上肌,同時不會出現缺氧的現象。

肩部為上肢連接軀幹樞紐。除了筋腱發達之處,手三陽經與手三陰經皆沿肩走向。上肢的上舉和下降交替變換,體現了陽氣的升降。上舉時手掌變為刁手,此時吸氣,除口鼻吸入之外,尚有勞宮穴之吸氣。下降過程變刁手為豎掌,此時呼氣,一呼一吸,符合正常之生理。在腕與手的形態變化和屈伸之間,屈肌(三陰經所過)與伸肌(三陽經所過)不斷變換主動做功和拮抗做功,形成一種優美的協調動作,以手三陽經的經氣活動為主,手三陰經的經氣活動總是配合,相交相匯,經氣循環協調順暢,有很好的養氣之功效,尤其是手三陽經的經氣,同時有助於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的功能提升。手三陽從手經過肩頸部走向頭部,練習此動作,有助於並肩頸部和頭部經脈的暢通,對預防肩周炎、頸椎病和偏頭痛有一定的作用。

適練人群

健康及亞健康人群,肩部肌肉萎弱者。缺乏鍛煉心肺功能不強者。頸椎病和肩周炎的康復期患者;因為精神緊張容易引起偏頭痛者在平時可多練習此操。

注意事項

練習過程中註意配合呼吸,以順暢為宜;動作速度不宜過快,以練習者的自然的呼吸頻率為準。

上舉動作與並頭頸中線約成60度左右,不宜過高,以免出現肩峰撞擊。

初習者,練習次數可適當減少,但盡可能在30次以上,循序漸進。

原來有肩關節脫位者慎做。

有肩袖損傷者,急性期禁做。康復期由專科醫生指導,得到醫生許可後才能做。

肩關節做過手術者,請諮詢醫生後慎重練習。

摘錄自《林定坤健體八段功》

文章來源:養生堂老梁

心慌氣短時,按摩膻中和內關可靜心理氣


有些人在某個時候偶爾會感到心慌氣短,有這種症狀的人會自感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病症,經深呼吸後症狀得到緩解。出血心慌氣短這種情況,多由低血糖、低血壓和貧血問題導致的,當你感覺心慌氣短時,可按摩膻中和內關兩個穴位來調理,小編就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穴位的用處。

心慌氣短

1.膻中穴

當感覺胸口煩悶、中氣不順、呼吸不暢時,迅速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然後用大拇指輕輕按揉膻中穴,能寬胸理氣。臨床實驗發現,刺激膻中穴能使血管擴張,增強心臟收縮功能。按摩此穴有利上焦、寬胸膈、降氣通絡的功效,緩解胸口悶痛、心絞痛和冠心病等病症。

膻中

2.內關穴

內關穴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能,經常按揉內關能疏通經脈,使瘀陰的血管暢通。當感覺心慌的時候,立刻按摩此穴,就能使人平靜下來。

內關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每天學點養生」腰痛就按4個穴位,能有效緩解


命門(督脈)

[定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萎,早洩,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癇,驚恐,手足逆冷。

腎俞(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 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腰痛,遺尿,遺精,陽萎,月經不調,白帶,水腫,耳鳴,耳聾。

委中(足太陽膀胱經:合穴)

[定位] 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痺,腹痛,吐瀉,小便不利, 遺尿,丹毒。

崑崙(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 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腰骶疼痛,頭痛,項強,目眩,癲癇,難產,腳跟腫痛。

腰痛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不過小編在這裡要提醒大家,預防大過於治療,經常坐著或站著的上班族在保持一個姿勢20分鐘之後應該起來運動一下,活動下腰部,這樣可以很好的預防腰痛哦。

文章來源:悅讀養生

大晉醫匠:理療養生小方法——手指養生


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有關聯的

不信來做個簡單的小測試吧!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人的五指尖各有經穴,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有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已有了某種毛病。

我們一起來做個健康測試:

舉起你的左手或右手放於胸前,攥緊成拳頭堅持30秒,打開後手掌白白的顏色是馬上消失呢?還是會殘留短暫的時間?

當緊緊握拳時,會壓迫到手掌的血管,而這樣的擠壓動作會阻斷血液系統流通,因此手掌會變成白色。變成白色的手掌,若能馬上回復原來的膚色,就表示血管健康。但是,如果要花10秒以上才能恢復的話,就要當心是不是有動脈硬化的情形。

下一步測試:捏住指甲根部,用力壓並轉動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人的五指尖各有經穴,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有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已有了某種毛病。這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息息相關、互相關聯的。你知道你的每根手指代表著哪個部位嗎?一起來看看吧。

您不妨將指甲的根部捏住然後用力壓並轉動,從小手指開始,一個一個的捏,感覺有沒有特別疼痛的手指。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預示身體的某個部位有毛病了。

小手指疼痛:小手指痛的人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靠無名指一側的小指指尖叫少衝穴、另一側叫少澤穴。少衝穴與心臟有密切關係,所以心髒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發作緩和些。少澤穴是小腸的經穴,小腸情況不佳,可用力按壓此指尖。)

無名指疼痛:無名指和食指長度相同的人突發心髒病的機率較高。無名指疼痛可能是喉痛或頭痛。在無名指三焦經上有一個關衝穴,感冒發燒時揉此部位即可。

中指疼痛:中指上有一個中衝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因炎熱以致心臟受不了時,這裡會感到疼痛。

食指疼痛:食指上有與大腸相關的商陽穴,有便秘現象而壓這個部位深感疼痛者,大腸可能有問題。

拇指疼痛:拇指中少商穴與肺息息相關。如肺有疾病,壓這個部位是會痛得跳起來。

如果你在揉捏時感到了疼痛,那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與手指相通的部位出現了問題,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即便是輕微疼痛,也和那個手指的穴位有關係,表示所屬的部位不正常。搜公眾號脈脈養生關注。此時需要把那個部位的手指仔細揉搓,以使疾患快速好轉。

不僅是兩手如此,也要以相應要領每天揉揉雙腳,要養成揉揉手、捏捏腳的習慣。久而久之,必可促進血液循環,使內臟尤其是心臟更為健康。

手指按摩養生方法:

1、雙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動手腕1—2分鐘,並在夾緊指間的情況下,用力拔伸,反復進行10—20次。

2、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別捏住左手每一手指,捻動指間關節並搖轉之,然後以左手拇、食指分別捏住右手手指,捻動指間關節並搖轉,如此交替輪換重複3—5遍。

3、緊握拳頭,然後把手指一個一個地伸開,盡量向後伸,使手指變為扇形。

4、用一隻手用力拉另一隻手的每一個手指,兩手相互交替地拉。

5、模仿彈鋼琴的動作或打字的動作,手腕放鬆,五指鬆開,上下甩動。

有關手指按摩的若干件事:

1、按摩的力道

對多數穴位和反射區來說,不痛不會有效果,所以需要刺激強一點,痛感重一點。但用力也不可過重,只要有明顯的痛感就行了。按摩時,用力要先輕後重,逐漸增加力量,到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為止。



2、按摩的順序

按摩時男性先左手,後右手;女性相反,先右手,後左手。如沒有足夠的時間,只要按摩一隻手上的穴位就可以了。

3、小心穴位疲勞

按摩多日多次後,病情好轉,穴位的壓痛隨之減輕,是疾病好轉的跡象。如果病情沒有好轉,而壓痛明顯遲鈍,這就是穴位疲勞。左右手穴位相同,可以輪流按摩左右手的穴位。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大晉醫匠:古法中醫學說——五行學說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並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中醫學利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說明機體病理變化,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五行學說將人體的五臟六腑分別歸屬於五行。從五臟的資生來看,腎水之精以養肝木,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溫脾土,脾土化生水穀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這說明了五臟之間的相生關係。從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來看,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鬱滯,即木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氾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製約肺金清肅的太過,即火克金。中醫學還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與自然環境及氣候、飲食等的關係。

人體在病理情況下的改變,也是可以用五行學說來說明的。由於臟腑分屬五行,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依據五行學說的規律的。如肝病傳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間的相互病理影響,則為木鬱土虛或土雍木鬱。肝病影響到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即木侮金;影響腎,即子病及母。

依靠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所獲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歸屬,據此,可以綜合判斷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發青,喜食酸食,脈弦,則可診為肝病;面色紅,口中苦,脈洪大,可診斷為心火旺。又如,痙攣拘急抽風,根據五行歸類屬木病,從人體臟腑來看,可診斷為肝病;全身水腫,小便不利,五行歸類屬水病,而病位可定為腎。

根據五行學說,治療疾病時不僅要考慮發生病變的髒腑本身,還應根據臟腑之間的生剋關係,控制疾病的傳變。正如《難經》所論述的:“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當先實脾。”

根據母子相生的關係,提出以下治療原則:

1.滋水涵木法,即滋養腎(水)陰以養肝(木)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導致的肝陰不足之證。

2.益火補土法,即溫腎陽(火)以補脾(土)陽的方法,適用於腎陽衰微而導致的脾陽不振之證。在五臟配屬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門學說興起,對機體的溫煦多指為命門之火的作用,即腎陽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養肺(金)腎(水)陰虛的治療方法,適用於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或腎陰不足,精氣不能上滋於肺,而致肺腎陰虛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補脾(土)益氣而達到補益肺(金)氣的方法,適用於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而致肺虛脾弱之證。

中醫根據五行”相剋”規律,創建了以下治療原則:

1.培土製水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氾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土和水,指脾腎兩臟,培土製水,指溫運脾陽,或溫腎健脾,以治療水濕停聚為病,又稱溫腎健脾法。若腎陽虛不能溫脾陽,則腎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濕不化,治當以溫腎為主,兼顧健脾。

2.抑木扶土法,適用於肝的疏泄太過,木旺乘土之證。木和土,乃肝脾兩臟。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療肝旺脾虛,又稱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肝脾法。

3. 瀉南補北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

4.佐金平木法,適用於肺失清肅,肝火偏盛之證。金和木,乃肺肝兩臟。佐金平木,即清肅肺氣以抑制肝木,又稱清肺瀉肝法。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

用力時突然岔氣怎麼辦?及時按摩就可減輕疼痛


岔氣又稱急性胸肋痛,指運動時,特別是跑步中,胸肋部產生的疼痛。亦多見於舉重、推車、跳躍、攀高、挑抬或搬運重物時,用力過度或不當時,岔氣多發生在右下肋部,在動作停止後可自然消失。腹部按摩、緩慢深呼吸或腹式呼吸能加速其緩解,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按摩的緩解方法。

胸部疼痛

首先患者端坐方凳,然後術者立於其旁。

1.術者用手掌推摩患者傷處數次。

2.對胸脅部疼痛者,術者可用牽臂擴胸法。

令患者坐位,術者站於患側,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另一手五指分開與患者手交叉,握住其手背部,兩手密切配合,同時用力,向上方牽拉上肢,使患者胸脅部肌肉有牽拉感。此法反复操作2~3次。

牽臂擴胸法

3.對背及前胸部疼痛者,術者可用呼吸頂扳法。

令患者坐位,術者站於其,並蹬在方凳後緣。術者用膝關節屈曲頂在患者後背相應部位上,兩手扳其肩,讓患者吸足氣,當其呼氣時,術者以膝關節用柔和均勻、有節律的力量向前頂推,同時兩手用力向後扳患者肩。如此反复做3-5次,可使疼痛明顯減輕。

呼吸頂扳法

取穴:臂中、內關、支溝、肩井及背部痛點。點穴時可同時配合深呼吸。

肩井

以上按摩手法,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夠活血止痛、調和氣血、舒筋活絡。同時要避免負重運動,合適的安排休息時間,自己操作不便時,可讓家人幫忙,若配合理氣活血的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

入冬,脾虛的人,外出會有3種現象,若有,為健康,抓緊祛濕


常言道,脾,乃“水閘”,身體為“水庫”。

水庫水漫出來危害社會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見,“水閘”的存在尤為重要,水超過安全線,開閘放水,一切安好!

若,“水閘”壞了,水滿不僅水易渾濁長青苔,一旦溢出來便會“淹死”周邊生物。

那麼,脾不好了,要怎麼知道?

脾不好的人,外出時會有3種表現,若有一個,也要抓緊祛濕!

1、不敢直面迎風

你試想一下,大冷天的時刻浸泡在水中,哪怕水位只到腳部,是否也冷得直打哆嗦?

同樣的,體內濕氣重,細胞無時無刻不在“游泳”,“冬遊”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更何況還有寒風在吹,這便是為什麼濕氣重的人怕冷,不敢吹風的原因了。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陰邪重,體內陽氣弱,無法抵抗嚴寒。

2、沒走一公里路就腿軟

走一公里路,按成年人計算的話,基本需要半小時,也就是說隨便走個半小時就走不動了,這正常嗎?

若是跑步半小時,累了還可以接受,可是隨便走走,便出現腿軟、腳無力,關節僵硬,疼痛等情況,著實要多加註意了。

除了身體缺鈣、缺鉀等外,其實,這很可能跟濕氣重有關。

因為濕氣在體內“亂竄”,霸占了空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更有可能堵塞經絡,從而對臟腑造成不利影響。

3、遇見人繞道走

說話有氣無力,甚至連說話的勁都沒有了,這很可能是濕氣重的又一表現。

話都不想說,更別說打招呼了,見到人都選擇繞道走。

就像上面所說的,濕氣重會導致身體全身無力,待濕氣不斷加重後,便會累到懶得說話了。

同時,說話有氣無力也有可能是因為濕氣已經侵犯到腎臟,脾虛,脾氣不足,需腎氣頂上,漸漸的腎氣也被虛弱了。

入冬,脾虛的人,為健康,做好“五個一”抓緊祛濕

一份湯,健脾暖胃

很多人都強調為胃好,飯前喝半碗湯,其實,喝對湯,不僅可以護胃,還可健脾,尤其是入冬後。

說到蓮藕很多人都會想到’哪吒蓮藕身’,現在,正是蓮藕上市的時節。

入冬吃蓮藕,不僅可以潤燥去煩,生津止渴,促進身體排泄廢棄物以及多餘水分等。

蓮藕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以及膳食纖維,正是這些成分在發揮著作用。

蓮藕最佳吃法:煲湯,與豬骨搭配最好不過了。

蓮藕豬骨湯食材和做法都很簡單,適合多數人,常喝這款湯,可健脾暖胃,補中益氣,強身健體,驅寒護暖等。

一經脈,清脾健脾

據《靈樞·經脈》記載,脾經為十二經脈之一,起於大指之端。

疏通脾經,可直接對應脾臟進行調理,其效果比其他祛濕穴更加有效且方便。

脾虛由濕氣重所致,而濕氣重也由脾功能下降所致,因此,要祛濕,先健脾,把脾功能強化了,其運水祛濕之力才可發揮出來。

最簡單的辦法便是推大拇指,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稍微用力,且保持同個方向持續不斷,待局部稍微泛紅即可。

常疏通脾經之源,可有效的補氣活血,清脾健脾,養胃潤肺等。

另外,也可沒事擊打手掌,所謂多給英雄鼓掌,其實也是養生的辦法之一。

一碗粥,醒脾暖胃

中醫認為,要想養生,食療最佳。

因,民以食為天,沒有人會拒絕美食。

入冬,很多地區都有祭拜的習俗,自然少不了“宴席”,其中便有需要一道甜品。

說到甜品,其實花生紅棗粥,最合適不過了。

穿著“紅衣”的花生比“脫光”的花生更佳具有食用價值,因為“紅衣”可有效的抑制植物蛋白的溶解,且易被身體吸收消化。

多吃花生,除了醒脾暖胃外,還可潤腸通道,潤肺去燥,清痰止咳,活氣補血等。

花生的最佳吃法,除了曬乾吃,最好的還是煲粥喝,尤其是跟紅棗為伍。

花生紅棗粥做法簡單,且甜得不膩,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多吃花生紅棗粥,可醒脾補脾,補氣活血,有效滋養脾臟,以及“治療”貧血。

一杯茶,健脾祛濕

立冬,穿起了長袖,也就抵擋不住寒風。

想起了上學的時候,天氣寒冷,每天最幸福的時候不是躲在被窩裡,而是你愛的人拿了杯熱乎乎的奶茶給你。

可是現在長大了,對養生更加重視,雖然奶茶可以讓人幸福,可是我只愛喝茶了,一樣的暖身暖心,不一樣的是茶可養人。

多喝茶,不僅可以抵禦寒冷,讓身體暖和起來,還可健脾祛濕,讓冬天少生病。

要喝茶就喝烏草根砂仁茶,每天早中晚各喝一杯,即可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它是由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紅豆、桔梗、淡竹葉等20種成分構成。

尤其是午後飲用,還可消除疲勞,趕走瞌睡蟲,讓大腦更加清醒。

一運動,強身健體

濕氣重的人,身子已經被濕氣“拖累”了,就好比同樣是跑步,可是你要拖著輪胎。

但是你不動起來,輪胎還是與你不離不棄,你動起來了,輪帶只不過是你強身健體的道具。

濕氣重的人,隨便走動都會流汗,哪怕是這樣子,在運動時也不要讓自己汗流浹背,尤其是現在,稍微不適便會感冒。

因此,在跑步機上跑步等比戶外跑步更安全,也更不受時間的約束。

跑步貴在堅持,尤其是那些對事情總是三分熱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更應該養成跑步的習慣,不僅強身健體,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身體排泄,還可提高注意力,以及責任心等。

文章來源:健康友家

入冬哮喘發作長按這個穴位


納氣平喘:俞府穴

俞,指俞穴;府,意指管理機構。該穴處於胸腔部,與心肺相近,為統領五臟俞穴、尤其心肺腎三臟俞穴的重要穴位,故名俞府。

受冬季冷空氣刺激,加之平素體質欠佳、抵抗力下降,部分人群、尤其老年人會容易感冒咳嗽,甚至支氣管炎發作、誘發咳喘。要防寒治咳喘,不妨經常按按俞府穴!

俞府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腧穴,具有納氣平喘的功效。中醫學認為,“咳嗽雖肺病,其標在肺,其本在腎”(陳修園《時方妙用》)。對於平素體質欠佳、抵抗力下降之人,尤其老年人,多屬腎氣不足、不能納氣,寒冷外邪侵襲則容易誘發人體氣機上逆於肺,發為咳嗽、氣喘等症。俞府穴位於胸前部,近可益氣養肺、遠可補腎納氣,使得氣機下潛、收納有節,讓您的呼吸順暢、舒服!



取穴法: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共2穴。

按摩法:可用指揉法,分別以雙手食指按揉穴位,也可單手拇、食二指按揉穴位。每日可按揉多次,每次約2-5分鐘,以穴位局部微覺酸脹為度。按摩該穴也可改善不耐車船而出現的頭暈、噁心欲嘔等症。

艾灸法:用2個單孔竹盒,艾灸俞府穴左右各20分鐘。

【文章由平涼市皇甫謐養生院提供、審核】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冬天最該疏通的幾個養生穴位收了吧!


大雪剛過,全國都已經開始迅速降溫,冬天本身也是一個很適合休養生息的季節,以下幾個穴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每天去疏通一下。

百會穴

百會穴屬於督脈,是手腳三陽還有督脈交彙的地方,如果這個位置被擊中了,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倒地並且不省人事的情況。如果身體出現了頭重腳輕、高血壓、低血壓、頭暈、宿醉還有失眠、焦躁等等一系列問題,那麼按摩百會穴能夠很好的緩解不適情況。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神闕穴

神闕穴也就是肚臍,是身體上唯一一個能看見的穴位。“神”是元神,“闕”是君主居城之門,由此可見,神闕穴是我們身體的元神“居住”的地方。

神闕穴, 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湧泉穴

秋冬季節,容易出現心煩失眠、口燥咽乾、大便乾結、口腔潰瘍等情況,但是有些人平時本身卻是手腳冰涼,畏寒怕冷,這就是中醫中所說的“陰虛火旺”,而要調理這種陰虛火旺的狀態,湧泉穴是一個非常好穴位。泡腳當然也是一個非常容易堅持的好辦法。

湧泉穴是身體中俞穴的最下面。腎主要管理的就是身體的生長發育還有生殖器官,如果體內腎精充足,那麼身體自然就能夠正常了,主要表現為頭髮烏黑靚麗,思維反應敏捷,同時耳聰目明性功能也很好;但是如果出現了腎虛精少的情況,那麼身體就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腰膝酸痛、未老先衰以及性功能減弱的毛病。所以說,日常經常對湧泉穴進行按摩,能夠很好的促進腎臟健康,起到補腎、疏肝還有明目等等保健身體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預防身體患有哮喘、失眠多夢、頭暈眼花還有高血壓等疾病。

命門穴

命門穴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對的區域。

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命門的功能包括腎陰和腎陽兩個方面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的根本,生命活動的動力,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運輸,以及水液代謝等都具有促進作用。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命門火衰(見命門火衰證)主要表現為四肢清冷,下利清穀,或五更洩,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寒不孕,舌質淡,脈沉遲等虛寒之象。保健:經常擦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

【文章由平涼市針灸協會供稿、審核】

文章來源:一點資訊

大晉醫匠:”十胖九虛“一句話道出中醫對肥胖的看法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定位為“疾病”,目前在我國大中城市中體重超標人口已經達到2.7億。肥胖不單單影響形象,更重要的是造成他很多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機體的壽命,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與生活質量。

今天看到這個標題,你可能會覺得很可笑,胖子都在想盡辦法少吃減肥,怎麼還能補呢?其實,“十胖九虛”這諺語存在不是沒有道理的,中醫角度來講大多數胖人都是氣虛和陽虛體質,最需要的就是補氣溫陽。

你不是胖了,你是虛了

“虛與胖“是一對孿生姊妹,臨床上我們常常發現很多肥胖患者多表現為陽虛和氣虛。古人對於虛人肥胖的認識非常到位。李東垣《脾胃論》雲“不能食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張景岳對脾虛生痰論述“夫人之多痰,悉由中虛而然……惟是不能食者,反能生痰。…..正以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盡為痰也”。古代醫家已經闡明肥胖人的病理屬性是本虛標實,氣虛陽虛為本,多痰多濕為標,肥胖症的病機主要與脾胃之氣盛衰有關。



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機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胖子的共同特徵

神疲乏力,懶惰嗜睡,多汗氣喘,皮膚鬆軟,眼袋下垂,腹部肥滿,大便稀溏,痰多而粘,身體困倦,情緒低落,神疲乏力,喜食肥甘,咽部梗塞,頭暈目眩、心悸胸悶、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經閉不行,不育不孕,皮下結節,大便不實,口淡不渴,食後腹脹,性慾減退等。

看一個胖子是不是氣虛陽虛,應該特別注意舌頭。氣虛的胖子舌體胖大,舌頭兩邊有明顯的齒痕。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受齒緣壓迫所致。如果一個胖子的舌頭有齒痕,那麼,這個胖子十有八九屬於氣虛陽虛型。

此外,還要看他的精神狀態,一般氣虛型胖子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力較差。“氣為血之帥”,氣虛,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就弱,血行遲緩,人就會氣短懶言,容易疲乏。氣虛推動無力,血液無法充分到達臉上,所以這類人總是白白胖胖的。正如古人所說“其人肥白,多屬氣虛”。

溫陽補脾乃當務之急

臨床上肥胖多表現為以陽虛為主,與脾胃的關係比較密切。陽虛不一定會導致肥胖,但肥胖者絕大部分都是陽虛。陽虛會導致一個重要的問題——脾胃失調、身體和臟腑機能減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陽虛導致的其中一個問題。

人體脾、肺、腎的氣虛和陽虛,常導致水濕停滯,釀成痰濕,變成膏脂,蓄於肌膚,日積月累,則成肥胖。因此,減肥當先補虛。

補氣溫陽的自我外療法

1.保健按摩法

(1)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約四指的寬度)、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按摩的具體方法是: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些。

(2)天樞穴位於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補脾胃,是腹部要穴。經常按揉天樞穴對於可改善脾胃功能,在具體按揉時,可以採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2. 穴位艾灸法

(1)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2)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 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補脾健胃的常用食物:薏仁米、白扁豆、山藥、蓮子、大棗、香菇、小米、雞肉、牛羊肉等。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